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
谈驻马店市城市新中心区绿地生态规划

谈驻马店市城市新中心区绿地生态规划摘要城市绿地生态规划是实现绿色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驻马店市新中心区景观进行生态规划,寻求规划城市绿地生态景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内涵;内容;方法;河南驻马店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1-0083-02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和建设性的部分。
按照生态原则,把城市绿地建成生态和谐、景观优美、内涵丰富的城市文明窗口,是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的目标。
驻马店城市新中心区是驻马店政治、商业和文化功能的集聚区域,是未来驻马店的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建设并永续经营这个健康、有序、具有自然和文化气质的城市绿地景观体系,是人们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1新中心区的位置与规模城市新区位于驻马店中心城区北部,距中心城区4.2 km。
铜山大道以东、京广铁路以西、纬四路以南、淮河大道以北围合的近18.2km2用地为城市新区,其中新中心区用地5.6km2,核心区用地1.2km2,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新区,承担集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并带动整个市区发展的功能。
规划总体布局:规划依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形成了“二轴三心五区”的布局结构。
“二轴”中的一轴为贯穿南北、处于基地正中的功能性主轴。
在该主轴上集中了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博物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同时也串起了以市民广场、文化广场、天中广场为主体的广场群;另一轴是以冷水河绿化带为依托的绿化主轴。
“三心”是依行政中心和会展中心以及博物馆为统领的公共建筑核心。
“五区”分别为行政办公区、会议展览区、文娱综合区、商住综合区和绿化景观区,绿化景观区包括南、北两部分,北部沿贯穿核心区的冷水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绿化休闲带,南部结合文化娱乐建筑形成文化公园,为使用者提供了空间上的多样性选择。
驻马店市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驻马店市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一、总体概况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正阳县城西南部,近期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平方公里,发展区4平方公里,控制区4平方公里。
规划区范围东起正陡路,西至西四环路西侧,北起南环路,南到产业集聚区南边。
远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2005年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2008年被列为河南省首批确定的17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之一。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正阳县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市东南部的淮河之滨,西临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东靠京九铁路、106国道和阿深高速公路,南北连接312国道、宁西铁路、新阳高速和叶信高速,阿深高速和明临、确平、永定、吴黄四省道纵横交叉贯通全境。
资源充足,设施齐备。
正阳盛产小麦、花生、水稻、西瓜、大蒜、生姜等农产品,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河南省优良生猪第一大县”、“河南省畜牧强县”。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从2004年启动建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000多万元,先期开发的2平方公里内,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移动联通、电信、宽带上网)、有线电视、给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齐全,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按照产业、城镇融合发展要求,功能定位为建设产业生态良好、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新区。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精细化工、科技木业、生物饲料等产业。
发展定位为建设“现代城市功能新区、先进产业集聚区、仓储物流集中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产业集聚,发展强劲。
已落户的企业有维维粮油、骏马化工、天成纱业、美食美客、天力新能源、正华面业、三星铸造等32家企业。
其中维维粮油由全国500强上市公司江苏维维集团投资兴建,是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年内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
开放创新,活力四射。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大优势,放活政策,创新机制,创造条件,着力构筑正阳的投资洼地、创业乐园。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1.09•【字号】驻政办〔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驻政办〔2020〕3号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市管企业和各院校,各人民团体:《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2020年1月9日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驻马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普惠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数据汇聚、优政惠民、产业升级为核心,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破解发展难题为导向,按照“部门联动、上下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一方面着眼全局,强化统筹,建立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另一方面聚焦重点,注重实效,围绕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六个一”建设目标发力,打造“五大管理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到2023年,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公共服务普惠便捷,城市治理精细高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设施智能互联,数据资源融合共享,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基本实现“六个一”建设目标。
互联感知一张网:建成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的信息通信网络,市政基础设施实现物联智能感知,政务云平台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形成一体化城市信息基础支撑体系。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一2012-04-19来源:驻马店日报作者:规划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天中,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对我市2010—2030年城市发展作出了新的、全面的规划。
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的系列报道,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我市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关切,并期望广大读者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共建我们美丽、和谐、幸福的家园。
