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理论介绍及应用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为了更好地衡量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生态足迹理论应运而生。
生态足迹理论旨在通过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来评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对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一、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概念生态足迹理论最早由加拿大学者马修·西蒙斯提出,并于1996年在《我们如何度过的地球日》一书中被首次正式提出。
生态足迹指的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对生态系统的负担,是通过面积单位(一般为全球公顷)来表示的。
生态足迹理论认为,地球有限的资源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远不能满足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和对环境的无限负担,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生活方式改变来维持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生产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
生产者视角是指通过测算某一特定地区的耕地、森林、渔场等生态资源的产出量,以此来计算该地区的生态足迹。
消费者视角则是指通过追踪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计算所需的生态资源面积和相关生态环境负担,以此来计算该产品的生态足迹。
两种视角的计算方法都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消费者视角更能揭示人类消费行为对地球资源的影响和环境负担,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三、生态足迹的研究进展1. 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对生态系统的负担,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行为对地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必须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来减少生态足迹,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成为了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中。
2. 生态足迹与环境保护生态足迹理论寓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也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
生态足迹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足迹评估的理论与方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生态保护成为了全球共同的课题。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量化评估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对生态足迹评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所消耗的生态资源量,比如森林、湖泊、土地等。
生态足迹评估的目的是量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等。
相对应的,生态足迹还有生物生态足迹和碳生态足迹。
生物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所占的面积。
在食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人类消耗了大量生态资源,比如土地、水、气候和肥料,这些资源被称为人类生产系统的独享面积(cropland or grazing land)。
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空气污染等影响,又被称为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碳生态足迹指二氧化碳排放所占生态足迹的比例,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主要的碳排放物。
二、生态足迹评估的方法生态足迹评估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模型,量化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具体来说,生态足迹评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测量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为了理解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首先测量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这部分被认为是消耗跨界面积(Cropland、grazing land、forest、fisheries等)。
2.测量生态污染和其他破坏性的影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人类活动还会造成各种生态破坏和污染,比如减少了森林的覆盖面积、耗竭了地下水资源等。
因此在评估生态足迹时,也需要将这些破坏性影响量化评估。
3.计算零排放生态足迹“零排放”生态足迹计算的是不需要任何化肥、水和农药等农业生产的人类满意度和健康所需要的广阔领域积数。
零排放生态足迹计算中排放的氮、磷和钾等养分都是通过循环再利用的方式来获取。
生态足迹理论的介绍及其

谢谢!
年以来增长2.5倍。实际上地球所能提供 的资源限度是每个人1.8公顷,而人类生 态足迹达平均每人2.2公顷,人均生态赤 字达0.4公顷。 报告也给出了三种可以减少人类生态足 迹的途径:降低全球人口数量;减少人 均消费;应用更加高效的资源开发利用 技术,以提供生态物品和生态服务。
七、国内研究状况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研究(地理学
报----章锦河、张捷)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旅游生态足迹概念, 构建了旅游生态足迹6个计算子模型,并以黄 山市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 旅游生态足迹: 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 (生态学报----杨桂华、李鹏) 主要探讨旅游生态足迹在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6 个方面的测度功能: 旅游产业、旅游产品、 旅游目的地、企业生态、旅游者及大众旅游。
三、生态承载力计算
EC=∑(Ai×Yi×Ei)
EC:生态承载力 Ai:i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Yi:当地i种土地的产出因子(不同国家或地区生 产力水平不同,因此引入一个当地产出因子 (local yield factors),它是某一地区单位 面积土地生产能力与全球平均水平的比值 ) Ei :i种土地的均衡因子
优点:
1、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方法相 比,资料相对易获取,更具有可操作性。 2、具有可重复性,可进行横向及纵向比 较。 3、直观明了,能较好地提示自然资源和 经济发展之间的互补关系。
不足:
1、是一种静态分析法,没有考虑人口、 技术、物质消费水平的变化性。 2、没有把自然系统提供资源、消纳废弃 物的功能描述完全,如忽视了地下资源 和水资源的估算。 3、现有生态足迹分析中有关污染的生态 影响很少涉及。 4、没有考虑到各种土地类型的多种功能。
生态足迹理论的介绍及其 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
生态足迹评估及其应用研究

生态足迹评估及其应用研究自传统的以物质为中心的经济模式开始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足迹评估成为了评估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工具。
生态足迹评估是一个综合性、多学科的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生态足迹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及存在问题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一、生态足迹评估的基本概念生态足迹评估是指通过对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消耗和污染的影响进行量化和分析,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担情况。
