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

水电站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
水电站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

将乐县万全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

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

一、概述

1.1项目由来及其建设意义

将乐县地处闽西北部山区,扼闽江支流金溪的中下游,土地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6万余人,辖12个乡(镇),林产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分布较为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3.6万千瓦,仅常溪就可开发2600千瓦。截至2001年底,将乐县拥有小水电2.6万kWh,年发电量0.85亿kWh,为了保证该县工农业稳步持续增长,缓解该区域电力供求矛盾,常溪二、三级水电站作为开发条件较好,经济指标较优的水电项目得到了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于2002年12月由尤溪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将乐县万全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位于将乐县万全乡常安村常溪流域,距县城60km。二级电站装机900kW,三级装机9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2万kWh,年利用小时为4560小时,由股份制企业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投资1125.57万元兴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于2003年2月8日委托我院进行该项目初步环境评估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我院经充分调查、收集资料后,完成该报告。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2、2.3-93;HJ/T2.4-1995。

⑷《将乐县万全常溪二、三级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尤溪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2002.12。

⑸《委托书》万全乡常溪流域电站2003.2.8。

1.3评价标准

⑴水环境

常溪水域流入闽江支流金溪,为出境水域,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标准(GB3838-1996)表4中一级标准。

⑵声环境

区域声环境属《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7-93)1类区,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类标准。

⑶大气环境

该区域大气环境属《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类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

⑷生态环境

该项目所在地为一般山林地,不属于各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以杂林地、次生灌丛为主,未发现属国家各级保护的动、植物。

1.4评价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周围环境特征和拟建项目建设情况,水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从二级电站至三级电站之间长约13km的范围,声环境范围为厂界外100m。

该区域内没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水源地等敏感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纳污水域常溪和距三级电站约200m的常溪自然村。

二、项目概况

2.1建设规模

2.1建设规模

常溪二、三级水电站总装机1800kW。其中二级水电站在一级电站(已建)下游900米处,建设砼埋块石拱坝,坝上游集雨面积64km2,坝高9.8m,坝顶弧37.5m,库容12.6万m3,正常蓄水位302.0m,死水位279.1m,河床底高程292.4m,并凿洞2.12km至启甲建设发电厂房,水头落差48m,引用流量2.5m3/s,总装机900kW。三级电站在启甲电站(已建)下游1.2km处建设砼埋石拱坝,坝上游集雨面积75km2,坝高10m,坝顶弧长41m,容库17.3万m3,正常蓄水位250.0m,死水位244.8m,河床底高程240.6m,并凿洞2.52km至常溪村河对岸建设发电厂房。水头差42m,引用流量2.79m3/s,装机容量900kW。

工程特性见表1:

续表1工程特性表

本工程区域地质为震旦系麻源组地层和燕山晚期侵入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致密坚硬,区域内未发育有较大的断裂带,二级坝址河谷呈“U”形,两岸地形大致对称,坡度35~40度左右,河床宽度35m,河床高程为287.3m,平均挖深3.6m 左右;引水隧洞全长2120m,沿线基岩为黑云变粒岩二长石英片岩等,地岩构造段较为简单,无大的构造从洞线及附近通过,能满足工程要求。三级:坝址河谷呈“U”形两岸大致对称,坡度33~38度左右,河床底高程234.4m,河床宽42m,基岩为黑云变粒岩,平均开挖深度为4.5m左右,引水隧洞全长2520m,沿线基岩为黑云变粒岩二长石英片岩等,区内无大的断裂带,能满足工程要求。

2.3主要建筑物

2.3.1二级电站

该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拦河拱坝、引水隧洞、调压井、发电厂房、升压站和输电线路等。⑴拦河坝拱坝:采用砼埋块石拱坝,坝高18.2m,坝顶弧长75m,坝顶宽1.5mn,底宽 4.3m,坝顶自由溢流,溢流面高程302m,坝底高程287.3m,设计砂闸一道;⑵压力隧洞:长2120m,输水流量2.5m3/s,断面尺寸B×H=2.3×2.3m(为城门型),设计纵坡I=1/2000;⑶压力衬管:采用一条φ1300主管联合供水,管壁厚10mm,管长80m;在隧洞出口分叉,用800钢管供两台机组发电;

⑷发电厂房:位于启甲电站对面上游50m处,管道轴线与厂房成135°交角,按两台机组(1×500 1×400kW)布置,厂房尺寸为18×8.5×9.5m,发电尾水位为252.0m;⑸升压站:为户外式布置在下游侧的台地上,尺寸为55m;⑹输电线路:架设10kV线路架至三级电站,线路长3.3km。

2.3.2三级电站

该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引水隧洞、发电厂房、升压站和输电线路等。⑴拦河坝:采用砼埋块石拱坝,坝高19.3m,坝顶弧长82m,坝顶宽为1.5m,底宽为4.5m,坝顶自由溢流。溢流面高程302m,坝底高程287.3m,设计砂闸一道;

