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分析

国内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分析
国内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分析

收稿日期:2005-11-10

作者简介:潘丽梅(1977~),女,助理工程师,从事板带钢生产技术研究工作。

国内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分析

潘丽梅

谢艳峰 

(首钢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41)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北京 100730)

吴建伟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标准资料发行所 河北秦皇岛 066001)

摘 要:简要介绍了国内管线钢的组织分类及其特性要求,并对国内管线钢目前应用标准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管线钢;特性;标准应用

中图分类号:TG 3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514(2005)06-0030-03

The actuality analyses about internal pipeline steel standard application

PAN Li -mei

(Shoug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Beijing 100041,China )

XIE Y an -feng

(China Metallurgical In formation &S tandard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730,China )

W U Jian -wei

(S tandards Press of China ,Qinhuangdao S tandards Fiter Issue Depantment ,Qinhuangdao 66001,China )

Abstract :Introduce the internal pipeline stee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and analysi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the inter 2nal pipeline steel standard.

K ey w ords :pipeline steel ;characteristic ;standard application

在我国管道建设的不同阶段,管线钢的发展变化

非常迅速。20世纪50~7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A3钢和16Mn 钢;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采用从日本进口的TS52K 钢(相当于X52级钢);90年代,管线钢主要采用的X52、X60、X65级热轧板卷大多数由宝钢和武钢生产供应。“八五”期间成功研制和开发了X52-X70级高韧性管线钢,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西气东输工程采用了X70级管线钢。目前针对X80高钢级管材的研究和应用,石油部门与冶金部门联合开展了10余项国家基础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高强度管线钢的重大工艺基础研究”,中油集团技术开发项目“X80管线钢管的开发与应用”,“X80管线钢的焊接及高韧性焊材选择”等等。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

进行了系统研究。

1 管线钢的组织分类及其特性

随着合金设计、冶炼水平和轧制工艺的发展,具

有不同特性,适用于多种条件的管线钢已经生产,它应用了微合金钢发展的一切成果。铁素体-珠光体组织为第一代微合金管线钢,强度级别X42-X70;针状铁素体管线钢为第二代微合金管线钢,强度级别范围可覆盖X60-X90。其中管线钢的组织结构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服役的内部根据。目前,按照组织形态归类,管线钢具有以下3种典型的类型:1.1 铁素体-珠光体钢和少珠光体钢

60年代后期在国外发展起来的第一代管线系列钢(X52-X70强度级),称为铁素体-珠光体管线钢。

03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第43卷 

它以高纯净(S≤0.010%,N≤60ppm,N+O+P+S≤150ppm)和细晶粒(10~15μm)的铁素体+(5%~15%)珠光体为基体,综合使用了微量碳(C0.05%~0.10%)和微量的铌、钒、钛(Nb+V+T i≤0.12%)。国产的X52-X65级管线钢为控轧C-Mn-Nb-T i 或C-Mn-Nb-T i-V系列铁素体-珠光体型微合金钢。少珠光体管线钢的典型化学成分有Mn-Nb、Mn-V、Mn-Nb-V等。一般含碳量小于0.1%,Nb、V、T i的总含量小于0.10%,代表钢种是60年代末的X56、X60和X65。这类钢突破了传统铁素体-珠光体钢热轧正火的生产工艺,进入了微合金化钢控轧的生产阶段。具有铁素体-珠光体和少珠光体的管线钢,通过采用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等强化手段,在保证高韧性和良好焊接性的条件下,可将20mm的宽厚板提高到500~550MPa的极限水平。

1.2 针状铁素体和超低碳贝氏体钢

典型成分为C-Mn-Nb-M o,一般碳含量小于0.06%。为了把碳当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强度在X70级以上的制管带钢必须采用贝氏体-铁素体组织,钼合金化是获得这种组织最成功的技术。依靠成分调整、降碳、提锰和添加M o以及轧后采取较高的冷却强度,易形成这种贝氏体类型的铁素体组织,是X65-X80级高强度韧性管线钢的主要成分规范。针状铁素体钢通过微合金化和控制轧制,综合利用晶粒细化、微合金化元素的析出相与位错亚结构的强化效应,可使钢的屈服强度达到650MPa以上,-60℃的冲击韧性达80J。

