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标题:环境保护的意义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全球气候变化、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

二、环境保护的意义1. 维护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确保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防止濒危物种灭绝。

2. 促进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降低疾病发病率。

3. 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可以保护自然资源,防止过度开辟和滥用,维护可持续发展。

4. 提高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管理成本,创造就业机会。

5. 提高文化水平:环境保护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文化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体凝结力。

6. 促进国际合作: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责任,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以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保护的措施1. 推动绿色发展: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科技创新和绿色投资。

2. 加强法律监管:制订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惩罚违法者。

3. 实施生态补偿:通过对环境受损者进行赔偿或者补偿,调整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方式。

4. 倡导低碳生活:提倡低碳、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5.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环境保护的挑战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也随之加剧。

2. 环境污染防治成本高:环境管理需要巨额资金和技术投入,成本较高。

3. 信息不对称:环境问题的信息不对称,部份企业、政府部门和公众缺乏环保意识。

4. 国际合作艰难:各国的利益和环境意识有所不同,国际环保合作存在一定艰难。

五、总结1、列举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内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 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平衡发展。

- 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生产方式和技术。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然环境不被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行动。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未来的代价。

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生态平衡,而且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了物种丰富的动植物、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等。

环境污染、森林砍伐、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现象都会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损害自然环境的稳定与可持续性。

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恶化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例如成千上万的动植物被破坏、土地资源枯竭、水源枯竭等等,物种灭绝和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

2.推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发展。

今天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密切相关。

环境保护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让社会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促使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化。

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3.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的意义还在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环保是人类自我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包括改善空气品质、水污染等水资源品质和森林保护等自然环境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础,它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心情。

4.倡导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倡导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的同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

唯有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相关环境法规和标准,增加科技等资源开发投入,才能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传递责任感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传递责任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人类需要自我保护、自我净化。

不管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还是从企业到个人,都需要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环境保护的意义深远而复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的意义更加重要。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活动和行为,其意义深远而重要。

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下是环境保护的几个重要意义。

1. 保护生态平衡环境是生物存活和繁衍的基础,保护环境意味着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果环境受到破坏,生态平衡会被打破,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最终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环境保护的意义就在于保护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地球上每个生物的生存权利。

2.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影响。

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源污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土壤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环境保护的意义就在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传播,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人们的健康。

3. 维护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如果不保护环境,资源消耗过快、污染问题增加,将会威胁到世代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意义就在于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4. 促进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不仅对自然环境有益,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影响。

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环境保护也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因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洁净的环境和优质的生活。

5. 保护文化遗产环境保护也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密切相关。

文化遗产往往承载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独特历史和文化价值。

环境污染和开发破坏往往会导致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消失。

环境保护的意义就在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人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健康、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保护文化遗产。

只有重视环境保护,人类才能够在一个更加美好和可持续的地球上生活。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使其与人类的生活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因为环境的恶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环境保护的意义。

1.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体,它们之间的平衡对人类的存活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例如,保护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可以维持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暴露,保护人类健康。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

通过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我们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从小事做起,如减少用水、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努力。

,环境保护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集体行动和国际合作,我们才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确保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清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它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基础,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通过防止森林砍伐、限制土地开垦和水域污染,保护湿地和珍稀物种等措施,使生态系统得以延续和恢复,维持着地球生命链的稳定运转。

2.保护资源。

环境保护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等。

环境保护的好处在于减少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增加对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3.改善人居环境。

环境保护对改善人居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污染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影响水质和水资源、垃圾污染和土壤污染引发环境灾害等。

环境保护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率,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4.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环境保护意味着保护各种物种及其栖息地,防止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为各种物种提供了适合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承。

5.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

环境保护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使得资源持续性不足,无法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而环境保护则强调均衡和持续性,通过增强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管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之,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是整个社会共同关心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它涉及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环境的净化等诸多方面。

只有通过环境保护,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环境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环境保护的意义如下。

1. 保护人类生存和健康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威胁。

例如,大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水污染会影响人们的饮食健康,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质量。

通过环境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这些污染因素,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2. 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圈中不同物种相互作用的和谐状态。

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许多珍贵的生态系统,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破坏。

环境保护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这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的稳定至关重要。

3. 保护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如水、空气、森林和矿产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枯竭日益严重。

环境保护可以通过节约和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延长资源的寿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降低气候变化风险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暖已经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变化风险,保护地球的气候系统稳定。

5. 推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世代的发展。

环境保护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共同努力,为保护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环境保护对地球的意义

环境保护对地球的意义

环境保护对地球的意义
1. 生态平衡保持
环境保护可以帮助维持生态平衡,确保各种生物及其栖息地得
到合理保护。

通过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我们可
以确保不破坏生态系统,维持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2. 空气和水质改善
环境保护能够改善空气和水质,减少污染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
危害。

通过控制工业排放、垃圾处理和水资源管理,我们可以避免
空气和水资源的进一步污染。

这对于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
稳定至关重要。

3. 气候变化和全球暖化应对
环境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暖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有效减缓地球气候的变化。

保护森林和湿地也有助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全球气温上升的风险。

4. 可持续发展促进
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可以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对未来世代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通过推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我们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人类福祉提升
环境保护对人类福祉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品质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清洁的空气、水和食物资源。

这些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对保障人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对地球的意义不可忽视。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为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的意义
1. 保护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重要的角色,保护种类多样性可以维持生态平衡,确保各类生物的生存。

另外,生物多样性还对农业、药物开发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2. 保护地球资源
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壤和空气等。

通过减少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我们可以确保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未来的世代也能够享受到它们的好处。

3. 缓解气候变化
环境保护是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改善能源效率,可以减缓气候变化
的速度,并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

这对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至关重要。

4. 保护人类健康
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问题。

通过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暴露和健康风险,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

5.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保护环境不仅关乎当前的生存,也关系到未来世代的生活质量。

通过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等措施,可以实现经济的永续增长,同时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在未来能够持续繁荣。

总之,环境保护的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保护地球、保护自然资源,以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能够在健康和可持续的环境中共同生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政策背景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

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

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

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

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

据统计,2004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15%。

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00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

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

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水生态系统失衡,2004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

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

[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

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政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

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

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

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

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

[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

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政策科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是一项具体的政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政策体系。

下面笔者将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政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政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政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

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

一般来说,我国环境政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

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政策的政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政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政策主体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

政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

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

我国在以政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

我国政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政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政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因为政府理性是有限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

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政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

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政策表明环境保护政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

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

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政策效果。

4、在政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

管制性手段是政府直接利用政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政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

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

而管制性手段因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与政策建议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

这与各项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

以2004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80079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73.3万个,共征收排污费94.2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323264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3%,“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个,合格项目76038个,执行合格率95.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22649项,关停并转企业13338个。

*进入2005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

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

其中,这与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政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政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任何公共政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

如果政策的环境变化,政策也要随之改变。

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客观政策环境,所有的公共政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

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