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大单元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3)通过画旋律线、拍打节奏、体验方言及衬词等方法,理解音乐要素在情感和思想内涵表达中的作用。
4.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汉族民歌
《澧水船夫号子》《脚夫调》《弥渡山歌》《姑苏风光》《孟姜女》《幸福歌》 Nhomakorabea 大单元设计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目录
大概念大观念
中国民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行为,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积累成果,它朴实无华、真实自然、生动感人。它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本单元旨在引领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了解民歌的地方语言、环境、历史文化,认识到民歌的价值目标,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
高中音乐鉴赏课大单元教学实践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对构建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和高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核心知识与能力
核心知识
能 力
民歌的色彩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与形成
音乐主题的学习与实践
核心任务:唱出韵味
3.单元划分与单元目标
(1)聆听音乐、体验音乐, 掌握欣赏方法。借助乐谱和音响,演唱民歌主题。通过对唱、合唱等实践活动,体验民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单元划分
单元目标
(2)了解民歌体裁、题裁及表现形式,感受、体验南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地域文化特征。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或“小曲
子”,主要流行于在陕西北部、甘肃 及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
思考:
• 1.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说民歌为什么能流 传下来的原因。 • 2.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生活条件等因素对当 地的民歌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 去 高 山 望 平 川,
平 川 里 有 一 朵 牡 丹。
看 是 容 易 摘 去 难, 摘 不 到 我 手 里 枉 然。
脚夫调.陕西民歌
四十里那长河(哟)羊羔(就)山 好姨婆出在我们张家(呦嗬)畔 ( 张家畔起身(哟)刘家峁站
(说)峁底里下去我把朋友(哟嗬)看
中国民歌
• 题材:社会生活、劳动生活、爱情生活、日常生
活、传说故事、民间游戏等…
• 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 风格色彩: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
闽粤台、湘鄂、江淮八个民歌色彩区。
花儿 信天游
• 一般山歌 • 田秧山歌 •Fra bibliotek放牧山歌山曲 其他
花儿——又名“少年”或“野曲”。可分
为“河湟花儿”和“洮(táo)岷(mí n)花 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山歌。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是 流行于河南的一种地花鼓中 的代表曲目 江苏民歌《孟姜女》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自主学习2 聆听三首南方歌曲,体验其地方特 色,并分别说说各自的音乐和语言 特点
总结:民歌的音乐特点:
1、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2、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 易于本地流传。 3、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 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
知识回顾
常见的民歌的体裁 西北民歌的常见体裁 西北民歌的特点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 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冼星海
自主学习1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 别名是什么?其旋律来自花鼓调的 什么?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曲调曾 被填上什么样的新词。 • 这首民歌虽为小调,但旋律舒展, 感情奔放,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多彩的民歌
多彩的民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 过聆听各地民 能力目标:通 歌,掌握花儿、 信天游、鱼咬 过聆听各地民 尾、起承转合 歌,分析其音 乐特点,进而 等知识. 能够分辨民歌 的所属地
情感目标:通 过聆听各地民 歌,认识民歌 的体裁形式, 感受我国各地 民歌的多彩魅 力,进而热爱 我国民歌。
4、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与生活情 致、生产劳动密切相关。
5、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 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做反复。
自主学习3 民歌大集锦,辨别下列民歌所属地, 感受多彩民歌的魅力
考 考 你 :
当代作曲家采用少数民族民歌曲调加
以创新发展,创作了许多具有浓郁少 数民族风格的、优美动听的优秀歌曲 和电影插曲,一直倍受人们喜爱并广 为传唱,请将下面所列的民族和代表 本民族音乐特色的歌曲连线。( )
第2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体裁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 劳动号子:搬运﹑撑船﹑打麦。 • 山歌:花儿﹑信天游﹑山曲﹑赶马调. • 小调:也叫小曲是农村,小镇的日常生 活歌曲。
西北地区的分布图
• 思考西北的地形,地貌生活条件,人文 环境等对民歌的影响?