生态足迹是一个度量生态资源利用以及消耗的指标,可看作是对特定地区人类活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生态足迹评估用以衡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生态足迹评估是针对一个特定地区的,可以是城市、国家、地区、区域等。
二、生态足迹评估的方法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因素很多,生态足迹评估就是将这些因素综合、量化地评估,以便了解和减轻人类对生态系统健康造成的负担。
生态足迹评估的方法包含以下三个基本步骤:1. 确定评估范围和目标生态足迹评估的范围和目标要与评估对象相关。
评估范围的确定是评估中的第一步,应该确定评估的时间、空间和评估对象。
2. 收集数据和资料收集数据和资料是生态足迹评估的关键步骤。
数据和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评估结果有很大影响。
资料收集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土地使用、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化学品排放、生物多样性丢失等多方面信息。
评估人员可以找到现有数据来源,如政府报告或学术研究报告,也可以进行自己的实地考察以收集数据。
3. 分析和评估分析和评估是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得出结果和结论。
评估人员应该对每一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然后把所有因素合并得出生态足迹评估结果。
生态足迹评估结果可以用来衡量一定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得出必要的政策建议等。
三、生态足迹评估的应用生态足迹评估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如城市规划、企业环境责任、全球气候变化等。
应用效果的好坏与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很大关系。
什么是生态足迹,为什么它很重要?

什么是生态足迹,为什么它很重要?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的指标,它度量了我们使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数量,以及消耗处理废物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态足迹已成为评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什么是生态足迹以及为什么它非常重要。
一、生态足迹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生态足迹是指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的度量单位,是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利用量。
计算生态足迹时,需要考虑人类对土地、水、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其中,土地和生物多样性分别占据了生态足迹的40%和30%的比重。
二、生态足迹的意义和重要性生态足迹对于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评估当代社会可持续性水平,并为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以下是生态足迹的几个重要意义:1.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生态足迹通过衡量资源使用和环境压力,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监测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持续保护。
2.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生态足迹可以帮助制定政策和规划措施,推进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它可以为政策、法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可持续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提供指导。
3. 衡量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生态足迹可以揭示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评估经济发展在环境承载压力下的持续性。
在这个意义上,生态足迹可以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三、如何减少生态足迹减少生态足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这里,我们提出几个减少生态足迹的方法:1. 节约用水水是生态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用水可以降低生态足迹。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浪费、节约用水、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等方法减少用水,进而减少生态足迹。
2. 降低能耗减少能耗同样可以减少生态足迹。
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以及更加节约用电、用气、用油等方式来减少能耗。
3. 节约用纸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少使用纸张,这样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地球的未来的关系

生态足迹知识:生态足迹和地球的未来的关系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地区或个人所需要的生物产品和服务在生态系统内产生的面积,也就是消耗、浪费和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生态足迹的概念源自生态学家威廉·里斯在1996年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主要用于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影响。
通过评估一个地区或个人的生态足迹,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在个人和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减少环境压力,保护地球资源。
关于生态足迹和地球的未来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的概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应当在地球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以保护和维护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只有降低生态足迹,实现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可持续平衡,才能使地球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为未来的人类提供足够的资源和生存空间。
2.生态足迹与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其资源受到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
过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和资源枯竭,严重危害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的评估和控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关系,从而调整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生态足迹与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全球各地都存在着大量的生态足迹不平衡和资源浪费现象,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生态足迹,这些环境问题将进一步加剧,给地球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通过对生态足迹进行科学评估和控制,可以有助于有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生态足迹与人类健康和福祉人类的健康和福祉离不开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果生态足迹过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品质和长期健康。
因此,通过降低生态足迹,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平衡,可以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福祉,提高生活质量,为未来世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引言生态足迹理论是指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概念。
