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牧场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手册

合集下载

畜禽养殖标准化管理手册

畜禽养殖标准化管理手册

畜禽养殖标准化管理手册第一章引言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畜禽养殖行业存在着养殖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养殖品质下降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标准化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对养殖过程进行管理,以确保养殖环境、设施、操作等符合要求,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养殖效果和产品质量。

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保障养殖品质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保证养殖环境卫生、饲养操作规范、饲料质量安全等,提高畜禽生长发育水平和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2 降低环境污染标准化管理可以控制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减少地下水、土壤和大气污染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提高养殖效益标准化管理可以优化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章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标准化管理包括养殖环境管理、饲养操作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点内容。

3.1 养殖环境管理养殖环境管理是指对畜禽养殖场的卫生、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保持场地清洁,改善通风条件,控制温度和湿度等。

3.2 饲养操作管理饲养操作管理是指对畜禽饲养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饲料供应、饮水设施、喂养频次等符合标准要求。

包括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合理配比饲料,保证养殖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

3.3 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是指对养殖动物常见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疫病预防体系,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及时排查和处理疾病疫情。

第四章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标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包括标准制定、培训与宣传、监督与检查等。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6)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与设计、选育与繁殖、饲粮配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等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养猪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性指导。

1 选址与设计1.1 选址与布局1.1.1 规模化猪场建设用地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与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场址选择不得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禁止的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1.1.2 应选择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向阳,土质坚实、未被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块建设猪场。

应距铁路、公路、城镇、居民区或其它公共场所1000m以上,并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距屠宰厂、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旅游区2000m 以上。

1.1.3占地面积应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每头出栏猪占地面积为3~4m2。

1.1.4 场区总体布局参照GB/T 17824.1《规模猪场建设》,做到生产区与管理区分开,生产区内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并应设有粪污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

1.1.5 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确定猪舍的种类和布局,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育舍、保育仔猪舍、生长猪舍、肥育猪舍和装猪台进行排列。

1.1.6 应根据当地的主风向和地理位置确定猪舍朝向,黑龙江省猪舍的理想朝向是座北朝南偏东15°~20°。

1.1.7 每相邻两栋猪舍的间距不应小于一栋猪舍的宽度,一般应为12~15m。

1.1.8场区内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一般位于场区中部靠近每栋猪舍管理间一端,用于饲养人员出入和饲料的运送,进口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一般位于猪舍的另一端,用于运送粪污,出口与堆粪场相通。

1.1.9 场区周围应建设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

云阳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技术规范 [2009-05-19] ·作者:·来源:为落实好《云阳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牛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高规模牛场的综合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牛场的生产现状与建设经验,特制定本规范。

一、审查备案1、饲养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下简称牛场)需向当地畜牧兽医站申请备案,经畜牧兽医站和乡镇政府加注意见后报县畜牧兽医局。

2、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初审合格后,由包片技术人员到建场所在地审查场址选择是否合理。

在合理的情况下对肉牛养殖场进行规范设计。

3、在备案牛场现场条件审查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包片技术人员要重点审查周边土地消纳粪便能力、附近已有养殖场数量及规模、牛场对粪便处理利用方式等,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4、养殖户新建牛场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查备案。

二、场址选择1、牛场选址应选择在各级政府规划的禁养区以外。

禁止在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筑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城镇建成区及规划区、工业等公害污染严重环境区建场。

新建牛场应在高速公路一公里以外选址建场。

2、牛场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应体现节约用地原则,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土地,并为扩大生产预留空间。

3、牛场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应满足防疫要求。

要远离交通干道。

牛场与居民点、工厂、学校、商业区、其他养殖场、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

牛场场址选择应距一级以上等级公路500米以上,距二级公路200米以上,距二级以下等级公路50米以上,距集中50人以上的居民点和工厂20 0米以上,距其他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下300头以上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养殖场2000米以上,距屠宰场、兽医院、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水源保护区等区域3000米以上。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随着全国养牛业逐渐向规模化生产发展,为了提高规模肉牛场的综合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规模肉牛场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我们结合我养牛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对养牛户的圈舍建设做一些基本介绍。

一、建场选址1.地形地势的选择牛场用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选址要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易于排水并且有缓坡的开阔地方。

