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1

合集下载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1、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孰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赏析】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文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赏析】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2、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或.谓之曰(有人)(2)以.子之长(凭)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一字一译
《杞人忧天》
【原文】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原文】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译文】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集起来的气体,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

【原文】3.若屈伸呼吸。

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为什么会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原文】4.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译文】那人说:“天既然是气体,那日、月、星、辰就不会掉下来吗?”
【原文】5.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原文】6.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原文】7.晓知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快。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原文】8.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译文】你踩、踏,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原文】9.其人舍然大喜。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揭示的道理: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忧虑,或担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文言文翻译大全

文言文翻译大全

一、治本在得人 原文:苻坚召见(高泰),悦之,问以为治之本。

对曰:“治本在得人,得入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未有官得其人而国家不治者也。

”坚曰:“可谓辞简而理博矣。

” 翻译: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

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

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

”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 二、吕蒙正不记人过 原文: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

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蒙正遽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

翻译: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

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

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

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

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

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三、石勒不计前嫌 原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

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

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因拜参军都尉。

文言文和翻译 篇1文言文翻译大全 翻译: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

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

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文言文大全及翻译在古代的中国,文言文是一种重要的书面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化、历史和政治等领域。

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作品及其翻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领略古代文言之美。

1.《论语》-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法令来约束人民,人民会食利而不害羞;用德行来教化人民,人民会受教育且品格高尚。

2.《史记》- 司马迁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翻译)从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活蹦乱跳的蝴蝶,自以为达到了欲求的境地!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庄子。

突然他醒来,发现自己又是庄子了。

他不知道庄子是不是也在梦里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会不会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3.《红楼梦》- 曹雪芹但见那两颗翡翠白晃晃,两根宝石红生生,一对金莲闪灼灼,半个青天皱盈盈。

奇缘未了传风月,气象犹疑测日星。

(翻译)只见那两颗翡翠闪烁着白光,两根宝石闪耀着红光,一对金莲发出耀眼的光芒,半个天空波光粼粼。

这奇妙的景象好像还没有结束,月亮还在游戏人间,太阳和星星还在思索气象变化。

4.《观沧海》- 曹操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

言罢举酒劝客尽,满酌怀来颜色开。

醉乡路稳称心乐,数醒试问天几回。

却忆船中落笔处,翻书夜雨独沾裳。

(翻译)病中惊然坐起,笑着询问客人从何而来。

说罢,举起酒杯劝客人喝光,满满的酒杯表达着内心的开怀。

醉酒之间,路途稳定带来心灵的快乐,几次醒来试问苍天多少回。

却又回忆起船中落笔的瞬间,翻书夜雨中独自沾湿了裳。

5.《论语 - 子夏》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

义之与比者,其恶乎量?苟非君子之行,义不施焉,君子之行也,义以为质。

(翻译)君子对待天下之人,既没有所适宜的人,也没有所不可容的人。

在评判合宜与不适宜的人时,有什么办法来估量呢?只有不符合君子行为准则的人,才会因为没有体现应有的道义而受到排斥。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经典名篇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经典的
文言文名篇。

下面将介绍几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并对其进行翻译,以
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

1.《论语》中的《学而篇》:
事之宜也,不可不学也。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对于做事而言,必须要学习。

三年不改变对待父亲的方式,
可以称之为孝顺。

2.《孙子兵法》中的《用间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译文:因此,将领有五个危险:必死,可以被杀;必生,可以被俘;性急,可以被轻视;廉洁,可以被侮辱;关心民众,可以被烦扰。

3.《红楼梦》中的《秋夜梧桐雨》:
烟花缥缈半遮楼,许我东风与绿丝酥。

清明时节人去尽,天涯孤棹无回期。

译文:烟花模糊地遮住了楼阁,赐予我东风和翠绿的丝绸。

清明时节人已离去,辽阔的天涯只剩下一艘孤舟再无归期。

4.《史记》中的《范睢蔡泽列传》:
豪杰之患不足以观国久矣。

遭乱者折节者有二,一曰英雄,二曰奸雄。

译文:国家面临困境,不能仅仅依靠豪杰的支持来维持。

遭遇乱世时折节的人分为两类,一是真正的英雄,二是奸雄。

以上仅为几篇文言文经典名篇的介绍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字的精华,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些经典名篇的翻译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及翻译【篇一】文言文大全短篇及翻译1、小儿不畏虎【原文】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

)多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之,至以首抵(同抵。

)触,庶几(也许可以。

)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翻译】忠、万、云、安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

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威风无处施加(而放弃的)吗?2、吕蒙正不受镜【原文】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于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

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翻译】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

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

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做到。

3、中山窃糟【原文】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010年江苏卷)殓以嫁时之衣,甚矣 吾贫可知也。 译文: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 我的贫穷非同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6、(2009年江苏卷)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 也,何与? 译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 作用,为什么呢? (状语后置)
第7招:
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 (对、留、删、换、补、调),在“直译” 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 “贯”就是“意译”。
“信”即字字落实,
“达”即文从句顺,
“雅”即生动形象。
对于高考来说只要达到前两个标准即可。
“二标准”: 信:字字落实 达:文从句顺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歪曲, 不遗漏,也不能随意增减; 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 四、课外迁移。(2013年安徽卷)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 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 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 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 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 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 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 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 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 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 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 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 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 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 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 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 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 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 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例如: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 (“布衣”指平民,借代) 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藩篱”指边 疆,比喻) 3、(2012年江苏卷)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 委公。 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 礼相待,把郡里的事物托付给他。
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
Zx.xk
/ / / / / / / / / / 例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译文: 老师, (是) 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
学业解答 疑难问题的。
/ / / / /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 / / / / 亡身。 译文: 忧虑辛劳可以使 国家兴盛 ,
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
2、留(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 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 号、官名、地名、人名、朝 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 衡单位等。
Z.xxk
考查重点
1、文言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词的语境义) 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 2、文言虚词 3、文言特殊句式 倒装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另: 固定句式 句子语气
翻译的方法
1、对(对译法) 就是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 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 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
直击高考
(2013年江苏卷)(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2012年江苏卷)(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2011年江苏卷)(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亦守仓库。 (2009年江苏卷)(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2010年江苏卷)(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俊,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2012年江苏卷)(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灌南高级中学
刘启英
学习目标
1、学习考纲,明确考纲要求(考什 么)。 2、回顾近几年江苏高考题,了解考 查重点。 3、结合相关例句,掌握翻译技巧。
zxxk
“考什么”
考纲: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 句子。(分值:10分)
考点解读:“理解”,是正确把握文言字句在 文段中的意义;“翻译”,是将所提供的文言 句子译成规范的现代汉语。
4、(2012年江苏卷)知公之贤,屈意礼之, 以郡委公。
译文:(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 相待,把郡里的事物托付给他。 (补) 又如: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为”,应该为“以(之)为”,翻译时应 该把“之”补充出来。
6、调(调位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 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 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 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2013年江苏卷)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 左右以丰对。 译文: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 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留) 2、(2013年江苏卷)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 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 “合适补任的人为谁?” (留)
3、换(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 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 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 语。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 且及身矣! 译文: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
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2)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译文: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 上是强大无比。 (3)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 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4)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译文:于是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 呢?” (5)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的,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 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
Zxx.k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
4、删(删减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 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 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 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 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3、(2013年江西卷)古者三十而娶,近世 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译文: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 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 长了胡须。 (者,助词,不译)
Zx..xk
又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5、补(增补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 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 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 显豁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