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分布
温州珍惜的动植物及其分布

温州珍惜的动植物及其分布
温州是一个拥有丰富动植物资源的地区,以下是珍惜的动植物及
其分布。
动物:
1. 白鹭:分布在温州市区、龙湾区等地,是宁波湾最常见的鸟类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 蛇颈龟:分布在温州、永嘉等地的平原水道、江河湖泊中,是国家
二级保护动物。
3. 麝香猫:分布在温州北部山区、苍南、文成等地的森林、丘陵地带,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植物:
1. 水杉:分布在苍南、文成、泰顺等地的山区中,是国际红皮书上的
珍稀濒危植物。
2. 溪畔千层:分布在温州市区、平阳等地的山谷、水边,是国家一级
保护植物。
3. 东南椒目:分布在瑞安、乐清等地,是中国独有的植物,产于温带
落叶阔叶林中,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
以上是温州珍惜的动植物及其分布,我们应该积极保护这些动植
物资源,让它们继续繁衍生息,为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地理分布规律是研究动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
它通过对动植物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了动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规律和原因。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是生物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陆性分布规律大陆性分布规律是指动植物在大陆上的分布情况。
大陆是地球上陆地面积较大的区域,具有较为稳定的地质和气候条件,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在大陆上,动植物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分带性特征。
随着纬度的增加,气候条件逐渐变冷,植被类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在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湿润,热带雨林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而在温带地区,气候较为温和,落叶阔叶林和草原则是主要的植被类型;而在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苔原和冰川则是主要的植被类型。
动物的分布也受到纬度的影响。
例如,北极熊和企鹅等动物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而热带雨林中的猴子和鳄鱼则是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
这种纬度分带性的分布规律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和食物资源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动植物的分布。
二、海洋性分布规律海洋性分布规律是指动植物在海洋上的分布情况。
海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广阔的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在海洋上,动植物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深度分层性特征。
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线逐渐减弱,温度和压力也逐渐降低,这导致了海洋生物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分布的差异。
例如,浅海区域的珊瑚礁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而深海区域则是一些特殊生物的栖息地,如深海鱼类和深海珊瑚。
海洋性动植物的分布还受到洋流和海洋环流的影响。
洋流是海洋中水流的运动,它们能够将热量和营养物质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的分布。
例如,秘鲁海域的海洋冷流是世界上最富有营养的海洋区域之一,支持了大量的渔业资源。
三、岛屿性分布规律岛屿性分布规律是指动植物在岛屿上的分布情况。
动植物资料 (2)

动植物资料以下是一些有关动植物的基本资料:1. 熊猫:- 学名:大熊猫(luropoda melanoleuca)- 居住地:中国西南部的山地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 特征:体型较大,毛色为黑白相间,圆圆的脸上有黑色的眼眶和大大的黑色熊猫眼- 食物:以竹子为主食,约占食量的99%- 繁殖:熊猫是繁殖非常困难的动物,每年熊猫只有几天的繁殖期。
2. 老虎:- 学名: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ca)- 分布地区:东北亚地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东北中国- 特征: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毛发黄褐色,背部有深色条纹,脸部有白色条纹,可以迅速奔跑和游泳- 食物:主要以大型哺乳动物为食,如鹿、野猪等- 繁殖:母虎怀孕时间约为3个月,每胎可产2到3只幼虎,幼虎出生后由母虎照顾和喂养。
3. 蓝鲸:- 学名:巨鲸(Balaenoptera musculus)- 分布地区:全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北冰洋和南极洲周围的水域- 特征:是现存最大的哺乳动物,身体长而修长,背部呈现深蓝色,腹部为浅灰色或白色,可以长达25-33米,体重可达100多吨- 食物:主要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繁殖:蓝鲸每两到三年生育一次,怀孕时间约为11个月,每次会生下一只幼鲸。
4. 草地:- 种类:草地是一种植物群落,包括多种不同的草本植物,如禾本科植物、杂草等- 分布地区:全球各地,特别是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特征:具有较浅的根系和较短的茎,生长迅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形成茂密的植物群落- 功能:草地对土壤保持、水分调节、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
5. 樱花:- 学名:樱属(Prunus)-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如日本、中国、韩国等- 特征: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花朵有不同的颜色,如粉红色、白色、红色等,花朵呈钟状或碟状- 开花时间:樱花的开花时间通常在春季(3月到5月),是许多地方的重要观赏花卉- 文化意义:樱花在东亚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美、纯洁和短暂的象征,也是日本国花。
生物地理学解析动植物分布的原因

