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中国风水大师金鼎贵品园林之城苏州风水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中的风水理念

苏州园林中的风水理念

苏州园林---风水理念的完美典范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的苏州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平原,东靠上海,南界浙江,西濒太湖,北临长江。

现辖4区(平江、沧浪、金阊、郊区)6市(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和吴县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城区为6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1万。

公元前514年,吴大夫伍子胥为吴王建造阖闾大城(今苏州),主持城市的选址于规划布局,他想出“相土尝水、法天象地”的原则。

用“其尊卑以天地为法象,其交媾阴阳相配合”的思想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土壤的形状与肥沃程度,考究河泉水源与流域分合,由此选定城址。

将城的结构、位置座向与天象相呼应配合,“阴阳调合、四序顺理、两阳以时、寒暑应气”,设“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

“八风”就是八方之风,随季节不同而风向差异。

将四周城墙开设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

东面为娄、匠二门,西为阊、胥二门,南为盘、蛇二门,北为齐、平二门。

《史记•律书》中说:“闾,阖风居西方。

”向西建此二门以象天门,引入阊风以通天上。

吴欲并越,在越国正处于十二生肖的方位蛇上,所以将东南门命名为蛇门。

吴的主位正处于龙位,其方向在辰,以龙克蛇吴必胜越,龙以盘为稳,西南因名盘门。

北面的“齐”二门也有扫平齐国的意思。

楚在西北,也将闾门名为破楚门。

因此,新建都城的目的意欲振兴自强,以称霸中原,其主题思想是非常明确的。

(见八门位置图)其城市选址布局,深得天时地利,用“法天象地、尝水相土”的办法,使城址与城市环境优越、位置良好,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几千年来一直相沿不变。

到宋代,这里叫做平江城,留下了著名的石刻古地图。

城内城外互相沟通的河道水网,通达太湖,形成举世闻名的城内运河体系。

河网与街道相交,又形成众多的桥梁,直到清代还留下310多座城内古桥。

苏州城也成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方威尼斯”。

此城“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为中国古都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什么意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什么意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意思是指:天上天堂是最美的,人间的苏杭是最美的,形容苏州、杭州的美丽、繁荣与富庶。

苏杭指的是苏州和杭州的合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苏杭的合称最早是白居易提出来的,最开始白居易在杭州任职,后来又到苏州任职,历经两地,他认为江南就苏州和杭州最好,之后他就将苏杭并称。

到五代十国的民间谚语著成《清异录》,书中收入有关杭州的民谚“地上天宫”条目,赞词称“轻清秀丽,东南为甲;富兼华夷,余杭(杭州)又为甲。

经过五代吴越国时期,与战争频仍的中原形成巨大反差的苏杭,在北宋首都开封成为繁华富庶的代名词,当时“苏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之言,就成了开封流行的一句俗语。

到南宋时期,杭州作为都城,苏州作为都城附近的大州郡,苏杭的地位就更重要了。

诗人范成大编著的《吴郡志》说:“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扩展资料:苏州古称“吴郡”,杭州古称“钱塘郡”隋朝建立之后,废郡为州,将吴郡改为苏州、将钱塘郡改为杭州。

从隋朝到今天苏州杭州就没怎么改过名称。

顶多叫个苏州郡、杭州府之类的。

白居易描写苏杭的诗中也多用江南一词。

江南便是长江以南的意思。

指的正是现在的浙江、江苏一带。

所以古时的苏杭正是现在的苏州和杭州。

到杭州,必然会去西湖,沿着白堤一路走到孤山,躲在浓密的树荫下看对面白堤上断桥的曲线,花上半天或一天在湖边徜徉一番。

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旅人,无不为西湖所倾倒。

人们旅游到过苏州、杭州别有洞天,苏州城外寒山寺,夜泊枫桥诗情画意。

杭州西湖,苏堤一株杨柳一株桃,三潭印月,虎鲍泉,雷峰塔,六和塔,林隐寺,花港观鱼,让人心神贻广。

大自然给了苏杭独天特有的享受,带来的生机和厚爱。

让这里的人们尽情享用。

苏杭受到如此推崇,无疑与其富庶有关。

但这并不是"天上"的全部。

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当时江南还有不少名郡,如常州、湖州,其富庶也都是享有令誉的。