针状铁素体管线钢是西气东输工程选用的管线钢种。这种钢从合金设计、冶炼工艺、轧制工艺到管材显微组织状态都与第一代的管线钢不同。该钢特征是进一步提高纯净度(C≤0.05%、S≤0.005%、P≤0.010%、N≤30ppm、P+S+O+N≤100ppm),使用钙处理硫化物,在连铸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和动态软压下措施。在钢的基体中加入微量钼(0.2%~0.4%)以促使针状铁素体的形成,并用适量铜、镍、铬强化基体;在高温动态再结晶临界温度上下温度区间进行控制轧制,通过在线强制加速冷却,进一步细化晶粒(平均3~8μm),使其铁素体基体的均匀化程度提高,位错密度增加。这种钢具有比铁素体-珠光体型管线钢更好的焊接性能(Pcm≤0.20),对脆性断裂、硫化氢或二氧化碳引起的阳极腐蚀(点蚀)、应力腐蚀(SCC)、硫化氢应力腐蚀断裂(SSC)、氢诱发裂纹(HIC)、延性断裂(DDF)6个方面的“抗力”也比其它钢

种高得多。

超低碳贝氏体钢在成分设计上,选择了C、Mn、Nb、M o、B、T i的最佳配合,从而在较大冷却速度范围内都能形成完全的贝氏体组织。超低碳控轧贝氏体钢的屈服强度可望提高至700~800MPa,因而超低碳贝氏体钢被誉为21世纪的控轧钢。

与铁素体-珠光体和少珠光体管线钢相比,针状铁素体和超低碳贝氏体钢具有不同的强韧化方式。控制针状铁素体或低碳贝氏体强韧性的“有效晶粒”是贝氏体铁素体板条束。铁素体板条束的大小,不但可以借降低再加热温度、形变量和终轧温度等控轧参数来获得,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冷却速度等控冷参数来进行控制,因而针状铁素体或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有效晶粒”尺寸将大大细化。

1.3 低碳索氏体钢

从长远的观点看,未来的管线钢将向着更高的强韧化方向发展。如果控制轧制技术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可以采用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形成低碳索氏体(Low Carbon S orbite)组织来获得。

2 国内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分析

2.1 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

油气输送钢管技术标准从制定方和适用范围方面进行划分,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地区)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如IS O3l83属国际标准,G BΠT 971l是国家标准,API SPEC5L可认为是行业标准, DNV OS-F1O1可认为是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西气东输分公司制定的X Q15-2003是企业标准。按标准所涵盖的内容划分,可以将输送钢管标准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仅限于钢管产品的标准如API SPEC5L、G BΠT97ll、IS O3l83等;另一类是管线系统标准如DNV OS-FI O1、CS A Z662等,在这些管线系统的标准中,除了将钢管产品作为标准内容的一部分外,标准中还涉及了作为管线系统的其它部分,如管线的设计、安装、甚至操作和维护等等内容。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油气输送钢管的主要技术标准有API SPEC5L、G BΠT97l1、DNV OS-F101,经常涉及到的标准还有IS O3l83、CS AZ662等,大致情况如下:

(1)API SPEC5L(管线管规范)是美国石油学会制定的一个被普遍采用的规范。规范仅仅针对钢管产品,不包括管线的设计、选用或安装等。传统上API SPEC5L的技术要求比较合理,兼顾了管线钢的

13

 第6期 国内管线钢标准应用现状分析

技术要求与制造厂的实际生产可能性,但相对管线与制管技术的发展,API SPEC5L中的技术要求显得比较松,已经很少单独适用于管线项目对钢管的要求。

(2)DNV OS-F101(海底管线系统)是挪威船级社专门针对海底管线而制定的规范。涉及内容很广泛,包括管线设计、材料、制造、安装、检测、运行、维护等各方面。单就对钢管的技术要求,通常比API5L 要严格。

(3)IS O3l83-l(-2、-3)(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一部分;A级钢管Π第二部分;B 级钢管/第三部分;C级钢管)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关于油气输送钢管交货条件的标准,根据钢管不同的服役条件,分成A、B、C三个级别。该标准也不涉及管线设计、安装等。技术条款制定得比较全面、详细。

(4)G BΠT9711.1(-2)是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管材专标委等同采用IS O3l83-l(-2)标准制定的石油工业用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

