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熟适用的PF89式80毫米系列单兵火箭筒
复杂而前卫的“小炮弹”——日本八九式系列掷弹筒弹详解(上)

复杂而前卫的“小炮弹”——日本八九式系列掷弹筒弹详解(上)作者:三土,等来源:《轻兵器》 2012年第6期日俄战争(1904~1905年)结束后,日本从中吸取经验,一度对能够代替人力抛掷榴弹的武器很感兴趣,并最终在大正十年(1921年)设计定型了一种步兵使用的轻型前装式曲射火炮,即大正十年式50mm掷弹筒。
这种武器轻便易携,能够有效杀伤暴露的有生目标和毁伤没有顶部覆盖的固定火力点。
其配用的弹药是一种专门设计的两用掷弹筒弹,所谓“两用”即除了能够以掷弹筒发射外,还可以当作普通手榴弹由人来投掷。
但由于十年式掷弹筒采用滑膛身管,射程偏近,同时依靠筒体下方专门设计的旋转泄气装置控制膛压以调节射程,对加工配合的精度要求很高,成本较高。
为克服这些缺点,日本决定研制全新的八九式(1929年,日本神武纪年为2589年)50mm重型掷弹筒。
其在设计时简化了射程调节机构,并且在身管内增加了膛线。
整个二战期间,日军步兵分队装备了大量八九式重型掷弹筒以及少量十年式掷弹筒和十一年式70mm掷弹筒,因此在近距离面杀伤火力上占有较大优势,给我军造成了极大伤害。
这种武器因其特殊的外形和使用方式被我国军民称为“手炮”或“捣炮”,配用的掷弹筒弹被称为“小炮弹”或“掷弹”,在抗战中有较多缴获使用,并有多种仿制改进型号。
目前国内对于八九式掷弹筒有较多的资料,但对其配用弹的结构设计、动作原理以及特点一直缺少详细资料,本文旨在详解这一结构特殊、原理超前的弹药——八九式掷弹筒弹属于无药筒、自带发射药的前膛装填榴弹,且采用了当时相当罕见和超前的高低压发射原理。
其弹种较多,常见的有八九式杀伤榴弹、九五式发烟弹、九四式代用弹和供训练用的训练弹及空包弹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八九式杀伤榴弹,该弹是八九式掷弹筒配用的基本弹药,使用量最多。
八九式杀伤榴弹的外形与当时日本常见的山野炮用榴弹相似,但却不是简单地按比例缩小,结构原理更复杂。
结构独特的弹体设计八九式杀伤榴弹由弹体和八八式瞬发引信组成,其弹体和引信的设计都非常独特。
80单兵火箭筒教案

80单兵火箭筒教案单兵火箭筒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单兵火箭筒的构造、特点和使用方法;2. 掌握单兵火箭筒的执勤与操作技能;3. 培养战士正确的操作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单兵火箭筒的构造和特点;2. 单兵火箭筒的使用方法;3. 单兵火箭筒的执勤与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单兵火箭筒的构造和特点(时间:20分钟)1.1 构造说明单兵火箭筒由发射器、瞄准器、枪托、槽内侧、导向翼、尾翼、引信等组成。
1.2 特点单兵火箭筒具有射击精度高、通用性强、操作简便、杀伤力大等特点。
2. 单兵火箭筒的使用方法(时间:30分钟)2.1 装填和卸除火箭弹2.1.1 装填方法:将火箭弹筒对准发射器,并插入到筒座中,然后轻按区配用的按钮,将火箭弹固定住。
2.1.2 卸除方法:按下火箭弹插销按钮,将火箭弹拔出。
2.2 瞄准和射击2.2.1 携带将单兵火箭筒轻松地放在肩上,枪托靠在肩膀上,手握把手,使火箭筒保持稳定。
2.2.2 瞄准将以目标为中心对准瞄准器,并通过目标准线对准目标,调整后备瞄准器使其对准目标。
2.2.3 射击通过扣动击发器,射出火箭弹,保持枪身稳定,避免晃动。
3. 单兵火箭筒的执勤与操作技能(时间:40分钟)3.1 安全操作了解单兵火箭筒的安全标识,保持火箭筒干燥、清洁、无损伤,并遵守操作规程。
3.2 装填和卸除训练3.2.1 分组训练:根据队列编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装填和卸除训练。
3.2.2 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3 瞄准和射击训练3.3.1 射击姿势:正确的执勤姿势,保持身体平衡并稳定火箭筒。
3.3.2 使用目标标识,进行实际目标训练。
