波浪作用下海底管线局部冲刷临界条件_张芝永

合集下载

波流作用下输电线路海中立塔局部冲刷计算方法

波流作用下输电线路海中立塔局部冲刷计算方法
较。
电等工 程 中得 到 了应 用 可 以推 广使 用 。
。但 总 的来说 , 海 中冲
刷 问题 研究 成果 还 较少 , 还 没 有 成熟 的 冲刷 计 算 公 式 本 文拟 以某 输 电 线路 工 程海 中立 塔 问题 为 实 例 ,
利用 国 内外 应用 较 广 的局 部 冲刷 计 算 公 式 , 进 行 海 中
波 流 作 用 下 输 电 线 路 海 中 立 塔 局 部 冲 刷 计 算 方 法
李 磊, 谷 洪 钦, 于 万 春
( 国核 电力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 北京 1 0 0 0 9 5 )
摘要 : 由 于 受 到 波 浪 和 潮 流 的共 同作 用 , 输 电线 路 海 中立塔 局 部 冲 刷 问题 较 为 复 杂 , 比 较 分 析 了 4种 可 用 于 海
经得 到 了广 泛应 用 , 但 应 用 冲 刷计 算 公 式 进 行 塔 位 冲 刷深 度 计算 常见 于 处 理河 中立 塔 问题 , 应 用 于海 中塔 位 的 冲刷分 析计 算研 究 还不 多见 。 目前 , 在波浪、 潮 流 作用 下 局部 冲刷 实 验研 究 的基 础 上 , 国 内外 已提 出 了
中塔 位 局 部 冲 刷 计 算 的 公 式 ( 韩 海骞公 式、 王 汝 凯公 式 、 J o n e s & s h e p p a r d 公 式和 6 5—1 修 正 式及 6 5— 2式 ) 。
对 于只 考 虑 波 浪 作 用 的 公 式 , 将 波 浪 水 质 点 平 均 流 速 与 潮 流 流速 叠加 ; 当考 虑 潮 流往 复 流作 用 时 , 提 出采 用折
程 提供 参考 作 用 。
中立 塔 受单 向水 流 的 冲刷 影 响不 同 , 海 中塔 位 冲刷 受 到潮 汐 往复 流作 用 , 同时 还可 能受 到 波浪 、 风暴 潮等 多 重 因素 的共 同影 响 , 冲刷 问题 更 为复 杂 I 3 。 输 电线 路工 程塔 位 冲刷 的分 析方 法 主要分 为两 大 类: 基 于物理 模 型 的实 验 模 拟 方 法 和基 于 冲刷 计 算 公

波流联合作用下海底管道侧向运动数值分析

波流联合作用下海底管道侧向运动数值分析

波流联合作用下海底管道侧向运动数值分析
夏日长;崔少敏;李立业;王林;张颀枫;周清基
【期刊名称】《海洋工程》
【年(卷),期】2024(42)3
【摘要】研究旨在提出波流联合作用下海底管道侧向运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三维离散刚体模拟海床,梁单元模拟海底管道,设置了两个载荷步模拟管道与土壤接触的过程,解决了实体模型不易收敛的问题。

分析了不同管—土法向行为接触刚度、不同管—土切向行为摩擦系数、不同波流参数以及不同单位长度管道水下质量对海底管道侧向运动的影响。

研究表明:海底管道的最大等效应力、最大侧向位移、最大接触压力以及最大横向摩擦剪应力对于管—土法向行为接触刚度的变化并不敏感;管道的最大侧向位移随着管—土切向行为摩擦系数增大而减小,呈现出线性变化的关系;当波高一定时,管道的最大侧向位移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波高越小,最大侧向位移随流速增加的速度明显越大;管道最大侧向位移随着单位长度管道水下质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呈现出线性变化的关系。

【总页数】9页(P170-178)
【作者】夏日长;崔少敏;李立业;王林;张颀枫;周清基
【作者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54;TE973
【相关文献】
1.海底悬跨管道在波流和地震联合作用时的模型试验研究
2.海底沟槽内管道在波流作用下的水动力掩护效应
3.海底管道在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冲刷启动研究
4.波流联合作用下的海底沙波移动对海底底床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5.波流耦合作用下的海底管道溢油水下运动扩散规律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底管线局部冲刷机理研究综述_谷凡