125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我们的城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美好未来的梦想:通过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山城田湖相融、城乡协调共生、水光山色相映,产城融合互动、宜居宜业美丽幸福之城。
高端定位打造区域发展之核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结合我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现状和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抓住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以区域统筹和科学跨越为导向,以“三化协调、城乡统筹”为目标,全面协调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之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发达的产业集聚之区,山水秀美、天中特色浓郁的宜居宜业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快,中原城市群已形成覆盖全省域的新格局,中原经济区东南部的黄淮四市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四市普遍发展水平偏低,是中原经济区“三化”战略中重要的开发地区,该板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来引领带动区域发展。
驻马店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处于“京广产业带”和“黄淮、京九产业轴”的战略连接点,肩负着发展多种战略产业的重任。
通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主导产业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
驻马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附件一驻马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4)第三章建筑容量 (5)第四章建筑间距 (8)第五章建筑退让 (11)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 (17)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 (18)第八章停车场. (20)第九章管线工程. (23)第十章附则. .................. .. (27)第十一章附录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驻马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暂行)和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
本市临时用地、临时建筑和个人建房(建筑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下的)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划分和归类,详见附录1。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
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技术规定《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录4)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凡《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录4)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并超出附录4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工作汇报材料一、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00年,驻马店撤地设市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委托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02年年底编制完成;2006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省建设厅的安排,考虑郑(州)信(阳)快速通道、京广客运专线建设等新的发展因素,又对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进行了修编,2007年12月获得省政府批准。
修编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调整为2006—2020,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73万人,用地规模76km2。
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发展方向、城市规模等做了界定。
(一)城市性质:豫中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轻纺工业为基础的,发展商贸、旅游和高新产业的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发展方向:城市主要以向北发展为主,适当向西、东发展。
(三)城市规模:城市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48.5万人,用地规模51.4km2,规划期末组合城市人口规模115—1 —万人以上,中心城区人口73万人,上报用地规模76 km2,实际用地规模98 km2。
(四)中心城区的功能分区。
1.西南组团为市级商业金融中心、生活综合区。
2.西北组团为城市新区,城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区以及配套居住区。
3.东组团为一、二、三类工业区,仓储及物流服务中心,配有组团级商业中心和配套的居住区。
2001—2020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10年来,对于指导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至2010年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规模达已达60 km2,人口规模已超过50万。
二、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情况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2020版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城镇化工作总体部署,到2020年,全省的城镇化率要达到50%以上,现有总体规划无法为未来城镇化发展提供空间;二是现有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大部分已安排建设项目,可用建设用地余量不多;三是驻马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有近60 km2不在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市产业集聚区、装备产业集聚区(隶属驿城区)、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隶属市经济开发区)部分用地也超出了总规确定的用地范围,无法实现三规合一。
驻马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附件驻马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退让11 第六章建筑高度控制17 第七章建筑基地绿地1820 第八章停车场:第九章管线工程: 23 第十章附则: 27 第十一章附录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城市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驻马店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暂行)和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省有关法规、技术规范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包括地下建、构筑物)。
本市临时用地、临时建筑和个人建房(建筑面积在400 平方米以下的)另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本规定未包括的范围,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有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划分和归类,详见附录1。
第五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