⑵压力隧洞:长2120m,输水流量2.5m3/s,断面尺寸B×H=2.3×2.3m(为城门型),设计纵坡I=1/2000;⑶压力衬管:采用一条φ1300主管联合供水,管壁厚10mm,管长80m;在隧洞出口分叉,用800钢管供两台机组发电;⑷发电厂房:位于启甲电站对面上游50m处,管道轴线与厂房成135°交角,按两台机组(1×500 1×400kW)布置,厂房尺寸为18×8.5×9.5m,发电尾水位为252.0m;⑸

升压站:为户外式布置在下游侧的台地上,尺寸为55m;⑹输电线路:架设10kV 线路架至三级电站,线路长3.3km。

2.3.2三级电站

该电站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引水隧洞、发电厂房、升压站和输电线路等。⑴拦河坝:采用砼埋块石拱坝,坝高19.3m,坝顶弧长82m,坝顶宽为1.5m,底宽为4.5m,坝顶自由溢流。溢流面高程250.0m,坝底高程234.4m,设排砂闸一道;

⑵压力隧洞:长2520m,输水流量2.79m3/s,断面尺寸2.32.5m(城门型),设计纵坡I=1/2000;⑶压力衬管:采用一条φ1400主管,管道厚10mm,长120m,分叉管用φ800长38m,厚8mm,供两台机组发电;⑷发电厂房:厂房位于常溪自然村对面,管道与厂房成90°,按两台机组(1×500 1×400kW)布置,厂房尺寸为18×8.5×9.5m,发电尾水位为206.1m;⑸升压站:为户外布置在下游侧的台地上,尺寸为55m;⑹输电线路:与二级电站10kV线路并联后架至黄潭变电站并入县网运行,线路长15km。

2.4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

河道径流大坝截流引水涵洞压力钢管

电网输电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组水轮机组

尾水排入下级电站

三、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3.1自然环境

将乐县地处闽西北部山区,辖区内层峦迭嶂,丘陵起伏,矿产资源、林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分布较为丰富。项目建设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与大陆性相互影响的季风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具有温度适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8.7℃,极端最高气温为40.2℃,极端最低气温为-6.9℃,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57.5mm。洪水期主要是峰面雨和台风雨形成,以前者为主,多发生于5-8月份,其主要特性是水量丰富,动态变化,河道坡降大,流速快,易涨易退,二、三级水电站主河道长18km,流域面积8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6300万m3,于常溪口汇入全溪。

2.2社会环境

将乐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扼闽江支流金溪的中下游,东界顺昌,西接泰宁,南临明溪,北毗邻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土地面积2246km2,人口16万余人,辖12个乡(镇),是我省重点林区和商品、毛竹生产基地县之一。

项目所在地万全乡距县城60km,土地面积193km2,人口7358人,主产粮食、烤烟、食用菌、水果,人均收入在1450元,乡镇企业以加工木、竹产品为主,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1078万元。

2.3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地上游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由于林业产品发展需用,现以杂林地次生灌丛存量为主,以其常绿镇叶林、毛竹林。

2.4环境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该区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交通车辆尾气和道路扬尘由于车辆较少,能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

常溪沿岸基本没有工业污染源,仅排入少量生活污水,因此其水质可达标。

项目所在地没有其它噪声源,声环境可达标。

四、环境影响分析

4.1污染源分析

4.1.1水污染源

该项目水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电站正常运营时员工为48人,生活用水量以200L/人d,污水排污系数以0.9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110t/a。

4.1.2噪声污染源

该项目施工期噪声源见表2。

运营期噪声源见表3。

运营期噪声源强

项目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弃渣,土石方开挖量为5.2万m3,除少部分回用大坝,其余均为废弃的土石方。按每人每天产生垃圾0.5kg计,施工期工人每天将产生24kg的垃圾。

4.1.4生态环境

项目施工将使局部地表植被受到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项目淹没山地45亩。水库蓄水初期,因淹没山地、植被,库中有机物质和总磷的含量有所升高。4.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2.1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期间将修建拦水大坝、引水渠道、隧洞、厂房和进厂公路等,需开挖大量的土石方。

制,实际水土流失量极少,可按以上计算的水土流失量的10%计,则该水电站施工期水土流失量为15.8吨,对环境的影响甚微。在本项目投产后,需进行全面绿化,恢复地表植被,届时水土流失程度将更小。

4.2.2噪声影响

施工期建设场地的噪声源较多,且源强较高,易产生环境影响。施工期噪声主要由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施工机械噪声源强A声级一般在72-93dB,而运输车辆噪声源强A声级一般在80-94dB。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源强详见表2。

根据模拟资料和实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厂界噪声A声为76-95dB,影响范围可达200m。采用点声源距离衰减模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施工场地的噪声影响范围可达250m,对三级电站旁的常溪村有一定影响。

4.2.3固体废物

项目开挖时消耗的土石方量比开挖产生的土石方量小得多,剩余的土石方不得随意弃置。这些固体废弃物如果不经处理就排放,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占用较多土地资源等。

因此,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期前先行修建废石场,废石场建于隧洞沿线旁,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就可及时清运至该堆场处置,并对固废压实,待工程完成后覆土并进行全面绿化,则可以减轻固体废弃物产生的环境影响。

