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2014年法律硕士(法学)基础课试题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2013年真题)甲将一名3岁男孩从幼儿园骗走,向其家长勒索钱财。
因未收到该男孩家长的回信,甲便将该男孩以8000元卖给他人。
对甲的行为( )。
A.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B.应以拐卖儿童罪定罪处罚C.应以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D.应以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儿童罪数罪并罚《刑法》第239条第3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绑架罪定罪处罚。
据此,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甲绑架3岁男孩后,因没有收到男孩家长的回信,又将男孩出卖,又构成拐卖儿童罪。
可见,甲构成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应当数罪并罚,故选C项。
2.(2011年真题)甲冒充治安联防队员到某赌场“抓赌”,在赌徒慑于其联防队员身份而不敢反抗的情况下,“没收”赌资5万元。
甲的行为构成( )。
A.抢劫罪B.敲诈勒索罪√C.诈骗罪D.抢夺罪甲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赌徒慑于甲联防队员身份而不敢反抗,被甲“没收”了5万元赌资,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选B项。
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虽然甲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甲能够“没收"赌资是因为甲的联防队员的身份,赌徒害怕他们的把柄被甲抓住,这和抢劫罪中行为人当场使用胁迫方法不同,因此,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不选A项。
甲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罪的客观表现是采取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受蒙蔽而“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而本题中赌徒并非“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故不选C项。
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夺罪,因为抢夺罪是“乘其不备”而劫取财物,本题表述的情形不符合抢夺罪的构成特征,不选D项。
3.(2012年真题)下列情形中,构成诈骗罪的是( )。
A.甲将自己仿造的唐三彩冒充文物高价卖给他人√B.乙盗窃他人信用卡后使用该卡从.ATM机上取走1万元现金C.丙到柜台选购黄金戒指,乘机用事先准备好的假戒指调换了真戒指D.丁在酒店大堂借用李某价值5000元的手机后,边打边走,趁李某不备溜走A项表述中,甲使用虚构事实的欺骗手段,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甲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故选A 项。
法律硕士历年真题已考大题2005-2014

2005年-2014年法律硕士历年真题已考大题目录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2)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3)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4)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5)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6)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7)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8)2013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9)2012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10)2012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12)2012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13)2012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14)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15)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16)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17)2011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18)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19)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20)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21)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22)2009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23)2009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25)2008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26)2008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27)2007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28)2007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30)2006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31)2006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33)2005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 (34)2005年全国法律硕士联考真题专业综合课 (35)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真题专业基础课三、简答题:第5l一5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14年福建省考研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真题答案解析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

15、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表述正确的
A、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B、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防务
C、特别行政区享有依法自行处理有关外交事务的权力
