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电池项目建议书

宁夏电池项目建议书
宁夏电池项目建议书

宁夏电池项目

建议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历经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巨头的销售目标均未如期达成。与此同时,全球汽车巨头们竟然开始“抱团取暖”,2019年1月,全球最具实力

的两大汽车集团——大众和福特宣布将结成战略联盟,并表示未来将在自

动驾驶、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和电动车领域内展开合作。

该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6073.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811.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71%;流动资金3262.0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0.29%。

达产年营业收入2398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199.96万元,税金及

附加291.53万元,利润总额5782.04万元,利税总额6871.09万元,税后

净利润4336.5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534.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5.97%,投资利税率42.75%,投资回报率26.98%,全部投资回收期5.21年,提供就业职位396个。

降低电池成本,一直都是产业内重要的解决方向。除了电池体系改善

和使用寿命提升带来成本降低外,当前主要的降成本方案是规模化和回收

资源化。以全球新能源汽车最为成功的企业特斯拉来看,其使用18650圆

柱电池(电池型号:直径18mm,长度65mm)因规模扩大从2007年到2012年

成本约下降了40%左右。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规模化生产,

电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到2元/Wh以下,从而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2015年的规划目标。

目录

第一章基本信息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

第三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第四章市场调研

第五章建设规划

第六章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项目建设设计方案第八章工艺概述

第九章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第十章项目生产安全

第十一章风险评估

第十二章节能情况分析

第十三章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四章投资方案计划

第十五章经济评价分析

第十六章评价及建议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随着补贴的退坡,电池企业成了难受的“夹心饼干”。由于控制着原

材料供应,上游材料企业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拥有非常强的话语权,在交易中通常采取现款和现货的方式,甚至极少付承兑。而电池企业为锁

定上游原材料价格,保障原料稳定供给,还会与上游供应商进行预付合作。所以电池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大。

动力电池的四大材料中,正极材料在锂电池材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达

30-40%,且目前行业格局尚在整合中,CR5仍未达到50%;负极材料格局较

为稳定,且龙头企业市占率仍在提升,目前人工石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隔膜领域而言,湿法隔膜性能更优,干法价格低廉,未来隔膜仍有一定的

降价压力;电解液行业门槛相对较低,目前总体产能利用率不高,且未来

同样有降价压力。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宁夏电池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某经济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5个自治区之一,首府银川。位于

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界于北纬35°14'-39°14',东经104°17'-109°39'

之间,东邻陕西,西、北接内蒙古,南连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

6.64万平方公里,位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宁夏地形从西南向东北

逐渐倾斜,丘陵沟壑林立,地形分为三大板块: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宁夏地处黄河水系,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全区

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截至2018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下辖5

个地级市,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1个县;2019年常住人口694.6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5.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79.85亿元,第二产

业1650.26亿元,第三产业1775.0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4094元。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

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

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

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

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

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8957.80平方米(折合约73.40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7.62%,建筑容积率1.1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4.54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8957.8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8001.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280.6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3131.3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4358.9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97台(套),设备购置费4353.75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196975.23千瓦时,折合147.11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5429.48立方米,折合1.32吨标准煤。

3、“宁夏电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196975.23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5429.48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48.43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60.6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8.1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某经济新区发展规划,符合某某经济新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

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

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6073.2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811.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71%;流动资金3262.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29%。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398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199.96万元,税

金及附加291.53万元,利润总额5782.04万元,利税总额6871.09万元,

税后净利润4336.5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534.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35.97%,投资利税率42.75%,投资回报率26.98%,全部投资回收期

5.21年,提供就业职位396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

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undefined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经济新

区及某某经济新区动力电池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某某经济新区动力电池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宁夏电池项目”,本

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某经济新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

职位396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534.56万元,可以促进某某经济新区区域

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5.97%,投资利税率42.75%,全部投资回

报率26.98%,全部投资回收期5.21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5.21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

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投资的重

要主体,吸纳劳动力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推

动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引导民间投资参与

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

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

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

制造2025)资金。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重点解决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产业向纵深发展。重点支

持制造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加强产业链条关键环节支持力度,为各类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和技术支撑。

加快创新发展,实施人才驱动。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大力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围绕发展需要和创新方向,着力夯实科教基础,优化人才环境,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投资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

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

务方案。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

服务方案。

公司是强调项目开发、设计和经营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严格按照高新

技术企业规范财务制度。截止2017年底,公司经济状况无不良资产发生,

并严格控制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高资产负债率。同时,为了创新需要及时

的资金作保证,公司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制定了相应制度,每季

度审核一次开发经费支出情况,适时平衡各开发项目经费使用,最大限度

地保证开发项目的资金落实。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特

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从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不同用户群多样化用能需求的客户服务体系。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962.82万元,同比增长

