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浅谈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探索篇•方法展示一、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1.作文教学方法不恰当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学校对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摒弃传统的“教师给题目,学生写作文”的陈旧模式,也没有主动地创新作文教学方法。

如此一来,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不利于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写作内容,还要积极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缺乏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拼搏的动力。

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在写作时就没有思路,即便有思路,也不会写出真情实感来。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多么重要。

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缺乏对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这不仅不会使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还会降低语文教学质量。

二、农村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1.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常为有米之炊阅读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之一。

无论是在课内阅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都要注重引导学生把遇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提醒学生不能为了摘抄而摘抄,应该把摘抄的内容积极地应用到写作之中,以此来搭建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此外,我还会引导学生分析所读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并让他们利用这种写作手法仿写作文片段。

当学生写完后,我让他们把自己所写的片段与全班同学分享。

在分享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把分享者写得好的地方记录下来,如此一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比如,开展“我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写作训练时,首先,我引导学生回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写作手法。

有的学生说:“《春》这篇课文在描写春花、春草、春雨的过程中应用了如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浅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下面就浅谈一下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案例法、讨论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实践操作。

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多写、多练,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

农村初中生的语文功底普遍较差,他们在语文作文方面往往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规范能力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注重个性化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设置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如多样化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操作、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个性化教学等。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才能找到适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的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初探

农村学校的初中作文教学改革初探

台前 、 树荫 下赏“ 花开花谢” 、 看“ 叶绿叶落” 等。
从 小学三年 级开始 ,作文就是 学生 的必修项 目,但 农村小 学——尤其是 村小 , 作文 弊病很 多 , 又加上 以前 的应 试教 育根深
学生 的写作 水平提 高了 , 可以把优 秀的 、 有进步 的作文用来
交流。 三、 学 生 自 己改作 文
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 , 分不开 的。只要两者携手 , 就一定能开创 出 更好 的未 来 。“ 海阔凭鱼 跃 , 天高任 鸟飞 ” , 新课改是 一种 自我 新 生, 它 的实质是改造人 , 改造我们 自身 。在新课 改的路上 , 教 师要 把握住机 遇 , 要 始终用智 慧的头脑 、 博爱 的胸怀 、 开拓 的双手 , 让
教师 ” 等接近他们实际的事物 。为 了写景 , 可 以给一定 的时间 作文教学带来深深的思索。笔者从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 中总 友 、 让 学生在教 室外看 “ 日出” 、 观“ 夕阳” ; 可 以带 领他们在 校园 的花 结 出几点 , 仅供 我的同行们参考 。


从“ 小学生作文” 迅速地转变到“ 初 中生作文” 这 一角色
( 作者 单位 四 川省 南充 市仪 陇县新政 初 中)
环境” 。《 明月几 时有 》 的优美旋律 能够 让学生跳 出字 面去感知音 向 、 自己的智慧 和性 格结构 的人的时候 , 这样 的理解才 能有助 于
乐美 , 《 背影 》 一 连 串的背景视频 , 更能 让学生从 视觉到 内心 去体 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我们要相信 , 当一名教师能够做 到
味父亲 的辛 酸与不 易 , 《 皇帝的新装》 动画片更能调 动学生的积极 这一 点时 , 他就是受欢迎 的、 成功的 。而对于学生来说 , 教师是在 性去揭开皇帝愚蠢的面纱。如此利用多媒体的强大视 听效果来充 这个世界上除 了父母 以外对其人生之路起最大作用的人。因而教

浅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在农村初中语文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环境的限制,农村初中生一般语文基础相对较弱,作文能力也较差。

因此,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打破常规思维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教师讲授,强调“师说,学写”的方式,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引导和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打破常规思维,采用轮流发言、小组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作文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检查与总结,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反思,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二、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策略为提升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运用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策略。

例如,采用兴趣教育法、启发式教育法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兴趣,追求发展个性与创新,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教学法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在应用中的能力,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和自信心。

三、强化思想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素质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即“德育教育”。

对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将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人生体验、价值观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和人生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所以,要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强化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将课堂转变为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丰富的实践、互动等方式构建起积极、阳光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还需注重遵循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信息,加强学生自主性、互动性等方面的训练,最终建立一种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教学实践2013-11我们通过在全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发放280份问卷,分析发现,有55%以上的学生不喜欢甚至是讨厌作文,近35%的学生认为,想把作文写好就是写不出来,不知怎么办。

