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精品导学案

一、力和力的图示 1、运动状态的改变:2、形变:3、力的作用效果:(1)(2)4、力的概念:5、力的性质: 必修一导学案 学科:物理 编号:0301 编写人:吴月芳 审核人:刘小剑、赖国宏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课题: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类: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物体重心的概念。
5.知道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6.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2、难点:力的概念、重心的概念和位置的确定。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必修一P51-53页内容,回顾初中学习的力的图示以及重力的有关内容,查阅《高考调研》24页相关内容,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预习案一、知识梳理 1、力和力的图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运动状态的改变①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 。
②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 改变了,不管是 还是 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 ,使物体 。
(4)力的矢量性:力是 ,它不但有 ,而且有 。
力的大小可以用 测量。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牛,符号为 。
(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 和 ,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 表示力的大小,它的 表示力的方向, 表示力的作用点。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同步导学案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 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2. 知道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4.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的概念。
【重点难点】1. 知道力的物质性和相互性。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3.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的概念。
【课前预习】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是改变物体的和产生的原因,力是量,它不仅有还有,它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
在国际单位之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2力的图示:力可以用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它的指向表示力的,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叫做力的作用线,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
3.重力:重力是由于。
它的施力物体是,物体受到的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是。
【高效课堂】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定义:(1)力的物质性:力是的作用,力的作用离不开,我们将其中一个物体称为,另一个物体称为。
(2)力的相互性:施力物体对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对它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必定是。
(3)力的矢量性:力不但有,而且有。
通常把力的、和叫做力的三要素(4)力的作用效果:和(5)力的种类: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等。
按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力,电力,磁力,核力等。
2.力的图示例题1:画出一物体受到向东20N的力的图示练习: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大小为30N的拉力作用,该拉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o角斜向上,画出这个力的图示二、重力1.概念:重力是由于,它的施力物体是大小:,其中g是方向:。
2.重心:。
(1)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与物体怎样放置无关。
(2)均匀物体的重心只跟有关,重心在在;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有关外,还跟物体内有关2、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课堂练习】1.用图示法画出力,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一)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物质性及其作用效果。
2.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重点)3.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会计算重力。
(重点)4. 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难点)5. 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思维导图】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作用效果(1)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2) 使物体发生。
2. 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3. 力的表示(1) 力的图示:能表示出力的大小、和。
(2) 力的示意图:只能表示出力的和。
4. 想一想(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有哪几种情况?(2)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吗?(3)成语“孤掌难鸣”隐含了什么道理?(4)用力拉弹簧时,弹簧伸长了一定的长度,这体现了力的什么作用效果?二、重力1. 重力(1) 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大小:G=,其中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 N/kg.(3) 方向:总是。
2. 重心(1) 定义:在研究重力对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时,可以把物体各部分受到的视为集中作用在某点,这个点就是的作用点。
即重心。
(2) 分布: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跟物体的有关,如果物体形状是中心对称,就是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除跟物体的有关外,还跟物体情况有关。
3. 想一想(1)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吗?(2)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吗?(3)如图所示,身体素质和技术相当的跳高运动员,为什么采用“背越式”的要比采用“跨越式”的成绩好呢?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 万有引力它存在于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
2. 电磁相互作用它存在于电荷与、磁体与之间。
它们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作用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
3. 强相互作用它存在于原子核内质子与、质子与、中子与之间。
它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约 m。
4. 弱相互作用它是在中发现的,也是短程力。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导学案

高一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以及重心的含义.4.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难点:重心的概念和位置.三、新知梳理1. 力和力的图示(1) 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2) 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了,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包括速度的改变或改变.(3)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的原因. 力的三要素是、和 .(4) 力的矢量性:力是量,既有又有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5) 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和,它的长度表示力的 ,它的方向表示力的 ,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 .(6) 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力的作用.2. 重力(1) 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跟其成正比,即G= .(3) 重力的方向:总是的.(5) 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和是决定重心位置的两个因素.3.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 万有引力作用: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普遍存在的一种 .(2) 电磁相互作用:电荷和电荷,磁体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本质相同都为电磁相互作用,它随距离减小而 .(3) 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急剧 .(4) 弱相互作用:发生在现象中的相互作用.四、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优秀导学案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等第)课题:§高中部分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学习目标】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图示、示意图【重点难点】重点: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难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自主学习】教师评价: (等第)(同学们阅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记下不明白的问题在“我的疑问”中。
