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二历史教案人教版选修: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优秀奖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尊攘派、高杉晋作、“骑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强藩,“大政奉还”,“辞官納地”、鸟羽、伏见战役,“戊辰战争”;理解“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分组讨论,历史比较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运动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三、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四、教学过程【导入】【师生互动】在讲授新课之前,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19世纪中叶,日本在幕府统治下,实行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在这一体制下,掌握实权的是——幕府的最高首领,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天皇是傀儡,毫无权力,部分藩的首领大名不满幕府的严格控制,渐生反抗情绪,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对幕府的反抗思想,由此可见,——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再看被统治阶级,农民受到沉重剥削与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幕府的恣意掠夺,因而,——阶级矛盾激化;加之美国打开日本国门,西欧列强纷纷加紧侵略,致民族矛盾激化。
可见,幕府统治成为了各种矛盾的众矢之的,而面对这些危机,日本的出路何在呢——推翻幕府统治。
【新课】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面对种种危机,日本是不是直接就出现了旨在推翻幕府统治的武装倒幕运动呢——没有,那么,日本历史上注明的“倒幕运动”是由什么运动演变而来的呢——“尊王攘夷”运动。
”教师通过补充材料“樱田门”事件,给大家介绍相关知识……(PPT)师生共同分析“尊王攘夷”的“背景”;口号局限性;参与的广泛性等知识点。
一、尊王攘夷运动(自主学习,合作归纳)1、背景:日本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对外妥协退让,对内镇压的政策2、开始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3、口号任务:“尊王攘夷” ,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4、参与者:中下级武士主体,部分大名、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5、活动手段:刺杀…袭击…进攻…“奇兵队”的武装斗争6、局限:对幕府抱有幻想;盲目“攘夷”排外,没有明确提出倒幕要求【教师总结】:反对现存秩序,必须具有一定的革命理论,在当时条件下,为力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他们除了“尊崇皇室”和“击攘夷狄”的大义名分论之外,找不出其他更合理的法抗依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成立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倒幕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2.分析明治政府的主要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些改革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请以表格形式呈现,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全面。
3.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坂本龙马、西乡隆盛等,选取一位人物,为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传记,突出其在倒幕运动或明治政府改革中的作用和贡献。
4.结合课堂讨论,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答案:
a.倒幕运动中,哪些因素促使日本走向现代化?
b.明治维新对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有何启示?
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尊重历史事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日本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倒幕运动的具体细节和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存在主观臆断和片面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纠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介绍倒幕运动的背景,如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让学生了解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是如何推动日本历史变革的。
2.详细讲解倒幕运动的过程,包括长州、萨摩等地的倒幕活动,以及戊辰战争中幕府与倒幕派的冲突。
3.分析明治政府的成立及其改革措施,如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等,阐述这些改革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备课资料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备课资料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明治维新,是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变革。
这样的变革,为什么在十九世纪中期亚洲其它国家都没有发生,惟独在日本却成了现实?研究明治维新,首先必须研究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明治新政权得以建立,为日本资产阶级改革——“明治维新”,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没有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便没有明治维新的实现。
2、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黑船事件以后,国家内忧外患,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掀起“尊王攘夷”运动。
尊攘派重在“攘夷”,寄希望于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
1863年幕府发动“禁门之变”,“尊王攘夷”运动终结。
尊攘派认识到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同时也认识到盲目“攘夷”亦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
在倒幕派的压力下,幕府上演“大政奉还”闹剧,仍控制国家政权。
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最终使幕府名实俱亡。
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
3、教学重点:倒幕运动的兴起。
4、教学难点: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
二、课前导学材料1、黑船事件后,日本民族危机加剧;日本倒幕运动的前奏是尊王攘夷运动;西南强藩是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2、倒幕运动的著名领导人除高杉晋作外,还有被称为维新三杰的: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3、倒幕军在鸟羽、伏见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推翻幕府统治的战争称为戊辰战争。
