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营养与鱼类健康养殖

合集下载

养殖鱼类的饲料消化与饲养效率

养殖鱼类的饲料消化与饲养效率

养殖鱼类的饲料消化与饲养效率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养殖鱼类的养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养殖鱼类的饲料消化与饲养效率成为了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饲料的消化过程以及影响饲养效率的因素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饲料的消化过程饲料是养殖鱼类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来源,而饲料的消化过程对养殖鱼类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1. 摄食和口腔消化摄食是鱼类进食的第一步,通常鱼类会通过张嘴吞食饲料。

摄食过程中,鱼类的口腔会参与消化,例如通过咀嚼、分泌唾液等方式将饲料破碎和湿润,为后续消化做准备。

2. 胃消化摄入口腔的饲料会通过食道进入鱼类的胃部,胃部是饲料进一步消化的重要器官。

在胃中,鱼类的胃液会分泌酶类物质,例如蛋白酶和脂酶,这些酶能够分解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使其转化为可被鱼类吸收的物质。

3. 肠道吸收消化后的饲料会进入鱼类的肠道,在肠道中,鱼类的肠道上皮细胞会通过吸收作用,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供养分配至各个组织和细胞,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二、影响饲养效率的因素养殖鱼类的饲养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因素。

1. 饲料的质量和成分饲料的质量和成分是影响饲养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质的饲料应具备全面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的饲料成分能够满足鱼类的生长发育需求,提高饲养效率。

2. 饲料的颗粒大小和形状饲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对鱼类的进食和消化有着重要影响。

合适的颗粒大小能够提高鱼类的进食率和摄食效率,进而改善饲养效果。

此外,颗粒的形状也能够影响饲料在鱼类胃中的停留时间,进而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

3. 饲料的投喂方式和频率饲料的投喂方式和频率也是影响饲养效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投喂方式能够使饲料均匀分布在水体中,使鱼类能够充分摄食,并且减少饲料的浪费。

同时,合理的投喂频率能够保持适当的饥饱感,促进鱼类的正常进食和消化。

养殖鳟鱼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养殖鳟鱼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养殖鳟鱼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美味的肉质。

因此,鳟鱼养殖近年来逐渐兴起。

鳟鱼的健康生长与饲料配方和营养需求密不可分。

本文将介绍适宜的鳟鱼饲料配方以及其营养需求,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果。

一、鳟鱼的饲料配方1. 基础配方比例鳟鱼的饲料配方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养殖目标来确定。

一般而言,下述基础配方比例可作为参考:- 蛋白质:35%-50%- 脂肪:8%-15%- 碳水化合物:25%-35%- 粗纤维:2%-5%- 矿物质:1%-3%- 维生素:0.5%-1%2. 蛋白质成分鳟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其蛋白质需求较高。

合理配制含有动植物蛋白质的饲料,可以提供鳟鱼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常用的蛋白质成分包括鱼粉、虾粉、豆粕和麦麸等。

在配制饲料时,应注意控制蛋白质来源的质量和口感,以提高鳟鱼对饲料的接受度和消化吸收率。

3. 脂肪成分脂肪是鳟鱼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能量来源。

适量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提高鳟鱼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常用的脂肪成分包括鱼油、豆油和植物油等。

4. 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成分碳水化合物是鳟鱼所需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能有效提高饲料的粘合性和口感。

常用的碳水化合物成分包括小麦粉、玉米粉和淀粉等。

此外,纤维对鳟鱼的消化系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加饲料的膨胀度。

常用的纤维成分可选择豆粕和麦麸等。

5. 矿物质和维生素成分矿物质和维生素是鳟鱼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适量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提高鳟鱼的免疫力和骨骼健康。

常用的矿物质包括磷、钙、铁和锌等,常用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

二、鳟鱼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需求鳟鱼的蛋白质需求量与其生长阶段、环境条件和养殖目标有关。

