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的5个要点
色彩静物构图

色彩静物构图浅析构图既是作画的重要环节,又是决定一幅作品成败第一步,作品主题思想和美感的表达首先是通过构图来实现的。
好的构图能够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色彩静物构图中诸元素及常见的构图方式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就是“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简言之,构图就是造型诸元素在画面中的构成关系。
造型基本元素主要包括点、线、面(形)、体积与空间、光与色、质感与肌理等,具体表现在色彩静物画中,构图元素通常是指物体、衬布、台面、背景的形状、面积、体积、空间、明暗、色彩、质地等。
构图就是围绕这些元素展开的,如画面中的大的黑白灰关系、色彩关系、每个物体的位置摆放和穿插遮挡关系、大小物体的聚散关系、不同明度、色相和纯度的物体的面积与分布等。
二、构图中的视角变化在色彩静物画中,由于空间的狭小,仰视的角度是不多见的,因为这样看起来前后的物体都挤在一起,前后的空间关系不明确。
平视是静物画最常见的写生和默写角度,这种视角构图的难度较小,也易于对形体的观察和表现。
平视构图也可理解为相对于侧面的正视构图。
俯视构图使画面有着极强的深度感,有一种“一览众山”的视觉冲击力,但形体结构和透视较难把握。
侧视构图类似透视中的成角原理,这类构图更易使画面具有错落、灵动的美感。
三、色彩静物画的构图形式法则统一和变化是形式美的总法则,它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美术中的体现,也是色彩静物画构图的总法则。
均衡、和谐、节奏、韵律等则是它的具体化,是它的延伸和拓展。
对于这些法则的解释和说明,很多相关的书中都有论断,这里笔者也不再赘述,我仅针对静物默写中常用到的形式法则作以更具体的总结。
1.主次分明画面的主次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
视觉中心周围(近中景)是画面的主体所在。
边角及后面背景以及靠得很前的为次要物体,有人形象地把整体画面描述为一个中间实周围虚的蛋形结构,依据就是主次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
色彩静物常见问题解析

色彩静物常见问题解析色彩静物画是一种通过绘画来表现静物的艺术形式。
静物包括任何不动的物品,如水果、花、餐具等。
色彩静物画是绘画中的基础技能之一,是许多画家的第一个绘画项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析色彩静物画常见的问题。
一、色彩选择色彩选择是色彩静物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艺术家必须选择适当的颜色来呈现他们的作品。
如果色彩太过多样,画面可能看起来拥挤而混乱。
相反,如果色彩太少,画面可能会显得单调无味。
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了解颜色的特性。
深色调比浅色调更好地渲染阴影,而亮色调则更好地渲染高光区域。
画家可以通过使用限制调色板和试验不同的配色方案来解决颜色选择的问题。
二、光线和阴影在色彩静物画中,光线和阴影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画家必须了解光线的方向,并使用合适的色彩来渲染物体的不同部分。
此外,画家必须使用正确的色调来创造阴影和高光。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画家可以使用软铅笔或碳素笔来勾勒出光线和阴影,然后使用灰色调或淡色彩来填充这些区域。
通过使用不同的纹理和渗透度来创造更加真实和生动的阴影和纹理。
三、画面构成画面构成是指画家如何安排静物以及对它们进行分配,以创建一个吸引人的画面。
艺术家必须决定静物的大小,位置和方向,以及如何填充画面。
如果画面构成不佳,画面可能会看起来混乱不堪。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画家可以使用规则的三分法,即把画面分割成三个等分,然后将静物放置在这些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区域内。
此外,画家可以使用对比度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使用明亮的色彩来填充静物,然后使用暗色调来渲染背景。
总结色彩静物画是一个需要锻炼的技能。
要成功的画一幅色彩静物画,艺术家必须精通色彩选择、光线和阴影,画面构成等关键概念。
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吸引人、生动的色彩静物画。
美术艺考色彩科目速成八大法则

美术艺考色彩科目速成八大法则作者:李光栋来源:《小演奏家》2019年第01期美术艺考中色彩科目几乎是所有院校的必考项目,色彩的考查形式大多集中于色彩静物、风景及人物。
由于很多考生在接触美术时只是素描的入门,色彩的学习时间往往靠后,甚至部分考生只是在高考前几个月才真正接触到色彩的学习,导致考生对于色彩的学习比较吃力,部分考生甚至出现了“色彩恐惧症”。
其实,色彩的学习并非考生想象中那么困难甚至可怕,只要掌握正确系统的学习方法,一切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第一法:和谐的构图——竖式优先、均衡对称、对比统一色彩静物写生通常会要求学生对提供的物体进行自由构图,因此构图成为构成画面不可缺少的要点之一。