4.2.4水环境

施工期的废水来源于施工机械清洗和生活清洁用水,施工机械清洗废水主要含悬

-N。清洗废水大部分渗入地表土浮物、石油类,生活清洁用水主要含COD、NH

3

壤中,生活用水由于水量小,污染物浓度低,可直接排入常溪,对环境影响较小。

4.3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生态环境影响,其次是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坝址上游由于水域面积的扩大,水深的增加,使水生生物的活动空间和生存环境有明显的扩大与改善,这有利于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水坝建成后,由于库容地段的原有的植被根系的腐烂,运行初期水库中有机物质和总磷的含量偏高,但不会引起水环境功能的改变,因此,本项目水坝蓄水对环境影响甚微。

项目完成后电站的生活污水量为3110m3/a,根据类比调查,水质成份为:CODcr 400mg/l,SS 200mg/l,氨氮 40mg/l,首先应经化粪池处理后,再由国家环保产业协会推荐的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经处理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可降至CODcr ≤100mg/l,氨氮≤15mg/l, CODcr排放量≤0.034t/a,氨氮≤0.005t/a,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排放要求,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8kg计,可集中堆放,应定期运往垃圾场,如此对环境的影响甚小。

4.4拟采用的缓解措施

⑴项目施工时水渠土石方的开挖及上坝施工道路的开挖将破坏地表植被易形成水土流失。雨季的道路及引水明渠的施工,应争取将土石方随挖、随运、随铺、随压的方法,减少松散土存在。雨季施工要做好场地排水工作,保持排水沟通畅,在施工结束后应完成绿化的工作。项目施工期间做好上述保护措施后,水土流失的影响可减至最小。

⑵临时施工地和厂区采用草皮与树林结合方式进行绿化,草皮网格应小于0.8m ×0.8m,或行植行距小于0.5m,避开雨季施工,并在当年或次年雨季之前进行地表植被恢复,厂区路面采用水泥或柏油路面,并开挖排水沟。做好以上措施后,临时用地、厂区和道路的表土基本无裸露,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同时绿化美化环境。

⑶施工期及运营期均需建设厕所、化粪池和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生活污水,化粪池容积约需10m3,污水停留时间2天以上,可保证生活污水COD 浓度从约400mg/l降至100mg/l左右,实现达标排放。生活垃圾由垃圾池集中堆存,不能焚烧,应定期清运到垃圾场。

五、结论

5.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⑴将乐县万全乡常溪二、三级水电站位于将乐县万全乡常安村常溪流域,距县城

60km。二级电站装机900kW,三级装机9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822万kWh,年利用小时为4560小时,该项目有利于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地的供电可靠性,符合国家的水利产业政策。

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96)的二级标准,粉尘排放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的二级标准;区域水环境应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 类标准,废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表4中的一级标准。声环境属乡村环境,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1类标准。

据现场调查,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可以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区域内大气污染源主要是交通车辆尾气和道路扬尘。经类比,区域环境现状质量良好,水、气、声环境质量均可达标。

⑶项目施工期间,施工过程产生粉尘、噪声。由于距三级电站约200m处为常溪村,虽然项目的扬尘量较小,且在施工场界1500米范围内除电站员工宿舍外无其它居民住宅,但施工产生的扬尘与噪声对常溪村还是有轻微影响。项目大坝开挖的土石方部分用于填高公路,剩余用作下游河堤内低洼处的填方。清库产生的固废多可再利用。

项目施工局部地表植被受到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雨季的道路及引水明渠的施工,应争取将土石方随挖、随运、随铺、随压的方法,减少松散土存在,以减少水土流失量。

施工期工人的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生活污水中的COD浓度低于100mg/l。因此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影响较小。

⑷项目在运行期间,电站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110m3/a,经化粪池处理,再由国家环保产业协会推荐的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经处理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可降至CODcr ≤100mg/l,氨氮≤15mg/l, CODcr排放量≤0.034t/a,氨氮≤0.005t/a,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排放要求,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生活垃圾按集中后统一运往垃圾处理场。因此营运时电站职工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对环境影响不大。

六、建议

6.1将水库库区周围的一重山划定为防护林带的范围,严禁采伐,对此范围内的宜林荒地规划种植生长快、防护效果好的适生树种,以避免两岸水土流失进入库内,从而减少水库淤积量。

6.2该项目在正式实施前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评单位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选址合适,充分利用了水力资源,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小。在施工中存在着一些环境影响因素,但只要确实做好本报告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对环境影响不大,不会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因此,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水电站延续取水评估报告书

xx市xx水电站延续取水 评估报告 xx市xxx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取水户基本情况 (1) 1.1.1项目概况 (1) 1.1.2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管理情况 (3) 第二章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5) 2.1用水指标合理性分析 (5) 2.2节水措施开展情况和节水潜力分析 (9) 2.2.1用水效率控制指标 (9) 2.2.2节水措施开展情况 (10) 2.2.3节水潜力分析 (10) 第3章取水可靠性分析 (12) 3.1取水水质评估分析 (12) 3.2取水口可靠性分析 (12) 3.2.1取水口位置 (12) 3.2.2取水口区域范围演变 (13) 3.3取水可行性分析 (13) 第4章取退水影响评估分析 (15) 4.1取水影响分析 (15) 4.1.1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15) 4.1.2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15) 4.2退水影响评估 (16) 4.2.1退水量及其基本情况 (16)