海底管线局部冲刷机理研究综述_谷凡

第 28 卷 第 5 期 海 洋 通 报 V ol. 28, No.5 2009 年 10 月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Oct. 2009收稿日期:2008-10-08;收修改稿日期:2009-02-0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439010)海底管线局部冲刷机理研究综述谷 凡1, 2,周 晶1,黄承逵1,李林普1(1.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水利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2.沈阳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摘 要:局部冲刷造成的悬空是海底管线失效的最大诱发因素。

对均流及波浪作用下铺设在海床表面管线的局部冲刷起动机理、临界条件以及2D 局部冲刷机理、流—管—土耦合机理和3D 局部冲刷机理等做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海底管线;局部冲刷起动;2D 局部冲刷;流—管—土耦合;3D 局部冲刷;冲刷机理中图分类号:P751;P753;TE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932(2009)05-0110-11来自油井的油、气、水混合体在输送到岸边之前需要在平台上进行生产处理,并将油气通过海底管线系统输送到岸上。

传统上通常采用硬质钢管作为海底管线,管线采取直接放置、半埋和浅埋于海床三种方式。

无论何种铺设方式,海底管线在大面积冲刷、土体塌陷、土体液化等因素作用下都有可能出现局部悬跨现象。

另外,管线的存在改变了原流场形态,管线附近水动力加强造成的海底管线局部冲刷也可能使海底管线出现局部悬跨现象。

悬跨管线可能会在波流水动力作用下出现静力破坏,还可能在涡激振动长期作用下出现疲劳破坏。

这种非设计性悬空产生的非设计性荷载给海底管线安全运行带来严重隐患,国内外海底管线工程中均有由于非设计悬空而发生事故的工程案例。

据密西西比三角洲和墨西哥湾海底管线事故统计数据表明[1],与海底管线悬空相关的事故占总事故的44.3%;埕岛油田CB251C-CB251D 海底注水管线泄漏也是一起由于管线悬空引发事故的典型案例[2]。

应用切割单元法对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应用切割单元法对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应用切割单元法对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陈兵;张桦
【期刊名称】《海洋工程》
【年(卷),期】2012(30)1
【摘要】采用SIMPLEC算法的有限体积法,求解非定常流动的N-S方程,采用k-ω紊流模型,通过模拟均匀无粘性推移质的冲刷和淤积,得到海底管道由搁置在海床上的状态变为悬跨状态这一过程的管道周围局部海床冲刷情况,建立了海底管道局部冲刷的二维数值模型。

海底管道从搁置在底床上到冲刷悬空的过程中,管道周围的空间产生了拓扑变化,这给采用贴体网格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网格重构的传统方法带来了很大困难,而采用切割单元法,把物体轮廓从静止的背景直角坐标结构化网格中切割出去,计算过程中不需要传统意义的网格重构过程。

数值模型预测的海底管道周围局部冲刷结果与Mao的物理模型实验实测结果及Liang和Cheng等的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总页数】9页(P66-74)
【关键词】局部冲刷;海底管道;有限体积法;切割单元法;k-ω紊流模型
【作者】陈兵;张桦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港口与近海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56.2
【相关文献】
1.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分析 [J], 刘延鑫;王旱祥;王苗
2.考虑波浪自由表面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泥沙冲刷数值研究 [J], 刘名名;吕林;滕斌;唐国强
3.海底管道周围局部冲刷数值模拟分析 [J], 孙建伟;耿红;孙昭晨
4.海底振动管道局部泥沙冲刷数值研究 [J], 殷俊; 刘名名; 冀昊; 金鑫; 郭晓玲
5.海底管道局部冲刷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J], 徐风;吕豪杰;郭俊杰;周香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底管线冲刷与防护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海底管线冲刷与防护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海底管线冲刷与防护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海底管道冲刷悬空与防护霍俊波 21150933101 2015级水利工程一、背景介绍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不能或不需要在原地进行利用的资源,常常要采取输运的方式,将能源运输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加工、利用。

所以,选择运输方式很重要。

对于流体,常见的输送方式有装入容器中进行车辆运输,或者在流体生产地与需要地之间连接管道,进行管道运输。

车辆运输的方式具有灵活、但是运行成本较高的特点,适合用量较小、急用、或者珍贵物品的运输。

相对而言,管道运输的投资成本比较大,方式不如车辆灵活,但是后期运行、管理方便,输送能力大,在石油、天然气、水等基础能源的运输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最早的管道应用是排水管,人们利用排水管将废水排入河流或海洋中。

管道在海底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47年建立在墨西哥湾的一条深6m,离岸17m的浅水管道,该管道至今仍在使用。

