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马懿

合集下载

我看司马懿作文800字_高二作文_

我看司马懿作文800字_高二作文_

我看司马懿作文800字司马懿此人,令人欣赏之处在于其超强的忍受力、耐心和对时局的把握能力。

古人论书法时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

”要藏得好,又要露得恰当而巧妙,是非常困难的。

司马懿面对巾帼之辱受之,面对曹爽的一再刁难受之,面对“死诸葛走生仲达”的“闻而笑之”。

假若换位思考,很少人能够不动声色地做到这些。

引《老谋子司马懿》一书中举的一个改编段子:一只鸟不肯叫,怎么办?曹操会逼它叫,刘备会求它叫,司马懿会等它叫。

倘若稍微了解过一点历史,就知道司马懿的装病是极出名的。

前后装了近十年的病。

第一次为的是拒绝曹操的征辟,第二次为的是麻痹政敌曹爽。

这两次装病都是成功的。

成功源于两方面,一是拥有足够强的意志力和耐心,二是对时局和人心的洞察力相当好。

此二者缺一不可。

试想,如果司马懿装到一半觉得累了,起来了,表现地完全不似一个风痹的病人,被曹操或者曹爽的密探发现;又或者曹操在七年后压根就没有想起七年前那个拒绝征辟的司马懿,曹爽根本不会相信司马懿将死,装病就不会成功,也就没有后来的三家归晋了。

更值得欣赏的是,司马懿在等待中并没有浪费时间,而是大量读书,修养身心。

他将史书中所表达的都融入自己的人生中,如《老谋子司马懿》开篇所写,他的人生是摄敛式的,滚雪球般地凝聚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教训。

有一次父亲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武侠小说中武林盟主这么厉害吗?”我支吾了半天,仅想出一个主角光环。

父亲摸摸我的头:“因为武林盟主总是哪里的武功都学一些,取各家之精华,把别人的东西都拿来了,才会成为最顶尖的高手。

”也是此理。

所以在高平陵之变时,年事已高的司马懿却行云流水般地调兵遣将,如同万丈夕阳般放出气势磅礴的光耀。

而他身边的一干人等,或是同龄,或是前辈,那些拥有发泄式的人生,趁着年轻尽情挥霍自己的才华与青春,到年老的时候,只好吃年轻时的老本的人,只能似悬挂中天的一抹残月,宁静而幽远地看着这一幕。

司马懿不仅没有消极地等待,更是在等待的过程中取百家精华集一人之身,将等待的妙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司马懿感受作文

司马懿感受作文

《嘿,说说司马懿》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个大名鼎鼎的司马懿。

你说这司马懿啊,那可真是个厉害的人物。

咱就先从他那聪明劲儿说起吧。

有一回啊,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看电视剧,正演到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那一段呢。

“哎呀,这司马懿可真狡猾。

” 一个朋友说。

“啥叫狡猾呀,那叫聪明好不好。

” 另一个朋友反驳道。

我们就开始争论起来,这司马懿到底是狡猾还是聪明呢。

正争得热闹呢,我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就赶紧说:“你们别争了,我给你们讲个事儿。

据说啊,有一次司马懿和曹操一起出征。

曹操那是个多疑的人呐,老觉得司马懿有野心。

这一路上,曹操就老是试探司马懿。

有一回,曹操故意问司马懿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司马懿多机灵啊,马上就猜到曹操在试探他。

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回答,既不显得自己太笨,也不露出自己的野心。

曹操这才暂时放下了对他的怀疑。

你们说,这司马懿是不是很聪明?”朋友们都点点头,“还真是,这司马懿反应够快的。

”咱再说说司马懿的耐心。

这家伙,那可真是能忍啊。

等了那么多年,最后才掌握了大权。

就像我们平时做事儿,有时候就是缺了这份耐心。

有一次,我自己就因为没耐心,差点把一件好事给搞砸了。

我那时候在做一个项目,一开始遇到点困难就想放弃。

后来我想到了司马懿,人家等了那么久都没放弃,我这才遇到点小问题就退缩,太不应该了。

于是我就咬咬牙坚持下来,最后还真把项目给完成了。

嘿,从司马懿身上咱还真能学到不少东西呢。

他的聪明和耐心,都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

以后咱遇到事儿啊,也得像司马懿一样,多动动脑子,有点耐心。

论司马懿与诸葛亮

论司马懿与诸葛亮

论司马懿与诸葛亮
在三国时期有非常多的智者,比如庞统,周瑜等。

但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属司马懿和诸葛亮了,他们一个在蜀国,一个在魏国,一直在做斗争,谁也没有放松过,很难分出高下。