• “花儿”是山歌的一种,流行在甘肃、青 海、宁夏等地。 “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小曲子” 流行在陕西北部、甘肃、宁夏东部、内 蒙古西部的一种山歌。
第2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来自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 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每一个民族都有自 己的民歌。你知道自己民族的歌曲吗?
• 民歌内容广泛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反映 生产劳动的,反映爱情生活的,反映日 常生活的,传说故事的,游戏的等。
• 民歌的分类 • 南方: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 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缠 绵。 • 西北:高原纵横,山石峥嵘,黄色 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 向大自然做斗争,民歌音调高亢 ﹑ 嘹亮。
•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 芋》,《脚夫调》。 • 思考:歌曲中所表现的内容,感受、体 验三首民歌的音乐情趣?
• 作业: • 除了书上的这三首西北民歌你还知 道哪些西北民歌?你会唱吗?课下搜 集中国的民歌。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民歌是中国山川大地上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它源远流长,风格独特,充满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民生活的无限情感,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之一。
在民歌之中,腔调和情韵是两个核心元素,在鉴赏民歌之时,多彩的腔调和情韵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角度。
腔调即是民歌的声调,从声调上分,主要分为高腔、慢板、滑音、润腔和快板等,每一个腔调都有其独特之处。
高腔通常是高亢嘹亮,宛如高山上的金钟,在唱词之中富有浓重的情感色彩。
慢板则是缓缓悠悠,宛如一曲悠扬的小河之流,显得诗意盎然,乡情浓郁。
滑音则是一首歌曲中表现词语间流转的腔调,它使整首歌曲更具动感,让歌词更为流畅;润腔则是如奔流的溪水,它潇洒自如,表现着民歌的欢快,是给人带来无穷愉悦的。
快板则是舞蹈和唱歌的完美结合,以其明快、活跃、轻快的旋律给人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印象。
在腔调之外,民歌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就是情韵。
它是民歌艺术中的核心部分,是渗透在整首歌曲中的情感,是歌曲体现的情思和情感。
民歌的情韵通常体现在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生活以及历史背景等等方面。
情韵不仅是婉转柔美的情感表达,更是民歌所表达出的深沉的文化内涵。
它表达的是人性,是家国情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民歌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
从古老的牧歌、山歌,到新生代的“网络红歌”,这些民歌始终贯穿着时代的时针,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然而,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腔调和情韵始终是民歌的灵魂和核心。
2018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了一档以民歌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我想和你唱》,它打破了传统舞台演出的束缚,将民歌带到了千家万户,成为一款可互动的娱乐节目,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腔调和情韵,就是《我想和你唱》这款节目最吸引观众的元素。
在每一期节目中,来自不同地域和背景的选手们共同演唱着各自熟悉的民歌,这些歌曲充满了朴实、淳朴、真挚、感人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了民歌的魅力。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鉴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音乐也成了一种快餐文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都停留在对流行歌曲的盲目追求中,他们会唱《两只蝴蝶》、《爱你一万年》、《死了都要爱》、《将爱情进行到底》等等一系列的各色流行歌曲,却不知道信天游为何物,他们说起杰克逊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德德玛是何人,每当说起民歌他们都不屑一顾,认为那是老土的东西,对本民族的音乐知之甚少。
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们作为音乐老师的一种莫大的悲哀,因为学生不喜欢,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这和我们的教学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对民族音乐的传承,所以在教学中不光要教会他们唱民歌,更要让学生在鉴赏中爱上民歌,了解我们民族几千年的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最早、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民歌经过广大群众的集体创作,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是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民社会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直接、真实的反映。