在我国,海底管道的应用起步较晚。

1973年,我国在山东省黄岛附近铺设了3条链接海底到岸上的输油管道。

又于1985年在埕岛北部油田铺设了连接两个海洋平台之间的海底管道。

1987年,通过引进国外铺设船,我国在深海中进行了管道铺设。

1994年,我国自行研发了铺设船,可以进行深海管道的铺设。

自此,海底管道应用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

由于海底管线所处的海洋环境非常恶劣、直接受到波浪潮流等作用,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运行中的管道发生破坏的案例在世界范围内不胜枚举,由于管道内部输着原油、天然气等资源,每一次管道破坏事件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及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后果。

在管道应用日益广泛的当代,管道的破坏事故却有增无减。

我国海底管道的发展时间不足50年,也发生过很多管道破坏事件。

2000年,东海平湖内某段管道在波流冲刷作用下导致失效;2003、2009年埕岛油田段发生过由于悬空而引发的管道断裂;2007年,我国南海涠洲海底管道因为腐蚀而发生泄漏;2011年,渤海蓬莱的石油钻井平台处抛锚滴漏造成管道破裂,发生了溢油事故,对当地环境带来了严重后果。

仿生防冲刷系统在埕岛油田中的应用

仿生防冲刷系统在埕岛油田中的应用
21 海底 冲刷及 其 防护措施 .
在海 洋 工程 中,由于波浪 、水 流 的作 用而 造成 海底 结构物 底部及 其 附近海 床 的泥沙 运动 ,即通 常 所 说 的海 底冲 刷现象 。根 据海 洋冲刷 动力 学原 理分 析 ,海底冲 刷 的形成 ,主要 是 由于海 洋结 构物安装
在 海底之 后 ,打破 了原有 水下 流场 的平衡 ,引起局 部水 流速度 加快 ,使 正常流 动 的水流 形成 一定 的压


仿生 水草采 用耐海 水浸 泡且抗 长期冲 刷 的新型 高 分子材 料加 工而成 , 过安装 基 垫 由海 底锚 固装置 固 通 定于海 底 。通过 仿生 海草 的粘滞 阻尼作 用 ,降低海 流流 速 ,防止海 流冲 刷 ,促 进泥 沙淤 积 ,从而达 到
埋管 的 目的。
2 仿生系统防冲刷 作用机理
多年来 , 底冲刷 及其 冲刷保 护与控 制 技术 一直 是各 国海洋 工程领 域亟 需解 决 的重 要研 究课题 之 海
这种 悬空现 状 ,对 海底 管道 安全存在 极 大 的隐患 ,一旦 海管 泄漏将 造成 重大经 济损 失 ,急需 治理 。 海 底仿 生防冲 刷保 护系 统 , 基于海 洋仿 生学 原理 而开 发研制 的一种 海底 防冲 刷 的高新技 术措施 。 是
地 带 ,场 区海 洋动 力 、浅层 工程地 质 、海底 动 力地貌 条件 十分 复杂 ,造 成该海 区 大面积 区域冲刷 ,特
别是 在平 台附近 ,由于平 台存在 引起 的局部 冲刷 ,造 成海底 管道 立管底 部 附近 出现悬 空现象 。这种 现
象还 在进一 步加剧 中,严重危 害 到埕 岛油 田的产 能建 设及 生产安全 。
海底管 道悬 空治 理方法 也在探 索 中 日趋完 善 。2 0 年  ̄20 间 ,先后 对 2 条海底 管道 的悬 01 04年 0多 空情 况进 行 了 隐患 治理 ,在 管道 两端 平 台 附近采 用 水 下桩 支撑 保护 ,有 效 保护 了管线 最 薄弱 的环 节

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振动与局部冲刷耦合作用数值研究

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振动与局部冲刷耦合作用数值研究

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振动与局部冲刷耦合作用数值研究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振动与局部冲刷耦合作用的数值研究是海洋工程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

海底管道承载着海底油气资源的开发和传输,在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受到波浪力、水流力和海底侵蚀等多方面的作用,容易发生振动和局部冲刷。

为了保证海底管道的稳定和安全运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波浪作用会产生周期性的水动力作用力,导致海底管道振动。

这种振动会对管道的稳定性和疲劳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数值模拟分析可以通过求解海底管道的动力学方程,得到管道的位移、应力和振动响应等关键参数,从而评估管道的振动情况。

