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常识历次银行存款利率对照表

历次银行存款利率对照表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13:20 详细介绍单位:年息%调整日期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年月日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一年三年五年1993 5 151993 7 11993 7 11 9 91996 5 11996 8 23 91997 10 231998 3 251998 7 11998 12 71999 6 102002 2 212004 10 292006 8 192007 3 182007 5 192007 7 212007 8 222007 9 15利率历次调整一览数据上调时间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消息公布次日指数涨跌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上海深圳2011年07月07日% % %% % %%% 2011年04月06日% % %% % %%% 2011年02月09日% % %% % %%% 2010年12月26日% % %% % %%% 2010年10月20日% % %% % %%% 2008年12月23日% % %% % %%% 2008年11月27日% % %% % %%%历次存款利率调整一览表存款准备金率历史走势准备金率调整后股市表现利率问题的基本常识利率(Interest Rates),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
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现阶段利率的决定因素(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论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

级收取差别保 费的作法 , 都有约束金融机构信贷过度扩张的作
用, 促使金融机构本着 质量 、 益 、 场的原则进行 经营 , 效 市 有利
于形成金融运行和货 币政策调控 的市场基础。
二 、 国存 款 准 备 金 率 的历 次调 整 及 原 因 我
1 我 国存 款 准备 金 的历 次调 整 、
要, 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 了 3 次的调整。18 年央行把法 8 95 定存款准备率定为 1%, 0 随后的两三年内, 由于严重的经济过热 和通 货膨胀 , 央行在两 年内两次上调 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 , 以起 到紧缩银根 、 抑制通胀的作用 。19 9 6年我国经济实现 “ 软着陆 ”
从 18 95年 2 1 年 3月 ,央行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 01
8 4 < 当代经济)0 1 - 2 1 #5月( 下)
型_●l--I●_●--l■●-l-●■-N I 目●■■■l_■■● 卫 ECO  ̄TC -_ _ O
—
C O N T EM P O R A RY
SLeabharlann ●■_() 1流动 } 生过剩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额逐年快速增长 。 0 0 2 1 年我国外贸进出 口总值 2 7 7 92. 6亿美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3 . 4 %。到 2 1 年末 , 7 00 我国外汇储 备余额突破 2 . 8万亿美元 , 而且短期来看 , 外汇储 备
的激增 , 以选择 的货 币政 策工具主要有 控制信 贷规模 、 可 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 、 公开市场操作 、 利率工具等。央行可通过公开市
调 控货 币供应量。
2 存 款 准 备金 的发 展 历 史 、
准备金比 率下降 。在这种压 力下 , 央行不得不将法定存款准备
中国历史上央行加息降息时间一览表

中国历史上央行加息降息时间一览表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
而在中国,加息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辅助手段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央行一共进行了多少次加息降息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一览表。
1993年0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
1993年0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9年6月10日起降息。
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贷款利率平均下降了0.75%。
本次降息是针对目前物价持续下跌未扭转、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而采取的重大决策。
1999年11月19日中央银行宣布,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由8%下降到6%,这将使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增加近2000亿元。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使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2005年0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
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6年0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
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大涨1.66%。
2006年0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加息利空使原本可能再度出现的“黑色星期一”变成了“红色星期一”,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最低点1558.10,收盘上涨0.20%。
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3月19日,沪深股指早盘双双跳空低开,随后在银行板块带动下强劲反攻,沪指收于3014.44点,涨幅2.87%;深成指收于8237.28点,涨幅1.59%。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