常州被李华推为"关外名邦",湖州甚至得到顾况"江表大郡,吴兴为一"的评价。

也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来历0001

也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来历0001

也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来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不知道呢?尤其是许多人靠旅游吃饭,这句谚语就被喊得震天响了。

KFS 为了卖房子,更是天天吹“天堂”,弄得来人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天堂”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交通堵塞是“天堂”?雾霾笼罩是“天堂”?哈哈,天知道!众所周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本是古人的说词,说的是古代的苏杭,天堂”之说,怎么来的?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多人想考证出这句谚语的确凿来历,到底是谁第一个说出来的,但结果都没有能完全成功。

——你想,一句众人口传了千年的民间谚语,一定要说它是谁第一个发明出来的,这实在是太难了,只要认真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这应该是永远不会有确定答案的考证。

这句谚语显然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地形成,渐渐地发展起来的。

所以,我们还不如先把与它有关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资料罗列一下,结论说不定自然而然就会有了。

1)隋文帝统一南北,改吴郡为苏州,改钱唐郡为杭州。

就历史文化而言,姑苏比钱唐要悠久多了,姑苏在春秋时就成吴国都城,杭州到隋朝才有城墙,到唐朝中期才渐渐兴旺起来,而成为一个著名都市,则是在五代吴越国将它定为国都之后。

所以杭州要能与苏州并称,最早也只能是唐五代时期。

湖山需要文人捧,古代没有报纸、电视,只能靠诗歌、文章的流传扩大影响。

一个地方,如果能得到当时著名的文人夸赞,就有福了。

中唐时期,白居易既做过杭州刺史,又做过苏州刺史,苏杭二州有幸遇到这位大诗人,要不出名都很难了。

他向越州刺史元稹夸称:“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余杭(杭州)尽不如。

”其实,当时越州何至于不如杭州?无非是文人夸口罢了。

后来他做了苏州刺史,又称赞苏州“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

呵呵。

当然,他这么夸赞自己为官的地方,并非凭空“意淫”,苏杭二州的确有值得赞美之处。

尤其打动人心的,是他离开苏杭后那失恋般的思念,他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又说“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这些流传千古的《忆江南》,所以感人,因为那都是些真情!此外,他还在《见殷尧藩待御忆江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章。

“人间天堂”的城市:苏州风水格局

“人间天堂”的城市:苏州风水格局

“人间天堂”的城市:苏州风水格局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姑苏城外”讲的就是苏州。

苏州,古称“吴”在古时候是吴国的“地盘”所以,苏州处处有吴国文化的痕迹。

那么在城市风水学中,苏州的风水格局如何,就一起来看看吧!苏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建都于苏州,大夫伍子胥帮其建城,法天象地,周围城墙开有八座陆门,以象天之八风,八座水门,以法地之八卦。

至今苏州城仍坐落在当时的原址上,而且依然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雅风貌,城中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迹,向世人展示古城苏州沉淀了两千五百余年的吴文化。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

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全球唯一的水陆并列古城门—苏州盘门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

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

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

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意思_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成语解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意思_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成语解释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成语解释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成语繁体上有天堂,下有蘇斻
成语简拼SYTTYSH
成语注音ㄕㄤˋ一ㄡˇㄊ一ㄢ一ㄡˇㄙㄨㄏㄤ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八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复句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怪道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只船也与北边不同,所以天随子浮家泛宅。


英语翻译Above there's heaven, below there are Suzhou and Hangzhou.。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的艺术特色

大 众 文 艺大210摘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谚语已在宋元时期就开始形成和流传了,不仅仅说明了当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景象,也体现了苏杭两地的文化底蕴之深,如果说苏州是天堂,那么苏州园林可以说是天堂中的天堂,而拙政园则是天堂中一朵最为绚丽多姿的奇葩。

