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美学课堂参考书目与论文评价标准

美学课堂参考书目与论文评价标准

一、《美学》课程所涉基本文献目录(一)美学理论与批评1、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三联书店,20092、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10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4、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5、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6、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7、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9、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0、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11、伍蠹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2、施太格缪勒:《现代西方哲学主潮》,商务印书馆,198613、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4、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15、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17、柏格森:《笑与滑稽》,乐爱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8、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伊夫·瓦岱:《小说的兴起》,北京三联书店,200420、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21、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二)推荐作品22、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3、梭罗:《瓦尔登湖》,王家湘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24、萨缪尔·贝克特尤金·尤奈斯库等:《荒诞派戏剧选》,施咸荣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25、卡夫卡:《城堡》,高年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6、加缪:《局外人》,郭宏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8827、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荣如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8、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集》,朱生豪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29、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30、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31、鲁迅:《故事新编》,《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32、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33、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二、《美学》课程学业评价标准(课程论文)本课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评量课程目标达成度:美学意识自觉、美学思维与分析能力、美学论文的逻辑性。

美学原理必读书单

美学原理必读书单

一、重点书目1、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2、阿多诺《美学理论》3、豪塞尔《艺术史的哲学》4、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5、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6、瓦莱里《文艺杂谈》7、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8、汉?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9、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10、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二、必读书目A、理论1、约翰?雷契《敲开智者的脑袋》2、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3、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4、华勒斯坦《开放现代社会》5、马克?爱德蒙森《文学对抗哲学》B、思想1、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2、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3、费孝通《乡土中国》4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5、尼采《看哪这人》C、方法1、索洛维约夫《西方哲学的危机》2、怀特海《观念的冒险》3、威?詹姆斯《宗教经验之解释》4、蒂利希《政治期望》5、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D、知识1、罗?休斯《新艺术的震撼》2、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3、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4、康拉德?洛伦茨《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5、卡普拉《物理学之道》6、卡西尔《人论》三、参考书目A、视野1、尼采《超善恶》2、格尔兹《文化的解释》3、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4、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5、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6、马尔库塞《单面人》7、卢克斯《个人主义》8、沃林《存在的政治》9、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10、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B、专业1、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2、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3、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4、帕克《美学原理》5、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6、阿恩海姆《视觉思维》7、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8、里德《现代绘画简史》9、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10、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四、推荐书目A、经典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2、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3、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4、康德《判断力批判》5、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6、歌德《谈话录》7、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8、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9、巴特《罗兰? 巴特自述》10、纳博科夫《文学讲稿》B、现实1、顾准《顾准文集》2、何清涟《我们仍在仰望星空》3、秦晖《问题与主义》4、朱正《 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5、季羡林《牛棚杂忆》6、胡平《千年沉重》7、遇罗克《遗作与回忆》8、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9、卡夫卡《卡夫卡日记》10、吴思《潜规则》。

美学 参考书目

美学 参考书目

5.后现代文化理论方面
•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 研究》,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 [美]约翰·费斯克等 编撰:《关新华出版社,2004年。 • [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 等译, [ ] ·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 [英]M.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 [英]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张萍译,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2003年。
1. 美学原理方面
• 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 李泽厚:《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 •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 •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1.美学原理方面
• 朱立元:《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一川:《美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 社; •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 陆扬 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年。 • 另:陈望衡;王旭晓等人的教材。
6.传播学理论方面
• [英]利萨·泰勒 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 与受众》,吴靖 黄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 传播》,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 [美]阿瑟·阿萨·伯杰:《媒介分析技巧》,李德刚 何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史安斌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张国良 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后现代文化理论方面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书法史论与文字学研究考研参考书目以及参考书目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书法史论与文字学研究考研参考书目以及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西方画论辑要》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杨身源
《西方画论辑要(新版)》主要讨论了古希腊罗马 和中世纪画论、文艺复兴时期画论、十七世纪和 十八世纪画论、十九世纪画论以及二十世纪画论 等等。
美术品是以美术史的形式得以确立其价值和地位 的。同时,只有美术品形成一定规模,具备相当 基础之后,画论才可能萌发其肇端。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历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 个性化 独创性 神来之笔 道法自然 审美抽象 孔子 王羲之 柏拉图 二、简答 简析神似与形似 表现主义和再现主义 经典的魅力
参考书目
《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 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张晓凌等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邓箭今在处理装饰意味上 是有节制的,他的作品总是有内敛的感觉,在 《青春期》系列中,他的这种内敛使描写青春期 的骚动、情欲等形象,成为因压抑的图形处理而 更具有张力,其中的色情意味被暗示得很充分。
摘自---杭 间《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 1999年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旅游美学参考书目

旅游美学参考书目

旅游美学参考书目
以下是一些关于旅游美学的参考书目:
1.《旅游美学导论》—黄天平
2.《旅游美学研究》—黄天晟
3.《旅游美学》—张亚平
4.《旅游哲学:精神旅程的意义与滋养》—陈平原
5.《旅途的意义》—杜可风
6.《锦囊世界:旅行见闻与人文思考》—凯夫卡
7.《旅行的艺术》—阿尔贝·卡缪
8.《旅行与生命:毕加索的阿尔卑斯山旅行》—雨果·劳斯
9.《危地马拉笔记》—偉士·卡寧安
10.《世界游记》—马可·波罗
11.《意大利中古城市之旅》—李约瑟
12.《托斯卡纳游记》—鲁福
13.《梦之旅人:一个摄影师的世界旅行》—斯蒂夫·麦科里
14.《一千零一夜的旅行》—佩特拉·哈马赫科娃
15.《游记·夏洛特·勃朗特》—夏洛特·勃朗特
以上书目涵盖了旅游美学的理论、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学原理》参考书目

