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的防空黑洞
重庆大轰炸中的日军“斩首”行动

重庆大轰炸中的日军“斩首”行动作者:杨纪来源:《新西部》2016年第02期为动摇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妥协投降,从1938年到1944年,日本飞机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六年的狂轰滥炸。
期间,蒋介石至少有三次险遭轰炸而毙命。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轰炸和反轰炸过程中,以戴笠为首的军统局,却有着秘不示人的种种活动。
近年,我国公布了关于大轰炸的部分绝密档案资料,这才揭开了这重重帷幕的一角。
抗战初期,日机的轰炸遍及中国16个省的275个城市以及各大交通线路,省会城市除拉萨、迪化幸免外,就连四川的小城松潘也遭轰炸。
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12月19日,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重庆更是遭到日机长达六年的狂轰滥炸,成为遭轰炸次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一座城市。
鲜为人知的是,战前,中国最高军事当局为保卫陪都领空,专门在重庆设立了空军第一路司令部,司令部所在地就在白市驿机场。
面对来犯日军,中国空军动用了当时战斗机部队80%以上的兵力,同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空军主力展开数十次殊死搏斗。
虽然重庆空战的规模远不及欧洲战场上动辄数百架、上千架飞机的大决战,但就远东战场而言,双方投入的飞机数量占空军总兵力的比例也是相当巨大的。
蒋介石三次险遭日军毒手中日空军在重庆主城上空的第一次交战,发生在1939年1月15日。
当天,重庆防空司令部收到利川、石柱等地的电告:有敌机29架向重庆方向飞来。
十二时二十五分,空袭警报拉响。
不久,敌机飞到主城区上空投弹,中国空军派出12架战斗机升空作战,在南岸区大兴场上空约4500米的高空,中国空军发现敌机高度为5000米,遂迅速爬升到有利位置,等敌方第一中队的轰炸机飞过,战斗机向敌方第二中队的9架轰炸机发起攻击。
据当时媒体报道,在这场主城上空的首次交锋中,敌机多架受重伤,一架被击落,飞机残骸在南岸区大兴场被寻获。
1939年,中国空军与日本空军发生实质性空战16次。
在这一年的对抗中,我方有时还略占上风,并没完全失去对重庆的制空权。
抗战时震惊中外的重庆防空洞惨案

较场口大隧道是在1936年仓促设计出来的,先从地面深挖入地底10米,然后平行深入两公里长。
冲突分叉成三个洞口进出。
洞内宽度两米,高也两米,有多处急弯,两旁有木板钉成的长凳,每隔30米左右,洞壁上挂一盏油灯。
此隧道里通风、防火、防毒、排水、医疗等设备都没有。
这条隧道本来是作为交通用的,因为设计失败而废弃,后作为防空洞使用,这给日后的防空洞安全埋下了隐患。
晚上9点钟左右,日军飞机进入重庆市区上空, 24架飞机分三批,对重庆市区的国府路、上清寺、李子坝、和平路、金汤街、中一路、纯阳洞、上南区马路、石板坡等数十处进行长时间轮番狂轰滥炸,共投爆炸弹82枚,燃烧弹13枚。
霎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火海一片,繁华市区顿成废墟。
由于防空洞内人多空间小,再加上洞口紧闭,洞内氧气缺少,人们开始觉得呼吸不畅,浑身发软。
这时婴儿和孩童们终于忍受不住了,大声啼哭起来,气氛顿时紧张,有些人开始烦躁不安,举止反常。
防空洞惨案生还者朱更桃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在洞内,起初只觉得头脑发闷,大汗淋漓,渐
32 《生命与灾害》 2019-6
2019-6《生命与灾害》 33。
重庆防空洞大隧道惨案

重庆陪都时防空洞
防空洞历史
从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本队战时中国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 的战略轰炸。重庆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了极为惨重的灾难。这些灾难,当 然是由日军的暴行造成的,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上下腐败也大大加剧了重庆 人民的灾难。 ■扒手盗贼搞起防空救护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开始迁 往战时首都重庆。