D、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检察院检察长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16、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 B.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 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
17、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
7、下列行为中,构成盗窃罪的
A.王某在商场盗窃他人信用卡后,随即用该信用卡在商场购买了价值6千余元的手表
B.李某在商场试衣间试穿大衣是否合适的时候,趁售货员在与其他的顾客聊天的机会,将价值6千余元的大衣穿走
C.张某在商场购买首饰的时候,趁售货员不注意,将自己准备好的假首饰与从售货员那里拿来的价值8千余元的首饰调换
B.乙为一15周岁的未成年人,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后,因勒索财物未成而杀害被绑架人,应当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C.丙是某国有仓库保管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窃其保管的物资价值2万元。后听说单位要来盘点物资,担心事发,遂将所盗物资送回仓库,丙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D.丁设立一家公司,专门用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谋取非法利益。对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应当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
1、下列各项中,( )属于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A.返还原物 B.排除妨害 C.消除危险 D.恢复原状
[考研真题]2014年法律硕士(非法学)基础课试题
![[考研真题]2014年法律硕士(非法学)基础课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c62f2ee770bf78a65295459.png)
[考研真题]2014年法律硕士(非法学)基础课试题【考试年份】2014年1月【考试科目】刑法学、民法学。
满分150分2014年法硕(非法学)试题——基础课一、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是哪项( )。
A.刑法关于空间效力范围的规定B.刑法关于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C.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的外国人刑事责任的规定D.刑法关于放火罪与失火罪构成要件及法定刑的不同规定2.根据解释的效力,可以把刑法解释分为( )。
A.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B.当然解释、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C.当然解释、扩大解释和缩小解释D.文理解释、论理解释和学理解释3.依照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条件是( )。
A.情节轻微的B.危害不大的C.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4.甲醉酒驾驶,撞死一行人后逃逸,在被追赶时精神病复发。
对甲( )。
A.不追究刑事责任B.应当追究刑事责任C.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下列关于犯罪对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B.犯罪对象的功能是区分此罪与彼罪C.犯罪对象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构成要件D.犯罪对象是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不满父亲再婚,与之断绝往来。
其父晚年孤身一人、身患重病时,甲拒绝照颐,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
在本案中,甲违反了( ).A.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B.职务要求的义务C.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D.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7.人民法院认定,甲公司于2011年12月偷逃税款,构成犯罪,但该公司已于2012年7月宣告破产.对于甲公司的逃税犯罪行为( )。
A.不再予以追究B.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C.按照单位犯罪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D.按照自然人犯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8.甲和乙意图置常某于死地,甲持匕首向常某刺去,常某急忙躲闪,匕首刺中了乙,乙流血过多死亡。
2014年云南省考研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真题答案最教程

1、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A .规范性 B.普遍性 C.程序性 D .可诉性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 下列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领导人需要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的A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3、法律规则是指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
其要素包括A .假定条件 B.行为模式 C.法律后果 D.法律条文4、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 物权法定B.一物一权C.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D. 物权公示5、秋审是清朝最重要的死刑复核制度,其结果A .情实 B.缓决 C.可矜 D.留养成祀6、关于罪数的认定,正确的A . 甲使用暴力强迫赵某与自己进行商品交易, 造成赵某重伤。
对甲的行为应以故意伤害罪与强迫交易罪实行并罚B . 乙借用李某的摩托车后藏匿不想归还。
李某要求归还时, 乙谎称摩托车被盗。
乙欺骗李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诈骗罪C .丙为杀人而盗窃枪支,未及实施杀人行为而被抓获,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预备罪与盗窃枪支罪的想象竞合犯D .丁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属于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吸收犯7、关于受贿罪的判断,错误的A .公安局副局长甲收受犯罪嫌疑人家属 10万元现金,允诺释放犯罪嫌疑人,因为局长不同意未成。
由于甲并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B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在退休前利用职务便利为钱某谋取了不正当利益, 退休后收受了钱某 10万元。
尽管乙与钱某事前并无约定,仍应以受贿罪论处C . 基层法院法官丙受被告人孙某家属之托, 请中级法院承办法官李某对孙某减轻处罚, 并无减轻情节的孙某因此被减轻处罚。
