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_宋建龙

合集下载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随着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安全可靠的储能设备,备受关注。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关键元件之一的隔膜,其在电池性能、安全性及寿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近年来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首先,材料本身的改良是提高隔膜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新型材料,以替代传统的聚烯烃材料,提高隔膜的耐温性、耐腐蚀性和耐极性等性能。

比如,聚丙烯腈(PAN)纤维被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但其在高温下的耐受能力有限,容易熔化。

因此,研究者们采用了新型聚芳酰胺(PI)纳米纤维等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和耐温性。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将陶瓷材料引入隔膜中可以提高其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其次,通过结构改良来提高隔膜的性能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隔膜结构为多孔结构,孔径大小和分布对电池性能有很大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调控隔膜的孔径分布,可以增加电池的离子传输速率,并改善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新型的三维隔膜结构,如纳米纤维结构、多孔结构和层状结构,可以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耐极性。

此外,对隔膜进行功能化改性也是提高其性能的一种方法。

比如,研究者们通过引入磷酸缓冲剂和抑制剂等物质来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将纳米颗粒引入隔膜中,以提高其离子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最后,对隔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也是提高隔膜性能的重要途径。

隔膜的制备工艺包括溶剂浸渍法、拉伸法、电纺法等。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控制隔膜的孔隙结构和厚度,进而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和机械强度。

综上所述,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材料本身的改良、结构改进、功能化改性以及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

这些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推动电池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对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从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介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首先,材料设计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隔膜要求具有较高的离子输运率和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耐化学和热稳定性。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采用聚烯烃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共聚物改性等方法,使得隔膜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石墨烯作为一种优异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可以用于增强隔膜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另外,也有研究采用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等新型材料来设计隔膜,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和机械强度。

其次,结构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为单层结构,隔膜厚度约为10-20μm。

然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对于隔膜的厚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设计多层薄膜结构的隔膜,以增加其机械强度和离子传输通道。

例如,研究人员采用层叠结构的隔膜,通过交叉叠放多层薄膜,提高了隔膜的厚度和力学强度。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采用斜纤维结构、多级孔结构等方式来优化隔膜的结构,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通道和抗击穿性能。

最后,功能改进也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对电池的高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隔膜自熄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改进。

一些研究采用添加无机材料、阻燃剂等方式,改善隔膜的自熄性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隔膜的耐高温性能,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性能。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

未来随着研究人员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还将取得更多的进展。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摘要:隔膜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当电池工作时其应具有以下作用(1)隔离正负极,防止电极活性物质接触引起短路;(2)具有较好的持液能力,电化学反应时,形成离子通道。

本文以化学和材料结构为类别,综述了不同种类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对隔膜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微孔膜、无纺布、无机复合膜。

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有一层膜材料,通常称为隔膜,它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隔膜应具有两种基本功能:隔离正负电极,防止电池内短路。

能被电解液润湿形成离子迁移的通道。

在实际应用还应具备以下特征[1-4]:(1)电子的绝缘性;(2)高的电导率;(3)好的机械性能,可以进行机械制造处理;(4)厚度均匀;(5)受热时尺寸稳定变形量要小。

电池隔膜根据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三种[1-4](1)多孔聚合物膜。

是指通过机械方法、热致相分离法、浸没沉淀法等方法制备的孔均匀分布的膜。

(2)无纺布隔膜。

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通常会将其与有机物或陶瓷凝胶复合,以期得到具有优良化学与物理性质的隔膜。

(3)无机复合膜。

多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高聚物复合得到。

本文针对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对隔膜孔隙率、浸润性、热安全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对隔膜的制备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与比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1 多孔聚合物膜1.1 PE/PP微孔膜PE与PP微孔膜的制备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干法(熔融挤出法)和湿法( 热致相分离法)。

干法制备的原理是采用熔融挤出制备出低结晶度高取向的聚烯烃隔膜,经过高温退火处理提高结晶度、低温拉伸形成缺陷、高温拉伸将缺陷放大,最终形成具有多孔性的隔膜[5]。

湿法是将液态烃或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的共混物,经过加热熔融共混、降温发生相分离、双向拉伸制成薄膜、用易挥发物质萃取溶剂,从而制备出具备相互贯通的微孔膜[6]。

