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源开发复习题

合集下载

植物资源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资源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资源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植物资源学是研究植物资源的()的科学。

A. 种类、分布、数量、利用和保护B. 分类、分布、数量、利用和保护C. 种类、分布、数量、开发和保护D. 分类、分布、数量、开发和保护答案:A2. 植物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植物的种类B. 植物的分布C. 植物的数量D. 植物的进化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植物资源的分类?A. 食用植物资源B. 药用植物资源C. 工业用植物资源D. 观赏植物资源答案:D4. 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人工种植C. 过度开发D. 合理利用答案:C5. 植物资源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野外调查B. 实验研究C. 计算机模拟D. 文化研究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植物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B. 植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D. 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答案:ABCD2. 植物资源学的应用领域包括()。

A. 农业B. 林业C. 医药D. 生态保护答案:ABCD3. 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

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C. 进行人工种植D. 限制植物资源的采集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植物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答案:正确2. 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进行。

()答案:错误3. 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意义。

答案: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意义在于认识和了解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质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可以促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生态服务。

2. 描述植物资源的分类方法。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

植物生态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频度:某物种在调查X围内出现的频率.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6,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C.前苏联D.中国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A.莲藕B. 芦苇C.马铃薯D.玉米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B.群落外貌和结构C.群落种类组成D.群落动态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沼泽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C.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D.冷杉等较耐荫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31,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32,顶极——格局假说的意思是(C).A.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B.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C.随着的环境因子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D.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33,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34,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学原则C.动态原则D.群落学—生态学原则35,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把多个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的依据是(B).A.建群种和水热条件B.建群种的生活型和生活条件C.优势种和水热条件D.优势种的生活型和水热条件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3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叶林D.沼泽3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3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A. E.HaeckelB. E.P.OdumC. A.G.TansleyD. Darwin4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1,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有机个体4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生物圈B.群落C.种群D.景观单元43,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A.全球陆地B.全球海洋C.整个生物圈D.整个宇宙44,下列X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C).A.岩石圈的上层B.全部水圈C.大气圈的上层D.大气圈的下层45,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46,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47,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48,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49,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5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52,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54,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55,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56,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A.高温,高湿B.中温,高湿C.中温,高湿D.中温,中湿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58,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6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X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61,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62,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3,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4,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65,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66,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67,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o为(D).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69,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 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7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D).A.湿生植物B.水生植物C.中生植物D.旱生植物81,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A).A.s2/m=0B.s2/m=1C.s2/rn显著大于1D.s2/m显著小于185,d N/d t = r 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称为(B).A.加速期B.转折期C.减速期D.饱和期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D).A.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99,欧洲的穴兔于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107,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B.开阔大洋C.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田B.温带草原C.荒漠D.冻原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热带雨林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海洋B.撂荒地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B.果园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林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A.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雨林>北方针叶林>冻原B.开阔大洋>河口>湖泊>大陆架C.温带草原>稀树草原>常绿阔叶林>北方针叶林D.长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XX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荒漠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0,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B.季雨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6,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138,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14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14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A.植食动物B.一级食肉动物C.二级食肉动物D.三级食肉动物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53,具体的生物个。

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试题二版

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试题二版

第一章植物体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2、变态3、减数分裂4、组织5、分蘖6、器官7、开花开花期(花期)8、传粉9、自花传粉10、异花传粉11、受精作用12、双受精13、植物生产14、定根15、根系16、不定根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等部分,其中、、总称为。

细胞分为和两类。

2、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植物细胞壁大体分为、、三层。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3、根据色素有无及种类与生理功能不同,将质体分为、、三种。

4、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5、细胞繁殖的方式有、、。

6、有丝分裂人为地将它划分为、、、、五个时期。

7、分生组织根据分布位置可分为、、三种。

8、根据形态,结构,功能的不同,成熟组织可分为、、、、五种。

9、植物根因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0、根系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11、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