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状况及政策效应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在面临国内外不同经济形势时,多次以其为重要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整。
本文介绍历史上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多次有代表性的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机器政策效应。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通货膨胀刺激经济一、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为让人民银行掌握相当的信贷资金,以行使调整社会信用结构的职能,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按存款种类核定了工农中3 个国家专业银行的一般存款缴存比例,实行差别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过高的法定准备金率造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资金自求不能平衡的问题。
二、1985年至1997年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
这是自1984年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第一次调整。
1987 年,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中国人民银行将准备金比率上调2 个百分点。
1988 年,由于价格的全面放开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我国出现了改革以来较为严重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
于是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3%。
这次调整起到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自此以后,考虑到调整准备金的影响较大且剧烈,同时准备金率已经较高,直到1997 年未再作调整。
三、1998年至2003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997年7月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进而演变成为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金融危机。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调整幅度 次数 时间 调整前 调整后 (单位:百分点) (大型金融机构)21.00% 44 2012年2月24日 (中小金融机构)17.50% (大型金融机构)21.50% 43 2011年12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8.00% (大型金融机构)21.00% 42 2011年6月20日 (中小金融机构)17.50% (大型金融机构)20.50% 41 2011年5月18日 (中小金融机构)17.00% (大型金融机构)20.00% 40 2011年4月21日 (中小金融机构)16.50% (大型金融机构)19.50% 39 2011年3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6.00% (大型金融机构)19.00% 38 2011年2月24日 (中小金融机构)15.50% (大型金融机构)18.50% 37 2011年1月20日 (中小金融机构)15.00% (大型金融机构)18.00% 36 2010年12月20日 (中小金融机构)14.5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35 2010年11月29日 (中小金融机构)14.00% (大型金融机构)17.00% 34 2010年11月16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50% 33 2010年5月10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00% 32 2010年2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5.50% 31 2010年1月18日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00% 30 2008年12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4.00% (大型金融机构)17.00% 29 2008年12月5日 (中小金融机构)16.0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28 2008年10月15日 (中小金融机构)16.5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27 2008年9月25日 (中小金融机构)17.50%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2008年6月7日 2008年5月20日 2008年4月25日 2008年3月18日 2008年1月25日 2007年12月25日 2007年11月26日 2007年10月25日 2007年9月25日 2007年8月15日 2007年6月5日 2007年5月15日 2007年4月16日 2007年2月25日 2007年1月15日 2006年11月15日 2006年8月15日 2006年7月5日 2004年4月25日 2003年9月21日 1999年11月21日 0.165 0.16 0.155 0.15 0.145 0.135 0.13 0.125 0.12 0.115 0.11 0.105 0.1 0.095 0.09 0.085 0.08 0.075 0.07 0.06 0.08 16.50% 17.50%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8.00% 7.50% 7.00% 6.00% -1 1 0.5 0.5 0.5 0.5 1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1 -2 16.00% 17.50% -0.5 14.00% 17.00% -2 -0.5 13.50% 16.00% -0.5 -1 不调整 15.50% -0.5 不调整 16.00% 0.5 不调整 16.50% 0.5 14.00% 17.00% 0.5 0.5 14.50% 17.50% 0.5 0.5 15.00% 18.00% 0.5 0.5 15.50% 18.50% 0.5 0.5 16.00% 19.00% 0.5 0.5 16.50% 19.50% 0.5 0.5 17.00% 20.00% 0.5 0.5 17.50% 20.50% 0.5 0.5 18.00% 21.00% 0.5 0.5 17.50% 21.50% -0.5 0.5 17.00% 21.00% -0.5 3
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
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
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
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
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及其效应分析