一般而言,鳟鱼在早期生长阶段对蛋白质需求较高,而在后期则需求逐渐降低。

为了满足鳟鱼的蛋白质需求,应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饲料配方的调整。

2. 脂肪需求鳟鱼对脂肪的需求较高,脂肪是提高鳟鱼生长速度和体重的重要营养成分。

水产养殖中的营养与饲料

水产养殖中的营养与饲料

水产养殖中的营养与饲料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方式,利用养殖技术培养水产品,满足人们对鱼类及其他水产品的需求。

在水产养殖中,营养和饲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管理,以及如何提高养殖效益。

一、营养需求在水产养殖中,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主要的营养元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是水产品健康成长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素,因为它对于鱼类的免疫和组织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脂肪则提供了鱼类所需的能量,并帮助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是能量来源之一,尤其对于鱼类的肌肉运动非常关键。

此外,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水产品的养殖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可以促进鱼类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而矿物质对于维持鱼类的正常代谢和骨骼生长至关重要。

二、饲料管理1.饲料种类选择在水产养殖中,经济可行且营养丰富的饲料非常重要。

选择适合不同水产品的饲料种类,保证其满足营养需求,能够促进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

常见的水产饲料包括鱼粉、鱼油、豆粉等。

鱼粉和鱼油是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来源,而豆粉则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

根据养殖的具体情况和水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进行投喂是十分重要的。

2.合理投喂量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对水产养殖的效益至关重要。

过量的饲料投喂会导致浪费和污染水体,同时也容易引起鱼群的过度肥胖和疾病。

相反,饲料投喂不足则会影响水产品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进行水产养殖时,应根据养殖对象的需求和环境条件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确保水产品能够获得适量的营养,同时避免浪费和水体污染。

3.饲料质量监控水产养殖中,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因此,对饲料的质量进行监控是必要的。

通过定期抽样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微生物质量等,可以及时发现饲料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确保饲料的质量符合标准,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三、提高养殖效益的措施1.优化饲料成分根据不同水产品的需求,优化饲料成分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现代畜牧专业的营养调控与健康养殖模式

现代畜牧专业的营养调控与健康养殖模式

现代畜牧专业的营养调控与健康养殖模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的提升,畜牧业也正不断向着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

现代畜牧专业的营养调控和健康养殖模式成为了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营养调控和养殖模式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现代畜牧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 营养调控营养调控是现代畜牧专业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优化饲料组配和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以下是几个营养调控的关键要点:首先,科学合理的饲料组配。

根据不同畜禽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要的养分,合理配置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比例。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饲草和饲料资源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其次,精确测量和控制饲料摄入量。

通过精确测量每头畜禽的饲料摄入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饲料供给和喂养频次,使畜禽能够较好地利用饲料,提高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最后,关注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

饲料作为畜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因此,要加强饲料的质量监控和管理,确保饲料中不含有有害物质和过多的抗生素等添加剂。

同时,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储存和保管,避免霉变和污染,保证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2. 健康养殖模式随着环保和动物福利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畜牧养殖模式正在逐渐被健康养殖模式所取代。

现代畜牧专业需要积极探索和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以提高畜禽的养殖环境和生存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健康养殖模式:首先,无抗生素养殖模式。

传统的畜牧业在疾病防控方面常常过分依赖抗生素的使用,导致抗生素滥用和畜禽品质下降的问题。

而无抗生素养殖模式则强调通过提高饲料的营养结构和养殖环境的改善,增强畜禽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这种模式更符合食品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其次,有机养殖模式。

有机养殖模式是指在畜禽的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并且注重畜禽的天然生长和良好的动物福利。

饲料与营养学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性

饲料与营养学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性

饲料与营养学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性动物饲养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一环,而饲料与营养学作为动物饲养的基石,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饲料与营养学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于养殖行业的现实意义。

一、饲料与营养学的定义和基础知识饲料与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饲料和动物所需营养物质的学科,旨在提供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以满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等基本需求。