构图的目的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更好地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独特,主体突出、意图明确、具有形式美感是构图的基本要求。
通常而言,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C形、S形、反S形等构图。
人的观察实际上是在有点的位置上寻找能被看到的事物,欣赏作品也是如此,人的視线总是在寻找主要物体画得怎么样,第一次要物体、第二次要物体画得怎么样等等,可见处理好这几点就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该如何把物体正确地安排在这几点位置上呢?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形式而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横构图,一种是竖构图。
这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而且每一种构图都另有讲究。
第二法:统一的色调——冷暖明确、色相统一、和谐自然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色调。
要提升画面的第一直观美感,色调是关键。
一幅色彩非常统一的画在第一步起完稿后,一气呵成将画面颜色铺满,没什么刻画,没什么细节,但色调已经形成,在接下来的刻画中便能始终不偏离这个色调。
第三法:中心的塑造——掌握核心、中心深入、主题明确在默写中,不同位置的物体必须有主次区分。
在深入刻画阶段,首先确立画面物体的主次顺序,找到第一主物体,第二、第三主物体及陪衬物。
明确表现第一主物体,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物体不能超过主物体的塑造程度,让画面的趣味中心偏移到主物体上,让画面的视觉中心集中在主物体周围,让细节充分体现到画面中心,避免面面俱到,忌死抠一些无关紧要的局部,从整体出发,从主体中心出发,才能营造出一个完整和谐的画面。
静物素描写生的四大要点

静物素描写生的四大要点静物素描写生的四大要点依据素描造型训练的不同课题,以“要点”形式提出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渗透于造型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指导实践,逐步领会和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
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1、立体感与空间感在物质世界中,立体即是有的空间,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
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形体塑造的重要因素。
A、立体感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维空间的体感表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在静物写生中,物体的立体感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在二维空间的画面上暗示出来的,即物体不同方向体面的透视缩形,不同方向体面的明暗色调层次和在光线照射下物体的投影(图93)。
图(93)立体感表现的主要因素① 形体透视;②明暗色调;③ 投影对于物体自身体积空间的表现来讲,物体自身的立体感是局部,画面的空间感是整体,明确这一关系十分重要。
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而必须将其统一和服从于相应的环境空间(画面空间)。
将物体的立体感融入空间之中去表现,是获得画面的空间感和整体感的关键。
B、空间感空间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形体空间,即物体自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
二是色彩空间,即物体所处环境与画者之间的距离,包括由于大气层空气中的微粒和尘埃对光线照射的影响,而产生近实远虚,近浓远淡的色彩强弱变化。
形体空间主要是依据同一视点下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物体的透视缩形变化,准确地表现于画面而造成一种空间感觉,结构造型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去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
色彩空间主要是依靠明暗色调的透视,如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而造成的一种空间感觉。
形体空间是物体存在的本质表现,是空间感表现的决定因素。
物体之间或物体自身的透视关系错了,将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准确性和空间存在的真实性。
但以准确的形体空间为基础,通过明暗色彩透视即色彩空间的表现,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物体之间的物体自身的空间感,带来与环境空间和我们的心理感觉相谐调的韵味和情调,增强素描造型的真实感,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图94)。