但是大家都在贬低司马懿,而把诸葛亮当做智慧的代表。

其实,我觉得,司马懿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肯定有人问了,为什么呀?那让我给大家分析分析。

诸葛亮,他一直忠心耿耿的做蜀国的军师,为蜀国的君主出谟划策,从没有策反的心理,在旁人看来,他是最忠心的,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国家是要由最强的人来掌控的,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君王每天花天酒地,像刘禅一样懦弱,有再好的的大臣也是无济于事。

如果当时诸葛亮一步登天,当上了皇帝,那么,历史就会改写了。

我们再来说说司马懿,他因为一直在给太子当老师,所以一直与曹操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后来曹操死亡,曹丕篡位当上了皇帝,但是,那个时候魏国没有司马懿压根不行,与是司马懿用计谋帮曹丕灭掉了蜀国和吴国,最后用各种方法让汉皇帝交出权力。

后来,曹丕大病,把权利交给了司马懿,由于那时司马懿年事已高。

所以他又将权利交给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所以,形成了一个新的朝代形成了,那就是晋朝。

俗话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忠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一直甘于人后,不想打败自己的上司,那这个工作还有什么干劲。

再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人想成功,那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大家都来努力吧,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吧!
建二小学
六、六班
罗昊轩。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

试析司马懿的人物形象菅冰【摘要】司马懿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作品在凸现出他的卓绝才干和过人之处及智勇双全、通脱权变,善于把握时机的性格特点之外,还同时刻画、描述了他内心的矛盾、痛苦之处,比如他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以及忠贞不为世人所理解等隐蔽的内心世界活动,《三国演义》也以此显现出对历史人物描述的过人之处。

司马懿的这些种种品质,使他成为一个生动、完美的文学形象。

【关键词】智慧隐忍冷静机变把握时机《三国演义》中,作为陪衬人物的司马懿也是小说中描写得最传神的人物之一。

这其中夹杂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正如鲁迅所说,小说中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多智而近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妖”的聪明人,最终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这不能不说明一些问题。

目前对于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的研究没有准确的定论。

其中以两种声音为主流:一种是他与“正统”对立,所以就顶上了奸臣、佞臣的帽子,王莹雪的《司马懿与诸葛亮形象之比较》就是代表之一;一种是为司马懿“平反”,王晓毅的《司马懿与曹魏政治》认为他是在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积极效忠,而最终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政治立场才逐渐转变的。

在融合《三国演义》的文学艺术与借鉴《晋书》历史记事的修饰下,又从小说的艺术渲染中解放出来,结合现代的思想观念,从历史进程上肯定了司马懿的历史功绩。

司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坚韧与猥琐等众多品质于一身,这使得他性格显得十分复杂,也奠定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

在与曹氏集团的较量中,他默默无闻,选择隐忍,以退为进;在他人生后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锋芒毕露,显现出他的机变和智慧。

司马懿的一生跌宕起伏,由被迫出仕到叱咤风云,再到高举屠刀,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与曹氏君王的较量:隐忍而积极司马懿,字仲达,三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权谋家,西晋的奠基人。

史书上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真实的司马懿

真实的司马懿

真实的司马懿:儒枭、隐雄、全才腾讯新闻07-1411:22[摘要]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从儒生变为开国之君的枭雄,他就是司马懿。

儒枭、隐雄、全才,是司马懿整个人格的三面侧影。

文/李浩白在人才辈出、群星荟萃的三国时代,比起个性鲜明的曹操、高风亮节的荀彧、八面玲珑的贾诩、志气雄远的诸葛亮、英姿倜傥的周瑜等英雄奇士来,司马懿无疑是一个神秘的有些乏味的异数。

他像一匹孤狼一样游移于汉末建安年间,又如一座奇峰一样平地崛起于曹魏黄初、太和、青龙、景初等年间,最后更是在曹魏正始、嘉平年间浓墨重彩地给自己描下了“一鸣惊人”的大手笔!所有的人,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司马懿,原来竟是整个三国最后的也是最大的赢家。

自古以来,司马懿都被人们指斥为“野心家”、“阴谋家”的代表。

“老奸巨猾”、“老谋深算”,几乎是他从古到今都难以摆脱的个人标签。

老奸巨猾、老谋深算几乎是司马懿难以摆脱的个人标签(资料图图源网络)然而,仅仅凭着“野心家”、“阴谋家”这两个称号,就可以给司马懿盖棺论定了吗?赵高、董卓、李林甫等这一流的贪权嗜利、祸国殃民之辈,能和司马懿相提并论吗?司马懿在他生前,可是实实在在的“伊尹”、“周公”形象啊!他的清廉刚正、才能出众,可是朝野公认的——曹植就曾经这么称赞他:“魁杰雄特、秉心平直。