饲料包括植物饲料和动物饲料,而营养学主要包括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能量等方面的研究。

二、饲料与营养学与动物饲养的关系1. 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与营养学方案能够提供动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不同类型的动物在各个生长阶段对养分有不同的需求,只有了解动物的生长特点和对养分的需求,才能制定出最佳的饲养方案,提高饲养效益。

2. 保障动物的健康状态:合理的饲料与营养学方案不仅需要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还需要关注动物的健康状况。

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于动物的免疫功能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能够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保障动物的健康状态。

3. 提高动物产品质量:饲料与营养学的研究还能够帮助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

动物产品的品质往往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直接关系,例如,肉类的鲜嫩度和口感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质量有关。

通过科学调配饲料中的养分,可以改善动物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饲料与营养学在养殖行业中的意义1. 提高养殖效益:饲料与营养学的研究应用能够帮助养殖业提高效益。

通过合理控制饲料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动物生长速度,可以达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

同时,通过改善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2. 降低环境污染:合理的饲料与营养学方案还能够减少饲养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过量饲喂、营养物质排泄等因素会导致养殖场周边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问题。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与营养需求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与营养需求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与营养需求水产养殖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在水域中养殖各类水生动物的生产方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和营养需求的满足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以及如何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一、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饲料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选择适宜的饲料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并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在进行饲料选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种类和生长阶段: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以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有所差异。

例如,鱼类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而虾、蟹等底栖动物则需要动物性饲料。

此外,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选择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

2. 营养成分:饲料的营养成分是选择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因此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较高,可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

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也是水产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含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饲料。

3. 水质状况:水质状况对饲料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水质较差,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和水质恶化,因此应选择不易污染水质的饲料。

另外,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应选择适合特定水质状况的饲料。

二、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与其种类、生长阶段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在满足水产动物营养需求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蛋白质: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蛋白质可以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于氨基酸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考虑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配比。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水产动物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底栖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较高,而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给水产动物配饲料时,应根据动物的需求量酌情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养殖鱼类的饲料与营养需求

养殖鱼类的饲料与营养需求

养殖鱼类的饲料与营养需求在鱼类养殖业中,饲料的选择和合理的营养供给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和良好产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养殖鱼类的饲料和营养需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饲料的种类和选择1. 鱼类饲料的分类鱼类饲料主要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两大类。

天然饵料包括浮游生物、藻类、水生植被等;人工饲料则包括粉状饲料、颗粒饲料和饲料颗粒等。

2. 饲料的选择在选择饲料时,应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活习性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饲料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饲料应具备高营养价值、易消化吸收、低废弃率等特点。

二、鱼类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蛋白质对于鱼类生长和免疫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更高。

2. 脂肪脂肪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合理的脂肪供应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和发育。

但是,过量的脂肪会导致鱼类肥胖,影响其健康。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能量,帮助鱼类进行日常活动和生长发育。

但是,不同种类的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程度不同。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例如维生素C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钙和磷是鱼类骨骼发育所必需的。

三、合理确定饲料配方为了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养殖者需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活习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配方中的各种成分应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搭配,以达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

1. 蛋白质配比蛋白质是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合理的蛋白质配比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养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脂肪配比脂肪是饲料中的能量来源,合理的脂肪配比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但是,过多的脂肪会导致鱼类肥胖,造成不良影响。

3. 碳水化合物配比碳水化合物是饲料中的重要成分,合理的碳水化合物配比可以提供能量,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养殖鱼类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养殖鱼类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养殖鱼类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养殖鱼类因其高效、可控性强等特点而广泛应用。

饲料作为养殖鱼类的重要补给,对鱼类的生长、健康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养殖鱼类的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一、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对营养的需求存在差异,但其基本的营养需求相似。

养殖鱼类的主要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1. 蛋白质蛋白质是养殖鱼类生长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营养成分。

