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外业观测手簿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及计算

导线测量一、导线测量概述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得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得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得边长与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得测量方法。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得测量。

导线得布设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自由导线网钢尺量距各级导线得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得分母表 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得技术要求二、导线测量得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2、导线边长测量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 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得边长:FG=bsinα/sinγ3、导线转折角测量一般采用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得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与右角之分。

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导线测量得内业计算思路: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ΔY;③由坐标增量ΔX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坐标正算(由α、D,求 X、Y)已知A(x A,y A),D AB,αAB,求B点坐标 x B,y B。

坐标增量:待求点得坐标:(一) 闭合导线计算图6-10就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就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得。

已知数据:12边得坐标方位角: 12 =125°30′00″;1点得坐标:x1=500、00, y1=500、00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准备工作: 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1、角度闭合差得计算与调整: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与理论值:(1) 角度闭合差得计算:例: fβ=Σβ测-(n-2)×180o=359o59'10"-360o= -50";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6-5)(2) 角度容许闭合差得计算(公式可查规范) ( 图根导线)若: f测≤ f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2)对角度进行重测本例: fβ= -50″根据表6-5可知,=±120″则 fβ<fβ容,角度测量符合要求3) 角度闭合差 fβ得调整:假定调整前提就是:假定所有角得观测误差就是相等得,角度改正数: (n—测角个数)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得角。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资料

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资料

大地测量概论1、大地测量的任务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或者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内容包括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

它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资料,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2、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1)长距离、大范围;2)高精度;3)实时、快速;4)四维;5)地心;6)学科融合。

3、大地测量的作用大地测量师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一个数理基础,也是描述、构建和认知地球,进而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一个时空平台。

各种测绘只有在大地测量基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统一、协调、法定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才能获得正确的点位和海拔高以及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尺度。

4、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以及实现方式(包括理论、模型和方法)。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时通过大地测量手段,由固定在地面上的点所构成的大地网(点)或其他实体(静止或者运动的物体)按相应于大地测量系统的规定模式构建的,是对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

大地测量系统是总体概念,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是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应用形式。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系统。

对应的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参考框架。

5、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合大地测量常数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是非惯性坐标系统,根据原点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从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统和大地坐标系统;空间直角坐标一般用(X,Y,Z)表示,大地坐标一般用(经度λ,纬度φ,大地高H)表示。

注:大地高是指空间点沿椭球面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

大地常数是指地球椭球几何和物理参数,它分为基本常识和导出常数。

6、参心坐标框架参心坐标框架是一种区域性、二维静态的地球坐标框架,是由天文大地网实现和维持的。

导线测量细则

导线测量细则

导线测量细则中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精测队2011年4月目录一、前言 (1)二、概述 (1)1、附合导线 (1)2、闭合导线 (1)3、支导线 (1)三、导线测量的相应技术指标 (2)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2)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 (2)3、距离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3)4、导线测量成果记录、整理和计算 (4)5、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的规定 (5)四、导线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5)1、收集资料 (5)2、现场踏勘 (6)3、技术设计 (6)4、埋建测量标志 (6)五、导线测量施测流程及注意事项 (8)六、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10)七、导线测量结束后应提交的成果 (11)一、前言本细则是针对我公司全站仪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常用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相关测量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二、概述导线测量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平坦地区,城镇建筑密集区及隐蔽地区。

由于光电测距及全站仪的普及,导线测量的应用日益广泛。

导线就是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将相邻点用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的折线。

根据测区的地形及已知高级控制点的情况,导线可布设成一下几种形式。

1、附合导线起始于一个高级控制点,最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图一)。

由于附合导线符合在两个已知点和两个已知方向上,所以具有检核条件,图形强度好,是小区域控制测量的首选方案。

2、闭合导线起、止与同一已知高级控制点,中间经过一系列的的导线点,形成一闭合多边形,这种导线称闭合导线(图二)。

闭合导线也有图形检核条件,是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常用布设形式。

但由于他起、止同一点,产生图形整体偏转不易发现,因而图像强度不及附合导线。

3、支导线导线从一已知控制点开始,既不符合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来起始点的,称支导线(图三)。