威严足惮、风行草靡。

在朝廷则匡赞时俗、百僚侍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拆冲厌难。

”他的政敌丁谧、毕轨等也不得不承认:“司马懿有大志而甚得民心。

”如果司马懿所开创的晋朝没有在后来没落得那般惨淡,如果“八王之祸”、“五胡乱华”的悲剧没有发生,司马懿在中国历史上所享有的荣誉至少应该不会比隋文帝杨坚差。

司马懿其实是替他那些无能的后代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平心而论,就单从司马懿本人一生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来看,他几乎是没有多少遭人指摘之处的。

在他漫长的一生之中:像曹爽一样浮华奢侈、败国乱政之举他没有;像曹丕一样劳师动众、急功近利之举他没有;像曹操一样弑后逼君、猎取九锡之举他也没有。

对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评价

对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评价

对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的评价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被描述为阴险狡诈、权谋高手、隐忍智勇兼备的人物。

他对曹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曹魏政权的真正奠基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司马懿进行评价,并探讨他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

其次,司马懿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军事领域展现了卓越的天赋。

他对军事战略的理解非常深入,并善于运用各种兵种的优势。

他在阵地战中设计了许多独特的战术,并借此获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例如,在甘宁突袭曹魏的过程中,司马懿投石车的布置阻止了甘宁迅速攻击,最终使甘宁为曹魏所俘获。

此外,司马懿还善于运用间谍情报,在眼不见为净策略下,成功聘请了庞统为间谍,并通过庞统获得了很多有关蜀汉和孙吴的情报。

然而,司马懿也有一些令人质疑的地方。

在《三国演义》中,他被描述为喜欢用计谋,不择手段的人。

例如,他利用曹魏皇帝曹芳的幼小年龄,通过排除异己,巩固了自己在政府中的地位。

此外,他也动用军队来镇压政治敌对势力,使曹魏政权更加稳固。

这些行为虽然在当时被视为政治的必然性,但对个人来说是不道德的。

另外,司马懿有时也表现出缺乏慈悲之心的一面,当他在辽东平定乱事时,对叛乱军队进行了无差别的屠杀。

总体上,司马懿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典范。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在那个时代被广泛认可,使他成为三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然而,司马懿的手段有时也过于残忍和阴险,对人民和敌对势力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在司马懿的评价中,他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才能是他的优点,但他的残酷和阴险也是他的缺点。

无论如何,司马懿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三国演义》 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引言 (2)一、司马懿生平 (2)(一)出生简介 (2)(二)与诸葛亮的角逐较量 (3)(三)高平陵政变 (4)二、对司马懿的评价 (5)(一)作者罗贯中倾向:批判,非正义的一方 (5)(二)前贤观点:青睐、功过是非分明 (5)(三)个人观点:不得已之反抗 (6)后记 (7)致谢 (7)注释 (8)参考文献 (8)文献综述 (9)《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形象之我见作者:程秋霞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摘要: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出场较晚,是一个很神秘的人物,三国中热闹大多都在前半部,舞台上的风光,都被最早的角色抢光了,他显得不那么光彩出色,但是,在这段历史中,他是一位靠耐性、权谋、机智、残忍,夺得胜利并且是最了不起的大赢家。

司马懿与曹魏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三朝元老的托孤大臣他始终坚持自己韬光养晦的生存之道,与曹爽明争暗斗十余年最终在高平陵政变中落下帷幕。

Abstract: Simayi play late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 doms, was a mysterious figure, the three countries in the m ost busy in the first half, the scenery on the stage, was the earliest picked up, the role of his excellent less glor ious, but, in this period of history, he is a patient, the tactics, witty, cruel, and win the victory and is the most amazing big winners. Simayi associated with cao wei regime, as minister of the same entrust an orphan to he always adh ere to its survival, more than 10 years of competition with Mr Eventually ended in GaoPingling coup.关键词:三国演义;司马懿;形象;不得已反抗;Key words: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Simayi. Image;To resist;引言在《三国演义》(后简称“演义)中,作者罗贯中成功的塑造了诸多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如奸诈诡谲的曹操,忠厚仁义的刘备,义薄云天的关羽,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还有人格魅力几乎接近完美的赵云。

司马懿读后感

司马懿读后感

司马懿读后感《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有人说他是智勇双全的谋士,有人说他是阴险奸诈的权谋之士。