商用隔膜多为PE、PP单层膜,PE/PP双层膜,PP/PE/PP 三层隔膜(见图1)。

次世代革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实用化技术开发

次世代革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实用化技术开发

次世代革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实用化技术开发Practical Us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the Innovative Separatorfor Next-Generation Lithium Ion Battery研究人员名单广岛研究所:石黒亮中村諭京都大学:吉岡まりこ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境哲男向井孝志研究说明本研究是将具有优秀性能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eNF)复合隔膜的连续制造系统开发作为研究目的,开发改性纤维连续制造装置的试验机并且进行样品的制造实验。

首先,把微结晶纤维原料与无水琥珀酸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加热混炼反应。

然后将生成的物酯化纤维中还未反应的无水琥珀酸用丙酮将其抽出,抽出的残渣通过薄膜蒸发器将其干燥。

把已经将这种改性纤维分散开的液体石蜡、超高分子量PE通过普通的湿法制备,制作成了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的实验品。

其次,将本隔膜用于2032型纽扣电池的试制并进行测评。

测评结果是该隔膜相比较铝涂布隔膜,在可使用周期寿命以及耐热性方面更加优异。

通过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化学力显微镜(C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这三种仪器,将实验样品的隔膜内部的纤维素纳米纤维(CeNF)的分散状态进行测评。

结果表明,分散状态优异,以及在表面上较多的CeNF倾斜构造。

1.序言近些年,作为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车中搭载的车用电源,锂离子电池被广泛使用。

特别是电动汽车,为了达到长距离的行驶里程数和高输出,将单元电池组和成模组以求容量的增加。

因此,由电池的大型化而导致的储能、电解液的增量,势必对安全性上的要求会更加严格。

锂离子电池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以及承担着安全保证任务的隔膜这4个部分组成。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提高隔膜的耐热性不可或缺。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在有了隔膜表面的铝/陶瓷涂布法、不同材料的复合、从同一个口模中挤出的多层共挤出法等方法来实现,但是要用到的涂布机、复合等设备的成本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解液与正负极之间隔离的作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隔离正负极的接触,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输。

高性能的隔膜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离子导电性、较低的电子导电性、良好的机械强度、抗针刺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内阻。

在离子导电性方面,一种常用材料是聚合物,如聚丙烯膜。

然而,聚丙烯膜存在着电解液渗漏的问题,会导致电池的短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改变聚丙烯膜的孔径和微观结构来降低电解液的渗漏。

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材料作为隔膜的替代品,如陶瓷材料和液体电解质。

陶瓷隔膜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优良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但电子导电性较高,会增加电池的内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复合材料制备隔膜,如陶瓷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膜。

这种隔膜兼具聚合物和陶瓷的优点,具有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和较高的离子导电性。

此外,液体电解质也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

液体电解质通过浸渍到隔膜中,形成固态-液态结构,既能实现离子的传导,又能阻挡电池内部的短路。

但液体电解质隔膜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温度和环境湿度的影响。

在目前的研究中,隔膜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改良、结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

材料改良包括合成新材料、改善现有材料的制备工艺,以提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结构优化主要通过调整孔隙结构、厚度和形状,来实现电解液的均匀分布和减少内阻。

功能化设计则是将隔膜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实现多种功能,如自修复、阻燃和柔性性能。