支导线没有图形检核条件,因此发生错误不易发现,一般只能用于无法布设符合或闭合导线的少数特殊情况,并且要对导线边长和测边数进行限制。

03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03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准备工作:
收集资料:测区旧地形图、已 知点(平面和程控制点)资料、测量 规范; 仪器工具:所用仪器(包括仪 器的检验和校正)、工具、记录手 簿、材料。
踏勘选点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测角
量边
定向
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踏勘测区 实地了解测区地形; 了解已知点状况。
2、图上(指原有旧图)设计布网方案
n n n n n
≤1/55000 ≤1/35000 ≤1/15000 ≤1/10000 ≤1/5000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工程测量规范》测距仪器的标称精度:

三、测角

闭合导线测量内角。 顺时针编号, 内角为右角;
2
逆时针编号, 内角为左角。
5
2
1
2 3
3
1
1 5
5

4
1 5

4
3
4
4
2
3
四、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工程测量规范》2007 测回数 导线 平均 测距 测角 测距相对 边长 中误差 中误差 等级 长度 1″级 2″级 6″级 ( km) ( km) (″) ( mm) 中误差 仪器 仪器 仪器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14 9 4 2.4 1.2 3 1.5 0.5 0.25 0.1 1.8 2.5 5 8 12 20 18 15 15 15 1/150000 1/80000 1/30000 1/14000 1/7000 6 4 — — — 10 6 2 1 1 — — 4 3 2 方位角 导线全长 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 3.6 5 10 16 24

(整理)导线测量概述

(整理)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量名词:导线点导线测站英文名称:traverse survey定义1:将一系列测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并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测点平面位置的技术与方法。

应用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工程测量学(二级学科)定义2:依次测定各导线边边长和各导线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导线点坐标的平面控制测量工作。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水利工程测量(三级学科)简介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

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设站点连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设站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距离和每一导线点上相邻边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用测得的距离和角度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测量特点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网是有利的。

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

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

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测量方式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

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

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如图)。

测量工三项标准

测量工三项标准

测量工三项标准测量工岗位标准:1、建立测量井上、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按设计要求计算各类工程的几何关系。

及时测设基本控制导线和采区控制导线。

2、掌握测量工作的一般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测量仪器性能,掌握其操作方法,熟悉测绘资料整理、计算及图纸填绘等工作。

工作标准:1、做好测量仪器、工具的保管维护工作,保持仪器完好,发现仪器有问题及时向科长汇报。

2、负责基本控制导线和采区控制导线的测量、检查、计算、绘图、填图工作。

3、负责基本控制导线和采区控制导线的水准测量、检查、计算、绘图、填图工作。

4、负责安装工程几何关系的计算、校对、标定工作。

5、负责地面地形图补测和钻孔标定工作。

6、配合技术员做好重大工程和重大贯通标定施测工作。

技术标准:第1条、安全技术要求1、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严格按照《测绘法》、《煤矿侧脸规程中各项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资料的收集、汇总工作。

2、应根据工程精度要求确定施测等级,各项观测误差,均因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和要求。

3、不得在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汇总、图纸填绘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4、测量人员应以施工设计、规程、任务通知单为依据,没有施工设计或任务通知单、或与设计或规程要求相违背的,有权拒绝作业。

5、在高空或井筒中设点观测时,作业人员应佩戴保险带。

仪器上下搬运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仪器箱和其他用具须放置牢靠严防坠落,确保仪器和人身安全。

