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课件

速度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义 意义:它是描述 物体运动快慢 的量 意义 它是描述____________的量 它是描述
s (2)公式 公式: (2)公式: V= t
(3)国际单位:_________ 国际单位: m/s 国际单位
一列火车以54千米 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遂道,共 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遂道 例2 、一列火车以 千米 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遂道 共 用了40秒 已知列车长 已知列车长100米,求(1)隧道的长 隧道的长;(2)这列 用了 秒,已知列车长 米 求 隧道的长 这列 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隧道
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2.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匀速直线运动 路程时间图像
•图线a表示的速度是5m/s;图线b表示的速度是2.5m/s 图线a表示的速度是5m/s;图线 表示的速度是2.5 图线b 2.5m/s 图线
解答:以车厢为参照物,人相对于车厢的速度为 解答:以车厢为参照物,人相对于车厢的速度为3m/s,在车厢内行走 ,在车厢内行走36m所需 所需 的时间。应选 。 的时间。应选C。
s/m a 15 10 5 0 1 2 3 4 t/s b
c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时间图像
•图线a表示物体的速度是4m/s 图线a表示物体的速度是4 图线 •图线b表示物体的速度是8m/s 图线b表示物体的速度是8 图线
V(m/s) 8 4 0 a b t(s)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 ______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曲线运动:沿曲线的运动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_ 的快;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物理意义:定义: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 km/h; 1 km/h=______ m/s6.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特点:公式: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7.描述运动的快慢的定义: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情况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工具:、;需测物理量:;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梳理参考答案1、另一个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随时间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3、有可能不同、不变、改变4、路程、路程长、路程5、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6、5/186、不变、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v=s/t、无关7、平均速度、v=s/t、瞬时速度的8、v=s/t、路程s;时间t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任何物体静止都是相对的B.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C. 参照物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D. 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2. 夜晚,抬头看月亮在云层中以很快的速度向前运动,这是所选的参照物是()A. 地球B.云层C.月亮D.不能确定3. 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B. 月球绕地球公转C. 树上苹果由绿变红D. 河水在河中流4. 下列说法中,正确得是()A. 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也越长B. 运动时间越长的物体,它的路程也越大C. 100m赛跑,成绩越好的运动员跑得越快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通过的路程是30m,那么它的速度是()A. 每秒30米B. 3米每秒C.10米秒D. 3秒米6. 下列给出四种运动速度,其正常运动速度最接近60 km/h的物体是()A. 农用三轮车B.汽车C.飞机D.火箭7. 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1可知()A. 甲车快B. 乙车慢C. 乙车快D. 甲车慢8. 甲、乙两人每次进行百米赛跑时,都是甲已到终点时,乙还在距终点10m处,若让甲退后起点10m再同时图1出发赛跑,则先到终点的是()A. 同时到达B. 甲先到达C. 乙先到达D. 不能确定9.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 :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A. 3 :2B.2 :3C.1 :6D.6:110. 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速度是()A.10m/sB. 6m/sC.8m/s D .2m/s11. 一人沿平直的蓄水大坝散步,上坝后第一分钟走了50m,第二分钟走了40m,连续走完180m长的大坝共用了4mi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他走180m路程的即时速度是0.75m/sB. 他在第二分钟内,一定是匀速行走的C. 他在第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D. 他走180m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75m/s12. 据报载,第一次世界打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A. 子弹飞行速度很慢B. 子弹静止在空中C. 飞机与子弹相对静止D. 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小B.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小C. 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4. 某车站并排停着甲、乙两列待发的列车,一会后,甲车的人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东移动起来,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车以甲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B. 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两车相对静止C. 甲车不动,乙车向西行驶D. 甲、乙两车均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二、填空题. 。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提纲)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提纲)一、运动与静止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例题:课本40页1、2题)说明: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3、自然界一切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4、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的运动路径分类: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少物体运动的越快)(2)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2、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定义式:v=s/t(3)速度的意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4)常用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5)单位的换算:1 m/s=3.6km/h(6)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他的速度是30m/s,它的物理意义是:汽车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30m。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三、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做的运动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会发生变化,这类物体的速度我们用平均速度表示。
(2)意义: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3)计算公式:v=s总/t总。
