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_颜凡尘

合集下载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前后枯水期河流水质对比分析

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前后枯水期河流水质对比分析

摘要运用地表水环境评价法对辽宁省辽河流域主要河流污染治理前后枯水期的水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辽宁省辽河流域河流水质严重污染的历史已发生转变,地表水环境质量呈现全面持续好转趋势,首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与氨氮浓度持续下降。

关键词辽河流域;污染治理;枯水期;河流水质;对比分析;辽宁省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3-0231-03Comparative Analysis on Water Qualities of Liao River Basin in Dry Season Before and After Pollution ControlPENG Yue(Liaon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Center ,Shenyang Liaoning 110161)Abstract Water qualities of Liao River Basin in dry season before and after pollution control were comparative analyzed with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methods for surface wa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rious pollution history of the river water quality changed.The surface 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esented a continuously comprehensive improving trend ,and the primary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ammonia nitrogen decreased continually.Key words Liao River Basin ;pollution control ;dry season ;river water quality ;comparative analysis ;Liaoning Province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前后枯水期河流水质对比分析彭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辽宁沈阳110161)辽河流域是中国七大流域之一,因长期重度污染,在1996年被中国政府列入全国“三河三湖”重点治理的“黑名单”。

从辽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引发的思考

从辽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引发的思考

从辽河流域跨区域水污染问题引发的思考SunLanlan 2111536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基本因素之一。

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能以水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那将造成人类无法承受的恶果,并最终导致一切人类文明化为乌有。

一、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严峻辽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辽河又被辽宁人称为“母亲河”。

但是,多年来辽河流域污染问题一直是一件很解决的问题。

除了辽宁自身需要不断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外,更主要问题是如何协调解决辽河流域跨行政区域水污染问题。

多年来,辽河上游的吉林省四平市每年近1700万吨工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持续排放到辽河,使流入辽宁省境内的条子河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不断恶化,入境河水颜色浓重且变幻无常,时而黑红、时而浊白,散发着浓重的刺鼻气味,河水污染程度相当严重。

据辽宁省环境监测站监测,条子河氨氮和COD浓度分别超过国家V类标准的14.8倍和4.8倍,PH达到12.4,已属强碱性。

昔日生态环境良好的河流,逐渐变成臭水河,约有1.2万亩良田失去灌溉水源,有16个乡镇(场)、66个村、203个自然屯、2340户、89659人及38814头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地表水污染严重,直接威胁到沿岸居民的生命安全。

二、为何跨区域水污染防治问题难以解决1、缺乏监管机制,省际政府之间协调沟通不力。

跨区域的两省政府为维护辖区内的经济发展,各自为政,没有做到及时沟通,不协调和不合作,甚至是对抗。

2、上游的吉林省四平市没有按国家要求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从而造成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大,污染更加严重。

3、上游的吉林省四平市污染企业众多,为获取自身企业效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偷排现象十分严重。

4、社会成员水资源意识“淡漠”。

居民生活用水、单位和公共场所用水铺张浪费,生活污水中化学成分日益复杂,未经处理随意排放,造成下游河流污染。

三、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1、从经济角度考虑,上游污染者为获得经济利益的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随水的流动,损害下游水质量,导致下游因利用水资源的经济活动受影响,减损应获得的经济收益,从而引起省际政府之间的矛盾冲突。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
作者:颜凡尘;兰荣华;刘元亮
作者机构: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6;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6;大连市碧流河水库管理局,辽宁,大
连,116000
来源:东北水利水电
ISSN:1002-0624
年:2006
卷:024
期:007
页码:54-55,69
页数:3
中图分类:X82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水体纳污能力;辽河流域;水质模型;水功能区
摘要:本文结合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资源现状,采用相关水质模型分析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并提出了入河污染物分阶段控制目标.。

关于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佚名
【期刊名称】《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正>2010年11月16日为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10月中旬,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龚世萍带队,环资城建委组成人员、部分省人大代表和市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参加,组成三个调研组,在听取了省环保厅、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有关情况汇报以后,分别到沈阳、鞍山、辽阳、营口、铁岭、盘锦6个市进行调查研究。

