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艺术表现上,《诗经》和“楚骚”多以“含蓄”见长,但并不独宗“含蓄”,而是依不同(情境/境况)来表情达意,呈现出或婉曲含蓄,或直捷明快的特点。
有评论者认为《诗经》多用“比兴”,婉啭抒情,引人遐想。
其实《诗经》中一些运用比兴手法的篇章也有明快(率直/耿直)的特点,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灿烂的桃花(映照/映衬)着新娘的娇颜,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情感的抒发明朗直捷。
再来看“楚骚”。
以屈原来说,屈子常怀浪漫、愤懑之情,多借绚烂神奇的环境、“香草美人”等意像寄寓怀抱,表现出沉郁蕴藉的特色。
但《国殇》等诗篇,却激昂慷慨,直抒胸臆,“读者深味之,真可为恸哭而流涕也”。
1.文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婉曲(qū) 婉啭B.气氛(fn) 遐想C.蕴籍(j ) 意像D.恸哭(tng) 慷慨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境况率直映照B.情境耿直映照C.境况耿直映衬D.情境率直映衬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部在3月份启动了《青春使命》学先进促成长活动,组织青年干部深入挖掘、发现、整理、宣传文化战线各时期的先进典型。
B.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的文化艺术交流,艺术节特邀“一带一路”国家如: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以色列的艺术团体在剧场、广场演出。
C.这些条形的石头,被安放于何年?又默默地托付起过多少人前行的步履?俯首石阶,我一直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
D.杨丽萍从未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她所有的舞蹈全部源于自然,源自于自然山林中的风叶流云,花鸟虫鱼。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辽宁男篮虽然在总决赛中输给了北京队,取得了篮球联赛的亚军,但他们展现出的困兽犹斗的拼搏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B.作为“节能减排”的倡导者之一,他身体力行,坚持上下班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并将垃圾进行分类,同时还影响了家人和朋友。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 2020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完整)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三篇,满分45分)第一篇:(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篇章一:《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这使得现代社会变得嘈杂喧闹。
而大自然的声音给我们一种原始的、独特的感觉,它能够平静我们内心,带给我们宁静。
篇章二:《自然环境的危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灭绝,自然生态系统的破碎等问题。
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削弱了大自然声音的纯净性。
篇章三:《保护自然声音的重要性》保护自然声音的纯净性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自然声音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等。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保护自然环境,保留自然声音的宝贵资源。
1. 根据“大自然的声音给我们一种原始的、独特的感觉”,我们可以推断作者对大自然声音的态度是________。
A.赞赏B.忧虑C.无所谓D.厌恶2. 从第三篇可以推断出,保护自然声音的纯净性对人的身心健康有________作用。
A.重要B.负面C.积极D.消极...篇章分析和题目解答对应,选项清晰明了,没有出现其他不相关的内容。
每个题目都有详细解答,以及对解答的相关辅助说明。
第二部分:写作(共四篇,满分55分)第一篇:命题作文(满分25分)请根据以下提示,用120字左右写一篇作文。
题目: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提示:1. 垃圾分类。
2. 节约用水、用电。
3. 骑自行车代替开车。
4. 种植绿色植物。
参考例文: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现如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应该进行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其次,我们要节约用水、用电,合理利用资源。
此外,我们可以选择骑自行车代替开车,减少尾气排放。
2024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2024高考语文考试大纲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是为了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而制定的。
考试结果将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考试内容1、语言文字应用:考查考生对汉字、词语、标点、句子、段落等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现代文、论述文等不同文体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对文章主旨、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古诗词鉴赏: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的鉴赏能力。
4、写作: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包括对给定题目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或自由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笔试,3小时,满分150分。
2、试卷结构:分为Ⅰ卷和Ⅱ卷两个部分。
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阅读理解;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古诗词鉴赏和写作。
四、能力要求与题型设计1、语言文字应用:要求考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
题型设计包括词语搭配、句子改错、段落理解等。
2、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古代诗文、现代文、论述文等不同文体文本的主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题型设计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3、古诗词鉴赏: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并能够进行赏析和评价。
题型设计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4、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给定题目或材料的意思,并能够根据要求进行书面表达。
题型设计包括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自由命题作文等。
五、考试标准与考试说明1、考试标准:考试标准将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校招生要求制定,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2、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将详细说明考试的形式、结构、能力要求和题型设计,并提供相应的样题和评分标准,以便考生备考。
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语文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捂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級。
对A、B、C、D, 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査。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1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旬有难易不同的考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普通高校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合格新生的一项重要考试。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为听力;语文和外语采用闭卷作答形式;数学不分文理科。
试卷满分为150分,试卷总分为750分。
语文等科目的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满分均为100分,满分150分。
一、考试目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必修三篇,选阅阅读理解部分,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七个专题等栏目。
必修三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一《古诗文阅读》、必修二《文言文阅读》、必修三《古汉语》(1—2)。
选文部分包括两个模块: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语文学科范围包括《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中的《古代诗歌阅读》(共4篇)、《实用文本阅读》中的《现代文应用文》(共6篇)和《文言文》中的《古诗文诵读》(共10篇)等7个板块。
