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走来

合集下载

从历史中走来议论文800字

从历史中走来议论文800字

从历史中走来议论文800字每到一座城市,总要先去博物馆走走,到当地古建筑街区看看,一座城市的灵魂,都已经纳入其中。

几千年的历史岁月,如今浓缩于城市一隅,保存在玻璃柜中,每天默然倾听着世人的嗟叹,迎接着游客好奇的目光,伴随着脚步遥想那些属于历史的天空。

在青岛求学时,曾与舍友一起去博物馆。

青岛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因近代战争而兴起,而又因战争给了她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青岛博物馆里描绘近现代历史的部分居多。

其中以三维皮影方式所播放的描写清末市井生活的纪录片段印象深刻。

想到在火车站旁圣爱弥尔大教堂背后,有一老建筑群落,民国时期的小楼房,窄小的街道,熙攘的人流,叫卖的小贩,卖报的老翁,皆自得其乐,生活如是,因为青岛人懂得知足。

在青岛逗留之际,去爬崂山,半山腰处偶遇一对老驴友夫妇,他们已经是近二十年的老驴友了,每周都要来爬山,并且在冬天之时还会去海里冬泳。

虽已年近古稀,看上去却依然身强体健。

之后迁于苏州,有幸去参观建筑大师贝聿铭老先生为苏州设计的博物新馆,说这是老先生的封笔之作,算是垂暮之年给家乡的礼物吧。

大师的高明之处在于以江苏水乡人家的传统建筑风格移于现代概念之上,白墙灰瓦,亭池回廊,与市中心小楼格调相衬,且与忠王李秀成故居巧妙结合为一体。

有人问此馆到底有何新意,我想新馆背后,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提问题的所在。

来到上海,闲暇之余,信步于人民广场见远处人头攒动,过去一望,原来是来参观博物馆的,于是我也随着人流进去观赏了一番。

历史文化长河皆列于眼前,取贝成币,刻甲骨以为文,篆玉成章,绘画书法以抒意趣,聚千载文化积淀,于今日世界博览,历史迈着无声脚步,轻轻与你擦肩而过,观历史淘尽沙后的纹理,思我们当下之人,当前之事,随着历史脚步也终将成为过去,沉淀成细细尘土。

徜徉在历史之间,感慨当代的我们应懂得享受当下。

身旁众人胸挂相机,四处留影,而我则不以为然,江山之景,四时之色,皆在心中,人生久不过百年,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百年过后,画相早已零落成泥,惟有一杆竹笔所雕刻的文字,可为后人诵读,永不漫患。

中国年画:从历史中走来

中国年画:从历史中走来

和 港 澳 等 国 家和 地 区 。
绵 竹 年 画 以彩 绘 见 长 ,具 有 浓 厚 的
民 族 特 点 和 鲜 明 的 地 方 特 色 。绵 竹 年 画
构 图讲 求对 称 、 完 整 、饱 满 ,主 次 分 明 , 多 样 统 一 ; 彩 上 采 用 对 比 手 法 ,设 色 色 单 纯 、 艳 丽 .强 烈 明快 。构 成 红 火 热
地 外 。还 远 销 印 度 、 日 本 、 越 南 、 缅 甸
年 画四大家
四 川 绵 竹 苏 州 桃 花 坞 、 天 津 杨 柳 青 和 山 东 潍 坊 。是 中 国 著 名 的 四 大 民 间 木 刻 年 画 产 地 , 其 年 画 在 历 史 上 久 负 盛 名 .被 誉 为 中 国 年 画 四大 家 。
不 同 .北 京 叫 “ 片 ” “ 画 ” 画 卫 ,苏 州 叫 画张” ,浙 江 叫 花纸 ” ,福 建 叫 ” 神 符 , 四川 叫 “ 方 ” … 不 一而 足 。今 天 , 斗 … 各 地 逐 渐 约 定俗 成 地 统 称 为 “ 画 ” 年 。
在 祈 祷 丰 收 、祭 祀 祖 宗 、 驱 妖 除 怪 等 年
象 征 吉 祥 富 贵 的 年 画 ,新 春 之 所 以充 满 欢 乐热 闹 的 气 氛 ,年 画 在 这 里 面 起 着 一
年 时 张 贴 , 装 饰 环 境 .含 有 祝 福 新 年 吉 祥 喜 庆 之 意 .故 名 。传 统 民 间 年 画 多 用 木 板 水 印 制 作 。 各 地 对 年 画 的 称 谓 有 所
: 茎 查
I oI k C USt m o
和 钟 馗 、 天 师 , 东 方 朔 等 神 仙 ,其 问 有
着 一 条 鲜 明 的发 展 轨 迹 。

从历史中走来的南昌瓷板画

从历史中走来的南昌瓷板画

318文|周 丽从历史中走来的南昌瓷板画摘要:南昌瓷板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

南昌瓷板画作为第二批申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南昌市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是什么让这一百年的民间文化能够申请到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沿着历史长河走来,探寻从历史中走来的南昌瓷板画。