事后, 丙收受孙某家属 10万元现金。
丙不具有制约李某的职权与地位,不成立受贿罪D .海关工作人员丁收受 10万元贿赂后徇私舞弊,放纵走私,触犯受贿罪和放纵走私罪。
由于具有牵连关系,应从一重罪论处8、下列关于人民代表的表述正确的A 、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各种会议上的活动不受法律追究B 、河南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未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不受逮捕和刑事审判C 、出席全国人大召开的会议,是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之一D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 10人以上联名,乡级人大代表 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9、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2014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综合课真题及答案

2014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综合课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体现程序正当性法律原则的是()。
A.诚实信用B.婚姻自由C.无罪推定D.公序良俗2.在引起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中,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标准是()。
A.是否具有合法性B.是否具有社会性C.是否由法律调整D.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3.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说法,不能成立的是()。
A.法制完备表明法律体系已经形成B.法制完备意味着法治的实现C.法治要求宪法和法律具有权威性D.法治的关键就在于依法治权4.下列选项中,属于应用法学的是()。
A.法社会学B.法政治学C.法伦理学D.行政法学5.贾某与鄄某酒后斗殴,分别被科以 200 元罚款和 5 天拘留。
这类处罚属于()。
A.行政处分B.行政制裁C.刑事制裁D.民事制裁6.李某是税务局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税务局领导张某在干部调整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但长期未见回应。
李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王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了张某。
于是他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王某的行为。
李某的举报行为属于()。
A.法的适用B.法的执行C.法的监督D.法的解释7.在当代中国司法活动中,法官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主要是()。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辩证推理D.类比推理8.刘女士在餐厅就餐时,左脸不幸被火锅烫伤。
刘女士向餐厅索赔无果,遂提起民事诉讼。
除要求餐厅赔偿治疗费外,她还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刘女士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属于法定权利B.刘女士、餐厅和法院之间不存在多向法律关系C.刘女士与餐厅之间不存在产生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D.如果餐厅赔偿治疗费,那么这种赔偿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9.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
A.政治权利B.人身自由C.文化权利D.平等权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是()。
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综合

2014年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综合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1 -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观,下列关于法起源的表述,正确的是A私有制是法律起源的经济根源B 从存在形态看,国家先于法律产生C法起源时就有别于道德、家教等规范D 从一般调整到个别调整及法起源的基本规律2.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法律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C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D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的终审判决3.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B 从刑事法律角度上看,法律义务就是法律责任C 违法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不违法就不担法律责任D 过错责任既要承担行为上的责任,也要承担思想上的责任4.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表述,正确的是A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B有利的义务都不可以放弃C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D义务可以放弃,权利必有享有5.《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4条第一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下列关于本条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规定属于法律原则B.该规定具有指引作用C.该规定属于禁止性规则D.该规定意味着我国《合同法》没有溯及力6.罗马法称“法理不理琐碎之事”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琐碎之事”不是法律调整的范围B.“凡事皆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的标志C.法律无法对所有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D.法律对自身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问题一律加以规制7.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A.立法体系的结构B.立法者的主观意志C.立法机关的设置D.法律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8.法官邓某在审理一起案件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了解释,并据此做出判决。
