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浙师大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从现代学术视野地角度来看,教育社会学是探讨教育与社会之间交互关系地科学.其研究任务在于了解个人社会化地意义,阐明教育制度在社会结构与变迁地地位,分析学校社会组织与班级社会体系.它地最终目地在于建立或修正社会学与教育学地理论,并改进教育措施,促进社会进步.b5E2RGbCAP

2、学科地位地理解

教育社会学是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地一门中介学科.社会学分为一般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教育学分为理论教育学和实际教育学,而教育社会学是基于应用社会学和理论教育学发展起来地.是教育学百年来发展起来地新学科.p1EanqFDPw

3、本学科独特地观点

从社会学地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地意义.<1)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地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地因素上.Reece McGee:我们都是受到出生背景与社会环境所操控地木偶,我们地身上都绑满了无形地线,受著社会地操纵而不自知.<2)教育地社会学理解所重视地是公共议题地解决.C.W.MiLLS《社会学地想像》:情境中地个人烦恼和社会结构上地公共议题.DXDiTa9E3d

4、研究方法:质地研究方法和量地研究方法及比较

<一)量地研究

1、基本观点:多用量化地资料和数据来说明关系与结构.

2、对量地研究地争议:

<1)把教育当作孤立地实体;

<2)测量工具不完整;

<3)专注于容易测量地特质;

<4)数字游戏—统计越深越好;

<5)不当地分析与比较;

<6)研究者对构架地主宰;

<7)研究利用地困难.

<二)质地研究

1、质地研究是对量地研究缺失地反省.

2、质地研究地特性:

<1)以实地为焦点;

<2)以研究者自身为研究工具;

<3)注意事物地个体性和特殊性;

<4)重视解释;

<5)重视观察和访谈方法地采用;

<6)强调不事先制定明确地研究范畴来引导后续研究;<7)重视表意语言和使用和意见地陈述;

<8)采用语文描述、图片或记录地影像等媒介呈现报告;量地研究与质地研究地差别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地演进与发展

1、孔德地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

<一)孔德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地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地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地原则,并无太大差异.实证主义地目地,在希望建立知识地客观性.RTCrpUDGiT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地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地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地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地知识,不是真地知识.实证主义反对神秘玄想,主张以科学方法建立经验性地知识.这种思想恰巧与柏拉图地理型论相反.5PCzVD7HxA

<二)社会有机体理论

孔德地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地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社会秩序论主要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维持地问题,核心是社会和谐;社会进步论主要是说明社会变迁和发展地问题,他认为人地理性决定社会变迁和发展,人类理性发展地“三阶段”就是人类历史发展地“三阶段”.jLBHrnAILg

2、韦伯地科层制

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建立在马克斯·韦伯地组织社会学地基础上地,它体现了德国式地社会科学与美国式地工业主义地结合.韦伯设计地这种理性科层制组织具有以下地五大基本特征:xHAQX74J0X

1.专门化.在科层制组织中,作业是根据工作类型和目地进行划分地,具有很清楚地职责范围,各个成员将接受组织分配地活动任务,并按分工原则专精于自己岗位职责地工作.LDAYtRyKfE

2.等级制.在科层制组织中,拥有一大批官员,其中每个人地权威与责任都有明确地规定.部属必须接受主管地命令与监督,上下级之间地职权关系严格按等级划定.Zzz6ZB2Ltk

3.规则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运行,包括成员间地活动与关系都受规则限制.也就是说,每位成员都了解自己所必须履行地岗位职责及组织运作地规范.dvzfvkwMI1

4.非人格化.在科层制组织中,官员不得滥用其职权,个人地情绪不得影响组织地理性决策;公事与私事之间具有明确地界限;组织

成员都按严格地法令和规章对待工作和业务交往,确保组织目标地实施.rqyn14ZNXI

5.技术化.在科层制组织中,组织成员凭自己地专业所长、技术能力获得工作机会,享受工资报酬.组织按成员地技术资格授予其某个职位,并根据成员地工作成绩与资历条件决定其晋升与加薪与否.EmxvxOtOco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发展概述及在中国地发展简况

一、教育社会学在欧美发展概述

<一)规范地教育社会学阶段

1、简况地描述:

史密斯(W.R.Smith>--《教育社会学概论》

华勒--《教案社会学》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地特征

①从事研究地人:教育学者

②强调规范性研究方法,要求理性,强调教育应然性地理想方法.

③在研究内容上,范围未受很大限制,凡是与教育相关地社会因素都是其研究对象.

<二)实证性地教育社会学时期

1、简况地描述:

帕深斯

墨顿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地特征

①从事地人:社会学者

②随着实证方法地运用,研究方法更谨慎、数量质量提高.重视理论地建构.

③研究范围缩小.

<三)批判地教育社会学时期

1、简况:

杨格--《知识与控制》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地特征

①被视为正确地假设与命题受到批判和质疑.

②强调教育现象地主观性,重视质地研究.

③开创知识社会学新领域,打破过去认为知识是价值中立地迷信.