在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技术规定《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录4)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凡《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录4)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的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并超出附录4 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获得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第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筑基地面积大于3 公顷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按规划控制要求组织实施;建筑基地面积小于3 公顷以下的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已确定的,按已批准的规划执行,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按有关规定和规划设计条件组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按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驿城区老河乡等八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

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驿城区老河乡等八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29•【字号】驻政文〔2020〕247号•【施行日期】2020.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驿城区老河乡等八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批复驻政文〔2020〕247号驿城区人民政府:《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驿城区老河乡等八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局部调整的请示》(驿政文〔2020〕335号)收悉。
经审查,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对你区老河乡等八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一)将原规划村镇建设用地区(挂钩建新区)与规划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和其他用地区的调整1.将老河乡东赵岗村7.8053公顷、靳庄村0.9521公顷、五七青年农场0.5265公顷,朱古洞乡窑后村3.8773公顷,沙河店镇沙东村3.4224公顷、沙西村4.5422公顷、杨庄村1.6527公顷,板桥镇板桥村1.4384公顷、关刘庄村1.6100公顷、前店村1.1840公顷,胡庙乡高庄村1.2203公顷、胡庙村2.1749公顷、林业村1.1984公顷、韦岗村0.4264公顷,水屯镇水屯村2.8884公顷,蚁蜂镇鲁湾村0.0176公顷、庞阁村3.8838公顷,诸市镇五里岗村0.5091公顷、诸南村3.0808公顷,共计42.4106公顷原规划村镇建设用地区(挂钩建新)调整为规划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和其他用地区。
2.将老河乡老河水库0.1547公顷、老河乡林场5.2826公顷、南板桥村3.8466公顷,朱古洞乡钱庄村3.6410公顷、秦庄村0.2363公顷,沙河店镇虎狼店村1.2390公顷、沙东村5.8399公顷、赵尧村2.5384公顷,板桥镇刘沟村3.3695公顷、许小庄村0.8629公顷,胡庙乡藏集村1.4559公顷、龙泉村3.5641公顷,水屯镇余冢村2.8884公顷,蚁蜂镇老庄村3.9014公顷,诸市镇姜庄村3.4232公顷、李楼村0.1667公顷,共计42.4106公顷原规划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和其他用地调整为规划村镇建设用地区(挂钩建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分析与探讨驻马店城市规划自驻马店撤地设市以来已历经多次修编。
最早的为2002年编制的(2001-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又在2007年修编(2006-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驻马店市又在2011年编制了(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
这样基本就是相当于5年左右编制一个新的城市规划,由于每个城市规划执行时间限,而且难以与城市实际发展进度吻合。
同时我市城市规划为宏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市区内部具体规划相对缺乏。
所以本文就针对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几点做详尽分析。
1 驻马店概况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
位于北纬32°18' - 33°35 ' ,东经113°10' --115°12'之间,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
如图1。
全市辖9县一区。
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2010年数据)。
图1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性质2.1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时一些列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组成的。
其中通常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建设水平目标。
本文将对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人口规模与建设水平目标中的建设规模进行分析。
新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确定的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为:2010年人口48.5万人,建成区用地51.4平方公里;2015年人口78万人,建设用地97.5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96万人,建设用地115.2平方公里;2030年人口133万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2.1.1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针对旧规划(2006-2020)中规划期末组合城市人口规模115万人以上的要求,新总体规划(2010—2030)中2020年规划人口为96万人。
鉴于2011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50亿元,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的40.2%,所占比重首次突破40%,这意味着工业逐步开始成为区域内主导产业。
在工业化发展中,而作为工业化驱动的城市化则刚刚进入发展阶段,所以这种渐进的城市化步奏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
但是在工业化中期后期,城市首位度逐步提高,将会吸引周边资金、物资、劳动力向城市的加速集聚,城市化进程将会进入加速阶段。
2.1.2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的关系同时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45亿元,而2010年普查数据723万人,用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得出人均GDP为14598.2元,依2010年中美汇率1:7.6折合美金约为人均1920美元。
根据周一星、徐学强对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的研究,对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5000美元左右),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
将其研究同样应用于相对独立的市域经济体,应该同样适用,若如此,则我市现已进入城市化迅速发展期。
2.1.3 霍尔模型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分析另外采用霍尔模型对我市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做分析的话,我市现在处于第一时期,即以驻马店市区为高级中心地的市域城市体系中现在处于绝对集中期,在2020年左右将由绝对集中到相对集中时期过渡,即在2020年至2030年郊区城市化逐步发展时,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