《美学原理》参考书目

《美学原理》课程参考书目.
1、王朝闻《美学原理》
2、李泽厚《美学四讲》、《美的历程》
3、朱光潜《谈美书简》
4、叶秀山《美的哲学》
5、宗白华《美学散步》
8、(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9、(法)丹纳《艺术哲学》
10、(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11、(英)克莱夫·贝尔《艺术》
12、(美)H.帕克《美学原理》
13、(日)今道友信《作为美和爱的哲学思考》
14、(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15、(德裔美籍)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作为艺术的电影》
16、(英)鲍桑葵《美学史》
17、(英)利斯托维尔:《近代美学史述评》。

18、张法:《现代西方美学史》
19、张世英:《哲学导论》
20、王德峰:《哲学导论》
21、曾志:《西方哲学导论》。

[精编]美术鉴赏教学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目

[精编]美术鉴赏教学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目

美术鉴赏教学常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目一、常用工具书1.一般工具书《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卷—10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2.专业工具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美术》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考古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美术术语与技法辞典》,(美)拉尔夫·迈耶著,邵宏、杨小彦等译,岭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宗教词典》,宗教词典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神话辞典》,(苏联)鲍特文尼克等编著,黄鸿森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中国名胜词典》,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世界名胜词典》,新华社国际资料编辑组编,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西方艺术事典》,(英)丁·霍尔著,迟轲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外美术史大事对照年表》,奚传绩编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雕塑编:原始社会至战国雕塑、秦汉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隋唐雕塑、五代宋雕塑、元明清雕塑、敦煌彩塑、麦积山石窟雕塑、炳灵寺等石窟雕塑、云冈石窟雕刻、龙门石窟雕刻、四川石窟雕塑、巩县天龙山响堂山安阳石窟雕刻,共13册。

自考美学考试大纲

自考美学考试大纲

自考美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美学基本理论、美学史、艺术美学以及美学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美学知识。

二、考试内容1. 美学基础理论- 美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美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体系- 美的范畴:美、丑、崇高、滑稽等2. 美学史- 古代美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念- 近现代美学思想的演变- 东西方美学思想的比较3. 艺术美学- 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功能- 不同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等)的美学特点- 艺术创作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欣赏与美学的关系4. 美学应用- 美学在日常生活、设计、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美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美学与个人修养的关系- 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5. 当代美学问题- 当代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美学与科技的结合-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学问题三、考试形式与题型本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但不限于:- 选择题:测试学生对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美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论述题:评估学生对美学理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题:通过具体艺术作品或美学现象,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四、考试范围与参考书目考试内容覆盖美学的各个方面,参考书目包括但不限于:- 《美学原理》- 《西方美学史》- 《中国美学史》- 《艺术美学》- 当代美学研究的相关论文和专著五、考试准备建议- 系统学习美学基础理论,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阅读美学史,了解不同时期美学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研究艺术美学,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美学特点- 关注美学应用,思考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意义- 阅读参考书目,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美学理论的理解六、考试注意事项- 考试时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 遵守考试规则,不得携带任何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 考试期间保持安静,不得交头接耳或抄袭他人答案- 考试结束后,按照监考老师指示交卷并离开考场通过本考试大纲,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美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美学知识进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
பைடு நூலகம்
1. 美学原理方面
朱光潜:《谈美》、《文艺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给青年的十二封 信》、《诗论》(《朱光潜全集》,合 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一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四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五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六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批评与欣赏 七 “情人眼底出西施” ——美与自然 八 “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九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4.哲学方面
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 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国 哲学史》; 罗素:《西方的智慧》, 世界知识出版社;
5.后现代文化理论方面
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思 潮批判》,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年。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 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 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北京:中央 —— 编译出版社,2004年。 [美]杰姆逊 讲演:《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精校本),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 信批评理论文选》,张旭东编,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
5.后现代文化理论方面
[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胡菊兰 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葛红兵 等 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英]约翰伯格:《观看之道》,戴行钺译,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英]约翰伯格:《看》,刘惠媛译,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徐亮 陆兴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6.传播学理论方面
[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 200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何道 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 纪元指南》,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1年。
1. 美学原理方面
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李泽厚:《美学四讲》,安徽文艺出版社;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人民出版社;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1.美学原理方面
朱立元:《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一川:《美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 社; [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 陆扬 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年。 另:陈望衡;王旭晓等人的教材。
2.西方美学方面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蒋孔阳 朱立元 主编:《西方美学通史》 (七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年。 朱立元 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 文本》(四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中国美学
宗白华:《艺境》、《美学散步》(《宗 白华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1985年。 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
6.传播学理论方面
[英]利萨泰勒 安德鲁威利斯:《媒介研究:文本、机构 与受众》,吴靖 黄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 传播》,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美]阿瑟阿萨伯杰:《媒介分析技巧》,李德刚 何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史安斌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国良 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后现代文化理论方面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 研究》,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美]约翰费斯克等 编撰:《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 辞典》(第二版),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英]丹尼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张卫东 等译, [ ]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英]M.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 [英]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张萍译,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2003年。
6.传播学理论方面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 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 人的民俗》,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 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