四、教学评估1. 师生互评:通过小组合作训练和个人操作表现的互相评价,确定学员对单兵火箭筒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实际操作评估:每个学员单独进行操作演练,考察其在装填、卸除、瞄准和射击等方面的技能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单兵火箭筒的维护和保养;2. 单兵火箭筒的应急处理方法。
火箭筒最强武器教学设计

火箭筒最强武器教学设计简介:火箭筒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武器,常被用于反坦克、反舰等战场作战。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火箭筒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以及一些训练设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火箭筒的使用技巧。
第一节:火箭筒基本原理1. 火箭筒的构造火箭筒主要由发射管、弹头、火药推进装置、瞄准装置等部分组成。
通过火药的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将弹头推出发射管,并通过制导系统对目标进行瞄准和打击。
2. 火箭筒的工作原理当火箭筒发射时,火药燃烧产生高压气体,将弹头推出发射管。
同时,制导系统会根据预设的目标信息对火箭进行精确瞄准。
一旦火箭击中目标,弹头会引爆,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第二节:火箭筒的使用方法1. 持姿态和瞄准在使用火箭筒时,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的持姿态稳定。
正确握持火箭筒,紧贴肩部,使身体保持平衡。
此外,还需要熟悉瞄准器的使用方法,以便准确瞄准目标。
2. 超越射程和环境考虑在使用火箭筒时,需要考虑火箭的射程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射程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目标,并注意目标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周围的地形和障碍物,以免影响火箭筒的发射和命中目标。
3. 装填和使用注意事项在装填火箭筒时,要确保弹药的正确安装和固定。
同时,要注意火箭筒的安全使用,避免意外发射和误伤自己或他人。
在实际使用中,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确保火箭筒的安全使用。
第三节:火箭筒训练设计1. 基础训练火箭筒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对武器构造和工作原理的学习,以及姿势和瞄准的训练。
通过模拟射击和实际操作,使士兵们熟悉火箭筒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准确瞄准和命中目标。
2. 实战训练在实战训练中,士兵们将学习如何在战场中有效地使用火箭筒。
包括选择合适的射击位置、判断目标距离、进行快速瞄准和射击等技巧。
通过模拟战场环境和实际演练,提高士兵们的实战能力和应对战场复杂情况的能力。
3. 团队配合训练火箭筒的使用通常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包括枪手和观察手等角色。
我国为大战而准备的那些武器(三十)

我国为大战而准备的那些武器(三十)展开全文作者:赤剑天涯今天的大战系列我们水水单兵火箭筒,恩,就是这东西,老兵们几乎都会玩儿,号称“穷人的导弹”。
在直面北方大敌密密麻麻的突袭而来的钢铁洪流时,这是我们陆军手中唯一可靠的翻盘武器。
威力不够,射程太近?不会利用对方的观察盲区,射击死角抵近薄弱处来一发么?战壕,陡峭的山体等有利地形地貌隐蔽机动能死死的克制住敌方坦克的攻击死角(坦克火炮俯仰角看上图,一般为俯5~12度,仰15~20度,高平两用机枪?当年可没有遥控炮塔,真实环境里露头的机枪手很容易被秒杀),侧/后部等装甲薄弱处来一发,那感觉简直就是美得不要不要的?手上就有能快速灵活干坦克家伙,谁还指望也许10~30分钟以后都没到达的地面炮火及空中支援?汤姆汤姆,我是露西露西,坐标38,72,坐标38,72,需要XX支援。