然而根据新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确定的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分别如图2、图3所示:图2图3通过图表可知,2010年至2015年这5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2.4%,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为38%,是规划内驻马店市区城市化进程最快的的几年。
同时5年内建成区面积由51.4平方公里递增至2015年的97.5平方公里,增加了46.2平方公里。
5年内规划的新增建成区面积占20年期新增规划面积98.6平方公里的46.85%,这过多挤占了未来15年城市的发展空间,极易造成城市化过程中的摊大饼式发展,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同时也是典型的为土地财政服务与GDP崇拜主导下的城市规划。
前文已通过霍尔模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工业化带动下城市化充分论证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刚起步不久,同时现在的城市化进程还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并初步估计我市的城市化进程会在2020年达到顶峰,而(2010-2030)规划中将2010-2015这5年定义为城市化的顶峰时刻,忽略了城市化进程的渐进规律,对此本文认为确有不妥。
2.1.4 小结本研究认为中心城区在2020年前后阶段人口规模和城市建成区规模将为城市化发展最快速阶段,而这段时期才会是人口增长率和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最高的时段。
而新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中对中心城区人口总量与建成区面积的规划过于激进,考虑到政府追逐短期效益最大化以及推进土地财政策略的冲动,故而迫切需要修改规划,限制2010-2015年间土地供给,进而保障2020年前后土地的集中供给,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及预留足够的城市发展空间。
2.2 城市性质定位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定位关系城市未来长久时期的发展,尤其是关乎城市在区域竞争中的分工与地位。
在中原经济区新一轮城市化浪潮与各中心地竞争中,我市城市城市性质定位更显意义重大。
本文将通过我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位、我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职能和分工、其他特点等三项对新总体规划(2010—2030)大纲进行分析。
新总体规划(2010—2030)大纲确定驻马店市的城市性质为:中原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制造业和商贸物流基地,中原生态休闲旅游名城。
2.2.1 区域内主要中心地概况一个城市的性质定位需要与自己周边城市发展状况相结合,尤其是需要对应本经济区域内一级中心地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互补与合作。
在中原经济区中,我市面临的主要竞争中心地如图4。
4图表1主导产业竞争城市2010年GDP总值(亿)郑州4000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漯河674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服装纺织、机械加工武汉5565.93电子信息、汽车产业、装备制造、食品产业信阳1150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电子信息产业2.2.2 驻马店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位由图4可知,驻马店市南向方向有以武汉为核心的1级中心地,同时比邻以信阳为核心的次级中心地;北向有以郑州为核心的1级中心地和以漯河为核心的次级中心地。
我市处于中原经济区内的郑州和武汉两大1级中心地的辐射重叠区域,导致了我市处于城市化洼地的不利状况。
然而与此同时,受周边1级中心地压制较少,如果市区规划适当,实现洼地崛起还是有可能的。
2.2.3 我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职能和分工由于郑州与武汉这两大中心地的互相竞争与发展,这两个中心地的市场区域自然会出现重叠。
而根据两地之间物流运费最优化原则,在两地的直线距离中段处,最适合设置商贸物流基地。
然而在本区域内,信阳和漯河在物流方面既没有我市的地理位置优越,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发展,在新规划中我市定位为现代化的制造业和商贸物流基地还是符合本区域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因此定位应该较为准确。
2.2.4其他特点我市的定位为中原生态休闲旅游名城,然而本区域内面临洛阳、开封、南阳等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竞争,相对而言我市社会知名度不高,虽然我市拥有“梁祝故里”、“汝半朝”等知名传说,同时为抗战时期的“小延安”之称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然而与周边区域竞争中依然难免位于劣势,本文认为这个定位操作性较差,有些牵强。
3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纲要提出大驻马店市包括中心城区和遂平、确山、汝南三县,最终形成“一核三极”、“一环三带”的发展格局和城市形态。
3.1 运用中心地理论对一核三极的发展格局的分析一核为:驻马店中心城区,即驿城区、市集聚区和市开发区,三极为:遂平县城、确山县城、汝南县城。
三级由交通干线串联,地理空间形状类似等腰三角形,而经地图测距,驻马店市区几乎位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垂线与底边交点。
同时本区域满足各中心地均匀分布在平原上、同类中心地距离相近、每个中心地市场区域半径相似的特点,符合中心地理论的三大假设条件。
图5故本文中心地理论来分析驻马店市区的一核三极的规划。
驻马店市是本区域的高级中心地,然而由于高级中心地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迫切需要周边市场与劳动力在本区域的集聚,进而达成规模效应,降低个体生产成本。
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连接周边地理位置较近的确山、遂平、汝南等三县,通过拓宽中心地周边的服务范围,亦即扩大本区域的需求门槛距离,拓宽驻马店市区区域经济发展腹地,从而使市区生产者与经营者获得超额利润,增加驻马店市区域中心地地位,有利于提高市区首位度,从而促进人流、物流的在本区域的集聚,在获得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后进一步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一个城市化的良性循环。
3.2 交通成本法分析都市休闲旅游环一环:都市休闲旅游环,由S220省道、S334省道、S219省道。
即为图上标示的三个圆圈范围的休闲区域。
如图三。
本方案充分利用了交通干线的辐射效用,充分将本区域的绿地、湿地、山地等自然资源与中心区域连接起来,进而使其转化为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周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为都市居民生活提供了广阔的休闲区域。
周边被休闲空间、乡村所包围,颇有些田园城市的雏形。
图6然而这个都市休闲旅游环的目的在于串联众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拉近城市与旅游景区的时空距离,亲近自然山水。
然而这个规划所欠缺考虑的是市区与休闲区域的时空距离。
由sogou 地图测距所得,市区与周边最近风景区的直线距离至少为17公里,这已经超出城市居民有效的休闲空间距离,居民休闲高昂的交通成本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周边休闲旅游环的作用。
3.3 利用带型城市模式对三带的分析我市对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做的比较简单,仅仅概括性的提到构建城市空间发展带、产业集聚发展带、商务休闲发展带,具体位置如图5.本文将以带型城市理论对本区域的城市三带规划进行分析。
我市的这个方案可以形象的概括为两横一纵,利用公路做轴线连接周边三县,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本区域优越的交通条件,具备典型的带型城市的色彩,然而带型城市有违地租原理以及城市圈层结构,在追求集聚效应以及投资利润最大化的背景下,如果要实现还要面临诸多困难。
3.4 结论新规划中,一核三极的构想,提出以市区为核心构建大驻马店区规划,能充分调动经济发展的各类要素,利于提高市区首位度。
并使区域内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契合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良性互动关系,符合经济运行规律,本文认为这是整篇规划中最合理且最具操作难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