总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离子导电性、降低电子导电性、改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材料的进一步改良、结构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的实现,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无机超细粉体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无机超细粉体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Vol.53 No.6June,2021第 53 卷 第 6 期2021年6月无机盐工业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aDoi: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206「r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识码(OSID)无机超细粉体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杨永钰1袁高婷婷1袁田 朋1袁徐前进2袁刘坤吉2袁宁桂玲1(1.大连理工大学-宝弘科技锂电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4;2.江西宝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摘 要:综述了近年来无机超细粉体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已在锂电隔膜改性上商业应 用的Al 2O 3和AlOOH 对传统聚烯烃膜和新型静电纺丝膜的改性方法和改性效果,随后又对常规无机材料TiO 2和SiO 2粉体对锂电隔膜的改性进行了叙述,最后对BN 等非常规隔膜改性无机材料进行了简介;总结和讨论了无机材料改性后隔膜的组分、结构和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综合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无机材料改性锂电池隔膜的未来发展趋势 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细粉体曰锂离子电池隔膜;氧化铝;勃姆石中图分类号:TQ1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990(2021)06-0049-10Research progres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eparator modifiedwith inorganic ultrafine powderYang Yongyu 1, Gao Tingting 1,Tian Peng 1,Xu Qianjin 2, Liu Kunji 2,Ning Guiling 1(1.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aohong Technology Lithium, Battery New Materials Joint- Research Center,Dalian 116024, China ; I.Jiongxi Baohong Nanot-echnology Co., Ltd. 冤Abstract : Research progress of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 modified with inorganic ultrafine powder in recent years was re- viewed.First , the modifica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of commercial ALO b and AlOOH on traditional polyolefin separators and new electrospun separators were introduced , which had been used in the modification of lithium battery separators.Then , themodific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 by conventional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i and SiO i powder was described.Finally , BN and other unconventional inorganic materials modified separator was introduced briefly.The effect of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inorganic materials modified separator o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organic material modified lithium battery separatorwas prospected.Key words : ultrafine powder ;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 ; alumina 曰 boehmite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尧工作温度范围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 。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与转换装置,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阐述了隔膜在电池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然后,重点回顾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在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隔膜、有机隔膜和复合隔膜等不同类型的隔膜材料,以及纳米技术、表面改性等先进制备工艺的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离子透过性等。

通过综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电池内部的一种关键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提供一个物理屏障,防止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短路和燃爆。

隔膜还需要允许电解液中的离子通过,以保证电池的正常充放电过程。

隔膜的材料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机械强度、优秀的热稳定性和低的离子电阻。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由聚烯烃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制成,这些材料在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一些先进的隔膜还采用了多层结构、纳米涂层、陶瓷涂覆等技术,以提高其性能。

隔膜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理想的隔膜应该具有高的孔隙率、合适的孔径和孔径分布,以提供足够的离子通道。