调研重点了解"十一五"以来,特别是
【总页数】4页(P89-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2
【相关文献】
1.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国家重大水专项在辽河流域的探索与实践 [J], 孟伟
2.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评估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J], 李丛;段亮;宋永会;钟圣俊;李蕊;向连城;刘雪瑜
3.关于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2010年11月24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J], 赵化明;
4.景俊海在全省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对标对表狠抓整改坚决按时完成任务赢取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压倒性胜利 [J], ;
5.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历程与"十四五"控制策略 [J], 袁哲;许秋瑾;宋永会;魏健;郜玉楠;傅金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纳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纳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



sij =(gig -mj=i1ngig)/(mj=i1ngig -mj=a1xgig)
(2)
3)水系 统 纳 污 能 力 计 算 模 型。 水 系 统 纳 污 能
力综合考虑了河流水系统、河 口 感 湾 型、湖 库 环 流
型、河道径流型的纳污协调程度,河流水系统纳及子
纳污能 力 评 价 指 标 的 选 取 遵 循 定 量 与 定 性 结 合、全局性、可比性、可获取性和科学性等原则,从而 保证纳污能力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客观性和公平性。 鉴于此,文章 根 据 相 关 文 献 资 料 和 大 凌 河 流 域 水 环 境状况,将水 资 源 纳 污 能 力 评 价 体 系 按 照 其 基 本 内 涵划分为河口感湾型、湖泊水库环流型、河道径流型 3大子系统,选择生态用水率、植被覆盖率、人均 GDP 和万元 GDP用水量等 12项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体 系,如表 1所示。
模型运算前需无量纲化处理纳污能力各项指标初始
值,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各项评价
指标在计算模型中的取值区间为 0-1,每个指标均
有一个最差值和最优值,当指标值优于 1或低于 0
时取或 0。
2)确定指标分数。采用下述计算公式确定评价
体系中越小越优和越大越优型指标分数 sij,即:



sij =(gig -mj=a1xgig)/(mj=i1ngig -mj=a1xgig)
2 水资源纳污能力评价模型
将水系统纳污能力按照其内涵特征分解为河口 感湾型、湖泊水库环流型、河道径流型 3个子系统, 根据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计算 3个纳污能力承载
[收稿日期]2020-03-11 [作者简介]孟庆敏(1986-),女,辽宁朝阳人,工程师。

辽宁省河流水质现状及近5年变化趋势与分析

辽宁省河流水质现状及近5年变化趋势与分析

辽宁省河流水质现状及近5年变化趋势与分析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自然水系发达,拥有众多河流。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管理不善,辽宁省的河流水质面临一定的问题。

辽宁省的河流水质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较为严重。

辽宁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许多工厂和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水质造成重大威胁。

农业面源污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辽宁省的农田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透进入河流中,导致水质恶化。

近年来,辽宁省的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近5年来,辽宁省的一些主要河流的水质指标有所提高。

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污染物的浓度有所下降,说明水质有所改善。

有些河流的水质依然不够理想,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这说明辽宁省在水质改善方面仍需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要改善辽宁省河流水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

对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监管,推动企业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加强对农业的指导,促使农民使用科学合理的农药和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加大投入用于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辽宁省的河流水质面临一定的挑战,但近年来有所改善。

仍需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加强工业和农业污染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辽宁省的水资源,确保人民生活的水源安全。

辽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相关对策

辽河流域水污染状况及相关对策
河、 海河 、 淮河 、 松花 江 、 珠 江 等 并 称 中 国 七 大 河 流 。 辽 河 河 流
主体 主要 流经 内蒙 古 、 吉 林和 辽宁 三大省 区 , 于辽 宁省盘 锦市 和营 口市 的分界处 注入 渤海 。辽河 流经 地 区是我 国著名 的东 北重工业基地 , 人 口繁密 、 工业发达 , 各种各样 的污染源排 放 出 大量 污染物 , 直接导致 了辽河 水体水 质 的严重恶 化 , 严重 影响
3 7 2 4 . 7 2万 m / a , 总 可供 水量 为 5 0 6 2万 m / a , 总 余水 量 为
1 3 3 7 . 2 8万 m / a , 可供水 量 大 于 取 水 量 , 开 发 区用 水 可 以 满
足。
远期 2 0 3 0年开发区需 水为 3 7 2 4 . 7 2万 m / a , 考虑各 水源
辽河 流域 水 污染状 况及 相关 对策