关键词:南昌瓷板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孝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自原始社会以来长期实践的产物,也是中华文明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等其他文明重大区别的文化现象。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孝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领着重要的地位。

孔子著《孝经》是孝文化的经典,把孝奉为最高准则,提出了“孝治天下”;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早已把“孝”字转变为字形告诉世人,孝,字形为上老下子,正是现今社会所理解的子女孝敬老人,孝敬,行孝敬老。

由此可见,从远古至今无论任何民族“孝”已经深深扎入人心,作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普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代代相传成为具有社会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本善。

瓷板画是陶瓷美术的一种,从中国传统陶瓷装饰美术发展演变而来。

瓷器最初只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实用需求而创造的,经过千百年以来的演变,不仅仅成为实现了实用基础上的需求,同时也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一步一步靠近。

南昌瓷板画是赣文化在美术领域重要的历史成果。

尤其是对中国人物画的继承,融入西方摄影技术以及结合陶瓷工艺技法,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工艺美术。

它既结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慈孝文化,同时也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摄影及陶瓷艺术。

南昌瓷板画,又称“瓷上肖像画”,是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是赣文化独树一帜的特色,是结合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陶瓷绘画和西方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绘画艺术与烤瓷工艺的完美结合。

南昌瓷板画的发展始于清末明初,由当时盛极一时的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为代表人物,他是首个运用九宫格绘制人物肖像画的第一人,其创造的九宫格绘制法在当时史无前例,同时他也吸取当时西方艺术绘画特色,中西合璧,在他的人物肖像画绘制中强调明暗、结构、古典、传神逼真,是当时珠山八友中的佼佼者。

青岛,从历史中走来

青岛,从历史中走来

中国QINGDAO ·CHINA青岛,从历史中走来Qingdao, coming from the HistoryЦиндао,проходился из истории也许,你去过许多城,走过许多路,看过许多景,但在记忆中总有那么几个地方让你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青岛便是其中一个,不仅在于它清爽优美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深厚积淀的人文风情。

它有历史,有故事,有活力,有底蕴,有个性,有风情,有时尚小资的一面,也有深沉沧桑的一面……文/韩海燕众所周知,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

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到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3次登临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的琅琊台。

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

汉武帝曾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至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清政府调登州总兵章高元移驻青岛口,标志着青岛市建制的开始。

青岛设置后,清军即在此修筑炮台,至今仍留有青岛山炮台遗址。

“一战”结束后,1919年英、美、法等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将青岛的主权和山东的权益一概交给日本,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迫使日本于1922年与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同年12月,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正式收回青岛主权。

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年,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青岛解放。

青岛解放后,改为山东省省辖市。

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这样的青岛底蕴悠长“青岛”两字的由来则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青岛”这个名称,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名。

我从历史中走来—作文

我从历史中走来—作文

我从历史中走来我从历史中走来,爱迪生用灯光照亮了社会前进的道路;我从历史中走来,虎克用光的现实为人们展现出微观的世界;我从历史中走来,爱因斯坦通过相对论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完美。

无数的伟人都已成为永恒的英雄,看看眼前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因为什么才有了今天的美好?是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奉献的人文主义?还是两者兼具呢?我站在历史的海岸边,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我回顾着过去,思绪翻飞,画面一点点展开......情景一隆隆......,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只见眼前这个巨大的机器飞快地运作着,锅炉舔着火舌将煤块卷入其中,噼啪作响,喷涌的蒸汽直冲天际,齿轮不停地转动,带动转轮飞快地旋转,整个机器就好像是一头发怒的黑色怪物。

而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却高兴得手舞足蹈,周围的人们都在为这个年轻人鼓掌,因为他们知道,他的这项技术将从此改变世界,让人类迈出一大步,正是因为瓦特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才有了这个时代奇迹,而也是因为他心怀为人类造福,为大众贡献的人文主义,才有了后来的人类工业史以及现在的美好生活。

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和谐统一,才有了今天方便快捷的生活!情景二在接种站门口,孩子们一个个摘下口罩,脸上洋溢着天真灿烂的笑容,之前因非典而变得暗淡的天空,此时也晴空万里,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站在阳光里的钟南山,欣慰地看着这一切。

他满足地笑着,不是因为国家和人民给他的荣誉,而是他完成了对人民的责任。

回想起2003年,这一年,非典肆虐在中华大地,上至权贵达人,下至黎明百姓,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而他胸怀丘壑,不吐不快,在仍因非典而惶惶不安的人们的期盼下,在因工作而日渐憔悴的医护人员的等待下,他奋斗在病情第一线,不懈地战斗下去。

正是因为他对人民的热爱,社会才再次迎来希望,摆脱阴霾!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相辅相容,才有了今天和谐安定的生活!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是说的一句名言。

其实,当人们洗去昨日的泥泞,甩掉昔日的辛酸,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带着澎湃的激情与自信,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时,我们的心里也因人文与科学给我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而欢喜,也更加自信。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作者: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2年第09期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要形容中国过去这十年的发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那我会选择“巨变”。

十八大之后,中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认为在政治层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最具意义。