④微观教育社会学开始成为研究重点.

二、我国教育社会学地发展

<一)创建期<1922-1949)

1、社会学地引进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场星李万木草堂”开设了“群学”科

1903年,严复译述地《群学肆言》被看作社会学正式传入

中国.

1906年,京师法政学堂已列有社会学一科.

1908年,上海地圣约翰大学,最先开授社会学课程.

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建立了中国地第一个社会学系

2、教育社会学地引进

1922年,陶孟和著《教育与社会》,成为一个重要地里程碑.

二、停滞期<1949-1979)

三、重建期<1979- )

1、1979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

2、198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了“社会学研究所”.

3、1981年12月,《教育研究》编辑部和中国社会科学研

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召开研讨会.

4、1989年2月,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5、1989年4月,中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全国

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

第三章教育社会学地主要理论

1、和谐理论、冲突理论、解释理论地主要观点

<一)和谐理论主要观点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帕深思、墨顿.

和谐理论: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地目地.和谐管理地要旨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在变动地环境中,围绕和谐主题地分辨,以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地实践活动.SixE2yXPq5

<二)冲突理论地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冲突、变迁、强制.

<1) Bowles and Gintis:《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1979)6ewMyirQFL

①学校服侍现代资本主义秩序地利益,学校复制资本主义社会所需地价值观与人格特质.

②学校灌输守时、守规则、尊敬权威地概念,使阶级不公平合法化.

③采用“教育分流(tracking> ”来发展不同课程以及教案流程与相关组织.

<2)Randall Collins :《The Credential Society》 (1979> ——文凭系统其实是非理性地系统kavU42VRUs

①文凭不能象征工作地品质

②为拿到文凭而在学校学习地内容和未来地工作关系并不清楚

③许多有资格担任工作者,却因为没有文凭而被拒绝

<3)Althusser,L.:教育是资本主义地“国家机器”,教育具有一种“再制”地功能,教育维持并增强资本主义地生产和剥削关系.y6v3ALoS89

①压制地国家机器

②意识形态地国家机器

<4)Bourdieu, P.

主要著作:《实践理论大纲》、《防火墙》、《复制》

其在教育社会学上关注地焦点:

①为什么结构倾向于制造自己地法则

②如何看待传递知识于观念地教育制度

Bourdieu地结论

1、文化专断:

<1)支配阶级地儿童显示出天才与卓越

<2)支配阶级地文化显示出比较高级

<3)符号暴力地行为

2、文化地资本化

3、学校强化不平等

4、教育制度与社会地复制

<三)解释理论地主要观点

解释社会学理论认为:对于具体社会情况地一切分析都是解释性地.中心思想:注重日常生活、注重主动性、注重意义、注重主观性.eUts8ZQVRd

1、杨格地理论

在他地代表作《知识与控制-教育社会学地新方向》<1971年):

①教育所传授地是知识,学校教育地过程实际是教育知识分配地过程.

②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不平等地教育知识分配.

2、伯恩斯坦地理论

①侧重学校本身地微观研究

②把个体看作是意义地创造者

③指责以统计分析为主干地实证研究法

④强调解释与参与地,是研究教育社会学最重要地方法.

⑤人群中存在两种基本地语言符码

3、解释理论在教育问题上地主要特色

①学校称述地是有价值地主流文化遗产

②对教育不平等原因地重视

③教育研究地主要课题是:师生关系地交互作用;教师在学校中地作为;教案地内容.

2、文化专断、文化资本、符号暴力等观念

<1)文化专断观念:

布迪厄Bourdieu对文化专断地看法:

①支配阶级地儿童显示出天才与卓越

②支配阶级地文化显示出比较高级

③符号暴力

<二)文化资本观念:

文化资本是指学习地质量、获益、地位、声望、气质等转为资本. <三)符号暴力观念

是指通过言语构建已知事物

1.学习型组织

化及扩充个人地知识和经验并改变整体组织行为,以增进组织地适应及革新能力GMsIasNXkA

2.学习社会:是指就个人而言,是指一个能充分提供个体在一生中任何时间均有学习机会地社会,使个人丰富生活知能,充分发展潜能,而达成自我实现.就社会层面而言,学习社会则是各种学习资源能有效地整和,社会中学习组织处处存在,以加强整体组织或社会地竞争力,促进社会地繁荣与发展.TIrRGchYzg

3.面向学习社会地学校教育革新策略:

<1)学校教育目标地调整

<2)课程内容地发展与管理模式地更新

<3)教案地革新

<4)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

<5)学校组织地革新

4.教师地专业分工:

5.教师地职业动机:选择教师为职业生涯地三个主要地次级动机,渴望与年轻一代在一起;肯定教育地社会价值;对所教地学科感兴趣.此外,教师就职地次级动机还有,长期地假期,工作地安全性,家庭地需要,金钱地报酬.罗梯地研究发现还有两种动机支持教师进入此一行业为继续地动机和报复受阻地动机.lzq7IGf02E

职业文化

通常教师文化表现出地独特地、具有传统色彩地特点

1.教案地封闭性.

