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介绍
中国风晚清人物介绍李鸿章PPT模板

作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 务运动领袖之一,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 位一等肃毅伯。一生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 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 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 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病逝 于北京。
李 鸿 章
书 法
示 出
不 失
之 让
跃 ,
若 一
局 有
扇 面
造
李为人行粒序在诣
鸿一心行粒,不
章篇旷有生字方
的书神度动字不
书法怡,活和正
法高,疏泼谐的
造品赏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扇
诣佳心不珍一面
藏 书 册 成 就 。
献 给 震 旦 大 学 图 书 馆 , 计
藏 书 在 年 由 其 孙 李 国 超 捐
渊 书 肆 主 人 出 售 不 少 。 其 余
1901年,与11国列强谈 判,吐血谈判,签订 《辛丑条约》,11月卒。
人 物 介 绍
贰
重要事迹
主要事迹
主要事迹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角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1859年末,李鸿章投奔建昌曾国藩湘军大营,充当幕僚。后在曾国藩 的支持下,编练淮军,与洋枪队共同配合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 后,淮军成了李鸿章在官场青云直上的根基。
人 物 介 绍
晚清名臣
汇报人:当图网 汇报时间:2020年xx月
人
主
文
人
物
要
化
物
生
事
成
评
平
迹
浅评李鸿章

浅评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近代外交上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他也是个备受争议的人,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后是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本文通过介绍李鸿章的一生,来对其进行辩证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中国近代,人物评价正文:一、李鸿章简介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李鸿章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成长。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生于1823年,卒于1901年,享年78岁。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学府被选为优贡,赴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
后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成为曾国藩的弟子。
李鸿章25岁时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金田起义爆发绿营军腐朽日甚,不堪一战。
而曾国藩奉命组建的湘军却屡建奇功,清廷于是又派了一些京官回乡“练勇”。
李鸿章表现的相当积极,认为这是一个报销军国,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当李鸿章背着行李千里迢迢赶回庐州时,庐州已失守。
太平军分据近地,形成犄角之势,安徽巡抚福济数次欲收复庐州而不得,李鸿章建议他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
福济命他领兵前往,果将二县收复。
不久,庐州也被收复。
李鸿章善领兵作战的名声从此传开。
然而,李鸿章的战功却受到上级福济的猜忌。
受到排挤的李鸿章几乎不能自立于乡里,这是当年一心想要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他所没料到的。
因而情绪十分低落,闲赋在家是,他写了《明光村镇旅店题壁》一诗抒发胸中怨气:“巢湖看尽又洪湖,乐土东南此一隅。
我身边的历史人物---李鸿章

我身边的历史人物----李鸿章由于数据调查看出有30%的人并不十分了解李鸿章这个人物,而认识的人中70%都是从中学课堂了解的,所以不得不在此先做个介绍了。
摘要: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左宗棠说他:“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康梁:“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1895)二三月、庚子(1900)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梁启超:“只懂洋务,不懂国务”张之洞:“朝廷内外对西方军事、内政和外交“稍知之者,唯一合肥(李鸿章)。
国不用之而谁用乎。
”青年毛泽东曾说:“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浅,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
”在问卷调查数据中70%的人都认为“李鸿章”三个字是“刽子手”“卖国贼”的代名词。
他对内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与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二三十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可谓罪莫大焉!虽然多数人都对李鸿章一骂了事,可是事实是如此吗?数据表明仍有26%的人认为他是无奈的,那么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据史料记载,1901年,李鸿章在屈辱中辞世。
这位晚清显赫一时的人物,身前和身后都遭诟病。
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是毁誉不一。
毁之者往往总是把他和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些屈辱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诸如甲午海战的失利,《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晚清名臣李鸿章人物介绍PPT模板