地面坡度以1-3度较为理想,总坡度应向南倾斜。

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应将牛场建设在山坡南面或东面。

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

2.场区土壤的选择牛场用地应选用坚实的沙质土壤。

沙质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有利于牛舍的清洁和卫生。

3.水源的选择牛场供水量应充足,取用方便,水质应该清洁、卫生。

每头成年牛每日耗水量约为45-60公斤。

4.电力充足可靠电力充足才能确保照明和饲料加工。

5.交通便利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2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他畜牧场不少于1000米,距离畜产品加工场不少于1000米。

6.不得建场的区域水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泥严重区、畜禽疫病常发区和山谷洼地等洪涝威胁地段。

二、规划与布局1.场区规划原则建筑紧凑,节约土地,满足当前生产需要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到将来扩建和改造的可能性。

2.规模肉牛养殖场规划面积一般按每头10平方米计算,具体按XXX的大小而定。

3.牛场分区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

各功能区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各功能区间距应不少于50米,并有防疫隔离带或墙。

1.生活管理区设在场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及地势较高处,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等。

2.生产区设在场区中间,主要包括牛舍与有关生产辅助设施。

3.隔离区设在场区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低处,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牛舍、贮粪场、装卸牛台和污水池。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本规范以规模化商品蛋鸡场、蛋种鸡场为对象,包括鸡场选址与布局、设备与设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六方面的技术要求,为集约化、规模化商品蛋鸡与蛋种鸡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对上述规模化养殖场的基本要求是:场址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饲养的蛋鸡有引种证明,并附有引种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养殖场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建立养殖档案;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1 蛋鸡场选址和布局1.1 场址环境1.1.1 土地的使用应符合当地农牧业规划与布局的要求,以不占用基本农田、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山坡及废弃地为原则。

1.1.2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与其它养殖场及屠宰场1000米以上。

鸡场周围环境空气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

1.1.3 鸡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土壤透水性好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要求、水源稳定并配有贮存和净化设施、给排水方便并远离噪音的区域。

1.1.4 鸡场区应有充足、方便取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的要求。

1.1.5 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场区内配有应急使用的发电机组。

1.1.6 道路交通便利,鸡场应铺设专用的道路通往公用交通网。

1.2 场区布局1.2.1 场区合理布局。

场区应设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处理区。

生产工艺设计,应以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可逆走向的要求进行布局。

1.2.2 生活办公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建立不透风的围墙加以隔离。

1.2.3 饲料加工厂(或拌料间)应与生产、生活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1.2.4 粪便暂存、病死鸡与废弃物处理区及其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以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小区为对象,包括选址与设计、饲料与日粮配制、饲养管理、选育与繁殖、卫生与防疫、挤奶厅建设与管理、粪便及废弃物处理、记录与档案管理八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为转变奶牛养殖生产方式提供技术性指导。

1 奶牛场(小区)选址与设计1.1 选址1.1.1原则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等相结合,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1.1.2地势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

1.1.3水源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1.1.4土质沙壤土、沙土较适宜,黏土不适宜。

1.1.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1.1.6交通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米。

1.1.7周边环境应位于距居民点1000米以上的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1.2 布局奶牛场(小区)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隔离区等功能区。

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2.1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

应在牛场(小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1.2.2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紧靠生产区布置。

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1.2.3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

应设在场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概念一、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规模养殖场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

主要内容有:1、畜禽良种化。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

2、养殖设施化。

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

3、生产规范化。

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4、防疫制度化。

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5、粪污无害化。

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

6、监管常态化。

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

二、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基本要求参与创建的规模养殖场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养殖场备案登记手续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养殖档案完整,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且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种畜禽场须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1、生猪: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育肥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含5000头,下同)。

2、奶牛:存栏奶牛200头以上。

规模化羊场生产管理手册(框架)

规模化羊场生产管理手册(框架)