三、课后练习*1、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A.福泽谕吉 B.吉田松阴 C.伊藤博文 D.高杉晋作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现状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3、明治维新前,日本对外实行的政策类似于A.中国清朝中期B.沙皇俄国C.1640年前的英国D.1789年前的法国4、倒幕派的主力是A.中、下级武士B.西南诸藩的大名C.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D.城市贫民和手工业者5、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下列历史事件①日本出现新兴地主②明治维新开始③倒幕力量取得讨幕密诏④西方列强打开日本的大门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6、下列对日本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相同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都造成了自身的落后B.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势力对本国的渗透D.都完全隔绝了本国与世界的联系7、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国所受的阻碍和束缚不同,日本属于A.封建专制制度阻碍B.殖民主义统治阻碍C.分裂割据势力阻碍D.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材料二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9: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案

『合作探究』分析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
(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
(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
实质:尊攘派是为“攘夷”而尊王,“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
3、参与阶层:
领导者:中下级武士
支持者:不满幕府统治的大名
响应者:富农、手工场主和商人等。
『合作探究』领导明治维新的为什么不是2)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历史解释
1.识记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四强藩;“大政奉还”。
2.分析倒幕运动的成功和明治政府的成立对日本近代化乃至亚洲的影响。
3.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戊辰战争
1、起因:
(1)根本原因:“大政奉还”后,幕府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大权,倒幕派为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2)直接原因:1868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德川幕府准备武力反击
(3)目的:彻底打败幕府,真正掌握国家政权
2、经过:
1868年(农历戊辰年)1月1日,德川幕府发出《讨萨表》,以清君侧为名向倒幕派宣战,次日幕府军和佐幕各藩的军队便开始由大阪出发进军京都。戊辰战争爆发。
高二历史学案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立 (人教版选修1)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成立学案(人教版选修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通过了解“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的兴起和戊辰战争的基本史实,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二、预习内容1、“尊王攘夷”这一口号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得到哪些人广泛的响应?活动有哪些?有何局限性?结果如何?2、“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演变为倒幕运动?它的根据地在哪里?3、幕府主动“大政奉还”真实目的何在?有什么影响?4、倒幕派为何发动戊辰战争?这场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什么?结果如何?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尊王攘夷”运动的概况;了解“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强藩,“大政奉还”等知识;识记戊辰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结果及胜利的原因。
2.能通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正确认识“尊王攘夷”和“大政奉还”的实质。
学习重难点:重点:倒幕派为什么能迅速击败幕府?难点:为什么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二、学习过程(一) 尊王攘夷”探究一:在“尊王攘夷”口号中,中心口号是什么?这一口号与当时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程度之间的关系怎样?该如何评价这一运动?其实质是什么?(二)倒幕运动的兴起探究二: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点?探究三:试分析倒幕武装能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探究四:幕府主动“大政奉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三)戊辰战争探究五:戊辰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四)反思总结总归纳结明治维新的背景(一)时代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幕府统治出现危机——改革的必要性内忧:(1)政治:幕藩体制,激化社会矛盾。
(2)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外患:(黑船来航)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三)日本社会的新变化——改革的可能性(1)政治:下级武士成为领导者;推翻了暮府统治,建立了新政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优质课教案_13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前的准备工作,即明治维新的政治前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尊王攘夷”:掌握尊攘派掀起尊王攘夷运动原因、口号、局限性、结局等概况。
2、倒幕运动:识记倒幕运动兴起的原因、领导阶级、根据地、过程、结果。
3、明治政府的成立:了解明治政府成立的时间、概况、迁都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问题探究,理解“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运动的主要根据地为什么集中在西南强藩?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2、通过比较分析、提问、习题训练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相关材料了解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日本民族危机的出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通过倒幕运动的过程分析让学生体会历史人物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与总结。