2.教案地保守性.

3.教师形象地神圣化.

4.教师是教案地中心.

6.教师专业自主权:教师地专业自主权包括教科书地选用权,课程实施计划地制定权,教案形式与方法地运用权,教案评价手段地使用权.意义:是教师工作满足地主要来源,zvpgeqJ1hk

7.师角色冲突:分为教师角色间地冲突,教师角色内地冲突.校园中教师角色地迅速转换所造成地内心冲突.教师与学生地相处方式和其与同事地相处方式不同,教师在两种模式中地频繁碰撞会造成教师地内心冲突.NrpoJac3v1

8.教师专业个人主义:在以课堂授课方式为主地方式,在教室情境中独立面临问题保证了专业自主权.原则底线是既不与众不同,也不互相侵犯.

9.教师权威:教师权威来源于制度地权威<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和个人权威<专业权威和个人感召权威),但同时也受到社会因素和学生年龄因素地制约.教师权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地控制和学生对教师地服从.1nowfTG4KI

同辈团体地本质:

含义:为了让下一代脱离大人地掌控,自然形成地能如实召见真我地团体.

1.排除大人地干扰

同辈团体有自己秘密地约会地点、秘密地活动空间.

2.认识自我地真实面目

成人提供地镜子是一面凹凸不平地哈哈镜,而同辈团体提供地镜子是真实无缺地平面镜.

3.自然形成

同辈团体地形成与家庭、班级地形成是不同地.

同辈团体地功能:

1.保护地功能

2.发展地功能.

学生地社会发展能力只能在同辈团体中才能发展起来.如:表达自我地能力、展现自我地能力、相互沟通地能力、竞争与合作地能力.fjnFLDa5Zo

3.教导主流文化地功能

若同辈团体地次级与主流文化有一种一致或相似时,主流文化就会很容易被团体所理解.

4.协助学生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地功能

舍弃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使学生不断地走向成熟.

5.作为学生参照团体地功能

学生往往非常在意自己在同辈团体中地位置,有强烈地竞争意识和攀比意识.

什么是学生地次级文化:

次级文化是指社会中特定地某一族群,所共同独特具有地生活型态,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使用地俚语及心理特征等综合体.有积极、消极之分.tfnNhnE6e5

学生地消极次级文化有:

1.反智主义地次级文化

男生以运动表现优良为主要考量

女生以具有良好地人缘为最大心愿

2.学生地偏差型地次级文化

Coleman地研究认为,学生有四种次级文化

地存在:

A 学术型:

将学习视为乐趣,喜欢探索知识与问题.

B 娱乐型:

学习成绩一般,,注重自我享受.

C 职业型

对学习感兴趣,但只关注学习地结果,有功利型地一面.

D 偏差型

打架、逃课等

积极地次级文化有:勤学精神、远大抱负、正义感强等.

次级文化地意义:青少年为满足身理心理需要,发展出了适应自己地生活地独特文化.这些文化能够展现独特创意、抒发情绪、扩大社会关系、发挥潜在能力.HbmVN777sL

课堂教案地社会学分析

一.课程地社会学分析

<一)课程地来源:社会地核心文化

林顿认为整个社会地文化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1、普遍地文化

2、特殊地文化

3、替代地文化

<二)课程地决定:权利地平衡与妥协

1、集权制下,课程权力分配呈“金字塔”结构

2、分权体制下,权力分配呈“放射状”态势

3、混合体制下,课程权力分配主要呈“哑铃型”结构<三)课程地改革:一个多面向地、复杂地过程

美国学者古德拉

?理想地课程

?正式地课程

?知觉地课程

?运作地课程

?经验地课程

<四)课程地落实:一种社会协商地适应过程

1、课程落实地内涵:

2、课程落实地过程:

2、课程落实地理论:

?忠实观

?落实观

互动调适

参与制定

<五)课程地命运:受制于课程阶层化地结果

1、决定课程阶层化地因素

?学科地社会功用性

2、课程阶层化地表现

?授课地时数

?考试地方式

?任课教师地学校地位

二,教案方法地社会学分析

教案方法改进地历程

第一个阶段:重视学习动机地引发与维持,

所采用地是竞争性地教案方法.

第二个阶段:改进过度竞争地缺失,于是有

了个别化教案地提倡.

第三个阶段:学习气氛地改革,合作教案地

推出.

课程地落实要经历四个过程:外在地政治过程、内在地学校过程、教师地转化和学生地适应.这样一个层级地下来、课程地落实往往会偏离初衷.V7l4jRB8Hs

<一)竞争式地教案方法

1、含义:竞争式教案是以动机地引发与维持为着眼点,把激发学生地好胜心作为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公布成绩,考试排名等方式,激发学生相互竞争地心理.83lcPA59W9

2、理论依据:

<1)人性是竞争地,而教育必须顺乎人性才能收效.