日军为了威胁中国当局早日投降,就不断派遣飞机远赴重 庆进行大轰炸。国民党政府当然非常清楚重庆防空的重要性,就成立了防空 司令部,选定刘峙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 刘峙借口重庆防空的重 要,向军委会要求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下辖通讯队、防护大队、担架营 等单位,直属防空司令部。其实,这些所谓的防空部队大部分是由原刘峙的 卫戍部队顶替的,伪造名册按月领取双份军晌。 卫戍总部劳动总队以改造流 氓扒手盗贼等犯人为名,把当时重庆社会上一部分盗犯(还有一部分妓女) 抓来,用铁链子拴着强迫劳动,他们的劳动收入则供上级军官贪污分赃。在 防空司令部成立担架营时,挑选一部分身体强壮些的去当担架兵,实际上所 选的都是些扒手惯贼,他们平时穿着便衣或军服在街上进行偷窃,一有警报 就到指定地点集合准备抬担架,事实上有警报时也不可能把人全部集合起来 的。靠这些扒手盗贼搞救护,救护的效果可想而知。
图为十八梯附近居民到防空洞避暑
由于防空洞冬暖夏凉,不少商家在防空洞办起了餐饮
图为开发成旅游区的防空洞
图为被用着仓库的防空洞
谢谢!
■为有钱有势者服务的防空情报 当
时,重庆防空情报所内设有专门向各大 机关和要人所在防空洞报告敌机情况的 设备,这是公开替统治阶级服务。防空 情报所另外还私设通信网,专替有钱人 服务。凡银行、大企业、大富翁在重庆 都有私设的防空洞,另外还有专门卖防 空证的防空洞(每张月票十元,躲一次 警报每张二元)。 这些防场
6·11成渝上空的悲壮一幕

6·11成渝上空的悲壮一幕作者:唐学锋来源:《红岩春秋》2018年第02期1939年6月11日,星期天。
时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翁文灏,只在沙坪坝南开中学的寓所接待了几位朋友,正想利用这难得的清闲时候好好休息一下。
傍晚,日机来袭,安静的生活被打破,他又被迫与家人一起躲空袭。
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道:六时四十分(傍晚),日机来袭。
七时一刻左右,沙坪坝炮声甚烈,日机廿七架。
八时三刻解除。
相国寺、上清寺、曾家岩、菜园坝等皆受炸,损失不甚烈。
成都华西坝亦受炸。
传闻敌机在渝落二架,蓉落三架。
当晚,就得知了成渝两地同时遭到日机轰炸和发生空战的消息。
这一天,驻守武汉的日本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出动54架96式陆上攻击机,同时空袭了四川境内的成都、重庆两座城市。
17中队回防成都17中队隶属于中国空军第5大队,驻防地为成都。
1938年底,该队至兰州接受苏联援华飞机后,留守当地。
1939年2月20日、23日,该中队曾与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联手,痛击来犯的日机。
两次空战,一共击落日机15架,17中队英名远扬。
5月8日,17中队奉命回防成都,驻太平寺机场。
18日,17中队在第5大队副大队长王汉勋的带领下,再次接到命令移驻重庆白市驿机场,协助第4大队担任重庆的防空任务。
17中队的飞行员徐吉骧(后改名徐华江)在后来出版的《天马蹄痕:我的战斗日记》中,曾对这一时期的生活和战斗有过如下描述:重庆的春天湿冷多雾,现已初夏,早半天雾气更浓,往往浓到对面不见人。
重庆雾,只在早晨遮江盖山,近午突散。
有几天早晨也不见雾了,所谓“雾重庆”的季节,业已过去,接近五月,就是“热重庆”,最热的时候。
重庆夏天非常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
五月的天气,同往常一样,一大早浓雾遮江盖山,飞行员在雾里试车,试枪,大江中不时传来过渡轮船的汽笛声。
九时许,大雾散尽,一轮烈火似的太阳,又爬上了天空,机场里草皮上的雾水露珠儿一下子都晒干了,人们的皮肤上都发出了巨大的汗珠儿,连木桌都会热烘烘的,这时的飞行员最苦了。
重庆大轰炸 02

重庆大轰炸02重庆大轰炸(下)零式战斗机的诞生96式舰载战斗机的优秀性能,让堀越二郎名声大噪。
所以在1937年10月,海军提出新一代舰载机的招标时,堀越二郎很自然的作为三菱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参加了招标会。
堀越二郎当时年仅34岁,却也相当自信,毕竟它是历史上最成功的96式舰载战斗机的设计者。
只是他并没有高兴多久!当他得知海军方面的要求时,堀越二郎当场就被惊呆了。
当时另一个参加招标的中岛公司代表,几乎当场就拂袖而去,他们认军方的要求简直是胡扯!实际上,海军的要求在当时看来,真的形同发疯。
最大空速:高度在4000米时,311公里/小时。
爬升率:爬升到3000米高度,花费9分30秒。