什么?前线机场气象条件太差,无法起降战机,或者是XX部队滑头的指挥官已经提前申请了火力支援(除了重点保障区域,很多稀缺响应资源别的部队也会用的好嘛),你的请求需要等待。
FU*CK,战场上突发情况,意外那么多,真以为有了空军就可以为所欲为,随叫随到,随叫随有?这时候别人(其他军兵种)有还真不如自己有。
不食人间烟火的只会和你聊某某武器纸面数据如何如何,怎么怎么厉害,或者说什么武器明显不是谁谁谁的对手,我们装备要他干啥。
战场上响应不到,影响攻击观察效果的因素很多很多(比如高海拔和沙尘等就很影响发动机的发挥,空中支援?发动机都快抽了,明显去不得),真不是随便在美军基地划个圈,风暴武器就能精确跑个几千公里来到中国的。
(能全程那么精准控制都可以让风暴一下S型,一下8字型走位了,而且能精准控制如斯,傻了才在自己基地附近生成,就不怕出个意外,跑偏了先毁了自家地基?君子还不立危墙之下,何况人家美帝人不傻)由于大战系列前文已经谈过单兵40毫米火箭筒,本文就开始水水其他的,我们聊聊PF89/98系列。
PF-89式80毫米单兵火箭,安徽机械厂出品,破甲弹直射距离为230米(这个看弹种的,一般破甲弹距离近,某些弹这距离得乘几,比如PF-98式120火箭筒,反坦克某弹最大射程400~800米,反人员的多用途弹射程可达2000米,并且密集杀伤半径大于25米)全重7.4斤,弹重3.68斤,破甲深度一般为180毫米/65度。
二战德国单兵火箭筒

德国二战德国单兵火箭筒1.德国的潘泽尔火箭筒一般称为“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在二战中德国共生产了超过800万各种型号的铁拳。
投入过实战的:铁拳30型射程30m, 破甲深度140mm铁拳60型射程60m, 破甲深度200mm铁拳100型射程100m, 破甲深度220mm2.Raketenpanzer büchse 43即RP43型的88mm反坦克火箭筒,尽管它的长度和口径都要比“巴祖卡”大,但就原理而言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均使用火箭增程榴弹、使用环状尾翼稳定,而且同样使用电击发装置。
但与“巴祖卡”不同的是,“坦克杀手”使用一种精巧的磁发火装置来点燃固体火箭。
可能是基于射程的考虑,也可能是德制微型固体火箭的技术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它使用的RPGr4322型火箭弹并无法在火箭筒内燃烧完毕,火箭弹所产生的尾焰会灼伤射手的面部,因此射手必须佩戴放毒面具并穿着防具。
RP43“坦克杀手”的有效射程为150米,当它发射RP.Gr.4322型破甲弹时穿甲厚度可达200mm。
不久盟军坦克手们就感受到了这种武器的威胁,并开始在坦克上安装各种附加装甲。
RP43的绰号是“烟囱”或者“坦克杀手”,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很多步兵单位中,它们完全取代了反坦克炮。
从44年开始,RP 43型反坦克火箭筒逐渐被改进型RP54和RP54/1所替代;之后它主要配备二线部队。
RP54型反坦克火箭筒的主要改进是为射手加装了防盾,这样射手就无需再穿着防护服了。
此外,RP54还采用了经过改进的RPGr4992型火箭弹,这样它的有效射程增至200米;不过RP54的全重也达到了10.5千克。
它的后续改进型RP54/1中,在保证威力及射程不变的前提下,RP54/1的发射管长度缩短,从而使全重减至9.5千克;RP54/1型反坦克火箭筒也是二战中德军的主要装备。
3.Paketenwerfer 43型88毫米“洋娃娃”火箭筒“洋娃娃”火箭筒是反坦克火箭筒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改进型号,非常像是一种小型火炮,它采用一种轻型的双轮式炮架,安有一块防盾,使用的是单脚式大架,并且装有炮口消烟器,只不过在尺寸上比一般火炮要小。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单兵火箭筒

世界上威⼒最⼤的单兵⽕箭筒
⽕箭筒作为军队中常⽤的制式武器,⼴泛运⽤于各个战场,在攻击防御设施,打击敌军装甲车以及坦克的作⽤上功不可没,⽕箭筒的种类有很多,威⼒最⼤的是哪个呢?下⾯就⼀起跟随店铺去看看吧!