规模化肉山羊场生产治理手册名目第一章规模化肉山羊场设计与治理第一羊场建设第二节羊场生产指标、生产谋划与生产流程第三节羊组织架构、岗位定编及责任分工、羊场组织架构图第四节羊场物资与报表治理第五节羊场各项规章制度第六节每周工作流程第七节各类羊喂料标准第八节种羊淘汰原所以与更新谋划第二章饲养治理技术操作规程第一节种妊娠舍饲养治理技术操作规程第二节分娩保育舍饲养治理技术操作规程第三节保育育成舍饲养治理技术操作规程第四节羊场免疫程序第五节羊场驱虫程序第六节羊场消毒制度第七节羊场常见病诊断与防治附:各报表及山羊饲养标准第一章规模化肉山羊场设计与治理第一节羊场建设一、场址选择可依据饲养适应、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应该定。

要考虑羊场的地理位置、常年的主风向、通风状况、输变电线路、水源水质和交通运输条件以及环境保卫等。

场址选择是否合理,直截了当妨碍羊场以后的开发、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以及四周人民的躯体健康。

因此选择场址需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要有长远的规划,以适应以后的开发需要。

二、选择羊场场址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饲草来源要充足。

2.足够的运动场:舍饲的山羊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殖公母羊的运动场的规划与设计,应以其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为原所以。

最好配套有渔塘、果林或耕地。

3.羊场要建设在居住点的下风位置,并在水源的下游。

4.羊场的地势应相对较高,圈舍要枯干,通风向阳,排水良好。

5.羊场要有清洁而充足的水源,保证生活、羊群生产和防火用水的要求。

不宜在严峻缺水和水源严峻污染的地点建场。

远离屠宰场、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6.羊场场址符合兽医卫生条件要求。

充分了解当地疫情,不在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疫区建场。

羊场距交通要道要有一定的距离。

7.交通运输方便,以保证饲料的及时提供和产品的运输。

8.场区平坦稍有坡度。

第二节羊场生产指标、生产谋划与生产流程〔150+60+15+15*10%+15*15%=228.75〕,提供3.2头以上商品肉羊,母羊利用期平均为五年,年淘汰更新率20%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牧场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手册前言在国家对奶牛养殖业的政策扶持下,各地规模牧场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体养殖户在奶牛养殖业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全国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将成为未来我国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

近年来,伊利集团奶源基地新建和改建的大量规模化牧场陆续投入使用,科学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成为当前规模化牧场经营管理的新趋势。

可是,目前规模化牧场的饲养管理还处于粗放型和凭经验管理的状态。

牧场的硬件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采用散栏饲养模式、使用TMR全混合日粮等新技术,但是,牧场的软件建设,奶牛饲养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

因此,科学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同时,牧场的饲养管理人员也急切的盼望得到和掌握这些技术。

伊利公司根据奶源基地牧场的现状,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规模牧场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手册》,指导牧场的生产实践活动,以便最大程度的提高牧场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奶业健康发展,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本手册适用于基地的标准化牧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技术培训人员和个体养殖户,也可以作为基地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的教材。