3 5
【 水 文水 资 关对 策
赵 静
( 辽 宁省铁 岭市 昌图县水利局 , 辽 宁 铁岭 1 1 2 0 0 0 )
[ 摘
要] 文章结合 目前辽 河流域水污染的监 测状 况 , 深入探 究水 污染成 因, 提 出综合 治理对 策。
全方 位 、 多层次 、 立 体化 的流域水体 污染治理机 制 , 创造性 地治
确 。 预测 结果 如 下 : 近期 2 0 2 0年 开 发 区需 水 为 3 5 7 3 . 5 4万 m / a , 考 虑 各 水 源 的净 化及 处 理 损 失 后 , 损失 水 量 为 1 5 4 . 8万 m / a , 取 水 量 为
1 . 2 人 文 概 况
从 目前我 国整体地 表水 体资源的水质 来看 , 解 决水体严 重污染 问题 已经迫在 眉睫 、 刻不容缓 。但现有 的流 域水污染 治理机制 却难 以有效 、 对症解决这一问题 , 因此 , 必须从 流域水体 污染 的 个性 、 特性 出发 , 探 究符合 流域水体 污染特点 的治理对策 , 建立

辽河流域水资源对策研究

辽河流域水资源对策研究
治理 , 跨 流 域调 水 。
关键 词 : 辽河 流域 水 资 源短缺 水 质 污染 自净 能 力 废 水 治理
辽河是 我 国七 大河流之 一 , 位 于东北 地 区南部 , 流 域 面积 2 1 . 9 6 X 1 0 4 k m 。该 流 域 是 我 国重 要 的 重 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能
成 为 制 约 流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因素 。 因此 , 探 讨 辽河 流 展 。但 随工 农 业 生 产 对水 的 需 求 增 加 , 水 资 源 有 明显 的 空 间 分 布 又 不 平 衡 以及 水 质 污 染 , 导 致 了水 域水资源演化 , 对 我国实施 “ 西部 大开发战略” 具 有重要 季 节 变 化 , 的借鉴意义 。 资源供需矛盾 的加剧 , 工业 、 城镇 、 农 业争水 问题 突出 , 1 . 水 质 恶 化 如 四平 市 每 年 占用 东 辽 河 二 龙 山 水 库 的 农 业 用 水 辽 河 水 系水 质 污 染 严 重 , 城 市下游 河段 污染 突出 , 0 . 3 7×1 0 。 m。 ; 全 流 域缺 水 达 2 5 X 1 0 m / a , 因 缺 水 减 少 工
地表 径 流加 快 , 洪 峰加 高 , 呈现 “ 峰 高量 小 ” 市群 附近 。从年 际变化 来看 , 水 质污染 呈加重 趋势 , 这 上游 植 被减 少 , 与废 ( 污) 水 的排放 量密切 相关 , 辽河 流域 1 9 9 5 ~ 1 9 9 8 年 的态 势 , 植 被 的削 峰作 用 减 弱 , 旱 涝 加 剧 。如 十 九 世 纪 辽 的废 水 排 放 量 达 2 0× 1 0 m 3 - 2 5×1 0 m。 ( 工 业 废 水 占 河 流 域 旱 灾 的 发 生几 率 仅 为 0 . 3 次/ 1 0 a , 二 十世 纪 增 加 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水利水电2006年第7期(第24卷264期)[收稿日期]2005-12-02[作者简介]颜凡尘,男,辽宁沈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等工作。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颜凡尘1,兰荣华1,刘元亮2[摘要]本文结合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资源现状,采用相关水质模型分析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并提出了入河污染物分阶段控制目标。

[关键词]水体纳污能力;辽河流域;水质模型;水功能区[中图分类号]X 8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624(2006)07-0058-02(1.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06;2.大连市碧流河水库管理局,辽宁大连116000)辽河流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流域总面积21.96万km 2。

流域由辽河及大辽河两个独立的水系构成,其中辽河发源于河北省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区,经盘锦入海,河流全长1345km ;大辽河由发源于辽宁省境内的浑河与太子河在盘锦市三岔河附近汇合而成,经营口入海,其中浑河长415km ,太子河长413km ,大辽河长95km 。

辽河流域辽宁省境内流域面积6.92万km 2,占流域总面积的31.6%。

辽河流域在辽宁省境内是城市群最集中、人口最密集、工农业最发达、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流域内集中了全省14个地级市中的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8个城市、6个县级市,流域总人口22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9.4%,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70%以上。