生物地理学解析动植物分布的原因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形成原因的学科,探究动植物在地球上分布的规律与机制。
动植物分布的原因涉及生物因素、地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动植物分布的原因。
1. 生物因素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生物因素主要指动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不同动植物种类在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态位上有着不同的优势,这导致它们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呈现出差异。
例如,沙漠地区植物生长状况较差,但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如仙人掌和沙漠蜘蛛等,却可以生存下来。
同样地,高山植物需要适应低温和缺氧的环境,因此它们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
另外,动植物之间的竞争也是影响它们分布的重要因素。
竞争激烈的地区会导致物种数量较少,而竞争相对较弱的地区则更容易形成物种丰富的生物群落。
这也是为什么某些岛屿上的物种数量较少,而大陆上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多的原因之一。
2. 地理因素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地理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和地球板块等。
地形的不同会影响影响降水分布和气温分布,从而影响植被的分布。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固定湿气,导致山脉背风面缺乏缺水,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
而气候则影响了植物的生物化学过程和物种的适应性。
寒冷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只有适应寒冷环境的植物能够生存。
地球板块的运动和演化也对动植物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板块漂移会导致大陆的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改变了植物和动物的迁徙路径,从而导致它们的分布形式发生改变。
另外,大陆漂移还可以形成新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为物种的进化和分化提供了机会。
3. 环境因素对动植物分布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土壤类型、水资源、光照和人类活动等。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土壤的适应力不同,因此它们在土壤类型不同的地区分布也不同。
例如,喜欢酸性土壤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冷地区,而喜欢碱性土壤的植物则主要分布在草原和荒漠地区。
水资源是维持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
水分分布不均匀的地区,动植物的分布也会受到限制。
动植物资料

动植物资料
动植物资料十分广泛,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资料:
1. 熊猫(大熊猫):
- 学名:luropoda melanoleuca
- 分布: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 特征:体型庞大,头圆耳短,黑白相间的毛色,以竹子为食物。
- 现状:熊猫是濒危物种,目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 蓝鲸:
- 学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 分布:全世界海洋中的各大洋
- 特征: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可以长达30米,体重可达到160吨。
- 现状:蓝鲸也是濒危物种,受到商业捕鲸和海洋污染的威胁。
3. 白头鹰:
- 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 分布:北美洲
- 特征:头部和尾巴呈白色,身体为棕色,具有锐利的视力和强壮的翅膀。
- 现状:白头鹰是美国的国鸟,也是美国政府的保护对象。
4. 红杉:
- 学名:Sequoia sempervirens
- 分布: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
- 特征:是世界上最高的树木之一,高可达到100米以上,木材质地坚固,适合建筑和家具制造。
- 现状:由于过度砍伐,红杉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这只是动植物资料的一小部分,如果您对特定的动植物有
兴趣,您可以告诉我名称,我可以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地理自然带的代表动植物