4.2.2退水处理方案及其达标情况 (16) 4.2.3退水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17) 4.2.4对其他用户的影响 (17) 4.3取退水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 (17) 5 计量监测及取水许可量核定 (18) 5.1计量设施安装运行情况 (18) 5.2取水许可量核定方法 (18) 5.2.1许可量与用水量关系分析 (18) 5.2.2取水许可量核定方法 (18) 6 结论与建议 (21) 6.1 结论 (21) 6.1.1 取水的合理性 (21) 6.1.2 取水的可行性 (22) 6.1.3 评价结论 (22) 6.2建议 (24) 第7章附件 (25) 7.1 附图 (25) 7.1.1 取水项目地理位置图 (25) 7.1.2取水计量设施安装示意图 (26)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评价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名称:恭城县平安乡北洞源水电站 建设单位(盖章):恭城县平安乡北洞源水电站 编制单位(盖章):恭城瑶族自治县水电站发电协会

编制日期:2016年12月 1 总论第1章 1.1 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 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1998年4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10,2013.6.29 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1,2011.8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 年10 月);(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8年11月); (19)《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2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12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7月); (2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9年1月); (2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9月); (24)《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2年2月); (2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 (26)《关于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2005〕13号); 1 4〕27)《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号);修订;,2010.9.292004.6.3(28)《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号1329)《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修订;,2010.12.22令,2002.2.13年办法》(2010)《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30 日实施);月1月修订,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定》(2006(31 [2015]17号;(3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33)《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1月);)《土地复垦规定》(1989年(34 ;,2006.1.24 《国务院关于事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第二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 第11 章概述 我国自七十年代末从西方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以来,在开发建设项目的准备期间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已成为一项法定制度,在我国推行了二十几年,在新污染源的控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生了从法定制度到法律制度的质量飞跃,回顾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在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许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有了深入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上与国际环境评价制度接轨,深入探索、研究区域或跨区域、国家或跨国家的战略环境评价,从广度上,扩大环境评价工作面,从深度上,进一步提高环境评价的质量,使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宏观调控与引导作用,使之在工农业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中起到污染防治与制导作用。 1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知识储备,是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前提条件。 1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在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建设和生存环境的相互影响,有些是能够事后修补的,有些是属于不可逆转的,事后很难挽救,于是人们便积极探索事先预防环境损害的途径。环境影响评价正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脱颖出来的一种实用技术。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概括地说:就是用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种战略防御手段。它是由多种学科组成的协调技术体系,既属于软科学的理论范畴,又含有硬科学的技术内涵,它包括了工程污染分析、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环境经济分析和污染防治对策等相关技术内容。 狭义地讲,环境影响评价则是对特定建设项目在动工兴建以前,即在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其选址、设计、施工到生产、运营等全部过程进行工程污染分析,找出环境污染因子,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以确保项目周边的人们具有近期和远期的生存环境质量。 广义地讲,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在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城市规划、计划决策、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环境立法等)之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该项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不仅要研究建设项目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生存环境的影响;也要研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既要研究污染物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途径;也要研究污染因子在环境中传播、渗透和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对生物物种的危害程度。从而制定出有效率的防治策略,把环境影响损害限制在人们可以容忍的水平,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保障。 11.1.2 规范性特点 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既体现了环境科学的综合技术,又表现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性质,所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既是有价值的环境科学技术报告,又是待批的环境保护管理文件。这种两者兼而有之的报告性质决定了它的规范性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必须从头至尾地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各项规定进行编制。有学者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规范性技术报告是非常正确的,它包括法律规范性、格式规范性、政策规范性、技术规范性、语言规 范性、文件规范性、审评规范性等。必须强调指出,不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写的评价报告不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因为它违背了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规 - 105 -

延续取水申请书编制参考提纲

附件1 延续取水申请书编制参考提纲 0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详见附件2) 1 概述 1.1 工程基本情况 包括工程地点、生产产品和规模、工程投产年限,项目业主情况等。 1.2 申请延续的取退水方案 包括取水地点、坐标,取退水路线、取退水构筑物及设施、取退水量、取水保证率、退水水质要求等说明及附图。 1.3 取水许可审批及变化 包括水资源论证主要结论、取水许可审批文件等;实际运行情况及其与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的对比分析,简述法人代表的变更、取退水设施及地点的变化、取水用途的变化、取退水量的变化、取用水工艺和环节的改变等;节水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第三方影响补偿方案的落实情况等。 1.4 编制基础 包括延续取水评估依据、评估范围和水平年等情况。重点分析编制依据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依据的变化、评估范围及水资源论证范围的变化、评估水平年与水资源论证水平年的变化及其对本项目延续取水的影响。 2 工程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1 区域水资源状况分析 结合水资源分区和水功能分区,复核评估时与水资源论证时水资源量与质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本项目延续取水的影响。 2.2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分析水资源论证时和评估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可能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对本项目延续取水可能产生的影响。 3 用水合理性评估 3.1所在行业的产业政策、规划、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变化分析 分析近几年来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发展变化情况及本项目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所在行业用水工艺及相应标准变化情况及对本项目延续取水可能产生的影响。 3.2延续取水规模评估 行业工艺及相应标准发展变化对本项目延续取水规模和取水量的可能影响评估。 项目实际运行取用水分析:至少分月列出近五年工程取用耗排水情况、工程产品以及相关参数,如:发电量、产品产量、利用(工作)小时数或天数;结合项目水平衡测和实际取用耗排水监测资料,分析工程实际运行取用水水平,并与水资源论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重点分析工程调度运行方式及其变化情况,并附调度图;至少分月列出工程历年水资源配置情况,提出规划水平年多年平均、各兴利目标供水保证率情况下工程水资源配置成果,并与水资源论证进行相应对比分析。