1 4 l 3 l 2 l l l 0 9 8 7 6 5 4 3
2
20 0 7年 0 5月 l 5日 20 0 7年 0 4月 l 6日 20 年 0 07 2月 2 5日 20 0 7年 0 月 l 1 5日 20 0 6年 1 月 l 1 5日 20 0 6年 0 8月 l 5日 20 年 0 06 7月 0 5日 20 0 4年 0 4月 2 5日 20 0 3年 0 9月 2 1日 19 9 9年 l 1月 2 1日 19 9 8年 0 3月 2 1日 18 9 8年 9月
市场 影 响温 和及 告 示效 应逐 渐 呈现 的正 面效 应 , 同时也表 现 出继 续上 调 空间有 限 、发挥 效用 有 限 和制度 内容 不 完善 等 负面效 应 ,并在 此基础 上提 出 了完善差 别存 款 准备 金制度 和 重视 多种宏 观政 策工具 组合 使用 等对 策 。 关键 词 :存款 准备 金 率; 货 币政 策 工具 ;效 应分 析 ;金 融管理
调整后
1% 2
调整幅度
05 .%
1 5
20 年 0 07 6月 0 5目
1% 1
l.% 15
05 .%
收藕 日 :2 0—82 期 070—0 作者简介:周莉 ( 93 ) 17- ,女,福建福州人,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1 0
维普资讯
20 0 7年 几 乎 是 每 月 调 整 一 次 ; 2 调 整 幅度 小 。 2 0 () 从 0 4年 开始 每 次 调 整 幅 度 均 为 0 5 , 于 “ .% 属 适 量 微 调 ” ,对 市 场 冲 击 力度 小 ; 而 以往 的 调 整 幅度 一 般 为 1 ~2 , 19 % % 9 8年 调 幅更 是高 达 5 ( % 从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
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
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8月出现挤兑抢购风潮,迫使中央银行于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
之后一直到1998年基本保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二)下调阶段(1998年3月—2003年9月)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由通货膨胀风险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
1999年,我国的GDP增幅滑落到7.1%,经济仍然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因此央行在11月21日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以刺激经济增长。
从1998年到1999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降到6%,下降的幅度很大,之后一直到2003年9月保持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三)平稳上升阶段(2003年9月—2008年9月)2003年,扩张性的政策造成了我国投资过热,宏观经济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迅速等不利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1 1 -1 -2 -5 1 2 - -
10 9 8 7 6 5 4 3
2004年4月25日 2003年9月21日 2003年6月21日 2003年1月21日 1999年11月21日 1998年3月21日 1988年9月 87年
7% 6% 7% 5% 8% 13% 12%
7.50% 7% 6% 6% 6% 8% 13%
10% 12%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 2 85年 - 调整为10%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 1 84年 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 - 存款25%,储蓄存款40% *凤凰财经注:财务公司准备金率不与小型金融机构一致,调整后准备金率为12%。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次数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时间 2011年3月25日 2011年2月24日 2011年1月20日 2010年12月20日 2010年11月29日 2010年11月16日 2010年5月10日 2010年2月25日 2010年1月18日 2008年12月25日 2008年12月5日 2008年10月15日 2008年9月25日 2008年6月7日 2008年5月20日 2008年4月25日 2008年3月18日 2008年1月25日 2007年12月25日 2007年11月26日 2007年10月25日 2007年9月25日 2007年8月15日 2007年6月5日 2007年5月15日 2007年4月16日 2007年2月25日 2007年1月15日 2006年11月15日 2006年8月15日 2006年7月5日 调整前 (大型金融机构)19.5% (中小金融机构)16.00% (大型金融机构)19.00% (中小金融机构)15.50% (大型金融机构)18.50% (中小金融机构)15.00% (大型金融机构)18.00% (中小金融机构)14.5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金融机构)14.00% (大型金融机构)17.0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5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0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5.5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00% (中小金融机构)14.00% (大型金融机构)17.00% (中小金融机构)16.0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金融机构)16.5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6.50% 16% 15.50% 15% 14.50% 13.50% 13% 12.50% 12% 11.50% 11% 10.50% 10% 9.50% 9% 8.50% 8% 7.50% 调整后 20.00% 16.50% 19.50% 16.00% 19.00% 15.50% 18.50% 15.00% 18.00% 14.50% 17.50% 14.00% 17.00% 不调整 16.50% 不调整 16.00% 不调整 15.50% 13.50% 16.00% 14.00% 17.00% 16.00% 17.50% 16.50% 17.50% 16.50% 16% 15.50% 15% 14.50% 13.50% 13% 12.50% 12% 11.50% 11% 10.50% 10% 9.50% 9% 8.5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