地理⾃然带的代表动植物①热带⾬林带。
分布于⾚道带的湿润⼤陆地区和岛屿上,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岛屿。
本带⽓候属于⾚道多⾬类型,终年⾼温,各⽉平均⽓温在25℃以上;降⽔充沛,年降⽔量在2,000 毫⽶左右。
整个环境过度湿润,适于热带⾬林⽣长。
这⾥树种繁多,乔⽊⾼⼤,常绿浓密,林冠排列多层,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植物随处可见。
林中动物以鸟类和猿猴⽬为活跃。
林下的风化壳上,发育着热带的砖红壤。
②热带稀树草原带。
位于热带⾬林带的两侧,在⾮洲和南美洲有着⼴泛的分布,⽽在澳⼤利亚、中美洲和亚洲的相应地带分布不⼴。
本带⽓候属于热带⼲湿季分明的类型,最⼤的特征是⼀年中有长达四个⽉以上的⼲季。
热带稀树草原也称萨王纳群落,主要是由⾼⼤的⽲本科植物所构成,在草本植被中间,零星地分布着成⽚的乔⽊或独株的乔⽊,如⾮洲的波巴布树、南美洲的纺锤树等,它们具有能储藏⼤量⽔分的旱⽣构造。
热带稀树草原的季相变化⾮常明显,⾬季草⽊繁茂,⼲季草原呈现⼀⽚黄褐景⾊。
善于疾驰的⾷草动物在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动物也很丰富,如斑马、长颈⿅、犀⽜、羚⽺、狮、豹等。
茂密的草本植物引起⽣草过程的发育,因此⼟壤中进⾏着腐殖质、氮和灰分养料元素的积聚,形成红棕⾊⼟。
③热带荒漠带。
此带位于副热带⾼压带和信风带的背风侧,在北⾮的撒哈拉、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北美的西南部、澳⼤利亚的中部和西部、南⾮及南美部分地区表现明显。
⽓候属于全年⼲燥少⾬的热带⼲旱与半⼲旱类型,植被贫乏,有⼤⽚⽆植被的地区。
植物以稀疏的旱⽣灌⽊和少数草本植物以及⼀些⾬后⽣长的短⽣植物为主。
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成⼟过程进⾏得⼗分微弱,形成荒漠⼟。
陆地上中纬度地区⾃然带特征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陆西部,如地中海沿岸、⾮洲⼤陆的西南端、澳⼤利亚⼤陆的西南沿海、北美洲的加⾥福尼亚沿海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智利中部。
本带⽓候属亚热带夏⼲型,主要形成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
了解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与分布

了解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与分布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与分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些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动植物资源的定义、地球上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以及对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动植物资源的定义动植物资源指的是在地球上存在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包括陆地上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以及海洋中的鱼类、贝类等等。
这些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材料等,同时也起到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地球上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特点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地区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的动植物物种繁多。
而极地地区由于环境恶劣,生物种类相对较少。
此外,不同地域的山地、草原、湖泊等生态系统也孕育了各自特有的动植物种类。
2. 物种适应性差异不同动植物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仙人掌适应沙漠干旱的气候,而草地上的牛群则适应开放的环境。
这种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多样化,形成了独特的物种组成。
3. 迁徙与迁徙性物种部分动物具有迁徙的习性,如北极燕鸥、角鸮等。
它们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与资源变化进行长途迁徙,以求得更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种迁徙性物种的存在,使得动植物资源分布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流动性。
三、对地球上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而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维护生态平衡动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盲目捕捞,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资源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维护生态平衡的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自然界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原因