延续取水评估报告

宜宾市一生之水饮用水水厂延续取水评估报告 宜宾市一生之水饮用水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六月

批准:审查:审核:编写人员:参加人员:

目录 1概述 (6) 1.1 项目基本情况 (6) 1.2 项目取水审批情况 (6) 1.3 评估目的、任务、基准年与水平年 (7) 2评估基础与依据 (8) 2.1 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主要结论 (8) 2.2 项目评估范围 (8) 2.3 项目取排水基本情况 (9) 2.3.1 项目取、用水情况 (9) 2.3.2 项目退水情况 (10) 2.4 项目所属行业用水指标要求 (10) 2.5 编制依据 (11) 2.5.1 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1) 2.5.2 标准规程及规范 (14) 2.5.3 参考文献 (15) 3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评估 (17) 3.1 区域概况 (17) 3.1.1 自然地理 (17) 3.1.2 水文、气象 (17) 3.1.3 自然资源 (19) 3.1.4 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20) 3.1.5 社会经济概况 (21) 3.2 区域水资源状况分析 (21) 3.2.1 地表水资源 (21) 3.2.2 地下水资源 (22) 3.3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25) 3.4 项目水源地选择的合理性评估 (26) 4用水合理性评估 (28)

4.1 项目运行期主要用水指标统计分析 (28) 4.2 项目主要用水指标评估 (30) 4.3 项目用水水平及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评估 (33) 4.3.1 项目用水水平 (33) 4.3.2 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评估 (34) 4.4 节水措施建议 (35) 4.5 项目合理用水量 (36) 5取水可靠性评估 (37) 5.1 运行期取水可靠性统计分析 (37) 5.2 取水水量可靠性评估 (37) 5.2.1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37) 5.2.2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42) 5.2.3 地下水储存量计算 (44) 5.2.4 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45) 5.2.5 取水水量的可靠性分析 (45) 5.3 取水水质的可靠性评估 (46) 5.4 取水口设置可靠性评估 (46) 5.5 取水可靠性结论 (47) 6取退水影响评估 (48) 6.1 取退水影响调查与复核 (48) 6.1.1 取水影响调查与复核 (48) 6.1.2 退水影响调查与复核 (49) 6.2 补偿方案评估与建议 (51) 6.3 非正常工况下应对措施评估与建议 (52) 7水资源监测和用水管理情况评估 (53) 7.1 水资源监测设施与运行管理情况评估 (53) 7.2 用水计划执行情况 (53) 7.2.1 水资源论证情况 (53) 7.2.2 取水许可情况 (53) 7.2.3 用水计划执行情况 (54)

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环保违规建设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编制参考提纲 第1章总论 1.1编制依据 1.2评估目的、重点 1.3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1.4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估因子筛选 1.5评估标准 第2章工程现状分析 2.1项目概况 2.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准) 2.3项目污染源监测及达标分析 2.4污染物排放总量(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准) 第3章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2社会环境概况 3.3环境功能区划 3.4区域环境质量概况 第4章环境空气影响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估 4.2污染气象特征分析 4.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对环境空气现状的影响, 提出可行的改进或调整措施。 4.4卫生防护距离计算 以工程源强和气象资料为依据,计算卫生防护距离,查明该 距离内的敏感保护目标。 第5章地表水环境影响 5.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估 5.2地表水环境影响 以现状监测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对地表水环境现状的影 响,提出可行的改进或调整措施。 第6章地下水环境影响 6.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估 6.2地下水环境影响 重点从防渗措施建设,项目周围地质水文状况调查入手,分 析环境影响,提出可行的改进或调整措施。 第7章声环境影响

7.1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估 对厂界和周围敏感点进行布点监测,分析达标情况。如果不 达标,提出达到标准的噪声防治整改措施。 第8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8.1分析固废产生量,对固废进行分类,目前采取的处理处 置措施,分析是否满足有关要求,如不满足要求,提出整改措施。 第9章厂区绿化工程建设 9.1调查厂区绿化面积,绿化物种配置,绿化投资落实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绿化改进措施。 第10章环境风险评估 10.1概述 10.2风险识别 10.3风险源项分析 10.4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0.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0.6风险事故应急预案 10.7环境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11章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1.1工程建设的污染防治措施调查 11.2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11.3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11.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相关规定满足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 分析 11.5噪声治理措施、达标情况及运行费用经济分析 11.6污染防治措施调查结论及改进措施 第12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2.1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12.2排污总量控制对象 12.3排污总量控制分析 第13章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13.1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制度现状调查 13.2存在的问题 13.3环境管理及环境监测制度改进措施 第14章其它 14.1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及改进措施 14.2项目所在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比改善情况 14.3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15章评估结论与改进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 1