世界上威⼒最⼤的单兵⽕箭筒
世界上威⼒最⼤的单兵⽕箭筒——RPG-29
RPG-29⽕箭筒是俄罗斯巴扎尔特国家⽣产联合体于20世纪80年代在RPG-7⽕箭筒的基础上改进⽽成的⼀种重型⽕箭筒,于1989年装备前苏联军队,在1994年3⽉在亚洲航空展览会上⾸次公开展⽰。
作为RPG-7的继承者,RPG-29保留了简单、可靠、耐⽤的结构,且通过105.2毫⽶的超⼤⼝径克服了威⼒⼩的缺点,RPG-29在伊拉克战场造成了英军和美军装甲部队的⼀些难以置信的损失,如在正⾯击毁了英军挑战者2主战坦克,⽽在2013年⾄2015年,伊拉克反政府武装组织还是⽤该⽕箭弹成功击毁了⼀辆美制M1A1坦克。
虽然RPG-29不是⼈类⼝径最⼤的⽕箭筒,⽐中国的PF-98 120毫⽶⽕箭筒要⼩⼀些,但PF-98采⽤双⼈作战⼩组操作,RPG-29则是⼀款货真价实的单兵武器。
扩展阅读:什么是⽕箭筒
⽕箭筒是⼀种发射⽕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发射⽕箭破甲弹,也可发射⽕箭榴弹或其他⽕箭弹,⽤于在近距离上打击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装甲⼈员运输车、军事器材和摧毁⼯事,也可⽤来杀伤有⽣⽬标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
⽕箭筒由于质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便,在历次战争的反坦克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
火箭筒

第二代
形成于60年代。60年代是反坦克火箭筒篷勃发展的时期,各国装备了30多种型号的火箭筒,如美国的M72式, 苏联的RPG-7等。其中,苏联于1962年开始装备的RPG-7型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种无坐力和火箭增程结合型火 箭筒,这种火箭筒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以色列军队损失的近1000辆坦克,有25%就是被RPG- 7型火箭筒击毁的。
第三代
发展于80年代。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第二代反坦克火箭筒纷纷加以改进,出现了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
组成部分
火箭筒由发射筒和火箭弹两部分组成,发射筒上装有瞄准具和击发机构。射击时,火箭弹飞行,火箭弹后部 多半装有稳定尾翼,弹头多为穿甲弹或破甲弹。火箭筒的有效射程一般为100─400米。
聚能效应
采用遥感自控技术开发智能火箭筒
法国研制的阿帕杰克斯自主式反坦克武器,是阿皮拉斯112mm火箭筒与探测/火控系统的综合体。它能识别目 标类型,能自动搜寻、捕捉和摧毁目标,预计2000年左右装备部队。
图说中国火箭筒是如何横扫全世界的

图说中国火箭筒是如何横扫全世界的(1/53)上一张下一张火箭筒作为一种重要的单兵重火力,在二战小试身手,冷战时期大放异彩,如今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
中国作为陆军大国,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火箭筒的发展和使用。
如今的“RPG神教”,我们才是教主啊!RPG神教自圣教主“巴祖卡”创教以来即一个世纪励精图治,派系众多总的来说按外形来分共有管子派(次口径)与大头派(超口径)两大派系。
按地域划分就更多了美系、俄系、德系、法系等今天咱们就说说一只我大RPG神教的主流派系大种花兔子派。
(编者注:原作者口语多,各位见谅。
)创派祖师51式90毫米火箭筒51式毫米火箭筒是仿制美国M20式88.9毫米火箭筒的产品,1951年投产,当年生产4800多具,装备志愿军部队。
我国仿制时为了便于生产和计量将原美制的88.9毫米(合3.5英寸)改为90毫米该火箭筒采用圆管发射筒;用干电池作发火电源,配有反射式瞄准镜;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以肩射为主,配有两脚架可进行卧射。