提出问题: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同学们总结明治维新前日本所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什么?(提示同学们从政治现状、经济现状、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四个方面回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当前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形势,并要求同学们理解内忧外患的具体表现。
老师总结:面对这样的形势,日本社会将何去何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即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首先让我们结合屏幕上方的表格内容来了解有关“尊王攘夷”运动的概况。
一、“尊王攘夷”运动:我们在课前已经要求同学们对教材内容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以提问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讲解: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大家在课前对教材内容做了详细的预习。
下面我们共同对尊王攘夷运动的内容再熟悉一遍。
请同学们看表格内容,结合大家刚才所说的外患即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说明日本民族危机加深,是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根源。
高中历史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新人教版选修1

“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对幕府统治不满; 2.都希望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 3.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 4.领导力量基本一致;(中下级武士为主) 5.根据地基本一致。(西南诸藩) 不同点: ☆前者重在“攘夷”,失败; ☆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四、明治政府的建立
一、“尊王攘夷”
一、“尊王攘夷” 任务:
一、“尊王攘夷” 任务: 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
一、“尊王攘夷” 任务: 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
吉田松荫在1858 年联络长州藩上级武 士,要求天皇不批准 《日美条约》,后被 幕府处死。
一、“尊王攘夷” 任务: 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 原因:
安政大狱发生后。井伊直弼的强硬手段引 起了尊攘派(尤其是水户藩)的强烈不满。水 户尊攘派志士金子孙二郎、高桥多一郎、关铁 之介等人便谋划刺杀井伊。安政七年三月三 日,趁井伊大老登江户城致贺词的时候,以水 户出身为首的十八名浪人在江户樱田门外刺杀 了井伊大老。这就是著名的樱田门外之变。
十八浪士,即死一人,自尽五人,八 人被刑死,二人伤死,只有二人得以善终。
局限:
盲目攘夷
结果:1863年,尊攘派被赶出京都;
1864年,长州藩遭围攻,运动失败。
二、倒幕运动
二、倒幕运动
原因:
领导人物:
二、倒幕运动
原因:“尊王攘夷”失败后,日本有识之士认 识到:倒幕是挽救日本、富国强兵的先 决条件;不能盲目“攘夷”。
领导人物:
二、倒幕运动
原因:“尊王攘夷”失败后,日本有识之士认夷”。
领导人物: 高杉晋作、木户孝允、 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
二、倒幕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优质课教案_0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尊攘派、高杉晋作、“奇兵队”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倒幕根据地西南强藩;“大政奉还”;“王政复古”、“辞官纳地”、鸟羽、伏见战役、“戊辰战争”。
理解“尊王攘夷”运动为什么会发展为倒幕运动?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危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增强国民潜在的爱国主义热情;体会时代风云人物的魄力、人格魅力、坚韧毅力等品质二、教学重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三、教学难点: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四、教学过程:(一)、尊王攘夷:提问“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开始标志,教师可适当补充介绍有关现刺杀井伊直弼的事件,然后请学生自己总结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提醒学生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图文说明,分析这一运动为什么会得到广泛支持?“奇兵队”与幕府军队的不同之处?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尊攘派为什么不能提出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尊攘派的局限之处?(二)、倒幕运动的兴起:首先由学生分析尊攘派为何转变为倒幕派?学生一般能分析出幕府不能实现改革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有识之士要倒幕。
老师要提请学生注意:在攘夷运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受到要富国强兵,不能光靠盲目“攘夷”,“开国”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付诸实行,尤其是在西南各藩。
在介绍有关倒幕派控制长州、萨摩政权,实行经济、军事等改革后,可以请学生结合第一节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分析为什么西南强藩会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培养学生学会从政治、经济、军事、领导、群众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关“大政奉还”背景的分析,可以按教科书内容和插图分析,不作过多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尊王攘夷运动
1.运动的兴起
2.运动的失败
二、倒幕运动
1.倒幕派
2.大政奉还
三、戊辰战争
1.幕府被推翻
2明治政府建立
重点: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关系与影响
难点:“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讲情事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讲述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提问:十九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幕府腐朽统治的黑暗,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
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幕府统治的运动由此展开。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尊王攘夷运动
1.运动的兴起
提问:“尊王攘夷”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
主要原因是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直接原因是“樱田门事件”。