其次,局部冲刷是一种固体颗粒在水流作用下对管道表面进行冲刷的现象。

局部冲刷会导致管道表面的材料丧失,甚至破坏管道的完整性。

在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易受到局部冲刷,使得管道的寿命大大降低。

因此,研究局部冲刷对管道的影响,对于管道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了研究波浪作用下海底管道振动与局部冲刷耦合作用,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或其他方法对管道系统进行模拟和仿真。

数值模拟可以考虑波浪力、水流力和局部冲刷等多重物理过程,得到管道的振动响应、应力分布和局部冲刷情况等关键参数。

在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对波浪力、水流力和局部冲刷等物理过程进行建模。

对于波浪力,可以采用线性波浪理论或非线性波浪理论进行建模。

对于水流力,可以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或湍流模型来分析。

对于局部冲刷,可以采用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或颗粒流模型进行建模。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以得到海底管道在波浪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和局部冲刷情况,并评估管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进一步优化管道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以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

考虑波浪自由表面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泥沙冲刷数值研究

考虑波浪自由表面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泥沙冲刷数值研究

考虑波浪自由表面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泥沙冲刷数值研究刘名名;吕林;滕斌;唐国强【摘要】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在任意拉格朗日一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观点下求解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泥沙榆运方程,建立了可充分考虑波浪自由表面影响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分析模型.其中,流动的湍流效应通过SST k-ω模型进行模拟,波浪自由表面及底床变形通过动网格方法进行实时界面追踪,模型同时考虑了悬移质输沙和推移质输沙.通过与已发表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该文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数值精度.在进一步考虑波浪自由表面效应的基础上,对海底管道局部冲刷问题开展了数值研究,考察了入射波高和波浪周期对局部冲刷以及管道受力的影响作用.该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是对以往长期采用简化的振荡流模型(忽略波浪自由表面效应)进行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研究的重要发展.【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平台》【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9页(P42-49,54)【关键词】波浪;海底管道;局部冲刷;自由表面;数值模拟【作者】刘名名;吕林;滕斌;唐国强【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5海底管道是进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工程设施,铺设于海底的管道在水流、波浪等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作用下,极易发生局部冲刷、管道悬空和涡激振动疲劳破坏,这将给海洋油气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

因此,有必要对海底管道的局部冲刷问题展开研究。

针对海底管道局部泥沙冲刷问题,Breuser[1]认为,当外部流动速度小于某一临界流速时,局部冲刷深度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达到临界流速之后,流速的增大不会导致冲刷深度的进一步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x

ωt)
+h
( 10)
2
式中: ω = 2π / T,A、k、h、T 分别为波浪波高、波数、
静水深和周期。
1.5 消波边界
对于数值模拟来说,不可能把整个海域都作为
计算区域,需要在计算域末端将波能消去,以避免反
射回的波浪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数值波浪水
槽中可采用阻尼层吸收边界条件处理开边界,使波
第 36 卷第 11 期 2015 年 11 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Vol.界条件
张芝永1,2,刘光生1 ,曾剑1
( 1.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浙江省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0; 2. 浙江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阻力系数; 等式右边括号内第 2 项为惯性损失。由
于海床中渗流流速都是比较小的,其惯性损失也较
小,因此在这里只考虑粘滞损失,忽略惯性损失。粘
滞阻力系数 α 定义为
α
=
d2p 150

1
n3 - n)
2
( 7)
式中: dp为泥沙平均粒径,在这里用中值粒径 d50 代 替; n 为孔隙率。
1.4 边界造波法
1 数学模型
1.1 水动力控制方程
无论是水动力场还是渗流场,其控制方程均为
雷诺平均 N-S 方程,包括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
连续性方程:
ui = 0
( 1)
xi
动量方程:
ui t
+
uj
ui xj
=

