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利用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资源的紧缺,矿产资源的开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活动。
然而,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包括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
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一、生态修复技术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土地复垦、水环境治理和植被修复等方面。
首先,土地复垦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
土地复垦的具体操作包括矿山填海、挖掘、平整、植被恢复等。
在土地复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例如,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植物血锌、土壤改良剂等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其次,水环境治理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水资源被消耗和污染,导致周围水源的失衡和污染。
因此,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中,需要通过建设水库、湿地和河道等来恢复和保护水资源,以及进行水体的净化和澄清工作。
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方法来净化矿山周围的地下水资源。
最后,植被修复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植被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包括植物种植、地质改造和动物保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密度,以及对土地进行适度改造,可以使矿山地区的植被逐渐恢复,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二、经济效益分析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不仅具有环境效益,还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通过土地复垦、水环境治理和植被修复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其中,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可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觉醒,绿色产业逐渐成为了发展的热点。
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可以催生出一批与生态修复相关的绿色产业,如废弃矿山复垦建设企业、水环境治理公司等,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矿山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恢复治理方案是指对已经开采完毕或者废弃的矿山进行环境修复和资源再利用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矿山恢复治理方案:
1. 土地复垦:对于已经开采完毕的矿山,可以进行土地复垦,即通过填土、平整等措施使其恢复成可用于农业、林业或者其他经济用途的土地。
2. 植被恢复:矿山开采往往会破坏原有的植被,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以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即通过植树造林、草皮覆盖等措施,使矿山地区的植被重新生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水体治理:矿山开采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在恢复治理中,需要对矿山周边的水体进行治理,包括水质净化、河道整治等措施,以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4. 土壤修复:矿山开采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以采取土壤修复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污染物清除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5. 资源再利用: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尾矿,这些废弃物中可能还存在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
以进行资源再利用,包括废弃物回收、尾矿综合利用等措施,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 生态修复:矿山开采会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在恢复治理中,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湿地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矿山恢复治理方案,具体的方案应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和治理目标来确定。
同时,矿山恢复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矿山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矿山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矿山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这个超重要的矿山土地复垦!你们知道吗,那些被开采过的矿山土地,就像是受伤的大地肌肤,急需我们去修复呢!
就拿咱附近那个矿山来说吧,以前那里到处是坑坑洼洼,一片荒芜,看着可心疼了。
咱不能眼睁睁看着这土地就这么荒废下去呀,得赶紧行动起来!
那怎么实施复垦呢?这可得好好规划一下。
首先,咱得把那些废弃的矿石、渣土啥的清理干净呀,这就好比给大地洗个澡,把脏东西都洗掉。
然后呢,要给土地松松土,让它能重新呼吸,就像给人按摩放松一样。
接着,种上适合的植物,花草树木都可以呀,让它们在这里扎根生长,给大地披上美丽的绿装,这多棒呀!以后再去看,那就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比之前的荒芜强多了!
“哎呀,这得花好多钱吧?”有人可能会这么问。
咱想想呀,这是为了我们的大地母亲呀,花点钱也是值得的呀!而且做好了复垦,以后带来的好处那可多了去了,土地能重新利用,生态环境也好了,我们自己生活得也更舒心呀,这不是一举多得嘛!