API SPEC5L《管线管规范》和IS O3183(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是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管线管规范,相比之下,世界上大多数石油公司都习惯采用API SPEC5L规范作为管线钢管采购的基础规范。国内按API SPEC5L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生产管线钢仅20年历史,但API SPEC5L是一个通用标准,世界各地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很大,输送介质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很多石油公司将API SPEC5L 视为一个基础标准,在该标准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或管线的具体要求,制订质量技术补充技术规范(技术条件)。我国西气东输管线钢管的“技术条件”也是以API SPEC5L《管线管规范》为基础,结合西气东输管线的具体情况来制订的。

2.2 目前管线钢标准存在的问题

管线钢管目前存在的标准无论是API SPEC5L、G BΠT9711、DNV OS-F101或者IS O3183等等都是经过较长时间反复修订、改进和完善的结果,尽管各个标准存在差异,但各个标准本身都能形成各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作为产品交货验收的条件都是合理完善的。其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管线管标准只是针对钢管产品本身,而不涉及管线的设计、钢管的使用。管线的设计、管线钢管的选择需要根据其它的规范来进行。这也就形成了前边所述的“基本标准+钢管补充技术规格书”的普遍应用。而实际使用中“基本标准+钢管补充技术规格书”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制定标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标准规定不协调、不系统,一些用户在制定补充条件(标准)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设计,而是生吞活剥的照抄照搬。制定的标准或者条款不全面有时重复、甚至矛盾。在制定标准时不能很好处理补充技术条件与基本标准之间的协调关系,体系不统一、内容不连贯。也有一些人由于自己对标准的理解不充分,仅从自身的质量风险出发,认为标准的技术要求越严越安全,越不会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这样在制定标准时一味地追求高标准、严要求,而不考虑实际质量成本等。经过西气东输项目后,有许多管线钢管的采购技术规格书照搬西气

东输项目管线钢管的技术要求,如对原材料要求必须采用真空脱气、加钙球化处理等等,但对一些小管径、小壁厚、低压力的非酸性天然气管线,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增加了成本。

3 结论及建议

(1)管线钢作为各项指标要求较为严格的一类钢种,必须在生产各环节加强研究,力争尽快和国际生产水平保持同步。

(2)持续不断地跟踪研究国外管线钢管技术规范的发展。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管线钢管的标准规范,尤其是大的石油公司、检验认证公司有关管线钢管的企业标准规范,比较分析不同标准间的差异,熟悉制定不同技术要求指标的背景。

(3)鉴于目前管线项目有关钢管技术规格普遍采用“基本标准+钢管补充技术规格书”的实际,可以组织国内有实力的单位编制“管线钢管技术指标确定指南”这样的规范,弥补现在常用管线管规范缺少及管线钢管使用、设计等方面内容的不足,为不同人员制定管线钢管补充技术规格书提供充分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仪康.微合金钢回顾与展望.中国工程科学,2000,2(2): 77

2 黄宗泽,郑建忠,顾文兵.宝钢二次精炼工艺的发展优化及今后的工作.中国冶金,N o.7,2003:17

3 李记科,张鸿博,马秋荣.油气输送钢管技术标准分析及应用现状.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21(3):38

4 王茂堂,王丽,冯斌,马彦昌.西气东输管线用钢、钢管”技术条件”编制中的几个问题及回顾.焊管.2003,26(2):1~6

23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第43卷 

钢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59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07655375.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593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钢铁工业系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2014年全年钢材产量达11.26亿吨,与2013年相比,增长4.5%。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其任务是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对于少数有实力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将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三大主力,其中房地产用钢仍将是最大的需求通道,预计2015年房地产用钢为4.05亿吨。 《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对钢材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钢材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钢材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钢材技术标准、钢材市场规模、钢材行业潜在问题与钢材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钢材行业投资价值、钢材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钢材行业投资决策者和钢材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钢材相关概述

