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常见的结局和并发症有哪些(一类特选)

合集下载

2021临床医学 外科学-普通外科-胃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并发症

2021临床医学 外科学-普通外科-胃十二指肠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并发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并发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需要紧急处理。

一、病因病理溃疡进展向深层侵蚀穿透胃十二指肠壁而形成。

常见于近幽门处的胃小弯侧或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绝大多数为单发,直径在左右。

急性穿孔时,胃十二指肠内大量酸性或碱性内容物突然流入腹腔,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导致腹部剧烈疼痛及腹腔大量渗液。

6~8小时后细菌繁殖,形成化脓性腹膜炎,以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厌氧菌引起混合性感染多见。

体液丢失和细菌毒素吸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后壁溃疡在进展侵蚀到浆膜之前多已与邻近器官粘连,而形成慢性穿透性溃疡。

二、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

穿孔前常有溃疡病症状加重,且多存在暴食、进食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诱因。

临床表现与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及溃疡发生穿孔的情况有关。

1腹痛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夜间或饱餐后发生。

表现为突发剑突下或上腹部持续性刀割样剧痛,很快扩散至全腹,或因消化液沿升结肠旁沟流注而波及右下腹,常伴有恶心、呕吐。

2休克早期由于强烈化学刺激所引发,常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后期多为感染性休克。

3体格检查多呈屈曲卧位。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早期可为舟状腹,后期出现腹胀。

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显著,甚至呈板状腹,以上腹部最为明显。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积液超过500ml时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多消失。

4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约80%患者可见膈下新月形游离气体影。

腹腔穿刺液呈黄色、浑浊、无臭味,有食物残渣,或穿出气体。

三、诊断根据溃疡病史和穿孔后持续剧烈腹痛及显著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X线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即能确诊。

腹腔穿刺术有助于肯定诊断。

尚需注意与急性腹痛疾病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腹痛一般开始于脐周或上腹部,持续性逐渐加重,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

症状不如溃疡病穿孔严重,进展也较缓慢。

胃溃疡是怎么回事儿?应如何治疗

胃溃疡是怎么回事儿?应如何治疗

胃溃疡是怎么回事儿?应如何治疗我们都知道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胃和十二指肠是胃溃疡的常见部位。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胃溃疡患病率为20%,具体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精神,药物,过量饮酒,细菌感染,生活不规律有关。

胃溃疡的特点是患病率高,预后差,愈合延迟。

患者常有饱胀,胀气,泛酸,慢性腹痛等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能有呕血,黑便等症状,如果病情持续发展,可能引起胃穿孔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尽早制定治疗计划是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胃溃疡是什么,应如何治疗,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

一、什么是胃溃疡关于胃溃疡,它属于消化性溃疡病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患者胃壁溃疡的出现。

简而言之,我们的胃内层覆盖着一层保护膜,即胃粘膜,但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胃粘膜被“攻击”,并且“攻击”部位失去其原始功能,出现破损,并且还形成胃溃疡。

二、导致胃溃疡的原因(一)基本病因根据相关医学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溃疡发生的关键因素。

在幽门螺杆菌的影响下,不仅会导致患者胃粘膜的损伤,还会加速胃酸分泌,导致疾病再次恶化。

此外,我们服用的一些药物也可能对胃粘膜造成损害,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1]。

(二)诱发因素除上述基本病因外,还有一些诱发因素,如吸烟,饮酒,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压力等,虽然不直接导致患者胃溃疡,但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然后导致患者治疗困难。

三、胃溃疡的临床症状(一)典型症状对于胃溃疡患者,发病期间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胃部灼痛,这种疼痛也有一定的特征,如下所示。

1.患者进食后30~60分钟出现腹痛感。

2.服用抗酸剂后,这种疼痛感暂时缓解。

3.这种疼痛感的持续时间不固定,可能在数分钟后停止或持续数小时。

4.这种疼痛感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二)伴随症状当患者出现胃溃疡时,不仅会出现典型症状,还会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如下所示。

1.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足以减轻体重。

2.患者会感到恶心并且非常渴望呕吐。

警惕四大溃疡并发症的埋伏

警惕四大溃疡并发症的埋伏

警惕四大溃疡并发症的埋伏*导读:胃溃疡是种慢性疾病,随着溃疡病的发展及反复发作,可能会发生一种或多种的急慢性损害,即临床上所称的溃疡病的并发症如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以及溃疡癌变。