咱不能光说不做呀,大家都行动起来吧!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哪怕只是种一棵树,那也能让这片土地多一点绿色。
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让矿山土地变得越来越好!咱可不能再让这大地继续“受伤”下去了,难道不是吗?复垦矿山土地,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我的观点就是:矿山土地复垦刻不容缓,必须马上付诸行动,为我们的大地、为我们的未来而努力!。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及利用对策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及利用对策陈利兵(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川 宜宾 644500)摘要:当前我国愈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利用,使得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变得格外重要。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可以将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扩大地区的空间格局,可以说其在保障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进行探讨,分析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对策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在生态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有效改善地区的环境,且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率仅为20%,该问题是由于复垦缺少治理措施,导致各类生态恶化现象频发,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针对现存问题做好复垦工作,挖掘其潜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的基本概述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十分重要,复垦指的是将被破坏地区的地貌进行修复,而工矿废弃地指的是矿产挖掘后被破坏且弃置的土地也包括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在复垦中具体包括地形地貌、植物、动物群落等,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进行勘测规划、填平治理,使区域土地能够被再次利用,且修复后的区域能够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1],并可以在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土地整治措施。
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免会导致土地荒芜化,这也是世界矿产资源利用中的首要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土地复垦工作不仅关系到生态问题,且关系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生态重塑为核心,实现发展建设的终极目标。
工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相互依存,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后,土地有机物质会自我恢复,但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由于生态破坏严重,单纯依靠自然修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采矿业中的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

采矿业中的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在采矿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介绍矿山土地复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常见的生态修复技术,并探讨其在采矿业中的应用。
一、矿山土地复垦的概念与意义矿山土地复垦指的是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废弃矿山进行环境修复和土地利用的过程。
矿山土地复垦的意义在于恢复受矿业活动破坏的土地生态系统,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土地复垦的过程通常包括:水土保持,水资源的管理,植被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壤修复等。
这些步骤的综合应用将有助于恢复矿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生态修复技术在矿山土地复垦中的应用2.1 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是矿山土地复垦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矿业活动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引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势在必行。
常见的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梯田整治、坡面覆盖、植被恢复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土地水土流失,改善水质状况。
2.2 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是矿山土地复垦的核心环节之一。
通过引入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减缓土地退化速度。
植被的选择应基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同时考虑到植物的抗逆性、生长速度和生态功能等因素。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矿山活动对当地生物多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矿山土地复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种植当地特有物种、建立生态廊道、恢复湿地等措施将有助于吸引和维持当地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同时,矿山企业还应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
2.4 土壤修复技术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退化,土壤修复技术在矿山土地复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改良和污染物治理是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手段。
采用土壤改良剂、生物修复剂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升土壤的功能。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六、预期效果
1.矿区土地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土地利用价值提高。
2.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3.区域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显著。
4.为我国矿山土地复垦提供有益经验和示范。
七、结论
本矿山土地复垦方案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复垦措施。通过实施本方案,有望实现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我国矿山土地复垦事业贡献力量。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第1篇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一、前言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矿山土地资源的破坏问题日益凸显。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矿山土地复垦方案。