蛋白质对养殖鱼类的影响包括促进鱼类体重增长、提高鱼类生长率和增加鱼类产卵量等。

常见的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粉、大豆粉、豆粕和动物内脏等。

2. 脂肪脂肪是鱼类脂肪溶性维生素的重要载体,也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生存率。

常见的脂肪来源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等。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鱼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能源。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能量,促进蛋白质的利用和鱼类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

4. 矿物质矿物质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矿物质参与鱼类的骨骼形成、酶活性和细胞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磷、钾、镁和铁等。

5. 维生素维生素是鱼类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物质,同时也参与鱼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B群等。

二、养殖鱼类饲料配方的原则针对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饲料配方应根据其营养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下面将介绍养殖鱼类饲料配方的原则。

1. 蛋白质含量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通常,幼鱼需要更高的蛋白质含量来满足其生长需求,成鱼则需要较低的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脂肪含量饲料中适量的脂肪含量有助于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生存率。

然而,过高的脂肪含量可能导致脂肪积累和消化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饲料蛋白质生物价值低下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又分必需氨
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凡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的则
蛋白质生物价值就高。水产动物需要10种必需氨
基酸,且有一定的模式。一般说来,饲料中的必
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率越接近鱼虾体蛋白的种类
和比率,就越能满足鱼虾对蛋白质的需要。这蛋
白质就叫平衡蛋白,它的生物价值就高。
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生物价值降低,造成饲
料浪费。
(2)由于高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不平衡,
因此用于生长沉积的蛋白质就不多,反而 作为能源消耗的蛋白质增多,结果造成水体 是氨氮增加,污染水质,并且易诱发鱼虾代 谢失调,脂肪过多积累,肉质下降,肝功能 破坏等代谢性疾病,影响鱼虾健康生长。
2. 矿物质与健康养殖
矿物元素对水产动物健康养殖很重要,
一般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如果在配
合饲料中盲目添加将会引起鱼虾在形态、生
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对鱼虾健康生长不利,
并且作为人的食品通过富集作用对人体健康
产生危害。常量元素钙和磷,磷必须从饲料
中添加。
一般情况下,水产动物不会出现钙的缺乏症, 但磷的缺乏症时有发生。如鲤鱼磷缺乏症是生长差, 骨骼发育异常,头部畸形,脊椎骨弯曲,肋骨矿化 异常,胸鳍刺软化,体内脂肪蓄积,水分、灰分含 量下降,血磷含量降低,饲料精化率差等。钙与磷 之间的关系很特别,当两者比例适宜时,既有利于 钙、磷的吸收,又有利于钙、磷在体内的利用,从 而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协同作用,然而当两者比例不 当时,便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钙含量过高,降低 磷的吸收,磷含量过高,则降低钙的吸收。
假如配合饲料中有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只能满 足鱼虾需要的一半,那么,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
量再高,还是按这个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半量为基