环评报告——— 川农 灾后 ( 旧址) 重建 项目 指导老师: 饶含兵 组长: 何阳 班级: 化工13-1班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 (5) 1.2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6) 1.3 编制依据 (7)

1.4 评价标准 (8) 1.5 评价工作等级 (9) 1.6 评价范围 (10) 1.7 控制与保护目标 (10) 1.8 评价工作程序 (11)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12) 2.1 自然环境概况 (12) 2.2 社会环境 (15) 2.3 环境质量现状 (17) 2.4环境功能规划 (17) 2.5 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17) 第三章工程分析 (17) 3.1 工程概况 (17) - 3 -

3.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9) 3.3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 (20) 3.4 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23) 3.5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23)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4)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24) 4.2 污染气象资料 (25) 4.3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6) 4.4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7) 第五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28) 5.1 地表水概况 (28)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8) 5.3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8) - 4 -

5.4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9) 5.5 结果分析 (29) 第六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29) 6.1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29) 6.2 声环境影响预测 (30) 第七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34) 7.1 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分析 (34) 7.2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35) 7.3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35) 7.4 结论 (36) 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7) 8.1 生态评价原则 (37) 8.2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 - 5 -

年产10万只铁桶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环评报告

青岛华盛包装制品厂 年产10万只铁桶项目 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青岛华盛包装制品厂 评价单位:河北鑫旺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四月

前言 青岛华盛包装制品厂租赁即墨第二食品厂即墨分厂在即墨市段泊岚镇东瓦二村的厂区建设年产10万只铁桶项目,总占地面积为7295.38m2(由国有土地证即国用(2003)字第146号可知)。青岛华盛包装制品厂是一家从事金属制品生产的企业,公司生产规模为年产铁桶10万只。经现场勘查,项目已于2005年建成投产,但未履行环保审批手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15]170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鲁政字[2015]170号文件的通知》(鲁环办[2015]36号)以及即墨市环境保护局的要求,项目需编制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为此,青岛华盛包装制品厂委托河北鑫旺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的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本次环评为补做环评。 为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承接任务后,评价单位收集了有关资料,进行了项目场址踏勘,开展了现场监测工作,调查并收集了大量有关背景资料及技术资料。在对项目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监测、周围自然社会环境进行调查、对项目进行详细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青岛华盛包装制品厂年产10万只铁桶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即墨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的热情指导和大力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建设单位-青岛华盛包装制品厂、监测单位-山东省环玶监测有限公司的积极配合和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项目组 二○一七年四月

正定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立项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 机场现状和扩建工程概况 1.1 机场现状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位于石家庄市东北方向的正定县新城铺镇,距市中心32公里。机场中心点坐标:东经114°41′48″,北纬38°16′50″,磁差-4°46′35″。机场占地约4076亩,其中场区内3957亩,场区外119亩,飞行区技术等级4E,净空条件良好。机场附近有位于西北面的京珠高速公路和位于西侧的107国道辅路与市区连接,交通十分便利;拟建的高速城际铁路位于机场南侧约2公里(2011年建成使用);规划在机场南侧建设机场专用路一条,并高架直达机场航站楼。 机场现有一条跑道全长3400米,宽45米,每侧道肩7.5米,总宽60米;跑道厚度按B747型飞机全载起降设计,水泥砼道面厚0.34-0.37米,可满足目前世界上各类大型飞机的起降。一条平行滑行道长3400米,宽44米,水泥砼道面厚0.37米。停机坪面积14.8万平方米,机位数31个。航站楼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为下层进港、上层出港的两层式结构。货运库面积1万平方米。进场道路由京石高速公路东平乐附近接出,长约1.6 公里。停车场2.43万平方米。 201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达到272.4万人次,年客运飞机起降架次30996架次,训练机年起降架次19658架次。 1.2 机场扩建工程概况 ⑴工程名称: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项目。 ⑵建设规模和内容:机场工程新建13万平方米T2 航站楼、3万平方米T1和T2航站楼连廊及相关配套工程和设施的建设。飞行区快速滑行道,远机位和近机位站坪建设;楼前高架桥主桥长497m,桥上六车道布置,桥梁总宽度34m;停车场铺装面积:91490m2;评价建议污水处理厂仍保持现有处理能力5000m3/d;中水回用量约3160m3/d,扩建后中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能力5500 m3/d,中水采用絮凝+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建设污水管网7公里、中水回用管线8公里。2020年旅客吞吐量为135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为16万吨,年起降客货机架次126757架