压力管道常用标准

压力管道常用标准(你知道吗?) (一)设计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规范名称备注 1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 年版) 2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GB5044-85 4 GB6222-86 5 GB50058-9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 年版)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6 GB50160-92 7 GB50183-93 8 SH/T3003-2000 石油化工厂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 9 SH2600-92 石油化工企业能量平衡方法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SH3024-95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7393-98 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GB50029-2003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02 年版)氧气站设计规范乙炔站设计规范锅炉房设计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氢氧站设计规范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石油库设计规范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泵站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石油化工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GB50028-93 GB50030-91 GB50031-91 GB50041-92 GB50049-94 GB50177-93 GB50195-94 GB50074-2002 GB50156-2002 GB50251-2003 GB50253-2003 GB50265-97 SH3007-1999 SH3009-2001 SH3011-2000 SH3012-2000 31 32 SH/T3013-2000 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 SH/T3014-2002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泵房设计规范SH3035-1991 (SHJ35-91 )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管径选择导则 33 SH/T3040-2002 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 34 SH/T3041-2002 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35 SH/T3053-2002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 36 SH3054-1993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37 SH3056-1994 石油化工企业排气筒(管)采样口设计规范 38 SH3073-1995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 39 SH/T3051-1993 石油化工企业配管工程术语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上)我国钢铁企业对信息化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已开发出30余个实验系统,不少系统在局部业务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这些系统拘泥于当时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多数IT系统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有隔膜,所以作为整体系统留用的不多。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等都为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在新世纪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总结国外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突破性的解决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等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一批体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工程涌现。钢铁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开始纳入信息化容,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容、任务、技术路线逐渐明晰,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逐步确立,企业最高决策层逐渐领衔领先信息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意识增强;信息产业队伍逐渐强大,系统集成与维护、软件设计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设中得到提高;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经验管理各个层面;信息化为推进钢铁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供了手段和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为实现柔性制造、敏捷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钢铁企业信息

化过程中,伴随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造就了一批兼具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增强我国钢铁行业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业竞争能力成为当前钢铁行业亟须自行探索和实践的迫切任务。 钢企逐渐对信息化建设加深重视 从资金投入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企业近年来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如图1和图2所示。 促进企业信息化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企业面临市场、价格和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的动荡调整中,很多企业是靠信息化练好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国家政策导向对信息化投入影响较大;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方面来看,中钢协的统计显示,近92%的企业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其中80%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根据规划完成任务。同时,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运维管理制度、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考核机制,有87%以上的企业能够较好的执行信息化制度。目前,多数钢铁企业都具有坚实的“两化”融合发展基础。尤其是宝钢、武钢、鞍钢等特大型企业在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方面做出了表率。 钢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与规划很重视,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是人为因素。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由决策层领导亲自主管信息化工作,信息化规划也成为企业常态化管理的一项容。中钢协统计显示,43.3%的企业在决策层(如董事会)建立了信息化常设机构,进90%等等企业建立了公司级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信息化主管(CIO),其中76%的企业有副总经理以上级别的领导主管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 一、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当美国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来势凶猛,致使中国钢铁企业陷入极大困境,大多数钢铁企业均陆续采用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伴随着国务院扩大内需刺激政策,全国钢铁企业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力争在经济复苏时快速占据市场份额,参与国际钢铁再分配。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的钢铁企业多元化,国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呈现着稳步前进的态势。 首先是宝钢已经形成了资源开发及物流业、钢铁延伸加工业、生产服务业、工程技术服务业、煤化工业和金融投资业六大业务板块多元化经营体系,并且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外业务收入超过了集团内业务。2010年,宝钢六大多元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占到了集团营业总收入的27%,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22%。 其次首钢从上世纪80年代即进入多元化经营领域,9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非相关多元化的高新技术领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包括矿业、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建设、机电、高新、房地产、教育等8大公司的经营格局。到2010年,首钢的非钢产业实现利润38.2亿元,是集团利润19.7亿元的1.94倍,成为首钢集团效益的重要支撑。 再次重钢在1991年初就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的10年规划,现有子公司28家,其中环境产业、矿山资源开发和多金属综合利用等非钢重点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0年,重钢的非钢产业销售收入占重钢销售总收入的30%左右。 最后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多元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中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局势。 全球经济危机使中国所有的钢铁企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进行了一场破记录的减产限产行动,这或许是一场严峻的转型变革。伴随着钢价直线坠势,国内钢铁行业顿时从“富豪”变成了“穷汉”,包括华北的首钢、华中的武钢、东北的鞍钢等均遭到沉重的打击,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出厂价远低于其固定成本或平均变动成本,生产越多则亏损越大,只能全线停产,中国钢铁龙头企业上海宝钢也经历了在危机中的艰难曲折。 (1)国家的宏观政策。尽管钢铁行业受到了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受到重创,但当前钢铁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也迎来了一些积极因素。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将拉动国内钢材消费需求,政府系列支持出口政策的推出,将更有利于出口市场健康成长,国内钢铁行业之间整合并购保护先进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经济增长,让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钢铁业重新散发活力。虽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正面临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但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武钢、鞍钢、首钢、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等国内主流大型钢铁企业,正集体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2)铁矿石进口量激增。2009年铁矿石的进口量远超中国钢企的预期。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107万t,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5.66亿t,而2008年同期仅为4.09亿t,累计同比增长了38.4%。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达6亿t左右,受此影响预计2010年铁矿石价格或将继续上涨。 (3)面临的国际威胁。在供给大于需求的2009年钢材市场运行下,国际钢材价格指数经历了“持续下滑、触底回升、回调盘整”三个运行过程,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前行。在世界经济开始回转时期,作为世界代表的美国以不断扩大的趋势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钢铁贸易战,导致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磨擦数量激增。8月份欧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第二大钢出