)1、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指什么?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即速度的方向改变了。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就改变了。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手压据条,锯条变弯,用手拉橡皮条,橡皮条变长。
3、什么是力?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力的大小可以测力计(弹簧秤)测量。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
4、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是矢量,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将加快物体的运动,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将阻碍物体的运动。
可见,要把一个力完全表达出来,除了力的大小外,还要指明力的方向。
力的图示的画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有时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下图是力的图示还是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可。
【我的疑问】【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完成,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其他小组随机发问、点评)5、水平地面上的一辆小车受到与水平面成30°的斜向右上方的30N 的拉力。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1:力和力的图示情景:运动员踢球、雨滴自由下落、投掷铅球、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等问题:上述问题中的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问题:力作用于物体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总结:自然界中,物体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物体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__________,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_____物体和_____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
3、力的表示方法⑴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应用: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学习任务2:重力情景: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问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物体的下落是什么力作用导致的呢?问题: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总结: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G=_ __,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高一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高一物理精英班导学案编写人:于秀安使用日期:月日课题:§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一、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力1.物体的运动状态指的是我们学过的哪个物理量?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3.物理中力的定义是什么?写出单位、符号。
例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知识点二:力的图示1.力是标量还是矢量?什么叫力的图示?2.从上题找出力的三要素。
例2.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20 N,B对A的如图3—1—1所示,试画出这两个力的图示.3.从字面上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图示中的作用点在施力物体还是受力物体上?4.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区别是什么?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识点三:重心(即重力的等效作用点)1.什么是物体的重心?物体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对吗?怎么理解。
2.怎么确定物体的重心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才能找出薄片状物体的重心?块状物体的重心能用此方法么?例4.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上,但一定还在铁丝上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的等效作用点知识点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只有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强度.二、方法总结:等效法:重心三、跟踪监测: P53.第2题(1) (2) (3) (4)。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知道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及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3、知道重力的产生及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重点、难点】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重心的概念。
预习案【自主学习】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称为力。
力的三要是。
3、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4、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在几何中心。
【学始于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探究案【合作探究一】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问题1:什么物理量变化属于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怎么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问题2:什么是力?力能否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力有哪些要素?问题3:什么是力的图示?用力的图示表示力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与力的示意图有哪些不同?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二】重力及其特点问题1:重力是怎么产生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特点?问题2:力都有作用点,那么重力的作用点呢?问题3: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什么地方?怎么才能找出薄板物体的重心?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三】问题1:你知道那些力?通过阅读课本,总结怎样对力进行分类?问题2:质子带正电,彼此互相排斥,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
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本节知识网络】【思考】怎样确定某处的竖直方向?【当堂检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3、下述不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4、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课后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前预习导读】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能够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掌握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掌握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
(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