本文从文化、艺术构成、意境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圆的艺术特色,其中,艺术构成作为本文的重点来分析研究,意在更合理、更直观、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的风格特征。

关键字:拙政园;文化;艺术构成;意境;特色一、道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很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提出的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宗旨,其精神内涵便是“道”之境界。

道家重自然,抑人工,这一说法亦重自然,道家讲“无为”这种说法其实也讲到了园林文化的“无为本质”,但是园林文化与宫殿、坛庙建筑文化相比;一主退隐体憩,谵泊冲淡,一主功名进取,灼华热衷;一为道,一为儒是很明显的,离弃宫殿坛庙而就园林,便是文化心理上的“无为”。

苏州园林——拙政园,其名“拙政”实为不仕而宦情不减之牢骚也,晋潘岳《闲居赋》曰:‘筑树种树,灌园鬻蔬’曰‘此亦拙政者为政’也。

既然朝堂纷争,人事不顺,于是只得弃堂嚣尘,转向静虚无为的自然去陶冶性情,力图求得内心的平静,步入另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此时的“天人”关系,是天巨人微,以人之微力既然在实际上无力改变人生环境,便企望在实际行为中超脱与功利与人事羁绊,使精神追求融入自然的无限,因此,园主的内心境界,是暂时放弃社会责任,鄙弃功名,清心寡欲,追求与大自然之美景的“共乐”境界,实则人的精神自由消融于自然美的境界,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私家园林拙政园的“人化的自然”的文化精神与美学之魂。

二、拙政园的艺术特色,形式构成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一文中提出:“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样,右边也怎么样。

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在哪里风水称堪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看上去有些神神秘秘的,其实却有它自身道理,玄之又玄,方为众妙之门。

细数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那可是一个个都大名鼎鼎,也确实人杰地灵,值得在那儿安家落户,一起来看看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在哪里吧!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推荐1:北京巍峨雄浑的太行山和莽莽苍苍的燕山从北面拱卫着北京城,然而北京城的南面则有永定河蜿蜒流过,形成了山环水抱的绝佳风水格局。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北京城南连江淮,北控关外,正是理想的掌控天下的建都之所。

同时,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着力改善北京城的风水格局,进一步增强了它的气运。

稍微有些可惜的是,永定河的水脉比较小,而在堪舆学中,水主财,所以北京的经济实力虽属国内顶尖,却一直无法坐稳龙头老大的位置。

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推荐2:新疆伊犁特克思在新疆的伊犁河上游有一个这样的城市,叫特克思,这个城市就是以八卦建成的,叫八卦城……南宋时期,公元1230年,由道教的龙门教教主邱处机应当时的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的邀请来建立的。

后来在700年后,在1992年,邱处机的后人也是一个风水大师,他又把这个城市进行了改建,就是现在这个面貌,已经成为中国研究城市走向风水的一个重要历史性的标志。

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推荐3:西安西安古称为长安,西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都曾在西安建都。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之所以选择在西安安家,自然和西安顶级的风水格局离不开关系。

西安位于关中盆地,三面环山,北临渭水,风调雨顺,气候温和,是中原地区难得的宜居之地。

由于统治者的苦心经营,汉唐时期长安城附近更是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格局,汉唐的国力也因此蒸蒸日上。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环绕长安的八水也逐渐干涸,虽然仍不失为一块宜居之地,其风水也已经大不如前。

中国风水最好的地方推荐4:衡阳衡阳有句话叫三道水口锁大江。

衡阳这里面很特殊,因为它是在我们的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第一峰,叫回燕峰就座落在衡阳市的市中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源于中国的一句古谚,意思是指苏州和杭州两个城市都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繁华的经济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是人间的天堂。

苏杭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苏州和杭州是两大代表城市。

苏州和杭州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也以其卓越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色而闻名于世。

首先,苏州以其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被誉为“天下园林之冠”。

苏州的古典园林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通过布局、植被、石刻等元素的精心设计,打造出了独具匠心的园林景观。