12、根生理功能有、、、、、、。

茎的生理功能有、、、、。

叶的生理功能是进行和,同时还具有、等功能。

13、通常茎的生长有、、、四种方式。

14、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有、、三种方式。

15、植物的叶一般由、和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和组成,并有和。

16、脉序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叶序有、、和四种类型。

17、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有、和三部分组成。

18、一朵典型的花由、、、、、等部分组成。

19、植物传粉有和两种方式。

20、受精后子房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胚珠发育成。

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所特有的现象。

21、果实由和构成。

种子包括、和三部分。

它们分别由、、发育而来的。

22、被子植物的果实大体分为、和三类。

23、根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将种子分为和两类。

24、植物根的变态主要有、、。

茎的变态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前者又五种变态()、()、()、()、()。

后者有()、()、()、()。

25、常见叶的变态有()、()、()、()、()。

26、导管和管胞的主要功能是,而筛管和伴胞的主要功能是。

资源植物学题目

资源植物学题目

一、填空1、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取样原则是:2个步骤:先踏查,后详查。

即一般了解,重点深入。

3个一致:外貌一致、种类成分一致、生境特点一致。

5个接近:种类成分接近、结构形态接近、外貌季相接近、生态特征接近、群落环境接近。

2、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与会的172位国家首脑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3、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 0.6 ℃。

4、、根据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及农业分布等,我国可以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和青藏等8个自然地区。

5、地下器官的更新调查需采用定期挖掘法和间接观察法。

1、观赏植物信息库,由美学信息群、生物学信息群和资源潜力信息群三个主要信息群组成。

2、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现场调查、路线调查、访问调查、野外调查_,现场调查是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踏查、详查两种方式。

3、有样地取样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

4、贮藏量指某一时期内一个地区某种野生植物资源的总利用部位生物量。

5、根据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及农业分布等,我国有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内蒙古、青藏_八个自然地区。

1、在以下植物(银杏、银杉、三尖杉、秃杉、人参、红豆衫、水杉、金钱松)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杉,秃杉,人参,水杉。

2、无样地取样是指未规定面积的取样。

3、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表现出群落植物种类的面积。

4、野菜采集应注意_适时采收、择优而采、选择适宜采收工具这三个问题。

5、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性、易受威胁性、成分的相似性、利用的时间性、用途的多样性、可栽培性、分布的地域性、价值的潜在性。

6、调查地区野生植物综合评价包括种类情况评价、生产效率评价、开发利用潜力二、选择题A 寄生性生物农药B 濒危的种类C 经度地带性D 毒杀性植物农药E 未定种F 灭绝的种类G 分布的地域性H 激素性植物农药I稀有的种类J 贮藏量K 渐危的种类 L 纬度地带性M 定期挖掘法 N驱拒性植物农药 O单位面积产量1、利用植物中含有害虫所不喜欢或讨厌的某些物质,以防御害虫取食,进而使害虫饥饿死亡的农药叫做(N )2、利用植物中含有的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干扰害虫的发育过程或引诱害虫而用其他农药毒杀,进而达到杀虫的目的的农药叫做( H )3、利用寄生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等)的寄生作用杀灭病虫害和病菌的农药叫做( A )4、利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杀灭虫害和植物病菌的农药叫做( D )5、处于危险状态,数量有明显下降,但真实数量尚无正确估计,缺乏足够的资料来说明,其他情况也不太清楚的种类叫( E )1、致危因素仍在起作用,在不久的将来确信能进入濒危种范围的物种叫( K )2、那些全球种群数量很少,现在还不是“濒危种”或“渐危种”,但处于危险之中的物种是( I )系。

园林植物复习题)

园林植物复习题)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园林树木柄下芽种子核果状托叶环痕隐头花序蝶形花冠边缘叶脉荚果念珠状祼子植物被子植物孤植丛植壳斗园林树木的配置乔木灌木二、填空题1、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化和风景区中的作用表现在防护作用、美化作用、生产作用和园林树木在旅游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2、园林树木按生长习性分为_____ _、____ __、_____ _三类。

3、园林树种的配植方式有规则式配植、自然式配植和混合式配植。

4、填写具有下列特征的相应树种:植物体具白色乳汁:;单身复叶:;具有柄下芽,荚果念珠状:;单叶互生,顶端2裂到叶长的1/3到1/2,花瓣5,通常不结果;早春开花树种如。