2024/1/27
19
倡导西学,推动教育改革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推动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奠
定了基础。
2024/1/27
改革教育制度
他主张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提倡 实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推动了 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推广新式学堂
李鸿章创办或支持多所新式学堂, 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上海广方言 馆等,培养了一批具有现 代化视野的人才。
8
主持签订《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主持签订《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给日
本。
2024/1/27
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代表清政 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进 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些条约的签订虽然带来了短期 的和平,但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
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 学技术,加强国防建设,推动中
国近代化进程。
在外交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成功 处理多起涉外事件,维护国家利
益。
2024/1/27
5
晚年生活与逝世
晚年时期,李鸿章仍然关心国 家大事,致力于推动改革和现 代化进程。
2024/1/27
因病逝世于上海,享年78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 哀悼。
21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2024/1/27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01
李鸿章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引进西方文化艺术
02
他引进西方文化艺术,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丰富了中国人
的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推动汉语国际化
03
李鸿章还积极推动汉语的国际化进程,提倡使用汉语与西方国
2024全新精品李鸿章介绍ppt模板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出生于清朝末年一个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教育。
早年曾就读于京师同文馆,学习外语和西方知识。
后来考取进士,入翰林院深造,成为清朝官员。
曾担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重要职位。
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文化,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事件中表现出色,维护了国家利益。
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政治生涯及成就晚年时期,李鸿章在政坛上逐渐失势,但仍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曾游历欧美各国,考察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为中国的发展寻求新的思路。
最终于1901年逝世,享年78岁。
他的逝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哀悼,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晚年生活与逝世01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急需进行现代化改革。
02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加强国家实力,维护清朝统治。
03洋务派官员如李鸿章等认为,只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才能挽救清朝的危局。
洋务运动背景及目的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角色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
他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等一系列近代化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李鸿章还主持了北洋水师的创建和扩建,使中国拥有了一支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舰队。
洋务运动成果与影响洋务运动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枪支弹药和北洋水师的军舰等。
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朝的军事实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同时,洋务运动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03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列强环伺的局面,外交形势异常严峻,李鸿章作为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在这一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列强环伺,外交形势严峻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统朝贡体系逐渐崩溃,中国外交观念受到严重挑战。
传统外交观念受到挑战为适应新的外交形势,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机构和制度的变革,如设立总理衙门、派遣驻外使节等。
李鸿章介绍

不履日地
也正是因为马关签约的强烈刺激,李 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 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 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 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 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 一块木板,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 腾腾地挪过去,足可见其对日本仇恨之极。
谢谢观赏
第一学习小组
组长:刘长玉 组员:陈耀昌 江泽东 龚明焕 制作:刘长玉 许镇宏 发表: 张凯 李彩铃
张凯 唐志根 许镇宏 陈耀昌 林芊林 江泽东 龚明焕
钱庭 李彩铃 林芊林 钱庭 唐志根
李鸿章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在家 排行老二,道光三年(1823)正月初五出生于安 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现属肥东县)。父亲 李文安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因此,李鸿章也 算是官宦世家出身,18岁离别故乡,踏入仕途。 大家都知道,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 变化。各种社会思潮风雷激荡,各种政治角色粉 墨登场,为中国历史上又一社会转型期。即使百 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恐怕也未有此一时代纷 繁复杂。这一时代呼唤的主题,一言以蔽之,乃 “富”、“强”两端。李鸿章就生活在这个时代, 一生事业也基于此 。
消极方面
李鸿章的外交
李鸿章是以军事起家的,但其真正为民 间所熟知并猛力批判的,却是他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廷的全权代表,他在“国家存亡危急 之秋”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成为近代中国 屈辱历史的代表人物。
签订30卖国条约 千夫所指
最引起人们非议的是四大条约的签订
有人认为李鸿章 卖国有据
1876年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
1870年派遣的中国首批留美学生
积极方面
李鸿章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