在高一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第一节是高亢的西北腔,这一节里主要鉴赏的歌曲有《刨洋芋》、《上去高山望平川》、《脚夫调》,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原始的腔调是无伴奏版的,而且多数是用方言进行演唱,学生如果就单调的听原始的版本,会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根本没有兴趣坚持听完一首歌曲,因此我在教学中用了多个版本的演唱形式让学生聆听,首先播放原始版本,让他们了解民歌最先的发源就是用方言演唱的,是一种即兴的表演,然后接着播放加入了伴奏的现代版本,感受多元化的音响效果,在学生聆听完这三首歌曲后,可结合现在他们经常看的综艺节目星光大道上的知名歌手的歌曲进行引导讲解,如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想亲亲》等陕北民歌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让他们结合起来进行鉴赏就能很容易找出西北民歌的特点和理解何为信天游了。
第二节是独特的民族风,主要鉴赏的歌曲是《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这三首歌曲分别是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在这节的鉴赏中我没有让他们直接聆听音乐,而是让他们先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蒙古歌曲、藏族歌曲、维吾尔族歌曲,并进行演唱,气氛一下子就热烈了起来,他们唱了《天堂》、《神奇的九寨》、《天路》、《天籁之爱》、《青春舞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等,唱完后我让他们总结了这几种歌曲的风格,他们很容易就说出了每种民歌的特点,而且他们突然发现民歌离自己并不遥远,而且很多歌曲都是能朗朗上口,并且是旋律优美,词曲相得益彰,也是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
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ppt

用你最喜欢的 一句引腔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兴总结比较有无引腔有引腔的含义呼喊结构2句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在银色的月光下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伴随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方
大 家 好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比)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兴)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 河 淌 水》
在银色的月光下, 周围一片宁 静,只有山下小河不时发出潺 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阿妹, 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 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 旋律中,柔婉的歌声,伴随小 河的流水,飘向阿哥所在的地 方。
跟我活动一下吧~
听音乐 做动作
欣赏云南风光
注意影片中提到了3个问题
1.风景秀丽
2.民族众多
3.能歌善舞
《弥渡山歌》
山对山来崖对崖, 蜜蜂采花深山里来, 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山对山来崖对崖,小河隔着过尼来。 哥抬石头妹兜土,花桥搭起走过来。
引腔: 山歌的引腔是由呼喊演 变而来,是为了引起远处人 们的注意,故拉长喊声,逐 渐加入旋律,演变成现在山 歌的引腔。 引腔可表示呼喊,也可 表达内心感情。
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 在深山
哥象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 哥啊 山下小河淌水清幽幽
总结比较
有无引腔 《弥渡山歌》 有 引腔的含义 呼喊 结构 2句
《小河淌水》 有
内心
5句
《放马山歌》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一一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刨洋芋》
《刨洋芋》
土溜溜的蚂蚱,满呀么满地爬,举起那 个镢头,来呀来把洋芋刨, 一镢头那下去,翻过来瞧一瞧,哟!这 么大的个儿,哎呦你说妙不妙?
比一比:
《高亢的西北腔》:旋律高亢悠长,高低起伏较 大,采用方言和真假声演唱,表达了惆怅的情绪。 《脚夫调》:旋律高亢,节奏自由舒展,用方言 和真假声演唱,表现了苦闷的情绪。 《刨洋芋》:旋律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方言和 真假声结合,表达了喜悦的情绪。
因此,民间曾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 愁”之说。
《脚夫调》
脚夫:旧社会对搬运工人 的称呼。在陕、甘、内蒙、 山西、青海一带,过去有 靠赶着骡、驴、马等牲畜 帮人运输的人,这种人称 作“赶牲灵”,或“脚夫”。 他们的生活很困苦,走南 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 宿,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 数月、数年,全凭两只脚 谋生糊口。
花儿:“花儿”又名“少年”,“山曲”,“野曲”。亦指在山
间田野间演唱的歌曲。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 宁、新等地,,唱词浩繁,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花儿”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
反映生活,爱情,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 兴演出。
欣赏片段并思考:歌曲名称?哪个地区的风格?声
音有什么特点?