5、常见的果实为红色的观果植物有火棘、南天竹、铁冬青。

6、木兰科植物的小枝具有,果实类型有果和果。

7、樟树具有浓烈的气味,脉腋有。

8、、等可作为风景林树应用。

9、桃金娘科植物的叶常具有边缘脉和透明油点。

10、在实习中见到的树种构骨冬青枝、叶、果等各部均具苦味,用火烧灼叶片会出现黑褐色环,果实鲜红色。

11、南洋杉、雪松、金钱松、日本金松、北美巨杉等合称为世界五大公园树种。

12、、园林树木根据主要的观赏性状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梅花、含笑等可作为春季美化观花的树种。

14、铁、雪松等树种可用于建筑物前、入口两侧等地绿化,营造肃穆整洁的绿化效果。

15、银杏的主要特征是:叶扇形,具二叉状叶脉,叶柄长,种子核果状。

它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

16、杜英类常绿植物叶片在落叶前变成红色,能体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色彩景观。

17、我国园林植物资源的特点是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丰富多彩4.特色突出。

18、相思的叶是一种变态,属于叶状柄。

榕树上的垂须属于_______。

19、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树种有爬山虎_、使君子等。

20、银杏、南天竹等是近几年在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色叶树种。

植物保育与资源植物学考试试题

植物保育与资源植物学考试试题

植物保育与资源植物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植物保育的主要目标?A. 提高植物产量B. 保护植物多样性C. 增加药用植物种类D. 加强植物研究2. 以下哪个措施有助于植物保育?A. 大规模采摘草药植物B. 外来物种引入C. 禁止非法砍伐树木D. 随意采集野生花卉3. 什么是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对象?A. 野生植物B. 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C. 植物的生长周期D. 植物进化的过程4. 以下哪个植物属于重要的资源植物?A. 花卉苗木B. 儿茶素含量高的茶树C. 无花果D. 仙人掌5. 针对植物保育的措施主要包括:A. 科学研究和教育B. 大规模商业种植C. 随意采摘和销售D. 建立动物保护区二、填空题1. 植物保育的核心原则是___________。

2. 保护野生植物需要采取_______措施。

3. 疏伐是一种__________方式。

4. 资源植物学研究主要关注______的利用。

5. _________种植可以提高植物产量。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植物保育,以及为什么植物保育非常重要。

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破坏植物保育的行为,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行为对植物多样性产生威胁。

3. 请解释资源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四、论述题请就植物保育与资源植物学的关系展开论述,说明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各自的独立特点。

并举例说明植物保育和资源植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注意:以上试题仅为参考,实际试题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植物生长与环境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新版)

植物生长与环境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新版)

植物生长与环境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新版)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土壤层次,()理化性状最好。

A、耕作层B、犁底层C、心土层D、底土层参考答案:A2.分布在我省的地带性土壤是()。

A、棕壤B、水稻土C、风沙土D、盐碱土参考答案:A3.以下()不是土壤保墒技术。

A、中耕松土B、施用氮肥C、创造团粒结构D、表土镇压参考答案:B4.土壤能进行离子交换吸收,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有()。

A、粘粒B、胶体C、水分D、矿物质参考答案:B5.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或()。

A、土壤干重B、土壤比重C、土壤容重D、土壤密度参考答案:D6.单位容积的固体土粒的质量叫做土粒密度或()。

A、土壤干重B、土壤比重C、土壤容重D、土壤密度参考答案:D7.土壤通气性主要指土壤中空气流动的可能性,影响土壤通气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和通气孔隙度。

A、质地层次B、质地C、孔隙度D、化学组成参考答案:C8.土壤和江河湖海中的水分通过()以气体的形式上升到空中就构成了大气当中的水分。

A、蒸腾B、蒸发C、挥发D、气化参考答案:B9.()不是根系吸水的动力。

A、根压B、蒸腾拉力C、根压和蒸腾拉力D、土壤导水率参考答案:D10.土壤中的有机物发生分解转化的动力是()。

A、水B、温度C、微生物D、氧气参考答案:C11.气温低于生物学最低温度植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植物才能生长发育。