滞空时间:正常出力下可以维持1.5到2小时,经济巡航速率下携带副油箱为6至8小时。
武装:两门20毫米机炮,两挺7.7毫米机枪,并且能够携带两枚60公斤(123磅)炸弹。
航电设备:各种无线电设备,包括定向设备。
起飞距离:在17节顶头风下必须少于70米。
机动性能必须和96式舰载战斗机同级。
大家看到,这个要求比96式舰载战斗机有很大提高,而设计时间仅仅比96式舰载战斗机迟2年而已。
堀越二郎看到这个要求后,一度想直接撂摊子不干了。
他对三菱公司高层说:军方简直是疯了,那些将军们能不能现实一点,去看看当今世界航空技术的现状。
以日本的技术,根本就不可能造出这种东西。
以我的个人能力来说,96式舰载战斗机就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海军方面坚持这个要求,我就无法接受这个任务。
我还敢说,整个日本也没有一个设计师敢接受这个任务。
三菱公司高层无奈,只好向海军方面转达了这个意思。
其实中岛公司和爱知公司也有类似的抱怨。
1938年1月,横须贺海军基地,海军一派的30多个军官同三菱,中岛公司,爱知公司的代表举行会议,商讨修改新的标准。
爱知公司当时技术力量最为薄弱,听到这个惊人的要求以后,干脆直接放弃竞争,连会议都不来参加了。
本来,这个会议的目的是降低标准,没想到因为因为由刚从中日战场一线回来的军官参加,这个会议反而变成追加性能的吵架会。
是谁在江津上空击落了日本轰炸机

■唐学锋是谁在江津上空击落了日本轰炸机◇“5·25”空战英雄王殿弼在重庆江津的老城东门外长江边上,曾经有一座四方亭。
亭子中央,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大匾,匾上写着“中苏友谊亭”几个大字。
匾下有小楷题曰:1939年夏,日寇飞机轰炸重庆,英勇的苏联空军与之激战,击毁日寇飞机坠于笋溪河边,境内军民无不欢欣鼓舞,以飞机残骸建亭于此,以兹纪念。
由江津县(今江津区)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江津县志》曾记载:民国28年5月,日机1架被援华苏联空军击中,坠落在真武乡外迁村,飞机残骸和8具日本飞行员尸体运到县城,尸体安葬在南安门外,将飞机残骸在公园建一中苏友谊亭。
文中所指的“飞机残骸”,主要是机身上的银灰色铝皮,用来做了亭顶。
这是全国惟一一座用飞机材料做成的纪念亭。
十分遗憾的是,随着城市的开发,这座纪念亭被拆除。
曾经听说会异地复建,但至今未见踪影。
而这座纪念亭背后的故事,也渐渐地被人遗忘了。
“5·25”大轰炸1939年5月25日,时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下午4时,日机过宜昌西飞。
6时15分,重庆空袭警报。
6时3刻,紧急警报。
7时至7时10分,沙坪坝高射炮轰击,并见汉奸信报红光10余处。
9时半解除。
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的陈克文,则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10日多没有警报,大家渐渐大意起来。
想不到下午6时余,忽然警报大鸣,躲到防空洞后约1小时余敌机才到。
不知在何处投弹,响声不大,大概距离尚远。
从6时余一直到9时余,警报解除。
翁、陈二人都亲身经历了当天的日机轰炸,也同时记录了日机轰炸的准确时间等情况。
但他们对当天日机轰炸重庆的整个过程,包括重庆遭受轰炸受损的情况和中国空军拦截日机作战的情况均不得而知。
根据重庆市档案馆保存的重庆防空司令部相关档案资料记载,当天日机空袭重庆及伤亡损害情况如下:一、渝市警报时间:空袭18时,紧急18时33分,解除21时35分。
101作战计划与重庆大轰炸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2卷第3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 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Vol 12No 32006101作战计划与重庆大轰炸孙仁中(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400020)摘要:101作战计划是日本侵略者在1940年制订的,企图使重庆政权屈服的战略大航空作战计划。
在101作战中,日本飞机采取了全方位、无差别、连续的地毯式的轰炸战术,对重庆市区反复进行轰炸,给重庆市民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其残酷、野蛮、猛烈程度堪称历次战略轰炸之最。