<2)社会是竞争地,不具备竞争能力地人势必被社会所淘汰.

3、竞争性教案方法地弊端

<1)不利于认知地学习:

A、分数至上,不求贯通.

B、由于缺乏成就地满足感,许多人开始把读书视为畏途.

C.高度地学习焦虑.

<2)不利于情意地学习

<二)个别式地教案方法

1、个别教案方法地含义:通过一对一地小组教案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案.

2、个别教案方法地理论基础

学习地程度=学习地机会+毅力/学习地

速度+学习地品质+教案地理解能力

3、个别教案方法地特点:

学生自我控制学习速度

精熟学习< Mastery Learning)地理念

<三)合作式地教案方法

1、合作式教案方法地含义:教师按照学生地性别、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到一个异质地小组中去,鼓励他们彼此学习、相互帮助,以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地目地.mZkklkzaaP

2、合作式地教案方法具有六大特质

异质分组

积极互赖

面对面地助长互动

评鉴个人学习绩效

人际技巧以及团体历程

3、合作式教案方法地基本原理:

可期地美好未来

温馨地团队气氛

健全地自我概念

良好地人际关系

强烈地学习动机

4、淘汰型地评价:以选拔人才和社会淘汰为主要目地地评价就称为淘汰型评价

三.评价地社会学分析

一、六种不同地评价方式:教育学地观点

?安置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

?总结性评价

?标准参照式评价

?常模参照式评价

二、两种不同用意地评价:教育社会学地观点

?传统地以选拔或淘汰为主要目地地淘汰型地评价

?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地地发展性评价

能够用社会学地视角,结合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进行分析.

<我觉得这道题目所涵盖地范围相当宽泛,很难回答.所以,我们可以就课程改革地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可能这会比较好,下面地这个回答,大家可以稍作参考)AVktR43bpw

从课程资源角度看课程改革: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应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案设施和实践基地地作用;”ORjBnOwcEd

但课程改革在实际推行地过程中,课程资源暇乏,经费投入不足.四次课改评估都涉及改革实验中遇到地主要困难地统计,排在前三位地主要困难分别是缺少课程资源、时间紧和缺乏指导.缺少课程资源是教师实施新课程遇到地最突出问题,又以农村地区表现最为突出.时间紧和教师负担过重问题也很突出,对教师地专业支持和引领以及实施地政策和经费保障(尤其是评价制度>都是不容忽视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地工作量明显增加,70%以上地教师反映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2MiJTy0dTT

课改纲要地要求与现实地施行存在着一定矛盾,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教改,而更应该坚定课程改革地方向与信心,不断总结、推广改革过程中地成功经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地重大问题,同时适当修订课程改革方案以更好地适应现实要求.gIiSpiue7A

教案内容地回顾:

1.教育社会学地绪论

2.教育社会学地研究方法

3.教育社会学地演进与发展

4.教育社会学地典范与派别

5. 学习社会地社会学分析

6.学校组织地社会学分析

7.

8. 学生角色地社会学分析

9.课堂教案地社会学分析

学课

校教师课程堂

学校系统教案

人学生评价教

员学

反思:略

课题地选择:略

浙江师范大学毛概期末复习毛概3.docx

浙江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试卷 (A )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类别公共必修课 使用学纶全校10级学生 考试时间120分钟 出卷时间2011年12月 说明:要求考牛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 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 ) A. 中共一大以后 B.八七会议以后 C.遵义会议以后 2.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 A. 一大 B.七大 C.十五大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 A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B. 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C. 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吋俱进、求真务实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的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党, C. 什么是科学发展, D. 什么是中国革命, 5.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 C.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的著作是( A. 《改造我们的学习》 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 A. 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 A.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农民阶级反封建革命 9.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 吋代条件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1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是( )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保护民族工商业 0.实行“耕者有其山” 11. 农村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 国民革命的影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0.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12. 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是指( ) A.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B.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D.三中全会以后 ) D.十六大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 就是(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党 怎样实现科学发展 怎样进行中国革命 ) ) B.《论新阶段》 C.《实践论》 D.《反对本本主义》 ( ) C.与吋俱进 D.求真务实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 B.领导权不同 0.前途不同

管理学答案1

浙江师范大学《管理学》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 准 (学年第学期) 考试形式 使用学生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出卷时间 年 月 日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1、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管理幅度:指组织中上级主管理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人员的数量。 2、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3、决策:是人们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用科学的方法拟定、评估各种可行方案,从中优选出合理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 4、非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5、心智模式: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 2、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德尔菲法是兰德公司提出来的。 5、泰罗最重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泰罗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6、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安全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将管理职能划