(3)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难历程及科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其趣味性。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三、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一、力和力的图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1)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的.(2)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物体运动的.改变了,不管是其还是其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4.力的矢标性: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6.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7.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思考讨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共有几种可能情况?思考讨论2.如何理解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只有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强度.四、自我测试,检查预习效果自测10分钟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会施加力B.受力的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的物体C.静止的物体不受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力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相互施加力2.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的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3.关于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上,但一定还在铁丝上D.重心是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的等效作用点4.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只发生在天体与天体之间,质量小的物体(如人与人)之间无万有引力B.强相互作用只发生在宇宙天体等宏观物体之间C.弱相互作用就是非常小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电磁相互作用是不需要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5.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20 N,如图3—1一1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课堂自主导学】【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复习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一.力概念的引入和力的性质问题:叫学生阅读课本页第一段话回答,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什么量在发生改变:总结:只要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就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例:在足球场上,守门员大脚开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球时,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改变了。
这些都是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老师谈论)这些都是球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球运动状态改变都是运动员对球作用的结果。
例: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演示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球,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原因:这些都是因为1、力的定义:问题:你们初中学过的力有什么性质呢?举例: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举例:不小心两人碰头,谁头先痛?(1)、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物体和物体,两者是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问题:用大小相等的力沿不同的方向拖动桌面上的书,书的运动一样吗?答案:(3)、矢量性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1N到底有多大?1千克的物体受的重力是9.8N。
一斤是500克受到的重力是4.9N。
一本书大约是290到300克重约3N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那些?举例说明。
2、力的作用效果(共两种)演示:关门时,在不同的地方施加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3.力的三要素: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把力的三要素完整的表示出来呢?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一个重15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叫学生上黑板上画出物体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例1用图示法画出力.(1)在水平桌面上重50N的书的重力.(2)空气对气球的20N浮力.(3)小孩以东偏北30°的方向拉小车的200N的拉力。
解析老师总结:力的图示:按一定的比例作出的带有箭头的线段。
线段的长短代表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代表力的作用点。
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二、重力提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在预习后回答: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学生猜疑: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
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
⑴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就是重量。
一个物体受到10N的重力,可以说这个物体的重量是10N。
提问:重物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谁?学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重物。
强调:地球上的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在今后的受力分析中重力肯定有。
在月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应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一样。
⑵产生条件:是由于地球的吸引。
⒊重力的大小和方向⑴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二力平衡知识得出结论)问:这样说对不对:悬绳的拉力就是重力?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G=mg(g=9.8N/kg)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一般情况下忽略这个差异,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归纳: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分析重锤线下重物的受力情况,可知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
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巩固训练(叫学生上黑板上画此图的重力示意图)①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A、就是物体的重力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C 、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D 、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②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样表示对吗?(请学生分析) ⒋重心⑴概念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或各部分重力的等效作用点,或各部分所受到的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
⑵与重心位置有关的因素:①与物体的 有关;②与物体的 分布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此 上。
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投影分析)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二次悬挂法或寻找支点法找到。
学生动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并且说出其原理。
教师演示:木圆环,不规则形状薄木板的重心。
(参照课本中的实验)验证: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让其穿过重心C 点,再在其重心C 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也可以重心C 为支点,让薄板水平平衡。
演示讲解:不倒翁的制作就是改变椭圆空腔的重心,增强对重心概念的印象。
演示:将一段均匀的直铁丝,做成直角、四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用悬挂法寻找其重心的位置。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
物体的稳定程度与重心的高低及支承面的大小等有关。
简单介绍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有一种印象,为以后学习平衡的种类奠定基础。
巩固练习:用卡车运输一些有的轻、有的重物体,将这些物体怎样堆放到卡车上较为合理。
(尽量将重的物体放在车的底部,整体的重心较低,行驶较安全)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阅读课本这部分内容,并讨论回答:四种相互作用的名称、特点和作用范围。
整理:四种相互作用【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C、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2.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C、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不一定在其几何中心3.在地球表面的同一个地方,让同一物体处于如下三种状态:(1)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2)让物体自由下落;(3)物体放在水里,它被浮起.比较这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其中正确的是A.第(1)种情况最小B.第(2)种情况最小C.第(3)种情况最小D.这三种情况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同4.在下列各图中,所画的重力示意图错误的是(物体均静止,重力为G)( )5.物体A重588N,它的质量为㎏。
设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在地球表面的1/6,则A 在月球表面重 N,此时A的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