1 P + [ν( ui + uj ) ρ xi xj xj xi

u
' i
Abstract: It is absolutely essential to study scour onset beneath submarine pipelines for pipeline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a new hydrodynamic-seepage fields coupled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assuming that the sandy bed was porous media. Sand flow resistance in a sandy bed was implemented by adding an adequate source in the momentum equation. The numerical model was verified by numerical experiments,and on this basis,the hydrodynamic-seepage fields around submarine pipeline under wave action were solved based on the boundary wave generation and volume of fluid ( VOF) methods. The effects of wave KC and relative buried depth e / D on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oints of pipe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and the hydraulic gradient at the seepage exit was studied. In addition,the dimensionless critical velocities of critical condition in cases of different KC and e / D were obtain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KC and relative buried depth e / D while the dimensionless critical velocity of critical condi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KC and e / D. Also, an empirical fitted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critical condition for scour below submarine pipelines under wave action is given,which is significant foreffective protection of submarine pipelines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 Keywords: submarine pipe line; porous media; scour; critical condition; boundary wave generation method; VOF method
综上所述,虽然文献[13]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 波浪作用下冲刷临界条件进行了研究。但文献中提
到的数值模拟方法需要分别求解水动力场和渗流
·1434·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第 36 卷
场,整个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其未考虑水面变化和垂 向流速的影响,与实际情况有差别。鉴于此,本文提 出了一种联合求解水动力场 - 渗流场的新方法,该 方法将海床假设为多孔介质,然后通过对控制方程 N-S 方程中添加源项来实现海床沙颗粒对流体的阻 滞作用,这样水动力场和渗流场就可以通过求解形 式大致相同的控制方程来得到。在此基础上,根据 线性波理论和 VOF 方法,对波浪作用下海底管线周 围水动力场和渗流场进行耦合求解。
+ C1ε
ε k
Gk

C2ε ρ
ε2 k
( 5)
式中: ε 为耗散率; Gk 是由于平均速度梯度引起的
湍动能 k 的产生项; μ 是流体粘度; μt 是紊动粘度;
C1ε 和 C2ε 为经验常数,取 C1ε = 1.44,C2ε = 1.92; σ k
和 σ ε 分别是与湍动能 k 和耗散率 ε 对应的 Prandtl
克尔符号。
1.2 湍流模型
紊流模型采用标准 k-ε 模型,k 方程:
[ ( ) ] ( ρk) + ( ρkui) =
t
xi
xj
μ + μt σk
k xj
+ Gk - ρε
( 4)
ε 方程:
( ρε) + ( ρεui) =
t
xi
[( ) ]
xj
μ + μt σε
ε xj
u'j]
+
Si
( 2)
其中:
u'i u'j
=
νT(
ui xj
+
uj ) xi
+
2 3 kδij
( 3)
式中: u 为流体速度; i,j 取值 1,2; ρ 是流体的密度;
P 是作用在流体微元上的压力; ν 是流体的运动粘
滞系数;
u
' i

i
方向速度脉动值;
u'i u'j 为雷诺应力张
量; νT 紊流运动粘滞系数; k 为紊动能; δ ij 是克罗内
海底管线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长距离 输 送 油 气 最 经 济 的 方 式 之 一,它 被 称 为 “海上生 命 线 ”。 海 底 管 线 附 近 的 水 动 力 条 件 引 起 的海底管线局部冲刷是造成管线事故的一个主要原 因。目前,许多学者对于海底管道的局部冲刷问题 做了大量详细、系统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所针对的问
浪在阻尼层内衰减,从而消除反射波。在这里阻尼
层靠近下游出口位置,阻尼层的长度约为 2 ~ 3 倍的
波长。阻尼层内动量方程中源项和衰减系数分别取
如下形式:
Si = Deui
( 11)
De(
xL)
= 1.8 槡g / h (
对于波浪模拟,本文通过给定入口边界的流速
及波高时程变化来进行造波,根据线性波理论,入射
边界处的水平速度、垂向速度和水深可以表示为
ui
=
Aωcosh( ky) cos( kx 2sinh( kh)

ωt)
( 8)
uj
=
Aωsinh( ky) sin( kx 2sinh( kh)

ωt)
( 9)
η
=
A cos(
收稿日期: 2014-06-06.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9-2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1376099) ; 浙江省科技厅条
件建设资助项目( 2013F10031,2014F10036) ; 浙江省博士
后科研择优资助项目( BSH1502052) ;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
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201401010) .
作者简介: 张芝永 ( 1984-) ,男,工程师,博士;
曾剑 ( 1974-)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
通信作者: 张芝永,E-mail: zhangzy@ zjwater.gov.cn.
题主要集中在海底管道局部最大冲刷平衡深度[1-4] 及局部冲 刷 发 展 历 程[5-10] 方 面。 在 冲 刷 机 理 方 面, Chiew[11]应用物理模型试验对发现管涌是引起管线 冲刷的主要因素,Sumer 等[12]根据管涌发生的临界 条件,通过物理试验得到了水流、波浪作用下的管线 冲刷临界条件。Zang 等[13]利用数值手段对波浪、水 流作 用 下 管 线 冲 刷 的 临 界 条 件 进 行 探 讨。Zhang 等[14]基于多孔介质假设,建立了海床渗流场数值模 型,通 过 与 前 人 试 验 结 果 对 比 验 证 了 该 方 法 的 可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