本文利用中日文资料,对 101作战计划的提出、内容、实施、特点和给重庆人民造成的灾难进行了较为详实的介绍,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大轰炸;重庆;日本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5831(2006)03 0082 04一、101作战计划的提出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在中国的版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战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中心,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指挥中心。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政府在重庆指挥数百万军队与日本军队进行顽强的抗战。
日军为了实现 摧毁中国抗战意志的企图,达到迅速解决 中国战事的目的,于1938年12月2日,日本天皇下令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
根据天皇的命令,日本总参谋长又向侵华日军发出了345号大陆指令 关于实施对全中国航空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如附册规定:攻击敌人的战略及政略中枢时,必须集中兵力,投入优良的飞机,特别是要捕捉、消灭敌人的最高统帅和最高政治机关。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的变化,于9月4日在南京设立了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统管在中国的军事、政治行动。
9月23日,日本在对中国的363号作战命令提出,将继续对重庆等大后方实施航空作战的策略。
日本大本营认为,零散地对中国大后方的袭击收不到真正的效果,必须配合军事上的进攻,才能收到双重效果。
重庆大轰炸持续5年半 2万多万余同胞遇难

重庆大轰炸持续5年半2万多万余同胞遇难作者:牛宝成来源:环球时报来源日期:2005-6-8本站发布时间:2005-6-8 20:56:47阅读量:227次编者按:6月5日,是震惊中外的重庆“六·五大隧道惨案”64周年纪念日。
在日军对重庆长达5年半的轰炸过程中,中国军民伤亡两万余人,整个城市几乎被毁。
重庆大轰炸成为继“南京大屠杀”之后,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
近日,一些日本政要企图为日军在二战中的罪行翻案。
然而铁证如山,这些人的阴谋岂能得逞!重庆成为盟国在远东的指挥中心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日军迅速逼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
此后,重庆与华盛顿、伦敦、莫斯科并称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名都。
整个抗战期间,有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立大使馆。
同时,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入重庆,加上战时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军事指挥中枢、外交中枢和“抗战时期工业的生命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盟国中国战区建立,重庆又成为盟国在远东的指挥中心。
日军企图用轰炸摧毁中国抗战意志面对这个重要的抗日中心,日本自然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因此,日本军部将重庆确定为进攻的首要目标。
由于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既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环抱,还有浓雾蔽城,易守难攻,所以,日军最后决定以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消灭敌最高统帅和最高政治机关”并“直接空袭市民”,企图造成中国军民“上下震撼,极度恐怖”而崩溃求和。
为达到这一目的,日军精心炮制了一份《陆海军关于101号作战协定》,决定调集陆海军的航空部队主力,集中攻击重庆。