再通过与学生座谈,发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作文课堂沉闷,教师给出作文题目后,任由学生胡编乱造,学生阅读材料很少,腹内空空,无米下锅,咬破笔头,无法成文。

讨厌写作文成为农村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结果就是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老话、套话连篇,写作成了教师、学生都极其痛苦的事。

面对这些情况,我通过理论学习,借鉴有效经验,发现有两种理论是很适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其中心在于学生的“学”。

(2)赏识教育理论。

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每个人都希望被认可,作文教学中,赏识对于每个学生都是渴望的。

每个学生通过自己费尽心思写出来的文章,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哪怕一丁点,都是对他们的极大鼓励,都会燃起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为此,我学习了贺建霞的《赏识教育,作文教学的金钥匙》,姜丽敏的《作文教学需要赏识教育》等,找到了引领学生写好作文的道路。

我分别从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兴趣的激发和赏识教育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一)阅读的积累,引导学生重视课内外的阅读分析、欣赏并记忆课内美文,特别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首先,课标上要求的课外阅读书籍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去阅读,也多读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材料,比如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故事、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少年的故事等等,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最贴近现实生活,最让人感动,能让他们积极向上。

(二)认知和情感的积累,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我认为,写作素材离不开生活。

千万变化的自然世界、雄伟壮阔的人文景观以及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好的写作素材,所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自然、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初探【摘要】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智力和技巧操作,它是考查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农村初中生,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在确立整体意识的前提下,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培养爱好和积累素材,教予写作技巧,抓好立意训练。

【关键词】爱好;积累;技;立意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和技巧操作,它是考査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

作文教学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每位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要大范围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那是一件头痛的事。

为了出色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许多语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作文训练作了大量的布置:不仅要完成单元的作文训练,还要完成诸如周记、日记,推荐大量的文学名著等,恨不得一夜之间个个学生成为作文高手。

然而结果如何呢?作文是出来了,可是大多是内容空洞,缺乏生动感人的东西,更甚者抄袭别人、空喊口号;周记、日记也出来了,可则是罗列当周当日所有发生的事;至于是否看文学作品,谁又知道呢?诸如此类令人哭笑皆非。

感叹的同时,我们也该静心想想:如果你和学生换位,你又做得怎样?要知道学生不仅是学语文,更不光是写作文,他们还有其它课程要学,出现上述情况是不足为奇的。

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二十年的我对此深有感触,从中总结出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在此不免与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文章不是一朝一夕能写出来的,为了学生的一生,,为了学生的升学,我们不妨为学生的初中三年打好算盘。

由于我们面对的不是个个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每个学生都爱好语文的。

为此我基本抛开课本的作文训练,确立一个整体的意识,提出作文三步走的思路。

1.培养爱好和积累作文素材爱好是学生学好各门课程的钥匙,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做起。

而培养兴趣各个教师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初探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语文教学中字、词、句及其美文欣赏、诗歌赏析、段落背诵等的学习的最后目的之一便是能让学生学会写作,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所见、所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在农村的初中教学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还不容乐观,本文就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能提高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策略,旨在为从事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语文基础知识应用灵活和掌握牢固的具体体现。

然而,在农村,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导致消息闭塞,使初中生的见识少,阅读面窄,思想打不开,最后导致理解和创造能力不足,使他们的语文作文水平无法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农村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能提高和改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解放写作“规矩”,培养写作兴趣由于农村特殊环境的原因,导致学生的见识少,知识面窄,信息量少,致使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写作水平低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写作难上加难,很多学生对写作不感情趣,懒得动笔;有的学生则抄袭,敷衍了事。

为此笔者认为其重中之重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而不该采取强制性的写作“规矩”,逼迫学生去写作。

比如: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常常规定写作字数,或者是规定写作的内容及要写的对象等等,但是,有时教师规定的这些所谓的内容、对象,都是学生不熟悉、不了解的。

