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图 2-1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交通运输系统组成
交通运输系统根据其服务性质及所服务对象不同,大致又可分为城际运输 及城市运输两大系统,而城际运输又可分为国内运输与国际运输两个子系统。
各个子系统分别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提供不同的运输服务,其结构如图22所示。其中城市运输系统中的铁路及水路运输系统,由于其服务对象大部分 为旅客,所以不再依客货运输性质分成更小的系统。
同样,管道运输系统仅适用于货物运输,所以也不再分类。
第二节
现代企业组织类型
三、按资产的组织形式分类 1. 私人独资企业 私人独资企业是一种最古老、最基本的企业形式,是有一个人出资兴办 的企业,企业的财产完全归投资者所有,企业由投资这个人经营和控制。 2. 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 和共担风险的企业。 3. 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指依法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或由两个以上企业 出资联合而成的企业。 4. 股份合作制企业
第二节
现代企业组织类型
四、按照企业内部生产力各要素所占比重分类 1. 劳动密集型企业 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使用劳动力较多、技术装备程度低、产品成本中劳 动消耗所占的比重大的企业。 2. 资本密集型企业 3. 技术密集型企业
第三节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
一、企业管理基本原理 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是指经营和管理企业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最基本的管理 理念和规则。关于企业管理基本原理有多种表述,这里介绍其中主要的观点。 1. 系统原理 2. 分工原理 3. 弹性原理 4. 效益原理 5. 激励原理 6. 动态原理 7. 创新原理 8. 可持续发展原理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课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 的阐述观点。
航空运输的特点
速度快:航空运输是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的, 适合远距离快速运输。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阐述您的观点
安全性高:航空运输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事故率相对较低。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阐述您的观点
建设成本高:管道运输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如管道、泵站等,因此建设成本 较高。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智能化发展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实现无人驾驶,提高交通安全性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交通流 智能物流系统:实现货物实时追踪、智能调度,提高物流效率 智能化决策支持: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作用:交通运输系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是连接生产和消费、促进 国际贸易和地区间交流的关键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
运输工具:包括陆地、水上、 空中和管道等交通工具
运输线路:包括道路、铁路、 水路、航空和管道等线路
运输枢纽:包括车站、港口、 机场和管道等枢纽
运输服务:包括客运、货运、 快递和物流等服务
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营与管理
第六章
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营模式
公共交通运营模式: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 私人交通运营模式: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 货运交通运营模式:包括公路货运、铁路货运、水路货运等 综合交通运营模式:将不同交通方式组合在一起,实现高效便捷的出行
交通运输系统的管理体制
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 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 行业协会自律的管理体制 多元化参与的管理体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1. 引言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交通运输领域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2. 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指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交通运输系统指的是包括道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在内的整个交通网络及其附属设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交通网络的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效率、增强交通服务的质量,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历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最初,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主要集中在交通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为目标。
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和复杂性的增加,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20世纪中叶,随着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
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到了21世纪,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进一步发展为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设施设计、交通仿真模拟、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应用领域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应用广泛涉及到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4.1 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规划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4.2 交通设施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交通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道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引言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交通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优化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交通运输网络分析交通运输网络是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了解各种交通方式的布局、连接情况和运行状况。