从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日军根据“101作战令”、“102作战令”等作战方案,联合对重庆实施“航空战略轰炸”,为期5年半,史称“重庆大轰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档案
HUBEI ARCHIVES
2010·4○刘向上
幕秘闻内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机,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迁往重庆。
日军为了威胁中国政府早日投降,不断派遣大批飞机对重庆进行大轰炸。
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司令部,任命刘峙为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
国民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防空部队,下辖通讯大队、防护大队、工程大队、担架营、机踏车排、警报台、对空联络哨和情报传递哨等单位,直属防空司令部管辖。
这些防空部队大部分是由刘峙的卫戍部队顶替的,如通讯队就是由卫戍总司令部的通信连顶替,按月由通信连伪造名册领取双份军响。
重庆防空部队的担架营系由卫戍总司令部劳动总队的一个营组成。
劳动总队以改造流氓扒手为名,把当时重庆社会上一些盗犯和妓女抓来,用铁链子拴着强迫劳动,他们的劳动收入则供上级军官贪污分赃,有些盗贼,还被看管的人私自放出,到街上继续偷窃,偷来的东西就交一部分给总队的长官。
防空司令部的担架营里,也有一部分犯人,他们平时在街上偷窃,一有警报就到指定地点集合准备抬担架。
1939年5月3日至4日,一场空袭的大火把重庆房屋烧去十分之九,人员死伤无数。
当时,驻在重庆郊区的部队有6个师,还有许多的独立团营单位。
火灾发生后,卫戍总司令部下命令,所有部队出动救火,但部队出动不了,反而纷纷向卫戍总司令部索领救火器材。
直到第二天下午,刘峙才又下命,不论谁,担1挑水给1元钱,才调动数万军队参加救火。
火灾中,许多达官贵人,直接打电话给刘峙,要救火车去他们家救火。
当时并没有统一指挥防火的机构,达官贵人们常常拿着刘峙的手令,调动正在救火的车辆,先去救他们的宅第,以致火势很快蔓延到全城。
火灾的当天晚上,就发生了许多抢劫财物的事情,多半是散兵游勇干的,军政部所属监护大队担任菜园坝一带的警卫,他们自己就乘火打劫。
火灾过后,许多救火的队伍竟然竞比看谁在火场里发的财多,还把烧剩的房子略加修理占为己有,以后向房主索取高价赎回。
重庆防空情报所内,设有专门向各大机关和要人所在的防空洞报告空袭情况的设备,另外还有私设通信网,专替有钱人服务。
重庆的大银行、大企业和大富翁都有私设的防空洞,另外还有专门卖“防空证”的防空洞。
这些防空洞自己出钱,请防空情报所替他们架电话,及时把敌机情况告拆他们,他们每月送防空情报所一笔钱,由此防空情报所就有了一笔固定的额外收入。
当时,许多防空官兵与这些有钱人来往,参加了一些经商和投机倒把活动,过着比较舒服的生活。
重庆共有800个公共防空洞,它们的防空情报问题,就没有多少人管了。
防护大队散布在各防空洞洞口,只有10部电话,消息经常不灵。
特别是轰炸以后,防护大队对通信线路的修复,总是先修有势有钱人的电话,最后才修公共防空洞的电话,总机转接也是有势有钱人优先,公共防空洞总是迟一步才答复。
当时,重庆市内的通信线路经常被炸,广大市民感到空袭的情况不容易获得,中央大学等一些团体便在重庆发起创设有线广播、专供传递空袭情况所用的防空黑洞1941年6月,重庆大隧道防空洞惨案
重庆大轰炸的日机轰炸重庆
46
HUBEI
ARCHIVES
湖北档案
2010·4
倡议。
这一工作被防空司令部争到后,第一期经费就拨了14万元。
防空司令部拿到这笔钱后,不是马上动手干,而是拿去经营商业,到万县买烟叶,再倒卖给重庆烟草工厂。
他们借口要解决技术和器材问题,一再拖延,最后还是以器材问题无法解决为由,终止进行了。
重庆防空警报的鸣放和解除,都要听防空副司令胡伯翰的命令。
胡伯翰一向刚愎自用,谁也不敢和他争论。
1941年6月5日夜,敌机采取“疲劳轰炸”策略,以3至5架飞机为一队,轮番进入重庆上空。
在这种情况下,本应在敌机未临空时,解除一下警报,让群众出洞换换空气。
大隧道防空洞多次打电话,要求人们出洞换换空气,都被胡伯翰拒绝了,并下令不许群众乱动。
最后,因洞内空气稀薄,群众迫不得已,纷纷向洞口拥去,后面的人压在前面人的身上,越压越多,洞口很快就被阻塞了,造成震惊中外的大隧道防空洞惨案,死亡992人,重伤151人。
惨案发生后,防空司令部调担架营抢运伤员。
这些人进到防空洞内,不抢救伤员,反而搜捡死者身上的财物。
负责指挥搬尸的卫戍总司令部交通处处长姜吟冰和交通科科长刘吉龙,下令搜查担架兵的腰包,一部分担架兵反抗,姜吟冰下令在洞口枪毙了一名担架兵。
姜吟冰将搜出的金银首饰、手表、纸币等财物,用小汽车送到了刘峙家里。
