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导线测量观测手簿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手簿计算方法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手簿计算方法
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的手簿计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整理:首先,将测量得到的各个角度和边长的数据整理在手簿上。
每个角度应记录其度、分、秒的数值。
2. 角度计算:对于两个相邻的导线点,需要计算它们之间的水平角。
水平角的计算公式为:$\text{水平角} = \text{后视点角度} - \text{前视点角度}$。
注意,角度需要转换为同一度数单位(如度、分、秒),以便进行计算。
3. 边长测量:使用测距仪或钢卷尺测量两个相邻导线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在相应位置。
4. 坐标计算:根据测量的角度和边长,以及已知的起始点的坐标,使用三角函数计算每个导线点的坐标。
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5. 精度计算:根据测量的数据和计算的坐标,检查并计算导线的精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 手簿填写:将以上所有计算和检查结果填入手簿的相应位置,并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
7. 复核与审查:完成手簿填写后,进行复核和审查,确保所有数据和计算准确无误。
以上步骤是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手簿计算的基本方法。
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可能因井下条件、测量精度要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参考相关的测量规范和操作指南,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GPS测量观测手簿的使用

GPS测量观测手簿的使用
GPS测量观测手簿的使用
致操作是这样的:(1)与接收机建立蓝牙连接。
首先打开接收机和手簿,用手簿搜索蓝牙找到接收机蓝牙,选择合适端口后跟接收机配对后连接;(2)设置接收机工作模式。
RTK的话要设为动态或者RTK模式;(3)进行基准站设置或移动站设置。
若此接收机是作为基准站则进行基准站设置,若为移动站就进行移动站设置;(4)新建作业(或工程/任务/项目),并设置作业所用坐标系、投影椭球、中央子午线、加常数及转换参数等;(5)没有已知转换参数的求转换参数;(6)点校正;(7)开始常规测量。
导线测量记录手簿及计算表

精品文档
. 一级导线测量记录手薄
赛区: 场次:第场参赛组别及编号日期年月日比赛开始时间:时分观测结束时间:时分裁判签名
计算者检核者
测站测
回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读数
º′″
半测回值
º′″
一测回角值
º′″
平均值
º′″
水平距离
(米)
边名左
1
2
右
3
平均左
1
2
右
3
平均左
1
2
右
3
平均左
1
2
右
3
平均左
1
2
右
3
平均左
1
2
右
3
平均左
1
2
右
3
平均左
1
2
右
3
平均
校核计算
一级导线测量计算表
赛区: 场次: 第场参赛组别及编号日期年月日计算开始时间:时分成果上交时间时分裁判签名计算者检核者
测站水平角观测值
(°′″)
改正
数
改正后水平角
(°′″)
坐标方位角
(°′″)
边长(m)
纵坐标增量∆x 横坐标增量∆y
纵坐标x
(m)
横坐标y
(m)
计算值
(m)
改正值
(mm)
改正后
的值(m)
计算值
(m)
改正值
(mm)
改正后
的值
(m)
辅
助
计
算
略图:
.
.。
全站仪平高导线外业观测记录表(模板)

全站仪平高导线测量外业观测记录表
平距:1、采用精测模式;显示平距模式;温度单位℃,气压单位mmHg;垂直角从天顶方向为基准;
2、必须在全站仪中设置,棱镜常数为35mm(拓普康)(莱卡实际值设置);
3、必须在全站仪中直接设置温度和气压,每天在开始、午间和下午各设置一次;
说明:1、通过计算得到的角值,如果有小数,按照四舍五入、单进双不进的原则保留到整数秒;
2、距离读到mm,计算得到的距离,按照四舍五入、单进双不进的原则保留到毫米。
水平角观测方法:盘左后视----顺时针旋转----盘左前视----倒镜----盘右前视-----逆时针----盘右后视
支导线只允许指出一条边;
支导线所测点数不能超过该条导线所测点数的1/2;
导线、支导线前后视距边长最大不能超过两倍;
且应尽力避免用短边定长边。
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全站仪导线)

名称测区观测者记录者
年月日天气仪器编号
测站
目标
水平度盘
读数
角值
水平距离
(m)
备注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边号:
距离:
导线坐标计算表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______计算者__________________校核者___________
点号
观测角( º´")
角度改正数
(")
改正后
角度值
( º´")
坐标
方位角
( º´")
距离
(m)
坐标增量∆x(m)
坐标增量∆y(m)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后的值
(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后的值
(m)
M
A
1
2
3
A
M
∑β
∑
辅
助
计
算
教师签字:实习日期:
碎部测量手簿
测区观测者:记录者:
年月日天气:测站:,方向:测站高程:m
测
点
水平角
水平距离
(m)
测点坐标
(m)
备注
x
y
°′
指导教师签字:实习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线测量观测手簿图幅编号
第组
年月日
仪器记录表
测区
地理位置
图幅编号
测图比例尺
仪器型号№
№
制造商
测角精度:
仪器检查校正情况
棱镜规格№1 №2
№3 №4
棱镜常数mm
观测者记簿者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手簿检查验收表
填写手簿说明
1.本手簿用于全站仪一、二、三级导线及三角高程外业观
测记录。
2.在作业开始以前填写内外封面应填各项。
3.每一测站的观测记录,应位于同一页面。
4.测站之间的观测记录,应留一空行间隔。
5.每日观测时应填写作业日期,测者和仪器如始终没有变动,则只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填写 否则应每次填写,便查考。
6.观测记录采用3H铅笔记录 手簿封面及检查纪要等内容采用碳素墨水记载。
7.禁止撕去手簿中任何一页。
8.禁止涂改和转抄手簿。
导线略图
测定点一览表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导线测量记录表
年月日天气:成像:温度:气压:
观测者:记录者:
记事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