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形成原因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是指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地球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
这些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历史等多个方面。
一、大陆漂移与地理分布格局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大陆板块在地壳运动中相对移动的现象。
随着大陆板块的移动,原本相邻的地区逐渐分离,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分布格局。
大陆漂移对动植物的地理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南美洲和非洲曾经是相邻的大陆,它们的动植物在地质历史上有过交流,因此在现在的南美洲和非洲可以观察到一些相似的物种。
另外,大陆漂移还导致了一些物种的隔离,形成了特有的地理分布格局。
二、气候条件与地理分布格局气候条件是动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不同的动植物有着不同的适应性要求,从而导致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格局。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茂盛,动物种类丰富,因此热带雨林成为了世界上物种最多的生态系统之一。
而在寒冷的极地地区,只有少数适应寒冷环境的动植物能够生存下来。
气候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一些南方的动植物开始向北方迁移,形成了新的地理分布格局。
三、地理环境与地理分布格局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水域等因素,对动植物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严酷,植被稀疏,只有少数适应高山环境的动植物能够生存下来。
而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中,有一些特定的水生动植物物种繁衍生息。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形成了地理分布格局。
四、地质历史与地理分布格局地质历史是动植物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上的地质历史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地质事件,如冰河期、火山喷发等。
这些地质事件对动植物的分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冰河期导致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大规模冰川覆盖,许多动植物无法适应寒冷的环境而灭绝,只有少数适应寒冷环境的物种能够幸存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西双版纳、天目山、茂兰、九寨沟、 丰林等1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扎龙、向海、鄱阳源、东洞庭湖、东
寨港、青海湖等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这些自然保护 区的建立,使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 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 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
%,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个类型
齐全、分布基本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在已建立的1999个自然保护区中,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8871.29 万公顷,省级655个、面积3997.72万 公顷,市级339个,面积426.91万公顷, 县级779个、面积1102.1万公顷。并有 长白山、鼎湖山、卧龙、武夷山、梵净
国务院为抢救大熊猫,拨出了一笔专款,
责成有关省认真做好保护工作。林业部和 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先后成立了抢救大 熊猫领导小组,组织了52个巡护观察组。 国家还建立了一些大熊猫饲养场,用以收 容、饲养受灾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 立,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使它 们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自然保护区 对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 究,为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为大量繁 殖、培育新品种提供种源。
3、羚牛
3.我国部分珍稀植物
(1)水杉:落叶大乔木。特点:高达35 米,胸径达2.5米。侧生小枝对生,羽 状。叶条形,扁平,长13毫米~20毫米, 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近 四棱球形或短圆筒形,长约 18毫米~ 25毫米。
分布: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1941年发现,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
由于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环
境和生态系统,因此对人们研究自然资 源、自然历史、自然条件、生物与非生 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监测活动 等都有很大的价值,是人们进一步探索、 深刻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基地。
从1995年开始,分别开展了野生动植物资源和 湿地资源的调查;有计划地对大熊猫、金丝猴、 朱huan、扬子鳄、华南虎、野马、雪豹、野驴、 白唇鹿、麋鹿、海南坡鹿、丹项鹤、黑颈鹤、黄 腹角雉、高鼻羚羊等60多种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和 银杉、红豆杉、攀枝花、苏铁、金花茶、珙桐等
生动植物的绝大多数都在自然保护区内
得到较好的保护。同时,这些自然保护
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 固沙、稳定地区小气候等重要作用。Biblioteka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朱鹮
(2)白头叶猴:哺乳动物。
特点: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 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 长而密。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 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 为食。
分布: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 是一类保护动物。)
1、水杉
(2)珙桐:又称水梨子。开花时,白色 苞片布满树梢,有如群鸽栖息,所以又 有“中国鸽子树”之称。
特点:落叶乔木,高15米~20米。叶阔 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锯 齿。球形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两片乳 白色大型苞片,苞片矩圆形或卵形,长 约7厘米,宽约3厘米~5厘米。
我国特有,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中国珍稀动植物分布及 保护
贾世胤 制作
1.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仅高等 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 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 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 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 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 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
多种珍稀植物进行分布、数量、生态和繁殖培植 利用研究;开展了候鸟迁徙规律研究;开展了中 国主要森林气候带生态多样性调查及生态系统演
变趋势研究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研究,已 建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11个。
推广了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丹顶鹤人工
孵化技术、扬子鳄人工繁殖技术、鸟类环志技 术以及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制订和推广 应用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 《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标准》和《自然保护区经 营管理档案管理模式》。国家林业局还多次举 办自然保护区管理、水禽湿地保护管理、野生 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野 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自然 保护区特种旅游、自然保护区信息系统管理等 培训班和学习班,以提高在职人员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管理水平。还初步建立起自然保护区信 息系统。
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珙桐
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
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 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 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 区就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已划建了 400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以保护大熊 猫为主的就有10多个。1983年5月以后, 邓崃山、岷山、秦岭等地熊猫分布区相 继发生竹子开花枯死,严重威胁大熊猫 的生存。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
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 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 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 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保 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 衡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 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50年代, 经过近50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全 国自然保护区已经发展到1999个,面积 14398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37
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 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 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
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
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 珙桐等等。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朱鹮:鸟类。 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
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 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 顶、嘴基部、跗跖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
白头叶猴
(2)羚牛:亦称扭角羚。哺乳 动物。
• 特点: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 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 短角。全身棕黄色或深棕色,眼周黑色。 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 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
• 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 地。
•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