同时,隔膜的厚度、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也需要与电池的其他组件相匹配,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长寿命。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对隔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摘要: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迅速在二次电池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作为LIBs的重要组成部分,隔膜对LIBs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介绍了LIBs隔膜的使用要求和研究进展,并对LIBs隔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隔膜;聚烯烃隔膜;生物基隔膜;石油基隔膜1隔膜要求隔膜是锂离子电池重要的组成部分。隔膜需具备适当孔径,保证通透性的同时防止被刺穿;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保障离子的迁移传输效率,提升充放电性能;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利于锂离子的迁移传输,降低隔膜对锂离子的电阻;以及适当厚度,在保证较高穿刺强度的情况下减小内阻,因此隔膜对于生产工艺、设备以及原料有较高要求。目前,聚烯烃微孔膜是最成熟且综合性能最好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单层聚乙烯隔膜、单层/多层聚丙烯隔膜以及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复合膜。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锂离子电池隔膜可以分为干法、湿法隔膜[1-2]。①厚度。隔膜的厚度对LIBs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隔膜厚度增大,可以防止锂枝晶刺穿隔膜。隔膜厚度降低可以使LIBs实现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但是也会降低隔膜的机械性能。因此,隔膜应该在满足LIBs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较薄的厚度。目前,商业化隔膜的厚度约25μm。②孔隙率。较低的孔隙率会降低电解液吸液率,并增大电池内阻;而高孔隙率会降低电池的机械性能,并增大锂枝晶刺穿隔膜的危险。目前,商业化隔膜的孔隙率约40%。③孔径分布。较小的隔膜孔径会阻碍锂离子的传输;当隔膜的孔径较大时,虽然有利于离子传输,但是也会增加短路的风险;均匀的孔径分布是电流密度均匀分布的保证;弯曲的孔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锂枝晶的生长。孔径的大小和分布可以直接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压汞仪等设备进行测试。④电解液润湿性。隔膜的电解液润湿性主要与材料性能有关,具有大量极性基团的材料有利于提高电解液润湿性。隔膜表面与电解液的接触角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隔膜的润湿性。⑤机械性能。隔膜的机械性能一般包括抗拉强度、穿刺强度和混合穿刺强度。抗拉强度是指隔膜在外力作用下的尺寸稳定性。隔膜变形后恢复其原始尺寸的能力与其抗拉强度有关。当施加6.89MPa的力时,隔膜的偏移屈服应<2%。穿刺强度用于克服物理冲击、穿刺、磨损和压缩造成的隔膜损坏,其应≥11811g/mm。⑥热收缩率。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进而导致隔膜收缩变形及电池内部短路。因此,隔膜应具备一定的热稳定性。⑦电化学稳定性。隔膜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处于强氧化还原环境中。因此,它必须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性质,并且不能与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发生反应。电化学稳定性一般是指隔膜和电解液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以耐受的最大电压。⑧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也是隔膜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LIBs的生产过程中,隔膜的成本约为电池总成本的25%。隔膜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2LIBs隔膜研究进展为了提升LIBs性能,研究者已经对隔膜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改性聚烯烃隔膜和新材料体系隔膜两个方面进行介绍。2.1改性聚烯烃隔膜2.1.1无机纳米颗粒改性无机纳米颗粒具有机械性能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隔膜改性研究中。SHI等[3]通过将氧化铝(Al2O3)粉末、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丁苯橡胶(SBR)混合成均匀分散液,然后涂覆在PE隔膜的一侧。实验结果表明,该无机纳米涂层不仅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且提高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LIANG等[6]通过旋涂工艺,在PP隔膜表面涂覆了一层SiO2无机纳米颗粒,结果表明,该无机纳米涂层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进而提高LIBs的循环性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在过去几年中经常被用于提升LIBs性能。用该改性隔膜制备的NiCoAl||Li全电池,在循环176次后仍保持90mA·h/g 容量;相比之下,使用未改性的超薄隔膜制备的NiCoAl||Li全电池在循环85次后,容量衰减为5.31mA·h/g。2.1.2聚合物改性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质量轻、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也常用于改性聚烯烃隔膜。LI等[8]设计了一种功能性多孔双层复合隔膜。具体制备过程:将聚丙烯酰胺接枝的氧化石墨烯分子涂覆到商用聚丙烯隔膜上。该双层复合隔膜中的聚丙烯酰胺链具有快速传输离子的特性,同时氧化石墨烯纳米片还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从而在分子层面实现电极表面均匀且快速的锂离子通量。结果表明,该隔膜可以在高电流密度下实现锂离子的均匀沉积。DENG等[9]设计了一种由大孔聚丙烯(PP)基体和阵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层组成的双层隔膜作为锂电池隔膜。在该隔膜中,阵列PMMA微球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抑制多硫化物的扩散,从而提高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此外,PMMA微球可以提升隔膜对液态电解液的吸附性能,加快锂离子的扩散速度。2.2新材料体系隔膜2.2.1生物基高分子隔膜纤维素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聚合物,具有廉价、环保、可再生和易于获得的优点[10-11]。纤维素结构中具有丰富的羟基官能团,可以进行化学改性;同时,其较高的孔隙率可以提高隔膜的电解液吸液率,是聚烯烃隔膜最具潜力的替代品。与普通纤维素相比,纳米纤维素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进而防止锂枝晶导致的电池短路问题。CHENG等[12]采用希夫碱反应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CS)接枝在细菌纤维素(BC)上制备了CS接枝的BC(OBCS)。随后,通过真空过滤制备了孔径可调的OBCS隔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BC表面接枝CS官能团,可以通过空间位阻效应有效地改善OBCS纤维链段的距离和OBCS的分散均匀性,从而在分子水平实现对OBCS隔膜的孔结构进行调控。2.2.2石油基高分子隔膜聚酰亚胺(PI)是综合性能最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其耐高温可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200~300℃,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WU等[15]通过静电纺丝工艺设计了具有PI/聚偏氟乙烯(PVDF)/PI三层结构的隔膜。该隔膜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机械性能,可以使LIBs在高温下安全运行。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其芳香骨架使得PEEK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稳定性,因此常用于耐高温和电绝缘材料领域。LIU等[16]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技术制备了超强聚醚醚酮(PEEK)隔膜,保持了PEEK树脂固有的优异性能。聚丙烯腈(PAN)因其高介电常数、高吸液率、良好的离子导电性和出色的热稳定性而常用于LIBs隔膜。MOHANTA等[17]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磷酸铝钛(LATP)复合的多孔PAN隔膜,并通过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LATP颗粒对多孔膜形貌的影响。当LATP的掺杂量达到30%时,LATP/PAN隔膜的综合性能最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也具有优异的热力学、机械和电绝缘性能。CHEN等[18]以超薄PET无纺布(6μm)为基体,设计了具有多级结构的尼龙6/PET/尼龙6隔膜。与商用PP隔膜相比,所得的PA6/PET/PA6隔膜具有更低的热收缩率、更高的电解液亲和力和离子电导率,在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中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3结论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聚烯烃隔膜由于具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已无法满足现有LIBs的应用要求,研发高性能LIBs隔膜势在必行。未来隔膜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①提高隔膜的耐高温性能,以进一步提升LIBs的安全性能;②研发超薄隔膜,以满足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的需求;③优化隔膜的制备工艺,以降低电池的整体生产成本。到2030年前,锂离子电池隔膜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但从远期来看,固态电池等多种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导致锂离子隔膜需求的萎缩。建议石化企业利用好自身在聚烯烃树脂方面的研究优势和技术储备,尽早实现高性能隔膜专用聚烯烃的自主生产,关注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国产隔膜核心竞争力。参考文献:[1]翟梦真,王晓涵,张妍,等,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现状[J].纺织科技进展,2021(08):5-8.[2]郭旭青,杨璐,李振虎,等.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及市场现状[J].合成纤维,2022.51(07):46-49.[3]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202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R].2022.[4]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R].20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层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宋建龙1,解华华2,刘俊2,高甲3(1.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保定071054;2.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洛阳471039;3.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071054)摘要:随着锂离子电池的迅速发展,作为锂电池结构关键材料之一的锂电隔膜逐渐成为锂电领域研究的热点。