2、瞬时速度:(1)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2)意义:瞬时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3、匀速运动只能平均,大体上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能精确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求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
(工具:测时间的工具,侧路程的工具)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0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总结(解析版)

故答案是C。
正确理解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在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要做到单位统一、路程与时间对应。平均速度一定要分清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知识要点三:平均速度测量
平均速度测量
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我们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测量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速度公式 ,常用工具刻度尺、停表(或计时器)。
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
【答案】A。
【解析】根据速度公式 可知,路程相同时,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答案为A。
(2019·株洲)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A.不应超过10minB.不应超过6min
C.不应短于10minD.不应短于6min
【答案】C。
【解析】测速路程是20km,限速是120km/h,如果不超速通过此路段所用最短时间为:
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
2.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课件:第3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1节 运动与静止

运动和
5.(知识点 1、2)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 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静静止止 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
员是 运动 的。
6.(知识点 1、2)搬运工人将电冰箱搬到楼上的过程中,以 搬搬运运工工人人 为参照物,电冰箱被认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电冰 运动与静止
知识点 1 参照物与机械运动 (1)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位置置随随时时间间 的变化, 叫做 机机械械运运动动 ,简称运动。 (2)参照物:被选作 参参照照标标准准 的物体。 (3)运动和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 参参照照物物 的位置在改变,则称 这个物体是 运运动动 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 参参照照物物 的位置没有发生 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 静静止止 的。
运运动动 的,由此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相对对 的。 7.(知识点 1、2)“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 河河岸岸 为参照物,
若以水为参照物则船是 静止 的,由此现象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相对对 的。
8.(知识点 1、2)如图所示,电视、电影中拍摄孙悟空“腾云驾雾”时, 实际上孙悟空是被钢丝绳吊在空中不动的,当画有蓝天白云的幕布向下拉 动时,孙悟空相对于幕布是向 上上 运动的。要想在电视画面上产生孙悟 空腾云驾雾的效果,摄像机镜头应该相对于 孙孙悟悟空空 (选填“蓝天白云” 或“孙悟空”)静止不动,由此可见运动是 相相对对 的。
1.(知识点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
A.冰熔化成水
B.流星划过夜空
C.河水不停地流动
D.秋天,树叶飘落
2.(知识点 1、2)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C.我们把一切机械的各种运动总称为机械运动 D.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一节运动与静止一.知识点:1. 机械运动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物体间距离的改变物体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但两物体间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3)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里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要恰当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选定一个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做标准。
a. 一旦选定,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b. 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是物体本身;c. 一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否则加以说明。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1)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2)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是运动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是静止的;3)同一物体,不同参照物,运动结论不同;4)两个运动物体快慢相同,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
二、题型1. 机械运动的理解2. 运动的描述例3 下列关于物体的静止和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是决定的,而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B.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C.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但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丙以乙为参照物,丙是运动的D.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不选择参照物3. 参照物的选取例4 北京奥运会赛况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4.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例7 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5. 文学作品中的运动知识例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后两句所选参照物?例9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两次看山参照物是?6. 实践应用例11 拍摄孙悟空腾云驾雾:将站在平台上摆着飞行姿势的演员、蓝天背景和急速飘动的白云一起摄入镜头,这时,观众感到演员是运动的,参照物是()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知识点: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规定运动的路程,比较时间;2)规定运动时间,比较路程2. 速度1)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表示),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运动与静止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判定物体静止或运动的方法
选取合适的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或者是运动的。所以,尽管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却是相对的。
通常我们默认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那么,怎样去描述一个物体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呢?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你所见过的运动中,根据它们经过的路线特点,可以分为几类?