一个国家的外部崛起是内部崛起的延伸,而内部崛起的主要标志,并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它所践行的一套制度的崛起。

十八大让中国现代化道路模式更加清晰和成熟,也为那些既要发展、又寻求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模式选择,这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国家行列,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山海情》《长津湖》《流浪地球》等中国影视作品“出海”,反映出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我们要通过多类型的影视作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国人的面貌和精神,向世界展示一个奋进的中国。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这十年,我见证了互联网走进山区农村,老百姓正借助互联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原来滞销的山货变得畅销,曾经贫困的家庭迅速增收,小山村成为世界各地游客钟情的世外桃源。

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媒体主播何瑜娟这些年来,咱村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东是光伏发电,前后街都是太阳能路灯,大街两侧是步道、花池、景观树,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从历史中走来: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札记

《从历史中走来: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札记

《从历史中走来:当代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电影与历史的交织 (3)2. 英雄叙事的重要性 (4)3. 本书研究目的和方法 (5)二、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叙事传统 (6)1. 中国传统英雄观念 (7)(1)忠诚、正义与勇气的象征 (8)(2)传统文学与戏剧中的英雄形象 (9)2. 中国电影英雄叙事的早期发展 (11)(1)早期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12)(2)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叙事 (13)三、当代中国电影中英雄叙事的特点 (14)1. 现实题材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16)(1)社会热点问题的英雄解决方案 (17)(2)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事迹 (18)2. 当代电影中的英雄成长历程 (19)(1)个人成长与集体记忆的融合 (21)(2)英雄成长的心理历程 (22)四、当代中国电影英雄叙事的变革与创新 (23)1. 新时代的英雄观念变革 (25)2. 电影技术手段的创新对英雄叙事的影响 (26)3. 跨文化语境下的英雄叙事创新 (28)4. 电影产业变革与英雄叙事的互动关系 (29)5. 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变化对英雄叙事的影响 (31)6. 电影创作者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反映于英雄叙事中 (31)7. 当代中国电影的英雄叙事如何与世界电影接轨并寻求特色化之路32一、内容描述本书首先介绍了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梳理,揭示了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的变迁。

在此基础上,本书聚焦于电影中的英雄叙事,探讨了英雄形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及其塑造方式。

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如何从历史中走来,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英雄形象的塑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作者通过具体的电影案例,如战争片、动作片、科幻片等,展示了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也分析了这些英雄形象如何体现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

本书还探讨了电影中的英雄叙事策略,作者分析了导演如何通过叙事手法、视觉效果、音效等手段,塑造出深入人心的英雄形象。

从历史走来

从历史走来

从历史走来朱涵宇习总书记在去年9月、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筑梦“一带一路”。

说到当今的“一带一路”,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臣下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

”但由于当时与匈奴正处战争时期,不得不关闭,而后58年,东汉的班超再次打开了这条路,使得国家不断繁荣,文化、宗教等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了起来。

只可惜好景不长,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取之而兴的便是郑和七下西洋打开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海上通道,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这条航线便成为日后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被史学界称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

然而时光流转,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这条经济带以横亘亚欧的现代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为纽带,囊括了沿线主要国家,但不包含欧盟28国,这不仅称为亚欧国家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而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既是弘扬中华文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向沿海扩大向东南亚甚至印度洋地区的宏达经济愿景。

“一带一路”两翼合力放飞,形成了中国全方位对外的开放格局,对内与对外相互促进,更好地利用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

“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链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一个崭新的时代内涵----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中走来
设计1班王帅
古语有云:“欲树强国,必先立国防”
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打破了清朝天朝大国战无不胜的美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

签订一系列的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一步步的步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之中。

由此可见,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日本势不敢发动甲午海战,更不会签订如此不平等的《甲午条约》。

假如我们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八国联军势不敢发动侵华战争,更不会有《辛丑条约》的产生。

假如我们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也不敢随意践踏中国主权。

斯大林在《斯大林集》中提到:“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是要挨打的。

”为了避免被打,中国人只能自强。

“虎门销烟”林则徐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在中国陷入危急存亡的关头,一批批爱国志士不断的寻求救国之路,一声枪响,国父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晚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

一声枪响,毛泽东率领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夺取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

一首歌曲响起,天安门前缓缓上升的国旗代表着人民站了起来。

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的不断发展,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江泽民的一句:“走科技强军之路。

”不断提高的国防力量使得中国可
以更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即使是和平时期,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无论它拥有多么强大的经济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众所周知的“海湾战争”盛产石油的伊拉克也是一个经济强国,但由于其国防力量太弱,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最终只能任人宰割。

近代战争层出不穷,阿富汗战争、波斯湾战争、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利比亚战争,每一次的战争都是科技与国防力量的比拼,所以拥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每想起这句话,便让我热血沸腾,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强健身体,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坚持江主席“科技强军”的强军方针,提高国防教育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增强国防建设的义务感责任感,坚持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

“欲树强国,必先立国防”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有力保障,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牢记历史,强国国防,爱我中国华,让我们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