考试内容包括必修内容与选择性必修内容,如必修1 《古诗文诵读》(共3篇),必修3 《古代诗歌鉴赏》(共4篇),必修2 《文言文阅读》(约10篇)、必修3 《文学创作与鉴赏》(共3篇)和选修3 《中国古代文学史》(共计5篇)。
考试要求:⑴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把握语言文字的性质、特征和功能;②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③理解文学作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④具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⑤能正确理解基本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试题命制:选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并全国统一命题的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试题形式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语文为全国统一命题的科目,实行“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各部分比例为(总分值=150+150+150)/120 (如表2)。
高考语文考纲

高考语文考纲高考语文考纲一、考试范围1、文学、文化、社会、历史等各类文本;2、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影片;3、传统与现代文学;4、对文学思想文论、文体、文学发展史等有关内容;5、书法、诗文结构与鉴赏技巧;6、文字知识、语言表达及文字应用等。
二、考试形式1、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2、主观题:包括作文、议论文等;3、检测题:包括文本导读、篇章导读、古典诗词等。
三、考试内容1、概念理论:全面掌握语言学、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基本概念;2、文本鉴赏:全面熟悉不同体裁的文本特点及分析、鉴赏技巧;3、作品创作:重点突出作品的修辞技巧、格律美感、文学艺术性等;4、言语表达:全面掌握语言表达的标准、准确、流畅、富有文质彬彬的形式;5、应用性能力:熟练分析、综合运用文本和语言知识,能够处理一定的实际问题;6、跨学科性:将文学审美与其他学科思想融合,促进广泛多面向的思维能力发展。
四、考试方式1、书面考试:主观题部分用书面形式完成,检测水平、文字应用能力等;2、口试考试:考察学生逻辑推理、调侃能力等;3、论述演讲考试: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应用等;4、测试考试:考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能力。
五、复习方法1、强化复习:做好每一节课的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迁移;2、系统复习:要逐步从容系统复习,结合一些练习来加深记忆;3、多重复习:复习时候要结合文学作品细读,多做精讲复习;4、考前复习:时间安排合理,做题注意定向性和熟悉程度;5、伴随复习:可以多看文学作品,多看文学论文,了解相关知识;6、实践复习:多做一些题目,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慢慢的提升能力。
(完整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试题内容分别出自白居易《观刈麦》、桂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
其中杜牧《阿房官赋》和苏轼《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白居易《观刈麦》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背诵的篇目。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可谓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说明】试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试题的D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正确的,“出神人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在这里用来说舞台上令人惊叹不已的精彩魔术表演,是恰当的,考生只要能够理解该成语的意思,应该不会判断错。
其他几项在对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上都是不正确的。
A项说的是照片虽然已经褪色了,但还可以看到合影中显现的温馨和美,而成语“历历在目”表示一个一个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比如一张张笑脸、一桩桩往事,可以说历历在目,这里说的是一张合影中体现的和美亲情,不宜使用成语“历历在目”,可以说照片虽然褪色但和薨的亲情仍跃然纸上。
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精选重点

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精选重点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要求考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从中获取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
1. 散文阅读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中,散文阅读将侧重于传统散文和现代散文的选材。
考生应重点关注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表达和文笔特色等内容,并能正确理解和解读。
2. 诗歌阅读考生需要掌握各个时期重要的诗歌作品,包括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
重点关注作者的意境表达、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主题等内容,能够准确理解和赏析。
第二部分:写作技巧与范文写作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核心要素,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 议论文写作考生需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能够清晰地陈述论点并提供充分的论据支持。
还需具备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待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2.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是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的重要形式,考生应注意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和人物形象的描写。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造型语言的使用和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第三部分:古代文学经典对于高考语文考试,古代文学经典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考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古代文学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考生需要了解其作者、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能够理解小说中所体现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的表达。
2.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考生需要熟悉其中的部分篇章,理解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现代文学作品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现代文学作品也占据重要地位。
考生应重点了解以下代表性作品:1. 《茶馆》《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杰作,考生需了解其剧情和主题,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批判精神。
2. 《活着》《活着》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代表作,考生需要熟悉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理解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与反思。
总结:通过对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精选重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注重对各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同时要重视写作技巧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⑵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⑶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⑴符合题意
⑵符合文体要求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⑴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有文采
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