口径:90毫米全重:10千克全长:图说中国火箭筒是如何横扫全世界的(2/53)上一张下一张朝鲜战场上使用51式火箭筒的志愿军(图为“打坦克英雄杨清海) 国产第一代51式反坦克火箭筒为了满足朝鲜战场对反坦克武器的迫切需要,当时紧急研制了51式90毫米火箭筒。
51式是仿制美国M20式88.9毫米火箭筒的产品,1951年投产,装备志愿军部队。
该火箭筒采用圆管发射筒;用干电池作发火电源,配有反射式瞄准镜;战斗部采用空心装药;以肩射为主,配有两脚架可进行卧射。
1.45米初速:106米/秒最大射程:785米有效射程:100-250米破甲厚度:120毫米图说中国火箭筒是如何横扫全世界的(3/53)上一张下一张二代目前神教主: 56式40毫米火箭筒56式40毫米火箭筒-战士们说:"棒极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苏制RPG-2型无后坐式火箭筒,并仿制成功了56式40毫米火箭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提示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由包装发射筒、火箭弹和塑料光学瞄准镜组成。
它是一种附加装备,不占编制,战时还可装备民兵,人手一具,形成高密度的反坦克火力。
它与98式重型反坦克火箭筒一起,形成轻重结合、近远结合的连续火力。
这是PF89式原型照片,发射筒上还没有简要说明图。
批量生产以后,发射筒上有简要说明图,人性化设计有进步。
单兵火箭筒是一种步兵个人反坦克、攻坚武器,具有重量轻、射程近、价格低的特点。
它不占编制、理论上可以装备到步兵班每一个人,大大提高了步兵破甲、攻坚作战的灵活性。
中国陆军跟紧世界潮流,研制的PF89系列火箭筒品种多,威力大,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调单兵作战效能,一个步兵除了对付传统作战目标外还能实施反坦克作战。
他们在1964年率先定型装备了一次使用不占编制的全备质量仅有2.36kg的M72单兵反坦克火箭。
并成为世界装备量最大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之一。
M72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兵火箭筒,轻便不占用编制,不减少步兵班中的步枪手。
太夸张了吧?一个人背两具火箭筒?其实背两具M72才5kg,比背一具69式火箭筒轻多了(7.85kg)!中国从越南战场上获得了M72,并于1966年开展了自己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研究。
196 9年珍宝岛保卫战爆发,大大加快了研制进度,1970年定型了1970年式62mm单兵反坦克火箭。
它质量轻,战斗全重2.48kg(发射基型破甲弹的69-1式火箭筒战斗全重就达到7.85 kg),便于步枪手携行使用,战时可以作到人手一具,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大反坦克火力密度。
但是由于当时我国不能大量提供制造发动机所需铝材(日本二战就能够用超硬铝合金制作零式飞机)以及当时击发机存在可靠性问题,因而未能及时投入生产。
1974年改进定型了70-1式62mm单兵反坦克火箭,随即投入了批量生产,一直生产到80年代初。
但是由于口径小,破甲威力只有100mm/65°,不能击穿当时主要威胁T72坦克,没有取代69-1式成为主力装备。
70式单兵火箭筒的研制虽然不算成功,可是通过研制,中国积累了单兵火箭筒的技术,为为PF89式单兵火箭筒成功研制打下了基础。
到80年代,坦克装甲防护性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以80年代主装备坦克为例,苏联T72、美M1、西德豹2均采用了具有不同夹层材料的复合装甲,其正面装甲大约相当于180mm/68°均质装甲,原来的100mm/65°的破甲弹很难对其正面实施有效攻击。
1990年,安徽江北机械厂于研制出一次性使用的新单兵反坦克火箭,命名为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代号PF89-80-1,同年装备部队。
