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
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及审批规范要点(1)-(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及审批规范要点概要1 建设项目分类管理2 项目申请和受理形式审核要求3 受理登记、相关手续办理及受理情况公示4 环境影响报告文件和评估报告的作用及法律地位5 现场检查要注意的问题6 技术评估7 审批原则8 审批中的重点注意的内容1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4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名录》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几年来全国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中都能认真地执行这一规定。
但如何把握好项目分类是关键.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建设项目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1。
1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即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类(1、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或可能引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建设项目;(4、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环境影响纠纷的建设项目;(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
1。
2 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即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类(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1。
3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即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类(1、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噪声、震动、热污染、放射性、电磁波等不利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2、基本不改变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3、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未列入名录的建设项目,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其环境保护管理类别,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流程图

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流程图
企业申请 省环保厅网站网上申报(电子) 建设单位提交审批材料(纸质) 行政服务大厅受理 不属于许可范畴或不属于职权范围的,不予受理,告知企业 项目环评文件受理公示(报告书简本、搬迁方案及承诺) 材料不齐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退回并告知 项目负责人审查→处务会→厅长专题会研究→厅长办公会 审批前公示或听证 审批前公示 自收到报告表审批所需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自收到报告书审批所需材料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自收到审批所需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作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说明理由并告知依法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审批文件交行政服务大厅,送达审批文件 省环境保护厅门户网站网上公示 报告表 报告书 登记表 报告表 报告书 登记表。
环水保工作流程及风险防控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流程
建管部
安环部
编制单位
总工办
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按规定委托
水保编制单位
配合建管部
选择编制单位
组织编制单位
编制水保方案
参加评审会
组织编制
单位修改方案
收集整理
资料
外业勘察
调查
提交水保
方案送审稿
修改方案
形成报批稿
水保方案发生变化及时向公司反馈
交工前组织
水保预验收
合格后向公司
提出验收申请
委托开展
水保方案变
更报告编制
上报原方案
审批单位
委托编制
水保验收报告
开展水保
自主验收
公示
向省水利厅
报备验收结果
将验收成果
移交建管部
若现场措施对比
水保方案发生变化
及时向项目办和公司反馈,并配合提
供变更相关资料
提交监理报
告,并配合
提供验收所
风险防控措施:项目办和监理单位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必要时按规定予以处罚。
风险点2:项目交工前环保预验收未开展或整改落实不到位。
风险防控措施:项目办在项目交工前必须按要求开展环保预验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整改不合格不得签认最后一期计量。
风险点3:现场环保措施发生变化,未及时发现或变更不及时,导致竣工环保验收受阻。
环保验收工作流程省生态环境厅项目办公司安环部环保监理单位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组织专家评审出具环评变更报告批复意见组织参建单位落实整改完善环保措施若现场措施对比环评报告发生变化及时向公司反馈交工前组织环保预验收合格后向公司提出验收申请委托开展环评变更报告编制上报原方案审批单位委托编制环保验收报告开展环保若现场措施对比环评报告发生变化及时向项目办和公司反馈并配合提供变更相关资料提交监理报告并配合提供验收所需相关资料风险点1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1范本)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1.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是评价由特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是指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概念、目的、原则、程序和主要内容。
2. 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是指在特定项目实施前,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系列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特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得到评估和控制,减少不良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包括:•保护生态环境:通过评价特定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特定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改进和控制措施,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公众参与: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增强公众对特定项目的了解和参与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
4. 原则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应遵循原则:•先评估再决策:在特定项目实施之前,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作出决策;•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参与度,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公正;•可持续发展:评价中需重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改善和控制措施,确保项目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预防为主:在评价中,应优先考虑预防措施,避免和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对环境的修复和治理成本;•综合协调: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协调各方利益,寻求多方共赢。