A、衰老死亡B、停止生长C、异常生长D、生殖生长参考答案:B12.对土壤进行耕作时,、()是产生阻力的主要因素。

A、土壤粘结性B、土壤粘着性C、土壤可塑性D、土壤涨缩性参考答案:A13.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干燥种子吸水的主要方式是()。

A、渗透性吸水B、代谢性吸水C、吸胀吸水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C14.()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结构。

A、团粒结构B、块状结构C、棱柱状结构D、核状结构参考答案:A15.土粒依据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土壤空气中吸收的气态水称为()。

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复习题

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植物资源:可以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利用的一切植物的总称。

经济植物:具有商品价值的植物。

资源植物与经济植物资源植物:是指某一类具有开发利用价值而未形成商品生产规模的植物。

(从广义上讲,资源植物包括了经济植物。

资源植物一旦进入人工栽培阶段,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资源植物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即转化为经济植物。

经济植物是在资源植物的发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国植物资源的分类:1油脂植物资源2淀粉植物资源3香料植物资源4色素植物资源5甜味植物资源6饮料植物资源7山野菜植物资源8保健品植物资源9树脂树胶植物资源10鞣料植物资源11纤维素植物资源12农药植物资源13保护和改善环境植物资源14观赏植物资源15能源植物资源16多功能植物资源。

我国植物资源系统的特点:6点1 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影响植物资源地理分布和自然组合因素有三种:(1) 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的变化,造成太阳光、热能量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配不均,进而引起植物的不同分布。

(2) 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不同,使地表各地区,不同高度上阳光、温度、空气、水分的分配不均,造成土壤类型和植物群落分布上的差异。

(3) 影响植物资源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特别是人类通过育种、驯化、引种、种植等活动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植物资源的分布;大面积种植林木、牧草、兴修水利可以改造荒漠化土地、保持水土、调节水源、改善气候条件,能在相当范围内影响植物资源的再分配。

2现实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1) 现实植物资源的质量、数量是有限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2) 现实资源的有限性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任何植物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都是有限的,不仅可利用的质量、数量有限,储存的质量和数量也是有限的。

现实植物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同样是有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复习题一、填空题1、植物资源是生物资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它的开发利用方面来看,它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地域性多用性分散性再生性近缘种化学成分相似性采收利用时间性可栽培性2、植物资源按用途进行分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吴征镒系统按植物的用途将植物资源分为五大类: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用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植物资源植物种质植物资源3、我国资源植物极为丰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的重要条件是:辽阔的疆域中纬度和大陆东岸地理位置起伏多山的地形土壤多种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4植物体内的油脂主要属于各种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非甘油酯类化合物,如粘蛋白淄醇色素蜡维生素磷脂游离酸等。

5、植物化学成分主要的分离纯化方法:结晶法透析法萃取法分馏法沉淀法盐析法透析法层析法6、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和统一。

7、引种驯化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工作中须注意以下几点:气候相似论、北种南移比南种北移容易、草本比木本容易。

8、植物纤维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各部分,按其存在的部分不同分为以下类别:韧皮纤维种子纤维果壳纤维木材纤维根纤维叶纤维和茎干纤维。

9、中药的炮制方法有:洗、漂、泡、渍、煅、炒、煨、灸、蒸、煮。

二、名词解释1、芳香油:亦称精油或挥发油,它与植物油不同,主要化学成分有掂烯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直链化合物和含硫含氮化合物等,其中掂烯类是最重要的成分,是一类取之于植物原料,不溶解于水,能随水蒸气蒸发的具有芳香气息的油状液体。

2、鞣质:又称植物单宁,它是分子量500~3 000,能与明胶及其他蛋白质产生沉淀的水溶性多元酚的衍生物,是鞣制生皮革的一种化工原料,是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呈粉状、粒状、块状或浆状,工业称栲胶。

3、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对药用植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等的加工过程。

4、纤维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的一类植物。

从广义上还包括目前农业中广为栽培的棉、亚麻、苎麻等经济作物。

5、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物活性的物质。

6、生境片断化:是指原来覆盖面积很大的生境,由于道路、农田、城填及其他较大的人类活动场所而分割成小块。

7、天然树脂:是指由动植物分泌物所得的无定形有机物质,树木的生理分泌物和光合产物,存在于植物的特殊管道、乳管、瘤、及不同部位的储藏器官中,是固体或半固体、假固体的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物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如松香、琥珀、虫胶等。