……我们已经知道,胃酸过多是溃疡病形成的基本条件,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溃疡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有效的抑酸剂等抗溃疡药物的不断涌现以及有效的根治幽门螺杆菌方案的出现,使得溃疡病这种慢性、容易复发,既往认为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变得可以治愈了。

因而,只要能及时发现,并能按医嘱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进行正规、足疗程的治疗,大部分的溃疡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而痊愈。

否则,随着溃疡病的发展及反复发作,将可能出现程度轻重不等的、一种或多种的急慢性损害,即临床上所称的溃疡病的并发症如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以及溃疡癌变等,分述如下:一、溃疡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溃疡病变侵蚀了胃肠壁的血管所致,为溃疡病中最为常见的急性损害。

约有10%左右的溃疡病例平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于出血后才被发现有溃疡病。

出血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与出血速度的快慢。

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时,只出现为排黑色大便,粪便呈柏油样,粘稠而且发亮,患者可不伴有其他明显的不适;出血量较大、出血速度较快时,可表现为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或呕血,大便可为黑芝麻糊样、暗红色血便甚至鲜红色血便等,同时由于失血过多而伴发急性周围循环障碍的表现的如头昏、心悸、出汗、口渴、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倒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及其他脏器功能的损害。

凡能排除饮食因素如进食猪血等的影响而出现可疑黑便,尤其是有溃疡病基础者应注意伴发出血的可能,宜尽早带取少许的黑便样本到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与处理。

去医院就诊时最好有人陪伴同往,勿单独骑车或开车前往,以免因病情发展而于途中出现头昏、晕厥等而出现交通意外。

对于有呕血、明显的周围循环障碍甚至休克者,家人应将患者抬至通风的地方,解松衣领以利呼吸,将头胸部与下肢抬高30O以利于呼吸运动及增加回心静脉血量,让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而引起窒息。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题库(强化练习)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题库(强化练习)

外科护理(医学高级):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题库(强化练习)1、单选女性患者,71岁,胃溃疡病史10年,最近2个月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3kg,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应用抗酸剂治疗胃痛效果不好。

该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江南博哥)法是()A.CT检查B.B超检查C.纤维胃镜活检D.MRI检查E.腹部立位X线平片正确答案:C2、多选患者,男,36岁。

因胃溃疡穿孔,在全麻下行毕Ⅰ式胃大部切除、腹腔引流术。

术后返回病室,患者已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切口敷料干燥,胃肠减压吸出暗红色血性液体50ml。

胃手术后主要的护理诊断有()A.自我形象紊乱B.疼痛C.焦虑D.活动无耐力E.潜在并发症感染正确答案:A, B, D, E3、多选胃大部切除术后24小时内应特别注意()A.体温情况B.出血情况C.腹痛情况D.切口情况E.呼吸道分泌物情况正确答案:B, D4、单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出现呕血、黑便,提示病人可能发生哪一种常见的并发症()A.急性穿孔B.幽门梗阻C.溃疡出血D.肠壁破裂E.癌变正确答案:C5、单选常常在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特别是消化道穿孔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是()A.麻痹性肠梗阻B.结肠梗阻C.绞窄性肠梗阻D.股疝E.肠套叠正确答案:A6、单选患者,男性,53岁。

典型的夜间腹痛2年,近1个月疼痛节律性消失,变为餐后腹痛伴严重频繁呕吐,吐出大量隔夜食物,消瘦,皮肤干燥弹性差。

术前护理中的特殊准备是()A.心理护理B.皮肤护理C.每晚温盐水洗胃D.备血、皮试E.术前用药正确答案:C7、单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最基本的病因是()A.饮食不调B.胃酸分泌过多C.胃黏膜屏障破坏D.迷走神经功能亢进E.精神神经因素正确答案:B8、单选患者男,42岁,患溃疡病10年,近2个月上腹胀满不适,伴反复呕吐酸臭味的宿食。

首选的检查方法是()A.上消化道钡餐造影B.腹部B型超声C.胃液分折D.纤维胃镜E.腹部CT正确答案:D9、单选李女士,45岁。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Peptic ulcer)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男>女;发病年龄:DU:青壮年;GU:晚十年;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粘膜的G、D或壁细胞胃酸分泌↑③十二指肠过度酸化→上皮化生→促幽门幽门螺杆菌定植④引起黏膜上皮局部炎症反应(二)胃酸分泌异常(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病机制):胃酸浓度过高激活胃蛋白酶原→消化自身胃黏膜胃酸浓度过高原因: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胃泌素、组织胺和迷走神经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机制或抑制机制缺陷、交感神经的紧张力增高。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量改变不明显。