然而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23m 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76.3%,其中大辽河水系已达81.0%,分别超过全国平均值的36.3%和41.0%。

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河道径流日趋减少,加之城市密集,污水排放集中,废水量大,河流水质处于连续严重污染状态,并且已波及到沿河地下水。

1流域水体纳污能力分析(1)水质模型选择。

由于不同的水质模型,其结构和复杂程度、适用条件以及对数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水质模型的选择,应结合工作目标要求和流域自身条件,既要考虑难易程度、数据信息量要求,又要考虑其适用性。

过高的要求或模型过于复杂,往往会由于数据量不足或适用性差而带来与预期目标相反的结果。

根据辽宁省水功能区设计流量较小、枯水期水面较窄的实际情况,其纳污能力的分析主要采用以下模型。

完全稀释混合模型:C 混=C 干Q 干+C 支Q 支Q 干+Q 支式中C 混—完全混合的水质浓度,m g/L ;Q 干,C 干—干流上游设计来水量(m 3/s )与水质浓度(m g/L );Q 支,C 支—支流设计来水量(m 3/s )与水质浓度,(m g/L )。

一维稳态模型:u!-!C !X=-kC 解得:C (x )=C 0e xp (-k ・x/u )式中C (x )—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m g/L ;C 0—起54(下转第69页)始断面污染物浓度,m g/L ;k —污染物综合自净系数,1/s ;x —排污口下游断面距控制断面距离,m ;u —相应设计流量的平均流速,m /s。

对于某一功能区段,计算时将河段内的多个排污口概化为一个集中的排污口,概化的排污口位于河段中点处,相当于一个集中点源,该集中点源的实际自净长度为河段长的1/2,则功能区段下断面污染物浓度为:C X=L =C 0e x p (-kL/u )+(M /Q )e xp (-kL/2u )式中Q —设计流量,m 3/s ;M —污染物最大允许入河速率,g/s 。

由此可推得功能区段纳污能力M 为:M =(C S -C 0e x p (-kL/u ))/e x p (kL/2u )Q上式中M 值是瞬时污染物最大允许量(g /s ),而功能区目标管理分配的总量通常是以年计算和考核,因此计算后应将其转换为以年为时间段的允许纳污量。

(2)模型参数估值。

为简化计算,在水质模型中,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物理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等过程概括为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该系数一般通过水团追踪试验、实测资料反推、类比和分析借用等方法确定。

因受时间和所掌握的监测资料限制,本次计算中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主要采用分析借用法和类比法确定。

(3)水质目标值确定。

各功能区控制点水质目标的取值,根据《辽宁省水功能区划》中确定的功能区段水质目标类别,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B3838-2002)中相应类别的浓度值选取,见表1。

表1C OD c r 和氨氮标准值m g/L 具体计算时,上段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作为下段流入断面的本底浓度,上段水功能区内的水质不能仅保证本区内的取用水功能,还应兼顾出界提供给下段的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

若计算河段为河源段,则源头水水质C 0值按CO D 10m g/L 、氨氮0.25m g/L 计算;若计算河段为过渡区,当过渡区无排污时,采用一维模型推求过渡区上断面水质,即:C 上(x)=C下e x p (-k ・x/u )式中C 上(x )—过渡区上断面污染物控制浓度,m g /L ;C 下—过渡区下断面污染物控制浓度,m g/L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当过渡区有排污量S ,则采用下式推求过渡区上断面水质,即:C 上e-k Lu+S u QkL(1-e -k Lu)=C 下,C 上=C 下-S u QkL (1-e-k Lu)e-kLu式中S —过渡区排污量,kg /d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2纳污能力计算结果根据上述目标值及边界条件,利用选定的水质模型,经计算,辽宁省内辽河流域C O D c r 和氨氮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7.47万t /a 和0.94万t /a 。

按水资源区汇总成果见表2。

表2辽宁省辽河流域各水资源区纳污能力统计表从表2可以看出,流域C O D 和氨氮纳污能力仅占现状入河量的46.5%和23.8%,造成水体纳污能力低下的原因,与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城市密集、功能区段普遍较短、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有直接关系,若在短期内实现流域水功能区达标,污染物削减量很大,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3入河污染物分阶段控制目标为缓解辽宁省辽河流域现阶段水污染治理压力,以及大量集中的建设资金投入和社会承担过高污水处理费所引发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可按照功能区的重要程度(如饮用水源区应近期优先达标)和污染治理的水平,分期实施,使水功能区逐步达标。