大隧道防空洞惨案发生后,防空部队不忙着救人,反而大肆敛财的行径,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国民政府军委会要求吴铁城主持军事特别法庭进行审办。
刘峙事先通过卫戍副总司令贺国光向吴铁城送去大批礼物。
开庭时,刘峙没有出庭,法庭只把胡伯翰以及一些救护通讯等方面管事的人叫去问了一下,口供都是事先拟好的。
结果,刘峙只受到撤职留任的处罚,贺国光因替刘峙奔走有功,后来刘峙就推荐贺国光继任了防空司令。
责任编辑/杨
光
●3月19日,宜昌市档案局召开2010年档案工
作会议。
会议传达贯彻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部署2010年全市档案工作。
宜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马学军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市档案局局长李家法作了题为《增强实力,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全市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报告。
市委副秘书长冉锦成、市发改委副主任徐海涛、市财政局总会计师李仁贵及市档案局全体领导成员出席会议。
市政府副秘书长刘灿主持会议。
(宜昌市局)
●3月31日,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杨立志及政协文
史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一行视察了十堰市档案馆。
杨立志在听取了市档案局局长杨芳展十堰市档案工作汇报后指出,感谢全市的档案干部为保存十堰历史、十堰文化所做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勉励全体档案干部要有强烈的历史感,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管理好档案资源。
档案工作要做到立足现代,回顾历史,
面向未来,努力把档案馆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所需,为全市各项工作服务的信息库。
(胡晶)
●老河口市档案局高度重视并积极争取档案馆
改扩建项目,把争取该项目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会同市发改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市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工作专班,抽调精兵强将,按质按期完成了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依据材料的申报工作。
目前,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已列入国家和湖北省的改扩建计划,预计可争
取国家专项资金350多万元。
市档案局按照省发改委和省档案局的要求,正在研究制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设方案,力争通过省级审核和国家档案局审查,争取将市馆列为第一批县级综合档案馆工程建设项目。
(魏薇
班晓燕)
●红安县档案局(馆)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
上级档案部门的充分肯定,2009年再获全省“先进档案局”,为全省14个连续3次获此荣誉的单位之一,档案网站建设获全省“优秀奖”。
在近日召开的红安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大会上,县档案局(馆)又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2008—2009年度县级文明单位。
通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局(馆)全体干部的文明意识大为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档案部门“增活力、树形象、强素质、求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活动载体。
(红安县局)
●近年来,枣阳市档案局把服务民生作为档案
息快递
信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