研制该弹过程中,研究成果也衍生出69- III型破甲弹,使老装备69-1火箭筒能够应对T72等坦克,从而得以继续装备。
70式火箭筒和M72比较落后很多。
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由包装发射筒、火箭弹和塑料光学瞄准镜组成。
它是一种附加装备,不占编制,步兵、炮兵、装甲兵、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等都可使用,发射筒上还有非常人性化的简要说明图,战时还可装备民兵,人手一具,形成高密度的反坦克火力。
发射筒也是包装筒,给使用带来了方便。
发射筒前后置有防震圈,使武器在勤务过程中得到保护。
PF89式火箭筒不占编制,携行方便。
筒的口部和尾部置有前后盖,前盖有齿状密封胶圈,后盖采用中间可破结构,通过螺纹压紧橡胶密封垫,前后盖上紧后实现对弹的密封,可防止在储存中水分和有害气体对弹的侵害。
射击时不用打开后盖,由火药燃气自行冲破,但是前盖必须打开,否则不能打开击发机实施射击。
打开前盖后,抽掉限制杆,打开击发握把与保险就可以实施射击了,这种设计提高了武器的安全性。
瞄准镜在外包装箱内是分装的,取出瞄准镜,用筒上的搭扣固定在镜座上,便可实现连接。
瞄准镜放大倍率2.5,视场角12°,表尺最大射程400m,是测瞄合一型,也就是说当射手测好距离时也就完成了装定表尺,即可射击了。
比较69-1式光学瞄准具简单直观,瞄准速度快,射手容易掌握。
这种瞄准镜还可以对横向运动目标进行修正。
图:用测距曲线直接对坦克靶读出距离,也同时装定表尺,即可射击;比较RPG-7光学瞄准具简单直观,瞄准速度快,射手容易掌握。
图中3、6、9是横向运动目标修正量,而非风偏修正量。
PF89式的发火系统是机械击发非电导爆管系统,即击针—底火—导爆管—点火具系统。
优点是不用电源,不受射频、静电场影响,勤务安全可靠。
统计5063发,发火失效数为0。
火箭弹通过固弹胶圈与发射筒相连,导爆管线路在筒尾与火箭弹的点火具相连。
击发时,通过上述通道点燃点火具和火箭发动机改铵铜-1速燃装药,燃速56m/s,在5 -12ms内工作完毕,火箭弹飞离筒口就停止工作,抗风偏,筒口无火焰,肩射时射手不受火焰伤害。
由于没有火箭增程飞行中的烟雾轨迹,射手位置比69-1式火箭筒隐蔽。
火箭弹的电-6B引信具有两套保险和发火机构,筒口保险距离8m,弹头遇到软(土地)、硬(坦克)目标均能可靠作用,克服了对沙包工事不爆炸的问题。
战斗部采用双锥药形罩装药结构,从而提高了破甲威力。
静破甲可达628mm(用8701炸药)。
对180mm/65°均质装甲射击穿透率不低于90%。
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系统广泛采用了非金属材料和一次性成型工艺。
发射筒80%零件为塑料件,火箭弹战斗部全部为冲压和压制件,发动机的三大件:连接螺、燃烧室、带尾翼座的喷管为铝合金热挤压成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铝工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可以生产高强度铝合金)。
机加工件很少,降低了价格。
为节约训练经费,PF89设计了一种外形、质量、长度、机构动作、操作要领与实筒完全相同的多次使用的模拟训练器材。
模拟训练器包括发射筒和小口径火箭弹。
发射筒由外筒和设置在筒内供发射小火箭弹的发射管组成。
模拟发射筒外形与功能和实筒相同,多次使用。
小火箭弹一次性使用,外弹道参数与实弹相似,其成本不到实弹的1/10。
射击时有声、光、焰效应,仿真模拟效果好。
所以用模拟训练器可以达到掌握PF89式单兵火箭使用的目的。
该训练器材在1990年代中期已经定型并装备部队。
江北机械厂在研制成功PF89式单兵反坦克火箭以后,根据现代战争薄装甲车辆多、工事多的特点,及时跟踪美军的发展方向,1990年研制定型了PF89A式单兵多用途火箭筒,当年装备部队。
它具有破甲、杀伤和纵火三种功能。
战斗部药形罩采用厚壁大锥角结构,装药爆炸时药形罩形成自锻弹头,用以穿透步兵战车和永备工事等硬目标。
自锻弹头对炸高不敏感,碰上栅格提前引爆对破甲能力影响小,能对付目前台军装甲运输车、步兵战车增加的栅格装甲防护。