延续取水申请书

延续取水申请书 取水单位:(盖章) 申请日期: 福建省水利厅制

填表说明 1、“取水单位”是指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或个人。 2、“单位性质”按登记注册分“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它企业”。 3、“行业类别”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国家标准门类填写,如采矿业、制造业。 4、“取水方式”填“蓄水”、“引水”、“提水”。“蓄水”是指以水库、塘坝为水源的;“引水”是指从河道中自流引水的;“提水”是指利用扬水站从河道直接取水的。 5、“计量设施类型及型号”填计量设施的名称,如“超声波流量计(XX X厂商XXX型号)”、“水表(XXX厂商XXX型号)”、“电表(XXX厂商XXX型号)”。 6、“取水地点”至少要精确到乡镇+河段名称。如“XX市XX县XX镇XX 村XX河段”。经纬度采用整数加小数格式,小数至少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如“经度:119.12345,纬度:26.12345” 7、“城镇生活取水”是主要指集中式供水企业取水,若水库或引水工程取水后供给供水企业,以及自备水源的医院、学校、国家机关单位等为公众服务的单位以及第三产业、建筑业也在该栏目填报。 8、“公共服务”主要指医院、学校、国家机关单位等为公众服务的单位以及第三产业、建筑业等。 9、“生产运营”主要指工厂。 10、“生活自备水源”是指单位居民、工矿企业等自备生活取水。 11、“灌溉定额”是指灌溉毛定额。 12、“发电分类”中“火电”的“其它”是指用海水等冷却的火电厂;“发电分类”中的“其它”是指核电、风电、太阳能等。 13、“其他取水”包含自备水源的林牧畜渔、生态环境补水等。 14、“水源名称”直接填河流名称。 15、“工程设计任务”是指是否有承担洪水或电力调峰任务。 表中带*号的栏目按照填表说明填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小型水电站延续取水申请书

******水电站 延续取水申请书 *****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3月11日

前言 ***水电站为民营企业。是**开发方案中的第*级水电站,位于********,设计引用流量0.49m3/s,年发电取水量为857万m3。 ***水电站2011年3月获得取水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号为“取水**许字[2011]第020号”,取水许可证有效期为2011年8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批准年发电取水量为857万m3。取水权人名称为*****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取水许可证有效期届满。 根据国务院第460号令《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渝府令第158 号)、以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加强延续取水工作的通知》(长水资源〔2013〕316号)要求,为切实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取水许可证有效期满的取水单位进行延续取水申请,请贵局对我司***电站延续取水申请进行评估,以规范有效期届满《取水许可证》的新证核发工作。 *****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有关要求,于2016年1月商请***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相关专业人员,对***水电站进行延续取水评估,并指导编制延续取水申请书。收集和熟悉已有的相关成果资料,统计项目运行期基本情况,收集区域有关水文气象资料,分析水源地

流域水文情势变化以及流域面变化情况。 通过对比项目5年实际运行情况和原水资源论证报告相关结论,分析项目取、用、耗、排水变化情况和原因;结合行业用水水平和排水要求及项目所在区域及行业用水指标要求,评价项目用水水平;评价取水可靠性和取排水影响处理与补偿方案落实情况,分析提出项目取退水审批指标,形成本项目延续取水申请书。 该延续取水申请书的编制得到了***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赣县大田乡冷水陂水电站 编制单位:河南金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目录 1 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任务由来 (1) 1.3项目现状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2) 1.4评估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 (3) 2 评估依据 (4) 2.1编制依据 (4) 2.2环境现状评估目的及原则 (6) 2.3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估因子 (7) 2.4评估标准 (8) 2.5评估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 (10) 3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3) 3.1工程概况 (13) 3.3环境影响分析 (18) 4 项目区域环境概况 (24) 4.1自然环境 (24) 4.1.5土壤植被 (25) 4.2社会环境 (26) 4.2.3名胜古迹 (26) 4.2.4矿产资源 (27) 5 环境现状及影响调查与评估 (28) 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8) 5.2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28) 5.3环境噪声现状监测与评价 (29) 5.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30) 6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39) 6.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39) 6.2选址符合性分析 (39) 6.3与流域规划相符性分析 (39) 6.4项目与各类生态功能区要求的相符性 (40) 6.5环境相容性分析 (40) 6.6用水合理性分析 (40) 7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41) 7.1已有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 (41) 7.2环保整改或补救措施及建议 (42) 7.3防止污染措施的结论与建议 (43)

三亚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度假村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

三亚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度假村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目录 1. 总则 (1) 1.1项目由来 (1) 1.2评价目的 (2) 1.3编制依据 (2) 1.4评价标准 (4) 1.5 评价工作等级 (7) 1.6评价范围 (8) 1.7 评价方法 (8) 1.8评价重点 (8) 1.9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8) 2.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0) 2.1项目概况 (10) 2.2建设项目与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亚龙湾旅游度假区及亚 龙湾森林公园的相互关系和协调性 (14) 2.3工程分析 (15) 2.4产业政策符合性、规划符合性和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24 3. 区域环境概况 (26) 3.1自然环境概况 (26) 3.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27) 4.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28) 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8) 4.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31)