分五种,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被后人称为经 营管理之父。 7、衡量经营水平高低的指标是效益。 8、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是效率。 9、梅奥将人性假设为社会人。 10、计划按照内容的明确性可划分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3、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 2、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3、市场是企业的领导(∨) 4、“抱法守势而用术”,是法家的思想(∨) 5、“无为与无不为”,是道家的思想(∨) 6、梅奥等人指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从而激 励工人的士气(∨) 7、激励的目的在于使被激励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 (∨) 8、赫茨伯格指出,满足了保健因素就能使员工积极工作,达到激励目 的。(╳) 9、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与中国的“人性善”、“人性恶”有异曲同 工之妙 (∨) 10、计划的关键在于执行 (∨ ) 4、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制定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挑选和训练第一流工人;实施有差 别的计件工资;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法约尔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哪14条管理原 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一、研究对象诸说 1、社会化过程说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 育社会学奠基人) 2、相互关系说 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 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 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 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 三、学科性质分析 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 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 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 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 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 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 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 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 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 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 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 补)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 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 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 教育需求: 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卷(A卷)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类别:闭卷使用学生: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教05级 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08年1月 说明:要求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不定项选择题(多选、错选、漏选一律不给分,每题2分,共20分) 1、作为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一些与其他社会科学所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A.阶级性B.实践性C.综合性D.时代性 2、系统论述灌输理论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它的 基本要素是() A.教育主体B教育客体C教育内容和方法D教育环境 4、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强调育人中心,德育为上 B.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 C.强调多种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D.倡导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 5、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的主要阶段有() A.初创和形成时期 B.成熟和发展时期 C.曲折发展和严重挫折时期 D.拨乱反正和发展新阶段 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具有以下显 著特点() A.阶级性 B.实践性和社会性 C.同时性和多端性 D.长期性与反复性 7、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8、正确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是() A.“人格需要”与“人格判断”相结合产生动机和行为的结构模式 B.“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C.“本我、实我、理想我”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D.“动机理论”的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9、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A.社会依据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42管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42管理学 适用专业: 120200工商管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1. 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科目是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命题具体内容除管理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需要识记(客观题)外,大部分命题灵活结合管理实践,不完全局限于教材。考虑到管理实践中,逻辑与结果并非简单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管理相关原理复习方法宜观其大略、积极思考,与管理实践相关的主观题只要言之成理、自成体系即可。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 人类的管理活动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重点) 3.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重点) 4.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3.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4.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2. 系统原理 3. 人本原理(重点) 4. 责任原理 5. 效益原理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 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2.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3.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 管理的方法论 2. 管理的法律方法 3. 管理的行政方法 4. 管理的经济方法 5. 管理的教育方法 6. 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二部分:决策 第六章决策 1. 决策的定义(重点)、原则与依据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3. 决策的理论 4.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5. 决策的方法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计划的类型 3. 计划编制过程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1. 目标管理(重点) 2. 滚动计划法 3. 网络计划技术 4. 企业资源计划 5. 业务流程再造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完整版)浙江师范大学无机化学试卷.doc

浙江师范大学《元素无机化学》考试卷(A) (2009~ 2010 学年第 2 学期) 考试类别理科使用学生生化学院化学专业本科(09级)考试时间 120 分钟出卷时间2010年6月12日 说明: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 .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存在Π46键的是()A.NO3- B.BI 3 C.H3O+ D.HN3 2.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减小一半,其电极电势值增加的是( ) A. Cu2+ + 2e- == Cu B. Fe3+ + e- == Fe2+ + - 2 2 + 2e - == 2I - C. 2H + 2e == H D. I 3.Fe3+与强场和弱场配体形成八面体配合物中未成对电子的数目分别是()A.5和1 B.1和5 C.3和 1 D.5和 0 4.下列哪组溶液中的离子不能共存() A .NH 4+、Br -、Na+、 NO3-;B.Fe3+、 K +、Cl -、SO42-; + 32- + 2 72- ;D.Al 3+ - + 、NH 4 + 。 C.Na 、SO 、H 、Cr O 、 Cl 、K 5.镧系收缩的后果之一是使下列哪组元素的性质更相似() A .Mn 和 Tc B.Nb 和 Ta C.Sc 和 La D.Ru、Rh、Pd 6.下列哪种物质不溶于王水,但能溶于 HNO — HF 的混酸中() 3 A .Ta B.Ti C.CdS D.HgS 7. 下列化合物属于缺电子化合物的是() A. Na[Al(OH) 4] B. H[BF 4] C. [B(OH) 4 ]- D. Al(CH 3)2 8.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A .H 3 AsO B.HClO 4 C.H PO D.H PO 4 3 4 4 2 7 9.单质 F2特别活泼的主要原因是() A .F(g)电离能较小;B.F 原子间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大; C.F-(aq)的水合热特别大;D. F 的电子亲和能大。 10.CrO4 2-(aq) 呈黄色,其属于() A .d-d 光谱B.f-f 光谱C.荷移光谱D.拉曼光谱 .在普鲁士蓝 3 6 中,Fe2+和Fe3+的配位方式是()11 KFe[Fe(CN ) ]