南方: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
然景观秀丽,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委婉秀 丽,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主要使用 五声调式,抒情性强,结构短小精悍。
如: 江西民歌《江西是个好地方》
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啰嗨,山清水秀好风光。八一 起义在南昌,革命摇篮是井冈,红都瑞金闪金光。
信天游: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在陕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起(那个)镢头,
来呀来把洋芋刨,
一镢头那下去,
翻过来瞧一瞧,
哟!这个大的个儿,
(哎哟)你说妙不妙? 歌曲短小精悍,曲调轻松活泼,歌词口语 化,简洁幽默,先“起兴”,后叙事抒情, 表现农民收获的喜悦心情。源自山西—山曲(酸曲)
在山西河曲、保德一带,地贫歉收,灾荒频繁,迫于生计, 农民背井离乡“走西口”,丈夫外出受磨难,妻儿在家受 凄凉,夫妻生离死别,相互思念,这种特殊的生活现象孕 育了一批大量的山曲。 山西河曲民歌----《三天的路程两天到》
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花儿”
“花儿”流行于青海, 甘肃,宁夏一带。 歌曲多在劳作、放牧, 赶车上路时即兴编创, 口语化(民歌主要特点之一) 内容多数为表现爱情和 劳动人民生活。
歌词展示
• 上去高山望平川 •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 看去容易摘去难 •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 采用“民间格律诗”形式的手法创作,歌词篇 幅较小,文雅含蓄,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 • 歌词里运用衬字、衬词以补足语气和深化音乐 情感。
欣赏《脚夫调》陕北民歌。 脚夫调又名《拉骆驼》,是陕北最典型的 “信天游” 。它常常可用同一旋律反复演 唱多段歌词,所以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 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这首节奏型属于哪种节奏型?其表达的情绪?
土溜溜的蚂蚱,
刨 洋 芋
| 山 西 民 歌
满呀么满地爬,
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什 么样的西北地区?
1、高原纵横、山川连绵、黄土地空旷、荒 凉、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寒冷…… 2、生产以放牧、种粮为主 3、服饰:棉袄,头巾…… 4、语言粗犷,性格刚健、豪爽
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主要流行在山西、陕 甘宁、青海等地区。其中,“花儿” 和“信天游”最具有代表性。 “花儿”和“信天游”属于山 歌体裁。 山歌:青海--“花儿”,山西 --“山曲”,陕西-“信天游”, 内蒙古--“爬山调”等。
第 二 单 元
腔调情韵
—多彩的民歌
——主讲:周小兰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地理、劳动方 式、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存在差异,相应的各地 民歌也不同,致使民歌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多姿多 彩同时也反映了各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文 化传统、性格和情趣。 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按内容、历史时期、民族、 地区、体裁、风格色彩等有不同的分类法。 民歌按体裁分为: (1)劳动号子 (2)山 歌 (3)小 调 (注:本单元是按地域和音乐风格划分了4个章节)
高亢的西北腔
《泪蛋蛋》 《黄河船夫曲》
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 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属于典型 的内陆地区。
西北五省地区的习惯说法,具体包括:西北地区大 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 以北,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 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作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是指“中国西北内陆 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 (另外两个是“东部季风区”和“青藏高寒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 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 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
拓展与研究
探究西北民歌的曲风的因素。 从歌曲出发,分析影响曲调的音乐
元素和音乐符号。 5-1-2-5和2-5-1-6-5的旋律框架 自由延长音记号,装饰音(倚音、 滑音)
总 结
西北人民的民歌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 着严峻和深沉,西北人民既是民歌编创者, 也是演唱者,通过歌声抒发情感,减轻心 中的忧愁。也唱出了西北人民对爱情,对 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西北民歌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西北人世 世代代的苦难凝成的歌曲,最具代表性。
思考与分析音乐特点
• 曲调特点:旋律起伏大,高亢悠扬, 节奏舒展自由 • 唱腔风格:真假声混合 • 音乐情绪:望“花”兴叹,借“花” 抒情,表达了渴望追求爱情却又 “摘不到手里是枉然”的惆怅心情。
《脚夫调》---陕西“信天游”
信天游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 种山歌。 两种节奏类型: (1)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 较大 (2)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 表达感情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