邓某对法律的解释属于()A.立法解释B.非正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9.下列关于民主、法治、人治、德治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方“民主”一词源于罗马法B.法治与德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C.依照人治的理论,治理国家不需要法治D.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只要通过道德教化治理国家10、下列关于法律实施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的实施意味着法律的实现B. 法律的实施是法律实现的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C.法律的实施是使法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化的过程D.法律的实施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环节11、下列情形中,符合我国法律使用原则的是A.某监狱依照法律规定,批准正在服刑的赵某保外就医B.法官钱某为办好案件,多次与原被告双方私下接触C.检察官孙某在办案过程中接到领导的批示,并按批示要求处理案件D.村长李某对一起强奸案进行协调,最终促成双方以赔偿5000元私了12.下列关于守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是守法的最高状态B. 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不在我国公民守法的范围之内C. 公民甲被迫缴纳行政罚款的行为不属于守法范畴D. 公民乙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某项立法建议的行为属于守法范畴13.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个法律条文就是一个法律规则B.一个法律规则只能用一个法律条文表达C.一个法律规则可以通过不同规范性文件的不同条文表达D.法律规则同某些要素必须法律条文表达中予以省略14.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律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B.法律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C.法律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D.法律关系是人与社会的关系15.1997年3月14日公布,同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法律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为“勿为”B.该法律条文所载内容为确定性规定C.1997年3月14日以后发生的故意人案,应该以此条文裁判D.该法律条文中,刑罚的排序意在对故意杀人行为依法优先适用较重刑法16.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有权制定基本法的国家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17.按照宪法的分类,我国现行宪法属于A. 钦定宪法B. 协定宪法C. 成文宪法D. 柔性宪法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内容的是A. 立法权B. 防务权C. 独立的司法终审权D. 货币发行权19.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地方法规的是A. 某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物业管理办法》B. 某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布的《人才招聘管理方法》C. 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辐射污染治理条例》D. 某省公安厅转发的《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规定》20.下列关于村民委员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村民委员会向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B. 由主任和委员组成,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C. 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型组织D. 应当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21、下列关于宪法解释体制,表述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般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解释宪法德国创立了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日本是最早采用宪法法院进行宪法解释的国家美国经由马伯里诉麦迪案确立了专门解释宪法的体制22.根据现行宪法,下列关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分配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不劳动者不得食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C.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3.下列关于我国检察机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司法行政机关B.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C. 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导下级人民检察院工作D. 人民检察院有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并领导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职权24.根据我国宪法,兴办各科学展,发展教育事业,应当予以普及的学校类型是A. 学前教育B. 初等义务教育C. 中等义务教育D. 高等教育25.根据现行宪法,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答案详解专业基础课

2014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答案详解专业基础课―、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而狭义的刑法特指刑法典,刑法典也被称为普通刑法,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被合称为特别刑法。
因此选C。
2.【答案】B【解析】对于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国在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
本题中,虽然比尔等人并非我国公民,但由于其所犯的为国际公约所定的罪行,并在我国领域内被司法机关抓获。
根据普遍管辖原则,要么适用中国刑法定罪处刑,要么按照我国参加缔结的国际条约实行引渡。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构成的分类。
所谓基本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与之相对应的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即以基本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
甲通过网络纠集人员行赌,符合赌博罪的基本犯罪构成。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作为犯罪中所违反的义务的种类。
不作为犯罪是消极的身体动作,即不为某种行为,这种情况一般是不至危害社会的。