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2017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出版

1、稳需求、压供给,表内量价齐升促盈利新高 (7) 1.1、表内量价齐升,2017H收入增幅扩大至46.78%,Q2环比增幅2.22% (7) 1.2、成本低位抬升,2017H毛利率同比下降0.57个百分点,1.3、Q2环比下降0.29个百分点 (10) 1.4、收入显增+费用优化,2017H扣非净利润198亿元,为2009年来同期新高14 1.4.1、毛利率下行难抵收入上升,毛利润显著改善 (14) 1.4.2、收入上行通道中费用相对刚性,费用率下降助推盈利提升 (16) 1.4.3、扣非净利:2017H达198亿元,Q为103亿元,Q2略回落 (20) 1.4.4、2017H1ROE升至4.24%,创201年来同期新高 (24) 1.4.5、2017H吨钢毛利592元创2008年来同期新高 (27) 2、经营回暖,现金流、偿债能力实现全面改善 (28) 2.1、全面实现现金盈利,Q2现金流质量明显上升 (28) 2.2、行业利润丰厚,长短期偿债能力显著提升 (32) 2.3、盈利步入快车道,行业杠杆率下降有望提速 (35) 3、供需格局相异,长强板弱,普强特弱分化 (36) 4、钢铁产业链复苏,细分景气领域受益 (40) 5、Q3业绩有望再创新高,低估值个股获益 (43) 5.1、紧平衡态势延续,Q3业绩有望再创新高 (43) 5.2、中期盈利与长期担忧的博弈,低估值个股获益 (45)

图1:2017年上半年钢价综合指数同比上涨48.19% (9) 图2:2017年2季度钢价综合指数环比下跌5.12% (9) 图3:2017年前6月粗钢单月产量屡创新高(单位:万吨) (9) 图4:2017上半年铁矿石价格指数均值同比上涨37.25% (13) 图5:2017Q2铁矿石价格指数环比下跌21.97% (13) 图6:上半年上海二级冶金焦均值同比上涨152.67%(单位:元/吨) (13) 图7:2017Q2上海二级冶金焦均值环比下跌8.16%(单位:元/吨) (14) 图8:SW钢铁2017年上半年业绩同比上涨461.24%(单位:亿元) (22) 图9:SW钢铁2季度业绩环比季度有所下降(单位:亿元) (22) 图10:2017年上半年SW钢铁板块ROE提升至4.24% (26) 图11:SW钢铁2季度年化ROE升至10.41% (26) 图12:2017年上半年板块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8.05%(单位:亿元) (29) 图13:纵观历史,钢价上涨盈利高企时点收现比下降并非个例 (29) 图14:2017年以来行业资产负债率呈持续下行趋势 (32) 图15:2017年行业流动比率整体为近两年来相对高位 (34) 图16:2017年上半年长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3.24% (37) 图17:2017年上半年板材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1.49% (37) 图18:特钢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分布 (39) 图19:钢铁主要下游应用区域分布 (39) 图20:2017H普钢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03%,特钢价格指数累计上涨0.38% (40) 图21:2017上半年方大炭素石墨电极价格大幅上涨(单位:元/吨) (42)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前言 我国钢贸企业众多,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钢贸的企业有20万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1500 家左右。目前钢贸企业集中度低且多数规模偏小,国内年销售量能够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只有4家,100万 吨以上的只有6家,而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012年 每个季度中国钢铁业都在亏损,这也是该行业史上首次全年亏损。我司本年项目审查中钢贸企业无一通过 ,作为担保业务中还会接触到的行业,有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依照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机械制造用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 钢、特殊性能钢、专业用钢(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农机)。与钢贸相关的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 资、制造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用钢量超过50%,钢贸企业作为销售 环节与上述信息有关联。 钢贸行业具有下列特点①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实力偏弱。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③缺乏避险机制, 钢价大起大落风险较大。④定价机制是以供应商为主,话语权不足。⑤经营模式固定、资金需求量大。 钢贸企业未来发展应在于①争夺话语权,与钢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材 品种规格,定需定量的同时拓展市场占有率。③实施规模经营,通过重组并购产生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吨 的大型钢贸企业。 我们认为作为钢贸企业上游的钢铁业多次提速进行跨越式发展,而全国钢材消费量受国际金融危机、房地 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等原因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2011年实 际产能已达6.6亿吨。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年1至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

