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和均衡

合集下载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及供给,均衡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
定义:货币需求是当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的所 定义:货币需求是当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的所
有其他因素不变时, 有其他因素不变时,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名义利率之 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
所谓名义利率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 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 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 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 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 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 2. M1/M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 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 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 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 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 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发展态势的指标之一。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划分 • M0=流通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通货 •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邮政汇划 资金+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短 期债券
•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确定并按季 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货币层次的 划分具体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 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 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 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课后习题

货币银行学(第三版)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课后习题

第八章货币供求与均衡一、填空题1.基础货币又称和。

它由商业银行的和流通中的所构成。

2.狭义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五个,它们分别是、、及。

3.货币供给量是由及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4.根据现代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存量是与之乘积。

5.货币均衡是指和大体上相一致。

6.货币均衡是一个过程。

7.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机制实现的。

8.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此点决定的利率为利率。

9.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来说是大于的典型表现。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前市场利率比正常水平高时,人们就会()。

A.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B.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C.只持有货币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主要取决于的行为。

()A.中央银行 B.社会公众C.商业银行 D.监管当局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一定5.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应量()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C.不变 D.不确定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低,则货币供应量()。

A.越多 B.越少C.不变 D.不确定8.在货币供应量决定因素中,商业银行能控制的是〔〕。

A.基础货币 B .法定准备率C.现金比率D.超额准备率9.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向某商业银行发放100万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万B.900万C.99万D.1100万10.在法定准备率为10%的条件下,当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入100万用于发放贷款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最多能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A.1000亿B.900亿C.99亿D.1100亿三、多项选选择题1.基础货币包括:()。

金融学第九章货币供求及均衡

金融学第九章货币供求及均衡
2、对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负债
1、储备货币 1)发行货币 2)对金融机构负债 缴存准备金 3)非金融机构存款
2、发行债券 3、政府存款 4、自有资金 5、其它负债
(三)货币乘数
1、什么是货币乘数 m
1)中央银行创造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 即中央银行扩大或缩小基础货币后,能使货币供给总量扩大
3)通货存款比: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取决于非银行部门的行为
(四)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
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从银行体系之外进入银行的存款; 派生存款:由银行贷款衍生出来的存款;
2、派生存款创造的条件 1)银行的存款、贷款与转帐结算业务 2)部分准备金制度
3、创造过程 假设条件:1)法定准备金率10%; 2)客户所有收入都存入银行; 3)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 4)原始存款100万元;
剑桥方程式:Md = KPY
Md:货币需求 K=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与名义收入之比 P:价格水平 Y:总收入
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
1)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2)提出货币需求函数:M = M1+M2 = L1(Y)+L2(r)
M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 ,是利率r的函数 3)提出流动偏好概念:指人们偏好于持有货币而不是其它资产; 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降时,货
基本概念
•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均衡 • 名义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供给 实际货币供给 •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偏好 •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 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 • 货币层次 通货 准货币 • 法定准备金率 通货比率 •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 原始存款 派生存款 存款派生倍数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

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

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8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八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本章架构图第一节货币需求考点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注1】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注2】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能够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以及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需要。

货币需求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例题1-2005年多选题】下列关于货币需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货币需求是一种主观需求B.货币需求是一种客观需求C.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D.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E.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例题2-多选题·2017年】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有()共同决定。

A.货币需求能力 B.货币价值C.货币需求愿望 D.货币供应数量E.货币供应能力考点2:传统货币数量说➢古典货币数量说主要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2.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提出的剑桥方程式:π=K×Y/M其中,π代表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K代表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Y代表总资源(总收入)K×Y代表真实货币需求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结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持有货币的比例越大,所需货币越多【对比】现金交易数量说与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异同【区别关键所在】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不仅包括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相同点】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说明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例题3-2014年单选题】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提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十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十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迅速变为现实货币购买力, 而且持有人不会遭受损失的能力。
2.不同的货币层次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供给口径
M0=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准货币(准货币一般指银行的定期存款、储
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不但是收入 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 另一个是人们多样化资产选择行为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 影响。
(1)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的研究
鲍莫尔和托宾从收入和利率两个方面,对交易 性货币需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明了交易性 货币需求不但是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
乙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160 贷 款: +640
支票存款:+800
丙银行 资产
准备金:+640
负债 支票存款:+640
银行 甲 乙 丙 丁 ┇
支票存款增加额 1000 800 640 512 ┇
准备金增加额 200 160 128 102.4

贷款增加额 800 640 512 409.6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各银行的活期存 款增加额构成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
币只是为了保有现金,所以货币需求就是收入中用现金形式保有的 部分。
因此剑桥方程式,即:
M=kPY
人们保持在手中准备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数量,是真正的 货币需求量。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是,手持现金占总财 富的比例k、物价水平P、总财富Y。
(3)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比较
a. 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b. 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作为流量进行研究,剑桥方程式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
(二)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1. 现金需要量的测算 2. 存款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3. 总体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7
第二节 货 币 供 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 缩)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其主要内容有: 货币供给量及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 给的决定因素。
四、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一)调整货币供给量 (二)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4
本章小结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收入 和资产的一种需求,也就是一种由货币需求愿 望和货币需求能力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 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一般而言,货币的非均衡或失衡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货币不足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 经济停滞增长或负增长,商品严重积压,失业率上升;另 一种是货币过多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商品不足, 物价迅速上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17
案例讨论
【案例一】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讨论题
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
【案例二】 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现象
讨论题
我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如果合理,货币供给是否要适 应这个现实?该怎样做?
货币均衡的实质是市场上商品供给和用货币购买力表示的 商品需求之间的均衡。
11
二、货币容纳量弹性
货币供应量同货币需要量在一定限度内的偏离 不至于引起市场物价和币值较大的波动,或者 说,两者在一定幅度内的偏离能够为经济运行 所容纳,这种现象称为市场货币容纳量弹性, 或称为货币供应量弹性。 货币容纳量弹性(Me)的计算公式为