道路网络分析道路网络是城市交通运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道路网络,可以了解道路的布局、道路状况和拥堵情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容量来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拥堵状况,以便提出改进方案。
公共交通网络分析公共交通网络是城市中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网络,可以了解公交路线的覆盖情况、换乘便利性和运行状况。
在分析公共交通网络时,可以考虑不同公交线路之间的联系,以及公交车站的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公交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铁路网络分析铁路网络是长途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铁路网络,可以了解铁路线路的布局、连接情况和运行效率。
在分析铁路网络时,可以关注铁路客流量、列车运行速度和站点间距离,以评估铁路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服务水平。
交通运输需求分析交通运输需求是指旅客或货物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之间的迁移需要。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可以了解人们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式的选择。
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对交通运输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可以了解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需要提供更多交通服务。
产业分布分析产业分布也对交通运输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产业分布,可以了解不同产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和运输方式的选择,以便提供适当的交通服务。
出行时间分析人们的出行时间对交通运输需求有一定影响。
通过分析出行时间的分布规律,可以了解交通流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从而合理安排交通资源,缓解交通拥堵。
交通运输系统工作总结

交通运输系统工作总结
作为一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工作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成日常行政工作:包括处理文件、准备会议材料、安排会议等。
通过高效的行政
工作,确保交通运输系统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2. 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交通运输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如道路管理部门、公交运输
部门、交通规划部门等。
要及时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协调他们之间的配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3. 监督和管理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包括道路状况的监控,公交车辆的运行管理等。
通过及时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交通网
络的安全和畅通。
4. 制定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制定长、中、短期的交通规划,以保障城市交通的发展和提升。
5. 推动新技术应用: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与科技紧密相关的领域,需要不断关注和探
索新的技术应用。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提升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6. 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交通运输系统中,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如交通事故、天气恶劣等。
需要及时处理和应对,保障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交通运输系统工作总结涉及一系列的工作内容,包括行政工作、协调与管理、
制定规划、推动技术应用等。
通过这些工作,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

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重要存在。
从我们每天出门乘坐的公交、地铁,到货物在全国各地的流转运输,再到人们长途旅行选择的飞机、火车,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依赖于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作。
那么,究竟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呢?简单来说,交通运输系统就是将人和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的一系列设施、设备、工具、服务和管理手段的综合。
它就像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连接着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外,确保了人员的流动和物资的交换。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多种多样。
首先,道路、铁路、航道、航线等交通基础设施是其重要的“骨架”。
这些基础设施为交通运输提供了物理通道,让车辆、船只和飞机能够有路径行驶。
比如,高速公路为汽车提供了快速、高效的行驶道路;铁路轨道则是火车运行的基础。
其次,交通工具是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部件”。
常见的交通工具包括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
它们的类型、性能和数量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不同的交通工具适用于不同的运输需求。
例如,汽车灵活便捷,适合短途运输和城市内部的交通;而飞机速度快,适合长途的人员运输。
再者,交通运营管理也是交通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包括交通信号控制、运输调度、安全监管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交通运营管理,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比如,在城市中,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调整可以有效地引导车辆通行,避免交通混乱。
此外,还有相关的服务设施,如加油站、充电站、停车场、客运站、货运站等。
这些服务设施为交通工具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让交通运输更加顺畅和便利。
交通运输系统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方面来看,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
企业可以更快速、更低成本地将原材料运进来,将产品运出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它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交通运输系统知识点总结

交通运输系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发展、社会交流和个人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分为陆上交通运输、水上交通运输和空中交通运输三种类型。
1. 陆上交通运输陆上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道路运输是指通过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主要包括汽车运输、客运和货运。