为了解锂电池隔膜尤其是能够满足动力电池使用要求的高安全性的涂层改性锂电池隔膜,本文介绍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锂电池隔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讲述了现有市场主流隔膜的种类及存在的问题,对涂层改性隔膜的专利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涂层改性锂电隔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锂电隔膜;涂层改性中图分类号:TQ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24-(2015)04-0052-061引言锂电池隔膜技术指标要求比较苛刻,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核心制造技术被美国、韩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垄断。

我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相对比较晚,前期锂电池隔膜几乎全部依靠从国外进口,尤其是高端隔膜的需求,是的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目前,隔膜产品多为中低端聚烯烃微孔膜,一般难以满足高端市场应用的锂电池的大电流和高倍率放电,较高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吸附电解液和保持电解液的能力等要求。

而在高端市场应用领域,尤其是动力电池应用领域会存在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能够满足高端市场应用的高性能隔膜成为锂电行业的迫切需求。

涂层改性隔膜以其高安全性、高稳定性和适应大功率放电的优点成为锂电隔膜市场研究的热点。

本文综述了涂层改性隔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展望了涂层改性锂电隔膜的发展方向。

2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1,2],以石墨为负极、LiMOx为正极(其中M为Co、Ni、Mn、Fe等)为例,如图1所示。