教师规定的字数有时候也是学生所达不到的,这样就使得学生写作兴趣慢慢下降。

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首先要能解放写作的规矩。

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对学生提出不一样的、更适合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要求,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的写作压力和畏惧心理,让他们都能自愿写作、乐意写作,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慢慢培养学生的写作情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2作文 内容 空洞 。很 多学 生觉得 作 文没有 什 么现 . 实内容 可写 , 于是抄袭 、 拼凑就成 了许 多学生 的“ 经验” , 字里行 间很难看 出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 。
( ) 师 方 面 二 教
1 随意性 大 。体 现 在作 文 命 题 的 随意 、 导 的 随 . 指
识 对 于 写 作 是 多 么 的重 要 。
() 1举行作文 比赛 。师生共 同评 出优胜者并 给予其 奖励 , 再定期编辑《 获奖作文集 》 。 () 2 自编 作文集 。每到期 末 , 导学生 将本 学期 自 指 己的课 堂作 文和课 外练 笔 编成作 文 自鉴 集。学生可 自 定 义 作 文 集 的名 称并 设 计 封 面 、 写 序 言 、 写 目录 、 撰 编 绘
1作文兴趣不浓。学 生不是积极 主动地进行 写作 , .
而是 消 极 被 动 地 在 完 成 任 务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学 生 视 写 作为一种精神负担 和“ 苦差事 ” 主动性和 积极性普遍都 , 不高 , 每逢写作 文就要 么东拼 西凑 , 要么 随便应付 一下
完事 , 至有 的学生认 为作文是 为教师 写的 , 了差就 甚 交 行了 , 因此作文 中假话 、 空话 、 套话连篇 。
意 、 改 的 随 意上 。 评 Z生 活 积 累 意 识 欠 缺 。教 师 对 生 活 只 是 照 相 式 地 .
生 的作文时 ,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 发现学生作文 中的闪光
点, 哪怕 就 是 一 个精 当 的词 , 个 优 美 的句 子 , 个 小 小 一 一
观察 , 不注重 引导学 生进行 生 活的感 悟和 审美 的观察 ,
键就是要学生积累写作 素材 , 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 面进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学生,缺少文学熏陶,缺少课外积累,缺少写作实践,文学功底薄弱,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批改作文更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作了初步尝试,取得一些效果:首先引领学生走近生活,鼓励学生抒真情。

其次用范文引路,让学生模拟训练。

再次好好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随堂随写。

另外教师的批改要多样化,优秀的作文印发给学生,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真情、范文、阅读、批改、打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对这“半壁江山”却打的异常艰难。

每次写作,学生就望题生厌,叫苦连天,“横眉冷对作文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胸中无墨, 硬挤强凑,自然不能泼洒成文。

批改也是教师最头疼的事,一篇作文拖上十天半月,学生自己写的什么都快忘光了。

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爱好呢?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走近生活,抒发真情。

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而现在的学生,中考已使他们忙得焦头烂耳、措手不及,哪有精力去轻松、愉悦地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呢?大自然的风霜雪月、花鸟虫鱼,他们熟视无睹;周围的车来人往、世事变迁,他们麻木不仁;国际的风云变幻、纵横捭阖,他们漠不关心,升学的压力把他们孤立起来,脱离了社会,脱离了自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写作与生活的天然联系,直接导致作文教学远离火热的社会生活。

巧妇难煮无米之炊,无源头活水,哪来鲜活的作文?为了完成任务,许多学生不得不炮制虚假的语言来敷衍,或干脆抄袭别人的文章来应付,于是假话、大话、套话比比皆是,缺乏生活汁水和思想内涵的“木乃伊”式的作文频频出现于作文课上乃至中考语文试卷上。

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刻关心生活,投入生活,才能真正拥有生活,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农村学生生活比较单调,但饮食起居,邻里亲情,田园野趣,晨雾朝霞,校园喜怒,花鸟虫鱼,何尝不能成为写的材料?“感人最是由衷曲,纸花再美没灵气。

”有了“生活”这第一手资料,还得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即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成功之花总是情感孕育的结果,好作文是从心里掏出来的。

我们在生活中,总有些事给学生留下热
铁烙肤般的感受,任光阴荏苒,它们像滚滚河流中溅起的条条浪花,不时泛开在记忆的河流上,使尘封的岁月闪出光辉的一幕,只有选择这样的材料,文思才能敏捷,倾吐才能流畅,文章才能打动人。

如有位同学写《学会爱》,触发小作者写作动机的材料很平常,但由于融入了小作者的情感,激活了小作者的情感,激活了小作者的思想,文章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放学刚一踏进家门,便看见一股油烟充斥了整个厨房。