铁路运输是指通过铁路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是一种快捷、安全、环保的交通方式。
2. 水上交通运输水上交通运输主要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输。
海运是指通过海洋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内河运输是指通过内河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
水上交通运输具有运力大、节约能源等优点,是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重要交通方式。
3. 空中交通运输空中交通运输是指通过航空进行货物和人员的运输,主要包括民航和货运航空。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航程远、运力大等优点,是国际旅游业和国际贸易的重要交通方式。
二、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交通运输系统主要以人力、畜力为动力,交通方式简单,运输工具简陋,交通能力有限,交通费用高,交通运输效率低。
2.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交通运输系统主要以蒸汽机、燃油机为动力,交通方式多样化,运输工具和设备逐渐现代化,交通能力增加,交通费用降低,交通运输效率提高。
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交通运输系统主要以电力、核能为动力,交通方式高度发达,运输工具和设备高度现代化,交通能力达到最大,交通费用低廉,交通运输效率极高。
交通运输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全国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保障国家安全交通运输系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它能够保障国家的物资供给,人员运输,军队部署等,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五讲 交通运输系统

根据港口的功能,对港口的基本要求是 基本要求是: 根据港口的功能,对港口的基本要求是: • • 要有良好的水域,保证进出港船舶航行; 要有良好的水域,保证进出港船舶航行; 要有功能齐全的陆上设施和服务机构。 要有功能齐全的陆上设施和服务机构。
交通运输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
港口水域及其陆上设施
港 口 水 域 设 施
交通运输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
港口的分类
用途
• 商港 • 渔港 • 工业港 • 避风港 • 军港 • 旅游港
地理位置 • 海港 • 河港 • 运河港
潮汐影响 • 开敞港 • 闭合港 • 混合港
地位 • 国际性港 • 国家性港 • 地区性港
交通运输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
港口的功能
运输功能 工业功能
港口
商业功能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道 支路
交通运输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
道路运输系统
交叉口: 交叉口:
平面交叉 十字形、X字形、T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等 十字形、 字形、 字形、 字形、 立体交叉 跨路桥、匝道、出入口、 跨路桥、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
交通运输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
19
交通运输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
不同类型交叉 内河航道 •人工航道 人工航道
属于自然水道,其通行能力几乎不受限制 属于自然水道, 大部分是利用天然水道加上引航的航标设施构成的 是指由人工开凿,主要用于船舶通航的河流, 是指由人工开凿,主要用于船舶通航的河流,又称运河
交通运输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
航道的航行条件
1.有足够的航道深度 有足够的航道深度 最小通航深度=船舶满载吃水+ 最小通航深度=船舶满载吃水+富余水深 2.有足够的航道宽度 有足够的航道宽度 需航道宽度=同时交错的船队或船舶宽度之和 所需航道宽度=同时交错的船队或船舶宽度之和 +富余宽度 3.有适宜的航道转弯半径 有适宜的航道转弯半径 4.有合理的航道许可流速 有合理的航道许可流速 下驶时:航速=船舶静水速度+ 下驶时:航速=船舶静水速度+流速 上驶时:航速=船舶静水速度- 上驶时:航速=船舶静水速度-流速 5.有符合规定的水上外廓 有符合规定的水上外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运费 运费均以“吨/公里”为计量单位。两种计算方 法:
按货物等级规定基本运输费率
以路面等级规定基本运价
公路费率分为整车(FCL)和零担(LCL)两种,后 者费率一般交前者高30~50%。
22
(4)航空运输(Aerial Transportation)
23
航空运输的特点 运输速度快、运程短
最高速度
通用性 连续性 机动性 建设投资 运输成本 运输耗能 固定资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
2
2 2 3 6 4 4 4 4
5
3 6 4 2 2 2 2 2
4
3 5 5 3 1 1 1 1
3
1 1 1 1 5 5 5 5
1
4 4 2 4 6 6 6 6
(7)联运
概念: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遵照统一的规章 或协议,使用同一运输凭证或通过代办中转业务, 将各种运输方式紧密协调衔接起来,共同完成两程 以上的运输工具的联运,如铁公水联运、公水联运、 公航联运等。 特点: 具有组织运输的全程性 运程凭证的通用性 托运手续的简易性
35
(1)轨道载运工具 种类 有轨电车 轻轨交通列车 快速轨道交通列车 市郊铁路列车 铁路客货运输列车 高速铁路列车 其它轨道式交通车辆或列车
36
37
christchurch有轨电车
38
39
▲ 上 海 明 珠 线 ▲ 重 庆 轻 轨
40
日本新干线
德国ICE模式
41
▼法国高速铁路技术,全 称是Train a Grande Vitesse,即超高速列车。 特点是速度快、节能、运 营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英国ATP模式
►法国TGV模式
42
中 国 高 速 列 车
中国高速列车
43
上海磁悬浮列车
44
(2)道路载运工具
汽车、无轨电车、拖拉机、摩托车、自行 车以及各种专用车和特种车等。
汽车可分为客车和货车。 客车包括小客车、面包车、公共汽车等。 货车可分为整车和组合车。
45
(3)水上载运工具 —>
人力
缺点:热效率太低、煤炭的消耗量大,环境污 染严重、机车乘务员的劳动条件差。
16
铁路机车和车辆
按机车原动力,铁路机车可分为: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内燃机车 优点:热效率可以达到20~30%,持续工作时间 长,使用于缺水或水质不良地区运行,便于多机 牵引,乘务员的劳动条件较好。 缺点:机车构造复杂、制造、维修和运营费用都 较大,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
(6)管道运输(Pipeline Transportation)
种类 按铺设工程可分:架空管道、地面管道和地下 管道。 按地理范围可分:原油管道(Crude Oil Pipeline) 、成品油管道(Product Oil Pipeline),系泊管道(Buoy Oil Pipeline)。
11
21世纪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和任务 目标:
到21世纪中叶,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以高速 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 成为世界交通强国和运输大国; 交通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交通运 输技术装备、运输组织与运输管理,进入世界先 进水平行列; 铁路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系统; 公路及其运输系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航空运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 水运成为世界航运强国。
30
铁路