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液和隔膜后嵌入负极;放电时,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液和隔膜后嵌入正极。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部件,其功能主要有2个:第1,将锂电池的正负极分隔开,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发生电池短路,同时允许Li+自由通过使得锂电池形成闭合回路;第2,当温度过高时,隔膜能够通过及时闭孔切断电路,避免破膜,防止温度继续上升导致电池爆炸。

收稿日期:2015-04-08作者简介:宋建龙(1984-),男,河北保定人,本科,现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开发工作。

DOI:10.16009/13-1295/tq.2015.04.016图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Fig1Theprincipleofalithium-ionbattery3锂离子电池隔膜简述3.1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定义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直备受关注,锂电隔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电流、容量、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3]。

主要功能分隔锂电池正负极,避免短路,同时为锂离子提供通道,实现闭合回路。

由于电池的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因此,锂离子电池隔膜是一种具有纳米级微孔的高分子功能膜材料[4],要求其不与锂电池体系内电解液等其它相关材料发生反应。

3.2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作用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地使用。

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四大关键原材料之一,其性能对电池电解液的吸液保液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而直接决定了电池组装完成后的内阻、电流、充放电及循环寿命等关键特性。

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5]。

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分别为正、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其中,隔膜是唯一直接接触正负极片却不参加化学反应的材料。

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它起到2个主要作用:分隔锂电池正负极,避免内部短路,同时为锂离子提供自由通道,实现闭合回路[6]。

隔膜材质本身是绝缘的,其物理化学特性对锂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直接影响[7]。

目前行业内用于电池隔膜的材料多是聚烯烃类多微孔膜,无纺垫或多层组成的多孔膜[8,9],应用于动力电池方向的隔膜要求具有大的放电功率和较高的安全性,涂层改性隔膜成为首选。

3.3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现状3.3.1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种类不同种类的隔膜应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电池。

[10]目前,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电解液多为有机溶剂体系,因此,要求锂电隔膜材料具有化学惰性而不与有机溶剂反应或被腐蚀,一般采用高强度的聚烯烃微孔膜。

为满足高能量密度和大倍率放电的动力型电池的要求,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日趋增多。

目前市场上隔膜材料产品类型主要有有单层PP、单层PE、双层PP/PE、双层PP/PP和三层PP/PE/PP等,其中前2类产品主要用于3C小电池领域,后几类产品主要用于动力锂电池领域。

[11]在动力锂电池用隔膜材料产品中,双层PP/PP隔膜材料主要为国产化,主要使用范围在中国大陆,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企业还没有突破将PP与PE制成双层复合膜的技术壁垒。

而全球汽车动力锂电池使用的隔膜以三层PP/PE/PP、双层PP/PE等隔膜材料产品为主。

与此同时,新型改性隔膜材料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并开始实现应用,不过,因量少价高,目前主要还是用在动力锂电池制造领域。

这些产品主要有:以及PP+陶瓷单双面涂覆、PE+陶瓷单双面涂覆、涂层处理的聚酯膜(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涂覆耐热聚合物的隔膜等等。

这些涂层改性隔膜的优点是53耐热尺寸稳定性好,且具有充放电稳定、循环寿命长、机械强度适中的特点。

总的来看,锂电池隔膜材料产品呈现出明显的高安全性发展趋势。

3.3.2锂电池隔膜的性能要求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飞速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电池厂商对电池隔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合格的锂电池隔膜材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9]:(1)厚度均匀适中。

隔膜越厚,机械强度越高,安全性能越高,但是电池内阻就越大,反之亦然;隔膜厚度均匀性越好,能量密度越大,反之亦然;(2)良好的透过性和微孔均匀度。

透过性越大、微孔分布越均匀,离子通过性越好,放电倍率越高,电池循环性能和寿命越好;(3)较强的吸液保液能力。

较强的吸液保液能力有利于电解液快速完全浸润隔膜并长时间保持润湿,有助于保证电池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保持良好电性能;(4)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要求隔膜能够长期稳定的浸泡于有机电解液中而不与电极材料和电解液等发生反应导致失效或引发安全隐患;(5)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隔膜在电解液中不能收缩,且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保证不会被电极材料表面的毛刺刺穿而造成短路,并能够满足电池组装过程中的拉伸需要;(6)良好的热稳定性[7]。