6、用于煤矿井下的所有测量仪器、设备等必须防爆。

7、在主要运输大巷及运输石门等运输繁忙地段,必须提前与有关部门、人员联系,在测量作业区段内禁止车辆通行、机械运转。

其他巷道和工作面的运输设施影响观测时,亦应立即停止运转。

作业中应加强前后瞭望,做好监护,保证人员与仪器安全。

8、在有架空线巷道和电力设施的地点施测时,应特别注意人员和仪器的安全,必要时应停电作业。

9、在上、下山等坡度较大的巷道内作业时,应事先联系禁止斜巷绞车运行,必要时停止工作面施工,然后方可施测。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

导线测量外业观测.
m 1 f f [ ] N n
式中:fβ—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 --计算fβ时的测站数; N –符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三)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19
⑴ 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仪器在观测过程中的稳定性。例如,安置仪器时 应踩紧脚架,防止下沉和产生偏转。在土壤过于松软的地区观测,要在三 脚架的三只脚尖地方打入木椿。在市区要防止柏油路面在夏天受热软化变 形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测站上必须撑伞,最好要把整个脚架都遮住。在观 测过程中,禁止旁人在三脚架附近走动。 ⑵ 防止温度对仪器结构的影响,在观测前半小时左右,仪器从箱中取出, 让它和外界空气的温度相一致。在使用仪器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防止 震动和碰撞。 ⑶ 防止旁折光的影响,城市导线测量往往视线靠近热源而引起旁折光。例 如:日光照射到的建筑物的墙面、树杆、电线杆、土堆,以及通风筒的出 口处等等,当视线穿过河面或平行于河岸时,河面上空气密度与岸上空气 密度不一样,也要引起旁折光。因此,在导线选点时应考虑远离引起旁折 光的物体1米以外。为减少旁折光的影响,阴天观测比晴天要好。 ⑷ 在市区测角时,为克服行人和车辆等通视的障碍,水平角观测可在夜间 进行。另外用升高经纬仪及觇牌的脚架,观测人员站在方凳上观测,使视 线高于行人的高度,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9
观测过程中,指标差绝对值不应大于30″,否则,应进行校正。 对已完成的完整测回,若发现超出这一规定时,只要垂直角互差, 指标差互差均不超限,该测回仍可采用。 垂直角互差的比较方法:同一方向的各测回进行比较。 指标差互差的比较方法:一测回中只观测一个方向时,对该方向 的各测回同一根水平丝算得的结果互相比较;一测回内观测多个方 向时,仅在同一测回内比较各方向同一根水平丝算得的结果。

铁路勘察平面控制测量工作细则

铁路勘察平面控制测量工作细则

铁路勘察平面控制测量工作细则1.1一般规定1.1.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细则详细规定了集团公司在既有铁路改建勘测设计中进行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适用于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及以下标准轨距有祚轨道改建铁路工程测量。

1.1.2引用标准(1)《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JI0105-2009/J963-2009(2)《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10(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Ol-2009/J961-20091.1.3基本要求(1)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国家坐标系或工程独立坐标系,投影宜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宜大于25mm∕公里。

(2)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当个别地段无1985国家高程基准点时,可引用其他水准高程或以假定高程起算。

在全线水准测量接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困难时应换算成全线统一的高程系统。

(3)当测区内高等级平面控制点精度和密度不能满足基础平面控制网(CPl)的起闭要求时,应首先施测框架平面控制网(CPO),CPO控制网应专门设计。

(4)各级平面控制网布设要求及适用范围见表1.13-1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技术要求及适用表1.131CPn GPS CPl4CPll CPl 的点间距为不超过4公里设-对相互通视的点。

1.2CPl控制网测量1.2.1CPl控制网布设(1)CPI控制网在框架网CPO的基础上采用GPS测量。

(2)CPI控制点根据线路平面图,沿线路敷设。

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CPI控制点每隔4公里左右布设一个点,长于1.5公里的隧道段于隧道进出口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点(超过10公里的隧道顶上中央附近设一至两个点),每对点间距离不小于800mo (4)在线路起、终点或与其它线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地段,必须有2个以上的CPl控制点重合,并在成果中反映出相互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