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

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五个在家中就能完成的简单拍摄项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大家利用闲暇时光创作出美丽动人的摄影艺术作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一、静物之美在起居室的硬纸盒里享受专业影棚才有的灯光效果。
使用窗口射进来的光线在家中进行摄影创作是一个很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只能在白天进行。
可冬日的白天实在短暂,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创作热情不会因阳光的慷慨或吝啬至极而受到影响,那么就需要一个更加稳定、更加可靠的光源。
影棚灯组也许是最好的一种解决方案,但更简单、更廉价的解决方案也并非不存在。
台灯简单而廉价,但由于它们并非为满足摄影需要而设计,光线不够柔和,直接使用只能得到反差强烈的结果,乍看并非我们的理想选择。
但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以台灯作为基础,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迷你静物影棚。
·开始搭建选择一个足够放下拍摄对象的硬纸盒,切掉硬纸盒的底部,只留下足够帮助纸盒位置站立的边缘。
接下来使用黑纸贴满纸盒的内部,减少反射光线、避免干扰。
保留纸盒的顶盖,在两侧向外粘贴更多的黑纸,它们能起到额外的挡光作用。
最后,在原本的纸盒底部粘上一张描图纸或其他白色半透明材料。
·影棚布光在家中获得专业拍摄结果的最佳方法。
·背景布光为了模拟我们所追求的窗口光线的感觉,我们将一盏台灯对准“小影棚”背后的墙壁,试图用反射光线模拟窗口光线匀称而柔和的质感。
·前景布光我们将第二盏台灯放在硬纸盒的右后方,然后使用一块自制的银色反光板将其光线反射到位于“影棚”内的拍摄对象上面。
·相机设置为了模拟窗口光线的逆光效果,我们提高了一挡曝光补偿,并使用f/4的光圈设置模糊背景。
拍摄时焦点设置在酒瓶上。
静物摄影5种实用布光技巧二、水滴飞溅想捕捉水滴跃出水面时的优美细节与形态,我们除了需要一支离机闪光灯,还需要很多很多的耐心。
色彩归纳

兴奋
嘈杂
6、色彩的联想:当人们看到某一色彩时,就产生某种特殊的情感和联想。 例如中国人生活习俗中,红色让人联系到喜庆、节日;在西方白色让人感 到神圣和纯洁等等。同时色彩还能给人冷暖感、兴奋和安静感、华丽和质 朴感、活泼和抑郁感、柔软和坚硬感。再一个色彩还能与味觉、听觉、心 情相联系并产生联想
华丽
酸
纯艺术表现
归纳训练
+
从造型基础训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 色彩写生分为两大块:
+
一是为获取写实造型能力的一般性色彩 写生;
+
二是为获取装饰性色彩造型能力而进行
的色彩归纳写生。
+
两者都是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但从更 微观的角度看,前都侧重于绘画基本造 型规律的认识,后者则更侧重于对装饰 色彩造型规律的研究
六、静物色彩归纳的基本原理: 色彩归纳写生的基本原理是在画每件物品时,用三——五套色概括表现 每个对象。
七、静物色彩归纳写生构图: 运用构图的一般规律进行有主次、虚实、整体和完美的构图。
八、静物色彩归纳的表现技法 : 推晕法、色块法、色块勾边法 。
推晕法
色块法
色勾边法
九、静物色彩归纳的步骤: 1、步骤:在绘画之前,首先要观察、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及独特性,选取有一定色调气氛倾向的景物来画,要求所表现的事物 特点规律有深刻理解,以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有所自由发挥,高度概 括。 2、根据画面效果需要,可先涂底色,再由远及近的画出来;也可先画 主体,再画中间部分,最后补底色
+ 写实性绘画要求科学、 + 装饰色彩写生却着重
客观地认识物象的形 体结构特征,认真观 察和分析光源色、环 境色、物体色的相互 关系和变化规律
色彩静物基本方法及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知识真的很重

色彩静物基本方法及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知识真的很重构成物体色彩的因素:1、固有色:即物体在光照下呈现出的颜色。
2、光源色:即光源的颜色。
如太阳光、灯光。
3、环境色:即物体所处环境的颜色。
在室内下常的自然光下写生,物体高光以光源色为主,物体亮部以光源色和固有色为主,物体的中间色调以固有色为主,明暗交界线以加重固有色及固有色的对比色为主,物体的暗部以固有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对比色为主,反光以环境色为主。
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即色彩的相貌,色彩的名称,也称为固有色。
2、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即素描关系。
3、纯度:即色彩的饱和程度,即鲜艳度。
注意画面中的常见的5种对比和比较:1、注意色相的对比和比较。
2、注意明度的对比和比较。
3、注意纯度的对比和比较。
4、注意冷暖的对比和比较。
5、注意面积的对比和比较。
水粉画的一般画法:1、干画法:它是一种水少,含颜料多的画法。