运动的分类: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反馈练习1.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____;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________。2.在新建的大型百货公司内有自动扶梯,当你站在开动着的自动扶梯上上楼时,说你是运动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说你是静止的,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
火车相对于楼房位置改变,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世界是运动的
运动和静止
教学楼相对于草坪位置不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严格地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一、运动与静止
世界是运动的
运动和静止
人相对于台阶位置改变,我们说他是运动的。
世界是运动的
运动和静止
水相对于山位置改变,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各种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中。
空气的流动、人走路、飞机在空中飞行、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轮船在大海里航行、太阳在银河系运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的存在。
本章主要介绍机械运动的知识。
要求同学们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时空隧道飞机的空中加油站飞机的空中加油技术起源于60多年之前。
1923年4月,美国陆军曾用两架小型飞机作试验,在飞行中靠人工用手抓住导管进行世界上第一次空中对接加油。
现代的飞机空中加油常常是借助于空中加油机在8000米以上的高空,即同温层(或叫平流层)进行的。
在这个空域中大气温度基本上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气流很平稳,现代大型飞机和先进的加油最佳飞行高度在10000米上下。
实施空中加油通常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会合,必须保证受油机和加油机不发生相撞,受油机从加油机下方进入,先在加油机锥管5米以内3米以外做加油前编队飞行;然后再以比加油机快0.6米/秒——2.5米/秒的速度慢慢地将受油管插入锥管中;第三是加油,最重要的是保持两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倾角等相对位置的协调一致,双方都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各自的飞机;加油完毕,受油机缓缓减速,退出加油插头,双机脱离。
图3-1填一填1.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乘“神州五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绕地球14圈,于10月16日返回地面。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___的;如果以飞船为参照物,杨利伟是_____________的,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___的。
(填“运动”或“静止”)2.我们把星球的运转、飞机的飞行,汽车的行驶,人的行走、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_____________。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是根据我们选择的___________来确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测定平均速度。
机械运动现象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又学过速度和路程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
初中物理从学习简单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物理的学习。
本章知识的核心是速度的概念。
速度不仅是运动学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个概念的应用也很广泛。
速度是由两个物理量构成的一个新物理量,学生在以后的物理课中还将学到许多其他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量来定义的新物理量。
由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速度概念已经有所了解,容易领会要由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来定义它的道理,这对以后学习和理解这类物理量是有帮助的。
教材用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进入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学习。
平均速度的引入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简单化,实质上这是物理学中的“近似”或“等效”的研究方法的重要应用。
本章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开始,教材内容浅易,注意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即使对学生基础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课本更多、更难的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1、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
2、认识到运动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能用它来计算速度、路程、时间,讲解物理计算的解题格式。
4、认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5、学习利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会测生活中常见的平均速度。
6、用实验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运动的分类。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
4、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计算。
5、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6、会用钟表测时间,会测平均速度。
7、结合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物理现象。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计算。
3、会利用停表或手表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教学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
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3、探究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
课时安排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课时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课时第三节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课时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概念,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2.物体运动的分类。
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高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 千米=_____ 厘米。
(答:2×104厘米)500 微米=_____ 米。
(答0.000 5 米)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章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第40页图3-4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一节运动的描述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思考并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答:比赛中的运动员、列车、人造卫星、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参照物(1)组织学生看课本第39页图3-1,讨论:刘东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列车中的刘东,他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列车、刘东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部分同学所说刘东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刘东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有些同学认为刘东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刘东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刘东是静止的。
问:还有些同学认为刘东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应该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刘东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
所以认为刘东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出示挂图并提问:请看挂图,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运动的分类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总要经过一定的路线。
运动的路线虽然有多种多样,但总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下面请同学们想想我们生活中的运动,有哪些是直线的,哪些是曲线的?(同学们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并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肯定)总结: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板书)三、课堂小结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用参照物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3.运动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
四、布置作业课文第40页作业第1、2、3题。
课后小记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教学难点1、速度的单位换算.2、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实验器材教师:投影幻灯片。
学生:小车A和B、长木板、刻度尺、钟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练习题(1)物理学里把______________叫机械运动。
(2)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_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_。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物体运动的描述,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百m赛跑时谁是冠军,看谁先撞线.蜗牛在地上爬行,拖拉机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它们运动的情况有什么区别?”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同.师: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假如手中没有钟表,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只须观察他们哪个在前,运动在前面的快.师:对,同学们可以根据生活的经验作出判断,但是,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看书第41页的实验探究,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学生完成实验1并讨论)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都回答的很好,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即(1)如果A和B运动的路程相同,就看它们运动的时间,时间少的运动快。
(2)如果A和B运动的时间相同,就看它们运动的路程,路程多的运动快。
刚才我们是对物体的运动作了定性的分析,那么如何对它们进行定量的分析呢?(学生完成实验2并讨论)教师总结:跟刚才定性分析的方法一样,在定量分析中,我们应该学习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样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二、速度[板书」二、速度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投影打出如下的表格,表格中有玩具汽车、火车、拖拉机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让同学们笔算出三件玩具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求出速度。
秒通过的路程和速度值后,回答正确后,再将后两项的复合片复合在表中第4项、第5项,填表时要强调注明单位。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时间都取1秒时,玩具汽车通过的路程最远。
也就是小汽车的速度最大,拖拉机的速度最小,我们用时间去除这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可以求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板书]3.速度的公式路程速度=时间用S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度的公式就是:ts v =师:如果路程的单位用m ,时间的单位用s ,速度的单位 就是m /s,这是我们初中物理学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
[板书] 4.速度的单位:m /s常用单位还有km /h 师:“/” 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m /s ”读作“米每秒”,“km /h ”读作“千米每小时”.这个读法和小学算术中的读法“每秒米”“每小时千米”不同,希望同学们读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