压力管道常用标准

v .. . .. 压力管道常用标准(你知道吗?) (一)设计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规范名称备注 1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2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4 GB6222-86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5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6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 7 GB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8 SH/T3003-2000 石油化工厂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 9 SH2600-92 石油化工企业能量平衡方法 10 SH3024-95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1 GB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2 GB/T17393-98 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13 GB50029-2003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14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02年版) 15 GB50030-91 氧气站设计规范 16 GB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17 GB50041-92 锅炉房设计规范 18 GB50049-9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19 GB50177-93 氢氧站设计规范 20 GB50195-94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21 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22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23 GB50251-2003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24 GB50253-200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25 GB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 26 SH3007-1999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27 SH3009-2001 石油化工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28 SH3011-200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 29 SH3012-2000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30 SH/T3013-2000 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 31 SH/T3014-2002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泵房设计规范 32 SH3035-1991 (SHJ35-91)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管径选择导则 33 SH/T3040-2002 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 34 SH/T3041-2002 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35 SH/T3053-2002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 36 SH3054-1993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37 SH3056-1994 石油化工企业排气筒(管)采样口设计规范 38 SH3073-1995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 . . . 资料. .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形势分析

[编者按:当仲大军先生的《中国土木钢铁经济时代的特点及发展战略》一文发出后,田书华先生传来了他的两篇呼应文章,指出了中国发展钢铁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田先生的这段话:“纵观世界上的工业大国,美国在20世纪钢的积累量达到70亿吨,而我国仅为18亿吨,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美国基础设施搞了100年,地上、地下、天上、海上交通设施齐备,而我国还相差甚远。”另外,作者在来信中还谈到:“对目前我国的高能耗,高污染,虽然是个问题,但也不像一些人宣传的那样严重。目前舆论界是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比如,目前我国钢铁生产能耗大,成本高,也与我国铁矿石品位低有关,我国铁矿石与国外铁矿石相比,品位很低,生产钢铁时能耗当然就大、污染当然就严重。还有,我国炼铁主要靠铁矿石、而欧美日等国目前生产钢铁所用的原料一般是废钢,成本怎么不低呢?”这些论据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马凯、姚景源、郑新立等先生的观点。此文后面的文章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些看法》,敬请关注。] 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与形势分析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田书华 2004年6月15日 前言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且价廉的金属元素,几乎是所有的产业不可欠缺的基础素材,其制品用途广泛、种类多,没有钢铁就不会有现代的社会,可以说,民生一日不能没有它。