2、湿画法:它是一种水多于颜料的画法。
3、干湿结合法:即干湿结合使用的画法。
湿画法要注意的是:通常是在前一笔还没有干的时候接着画第二笔颜色,趁画面未干一气呵成,颜色之间易连接、渗化、交融,画面效果滋润,常用于表现物体的暗部背景和远景等处。
干画法要注意的是:用笔要肯定,准确,一笔一笔地画。
多用在表现物体的亮面和灰面。
调色时需注意:1、调亮色时,应以浅色为主,慢慢再加入深色。
2、调暗色时,应避免加入白色和一些浅颜色,把笔尽量洗干净。
3、用水调和时:水的程度要适量。
4、调色时,调入颜色种类不宜太多,否则色彩就会变脏。
5、调和次数不宜过多(颜色和颜色之间不要调太均匀),否则色彩就会太熟而缺少变化。
6、主导色调和:当画的中某一色彩占主导地位,其它色彩则处于从属地位。
一般的用笔方法有5种:1、勾:用于表现物体的某些精细的部位。
2、涂或刷:用来画面大面积的色彩。
3、摆:用于深入画物体的光感、体积感、和质感等。
4、擦或扫:多用在画表面粗糙的物体或某些物体边缘的边。
《色彩静物教案》

《色彩静物教案》word版第一章:色彩静物的基本概念与技巧1.1 了解色彩静物的定义与特点解释色彩静物的概念,强调其在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探讨色彩静物的特点,如色彩的运用、光影的处理等。
1.2 熟悉绘画材料与工具介绍适合色彩静物绘画的材料与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以确保绘画过程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色彩静物的构图与比例2.1 学习构图的基本原则介绍构图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如何平衡画面元素。
探讨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节奏等。
2.2 掌握比例与透视学习如何正确把握物体的比例与空间关系。
介绍简单的透视原理,如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等。
第三章:色彩静物的光影处理3.1 理解光影的基本概念解释光影在色彩静物绘画中的重要性,展示光影对画面效果的影响。
学习光影的基本概念,如光源、反光、投影等。
3.2 掌握光影的绘制技巧学习如何通过光影的运用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质感。
演示光影的绘制技巧,如光影的渐变、光影与色彩的结合等。
第四章:色彩静物的色彩运用4.1 学习色彩的基本原理介绍色彩的基本原理,如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学习色彩的混合与调配,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4.2 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温度、光线、空间等感觉。
探讨色彩的情感表达与象征意义,展示如何运用色彩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第五章:实战演练与作品分析5.1 实战演练:绘制一个简单的色彩静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与工具,开始绘制一个简单的色彩静物。
步骤性地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注意构图、光影与色彩的运用。
5.2 作品分析与评价分析学生的作品,指出其优点与不足之处。
强调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第六章:静物与背景的关系6.1 学习背景与静物的关系解释背景对于静物绘画的重要性,展示背景与静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如何通过背景来衬托静物,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6.2 实战演练:背景与静物的结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背景与静物进行结合,开始绘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课程是美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美术高考的必考科目。
近几年,国内美术院校的入学色彩考试主要以静物为主。
由于对象相对静止,光线相对稳定,教学可操控性强,色彩静物教学历来被看作是初学者色彩入门的最佳手段。
所谓色彩就是色与色的关系。
色彩是有规律可循的,静物的静态特征,使初学绘画者能在相对稳定的光线条件下悉心观察物象的色彩现象,研究色彩变化规律。
色彩静物教学就是通过相对便利而又可主观操控的教学媒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色彩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感知色彩的变化规律。
高中美术班色彩静物教学要紧扣20个字:1.观察为先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静物教学作为基础色彩教学的入门课程,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整体”是观察色彩的基本要求,“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关键所在。