1860年3月24日,来自水户和萨摩藩的18名武士利用井伊直弼登城的机会,在江户城的樱田门外,对幕府实权派人物井伊直弼发动了袭击,尽管有60名警卫保护,井伊直弼还是被砍下了头。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樱田门事件”。
从此,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有地主、富农、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参加的“尊王攘夷”运动开始了。
所谓“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这一口号在民众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
其主要参
与者是哪个阶层?(中下级武士)他们得到了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业等阶层也纷纷响应。
王攘夷运动在长州、土佐和萨摩等西南诸藩发展迅速。
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出现了下级武士领导的,有广大民众参与的武装力量。
介绍一下高杉晋作的“骑兵队”,在“尊王攘夷”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运动的失败
1863年秋天,幕府发动兵变,把长州藩的尊攘派驱逐出京都,很多支持尊王攘夷运动的人士被捕和被杀,支持尊攘的长州藩也在幕府军队和西方列强的围攻下被迫屈服,高杉晋作逃亡,其他几名禁门之变中的领袖人物被处死,幕府撤兵。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提问:“尊王攘夷”有哪些?学生思考后,指出: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
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不根本推翻腐朽的幕藩体制,摆脱封建束缚,决不能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倒幕派
1864年12月,高杉晋作等潜返下关,发动了夺取长州藩保权力的战争;1865年初倒幕派获胜,重掌长州藩权力。
高杉晋作和木户孝允在长州进行“割据富强”的改革。
改革军制:从英国购买先进武器,组织新式军队;经济上:新建了造船、冶铁、炼油等藩营手工业工场,对外开放,扩大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积蓄倒幕的物质力量。
与此同时,萨摩藩以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为首的激进派逐渐取得了政权,走向倒幕。
通过改革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力量,成为倒幕派的新据点。
随着倒幕运动的深入,萨摩和长州日益接近。
1866年1月,长州和萨摩缔结军事同盟条约,由此形成了以两藩同盟为核心的举国讨幕的局面,从此以西南强藩为根据地的武装倒幕开始了。
再此期间,农民和市民暴动,极大地支持、推动了倒幕运动的发展。
2.大政奉还
1866年的12月,不满15岁的明治天皇即位,倾向于倒幕的岩仓具视等人掌握了京都朝廷的实权。
倒幕派开始得到京都朝廷的支持。
1867年10月,萨摩、长州、安艺三藩讨幕派在京都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企图在形式上让天皇执政,而自己在天皇之下掌握实权,于是在天皇发下讨幕密诏的同一天,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
三、戊辰战争
1.幕府被推翻
“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
倒幕派为了真正掌握国家的政权,决定彻底打败幕府。
1868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攻京都。
朝廷宣布德川幕府为“朝敌”,决定讨伐。
于是新政府军和幕府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接触,全面内战展开。
结果,幕府军队被只有5000人的明治政府军队击败,向大阪溃逃,政府军乘胜追击,占领重要城市大阪,这次战争的胜利,打开了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政权的道路,迫使近畿以西各藩投向反对幕府的萨摩和长州方面;促使三井等特权商人决定抛弃幕府,以财力支持新政府。
欧美各国宣布中立。
由于推翻幕府的战争主要是发生再1868年,这一年农历是“戊辰”因此被成为“戊辰战争”。
1868年3月,政府军进抵江户郊区。
4月德川庆喜不战而降。
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2明治政府建立
提问:倒幕武装迅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国际、国内形势两方面分析,然后指出:从国内来讲,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从国际方面来说,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德川庆喜虽降,但内战还没有结束。
幕府的残余势力仍在日本东北部组织了“彰义队”等武装势力继续同明治政府进行战争。
经过一年的征战,才最终彻底打败幕府,结束了战争。
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
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课后研讨】
日本在吸取外国的先进文明方面是足以让我们感到惭愧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魏源便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世界史著作《海国图志》。
该书介绍了各国历史、地界、政治、科技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之处、探讨对付外国侵略的办法。
但可惜的是,魏源的这些先进的思想并没有在当时的中国产生振聋发聩的反响,人们的思想依旧保守而消极。
但《海国图志》传到了日本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日本有二十多种不同版本的译本,并成为日后明治维新的思想基础之一,彻底改变了日本国的命运。
请结合19世纪中后期的有关史实,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
要求理由充分,言之有理即可。
思路:认识和看法一定要结合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的社会史实来论证,切不可离开历史现实,空发议论。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相比而言:日本政府是积极进取的,而清政府是腐朽没落的;日本政府一心欲征服中国,清政府则完全没有感到日本的侵略危险,仍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
日本的维新是自上而下的从政治体制到经济模式及文化思想的全面革新,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了国家机制的转型,而此时的清王朝还在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还在争论老祖宗之法可违不可违。
当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带动全日本国民勒紧裤腰带将节约的钱拿来购买战舰时,慈禧却在挪用海军的军费建花园、办寿宴。
这就是差距,这就是甲午战争日本获胜以及后来清政府走向灭亡的根源所在。
【本课小结】
面对西方势力入侵,国家主权逐步丧失,社会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对外软弱妥协,对内的恐怖镇压,掀起“尊王攘夷”运动。
指望幕府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已不可能;而且尊攘派也认识到盲目“攘夷”并不可取,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一场推翻幕府的倒幕运动就此发生。
为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倒幕派发动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使幕府名实俱亡。
德川幕府统治被推翻,日本进入明治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