准,按比例合成新的蛋白质。这一机理如同木桶 盛水一样,其中一块桶板短缺,就不能使木桶装 满水。因此说,氨基酸不平衡的蛋白质过高,并 不能增加体内氮的沉积,反而会使排泄氮增加,
所有这些,说明鱼体内代谢已失调、
紊乱。人们吃了这种违禁药物、残留超标 鱼后对身体健康也有影响。所以我们要禁 止这种危害鱼虾及人体健康的胡乱添加的 违法行为,使营养与健康养殖真正落到实 处。
三、 饲料加工质量方面的要求
(1)提高饲料的耐水性
为使鱼虾类有效摄食和减少水质污染,饲料必 须加工成可在水中稳定的颗粒。大多数鱼虾饲料以 压粒法或膨化法制造,其它的制造形式包括湿颗粒、 半干颗粒、微胶囊和微粉碎饲料等。高能饲料的蛋 白水平下降,而油脂含量较高,将其有效颗粒化依 赖于造粒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新的饲料粘合剂的开 发,加上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尤其是颗粒技术的 改进,为环保型饲料的生产提供了保证。
降低营养物质加工损失主要涉及饲料加 工过程中营养原料的加工形式和加工工艺
参数的优化等,如维生素C以多聚磷酸醋
或包膜的形式添加效果优于以单体形式添 加。
四、投喂技术方面的要求
饲料投喂技术是健康养殖生产的重要 内容之一。大量实验证明,相同的饲料配 方,不同的饲料投喂方式(投喂次数、投 喂时间和人工或饲料投饵机投喂)和投喂 量(饱食投喂或限制性投喂)对养殖效果 影响很大。因此健康养殖还必须结合相适 应的饲料投喂技术。
(2)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部分饲料原料的可利用性在饲料加工过
程中得到改进,如淀粉是颗粒饲料生产中
重要组分,经过水产饲料加工机械的高温
调质或熟化处理可使得粘合效果和鱼虾对
其利用率提高。微胶囊或其它包被形式可
以减少粉状饲料中营养物质在水中的溶失,
并提高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同步性。
(3)降低营养物质加工损失
饲料营养与鱼类健康养殖
宁夏大学
邱小琮
一、健康养殖
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
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
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价全营养的饲料, 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养成 的食用商品鱼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 然鲜品相似。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用科学培养水质,科 学培育优良苗种,合理放养密度,科学配置饲料配方,科学 投喂饲料,科学饲养管理等一切措施,否则就实现不了健康 养殖。
如维生素C,一旦缺乏,鱼类食欲不振, 生长受抑制或停止,体色发黑,运动减少, 骨骼弯曲变形,脊柱前凸或侧凸,鳃盖发
育不全、变形,头部及AA部、背部肌肉及
器官出血,鳞片易掉,死亡率增高等。
4.促生长剂与健康养殖
现在某些饲料厂家,为了采用低价低质原料生产配
合饲料,不使饲料系数升高,追求高的利润,在鱼饲料中 超量添加国家禁止的抗菌药或促生长激素(如喳乙醇、黄 霉素、性激素等)促进生长,结果严重影响了健康养殖。 虽然鱼虾生长快了,饲料系数也不高,但到夏季高温时鱼 虾不耐低氧,应激能力较差,氧气缺乏时鱼易浮头,拉网 时鱼体表易出血,并有大批死亡。到秋冬起捕时,鱼全身 充血,鱼鳞易掉,不耐运输,易死亡。其实这些鱼已不是 什么健康鱼,已呈病态,剖开腹部,轻者肝脏呈浅黄色或 花斑状,重者已糜烂,呈药源性肝损伤。
二、营养与健康养殖的关系
1.蛋白质与健康养殖
目前大多数饲料厂家及养殖者,只注重饲料 粗蛋白质的含量高低,不注重粗蛋白质的质量, 即必需氨基酸平衡问题。错误地认为:粗蛋白质含 量高的饲料质量一定就好。其实并非如此。鱼虾 虽然对蛋白质的要求较畜禽为高约高出2-4倍, 但是它更要求蛋白质10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的蛋 白。如果说这蛋白质含量虽高,但10种必需氨基 酸不平衡的话,将会引起许多弊端。的钙质饲料,否则可
直接影响鱼虾的健康养殖。钙、磷的适宜比例为
1:1-1: 1.2。此外还要注意磷源的利用率的问题, 以鲤鱼为例,它对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的利用 率很低,为8%,对动物性鱼粉中磷利用率也不高, 为26%-33% ;但对磷酸二氢钙利用率特别高,为 94%。所以在考虑对磷元素添加时,要注意磷元 素的利用率。
3.维生素与健康养殖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极微。但维生素大多 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大量贮存组织中,必须经常由食 物饲料中供给。如长期摄取入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 满足生理需要,就会导致物质代谢障碍,影响正常 生理机能,严重时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因此在水产
动物配合饲料中,往往要添加各种维生素,否则会
影响鱼类健康和养殖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