即到2010年,地表饮用水水源及保护区全部达标,为集中式地下饮用水水源补水的河段,达到Ⅳ类水体标准,其余河段达到Ⅴ类水体污染物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CO D c r ≤15≤15≤20≤30≤40氨氮≤0.15≤0.5≤1.0≤1.5≤2.0水资源二级区水资源三级区废污水(亿t /a )入河量(万t /a )纳污能力(万t /a )CO D 氨氮CO D氨氮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上 1.22 3.910.27 2.160.12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下 1.09 2.180.28 1.060.08浑太河浑河7.3414.66 1.95 6.110.34浑太河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8.5516.86 1.448.140.40合计18.2037.613.9417.470.94(上接第55页)水资源二级区水资源三级区2010年入河控制量(万t /a )2020年入河控制量(万t /a )CO D氨氮CO D 氨氮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上 4.030.21 2.730.16辽河干流柳河口以下 1.510.14 1.270.12浑太河浑河9.300.557.300.46浑太河太子河及大辽河干流12.520.6010.070.47合计27.361.5123.381.21标准;到2020年水质进一步好转,到2030年实现水功能区全面达标。

按照这一步骤,辽河流域2010年C O D 和氨氮平均容量可分别增加9.89万t /a 和0.57万t /a ;2020年可分别增加5.91万t /a 和0.27万t /a 。

阶段控制量见表3。

经初步估算,与达到功能区目标相比,2010年可减少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30.4亿元,2020年可减少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21.6亿元。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短期大量集中的资金投入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既可突出水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也可降低社会对高额污水处理费的承担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实现水功能区目标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表3辽宁省辽河流域各水资源区分阶段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冻胀,外力破坏,维护费用较高,需要的管理人员也较多,运行费用大;PC CP 管使用年限可达75年以上,埋入地下运行较为安全,维修费用较低。

PCC P 管道输水可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使输水效率达95%以上,比土渠、砌石渠道、混凝土板衬砌渠道分别节水约30%、15%和7%,大幅度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充分节约水资源。

(5)土地开发。

干、支两级渠道工程占地0.08万hm 2;PCC P 管具有承受一定外力的能力,埋入地下一定深度后,管上可以耕种,仅在每个分水口处占一小块地,占地面积很小,不足0.01万hm 2,可节约土地0.07万hm 2。

在地形复杂和土层比较薄的区域,渠道输水灌溉利用率低;而管道输水灌溉利用率高,可增加灌溉面积近0.35万hm 2。

每条干渠控制的灌溉面积为0.33~1万hm 2,牵扯的问题多,土地开发难度大;而每条管道控制的灌溉面积为0.13~0.37万hm 2,土地开发灵活性就大大提高了。

(6)适应性。

灌区内地面自然纵坡大,部分地形起伏变化比较大,管道输水较渠道输水适宜。

灌区内可采用常规的畦灌、沟灌、细流沟灌和节水型的喷灌、滴灌、低压管道灌等多种形式,选取什么样的灌溉方式主要由用水户的经济实力和用水观念来确定。

管道输水方案适应灌区内的各种灌溉形式,渠道输水以常规灌为主,而管道输水不仅适合常规灌,并且在不同压力段可实施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静水头小于20m 的管段可采取低压管道灌;静水头20~90m 的管段可采取喷灌;静水头大于90m 的管段可采取从分水口消能稳压后分段引水,用小口径管重新积累水头,实施喷灌。

干、支渠布置在地面上,而管道是埋入地下的,后者对现状灌区的灌溉系统适应性较前者强。

两种方案的综合比较,除直接投资,方案二大于方案一以外,其它各个方面方案二都优于方案一。

因此,该灌区骨干水利工程应采用PCC P 管道输水的布置方案。

4结语综上所述,采用管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使输水效率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节约了水资源。

以管代渠,还可以减少输水渠道占地,使土地利用率提高2%~3%,且具有管理方便、输水速度快、省工省时、便于机耕和养护等许多优点。

而且,由于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要求的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农民易于掌握,故特别适合我国农村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