爸爸妈妈早已下班。

爸爸正在烧饭,炽热的火焰映红了他的脸,汗水像一只只可恶的虫子,爬满了他的脸庞,顺着脖子流下来,浸湿了雪白的衬衫,妈妈在呛人的烟雾中不断的咳嗽,崭新的围裙被滚烫的油溅出个个斑点。

……
这可谓是清新隽永,带有生活的原汁原味,却恰恰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

而胡编滥造的纸花不仅没有香味,也终究会因缺少自然色质而枯萎。

二、范文引路,模拟训练。

有了生活这第一手材料,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块漂亮的布料裁剪缝制成美观的衣服。

学生一跨进初中的大门,每个语文老师都会教学生如何应用语言,如何布局谋篇。

但老师抽象的说教,学生听的云里雾里,三年下来,学生理论知识一大堆,但还不知如何应用。

我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练习形式。

老师千遍的说教,还不如一篇范文直观。

除了传统的教学中的课文外,同龄人的佳作和历年中考满分作文都可以作为范文。

这些范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上有可取之处,可以把其当作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

学生写作前,我先念或印发几篇佳作,学生沉浸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明显看到了学生惊讶的眼神,同龄人的佳作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让他们赞叹不已。

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评析,或从选材主题上,或从构思谋篇上,或从语言技巧上。

范文犹如导航灯,给学生指明了写作的方向,学生在范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

然后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 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 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变为自己的东西。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问题得到了解决。

范文引路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范文之取材分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

三、读写结合,随堂随写。

因为作文教学头疼,教师往往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更有甚者,为了赶进度,作文课也被改上了课文教学。

多年来,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采用“串讲法”,把一篇血肉丰满的课文按考点分解成一道道冰冷冷的训练题。

如记叙文教学,先分层,再概括层意,概括中心思想。

阅读课常成了习题演练场,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切断了联系阅读与写作的血脉,造成了作文教学的滞后。

我认为读写是紧密结合的,读是写的基础,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是为写作铺路的。

我以课文为依托,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片断训练,随堂随写。

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首先是仿写。

教师在教课文时,可抓住课文中的某个精彩语句或片断进行仿写。

如教学《理想》时,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用精美的语言来赞美理想: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

也可练片断仿写。

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请同学们仿照紫藤萝的描写手法,另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

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上的成功经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唤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他们仿写的兴趣,抓住时机加以指导。

要注意的是仿写不是照般,“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来。

其次是续写和扩写。

续写即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延伸课文情节,再造细节。

如学了《我的叔叔于勒》后,让学生写“于勒叔叔回家后的情景”,学了《最后一课》后,可让学生讨论“韩麦尔先生重返讲台后,小弗郎士该怎样学习”。

扩写往往应用在古诗教学中,如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

用想象使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

再次,学生对课文的赏析和感悟,也可随堂写下,如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

初中学生已有了主见,他们常因一件事的观点不同而引发争论,以至争得面红耳赤,激动不已。

面对他们的唇枪舌剑,我就及时加以诱导:“请拿出笔写下你的观点,用充足的理由说服对方。

”这时学生便会急不可待地潇洒成篇。

经常这样随机练习,学生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细腻而适度了,兴趣大增了,就不愁作文水平提高不了。

四、多样批改,印发鼓励。

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独揽批改大权,埋头“精批细改”,而其弊端已是有目共睹,作文本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并不领情常是一塞了之,正所谓“作文一笔糊涂帐,改与不改一个样”,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了。

我采用多种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有教师面批、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等。

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要教给学生评改方法,教师可先把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印发给学生,把作文分成五个档次。

然后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

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

最后规定修改符号,学生就开始兴致勃发地批改了。

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

我还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这样趁热打铁,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把批改权交给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

老师的认可是对学生写作的最大激励,学生批改后,我便从学生的作文中筛选出既有真情实感,
又别具匠心的作文,或者是有明显进步的作文,进行打印,分发给两个班的同学,每当看到自己散发着油墨香的作品时,每当听到同学由衷地赞叹“写得真好”时,他们掩饰不住的内心的欣喜,脸涨得红红的。

我想,这难道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吗?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张志公语)将永远地成为过去,出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成功之花一定会让我们撷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