5. 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一般包括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定项目;2.编制评价报告:组织专家对特定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公示和听证:将评价报告在规定范围内向公众公示,组织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4.决策和审查:根据评价报告和公众意见,进行决策和审查,决定特定项目的实施条件和控制措施;5.监督和评估:对特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符合评价报告中的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验收流程图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及验收流程图2.燃煤、油锅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及验收流程图3.排污许可证核发流程图4.污染防治设施拆除或闲置审批流程图5.建设项目试生产环保审批流程图6.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夜间施工的审批流程图7.对逾期拒不缴纳排污费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8.对拒绝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报登记事项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闲置水污染物处罚设施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3.或者私设暗管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4.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污水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5.16.对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直接埋入地下等行为处罚流程图17.未及时启动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行为的处罚流程图19.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0.对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管理规定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1.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2.对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3.对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届满后继续燃用高污染燃料行为的处罚流程图含铅汽油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或者在检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8.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物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29.烟尘污染的物质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规定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1.或被检查时不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资料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3.射线装置以及装备有放射性同位素的仪表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4.处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的尾矿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废液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6.对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7.对不按规定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或在申报登记时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38.对无许可证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产销售使用活动未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或注销手续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进口和转让批准文件行为的处罚流程图42.标准要求划出安全防护区域和设置明显放射性标志等行为处罚流程图43.台账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状况进行评估或者发现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作假,在运输过程中丢弃、遗撒工业固体废物行为的处罚流程图46.47.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使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48.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的行为的处罚流程图进行封场行为的处罚流程图51.对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等行为的处罚流程图应当承担的处置费用行为的处罚流程图。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流程(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流程(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流程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建设项目申报前必须进行的一项评估工作。
•本文将介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流程,让读者了解该过程的具体内容和各个环节的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1.项目可行性研究–确定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评估。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由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
–包括项目背景、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
3.公众参与–面向公众征求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听证会、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4.审批和批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查。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决定是否批准建设项目的环评报告。
5.环境保护措施确定–根据审批的环评报告,确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计划。
–包括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和风险应对方案等。
6.环境监测与调查–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和调查。
–监测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监督–监督建设单位按照环评报告的要求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对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监管。
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后评估–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环境保护措施和改进管理。
结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可有效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确保建设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得到科学评估和合理规划,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补充说明1.项目可行性研究–在项目立项阶段,通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评估,确定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包括对项目的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由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背景和目标、环境基线调查、环境影响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
环境影响评价试讲教案一

教案一环境与环境影响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第9组第1号考生,我主讲的是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我这次讲课的机会。
选用的教材是陆书玉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我讲的是第一章第一节《环境及环境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环境影响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
教学建议: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尽量了解、熟悉更多的有关环境、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过程中一项具体制度,同时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我们首要要了解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可分为三类:1、自然环境: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2、社会环境: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生活、生态环境。
二、环境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与区域性整体性: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明显体现在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