目录第一章牧场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51、牧场组织机构┅┅┅┅┅┅┅┅┅┅┅┅┅┅┅┅┅┅┅┅┅┅┅┅┅┅┅52、主要生产岗位职责┅┅┅┅┅┅┅┅┅┅┅┅┅┅┅┅┅┅┅┅┅┅┅┅┅62.2饲养主管职责┅┅┅┅┅┅┅┅┅┅┅┅┅┅┅┅┅┅┅┅┅┅┅┅┅┅6 2.3饲养员岗位职责┅┅┅┅┅┅┅┅┅┅┅┅┅┅┅┅┅┅┅┅┅┅┅┅┅┅6 2.4产房饲养员职责┅┅┅┅┅┅┅┅┅┅┅┅┅┅┅┅┅┅┅┅┅┅┅┅┅┅7 2.5犊牛饲养员岗位职责┅┅┅┅┅┅┅┅┅┅┅┅┅┅┅┅┅┅┅┅┅┅┅┅7 2.6TMR操作员职责┅┅┅┅┅┅┅┅┅┅┅┅┅┅┅┅┅┅┅┅┅┅┅┅┅┅7 2.7奶库人员职责┅┅┅┅┅┅┅┅┅┅┅┅┅┅┅┅┅┅┅┅┅┅┅┅┅┅┅8 2.8挤奶人员职责┅┅┅┅┅┅┅┅┅┅┅┅┅┅┅┅┅┅┅┅┅┅┅┅┅┅┅8 2.9饲草料管理人员职责┅┅┅┅┅┅┅┅┅┅┅┅┅┅┅┅┅┅┅┅┅┅┅┅9 2.10设备工程师职责┅┅┅┅┅┅┅┅┅┅┅┅┅┅┅┅┅┅┅┅┅┅┅┅┅9 2.11繁殖主管职责┅┅┅┅┅┅┅┅┅┅┅┅┅┅┅┅┅┅┅┅┅┅┅┅┅┅9 2.12配种员职责┅┅┅┅┅┅┅┅┅┅┅┅┅┅┅┅┅┅┅┅┅┅┅┅┅┅┅9 2.13兽医主管职责┅┅┅┅┅┅┅┅┅┅┅┅┅┅┅┅┅┅┅┅┅┅┅┅┅10 2.14兽医职责┅┅┅┅┅┅┅┅┅┅┅┅┅┅┅┅┅┅┅┅┅┅┅┅┅┅┅┅10 2.15综合主管职责┅┅┅┅┅┅┅┅┅┅┅┅┅┅┅┅┅┅┅┅┅┅┅┅┅┅10 2.16化验员职责┅┅┅┅┅┅┅┅┅┅┅┅┅┅┅┅┅┅┅┅┅┅┅┅┅┅┅10 2.17信息统计员职责┅┅┅┅┅┅┅┅┅┅┅┅┅┅┅┅┅┅┅┅┅┅┅┅┅11 2.18财务主管┅┅┅┅┅┅┅┅┅┅┅┅┅┅┅┅┅┅┅┅┅┅┅┅┅┅┅┅11 第二章规模化牧场饲养管理标准┅┅┅┅┅┅┅┅┅┅┅┅┅┅┅┅┅┅┅11 1、奶牛饲料与营养┅┅┅┅┅┅┅┅┅┅┅┅┅┅┅┅┅┅┅┅┅┅┅┅┅11 1.1饲料的分类┅┅┅┅┅┅┅┅┅┅┅┅┅┅┅┅┅┅┅┅┅┅┅┅┅┅┅11 1.2奶牛饲料的组织原则┅┅┅┅┅┅┅┅┅┅┅┅┅┅┅┅┅┅┅┅┅┅┅13 1.3饲料的采购、加工、调制与储存管理┅┅┅┅┅┅┅┅┅┅┅┅┅┅┅┅141.4奶牛的营养需要┅┅┅┅┅┅┅┅┅┅┅┅┅┅┅┅┅┅┅┅┅┅┅┅┅152、饲养管理与生产工艺┅┅┅┅┅┅┅┅┅┅┅┅┅┅┅┅┅┅┅┅┅┅┅22 2.1奶牛分群与阶段划分┅┅┅┅┅┅┅┅┅┅┅┅┅┅┅┅┅┅┅┅┅┅┅22 2.2后备奶牛饲养管理┅┅┅┅┅┅┅┅┅┅┅┅┅┅┅┅┅┅┅┅┅┅┅┅232.3成母牛的饲养管理┅┅┅┅┅┅┅┅┅┅┅┅┅┅┅┅┅┅┅┅┅┅┅┅263、奶牛改良┅┅┅┅┅┅┅┅┅┅┅┅┅┅┅┅┅┅┅┅┅┅┅┅┅┅┅┅283.2实施方案┅┅┅┅┅┅┅┅┅┅┅┅┅┅┅┅┅┅┅┅┅┅┅┅┅┅┅┅283.3奶牛群改良方案(DHI)┅┅┅┅┅┅┅┅┅┅┅┅┅┅┅┅┅┅┅┅┅┅284、卫生保健┅┅┅┅┅┅┅┅┅┅┅┅┅┅┅┅┅┅┅┅┅┅┅┅┅┅┅┅30 4.1疫病分类┅┅┅┅┅┅┅┅┅┅┅┅┅┅┅┅┅┅┅┅┅┅┅┅┅┅┅┅34 4.2健康牛群标准┅┅┅┅┅┅┅┅┅┅┅┅┅┅┅┅┅┅┅┅┅┅┅┅┅┅34 4.3卫生防疫┅┅┅┅┅┅┅┅┅┅┅┅┅┅┅┅┅┅┅┅┅┅┅┅┅┅┅┅354.4几种奶牛常见病的预防┅┅┅┅┅┅┅┅┅┅┅┅┅┅┅┅┅┅┅┅┅┅355、繁殖┅┅┅┅┅┅┅┅┅┅┅┅┅┅┅┅┅┅┅┅┅┅┅┅┅┅┅┅┅┅39 5.1基本概念┅┅┅┅┅┅┅┅┅┅┅┅┅┅┅┅┅┅┅┅┅┅┅┅┅┅┅┅39 5.2发情鉴定┅┅┅┅┅┅┅┅┅┅┅┅┅┅┅┅┅┅┅┅┅┅┅┅┅┅┅┅41 5.3配种┅┅┅┅┅┅┅┅┅┅┅┅┅┅┅┅┅┅┅┅┅┅┅┅┅┅┅┅┅┅41 5.4妊娠诊断┅┅┅┅┅┅┅┅┅┅┅┅┅┅┅┅┅┅┅┅┅┅┅┅┅┅┅┅42 