什么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条件

什么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条件

什么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的条件 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定时期经济运⾏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致的状态。

那么你对货币均衡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货币均衡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货币均衡的概念理解 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求作⽤的⼀种状态,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体⼀致,⽽⾮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价值上的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个动态过程,在短期内货币供求可能不⼀致,但在长期内是⼤体⼀致的。

3)货币均衡不是货币供给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致,⽽是货币供给量与适度货币需要量基本⼀致。

货币均衡的标志 货币均衡的标志体现在以下⼏个⽅⾯: 1)商品市场物价稳定。

2)商品供求平衡。

社会上既没有商品供给过多引起的积压,也没有商品供给不知道引起的短缺。

3)⾦融市场资⾦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

社会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货币购买⼒既⾮过多,也⾮不⾜。

货币均衡的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调控机制。

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

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①中央银⾏的调控⼿段;②国家财政收⽀状况;③⽣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④国际收⽀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

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实现。

就货币供给⽽⾔,当市场利率升⾼时,⼀⽅⾯社会公众因持币机会成本加⼤⽽减少现⾦提取,这样就使现⾦⽐率缩⼩,货币乘数加⼤,货币供给增加;另⼀⽅⾯,银⾏因贷款收益增加⽽减少超额准备来扩⼤贷款规模,这样就使超额准备⾦率下降,货币乘数变⼤,货币供给增加。

所以,利率与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

就货币需求来说,当市场利率升⾼时,⼈们的持币机会成本加⼤,必然导致⼈们对⾦融⽣息资产需求的增加和对货币需求的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目前,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 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个别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实行零存款 准备金比率制度。 (2)作用机制: 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
货币乘数↓→货币供应↓
2、效果和局限性 (1)效果: 对所有存款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 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2)局限性: ①对经济的震动太大,不宜轻易采用 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 ②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存款的影响 不一致。
②可用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 必须的规模。
再贴现政策(教材P234)
1)再贴现政策的涵义及其机制
(1)涵义: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 率,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并从 而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政策。 (2)机制: 再贴现政策是国外央行最早使用的货币政 策工具。
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 数量↓→货币供给量↓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内容 二、货币失衡的调整途径 三、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
和理论探索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与内容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二)货币均衡与利率 (三)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 (四)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
扩张界限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1、货币均衡又称货币供求均衡,是指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 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 变动的规律。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 等,就称之为均衡;货币供求不相等, 则谓之失衡。
2、用公式表示,即:Ms=Md 式中,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 实际货币需要量。
(二)货币均衡与利率
1、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货币均衡与非均 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 利率的作用。
2、货币供求决定均 衡利率水平 r0;或在 均衡利率水平上,货 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 到均衡状态。见图:
(三)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
1、国际收支的含义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与内容 3、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
1、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 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 交易的系统记录。(教材P256)
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个国家的“居 民”和“非居民”之间所有的经济 交易。
(2)特点: ①公开性,②灵活性,③主动性,④直接性。
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1)优点: ①主动权在中央银行,可以经常性、连续 性地操作,并具有较强的弹性;
②操作可灵活安排,可用较小规模进行微 调,不致于对经济产生震动性影响;
③促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结合和配 合使用。 (2)前提条件(局限性): ①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
1、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教材P244) 市场总供给AS, 是由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服 务构成,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 市场总需求AD, 是由指向市场的支出构成, 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2、市场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注 意:
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紧密联系, 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
2)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1)优点:
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 责,通过再贴现率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量、 短期利率以及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 准备金,达到中央银行既调节货币总量又 调节信贷结构的政策意向。
(2)缺点: ①难以真正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
②可能导致再贴现贷款规模甚至货币供给
量发生非政策意图的波动; ③调整频繁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预期。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教材P234)
1)含义和作用机制 (1)含义:是指由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 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的比率上 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 低法定存款比率调节货币乘数,从而达 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2)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也有明显的区 别,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 衡。原因在于:
(1)市场需求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 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
(2)市场供给要求 开放经济的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 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一)在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中 财政曾长期占主导地位
(二)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 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 系的理论模型
(四)隐蔽赤字和或有债务
(四)隐蔽赤字和或有债务
1、隐蔽赤字 1)隐蔽赤字与通常讲的账面赤字不 同,包括两方面: (1)账务的财政收入金额大于真实
(二)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即通货持 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C/D 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 给量负相关。 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 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 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 融市场稳定趋势、非法经济活动规模。
3、对企业行为从而对货币供给影响 的因素,一般主要有两方面: (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 (2)经营效益的高低 4、银行影响货币供给的行为主要有 两种: (1)调节超额准备金(影响R/D)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注意: 对乘数公式的再说明(教材P237)
的收入( 即虚收 ); (2)应由财政安排的支出而未做
安排。 2)对隐蔽赤字应正确分析和处理
2、或有债务
(1)或有债务是一个边界相当模 糊的概念,属于隐性的财政债务。 (2)国内外对中国或有债务的估 算值,差异极大。
(3)论证或有债务对货币供给的 影响时,具体的剖析非常必要,应 正确分析和处理。
第四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面面观 第三节 货币供给 第四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第五节 开放经济的均衡
注意: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法定 存款准备金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比较
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教材P232~234)
1)公开市场业务的涵义及其特点 (1)涵义: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 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 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 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与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