二、项目概况
4.景观重建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矿区景观规划。
-创建休闲娱乐空间,提高矿区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5.环境监测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复垦后的土地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复垦措施,确保复垦效果。
五、实施与管理
1.组织架构
-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负责协调、监督和执行复垦工作。
-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任务,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
7.生态监测与评估
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确保复垦效果。
五、组织实施
1.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制定详细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进度和质量要求。
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复垦工程质量。
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施工方案

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施工方案第一章:总则1.1 项目概况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是指对矿山进行有效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达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项目位于XX省XX市XX县,占地面积XXX平方公里。
本方案旨在对该矿山进行土地复垦工程,实施生态修复,达到绿化美化、土地资源再生利用的目的。
1.2 项目背景随着矿山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矿山土地进行复垦和生态修复已成为发展趋势。
本项目所在地的矿山资源已逐渐枯竭,矿山暴露地面的大面积土地成为了废弃地,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矿山土地进行复垦工程,实施生态修复,对于改善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3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施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工程,对矿山进行绿化美化、土地资源再生利用,恢复森林、草地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效率。
具体目标包括:1) 恢复起复垦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2) 提高土地资源的再生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1.4 项目原则本项目实施的原则包括: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分类复垦、循环利用、生态修复、绿色建设、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第二章:施工技术方案2.1 土地复垦方案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本项目将采取逐步复垦的方式进行土地复垦,即先进行表土保护、地貌恢复,然后进行土地改良、植被恢复。
具体方案如下:1) 表土保护:对矿山暴露地面的表土进行保护,采取覆盖、堆肥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2) 地貌恢复:对地面进行平整,恢复原有的地貌特征,恢复地形地貌。
3) 土地改良:对土地进行改良,包括施用有机肥料、土壤调理等方式,提高土地的肥力和透气性。
4) 植被恢复:进行绿化植被的恢复,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栽,形成良好的植被覆盖。
2.2 生态修复方案本项目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建设等。
具体方案如下:1) 湿地修复:对矿山周边的湿地进行修复,包括水源保护、湿地恢复等工程。
有色矿山废弃物堆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方法

土的自然塌落角:45°、垂直
塌 • 表层物质:一般为土,局部土砂岩混合物
陷 • 土壤肥力:有机质、N、P、K、土壤微生物较低
地
•
潜在污染物:在雨水淋溶作用下有的产生污染物(酸、 重金属)。
• 持水保水能力:视塌陷地情况。
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 尾矿库溃坝泄容量为26.8万立方米,过泥面积30.2公顷, 死270多人。
实验室研究
尾矿基质调研 植被重建研究 基质改良与优化配置
分布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008
0.02 0.06 粒度 mm
0.1 0.28 >0.60 粒度分布% 累积分布%
BGRIMM
中试研究
植被重建研究 基质改良与优化配置
铜尾矿废弃地无土复垦应用研究
尾 • 地形坡度:坡度一般1:2-1:4 、沙质土坡
• 表层物质:表面为尾砂,颗粒细、未风化;
矿 • 土壤肥力:有机质、N、P、K、土壤微生物极低;
库 • 潜在污染物:在雨水淋溶作用下有的产生污染
物(酸、碱、重金属);
• 持水保水能力:极弱; 抗风势水蚀能力弱;
废石堆场
一个生产矿山产生的排土场达6座
尾矿库
我国各类金属 矿尾矿的堆存总量 约60-80亿吨,且 每年以3亿吨的数 量增加。
德兴铜矿4号尾矿库是亚洲最大的尾矿库 总设计库容为8.35亿立方米
太原钢铁尖山铁矿尾矿库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ng & Metallurgy
矿石特点
• 我国资源本身就具有中低品位资源多、 复杂共生矿多、矿床规模小的特点。随 着矿产资源的开拓强度越来越高,我国 能利用的矿产资源呈现出品位越来越低、 位置越来越边远、埋藏越来越深的大趋 势,并且相当一部分资源储备都在青藏 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弃矿山土地复垦利用
我国是矿业生产大国,矿业资源的开采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矿业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往往会给人类环境带来种种不良影响,引起森林、土地的破坏和大气、水的污染等,甚至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
本文将在列举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效应的基础上,介绍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废弃矿山的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矿业生产大国,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但我国矿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一)占用和破坏土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然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场破坏土地、废渣堆放破坏土地、地面塌陷破坏土地、矿区修路及建设厂房占用破坏土地等,矿山对土地的破坏存在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露天开采外排土压占的土地约是挖掘土地量的1.5~2.5倍,平均为2倍。
目前,露天矿排土场压占土地达16300hm2,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大量压占。