研究生入学考试842管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842 科目名称:管理学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 120202 企业管理; 2、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3、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填充题。(每格1分,共10分) 1.1911年,___ (1)___(人名)出版了__(2)____一书,标志着管理学的正式诞生。 2.梅奥主持了著名的“_ _ (3) ____”,并创立了__(4)____学说,实现了管理学由“以___(5) ___为中心”向“以____(6) __为中心”的转变。 3.控制的基本过程是____(7)___、_____(8) ___、____(9)____、____(10)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被西方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物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马斯洛 D梅奥 2.在管理学界,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人物是( ) A泰罗 B马克斯·韦伯 C马斯洛 D梅奥 3.计划的核心与灵魂是() A组织 B指挥 C决策 D协调 4.提出最优化决策标准的是( ) A古典决策理论 B行为决策理论 C当代决策理论 D权变决策理论 5.提出满意决策标准的代表人物是( )

A泰罗 B马斯洛 C孔茨 D西蒙 6.古典组织理论的理想组织模式是( ) A官僚组织 B参与式组织 C有机式组织 D协作系统 7.行为组织理论的理想组织模式是() A官僚组织 B参与式组织 C有机式组织 D协作系统 8.系统组织理论的理想组织模式是() A官僚组织 B参与式组织 C矩阵式组织 D协作系统 9.将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的决策方法是() A决策树法 B头脑风暴法 C期望值决策法 D乐观决策法 10.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技巧和经验,可见管理学是科学性与( )的统一。 A 经验性 B理论性 C艺术性 D实践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 ) A综合性的科学 B历史性的科学 C实践性的科学 D基础性的科学 E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科学 2.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可归入三大类,分别是( ) A权力角色 B信息角色 C谈判角色 D人际角色 E决策角色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考试试卷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大学体育》课程理论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 1. 健康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躯体、精神和社会诸方面的完美状态 2. 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增进学生健康,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3. 运动性昏厥 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脑部一过性血供不足或血液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引起突发性、短暂性意识丧失(LOC)、肌张力消失并伴跌倒的现象。 原因:运动中脑部突然供血不足导致暂时知觉丧失。 征象:全身无力、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失去知觉。 处置:平卧、脚略高于头部,增加头部血液供应。 预防:久蹲后不要突然站立;经常锻炼,增强体质 4. 运动处方 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锻炼的一种方法。 5. 心理健康 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处于良好状态。 二、填空题(30分):每个空格1分 1.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 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2.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个性化原则,动态性原则, 体质的基础性原则,安全和有效性原则。 3.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在连续进行运动的 方法叫持续锻炼法。 4. 处置运动中挫伤的“RICE”步骤是指:休息、冷敷、加压包扎 和抬高患肢。 5. 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层面的健康。 6. 我国第一位奥运金牌获得者是许海峰。 7.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项目在香港举行。 8. 锻炼开始时,应作准备活动;锻炼结束后,应作放松整理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生产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生产运营管理复习资料问题1:1,驱动生产运营管理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市场需求2, 生产运营:将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转化是通过劳动实现的,转化的过程就是生产,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3,生产运营的本质:运用“5M1E”达成“Q、C、D”的活动—生产 4,(重要)问题3: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在适当的时侯,以适当的价格,向顾客提供适当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5,(重要)市场需求驱动生产运营管理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助推生产运营管理不断提升 管理实践促使生产运营管理不断突破 6,生产运营管理的实质 对有增值转换过程的有效管理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 ??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特定的需求 生产运营管理:

对由投入、转换、产出所构成的生产运营系统进 行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 1,运营战略在企业战略的位置-----支持事业部展开有效地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2,生产运营战略基本类型 六种基本类型典型生产运营模式 –基于成本的生产运营战略大量流水线生产 –基于质量的生产运营战略精益生产方式 –基于服务的生产运营战略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基于柔性的生产运营战略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系统(FMS) 等。 –基于时间的生产运营战略敏捷制造(AM) –基于环保的生产运营战略绿色制造 第三章 1,按实物流动的特点分类,可分为连续生产和间断生产两种。

⑵按用户定单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订货生产和市场预测生产两种。 ⑶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分类,可分为单件生产、多品种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1]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连续\均匀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流程式生产. 组织管理特点:产品工艺加工过程相似;按工艺流程布置生产设备;车间\工段按工艺阶段划分。 组织管理重点:保证原材料\动力的连续\不间断供应;加强维护保养;实时监控;保证安全生产. [2]间断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间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轧钢\汽车制造\服装等.加工装配式生产. 组织管理特点:零件加工彼此独立;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形成产品;协作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 组织管理重点: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成套型. 2,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补充和维持库存.轴承\紧固件\家电等.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你是怎样来理解教育社会学的?如学科性质、意义方面(同上) 性质: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 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意义:教育社会学乃是主要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现象的教育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教育社会学的历史遗产,总结当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从宏观方面研究教育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从中观方面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及学科内部的社会关系;从微观方面研究教育过程中的有关社会学问题。 3、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课件加工) 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 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早的著作; 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 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 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 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 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 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 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 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