区域性: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研究环境问题必须注意其区域差异造成的差别和特殊性。
2、变动性与稳定性变动性:在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下,环境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稳定性: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
环境组成越复杂,承受干扰的“限度”越大,稳定性越强。
变动性和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第一章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
经修改完善后的报告书由建设单位报送环保 主管部门审批。
有十种情况,各级环保部门不予批准。
“十不批” 十不批”
(1)选址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的项目不批; (2)不符合国家及本省产业政策,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的项目不批; (3)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不批; (4)现有项目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 排放标准的改、扩项目不批; (5)现有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各项生态保护设施不能正 常运行的改、扩项目不批;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按环境要素: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等
按时间顺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2、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阶段
(1)规范建设阶段(1979~l989) (2)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l999) (3)提高阶段(1999~)
3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审核认定 公众参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规定: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2008年8月15日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名录》(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对分类管理作出了 具体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名录》的规定,分别委 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 影响登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
——BOD-DO偶合矩阵模型一、程序参数说明:
1、1、待用户输入参数
N ——断面数;
Q0 ——上游(起始)河段的流量,m3/s;
L0 ——上游(起始)河段的BOD浓度,mg/L;
O0 ——上游(起始)河段的DO浓度,mg/ L;
Q ——各断面进入河流的污水流量,m3/s;
L ——各断面进入河流的BOD浓度,mg/L;
O ——各断面进入河流的DO浓度,mg/L;
Q3 ——各断面处的取水量,m3/s;
k1 ——各断面下游河段的BOD衰减速率常数(耗氧系数),d-1;
k2 ——各断面下游河段的大气复氧速率常数(复氧系数),d-1;
t ——各断面下游河段内的流行时间,d;
Os ——饱和溶解氧值,mg/L;
2、2、其他参数
Q1(i) ——上游进入断面i的流量,m3/s;
L1(i) ——上游进入断面i的BOD浓度,mg/L;
O1(i) ——上游进入断面i的DO浓度,mg/L;
Q2(i) ——由断面i输出到下游的流量,m3/s;
L2(i) ——由断面i输出到下游的BOD浓度,mg/L;
O2(i) ——由断面i输出到下游的DO浓度,mg/L;
aa(i) ——α(i);
bb(i) ——β(i);
r(i) ——γ(i);
s(i) ——δ(i);
二、程序
% 多河段BOD-DO耦合矩阵模型
N=input('N='); %输入断面数
Q=input('Q='); %输入从i至i+5断面支流流入的污水量
Q3=input('Q3='); %输入i至i+5断面支流流出的污水量
L=input('L=');
L=L';
O=input('O=');
O=O';
kd=input('kd='); %输入i至i+5相邻断面断面之间的有机物降解速
率常数
ka=input('ka='); %输入i至i+5相邻断面之间的大气复氧数率常数t=input('t='); %输入i至i+5相邻断面之间的有机物降解时间Q2(1)=input('Q20='); %输入从上游进入i断面的水流量
L20=input('L20='); %输入从i断面输入水的初始COD浓度
O20=input('O20='); %输入从主干道流入起始断面的水中的溶氧量的值
Os=input('Os='); %输入各断面的饱和溶氧量
for i=1:N
Q2(i+1)=Q2(i)+Q(i+1)-Q3(i+1);
Q1(i+1)=Q2(i);
end
for i=1:N;
aa(i)=exp(-kd(i)*t(i));
a(i)=aa(i)*(Q1(i+1)-Q3(i+1))/Q2(i+1);
b(i+1)=Q(i+1)/Q2(i+1);
r(i)=exp(-ka(i)*t(i));
c(i)=(Q1(i+1)-Q3(i+1))*r(i)/Q2(i+1);
bb(i)=kd(i)*(aa(i)-r(i))/(ka(i)-kd(i));
d(i)=bb(i)*(Q1(i+1)-Q3(i+1))/Q2(i+1);
s(i)=Os*(1-r(i));
f(i)=s(i)*(Q1(i+1)-Q3(i+1))/Q2(i+1);
end
aa
r
c
f=f';
g(1)=a(1)*L20;
g(2:N)=0;
g=g';
h(1)=c(1)*O20-d(1)*L20;
h(2:N)=0;
h=h';
A=eye(N);
for i=1:N-1
A(i+1,i)=-a(i+1);
end
for i=1:N
B(i,i)=b(i+1);
-0.0027 -0.0035 -0.0032 0 0
-0.0029 -0.0041 -0.0049 -0.0016 0
m = [1.8736 , 1.6580 , 1.4541 , 1.2962 , 1.1450]T
n = [ 6.1348, 6.4043 , 6.5532 , 6.6722 , 6.7594]T
L2 = [ 4.1464 , 7.5552 , 14.7068 , 18.0360 , 23.1092]T
O2 =[ 6.1348 , 6.2173 , 5.9537, 5.1114 , 4.4118]T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2
——多箱模型
一、程序参数说明:
1、待用户输入参数
L ——研究区域的长度,m
b ——研究区域的宽度,m
H ——混合层高度,m
m ——将高度方向离散的子高度个数
n ——将长度方向离散的子长度个数
u ——各高度层上的平均流速,m/s
E ——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的湍流扩散系数,m2/s
C0——各高度层的本底浓度mg/m3
Q ——底层子箱的强源, mg/(m2·s)
2、其他参数
h ——子高度△h
l ——子长度△L
二、程序:
%大气质量模拟多箱模型
m=input('m='); %高度方向的子箱数
b=input('b='); %宽度,m
L=input('L='); %总长度,m
n=input('n='); %长度方向上的子箱个数
l=L/n; %子长度,m
H=input('H='); %子高度,m
h=H/n; %子长度,m
Q=input('Q='); %各子箱的强源,kg/s
Q=Q./(b*l); %各子箱源强2,kg/(m2.s)
E=input('E='); %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的湍流扩散系数,m2/s u=input('u='); %高度方向上第i层的平均风速,m/s
C0=input('C0='); %高度方向第i层的污染物本底浓度 mg/m3 for i=1:m
a(i)=u(i)*h;
end
for i=1:m-1
e(i)=E(i)*l/h;
end
A(1,1)=a(1)+e(1);
A(m,m)=a(m)+e(m-1);
A(1,2)=-e(1);
A(m,m-1)=-e(m-1);
for i=2:m-1
A(i,i)=a(i)+e(i-1)+e(i);
A(i,i-1)=-e(i-1);
A(i,i+1)=-e(i);
end
a=a';
C0=C0';
D1=a.*C0;
D1(1)=D1(1)+Q(1)*l;
C1=inv(A)*D1;
D2=a.*D1;
D2(1)=D2(1)+Q(2)*l;
C2=inv(A)*D2;
D3=a.*D2;
D3(1)=D3(1)+Q(3)*l;
C3=inv(A)*D3;
D4=a.*D3;
D4(1)=D4(1)+Q(4)*l;
C4=inv(A)*D4;
CC=[C1,C2,C3,C4];
A %输出系数矩阵A、D
D
C %输出子箱浓度矩阵
三、程序运行
程序运行如下:
请输入将高度方向离散的子高度个数m=4
请输入研究区域的宽度,m b=1000
请输入研究区域的长度,m L=4000
请输入将长度方向离散的子长度个数n=4
请输入混合层高度, m H=120
输入底层子箱的强源, mg/(m2·s) Q=[0.1, 0.3, 0.4, 0.2]
输入10米处的风速,(m/s)u10=4
输入风速垂直分布指数p=0.07
输入高度方向上相邻两层的湍流扩散系数,m2/s E=[0.25,0.25,0.25,0.25]
输入各高度层的本底浓度mg/m3 C0=[0.1 0.1 0.2 0.3]
系数矩阵A=
129.4478 -8.3333 0 0
-8.3333 149.8239 -8.3333 0
0 -8.3333 154.7829 -8.3333
0 0 -8.3333 149.7719
系数矩阵D=
1.0e+003 *
0.1121 0.8484 1.1311 0.5641
0.0133 0.0198 0.0528 0.1139
0.0276 0.0279 0.0300 0.0353
0.0424 0.0417 0.0411 0.0408
子箱浓度矩阵C=
0.2946 0.2906 0.2884 0.2889
0.2023 0.2237 0.2557 0.2988
0.1488 0.5111 0.8555 1.0230 0.8757 6.5868 8.7933 4.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