(三)胃黏膜屏障破坏: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粘膜血流屏障。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胆盐、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破坏。

(四)应激前部:迷走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迷走神经兴奋↑,胃泌素↑后部:垂体肾上腺系统:体液调节-----内脏血流减少;胃黏膜缺血坏死后部::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流↓,胃黏膜缺血坏死【病理生理】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壁);溃疡多为单发①溃疡→粘膜层→浆膜层→穿孔→腹膜炎②溃疡→侵蚀大血管→出血③溃疡反复发作→幽门梗阻【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压力、有无家族史等(二)身体状况:★1. 症状:消化道溃疡的典型症状胃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

腹痛①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剧痛②程度:中度持续性痛③部位:上腹部正中,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④压痛点:剑突与脐间的正中线或略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2.体征3.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1)无症状性溃疡:约15%~35%,老年人多见(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无症状者多见。

胃溃疡

胃溃疡

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9月份讲稿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与酸性胃液相捌'腆它胃肠道部位。

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

婴幼儿多为急性、继发性溃疡,常有明确的原发疾病,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相近;年长儿多为慢性、原发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可有明显的家族史。

[病因和发病机制]原发性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诸多因素有关,确切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溃疡的形成是由于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子(酸、胃蛋白酶、胆盐、药物、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与粘膜自身的防御因素(粘膜屏障、粘液重碳酸盐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

一般认为,与酸有关因素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意义较大,而组织防御因素对胃溃疡有更重要的意义。

1.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酸和胃蛋白酶是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袭作用的主要因素。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基础胃酸、壁细胞数量及壁细胞对刺激物质的敏感性均高于正常人,且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抑制机制亦发生缺陷,故酸度增高是形成溃疡的重要原因。

新生儿生后1—2天胃酸分泌高,与成人相同,4~5天时下降,以后又逐渐增高,故生后2~3天亦可发生原发性消化性溃疡。

因胃酸分泌随年龄而增加,因此年长儿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较婴幼儿高。

2.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功能决定胃粘膜抵抗损伤能力的因素包括粘膜血流、上皮细胞的再生、粘液分泌和粘膜屏障的完整性。

在各种攻击因子的作用下,粘膜血循环及上皮细胞的分泌与更新受到影响,屏障功能受损,发生粘膜缺血、坏死而形成溃疡。

3.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约为52.6%~62.9%,Hp被根除后溃疡的复发率即下降,说明Hp在溃疡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4.遗传因素消化性溃疡具有遗传素质的证据,20%~60%患儿有家族史,单卵双胎发生溃疡的一致性也较高,但其家族史也可能与Hp感染的家族聚集倾向有关。

消化性溃疡(共72张PPT)

消化性溃疡(共72张PPT)
慢性穿孔:十二指肠或胃后壁,穿透性溃 疡。
亚急性穿孔:局限性腹膜炎。
并发症(complication)
三、幽门梗阻(pylorus obstruction) 1、暂时性幽门梗阻 2、慢性幽门梗阻
并发症(complication)
四、癌变 (canceration) 少数GU可发生癌变,DU则否。GU癌变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4、胃泌素瘤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鉴别要点: 1.发生于不典型部位; 2.难治性溃疡; 3.高胃酸分泌(BAO和MAO均明显
升高, BAO/MAO>60%);
4.高空腹血清胃泌素( >200pg/ml,
幽门螺杆菌、宿主、环境因素三者相互作 用影响溃疡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胃泌素-胃酸学说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
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减少、粘膜屏障削 弱学说
二、非甾体抗炎药(NSAID) NSAID引起溃疡的机制: (1)直接刺激作用而致胃粘膜损伤 (2)干扰了内源性前列腺素(PG)的合成,削弱其对胃粘膜的保
诊断(Diagnosis )
二、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Endoscopy and Biopsy )
Duodenal ulcers
诊断(Diagnosis )
三、X线钡餐检查: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1.功能性消化不良: 2、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3、胃癌 4、胃泌素瘤
消化性溃疡存在多种病因,它们通过不同的 发病机制加强对粘膜的攻击因子,减弱粘 膜的防御因子。攻击因子的加强和防御因 子的减弱往往同时不同程度的存在。当胃 肠粘膜的攻击因子超过防御因子时,就会 发生溃疡病。

胃溃疡都有哪些并发症

胃溃疡都有哪些并发症

胃溃疡都有哪些并发症(平昌县中医医院四川巴中636400)胃溃疡是指胃黏膜被自身所消化,从而形成的溃疡疾病,其和十二指肠溃疡均被称为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是我国较常见、较易发生的疾病之一。

