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_21 《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辨其音·走进文本:与“鹏之背”中“背”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背负重任B.虎背熊腰
(2)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译:,。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翻译:你不是鱼,?
(3)品其文·揣摩感悟:《北冥有鱼》通过(艺术特色),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与惠子围绕“
3.答案(1)B
(2)①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翔时 它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②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3)雄奇的想象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4)(示例1)成语:鹏程万里(示例2)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解析(1)“鹏之背”中的“背”是“脊背”的意思,读bèi。A.背负重任:担负着重大任务。“背”是“担负”的意思,读bēi。B.虎背熊腰:像老虎的脊背,像熊的腰身。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背”是“脊背”的意思,读bèi。故选B。
写作提示:①说明公益广告画的构图要素及寓意;②70字左右。


答:
答案全解全析
读·书
1.答案




读·思
2.答案(1)màn(2)kūn
(2)B
(3)①不知道有几千里②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4)①美好境界(或“理想世界”等)②九万里风鹏正举③硕大无比(或“志存高远”等)④力大无穷(或“善借长风”等)
(2)注意句中重点词的解释,如“怒”在这里是“用力鼓动翅膀”的意思,“安”是“怎么”的意思。
(3)大鹏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庄子虚构出来的宏大形象,所以说其艺术特色是“雄奇的想象”。庄子在濠梁之上发出了“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的感叹,惠子紧接着追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见二人辩论的焦点是“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1.两层意思:第一层,描述纪鹏形象;第二层,和耀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

鹏的形象:鹏的形体大,背与翼的大而有力,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

但鹏如果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

2.庄子与惠子在深梁之上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二人各自抓住对方的漏洞予以反驳,语言妙趣横生。

尤为巧妙的是,庄子本来已成败局,但他却巧炒地偷换概念,使用论辩术,使惠子的话自相矛盾,变被动为主动。

解析: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内容的巧妙之处。

部编八下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飞往南海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联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二、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了“危机”。

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

庄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

这正展示了庄子言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2.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觉得鱼儿也很快乐。

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请循.其本参考答案:1.怒:振奋。

这里指有力鼓动翅膀。

2.志:记载。

3.安:如何,怎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1、北冥:北海;冥:同“凕”,XXX:南海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XXX: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杂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照旧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止境呢?其:透露表现挑选。

12、其视下也:XXX从天空往下看。

其:代XXX。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是:这样。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的体积巨大,不晓得有几千里;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XXX的脊背,不晓得有几千里长;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XX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XXX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XXX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其翼若/垂天之云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下列加下划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志怪者也B. 其翼若垂天之云C. 子非鱼D.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其翼若垂天之云B.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 不知其旨也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是鱼之乐也C. 我知之濠上也D. 其翼若垂天之云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宫廷音乐,“颂”一般是祭祀用的曲乐。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C.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D. “记”,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可叙事(例如《桃花源记》)、写景、状物(《核舟记》)、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理解型默写(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21《庄子》二则(含答案解析)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01累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míng)鲲(kūn)徙(xǐ)庶几蜿蜓(tuán)....2.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志怪者也志:记述.(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气息,这里指风.(5)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回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①其名为鲲(叫作).②化而为鸟(成为).(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中止句子独立性).(4)其①其名叫鹏(代词,它的).②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③其正色鬼神(用在挑选问句中,则表示挑选).(5)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②怒而飞(连词,表中润色).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基准: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雕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箭三千里,庶几蜿蜓而上者九万里,回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就是生物用气息吹来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出尽头呢?7.填空题。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训练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训练题(含答案)第21课、《庄子》二则理解与运用1.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tuán)C.鲦鱼出游从容(táo)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安知鱼之乐(怎么,哪里)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生的马)D.是鱼之乐也(这)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鲦鱼出游从容D.请循其本4. 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5.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A.鹏之徙于南冥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之不知鱼之乐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6. 背诵《北冥有鱼》,根据你的理解默写填空。

(1)《逍遥游》中的大鹏体形硕大无比,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文中表示此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例子与大鹏鸟的“徙于南冥”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所依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的成语都是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成语,简介演变出这一成语的寓言故事的情节,并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越俎代庖呆若木鸡我选择:______________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们看到了庄子的力辩、惠子的巧辩,他们都是能言善辩的高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练习题(含答案)第21课、《庄子》二则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íng)鲲(kūn)羽翼(yì)B.迁徙(xǐ)尘埃(āi)濠梁(háo)C.遵循(xún)汝辈(rǔ)抟扶摇(tuán)D.齐谐(xiè)鹏鸟(péng)正色邪(yé)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D.鹏之徙于南冥也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去/以六月息者也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几千里也子之不知鱼之乐B.亦若是则已矣其翼若垂天之云C.是鱼之乐也如鸣珮环,心乐之D.安知鱼之乐安能辨我是雄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齐谐》者,志怪者也D.南冥者,天池也7.下面是两个寓理于物的例句,请你另选一件物品(例如“镜子”“风筝”……),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饱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例句:(1)蜡烛——站得不端正的,必然泪多命短。

(2)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8.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19名外国朋友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míng)鲲.(kūn) 徙.(xǐ) 抟.扶摇(tu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志.怪者也志:记载(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4)去以六月息.者也息:气息,这里指风(5)亦若是.则已矣是:这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①其名为.鲲(叫作)②化而为.鸟(成为)(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②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其①其.名为鹏(代词,它的)②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③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5)而①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②怒而.飞(连词,表修饰)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D.似与游者相乐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7.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

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朝代)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

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作者主要通过鲲鹏变化、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①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对比。

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是不自由的。

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03拓展阅读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

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 【注释】①贷粟:借粮。

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

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

④中道:道路中间。

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

⑥激:引。

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

⑧处:安身之地。

⑨然:乃,就。

1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断两处)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于:向(2)子何.为者耶何:什么(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活:使……活(4)君乃.言此乃:竟然,却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1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示例】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解决不了问题。

(意对即可)附参考译文: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

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

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

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

(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濠.梁(háo)鲦.鱼(tiáo) 循.其本(xún) 汝.(rǔ)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知鱼之乐安:怎么,哪里(2)固.不知子矣固:本来(2)全.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4)请循.其本循:追溯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解析: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

6.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03拓展阅读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

②国:国都。

③练食:干净的竹米。

④醴泉:甘美的泉水。

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庄子往见.之见:拜访(2)或.谓惠子曰或:有人(3)非练食不食.食:吃(4)非梧桐不止.止:停止,休息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9.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意对即可)10.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鸱”“腐鼠”分别指什么?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

11.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附参考译文: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

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它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

在这个时候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智慧背囊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①适志②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③,则蘧蘧然④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⑤矣。

此之谓物化⑥。

(《庄子·齐物论》)【注释】《庄周梦蝶》又称《周公梦蝶》《庄生晓梦》。

①喻:通“愉”,愉快。

②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③觉(jué):醒来。

④蘧(qú渠)蘧然:惊动的样子。

一说僵直的样子。

⑤分:区分、区别。

⑥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

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译文】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赏析】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

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