钢铁是由铁矿石提炼,经由加工过程制作成各种用途的制品,其加工切削品或使用过的旧品变成废钢,可以无限次数回收循环使用,是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很方便再生的一种物资。 钢铁经溶解后铸成模型,可轧延成棒状、板状、管状各种用途制品,容易加工又可大量生产,加入极少量其它物质经热处理可改变材料性质增加硬度,或提高铁纯度使物性软化,也可用温度控制高温急冷或缓冷使物性变硬或软;它的唯一缺点是会生锈,为避免钢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氧化生锈,一般都采用涂装物、镀锌等,或熔炼时添加镍、铬制成不锈钢。 钢铁素有“工业粮食”之称,钢铁材料是诸多工业领域中的“必选材料”,既是许多领域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也是产量最大、覆盖面极广的功能材料。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此外,一个国家的国防工业需要大量专用特殊钢材,钢铁工业在国防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国历来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把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钢铁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第一章钢铁行业概况 一钢铁产品的分类。 1.钢的分类:钢可按化学成分、品质、冶炼方法和用途等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合金钢两类。(2)按品质(主要是钢中所含的杂质元素磷、硫的含量),钢可分为普通钢、优质钢、高级优质钢。(3)按冶炼方法与脱氧程度可分为:平炉钢、转炉钢、电炉钢;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 2.钢材及其分类。炼出合格的钢后,怎样把它制成合适的钢材,这是金属压力加工工艺师所要解决的问题。压力加工工艺师根据不同工业与工程部门的需要,把炼钢炉炼出的钢水铸成钢坯、钢锭,钢坯或钢锭经压力加工成钢材(钢铁产品)。钢材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钢板、钢管、型钢、钢丝等钢材。 二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 钢铁行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烧结。2.炼铁。3.炼钢。4.铸钢。5.轧钢。 三钢铁工业的特点。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钢铁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大行业之一,同时也是高污染行业。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节能减排成为我国钢铁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一、我国钢铁行业现状 1.1产能严重过剩。 以2012年为例,据世界钢铁协会2013年1月22日发布2012年全球钢铁生产统计数据。中国大陆2012年粗钢产量7.16 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3%。同比增长3.1%。河北省2012年产钢1.64亿吨以上,比全球钢产量第二的日本多至少5000万吨,是美国全国产量的1.8倍,印度的2.1倍,俄罗斯的2.33 倍,德国的3.85倍,与欧盟27国的钢产量总合相当。在此种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仍持续扩大产能,如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均在2012年正式获批兴建。此外2012年再现重点企业减产,中小企业增产的局面,中小钢铁企业依然是产能扩张的主力,而产能过剩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 1.2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严重。 中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一直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例过低,有的高技术产品则严重过剩,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供需结构矛盾等。经过过去十多年的技术升级和改造,中国钢铁业的技术装备等级和技术实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又出现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大型的钢材市场,相同品种的钢材有的多达数十种,且价格差距不大。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导致了产品互相压价,也导致了各个钢企的利润增长点趋同。 1.3钢铁行业集中度不够,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速不减。 2012年以来多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受市场低迷影响采取了减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但一些非重点企业却借助低成本优势增产。如前11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下降0.6%,非重点企业增长23.3%,前十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也由48.3%降低到46.1%。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投资同比降低27.8%情况下,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长17.4%。非重点企业占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3.6%,远超重点大中型企业。 1.4钢铁出口稳步增长,但利润较低。 2012年1-12月累计出口钢材5580万吨,相比2011年的4891万吨,同比增加689万吨,同比增14%。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钢铁市场低迷,市场价格倒挂严重,部分品种甚至亏损严重。因此,各大钢厂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加强了对国

压力管道常用标准

压力管道常用标准(你知道吗?)

(一)设计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规范名称备注 1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2 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3 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4 GB6222-86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5 GB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6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 7 GB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8 SH/T3003-2000 石油化工厂合理利用能源设计导则 9 SH2600-92 石油化工企业能量平衡方法 10 SH3024-95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1 GB13271-200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2 GB/T17393-98 覆盖奥氏体不锈钢用绝热材料规范 13 GB50029-2003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14 GB50028-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02年版) 15 GB50030-91 氧气站设计规范 16 GB50031-91 乙炔站设计规范 17 GB50041-92 锅炉房设计规范 18 GB50049-94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19 GB50177-93 氢氧站设计规范 20 GB50195-94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21 GB50074-2002 石油库设计规范 22 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23 GB50251-2003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24 GB50253-200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25 GB50265-97 泵站设计规范 26 SH3007-1999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 27 SH3009-2001 石油化工燃料气系统和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28 SH3011-200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通则 29 SH3012-2000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30 SH/T3013-2000 石油化工厂区竖向布置设计规范 31 SH/T3014-2002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系统泵房设计规范 32 SH3035-1991 (SHJ35-91)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装置管径选择导则 33 SH/T3040-2002 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 34 SH/T3041-2002 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35 SH/T3053-2002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 36 SH3054-1993 石油化工企业厂区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37 SH3056-1994 石油化工企业排气筒(管)采样口设计规范 38 SH3073-1995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 39 SH/T3051-1993 石油化工企业配管工程术语 40 SH/T3052-1993 石油化工企业配管工程设计图例 41 SH3059-2001 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