8、香精:按一定的方法将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有时也加入适宜的溶剂或载体)混合,调制得到调和香料叫香精。

9、活性炭:具有发达孔隙结构,具有大的内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炭。

10、天然色素:是存在于自然界的有色成分,可用于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着色。

包括动物色素、植物色素、微生物色素。

可以提取用于各种食品、饮料的添加剂以及用作染料的一些植物。

11、植物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人文背景和经济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直接或间接有用植物的总和。

12、观赏植物资源:凡是以观赏为目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观叶、观茎、观花、观果、观芽植物,统称为观赏植物。

13、油脂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油脂的一群植物。

14、色素植物资源:是指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可以提取用于各种食品、饮料的添加剂以及用作染料的一些植物。

15、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

一般在室温(约20℃左右)条件下呈液体的为油,固体的为脂。

16、经济植物:所谓“有用”就是对人类有益的植物,并把植物资源分为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两大类,其中有商品价值的植物。

17、栲胶:是从单宁的植物原料中提取制备的一种棕黄色到棕褐色的物体,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物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是由富含单宁的植物原料经水浸提和浓缩等步骤加工制得的化工产品。

通常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粉状或块状。

主要用于鞣皮,制革业上称为植物鞣剂。

此外还用作选矿抑制剂、锅炉水处理剂、钻井泥浆稀释剂和金属表面防蚀剂,凝缩类栲胶也作木工胶粘剂。

栲胶是一类复杂的天然化合物的总称。

其中除主要成分单宁外,还有非单宁和不溶物。

18、单宁:是含于植物体内的能将生皮鞣制成皮革的,多元酚衍生物,能与明胶及其它蛋白质产生沉淀,分子量500~3 000。

是含于植物体内的能将生皮鞣制成皮革的多元酚衍生物,能与明胶及其它蛋白质产生沉淀,分子量500~3 000。

根据单宁的化学结构特征,栲胶的主要成分可分为:水解类单宁、凝缩类单宁。

19、天然香料:是从含香的动植物的器官或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的发型成分物质。

是从含香的动植物的器官或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的发香成分物质。

通常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芳香植物的含香器官和泌香动物的腺体分泌物为原料,采用粉碎、发酵、蒸馏、压榨、冷磨、萃取以及吸附等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进行加工提制而成。

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香料两大类。

20、合成香料:是指那些采用不同的原料,通过化学合成途经制备出来的“单一体”的香料品种。

21、紫胶:又称虫胶,是一种紫胶虫寄生于于某些树种枝条上,吮吸树枝,分泌的一种紫红色具有特殊性能的天然树脂。

主要含有紫胶树脂、紫胶蜡和紫胶色素。

三、问答题1、写出油茶压榨法提取茶油的生产流程,并说说它的综合利用情况。

答:原料清理→轧胚→蒸炒→做饼→压榨→毛油处理→毛油精炼主要用于工业和食用油外,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叶部含有花黄素、茶碱等,是医药工业的原料。

另外油茶花也是很好的观赏树种,广泛用于现在园林绿化中。

综合利用:1)食用油2)工业用油:润滑油防锈油肥皂等3)茶饼:可做肥料,农药,并制茶皂素4)果壳:制活性炭栲胶等5)可作蜜源树2、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答: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要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①综合利用②深加工③永续利用④充分发挥植物资源的生态效益,避免发展污染严重的企业⑤以传统的土特产为突破口进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投入市场⑥发挥野生植物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食品⑦变野生为家种,建立原料基地⑧不断地发挥新的资源植物种类和新的途经⑨市场研究3、松脂的加工方法有哪些?请写出其加工原理及加工目的。

写出松脂生产工艺流程。

松脂的加工主要是利用水蒸气蒸馏,方法有:简易水蒸汽法、直火法(分为单甑直火法、双甑直火法)、水蒸汽蒸馏法(分为间歇式蒸馏法、连续式蒸馏法)加工原理:水蒸汽蒸馏法是降低沸点,运用道尔顿分压定理。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理利用水蒸气蒸馏降低沸点把松节油诱导出来。