因此,要求不作为的行为人必须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包括法律上明文规定的义务,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规定的义务,行为人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行为人先前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本题中甲拒绝照料病重的父亲,违反了《婚姻法》规定的直系亲属之间在特定情况下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因此属于法律上明文规定的义务。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犯罪既遂的条件。
所谓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罚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的事实。
在分则中应结合各个罪名具体掌握,如盗窃罪中,只要被盗窃财物已经脱离所有人、保管人、持有人的控制并已实际置于行为人控制之下,便是既遂。
因此,选项D中行为人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将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藏匿,虽然再欲去取时已经不见,但并不影响盗窃罪已经构成既遂。
6.【答案】C【解析】由于医生甲和护士乙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乙因疏忽将医生甲用来杀死患者的药交给患者服用致其死亡,甲乙之间并不构成共同犯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真题]2014年法律硕士(法学)基础课试题【考试年份】2014年1月【考试科目】刑法学、民法学。
满分150分2014年法硕(法学)试题——基础课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刑法理论中,狭义刑法特指( )。
A.附属刑法B.单行刑法C.刑法典D.刑法修正案2.甲国公民比尔等人,在乙国领海劫持了一艘悬挂丙国国旗的货轮后,驾驶该货轮途经我国领海回甲国时,被我国警方抓获。
我国参加了惩治海盗行为的国际公约,据此,对于比尔等人的海盗行为,我国司法机关( )。
A.应按国际条约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B.可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C.应将犯罪嫌疑人引渡给有关国家追究其刑事责任D.可适用甲国、乙国或者丙围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3.我国《刑法》第303条第l款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甲长期通过网络纠集池人进行赌博,人民法院认定其聚众赌博,对其单独定赌博罪。
甲的罪行符合赌博罪的( )。
A.基本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加重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不满父亲再婚,与之断绝往来,在父亲晚年孤身一人、身患重病时拒绝予以照顾,情节恶劣,构成遗弃罪。
在本案中,甲违反了()。
A.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B.职务要求的义务C.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D.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5.下列选项中,成立犯罪既遂的是( )。
A.甲违章驾驶运土车,不慎撞上一辆面包车,造成面包车上2人死亡B.乙购买货值金额30万元的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销售3万余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C.丙在茶楼准备将国家秘密提供给境外人员时,被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当场抓获D.丁趁为他人搬运行李之机,将他人背包(内有价值3万元的相机)放在一隐蔽地点,当丁回头取包时,背包已不见踪影6.医生甲意图杀死患者司某,将毒药给不知情的护士乙。
乙粗心大意,未经检查就让司某服下毒药,司某中毒死亡。
甲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
A.教唆犯B.帮助犯C.间接实行犯D.直接实行犯7.甲潜入赵家客厅盗窃财物时,惊醒了在卧室里睡觉的赵某,甲逃跑时与过来查看的赵某相撞,致赵某倒地并受重伤。
对甲应( )。
A.按照盗窃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B.按照盗窃罪的转化犯以抢劫罪定罪处罚C.按照抢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吸收犯择一重罪处罚D.按照盗窃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8.甲、乙(均为7周岁)经常在小学校门外拦截小学生索要玩具,严重扰乱了学校周边的社会秩序。
甲、乙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B.寻衅滋事罪C.抢夺罪D.敲诈勒索罪9.甲冒充负责征兵工作的军官,向一家长谎称可帮助其子入伍,索要了5 000元现金。
对甲的行为( )。
A.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B.应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C.应以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D.应以诈骗罪和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数罪并罚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第10、11小题。
甲、乙在街头因琐事斗殴,甲感到自己不是乙的对手,转身逃跑,乙紧追不舍。
路人丙见状,跑上前想阻止乙追打甲。
甲误认为丙是乙的同伙,挥棍打丙,致其重伤。
10.在本案中,甲打伤丙的行为在刑法中属于( )。
A.假想防卫B.防卫过当C.防卫不适时D.正当防卫11.根据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丙的人身损害应由( )。
A.甲承担全部赔偿责任B.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C.甲、乙承担按份赔偿责任D.甲、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12.甲、乙、丙设立一有限合伙企业,丙为有限合伙人。
该合伙企业委托丙与丁公司签订一货物买卖合同。
签约时,丙表明自己是该企业合伙人,并出示了单位印章。
后合伙企业未清偿到期货款。
对该合伙企业所欠丁公司的债务( )。
A.丙不承担责任B.丙承担有限责任C.丙承担按份责任D.丙承担无限连带责任13.张某借给王某3万元,约定2013年5月1日还款。
因王某到期未还,张某于2013年5月8日邮寄催款信件,王某于2013年5月10日收到此信,但直到2013年5月12日才拆阅此信。
该债权诉讼时效中断的日期是( )。
A.2013年5月1日B.2013年5月8日C.2013年5月10日D.2013年5月12日14.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该行为( )。
A.构成预期违约B.构成实际违约C.不构成违约D.只在履行期限届满后才构成违约15.甲的母牛走失,被乙拾得。
在乙饲养期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
乙为饲养这两头牛共支付草料费200元,并造成误工损失300元。
根据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定,( )。