无论如何,司马懿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他的一言一行都让人深思。

司马懿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的人,他善于谋略,善于用计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他对敌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敌人的意图,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三国乱世,司马懿的智谋为曹魏立下了不少功劳,他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曹魏的一大支撑。

但是,司马懿的权谋也让人感到不安。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欺骗、诡计、暗算等等。

他的行为让人感到他是一个阴险奸诈的人,他的手段让人感到不快。

在他的权谋之下,曹魏的统治也变得越发残酷和不人道。

司马懿的一生,让人深思。

他的智慧和勇气是值得敬佩的,但是他的手段和权谋也让人感到不安。

他的一生,让人感到复杂而深刻的思考。

在司马懿的一生中,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他的忠诚。

他对曹魏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他为曹魏的统治付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使用各种手段来保护曹魏的利益。

在乱世之中,司马懿的忠诚成为了曹魏的一大支撑,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称道的品质。

司马懿的一生,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他的智慧和勇气,他的权谋和手段,他的忠诚和奉献,都让人深思。

在乱世之中,司马懿的一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司马懿的一生,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故事,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司马懿
摘要:在<<三国演义>>的重要人物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的人物,但司马懿是为数不多、,事迹记载也很少。

但在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我们仍然能读到一些相关他的东西。

关于他,论智慧、谋略,他在三国人物中是上上之选。

但关于他的人品,很多人都把他当作封建时代野心家、阴谋家,都把他当作老谋深算、奸巨狡猾。

虽然他深沉、坚忍,而且又有智慧和谋略,所以让读者感到更多的是畏惧和可怕。

因此,都把他进行反面人物来写,其中并没有贬义。

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时都会有自己的故事,无论平凡,还是有事迹,司马懿也一样。

关于司马懿我们也能了解到许多的东西,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以及他的处事风格,在他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下造就的是他不平凡的事迹。

在此文中,我就是讲关于司马懿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司马懿、三国、性格特点、处事风格、事迹。

一、司马懿的个人情况介绍。

二、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关于司马懿的描写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影片和
一些相关的书籍来了解他。

(一)、在《晋书。

宣帝纪》中说“帝内忌而外宽,猜忌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像,欲验之。

乃召前行,令其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其中帝是指司马懿。

第一,这形象的说明了司马懿特点之一就是有“狼顾”的特点。

,即指司马懿行事入狼一样,见瞻前顾后,又有点贪婪和残暴;一旦发现猎物,又会多等待着时机到来,然后就会毫不犹豫的扑食猎物。

从中可看出他小心谨慎,没有一点马虎。

第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懿具有着像鹰一样的洞察力,有着很锐利的眼光,很容易察觉敌人的动态。

在《晋书》中也认可了曹操的“鹰视狼顾”之说,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司马懿在恰当不过的。

司马懿的这种眼光,而且择善时机,动作迅猛的特点在处理“孟达反叛事件”中表现得很突兀。

其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司马懿虽然罢职在家,却时刻关注着西北战局,在复命一到时,为了赢得时间,他先斩后奏,他先下令本部人马立即赶赴前线,两日的路程却用一天来走,结果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新城,把孟达打了个措手不及。

然后,他才向朝廷复命。

这件事既反应了司马懿的“鹰视”和“狼”的特点,即在他罢职现居的时候,他都还随时在观察局势,着表现出的是他鹰视的特点;在他赶往新城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他像“狼”一样的迅猛。

(二)、以上的“鹰视狼顾”是司马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他的这个特点留给了人们很深的印象。

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深谋远虑”,在“三国演义”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称得上军事家的只有三人,即诸葛亮、曹操和司马懿。

虽然司马懿在理论建树上不如诸葛亮和曹操,但是论用兵谋略,则三人基本相当,看不出哪个会更弱。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国中期的蜀国和魏国军事对峙中,由诸葛亮和司马懿担任军事指挥。

在其中,有五次是蜀汉主动出击的,只有一次是曹魏主动出击的。

从这一阶段的军事交锋上看,整体上是蜀国取胜,魏国略显得是更弱一些。

虽然是诸葛亮稍占上风,但是曹魏确实两面作战,而且诸葛亮率领的蜀军都是一些精锐之兵,但是司马懿率领的是一些攻势较弱的兵,所以司马懿稍处下风也是合情合理的,也只能说他们是实力相当。

三、司马懿的处事风格。

在司马懿的这样的性格特点后面也有着不一样的处事风格。

(一)、在《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这本书中可看到,张锦池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心结解》中把司马懿定型为“大智若怯”的战略家。

“大智”说明他拥有很大的谋略与智慧;“若怯”则说明的是他善于防守,示弱于人,但这不是表现出他的胆小,而更是显出他的深谋远略以及他像狐狸一样狡猾,善于掩饰自己,把自己遮盖好。