加工目的:用蒸馏方法分离松节油和松香,并除去杂质和水分。

主要分三个工序进行,即松脂的熔解、熔解脂液的静制和静制脂液的蒸馏。

水脱色剂中油 6-7h 热水↓↓↓熔解脂液 85-90℃静制脂液﹤200℃↑松脂→————→↑∟→大杂质↑ ̄↓↑蒸汽水蒸汽松香冷水90~95℃(350-400℃)↓︱—优油库包装↓︱—重油库水滴水法(单甑直火法)(脱色剂、中油)↗冷凝→油水分离→松节油松脂——→破碎、水洗-→熔解↘放香→过滤→包装(小火小水抽优油)抽优油(大火大水抽中、重油)抽中、重油4、根据我国的气候、土壤、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把我国的植物资源分为哪八大区?举一区为例,说出其植物资源特点。

分区答::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黄土高原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区,青藏区例如东北区: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

气候冷湿,冻土、,沼泽广布,森林及草甸、草原植被。

土壤在平原上为黑土和黑钙土,山地为暗棕色森林土,在低洼的中西部地区有大面积盐碱土发育。

本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地道植物药材“北药”基地。

如华中区:其植物资源特点为1)植物资源丰富,在中国近3万种子植物中,亚热带地区就有约14600种,占全国的1╱2。

2)本区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古代残存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水松银杏香果树观光树等3)丰富的木材资源,九省区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2.2%,木材产量约占全国的1╱3,是中国第三大林区。

4)亚热带经济树种繁多。

5、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哪几种?选择提取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举一实例说出它的名称、特点、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法选择依据。

答: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①水蒸汽蒸馏法②浸提法③压榨法④吸附法选取提取方法的依据是依芳香油的化学成分、性质及所处植物部位及含量而定如柑橘皮精油的提取:方法——压榨法(海绵吸取法、挫榨法、机械压榨法)用此方法得到的芳香油能保持原有鲜果香味,质量远比水蒸气蒸馏的好。

此法用于精油含量高且遇热易变质的原料。

工艺流程:水 0.3%碳酸钠1.5%石灰水↓↓↓石灰水↓滤渣—蒸馏法回收精油特点:得到的芳香油能保持原有鲜果香、质量远较用水蒸汽蒸馏的为好。

加工方法选择依据:?6、什么叫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答:中药的炮制是药物在制成剂型之前,对药物的清洗,整理和根据医疗需要而进行加热处理等加工过程。

目的:①药丸洁净便于服用②便于储藏和制剂③改变药性④消除或减少药用的烈性、毒性或副作用。

7、针对目前植物资源的现状,你认为应如何处理好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对关系8、栲胶生产对原料的要求有哪些?写出栲胶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答:要求a、原料中有一定的单宁含量和叫较好的纯度,单宁含量:8%—15%以上,纯度50%以上b、制成的栲胶有较好的鞣革性能或能搭配使用或可用于钻井,水泥,锅炉水处理等c、原料的资源要丰富,生长迅速,能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生产需要。

d、原料集中,稳定,最好的形成基地林主要原料有:落叶松、杨梅、余柑、橡琬、黑荆树等工艺流程:水↓浸提液浓胶↑↓↑除铁、泥沙渣加热9、什么是香精?根据作用不同精油组分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答:香精是香料按一定方法和比例将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进行混合,配制得到调合香料。

香精组分的分为:主香剂、前味剂、辅助剂、定香剂和稀释剂主香剂:代表香精香型前味剂:给使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辅助剂:弥补主香剂之不足,使其香气变得清新幽雅丰满,或使强烈的香气变得适中,使主香剂更能发挥作用。

定香剂:是调和香料中最基本最重要组成部分,可使香精中各种香料成分的挥发度均匀,保持应用中香型不变,有一定持久性。

稀释剂:适当地将香气稀释。

10、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研究范围有哪几个方面?答:(1)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研究其更新,消长的动态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合理采收方法及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