它是一种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的方法,也被称为“生态承载力评估”。
生态足迹理论认为,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已经超出了其极限。
了解和评估生态足迹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生态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生态足迹理论的起源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William Rees和Mathis Wackernagel于1996年在《人类生态学》杂志上提出。
他们以“生态足迹”这一概念来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思考,也为后来的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指人类个体、城市、国家、甚至全球对于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占据的土地面积。
它包括了人类对土地、水、空气、森林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人类活动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如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废水排放等。
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反映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压力程度,也可以评估出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生态足迹的计算是一种复杂而综合的工作,它需要考虑到人类活动对不同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包括了“城市生态足迹”、“国家生态足迹”和“全球生态足迹”等不同层级的研究。
“城市生态足迹”是对一个城市的居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评估,而“国家生态足迹”和“全球生态足迹”则分别是从国家和全球层面对生态足迹进行评估。
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压力。
生态足迹理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帮助人们评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甚至全球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足迹--概念、模型、应用实例

1、生态足迹:概念:任何已知人口(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指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总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意义: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是否具有安全性。
作用:通过跟踪国家或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将他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并同国家和区域范围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
基于两个事实:(1)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假设所以类型的物质消费、能源消费和废水处理需要一定的土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2、计算公式:EF=N·ef总生态足迹=人口数·人均生态足迹ef=(a·ai)=(Ci/pi)人均生态足迹=人均i种交易商品这算的生产土地面积=人均消费量/商品平均生产能力理论基础:个人的生态足迹是生产个人所消费的各种商品所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总和;总的生态足迹是人均生态足迹乘以人口数。
注: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是动态变化的,即人均生态足迹是变化的。
应用:(1)分析过程1、各种物质、能源消费等均应按相应的换算比例折换成相应的土地面积。
2、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主要考虑6种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化石燃料土地、建筑用地和水域。
3、6种类型的单位面积的生物生产能力差异很大,因此在计算生态足迹需求时,为了使计算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加总,×均衡因子。
计算生态足迹供给时,由于不同地区的各种生物生产面积的产出差异很大,×产量因子;计算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时,各种商品的贸易量也要换算成相应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
生态承载力模型根据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报告,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公式介绍
案例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
Yi Zi Pi0 消费量 (T) 全球平均能 折算系数 源足迹 (GJ/t) (GJ/hm2) 55 55 71 93 20.934 28.47 50.2 43.124
原煤 焦炭 燃油 汽油
煤制品
液化石油气 柴油 溶剂油 液化天然气 天然气 其他石油制 品 煤油 其他燃料 热力 电力
93
71 93 93 93 93 93 93 93 1000 1000
28.47
50.2 42.17 43.124 38.98 38.98 41.87 43.124 43.124 29.34 11.84
生态足迹理论的介绍及其应用
ecological footprint
生态足迹
概念
生态足迹
——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容纳人类所 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 地域面积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公式介绍
W2020=ef2020xP2020/GDP2020
人口容量预测
方法介绍
案例
潮南区基于生态足迹的人口预测
谢谢
耕地 草地 林地 建筑用地 水域 化石能源 承载力 (hm2)
人均面积 均衡因子 (hm2/人) 2.8 0.5 1.1 2.8 0.2 1.1
产量因子
均衡面积 (hm2/人)
ec:人均生态承载力
aj: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yi:当地i种土地的产量因子(丌同国家或地区 生产力水平丌同,因此引入一个当地产出因子,
公式介绍
案例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
计算公式:
EF=N*ef=N*rj∑(Ai)=N *rj ∑(Pi+Ii-Ei/Yi×N) EF :全球或地区总的生态足迹 N:全球或地区的人口总数 ef: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 j:为土地类型 rj:为j类土地的均衡因子 Ai: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i:为丌同类型土地的消费项目类型; Pi:i种资源生产量 Ei:资源出口量 Ii:资源进口量 Yi :i种消费项目的全球平均产量(人均)。
GDP2020=GDP2011x(1+k)n W2020=W2011x(1-g)n
数据预估与数据借鉴
经济增长速度(k):参考潮南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潮南区理念经济 增长情况,规划发展目标为:近期(至2020年),潮南区保持年均 1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远期(至2030年)经济增长放缓,基本保 持11%左右的年增长速度。 生态足迹下降速度(g):参考已有研究,估算潮南区万元GDP生态 足迹将保持5%-6%的年均下降速度。 ef(未来年份):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标杆为1.6hm2/人。
衡量区域发展状态
•城市生态研究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起每两年公布一次世界各国的生态足迹资料。 在国外,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得到了广泛积 极的开展,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已有 的研究主要从全球、国家、区域和城市3个 空间尺度开展。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1、生物资源消费
粮食
类型
稻谷 薯类 大豆 果蔗 花生 经济作物 茶叶 木薯 蔬菜 其他作物 水果 及产品 禽蛋 猪肉 劢物产品 禽肉 水产品 林产品
淡水产品
海水产品 林产品 木材
29
29 1.99 1.99
#DIV/0!