司马懿为了打消曹氏君王对自己的猜忌和不信任,他就表现出很内敛,装出一副谦虚是恭顺,忠于职位的老实像。

然后他还到处示弱,给别人认为他是胆小怕事,这样曹氏就对他失去戒心。

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司马懿深沉谨慎、示弱于人,善于遮掩自己,但其中他是带着谋算的,最主要的是让曹氏对他失去戒心。

(二)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足以说明司马懿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而且处处谨慎小心。

当曹睿带领十万御林军亲临安邑,借大司马林之口指责司马懿谋反,但是他的反应是“大惊失色,寒流遍体”而且,他的表情是惶恐失色,在他这样没有任何假的迹象下,表现出的是他自己对曹氏的忠心不二,他这样善于掩盖自己,在别人眼里他也是忠心的。

他这样处处小心,连他的表情,动作都是很谨慎的,而且他能够人着别人对他的侮辱,这样朝廷就拿不出他谋反的任何证据。

更何况,在三国时期他也是与诸葛亮、曹操齐并的军事家,所以在危险之时,朝廷不得不用他。

因此从这些细节来看,虽然司马懿在表面上是示弱于人的,但是这正从反面上突显出他的处事小心谨慎、狡猾、老谋深算等。

他的这种处事的状态往往更让读者毛骨悚然。

以上两点是司马懿在处事上最突出的处事风格,在他“鹰视”、“狼顾”的性格特点下表现出了他“大智若怯”、“老谋深算”“深沉谨慎”的处事风格。

四、司马懿在一生中所取得的事迹。

五、读司马懿的个人感想。

了解司马懿后不仅仅是对他历史性以及单纯上的了解,
而更多的是能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对于我们在生活、学习、处事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当我们更深入的去了解司马懿时才发现他也是一代英雄人物,能屈能伸的大
男子汉。

如果把三国人物分武艺和智慧两类,即曹操、刘备、张飞、关羽为第一类;
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鲁肃、孙权为第二类。

要是论雄才大略,武艺绝群,则第
二类也许不如第一类,但要是论谋略、智慧,那么第二类绝对不会逊色于第一类,
甚至还远超第一类。

另一个更大的亮点就是:诸葛亮一生谁也不怕,唯独只怕司马
懿,在他眼里,司马懿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

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每一个人
也不必害怕谁,应该是怕他的才略,但也应自信的生活着,因为每一人都会有着自
己的优点与长处。

这样,就会在取长补断的前提下才能不断的进步。

(二)司马懿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这是我们不能模仿,不能学习的,因为不同的
人的性格也是不同的。

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的处事的能力和风格,他谨慎小心、深
谋远虑、机灵、能忍(关于司马懿的这些处事的风格在上面也都详细的提示出了)
正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在自己的特点、风格基础上也应该学习别人的优点。

1、谨慎小心。

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处理任何意见事情中,都应像司马懿在打消曹氏君王对自己的猜忌和不信任的过程中那样小心、谨慎。

这样最后也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不会让自己留有后悔。

在学习中美做一个题或看一本书都应该小心翼翼的去做。

去分心;在生活中不管是自己主动去做或者是别人安排去做的,都应谨慎,有远见,这样既可以由效率,又有好的成果。

2、深谋远虑。

我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规划,也许这久需要我们“深谋远虑”。

从近期到远期,其中的每一步应该怎样走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过一天算一天,这样永远也只会停留在今天,甚至倒退。

往往一个成功的人士,他们每一天都是在想着:明天我应该做什么,近几个月,近几年应该做什么,并且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

3、机灵。

每一个事物无时无刻都是在运动着,都是在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下进步着这就要求我们能随机应变。

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麻烦的事,这就需要我们能机灵的处理。

4.能忍。

现在越来越多得年轻人都是在家的呵护下长大的,很不能受到别人的指责,更不用说侮辱。

司马懿能忍受着被别人的指责,而最后也达到了他自己想要的结果。

特别在做
自己从没做过的事情是,而又不会做的时候,少不了被别人的指责,这是应该要忍,如果不忍,那么别人就不会再教你,最后什么也不会。

还有当别人误会你呢时候,我们不应一时冲动,而与别人打架或争吵,应该忍着,能心平气和的去解决,这样也会很好的把事情解决。

总之,在了解司马懿时,不仅仅了解了的相关的东西,而学到的更是他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处事风格。

在我们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一分为二的做,具体问题要具体处理,而且要注重过程,不要过多的注重结果,因为只要有了很好的过程,就会有好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