A.小牛归甲,乙有权要求甲支付200元B.小牛归乙,乙有权要求甲支付200元C.小牛归甲,乙有权要求甲支付500元D.小牛归乙,乙有权要求甲支付500元16.对债务人实施的下列行为,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是( )。
A.收养子女导致其偿还债务困难B.放弃继承权导致其财产未增加C.以市场交易价72%的价格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D.以市场交易价135%,的价格购入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且出让人知道该情形17.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性合同的是( )。
A.融资租赁合同B.建设工程合同C.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D.技术开发合同18.下列权利中,著作权人可以转让的是( )。
A.署名权B.发行权C.修改权D.保护作品完整权19.甲借钱给乙,乙为此将其电动车出质于甲后甲向丙借款,未经乙同意将电动车出质于丙,在丙占有期间该车因不可抗力灭失。
根据物权法规定,乙的损失应由( )。
A.甲承担全部赔偿责任B.乙自己承担C.丙承担全部赔偿责任D.甲和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20.甲向乙求婚,遭拒绝,甲恼羞成怒剪掉了乙飘逸的长发,乙因此忧郁成疾。
甲侵害了乙臣( )。
A.名誉权B.健康权C.身体权D.肖像权二、多项选择题:第2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有( )。
A.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国有公司、企业使用C.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具有法人资格的私有公司、企业使用D.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国有公司、企业使用,谋取个人利益22.下列选项中,危害行为和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 )。
A.甲为索取债务,将邹某关押在一居民楼里,邹某在逃跑时不慎摔死B.乙在菜场卖菜时辱骂顾客王某,致王某情绪激动,心脏病突发而猝死C.丙违章驾车,将行人赵某撞成重伤后逃跑,赵某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D.丁将陶某打晕后以为其已经死亡,就将陶某抛掷到水库中,陶某溺水死亡23.甲在长途汽车站窃得他人挎包一个,事后发现包内有现金2 000元、海洛因200克、手枪一把,遂将海洛因和手枪藏在家中。
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B.盗窃枪支罪C.非法持有枪支罪D.非法持有毒品罪24.下列关于犯罪地点在刑法中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犯罪地点是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B.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C.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D.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25.下列选项中,构成医疗事故罪的有( )。
A.医生甲在诊疗时未对患者认真检查,致其病情恶化,不治身亡B.护士乙在监护重症病人时,玩手机游戏,致该病人因缺氧成为植物人C.药剂师丙在配药时心不在焉,错发药品,幸被护士发现,未造成严重后果D.家庭接生员丁给同村村民做阑尾炎手术,致患者并发感染,丧失劳动能力26.下列选项中,构成不当得利之债的有()。
A.甲在自动取款机上取款,机器因故障多吐出500元B.甲所订报纸被送报员放入邻居乙的报箱,乙取而弃之C.甲订购乙公司商品并已付款,在乙公司送货上门时甲妻不知情再次付款D.甲被乙撞伤,乙支付甲医疗费,同时甲获得了保险公司给付的意外伤害保险金27.王某的小说《漂在都市》发表后,甲公司经王某同意将该小说改编成剧本,并拍摄成同名电视剧,后该剧在乙电视台播出。
丙剧团经王某授权后,将该小说改编成同名话剧,在投入资金排练后公开演出。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 )。
A.王某对小说享有著作权B.甲公司对电视剧剧本享有著作权C.乙电视台作为播放者享有著作权D.丙剧团作为表演者享有邻接权28.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必备条款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
这些必备条款包括( )。
A.标的B.质量C.数量D.当事人名称或姓名29.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遭受损害,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 )。
A.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B.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时已尽到合理诊疗义务C.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D.患者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且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无过错30.肖某育有二子一女,长子甲拒绝对肖某尽赡养义务,次子乙患脑瘫且无生活来源,女儿丙婚前、婚后均与肖某共同生活。
2004年肖某捡到一弃婴丁并予以抚养,但未办理收养手续。
2012年7月,肖某死亡。
分配遗产时( )。
A.甲应当不分或少分B.对乙应当予以照顾C.丙可以多分D.可以分给丁适当的遗产三、简答题:第31—3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简述刑法中危害结果的分类。
32.简述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
33.简述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34.简述离婚与撤销婚姻的区别。
四、论述题:第35—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
35.试论刑法中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36.试论民法的性质。
五、案例分析题:第37—38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7.甲、乙、丙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任董事长、总经理和财务总监。
事实一:2010年底,该公司因资金紧张面临经营危机。
为此,甲、乙、丙专门就如何融资维持经营进行商议。
依据商议,公司以丙伪造的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与一家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取得了500万元的贷款。
2011年春节之后,公司将其中的400万元资金投入经营,但经营状况依然没有好转。
事实二:2011年5月,丙见公司经营状况难以好转,将剩余100万元资金提现后潜逃。
该公司因缺乏经营资金而倒闭,银行因此无法追回500万元贷款的本息。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1)事实一所述行为构成何罪?(2)事实二中丙携款潜逃的行为构成何罪?38.2012年春节过后,甲外出打工,将一祖传瓷瓶交由邻居乙保管。
乙因结婚用钱,谎称瓷瓶为自己所有,将其按照市价卖给了丙,得款1万元。
2012年7月,乙见甲的房屋有倒塌危险,可能危及自己的房屋,遂以自己的名义请施工队加固甲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