整体观察取决于是否掌握比较之法,物体的色彩,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出来的。
在写生过程中,要求学生从4个方面比较色彩,即:比色相、比明度、比纯度、比冷暖。
通过比较实践,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逐渐理解色彩现象和色彩变化规律。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把握3个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回归感性。
色彩需要感觉,但只凭感觉去认识色彩还是不够的。
“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认识色彩,必须借助色彩学知识,把感觉加以分析理解,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住最初的感觉。
从整体到局部回归整体。
观察色彩,一定要从整体着眼,全面地、相互联系地、互相比较地进行观察。
面对静物,首先要放开视野,把整组静物尽收眼底,迅速敏锐地抓住对象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在观察局部的时候,必须以整体关系为前提。
整体观察并不排斥对局部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防止见木不见林,也要防止粗枝大叶。
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品过程中。
从客观到主观回归客观。
绘画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不管是写实性色彩还是表现性色彩,都要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对客观物象进行提炼和处理,融入个人情感。
只不过表现性色彩,主观意识强,注重情感表现,强调画面本身色彩组合的力度,是客观物象的主观表现。
基础色彩,一定要把握好主客观的辩证关系。
2.色调为重色调是色彩的有机组合,是画面色彩的基本倾向。
色调即格调,高中美术班色彩静物教学要把色调把握放在重要地位。
画面色调的形成,既不是作者主观的捏造,也不是自然主义的摹写,它是艺术表现的需要。
色调其实是对复杂色彩有序的排列,这种色彩的有序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必须的协调,二是必要的对比。
协调是必须的,世间万物七彩纷呈,画面的丰富不是色彩简单堆砌的大杂烩。
画面色彩要有一个倾向,或红或蓝,或冷或暖,形成基本调性,对比色要受主调制约,局部的细微变化要统一在整体色调之中。
对比也是必要的,统一并不等于单一,没有色彩间的相互对比,就没有色彩的丰富性。
色彩静物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画面各物体的不同色彩倾向,特别是同类色之间的微妙变化,要学会在冷色中寻找暖色,在暖色中寻找冷色。
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协调和对比并不对立,所谓协调就是恰到好处的对比,正是对对比色的适度控制,画面各色彩才既相互对比又相互协调,呈现出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色调具有个体性,同一组静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色彩感受,形成不同的调性,只要色彩之间的关系准确,画面都是成立的。
色彩的无限表现可能就是建立在色调的个体性基础上的,色彩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只属于自己的色彩。
静物写生时,要强化个人的色彩感受,并把这种感受转化为个性化的色彩表现。
色调是个体性的,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色彩感觉去校正,代替学生的色彩感觉,千人一面,是色彩教学的大忌。
3.冷暖为要没有对比就没有色彩,色彩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色彩的冷暖对比。
冷暖既是色彩的属性,也是色彩变化的现象,更是色彩表现的手段。
色彩静物教学中,冷暖变化规律的研究是要务。
冷与暖是对立统一的,没有暖便没有冷,没有冷便没有暖。
色彩的冷暖具有相对性,比如,黄色相对于蓝色是暖色,而它和大红相比,又成了冷色。
在色彩写生时,不能简单地用色轮上的冷暖色划分去定义色彩,而是要色彩间相互比较,确定谁冷谁暖。
色彩教学中的冷暖通常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色与色之间有冷暖差异;二是物体受光照射后受光部和背光部色彩有冷暖变化。
物体受光影响产生的色彩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色彩冷暖变化来感知:物体受冷光照射,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则偏暖,反之亦然。
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光源主要是天色的反光,多为冷光。
物体受光部色彩的冷暖,除固有色的因素外,起关键作用的是光源色,因此,色彩静物写生,我们首先要确定光源色的冷暖,只有这样画面色彩关系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来。
写生过程很大程度是对色彩冷暖关系的分析、比较过程。