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现状及分析研究

中国钢铁工业的能耗现状及分析研究 钢铁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我国钢铁行业装备及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在我国,科技水平较低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大障碍,钢铁行业同样也不例外。其中,技术装备落后是中国钢铁工业目前存在的最大结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得到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钢铁出口产品中,我国的初级产品比重高达60%,而高级产品的比重我国只有20%,仅占美国的30%、日本的27%、韩国的26%。并且,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仅为3%,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远。按生产能力统计,我国有竞争能力的装备约占50%,其余是需要改造和淘汰的。在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炼铁高炉中约有两千五百万吨的生产能力是落后的。在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50%,国际上早已淘汰的复二重机等设备仍在使用。目前,我国在整体装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企业只有宝钢和天津钢管公司,年产钢能力约为一千余万吨,占全国钢总产量不到10%。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消费量、净出口量以及铁矿石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2004 年,中国生铁产量为2.51亿t,钢产量为2.72亿t,钢材产量为 2.97亿t,焦炭产量为2.09亿t。去年(2005年),宝钢分公司炼铁厂全面完成铁水、烧结矿、焦炭等生产目标,其中共生产铁水1301.18万吨,焦炭535.4万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仅以钢产量而论,中国的钢产量要比产钢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第四位国家的产量之和还要多,占世界钢总产量的 26.31%;焦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其贸易量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由于中国钢铁产品产量高,也就造成了中国钢铁工业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很大。据统计,2003年中国钢铁工业消耗了2.74亿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16.3%,消耗量仅次于电力工业。 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两千年前就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而我国资源储量的本并不强,如果不在合理使用上下功夫,不顾自然、不计代价、不为未来、竭泽而渔、竭矿而采,就会很快耗尽国内资源,而且会加大全球资源供给的压力。(中国的四大钢铁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公司和唐山钢铁股份公司通过合资公司的方式获得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 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

某钢铁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某钢铁运输企业 --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 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 (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

中国钢铁业投资状况案例分析

关于中国2003年钢铁业投资状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钢铁业遇到了少有的产销两旺的好局面,企业效益大有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钢铁行业投资的迅速升温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钢铁行业存在过热隐患的警告。钢铁行业的良好局面有没有长期进展基础,存在哪些隐患,成为2003年冶金行业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钢和钢材产量双双突破2亿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年产钢超过2亿吨的国家。从建国初期的年产16万吨到年产1亿吨钢,我国花费了47年的时刻,而达到年产2亿吨仅仅用了7年。专家可能,目前在建的项目大约有1.2亿吨,假如没有大的波动,达到年产3亿吨只需3年。 据中国钢铁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全国钢铁行业新增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形成了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第二个投资高峰。今年上半年,冶炼设备生产增长了1.2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全国目前在建的钢铁项目增长70%,完成投资增长1.4倍。 自去年以来钢铁产品的平均毛利率达到15%以上。在丰厚

利润的驱动下,钢铁行业不再被认为是夕阳行业,不断有新的生产线上马,生产规模也不断被扩大。年产钢上千万吨规模的企业全球并不多,2002年我国只有宝钢和鞍钢两家。但调研发觉,我国沿海地区新建的号称上千万吨级的钢铁项目就有5家,五百万吨级的有6家以上。到2010年,我国年产钢逾千万吨的企业至少会在10家以上。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专家学者依照中国国情,参考国际经验,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得出了2010年中国钢材需求的初步预测结果,约3.1亿吨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指出,中国钢材市场需求的增长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至少在本世纪头十年,还有专门大进展空间,2010年前中国钢材消费可不能达到峰值。 中国钢铁业的进展是必定的,取决于国民经济快速进展过程中各个行业的强大需求,但由于投资门坎的降低,加之利益驱使,使得大批新项目在较短的时刻内集中展开,专门多企业陷人生产线相似、产品大纲类同的境况。前三季度钢铁行业新增产量中一半以上是小型材、线材和带钢,而冷轧板等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进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曾在同意媒体采访时,点名指出钢铁等行业无序竞争、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