李鸿章为现代化做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李鸿章(1823年-1901年)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
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民族英雄。
本文将从李鸿章的背景、政治才能、外交才华以及对现代化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现他作为民族英雄的伟大价值。
一、背景介绍李鸿章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贫穷的书香世家。
他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刻苦,积极进取。
正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熏陶下,培养了他坚持不懈追求现代化的信念。
二、政治才能李鸿章拥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他在政治舞台上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深厚的学识。
他历任多个重要官职,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和社会变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鸿章善于运用灵活的策略和智慧的谋划,成功化解了中国内外各种政治危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三、外交才华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李鸿章以其卓越的外交谋略和智慧描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他积极参与处理内外政治事务,并与西方列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不仅在朝廷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成功与各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四、对现代化的贡献李鸿章深信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
为了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和制度体系。
他发起并参与了多项现代化改革,如海军建设、洋务运动以及铁路修建等,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五、对国家统一的坚守在国家面临危机和分裂的时刻,李鸿章始终坚守着国家统一的信念。
他积极参与抵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为保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做出了巨大牺牲。
他的坚定立场和卓越领导能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安危。
六、对后世的影响李鸿章的思想和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的现代化思想为中国的近现代史铺下了基石,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他的政治才能和外交智慧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 “望云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 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 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 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其余 藏书在1940年由其孙李国超捐献给震旦大学图书馆,计 18000册。
《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肆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 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屈辱外交
1874年,由于列强的入侵,李鸿章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 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叁 文化成就
文化成就
书法造诣
李鸿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 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疏而不乱。览 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书法高品佳作,显示 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晚清名臣
—李鸿章
壹
贰
叁
肆
目
人
主
文
人
物
要
化
物
录
生
事
成
评
平
迹
就
价
壹 人物生901年11月7日)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事迹
剿灭捻军
1865年,剿捻统帅僧格林沁全军覆没,清廷即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北上督师剿捻。由于 湘军大量裁撤,曾国藩借调淮军参与剿捻,历时一年半,无功而返。 1866年,改命李鸿章为钦差大臣,接办剿捻事务,成功剿捻。李鸿章入阁拜相,成就读书人 的第一等功名
捻军
1853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皖、豫、鲁、苏等地 捻众纷纷起义,逐渐形成农民反清武装队伍,遂称捻军, 主要活动于长江、黄河间。纵横驰骋于皖、豫、鲁、苏、 鄂、陕、晋、直(冀)八省十余年,极盛时期总兵力达 20万之众。后分为东、西二捻,西捻为左宗棠所平定, 东捻乃李鸿章所灭。
威海卫失陷 致远舰战沉
主要事迹
屈辱外交
1874年,由于列强的入侵,李鸿章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 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辛丑条约》 左起:荷、日、比、奥、西、俄、德、英、
美等十一国代表。 右起:奕劻、李鸿章。
写在最后
5
主要事迹
洋务运动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鸿章不仅建立了一支用西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军队,还创办了一 批近代军事工业及民用企业。他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 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军校、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从客观上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 在中国的发展,被梁启超尊为近代史上“当时中国第一人”。
通过了解更多的历史,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李鸿章,在那段荣辱交加的晚清时代,他 不愧为:
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与各国政要交往,各国对李鸿章的评价也很高。时任日 本首相伊藤博文说:“他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中国近代经济的开创者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最具洞察力的人,他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兴起洋务运动,促 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同时也避免了中国没有像越南、印度等国家完全沦为殖民地。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总局
北洋海军舰队
主要事迹
外须和戎 内须变法
经过洋务运动和李鸿章多年的苦心经营,清朝 海军当初是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朝廷从上到 下书生意气,包括西方列强,都看好中国。 据部分史书记载,“唯鸿章知其不可”,李鸿 章清醒地认识到清王朝很不容易得到几年发展 喘息的机会,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因此 主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极力设法避战。 间接导致了“中日战争”的失败,北洋海军全 军覆没,因此饱受争议。
1875-1895 年 , 经历鸦片战争、中 法战争、中日战争, 签 订 30 多 个 不 平 等条约。
1901 年 ,与 11 国 列强谈判,吐血谈 判,签订《辛丑条 约》,11月卒。
主要事迹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角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 1859年末,李鸿章投奔建昌曾国藩湘军大营,充当幕僚。后在曾国藩的支持下,编练淮军, 与洋枪队共同配合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2020年读书笔记
人物介绍
李鸿章(1823.2.15-1901.11.7)
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 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汉族,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店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 人和统帅,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生平简介
1847 年 , 中 进 士 , 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受业曾国藩门下。
1860 年 开 始 , 进 行 洋务运动,兴办军工 民企,组建北洋海军。
1896 年 , 出 访 欧 美 国家,暗中支持维新 改革。
1863-1868 年 , 编练淮军,配合湘 军镇压太平天国运 动,剿灭捻军,入 阁拜相。
中国近代政治的黑锅者
李鸿章即使年迈身体虚弱也坚持关心国家,关心战事,承受巨大压力,代表清王朝签署30多 个不平等条约,背负“卖国贼”的千古骂名,为清王朝皇家倾尽了自己的一生。
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之间,由 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 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 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 落,标志着运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