5.5产科管理┅┅┅┅┅┅┅┅┅┅┅┅┅┅┅┅┅┅┅┅┅┅┅┅┅┅┅┅42 5.6记录┅┅┅┅┅┅┅┅┅┅┅┅┅┅┅┅┅┅┅┅┅┅┅┅┅┅┅┅┅┅435.7繁殖障碍┅┅┅┅┅┅┅┅┅┅┅┅┅┅┅┅┅┅┅┅┅┅┅┅┅┅┅┅436、牛奶质量控制┅┅┅┅┅┅┅┅┅┅┅┅┅┅┅┅┅┅┅┅┅┅┅┅┅┅46 6.1基本概念┅┅┅┅┅┅┅┅┅┅┅┅┅┅┅┅┅┅┅┅┅┅┅┅┅┅┅┅46 6.2控制牛奶质量的措施┅┅┅┅┅┅┅┅┅┅┅┅┅┅┅┅┅┅┅┅┅┅┅48 6.3挤奶┅┅┅┅┅┅┅┅┅┅┅┅┅┅┅┅┅┅┅┅┅┅┅┅┅┅┅┅┅┅48 第三章规模化牧场生产操作规程┅┅┅┅┅┅┅┅┅┅┅┅┅┅┅┅┅┅┅531、饲养工操作规程┅┅┅┅┅┅┅┅┅┅┅┅┅┅┅┅┅┅┅┅┅┅┅┅┅532、饲料搅拌工操作规程┅┅┅┅┅┅┅┅┅┅┅┅┅┅┅┅┅┅┅┅┅┅┅533、泌乳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544、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545、干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556、产房犊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557、产房挤奶员操作规程┅┅┅┅┅┅┅┅┅┅┅┅┅┅┅┅┅┅┅┅┅┅┅568、接产人员操作规程┅┅┅┅┅┅┅┅┅┅┅┅┅┅┅┅┅┅┅┅┅┅┅┅5610、挤奶操作规┅┅┅┅┅┅┅┅┅┅┅┅┅┅┅┅┅┅┅┅┅┅┅┅┅┅5811、清洗操作规程┅┅┅┅┅┅┅┅┅┅┅┅┅┅┅┅┅┅┅┅┅┅┅┅┅5912、搅拌车操作规程┅┅┅┅┅┅┅┅┅┅┅┅┅┅┅┅┅┅┅┅┅┅┅┅6013、产后监护规程┅┅┅┅┅┅┅┅┅┅┅┅┅┅┅┅┅┅┅┅┅┅┅┅┅60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611、原始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处理┅┅┅┅┅┅┅┅┅┅┅┅┅┅┅┅┅┅┅612、数据的处理与运用┅┅┅┅┅┅┅┅┅┅┅┅┅┅┅┅┅┅┅┅┅┅┅┅623、各类记录表格┅┅┅┅┅┅┅┅┅┅┅┅┅┅┅┅┅┅┅┅┅┅┅┅┅┅62 第五章规章制度┅┅┅┅┅┅┅┅┅┅┅┅┅┅┅┅┅┅┅┅┅┅┅┅┅631、出入管理制度┅┅┅┅┅┅┅┅┅┅┅┅┅┅┅┅┅┅┅┅┅┅┅┅┅┅632、牧场员工行为规范管理制度┅┅┅┅┅┅┅┅┅┅┅┅┅┅┅┅┅┅┅┅633、休假及请假规定┅┅┅┅┅┅┅┅┅┅┅┅┅┅┅┅┅┅┅┅┅┅┅┅┅644、会议管理制度┅┅┅┅┅┅┅┅┅┅┅┅┅┅┅┅┅┅┅┅┅┅┅┅┅┅645、现场管理制度┅┅┅┅┅┅┅┅┅┅┅┅┅┅┅┅┅┅┅┅┅┅┅┅┅┅646、车辆管理制度┅┅┅┅┅┅┅┅┅┅┅┅┅┅┅┅┅┅┅┅┅┅┅┅┅┅667、消防管理制度┅┅┅┅┅┅┅┅┅┅┅┅┅┅┅┅┅┅┅┅┅┅┅┅┅┅668、综合治理工作制度┅┅┅┅┅┅┅┅┅┅┅┅┅┅┅┅┅┅┅┅┅┅┅┅679、宿舍管理制度┅┅┅┅┅┅┅┅┅┅┅┅┅┅┅┅┅┅┅┅┅┅┅┅┅┅6810、食堂管理制度┅┅┅┅┅┅┅┅┅┅┅┅┅┅┅┅┅┅┅┅┅┅┅┅┅6811、防疫消毒制度┅┅┅┅┅┅┅┅┅┅┅┅┅┅┅┅┅┅┅┅┅┅┅┅┅6912、安全生产制度┅┅┅┅┅┅┅┅┅┅┅┅┅┅┅┅┅┅┅┅┅┅┅┅┅7213、牛奶质量卫生制度┅┅┅┅┅┅┅┅┅┅┅┅┅┅┅┅┅┅┅┅┅┅┅72第一章牧场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1、牧场组织机构(千头以上牧场参考)2、主要生产岗位职责2.1 场长职责2.1.1负责所属牧场的生产管理工作。