胃溃疡会受地理、气候、季节变化等影响。

男性发生胃溃疡的几率要高于女性,是因为男性抽烟者较多,且与男性的不良生活饮食和工作压力有相应关系,而且,男性的精神压力和抑郁程度要高于女性,也是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因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部分抗炎药物、胃酸分泌异常等都会引发为溃疡。

其危害之大远超想象,可能会引发癌症,因此,在出现胃溃疡后,一定要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防止出现严重后果。

一、胃溃疡的发病因素有哪些?1.抽烟吸烟会对溃疡的愈合造成影响,促使溃疡再次发作,但是,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和吸烟会增加胃酸分泌、降低十二指肠和胰腺碳酸氢盐分泌、对胃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造成影响、致使黏膜损害性氧自由基增加等原因有关。

2.幽门螺旋杆菌胃溃疡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因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致使胃黏膜出现炎症,导致胃黏膜的屏障能力变弱,胃酸就会对屏障造成破坏、对胃黏膜造成侵蚀。

3.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可能会引发应激性胃溃疡,但是,在慢性胃溃疡患者中,对于情绪应激的致病作用还没有确定。

4.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亦是引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

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非甾体抗炎药的种类、服用剂量等有关,还与同时服用抗凝血药、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非甾体抗炎药会对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进行破坏,从而形成胃溃疡。

5.胃酸和胃蛋白酶胃溃疡患者的基础胃酸排量和最大胃酸排量基本是正常或偏低程度,因此,可以解释为胃溃疡患者可能会伴有多灶萎缩性胃炎,此时的胃体壁细胞分泌胃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有少数的特殊情况,例如胃泌素瘤患者,急速增加的胃酸分泌,其攻击作用远大于粘膜的防御作用,这也是溃疡形成的最初原因。

6.饮食因素人们的消化道粘膜非常脆弱,只能承受不超过60度的食物,一旦超过这个温度,胃部粘膜就会被灼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胃溃疡结局和并发症:(1)愈合(2)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狭窄,癌变。

2.血栓:影响:a.止血b.栓塞c.阻塞血管d.心瓣膜变形e.广泛性出血。

形成条件:心血管
内皮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结局:a.软化,溶解和吸收b.机化和再通
c.钙化
3.癌前病变(良性病变):a.皮肤慢性溃疡b.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c.大肠腺瘤d.慢性溃疡
性结肠炎e..乳腺纤维囊性病f.粘膜白斑g.Barrett食管
4.炎症:结局:(1)愈合:完全愈合;不完全愈合(2)迁延为慢性炎症(3)扩散蔓延:a.局部蔓延b.淋巴道蔓延c.血行蔓延:败血症;毒血症;菌血症;脓毒败血症。

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

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a.内皮细胞收缩b.内皮细胞损伤c.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d.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5. 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乳头状瘤,脂肪瘤,结核瘤,血管瘤(有包膜),甲状腺腺瘤,
神经纤维瘤。

恶性肿瘤: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象无或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侵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继发改变少见常见,如出血、坏死、溃疡形成等转移不转移可转移
复发不复发或很少复发易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破坏原发部位和转移部位的组
织;出血、坏死、合并感染;恶病质6.
细胞(神经节细胞)
7.高血压:致病因素:a.遗传和基因因素b.超重肥胖、高盐膳食及饮酒c.社会心理因素d.体
力活动e.神经内分泌因素。

良性分期:功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内脏病变期。

8.肠结核: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椭圆形长轴与肠管长轴垂直。

肠伤寒:溃疡的长轴与肠管
的长轴平行。

肠阿米巴病:溃疡呈烧杯状口小底大。

细菌性痢疾:溃疡浅而不规则。

溃疡型肠癌:溃疡边缘呈火山口状。

9.适应性变化: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0.变性:a.水变性b.脂肪变:心,肝。

c.玻璃样变:良性高血压d.淀粉样变e.粘液样变f.病
理性色素沉着g.病理性钙化
11.非毒性甲状腺肿:增生,胶质贮积,结节。

病因:a.缺碘b.致甲状腺肿因子的作用:大量
钙和氟、某些食物、硫氰酸盐及过氯酸盐、药物c.高碘d.遗传与免疫
12.心肌梗死:靠近心尖的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部。