在教学中,要讲透色彩冷暖变化的规律,培养学生主动利用冷暖对比表现物体的能力。
补色,亦称强度比色。
“补色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冷暖变化的法理,补色的合理利用能增强色彩力度。
适度的补色搭配可以产生华丽、跳跃、浓郁的审美感觉,但是,倘若补色以高纯度、高明度、等面积搭配,画面就很难协调。
为了使补色能相互调和,可以利用面积差、纯度差、明度差和间隔法降低它们的对比度,从而缓和刺激性而产生悦目的搭配效果。
前辈艺术家不乏使用补色的高手,印象派画家更是把补色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对象。
4.写生为主色彩静物训练一般以临摹起步,目的是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画基本步骤。
在色彩静物教学临摹阶段,教师要帮学生选择优秀色彩范本,并对优秀示范作品进行解读,让学生尽快建立色彩直观概念。
先入为主,最先接触的,往往记忆深刻。
不良的色彩习气,形成后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初学色彩静物时,起点要高,要给学生设定色彩标高,培养良好的色彩品位。
色彩静物教学,临摹终究是辅助手段。
观察的缺位,学生无法体会从物象到绘画作品的提炼过程,只有学会观看,学会思考,才能学会表现,因此,在临摹进行一段时间后,要尽早导入写生训练。
作为从临摹到写生的过渡,可以根据参考范画摆放静物,有意识地还原参考范画的静物摆设和光线条件,然后让学生对实物写生,有困难再参考范画,这样,学生就能较快了解从物象到绘画转化路径。
以范画辅佐写生,目的是加深对色彩现象的感知,巩固对色彩规律的理解。
这一阶段还可进行一些色调训练,抓大色块,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色彩感觉的能力。
物象色彩的丰富性,个体感知的差异性,决定了色彩教学的复杂性。
色彩静物教学还是应以写生为主,通过写生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敏锐学生的色彩感觉,提高塑造能力和色调组织能力。
在直面物象时,要学会捕捉物象给予的色彩启示,寻求色彩表现的可能性。
理想的色彩静物写生过程应该是观察、感悟、尝试表现、甄选语言的过程,是悟道。
写生能避免空洞和概念,有利于个性化的表现。
但应该注意,写生作品面貌的个性化特征并不意味着可以摆脱规范约束,色彩写生还是应该遵循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构成要义,否则,容易背离造型规律而误入歧途。
5.表现为本色彩静物教学起步阶段以认识自然界的色彩现象,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熟悉色彩表现工具材料的性能,掌握作画步骤和基本方法为目的。
教学一般从直观表达自然色彩开始,通过色彩写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色调组织、形体塑造、空间表现、质感表达等色彩造型能力。
当知识和技能储备到一定程度时,应逐步尝试各种表现技法,探寻画面的形式语言,适时导入表现色彩的实验。
要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强调画面的色彩构成,鼓励个体的主观表达,为未来专业的多向发展奠定色彩表现基础。
色彩表现是色彩静物教学的根本目的,尝试是表现性色彩形成的必经之路。
色彩静物教学必须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避免扼杀学生的色彩天性和艺术个性。
画色彩不像素描那么理性,如果用文化课来打比方素描就是数学,那色彩就是语文或者英语,是需要感觉的。
色彩考试并不需要太多色彩感觉,但是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
画好素描是画好色彩的基础,这就说明了色彩的难度更高一些例如:画不好衬布主要是把握不好衬布的体积,画出来是平的,看上去像是衬布上脏了几条。
那么你就要先从画素描的衬布开始训练了,因为你对于关系的理解不够透彻。
分块面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能画非常深入的分面素描,深入的去分析它的转折、体积和光影,及其之间的关系,用块面表现出来。
如果画两三张,再来画色彩的衬布,那素描的块面就是画色彩的衬布的笔触,这样即使颜色上不太对,但是体积是出来了的,一看就是很实在的衬布,那就是成功的一步。
其实色彩就是笔比铅笔宽点,你还会画吧?色彩上的大问题——色调不说细节,你画的色彩色调是什么?什么是色调?说白了就是你的画笼罩在一种怎样的颜色里?色彩考试中的画,色调基本上就是衬布的颜色,每种物体的暗部都稍微加一点点这种颜色,这样画面物体间才有联系。
色调是色彩作品打分的基础,没有色调,一切都没有。
风景更注重色调,千万注意。
如果是画色彩风景,就把风景当作色彩静物来画。
不要把风景写生看的很难,和静物写生一回事,主体物的罐子,就是房子。
衬布就是大背景,大山,大水。
树就是苹果,面包,一个道理,自己练习体会。
很多考生都不注意的,色彩上不光有明度,色相,纯度的对比,最重要的冷暖对比。
冷光下,亮部冷,暗部暖,暖光反之。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很多的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制胜法宝,整体观察,不光画色彩,画素描也要整体观察!别人眯着眼睛看物体不是近视,而是在比较物与物之间的颜色关系,同为红色哪个暖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