运量大,速度较快, 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机动灵活,速度较快, 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大,运费便宜, 速度较慢,受天气条件 影响较大。 速度快,运量小,运价高。
交 通 运 输 方 式 及 特 点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31
技术经济特性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能力 铁路 3 内河 2 海运 1 道路 5 航空 6 管道 4 5 3 6 5 3 3 3 3 32
33
联运的作用: 能促进梳理流通渠道,推动经济发展 能沟通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横向联系 能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 可以减少物资流通费用,方便货主,提高社 会经济效益
34
5.载运工具的种类
(1)轨道载运工具 (2)道路载运工具 (3)水上载运工具 (4)空中载运工具
(5)其它载运工具
独木舟 木筏 皮筏 木船
—>
风力
——> 机器动力
人力加帆船
中国沙船
三桅船
侧明轮船
尾明轮船
内燃机船
46
船舶
按运载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货船、客船和 客货船三大类。
货船又可分为油船和干货船。
47
(4)空中载运工具
飞机
按运输类型的不 同,民用飞机可 分为运输飞机和 通用航空飞机。
运输机按航程可分为远程 飞机、中程飞机、近程飞 机和短途飞机。
14
(2)铁路运输(Railway Transportation) 铁路运输的特点 相比其它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运送速度快、一 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运输准时、使用方便、运 输成本不高等特点。 相比陆上运 输方式:具 有占地少、 能耗低、事 故少、污染 少等优势。
15
铁路机车和车辆
按机车原动力,铁路机车可分为: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蒸汽机车 优点: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年限长、 驾驶和维修技术较易掌握,对燃料要求不高。
5
纵观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水运、 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正在 在逐步走向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一个整体,构成 一个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运输作为一个系统,就具有系统的特性: 整体性 相关性 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
6
城市交通综合系统结构图
城市交通综合系统
道路交通条件
以机器应用为标志的近现代交通运输业,大致 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以水运为主的阶段(18世纪 ~ 19世纪上 叶); (2)以铁路为主的阶段(19世纪30年代 ~ 20 世纪30年代); (3)公路、航空、管道三种运输方式崛起的阶 段(20世纪30年代 ~ 50年代); (4)五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阶 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
铁路货物运输种类
整车运输,零担运输,集装箱、托盘和货捆
20
(3)公路运输(Road Transportation) 公路运输的特点 适应性强、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经济、联 合运输的广泛性 公路运输的经营方式
公共运输业:定期定线、定线不定期、定区不定期。 契约运输业 自用运输业
汽车货运代理
⑵ 相关性
城市交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子系统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相互依 存又相互作用的。
⑶ 目的性
城市交通系统具有特定的目的。这就是:为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必 要的物质条件和空间活动条件,并达到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的目的。
⑷ 环境适应性
城市交通系统处于社会环境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与周 围环境相协调。
第1章
交通运输系统
Transportatio n System
1
本章内容
§1.1 交通运输的作用、特点及性质 §1.2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 §1.3 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 §1.4 载运工具的种类
§1.5 中国交通规划 §1.6 物流化的货物运输系统
2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交通运输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2)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3)交通运输是开发资源、联系城乡、发展横向 联合、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纽带 (4)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 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 (5)交通运输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的 必备条件 (6)交通运输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促 进作用
运输机按其发动机和所产生推力的类型可分为 活塞式、涡轮螺旋式、涡轮喷气式、涡轮风扇 喷气式。
48
6.中国交通规划
中国交通运输网的现状
综合交通运输网 (1)六条近东西向的交通干线
① 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 ② 兰州—中卫—包头—大同—北京—秦皇岛—沈 阳—丹东 ③ 潼关—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 ④ 阿拉山口—乌鲁木齐—兰州—西安—郑州—徐 州—连云港 ⑤ 成都—重庆—武汉—上海 ⑥ 昆明—贵阳—怀化—株洲—南昌—杭州—上海
交通环境条件
路 段 交 通 系 统
路 口 交 通 系 统
交 通 设 施 系 统
公 共 交 通 系 统
行 人 交 通 系 统
交 通 管 理 系 统
企 事 业 单 位 分 布
停 车 场 分 布
公 交 站 点 分 布
居 民 住 宅 分 布
公 共 场 所 分 布
第 三 产 业 网 点 分 布
7
⑴ 整体性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人、车、道路、设施、管理、环境等许多子系统组 成的综合性整体,各子系统从属于这个整体,而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又是 更庞大的城市系统中的子系统。
港口: 按地理位置分为: 海湾港(Bay port):如大连港、秦皇岛港等 河口港(Estuary port):如上海、伦敦等 内河港(Inland port):如南京、汉口等 按用途目的分为: 存储港(Enterport port)、 转运港(Port of transshipment)、经过港(Port of call) 28
8
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
(1)公路、水路交通全面紧张和“瓶颈”制 约状况已得到缓解。 (2)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3)发展仍是公路、水路交通的主要任务。
9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目标
(1)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适应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需求
10
21世纪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客运高速化 (2)货运物流化 (3)交通管理与运输组织技术将发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