胃溃疡:胃小弯近幽门处。

十二指肠
溃疡:球部。

胃癌:胃窦近胃小弯侧。

乳腺癌:外上象限。

大肠癌:直肠和乙状结肠。

食管癌:食管中段。

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内囊和基底核(豆纹动脉)。

原发性肺结核: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风湿性心内膜炎:二尖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前降支。

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

13.风湿病: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
织,与自身免疫有关,初次发为儿童和青少年。

变质渗出期,增生期(肉芽肿期),纤
维化期(硬化期)
渗出液漏出液
原因炎症非炎症
蛋白量>30g/L <30g/L
细胞数通常.500*10^6/L 通常<100*10^6/L
比重>1.108(多数>1.020)<1.018
外观浑浊清亮
凝固性易自凝不自凝
15.创伤愈合:全身因素:年龄、营养。

局部因素:a.电离辐射b.局部血液循环c.感染与异物
d.神经支配
16.出血性梗死:肺,肠。

贫血性梗死:心、脑、脾、肾
18.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有组织液化坏死和脓腔形成;发病部位为皮下和内脏;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蜂窝织炎
19.慢性炎症:浆细胞(淋巴细胞)化脓性炎:中性粒细胞
20.心肌梗死:不规则形(地图形)。

肠梗死:节段性。

脾梗死:锥体形。

脑梗死:易液化。

22.肝硬化:临床病理联系:(1)门脉高压症:a.腹水b.侧支循环形成c.慢性淤血性脾大d.
胃肠淤血、水肿(2)肝功能障碍:a.肝性脑病(肝昏迷)b.胆色素代谢障碍c.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d.蛋白质合成障碍e.出血倾向。

发病原因:有毒物质的损伤作用、慢性酒精中毒、营养缺乏、病毒性肝炎。

23.增生性炎: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肉芽肿性炎:伤寒,风湿性关节炎。

假膜性炎:
急性细菌性痢疾(初期结肠)。

变质性炎:病毒性肝炎,阿米巴痢疾,乙型脑炎。

渗出性炎:卡他性炎,脓肿,化脓性炎:小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肾盂肾炎,纤维素性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浆液性炎:风湿性关节炎,出血性炎。

25.肠阿米巴病—阿米巴性肝脓肿。

左心衰—慢性肺淤血。

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
高血压病—左心肥大。

风湿,伤寒,硅肺,结核—肉芽肿。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

27.AS: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高脂血症、遗传因素、性别
与年龄、MS。

继发改变:斑块破裂,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钙化,血管腔狭窄。

基本病变: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
并发症较少见较多见
扩散方式肺泡到肺泡细支气管到肺泡
病变性质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
发病年龄青壮年儿童,老年人,久病卧床者病变范围肺大叶肺小叶
30坏死: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

结局:a.溶解吸收b.分离排出c.机化与包裹d.钙化。

缺血引起: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恶性高血压。

31肉芽组织:形态: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侵润,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

作用:a.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b.抗感染保护创面c.机化与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癌肉瘤
发病率较高,约为肉瘤的9倍较低
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后成人有些类型主要发生在年轻
人或儿童;有些类型主要见
于中老年人网状纤维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
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镜下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
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
大体特点质较硬,色灰白质软,色灰红,鱼肉状
组织分化(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
33. 败血症:血液中大量细菌,并有严重中毒症状;毒血症:仅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并出现
中毒症状;菌血症:血液中可查到细菌,机体无中毒症状;脓毒败血症:血液中大量化脓菌,并有多器官栓塞性小脓肿。

病毒血症:血液中可查到病毒。

35.肠伤寒:髓样肿胀期,坏死期(常有出血和穿孔),溃疡期,愈合期。

肠结核:肠管狭窄。

36.一期愈合:创面小,手术切口,肉芽组织少,形成瘢痕小。

二期愈合:创面不洁、伴感
染。

区别:a.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

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

b.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的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

c.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溃疡直径溃疡直径一般<2cm 溃疡直径常>2cm
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粘膜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粘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深度较深较浅
39.萎缩:(1)生理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a.去神经性萎缩: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

b.营
养不良性萎缩: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c.压迫性萎缩d.失用性萎缩e.内分泌性萎缩f.老化和损伤性萎缩
40.晚期食管癌: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

肺癌: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


癌:巨块型,多节结型,弥漫型。

41.硅肺:基本病变:形成硅结节,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
42.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a.以渗出为主的病变b.以增生为主的病变c.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a.转向愈合(1)吸收、消散(2)纤维化、钙化b.转向恶化(1)浸润进展(2)溶解播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