药形罩前置由钢珠和金属锆组成的随进环,自锻弹头穿透20mm装甲或者3 00mm钢筋混凝土工事以后,随进的钢珠和金属锆,对装甲、工事内部进行杀伤和纵火,此外装药外圈还设置杀伤环和燃烧环以杀伤半径15m内地面有生力量并引燃阵地上的可燃物。
PF89A的战斗部结构更加复杂。
2001年,部队提出急需渡海登陆作战用的攻坚破障武器。
江北机械厂提出在80单兵火箭基础上设计一个全新的轻型攻坚火箭。
2002年立项,2007年在多用途火箭弹基础上研制成功PF89A式80毫米单兵火箭攻坚弹。
它保持了单兵多用途火箭的多用途作战功能,杀伤半径从15m提高到20m,破甲威力提高一倍,并增加了对钢筋混凝土工事破孔,随进二级战斗部是一个榴弹,在装甲或者工事内部爆炸杀伤,比多用途弹的随进钢珠威力更大,命中轻型装甲、工事以后,敌人幸存概率更低。
它前盖设计成为预制破片形状,发射程序和前面三个型号的80mm单兵不一样,不需要拧开下发射局的前盖,可以直接发射,战斗准备时间更短。
该弹在筒内固定材料从橡胶改为刚性固弹片,性能稳定,减少了火箭弹发射时的冲量,提高了射击精度。
该弹相对多用途弹并没有本质性的提高,破障能力有限,还不能直接在混凝土墙壁上开凿供人员通行的孔洞。
和国外先进攻坚破障武器比较尚有差距。
因为二级随进战斗部的存在,PF89B式火箭弹明显长于PF89A式。
从未来国际形势发展看,未来陆战发生在城市可能性增大。
在此背景下,2002年,江北机械厂设计定型WPF89-1式80mm步兵攻坚火箭。
它是80mm单兵火箭的云爆型弹。
云爆弹又称燃料空气炸弹,它是一种把燃料抛散在空气中,和氧气混合后起爆的炸弹。
它的最高爆轰超压值比较普通炸药低,爆轰反应时间高出普通炸药数十倍,所以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比较普通炸药大。
云爆弹常用燃料环氧乙烷的TNT当量为2.7~5.0倍,对人员、软目标有很大的毁伤威力,特别是在室内、岩洞等狭小空间爆炸,威力能够持续很长时间,杀伤效应对比开放空间大50%-100%。
一般窗口火力点被射入爆炸以后,该室内人员无一幸存。
和之前的80mm单兵系列不同,WPF89-1是一筒七弹配置,火箭弹现场装填入筒,战斗准备时间长,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发射后弹头碰撞目标瞬间起爆,如果弹头从开放的窗户射入,对建筑物内部有很好的杀伤作用,但是如果不能准确从开放的窗口射入,或者窗口有玻璃阻碍,或者因为战术局限无法面对窗口射击,云爆弹头在窗户玻璃、门、墙外爆炸,对室内杀伤作用有限。
针对以上缺点,2003年,江北机械厂将其改进为WPF89-2式,设计特点为:弹筒合一、一次性使用,一级战斗部在障碍上破孔,二级战斗部随进后在内部起爆。
云爆弹同样具有两级战斗部,第一级破障,第二级随进至内部起爆。
PF-89和WF89-1火箭筒性能指标PF89系列火箭筒是射击前操作还嫌不够简单,直射距离从69-1式的300m降低到230 m(由于横风3-4m/s不用纠正风偏,实际射程反而是提高了),没有配备两脚架,据筒不如69-1式稳定。
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它射击位置白天有烟,夜间可见火光,尾喷安全距离大,不适合在城市战中狭小空间发射。
国际先进水平已经能够做到室内发射,发射尾喷不伤人。
作为一种1989年定型的产品,居然没有随筒配备详细说明书,致使有基层教员把横向运动提前量当作风偏修正量。
发射火光、烟雾特征还是太明显。
尾喷严重,导致卧姿射击很别扭,也不具备室内发射能力。
PF89系列火箭筒是中国目前最成熟的单兵火箭系统。
它和69-1式比较,不占编制,配置灵活,携带方便,射击准备时间短,光学瞄准具也比较容易掌握,战场横风条件下实际命中精度大大提高,还有训练器材提高部队作战水平。
620mm破甲威力达到了世界单兵反坦克火箭的先进水平,比较重量相近(3.5kg)的美国M72A4的350mm破甲厚度高出很多。
它导致我军第一次正式批量装备了多用途弹、攻坚弹,提高了我军对付工事和轻型装甲车辆的能力。
目前它和PF98式连、营火箭筒能够配合使用,单兵用89、分队用98,形成轻重结合、近远结合的连续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