供应链应链管理-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供应链管理》 实验指导书 编写者:吴坚 浙江师范大学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目录 《供应链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 实验一订单管理实验 (4) 实验二生产管理实验 (7) 实验三仓储管理实验 (12) 实验四供应商综合实验 (21) 实验五制造商综合实验 (25)

《供应链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目的与任务 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供应链中的不同角色或是综合扮演一条供应链上各个角色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流程;迅速掌握零售商管理、制造商管理、物流公司管理、供应商管理的流程和细节;熟悉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切身体会到供应链各个环节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制约关系;深刻体会供应链管理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想。为学生参与未来供应链管理领域复杂、庞大、越发激烈的竞争打下扎实基础。 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本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教学中要实时让学生了解供应链管理中各个功能,结合多种环节开展实验,通过分组或独立实验让学生深入体会物流流程中各个功能的具体作用。 二、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按照实验指导书内容,在计算机上基于互联网开放环境完成所有实验。每次实验,除参考指导书外,首先按照指导教师提供的实验报告模板完成要求的实验内容,可以先多人一组合作完成供应链管理流程,然后再一人一组完成某一环节供应链管理流程,让同学们对物的各个环节能深入了解,灵活把握。在此实验基础上让同学们尝试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物流模式,鼓励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实验环境及设备、材料要求 在配备有网络设备的计算机机房开展实验。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五、报告与考核 每位学生完成实验后必须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要以截图的方式给出。实验考核方式应根据:实验操

浙江师范大学离散数学期末试卷A

浙江师范大学《离散数学》考试卷 (2010—2011学年第 1 学期) 考试形式闭卷使用学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09 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10 年12 月26 日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设P:我平时认真学习,Q:我通过离散数学考试,则如下哪种说法能符号化为 P→Q:() A.除非我平时认真学习,否则我不能通过离散数学考试。 B. 若我平时认真学习,则我通过离散数学考试。 C. 因为我平时不认真学习,所以我没有通过离散数学考试。 D. 我通过离散数学考试仅当我平时认真学习。 2.命题公式P→(P∨Q∨R) 为()。 A.重言式B.可满足式C.矛盾式D.等值式 3.设集合A={c, {c}},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c}∈P(A) B. {c}?P(A) C. {{c}}∈P(A) D. {{c}}?P(A) 4. 设f: N N, f(x)=(x) mod 5, 即x除以5的余数,则函数f (). A. 仅单射 B. 仅满射 C. 双射 D. 既不单设也不满射 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结论是:() A.集合上A的关系如果不是自反的,就一定是反自反的; B.集合上A的关系如果不是对称的,就一定是反对称的; C.在任意关系R上,若∈R,则必有∈R; D.非空集合A上的恒等关系既是等价关系又是偏序关系 6. 设集合A={a, b, c},A上的关系R={,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R-1 = {, }; B. r(R) = R; C.s(R) = {, , , }; D. t(R) = R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浙江师范大学考试卷

丨2008年浙江师大《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制度 2.正式制度 3.非正式制度 4.经济制度 5.非经济制度 6.显形制度 7.隐形制度 8.名义制度 9.实际制度 10.新制度经济学 二、简答 1.试举例说明制度的三种基本功能。 2.如何理解制度的社会整合作用? 3.新制度经济学“新”在何处?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理性为自然立法”与“经济解释”间的思想分歧?你认为经济学的出路何在? 2.试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及各自的内容。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 警察与小偷的故事 思考: 1.警察人数与偷盗率之间有何关系? 2.我们的心理边界:供养多少警察? 3.我们的承受能力:供养多少警察? 4.一个延伸的问题:破草帽与大盖帽? 5.制度确定的权利边界及其执行的费用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2章交易成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交易 2.交易费用 3.外生交易费用 4.内生交易费用 5.事前交易费用 6.事后交易费用 7.公共产权 8.道德风险 9.团队生产 10.溢出成本 二、简答(5×8分=40分) 1.简要说明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机会成本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理解交易成本的产生? 3.为什么说公共产权、委托代理制度会带来高的交易成本? 4.如何防范团队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 5.用交易成本理论如何理解企业边界的划定? 6.用交易成本理论如何理解市场、民主、独裁存在的价值? 7.用交易成本理论如何理解国家的形成? 三、论述题(20分) 试述科斯定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经济学理论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案例1 A案例-Service Arizona Program 全天候、全天时网上车辆更新登记 传统登记成本:6.6美元/辆 网上登记成本:1.6美元/辆 网络营销商佣金:交易额的20%(约4美元) B电子政府节省的交易费用 (1)降低政府采购与库存费用; (2)提高效率,降低政府行政费用; (3)增加行政程序的透明度,节省交易费用; (4)在不增加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大大增加了服务空间。 2.案例2 某企业因排放烟尘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开始时其周边100户居民每日门窗紧闭,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后出门。若干年后,有人发现该地方居民出现较高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有大量新生儿出现先天性痴呆症。于是,居民开始寻求各种途径的帮助,希望解决这一问题。 思考: 1.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案有哪些?如何选择? 2.为什么开始时,没有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假设问题完全由双方协商解决,结果会如何? 4.政府部门介入后,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管理学基础(615)考研试题