著名的苏州园林有拙政园、留园、寒山寺等,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其次,杭州以其自然风光而著称。

杭州是中国最具特色的自然山水之城之一,有“人间天堂”之称。

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性景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湖以其秀美的风景、恬静的氛围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游览西湖,可以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景,感受到它秀丽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杭州还有灵隐寺、净慈寺等寺庙以及千岛湖、西溪湿地等自然景区,都是杭州的旅游瑰宝。

除了园林和自然景观,苏杭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苏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如虎丘、平江路古街等,这些古迹见证了苏州的历史与繁荣。

杭州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宋代文化的重要遗址。

杭州的文化氛围在历史上曾经达到巅峰,如南宋时期杭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之地,文人墨客、文化艺术在这里达到了高峰。

此外,苏杭还以经济发展繁荣而著称。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苏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苏州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以其良好的投资环境、健全的产业链和先进的科技研发能力而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

杭州则是中国的电子商务中心,拥有阿里巴巴等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

苏杭经济的繁荣为这两个城市注入了活力,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苏州风水论
引子:城市是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的集中地区。

从外观上看,城市是高大建筑集中,街道集中的建筑文化景观,是运转不息的经济文化空间。

城市较周围农村集中了较多的学校。

艺术、文化机构和人才,集中了较多的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聚集着较多的公用设施,其中包括供排水、供电、供能、交通、消防、移动电信邮传,教育、治安警卫、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中心,其所产生的文明也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

洛阳,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曾经的天下第一神都,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

是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

而时过境迁,建国后的洛阳逐渐淡出一线城市圈,似乎人们对洛阳的记忆只剩下历史书上的那一篇篇辉煌。

开封,东京汴梁城,有“十朝古都”、“七朝都会”之称。

随着女真铁骑南下,一切繁华不在,七大古都和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在国人所知的,只剩下开封府的包青天、灌汤包、开封铁塔,还有就是绝冠天下的《清明上河图》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然而现在西安不仅GDP总量在全国40名开外,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也被后起的乌鲁木齐超过,同时在西部地区西安也与重庆、成都的差距越拉越大
南京、徐州、武汉等城市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璀璨的光辉。

有座城市,有着五六千年的农耕土壤,三千年的吴文化根基,两千五百年的春秋故都,一千五百年的佛道教文化熏陶,一千年的唐代城市格局和八百年前宋代街坊风貌以及明清五百多年的盛世文明,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十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十七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七十八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二百五十处控制保护建筑群落,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五个历史街区,观前、十全街、枫桥三个历史风貌地区,三十余个旧街巷历史地段,七十座古桥梁,二十二处古驳岸,六百三十九口古井,二十二座古牌坊。

这便是苏州古城。

如今的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和对外贸易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经
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下辖的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在2012年官方公布的全国百强经济实力榜中,并列为全国百强县第一,下辖的太仓市则高居全国百强县第二。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1千米。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园林之城”。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

苏州获得2012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苏州城历经2500多年的风雨,比起上述城市毫无衰退之感,反有上涨之势。

有学者统计,中国自原始社会末期到辛亥革命,所爆发具有一定规模的战争达6000余次,而自阶级社会形成后至鸦片战争前所爆发的就近5000次,如此频繁的战争苏州为什么会幸免于难,没有被战乱破坏以致一蹶不振呢?这便要追溯到苏州城的建设者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伍子胥了。

古时子胥造八门
今有现代苏州城
草头将军去揽月
大展宏图搞建设
地势坤土创伟业
圆环高架一层层
东西新园奔前程
伍子胥主持阖闾城(今苏州)的选址和规划布局。

他想出了“相土尝水,法天象地”的原则。

用“其尊卑以天地为法象;其交媾阴阳相配合”的思想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土壤的性状与肥沃程度,考究河泉水源与流域分合,由此选定城址。

将城的结构、位置座向与天象相呼应配合,“阴阳调合,四序顺理,两阳以时,寒暑应气”,设“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