#DIV/0! #DIV/0! #DIV/0!
0.2 #DIV/0! #DIV/0! 水域
案例
William
1992年提出概念; 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1996年提出计算模型。
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于
Wackernagel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公式介绍
案例
该模型是一种把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量 吸收所需要的
换算成对土地和水域面积的占用,进而对资源消耗和废物
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赤字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地区生物生产能力的大小,即 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 积的大小。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 生产一群人所需要的物质消费 和服务消费及吸纳这些消费所 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 产性土地的面积。
盈余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公式介绍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2.8 2.8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i:为不同类型土地的消费项目类型 生物资源消费:粮食、经济作物、劢物产品、水产品、 林产品 能源消费:煤、油、气、热力、电力
j:为土地类型
由于各类土地在地理空间上是互斥的,按照其生产力大小 的丌同,各类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就可以被折算成耕地、
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化石燃料用地和水 域这六种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类型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2 0.19 0.91 2 1 0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2%)(hm2) 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平的比值 ) rj :j种土地的均衡因子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公式介绍
案例
计算结果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
生物资源账户+能源资源账户
赤字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公式介绍
案例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
生态足迹计算中生物资源账户 Ai=Pi/(Y rj ef=rj*Ai EF=N*ef i*N) 人均占有 人均生态 生产面积 全球均产 年总生产 的生产面 足迹 总人口的 类型 (kg/h 均衡因子 量(T) 积 (hm2/c 生态足迹 m2) (hm2) ap) 2744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12607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1856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60657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508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1548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14131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18000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9541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400 #DIV/0! 2.8 #DIV/0! #DIV/0! 耕地 74 #DIV/0! 0.5 #DIV/0! #DIV/0! 草地 74 #DIV/0! 0.5 #DIV/0! #DIV/0! 草地 Yi Pi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扣除物种多样性(12%)的生态承载 力
盈余
方法应用
潮南区案例
潮南区生态足迹
人口容量预测
方法介绍
案例
预测方法
在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上,用万元GDP生态足迹推算出未来时 间节点潮南区的适度人口容量 万元GDP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x总人口/万元GDP
计算公式(以2020年为例)
生态足迹计算中化石能源账户 Ci=Pi0/N Ai=ci*Zi/Yi rj ef=rj*Ai*Zi EF=N*ef 总人口的生态 生产面积类型 足迹 #DIV/0! #DIV/0! #DIV/0! #DIV/0!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1、能源消费
类型
人均占有的生 人均消费量 人均生态足迹 产面积 均衡因子 (GJ/人) (hm2/人) (hm2)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DIV/0! 1.1 1.1 1.1 1.1 #DIV/0! #DIV/0! #DIV/0! #DIV/0!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化石能源用地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
理论介绍
概念提出
模型介绍
应用领域
公式介绍
案例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生态足迹不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 (hm2/cap) 人均承载力
计算公式:
EC=N*ec=N*∑(aj×rj×yj) EC:区域总生态承载力 N:人口数
案例
生态足迹法是测量可持续性的一种方法。
目前,已有近20个国家利用生态足迹计算 各类承载力问题, WWF和RP世界两大非政府机构自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