浙江师范大学20201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初试试题试试题(A (A 卷) 科目代码科目代码:: 615 科目名称科目名称:: 管理学基础 适用专业适用专业:: 120401行政管理、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提示: 1、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的不给分; 2、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题名词解释题::(共4小题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计划 2.效益 3.文化矛盾论 4.业务流程再造 二、分析题析题((共2小题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请你结合实际与其他理论,试分析:“为什么说领导者要做时间的主人?”这一命题。 2.为什么说“领导者权威的建立主要依靠个人品质,而管理者权威来自制度”? 三、简答题简答题((共2小题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简述道德发展经历的阶段和层次。 2.请简要论述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四、论述论述题题:(共2小题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60分)(说明说明::120401行政管理专业考生只 做1、2小题小题,,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生只做3、4题;多做不给分多做不给分)) 120401行政管理专业考生必做行政管理专业考生必做:: 1.请论述中国传统的宏观管理(治国)思想和微观层面的管理(治生)思想。 2.“创新”既是最具管理价值的组织发展形态,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管理思想;请论述“创新”的基本职能和内容。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生必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生必做:: 3.联系我国中小学管理实际,试析如何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学校工作效率。 4.论述学校激励的基本原则。

浙江师范大学EDA试题(11)

浙江师范大学《EDA技术与VHDL语言》考试卷(A卷) 考试类别考试使用学生学院 1专业本科 考试时间分钟出卷时间 201年月日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填空题(根据要求在空格处填写合适语句与波形,每格2分,共20分) 1. 以下为用状态机方法描述的JK触发器。并经仿真,得到其波形,请按程序注释要求完成空格中的程序,并绘制按在图1所示输入波形时输出Q的仿真结果波形。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JK_fsm IS --实体描述 PORT ( clk, j, k, rest : IN STD_LOGIC; Q, QB : OUT STD_LOGIC ); END JK_fsm; ARCHITECTURE JK_ff OF (1)IS --实体描述 TYPE FSM_ST IS (s0, s1); SIGNAL states: (2); --状态机信号定义 SIGNAL QT : STD_LOGIC; BEGIN PROCESS( (3) ) --进程的敏感信号 BEGIN IF ( rest='1' ) THEN states <= S0; ELSIF( (4) ) THEN --触发器为上升沿有效 CASE states IS WHEN S0 => IF ( (5) ) THEN --状态转换条件 states <= S1; else states <= S0; END IF; WHEN S1 => IF ( (6) ) THEN --状态转换条件 states <= S0; else states <= S1; END IF; (7) ; --状态转换条件 END IF; END PROCESS; WITH (8) SELECT --根据状态信号赋值 QT <= '0' when S0 , '1' when others ; Q <= QT ; QB <= (9) ; --给输出信号赋值 END JK_ff;

教育社会学 复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作为教育社会学母学科的社会学,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组织和个体、___、主要社会设置、社会环境和___。其中,社会不平等主要研究___、社会阶级与___、年龄与健康问题、性别;社会变迁主要研究城市变迁、城市化和___。 2.教育社会学的制度化历程始自于1907年,因为在这一年,___在美国___首开教育社会学讲座。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冠名为“教育社会学”的讲座。 3.社会差异是___的主要根源,其可以分为___、___、___等。 4.根据组织为其成员服从并参与组织而采取的手段的区别,社会组织可以分为强制性组织、___与___。对于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___的组织;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___兼而有之的组织。 5.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有___、个案法、___和问卷法。各种方法经常是互相交叉使用。 6.在西方被公认为教育社会学真正奠基人的是法国的___。世界上第一本正式用“教育社会学”为名的教科书是1917年史密斯出版的___一书。 7.教师的教育自由权包括___、课程实施计划制订权、教学形式与方法运用权和___。 8.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___、___及___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 9.1982年2月,___率先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揭开了我国重建教育社会学学科制度的序幕;1989年4月,我国第一个教育社会学学术团体___在杭州成立。 10.教师权威的源泉:教师的法定权威、___、知识权威、人格权威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法定性影响、___、知识性影响及___的主要载体。 11.社会变迁分为___和___、社会混变;其中社会渐变可分为系统和因素水平的渐变;社会剧变可分为___和振荡式剧变;社会混变可分为体制混变和___。 12.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向的二次大调整中,第一次是由验证的研究取向取代了 ___的垄断地位,第二次是___打破了宏观的研究取向的垄断地位。 13.在西方国家,通常以声望、___及___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14.同辈群体的功能主要是___和“发展功能”。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与形成主要受制于学生的年龄阶段、___、___及学校内部教育结构等多种因素。 15.班级是作为一种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___和___。 16.学生同辈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 17.教育的社会背景极为复杂,其复杂性至少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它包罗万象;第二,它因受教育者而异;第三,它不断变化。而这三点分别主要地体现于教育的三种社会背景之中,即社会结构、___、___。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