2.1.2负责所属牧场生产及牛奶的产量、质量工作。

2.1.3负责所属牧场的防疫、检免疫制度的制定,疾病防治、配种繁殖选配等工作。

2.1.4负责所属牧场各牛群的饲草料的供应。

2.1.5负责全场挤奶设备、饲草料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和全场为奶牛服务的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

2.1.6负责所属牧场的人员管理和牧场缺岗人员的需求申请及推荐招聘工作。

2.1.7做好全场奶牛生产及发病、受妊、产犊、死淘等月报表并报送总经理。

2.1.8做好全场员工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场内员工的技术水平。

2.1.9制定所属牧场的年、季、月生产经营计划,定期向总经理汇报牧场的生产经营情况。

2.2饲养主管职责2.2.1 根据牛场生产任务和饲料条件,拟定本单位奶牛生产计划和饲草料储备计划。

2.2.2 按照有关畜牧兽医操作规范、标准,拟定奶牛的饲料配制计划。

2.2.3 制定牧场各阶段奶牛饲养操作规程、挤奶操作规程等。

2.2.4填写各项生产记录,填写内容、要求、方法按上级技术规范统一规定执行。

2.2.5对于牛场饲养中的责任事故,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承担应负的责任。

2.2.6 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生产、经营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年报。

2.3 饲养员岗位职责2.3.1 负责一栋或多栋牛舍的牛群管理。

2.3.2 做好饲喂工作,每班匀槽3次或推料3次,保证奶牛的自由采食。

2.3.3 保证奶牛充足的饮水,不外溢;及时清理水槽,保持清洁卫生;冬季保持合适的水温。

2.3.4 对所管牛群进行巡视,观察精神状态、采食、粪便等情况,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兽医或管理人员。

2.3.5 协助配种员做好配种工作,有发情牛及时向配种员报告。

2.3.6 协助其它部门进行牛群调动、检疫和免疫等工作。

2.3.7 在适当的时间清理牛粪,不影响奶牛的采食,牛粪运送到指定位置。

2.3.8 负责所辖区域的卫生和消毒工作。

2.4 产房饲养员职责2.4.1 产房饲养的奶牛包括预产期前15天和产后一周的奶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