4.3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2) 4.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5) 4.5项目用地现状图 (35) 5.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与评价 (36) 5.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6) 5.2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8) 5.3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与评价 (40) 5.4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与评价 (41) 5.5施工期对交通的影响 (42) 5.6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2) 5.7小结 (44) 6.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5) 6.1生态系统影响分析 (45) 6.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7) 6.3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0) 6.4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2) 6.5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3) 7. 景观影响评价 (54) 7.1景观现状调查 (54) 7.2景观建设 (54) 7.3景观影响分析 (54) 7.4营运期景观影响分析 (56) 7.5景观影响分析小结 (59) 8. 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 (60)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范文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 实践课程:环境影响评价 专业: xx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组成员: 学号: 前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当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 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 6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 3月1日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 8月28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月1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10月1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6月1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 7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 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 ) 一、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的地点及背景 a.项目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内的三组团建筑单体四号学生生活区 (学生公寓)和三号学生中心(学生食堂)设施建设 b. 地理坐标:地处东经105o07?至108o07?,北纬27o11?至29o22?之间,海拔高度1650米 c. 周围建筑:与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相邻,贵州财经大学学生宿舍与建设项目之间距离大约400米 d. 项目背景: 贵州省为了给当代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延续取水申请书范本

延续取水申请书范本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制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共页,第页) 1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 延续取水许可申请人(签章) 中华人民 __水利部监制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

延续取水申请书编制提纲 0 延续取水申请基本情况表(详见附件1) 1 概述 1.1 工程基本情况 包括工程地点、生产产品和规模、工程投产年限,项目业主情况等。 1.2 申请延续的取退水方案 包括取水地点、坐标,取退水路线、取退水构筑物及设施、取退水量、取水保证率、退水水质要求等说明及附图。 1.3 取水许可审批及变化 包括水资源论证主要结论、取水许可审批文件等;实际运行情况及其与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的对比分析,简述法人代表的变更、取退水设施及地点的变化、取水用途的变化、取退水量的变化、取用水

工艺和环节的改变等;节水措施、水资源保护措施、第三方影响补偿方案的落实情况等。 1.4 编制基础 包括延续取水评估依据、评估范围和水平年等情况。重点分析编制依据与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依据的变化、评估范围及水资源论证范围的变化、评估水平年与水资源论证水平年的变化及其对本项目延续取水的影响。 2 工程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1 区域水资源状况分析 结合水资源分区和水功能分区,复核评估时与水资源论证时水资源量与质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本项目延续取水的影响。 2.2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分析水资源论证时和评估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可能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对本项目延续取水可能产生的影响。 3 用水合理性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记录表模板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记录表模板

————————————————————————————————作者:————————————————————————————————日期: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黑体、小三) 项目名称(表格内文字体:仿宋、四号) 建设单位←(表格栏目字体:宋体、四号)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 立项审 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 占地面积(平方米) 绿化面积(平方米) 总投资(万元)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年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黑体、四号) (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等的标题用宋体、小三或14pt字号、加粗) (文中表格的表头标题用仿宋、四号,其它均用仿宋,五号或小四号) 文章标题或段落层次一律采用统一标准化编号,即: 1 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或段落 1.1.1.1 四级标题或段落(以下类推,例如:见下) 2 2.1 2.1.1 2.1.2 2.1.2.1 2.2 2.3 2.3.1 2.3.1.1 2.3.1.2 2.3.1.2.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黑体、四号)(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黑体、四号) (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黑体、四号)(一级标题:仿宋、四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延续取水评估技术要求

附件1 2

延续取水申请书 附件2 延续取水评估表 2

(征求意见稿)1. 延续取水基本情况 2

1.1延续取水户基本情况。取水工程或设施地点(经纬度)、行业性质、生产产品和规模、工程投产年限,取退水线路、取退水构筑物及设施、取水保证率、取退水情况等。 1.2 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管理落实情况。分析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结论中取水户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对未落实内容应逐项说明原因。 2.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2.1 取用水政策合理性分析。根据近年来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分析项目所在行业用水工艺及相应标准变化、行业用水定额及技术标准发展变化情况,重点分析取用水政策合理性。 2.2 用水指标合理性分析。分月列出近五年取用水情况,结合项目水平衡测试分析评估成果和实际取用水监测资料,分析延续取水申请指标的合理性。开展过水资源论证的项目还应与水资源论证时取用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性。 2.3 用水水平合理性分析。根据行业用水定额,考虑类似用水户的用水情况,对取水规模、用水水平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取水规模及用水水平的合理性。 2.4 节水措施落实情况及节水潜力分析。分析近五年计划用水、水平衡测试及节水措施落实情况,指出用水效率变化及其 2

对取用水量的影响。结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要求,从生产工艺用水的合理性、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用水指标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方面评估分析本项目的节水潜力。 3. 取水可靠性分析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变化对取水可靠性影响分析。评估现状年及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论证时的变化,分析其对本项目取水可靠性的影响。 3.2 取水可靠性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运行期取水的保证程度和可靠性。开展过水资源论证的项目还应与水资源论证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两者之间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3.3取水水质评估。结合水功能区水质情况和实际运行过程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说明取水水质可靠性。开展过水资源论证的项目还应与水资源论证时作相应分析,指出其差异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3.4取水口可靠性评估。根据运行期间,特别是特大洪水和特殊干旱时期取水口河段的冲淤变化,分析取水设施的安全性、取水水位的保证程度。开展过水资源论证的项目还应与水资源论证取水口情况,分析取水口设置的合理性。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