例如,平顶山矿区40年共排放矸石累积存量39mt,形成31座矸石山,占地98hm2,其中77.5%为可耕地,按当地平均种植水平,每年少产粮食626000kg,相当于1500多人的年粮食占
有量,显然将进一步加剧国家可耕地资源短缺的局面。
我国有94%矿区是井下开采,井下开采对土地造成的破坏主要是地表塌陷,在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出以后,岩体原有的平衡状况将会受到破坏,资料表明,对于井工开采,每采1万t煤炭就有
0.01hm2~0.29hm2的土地塌陷;平均为0.2hm2的土地塌陷,截止目前,受煤炭开采下沉影响(以下沉大于10mm为标准)的土地面积达40万hm2左右。
(二)造成水资源污染
矿山开采造成水资源污染包括地表水资源污染和地下水资源污染。
地表水资源污染主要是指选矿水和选矿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所造成的污染。
在采矿生产过程中,露天开采或地下开采疏干排水和废石淋溶水都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及重金属等,排入水体后往往造成地表水体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并且增加水体的混浊度,影响水体纳污能力。
另外,矸石及露天堆煤场遇到雨天时所排放的大量废水也很容易使矿区周围的河流、湖泊变成黑色死水。
相对地表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资源污染更具有隐蔽性,且影响深远,难以恢复。
矿产资源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使得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导致缺水地区供水更加紧张,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如甘肃省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因连年超采,地下水位每年以0.5m~0.8m的速度不断下降,地下咸淡水层串通,水中矿化度不断升高,有的甚至高达每升3克,既不能饮用,也不适宜灌溉,造成地表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使73万亩天然
林、28万亩人工育林枯死,2528.5km2土地盐渍化。
(三)诱发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
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
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
同时,矿山开采直接破坏地表植被,露天矿坑和井工矿抽排地下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土地贫瘠,植被退化,最终导致矿区大面积人工裸地的形成,极易被雨水冲刷;由于排土场和尾矿占地,形成地面的起伏及沟槽的分布,增加了地表水的流速,使水土更易移动,冲刷加剧。
(四)破坏生物多样性
废渣排放、植被清除、土壤污染与退化都严重影响着矿区动植物的生存,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
生物多样性丧失后,虽然一些耐性物种能在矿地实现植物的自然定居,但形成的植被质量也通常是相对低劣的,因为矿山废弃土地土层薄、生物活性差,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又非常缓慢,往往要50~100年,所以,矿山开采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往往是致命的。
二、矿区恢复利用的典型技术
(一)矿区土壤污染的治理
1.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
国内外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技术三类。
其中,生物治理技术
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
设施简便,投资少,对环境扰动也少,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的。
2.矿区土壤培肥改良技术。
土壤培肥改良技术就是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营养状况的改善,这是矿区生态恢复的最终目标之一,具体包括:(1)表土转换:在采矿前先把表层及亚表层土壤取走并加以保存,待工程结束后再放回原处,这样虽破坏了植被,但土壤的物理性质、营养条件与种子库基本保持原样,本土植物能迅速定居。
(2)客土覆盖:废弃地土层较薄时,可采用异地熟土覆盖,直接固定地表土层,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改良,特别是引进氮素、微生物和植物种子,为矿区重建植被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土壤物理性状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结构,短期内可采用犁地和施用农家肥等方法。
(4)土壤ph值改良:对于ph值低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碳酸氢盐或石灰来调节酸性,增加土壤中的钙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5)土壤营养状况改良:主要包括化学肥料、有机废弃物、固氮植物、绿肥、微生物等。
(二)矿区植被的恢复
根据矿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植被筛选应着眼于植被品种的近
期表现,兼顾其长期优势,植物品种的选择首先要根据生物学特性,考虑适地适树原则,尤以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
在配置植物时要考虑边坡结构、种植后的管护要求、自然条件等,以决定种植的形式和品种。
同时要考虑与设
计目的相适应;与附近的植被和风景等条件相适应。
(三)矿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1.固体废弃物拦挡工程。
在堆弃场地建设挡渣墙、拦渣坝和排水工程等,进行拦挡与防漏处理。
2.坡面排水工程。
对影响矿山安全的坡面,根据坡长分段布设截流沟、排洪渠等工程,并配以防护林草带,增加植被覆盖,减少坡面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保证矿业生产安全运行。
3.边坡防护工程。
矿山开采形成的各类边坡,除尽可能采取措施恢复植被外,根据边坡稳定程度及对周围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
坡面防护根据坡度不同而采用石砌护坡或植被护坡。
4.土地整治工程。
对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石堆、废弃工业场地及尾矿库,采取排蓄结合的办法,排水拦渣,有效解决“三废”污染。
同时对服务期满的弃渣场、尾矿库采取复垦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
5.植被恢复工程。
对各类裸露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加速植被恢复。
(四)矿区综合开发利用
矿区综合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根据矿区开采后的破坏程度和范围,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来确定。
开发利用的一般原则是:人多耕地少的地区,可种植农作物;靠近城市的地区,可修建公园、娱乐场所或者其它工业用地;靠近风景区的地区,可
营建休养旅游设施;与地表或地下水连通的露天采空区或塌陷地,可辟为水库、鱼塘、人工湖泊或水上娱乐场所;有的矿井可作为仓库等;即使是暂时未利用的边远地区,为了保护环境,也应在重整土地的基础上,种草植树,促使生态演替,在条件成熟后,可开辟为牧场。
总之,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对人口众多,耕地少的国家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采矿作业造成土地破坏和荒芜,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无论是采矿场、废石场、尾矿场还是地表沉陷区,都属于破坏性占地,它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的扩大,其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矿业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将采矿作业破坏了的土地及时复垦,予以充分利用,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