“八风”就是八方之风,随季节不同而风向差异。

将城墙四周,每边各开二八。

四面八方都照顾到很符合交通原则。

东西为娄、匠二门,西为阊、胥二门,南为盘、蛇二门,北为齐、平二门。

《史记·律书》中说:“闾、阖风居西方。

”向西建此二门以象天门,引入阊风以通天上。

吴欲并越,在越国正处于十二生肖蛇的方位上,所以将东南门命名为蛇门。

吴的主位正处于龙位,其方向在辰,以龙克蛇,吴必胜越,龙以盘为稳,西南因名盘门。

北面的“齐”、“平”二门也有扫平齐国的意思。

楚在西北,也
将阊门名为破楚门。

因此,新建都城的目的意欲振兴自强,以称霸中原,其主题思想是非常明确的。

吴国在伍子胥的谋划下,终于灭越、破楚、平齐而称霸海内。

但这却违背了中国古代选址布局追求的目标协调与平衡人与环境的关系。

即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力图达到和谐共处,互补互助的关系,而选用“斗争”的手段压夺邻邦,最终四面受敌而国亡。

但其城市选址布局,深得天时地利,用“法天象地、尝水相土”的办法,使城址与城市环境优越、位置良好,是一块风水宝地,几千年来一直相沿不变。

到宋代,这里叫平江城,留下了著名的石刻古地图。

城内城外互相沟通的河道水网,并通达太湖,形成举世闻名的城内运河体系。

河网与街道相交,又形成众多的桥梁,直到清代还留下310多座城内古桥。

苏州城也成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东方威尼斯”。

此城“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为中国古都文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

城市是密度高、能量大、活动频繁、成分构造复杂的物质体系。

它是人们人事生产、生活活动的基本空间;是人们进行经济、科学、文化、艺术、商业、金融活动的集中地。

城市是一个生命的机体。

它的诞生和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它的周围的环境,每天每时都在川流不息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文化的交换。

城市像人一样,有大脑、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城市的指挥、决策、规划中心是它的大脑系统。

邮传电讯系统是它的神经;交通运输网络是它的循环系统。

……城市和它周围的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吐故纳新的新陈代谢作用。

城市既然是一个有机的活体,它就会有自己的个性,有其灵魂。

城市的灵魂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

城市文化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其核心部分是精神的内容,即精神、宗教、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层次。

第二部分是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色,如风俗、衣饰、饮食、节日、礼仪等。

第三部分即城市的外部形态,如城市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街道的文化风貌等。

城市的这三个文化层次互相制约形成了一文化整体。

而第三部分则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风水建筑学的主要内容。

梦中说梦并非梦
圆里求圆便是圆
苏州城市的轴线是东西走向,按风水上四兽,东方有上海为青龙,西边有常州南京为白虎,南有浙江为朱雀,北面有无锡江阴以及长江为玄武。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四兽磁场。

特别在改革后建立了二区,东边有一个工业园区,西边有一个新区,工业园区为苏州人民创造极大
的财富,工业园区在苏州城的左边,座于青龙方,这条青龙又得独墅湖和金鸡湖之水,形成青龙戏水,属于真正的龙水配合之象,东方和上海接轨,产生强大的吉强磁场。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会给苏州人民带来好运。

在有东方之门之气通过市区直达新区,这样便形成庞大的三点一线的阵势。

在苏州城向东方有三条大道:自北向南分别为现代大道、金鸡湖大道和东方大道,形成三柱香,相当于佛寺里三柱吉祥之香。

一直向东方烧香,苏州这个城市带来了大财运和大发展。

苏州原有内环高架,现正在建中环高架,未来还会建外环高架,形成三环三才的天地人。

自然形成天然天圆地方,这样符合了河图、洛书之理。

我们苏州的经济、文化、政治会越来越强大,为我们苏州人民服务,以及整个中国和世界服务。

真正形成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四化凯歌冲天起九州新诗动地来
功高不泯忠贞志位尊更坚公仆心
驰笔常若夏日短展卷不怨冬夜长
几番琢磨方成器十载耕耘自见功
金鼎贵拜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