GB/T12027-2004中规定锂电池隔膜必须满足的要求是,在110℃下放置60min,隔膜横向和纵向的收缩率应分别小于0.5%和1.5%;(7)较高的安全性能良好的热自关闭效应。

锂离子电池对安全性能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应用于动力电池方向的大功率裡离子电池来说更为重要,在电池发生短路或温度升高时,隔膜需要能够迅速熔融闭孔,实现断路,避免温度过高发生爆炸等安全隐患[12,13];(8)低成本。

目前,锂电隔膜约占锂电池总成本的20%左右,而其中主要隔膜成本都是由隔膜制造这产生。

因此,降低隔膜制造技术成本成为降低锂电池隔膜成本的关键。

隔膜的各项性能要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制约或增益关系,比如隔膜厚度下降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同时也降低了其机械性能。

因此,在实际研发应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隔膜材料多方面的性能要求并进行合理选择。

3.3.3国内锂电隔膜发展现状从国内锂电池隔膜整体市场来看,主要的隔膜市场依旧被国外品牌所独揽,主要国外品牌有韩国SK、日本旭化成、帝人、美国cellguard等。

然而,国内隔膜技术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相反,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逐渐上规模的隔膜企业,如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新乡市格瑞恩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天丰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其隔膜产品性能已经与进口隔膜基本相近或相当,同时价格与进口隔膜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下降。

另外,隔膜的国产化对于隔膜需求量巨大的国内电池厂商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可以大幅缩短供货周期,及时跟踪并高效率实现售后服务。

目前,国内中低端市场应用领域已经基本认可了国产隔膜产品,部分市场由进口产品替代为国产产品,同时,少量国产隔膜产品已经打入高端市场领域,进口产品随着国产隔膜质量和用量的提升,其价格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40余家企业投资锂电池隔膜生产线。

由于国内锂电隔膜产业兴起相对较晚,大多数企业对隔膜的生产工艺掌握不够透彻,致使许多隔膜生产企业没能如期进行正常投产,40余家隔膜生产企业中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的生产线不过20余条。

虽然锂电池隔膜行业在国内处于新产业发展初期,国家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的政策也为其提供了很好发展机遇,但必须清楚的是,国内前期投资的隔膜生产线项目今明年将全部建成投产,届时产能将达到7~8亿平方米,国外厂商的规模扩展也会增加约5~6亿平方米的产能,中低端隔膜产品产能有可能远远超出市场需求量,潜在着过剩危机,对这一点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3.3.4国内隔膜行业面临的问题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锂电池结构中四大关键原材料之一,近些年来,随着锂电产业的兴起,国内对锂电隔膜的研究也逐步升温,但是真正上规模量产的企业却比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尚没有完全突破其上产技术,但它较高的毛利润却使得国内隔膜厂商对其研究的热情有增无减。

国内企业都在尝试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开发锂电池隔膜,但难度较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4]:(1)传统隔膜制备工艺的知识产权基本被美国、韩国、德国和日本等少数国家垄断,我国的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晚,自主知识产权匮乏;(2)国内企业对生产隔膜用的上游原材料的研究不够深入,配方研究欠缺系统性,生产出的隔膜一致性、均匀性等比较差,合格率偏低,量产化难以实现;(3)隔膜的制造工艺对设备要求苛刻,设备运行和控制精度比较差会直接影响到生产出的产品的性能,国产设备一般难以满足需求,但进口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隔膜的产业化收到一定的设备限制。

3.3.4涂层改性锂电隔膜专利技术分析3.3.4.1专利检索总体概况在中国专利数据库搜索2015年3月3日之前公告/公开的中国专利共得到2666件,涉及锂离子电池隔膜770件,涉及到涂层改性隔膜325件。

图2为专利的区域构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涂层改性隔膜主要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占涂层改性隔膜总专利数的97%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