12.43%(1654.07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动力电池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430.6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3.08%。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712.4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06.67万元,增长率19.53%;实现净利润2784.3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55.32万元,增长率19.55%。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第三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一、动力电池项目背景分析

降低电池成本,一直都是产业内重要的解决方向。除了电池体系

改善和使用寿命提升带来成本降低外,当前主要的降成本方案是规模

化和回收资源化。以全球新能源汽车最为成功的企业特斯拉来看,其

使用18650圆柱电池(电池型号:直径18mm,长度65mm)因规模扩大从2007年到2012年成本约下降了40%左右。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动力电池的规模化生产,电池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到2元/Wh以下,从而达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2015年的

规划目标。

在资源化利用上,动力锂电池还存在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价值

偏弱的问题。虽然国内也涌现出了像格林美和湖南邦普等大型回收企业,但是动力锂电池回收存在回收成本高、回收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动力锂电池的回收资源化需要充分借鉴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的经验。铅

酸电池建立了完备的回收网点和回收产业链,一般铅酸电池在回收时

具备30%的回收价值。

动力锂电池再利用是指介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资源化的中

间环节,通过对汽车使用后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检测和分类后的二

次使用,实现动力电池梯级,从而实现动力电池30-60%的成本降低目的。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电池报废的标准是电池容量低于

80%,如果剩余容量还在70-80%电池直接进行资源化回收是极大的浪费,做好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对电池成本的降低尤为重要。

国家政策支持动力锂电池在利用的产业化探索。2012年7月出台

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提出“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明确各相关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引导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加强对废

旧电池的回收利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国家从

规划层面给动力电池再利用提供了方向。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再利用领域主要瞄准ICT领域、家庭以及

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等领域。虽然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实践在国内还未

开展,但是在日本、美国已经有多年的示范经验。日韩从新能源汽车

发展伊始就开始着力动力电池再利用的研究,这些前期研究工作给我

国开展电池再利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动力锂电池再利用商业模式需要建立多方面的合作机制。首先是

动力锂电池的回收需要遵循“谁制造谁回收”责任体制,通过推行回

收责任制建立回收利用网络,保证再利用电池来源。再利用核心主要

包括电池回收、电池评价和二次再装配利用等环节,由于再回收和新

能源汽车运营中的电池运营商密切相关,建议由运营商、汽车厂和电

池企业合资建立电池服务模块,承担动力锂电池的再利用业务,对再

装配电池可以考虑通过电池租赁或者零售等方式应用在终端客户上。

在全球重点发展电动车、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的今天,锂电池

做为公认的理想储能元件,得到了更高的关注。我国也在动力电池领

域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已经涌现了比亚迪、比克、力神、

中航锂电等全球电池行业引人注目的骨干企业。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是锂电池最重要的四项原材料,锂电池隔膜由于投

资风险大、技术门槛高,一直未能实现国内大规模生产,成为制约我

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对安全性、一致性要求更高的动

力锂离子电池领域,更是我国从锂电池生产大国到锂电池生产强国难

以逾越的障碍。

锂电隔膜的主要生产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车用动力电

池容量大,安全性要求高,这也要求隔膜具有更高的强度、保液能力

及安全温度。干法工艺可以采用多层复合的形式,该种隔膜具有结构

安全、孔隙均匀、透气性好、耐高温性好等诸多优势,完全满足于动

力锂电池的严格要求,国内外众多的动力电池厂商均认可该种工艺的

隔膜是动力锂电池的应用方向。

二、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历经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比亚迪、上汽、广汽、吉利、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巨头的销售目标均未如期达成。

与此同时,全球汽车巨头们竟然开始“抱团取暖”,2019年1月,全

球最具实力的两大汽车集团——大众和福特宣布将结成战略联盟,并

表示未来将在自动驾驶、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和电动车领域内展开合作。

同样是在201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电动车销量保持着高达60%的

惊人增速,其中乘用车增速更是高达80%。在渗透率方面,2018年中

国电动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已超过4%,18年第四季度更是达到6%。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提出了“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

有量达到30%”的倡议。

在传统的燃油汽车中,一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价值量之和大概在

1.5-3.5万左右,而目前电池的成本大概占“三电”70%。从长期看,“三电”价值量可能与传统动力系统趋近,而动力电池在全球的长期

空间将达到2万亿/年。

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购置费用,包括:

裸车价格、购置税、注册上牌费等;另一部分是使用和维护成本,包括:车船税、能源费用、保险费用、维修保养费、停车过路费等(注:车辆残值变现收入是车辆成本的抵扣项)。现依据《2018年中国汽车

产业发展报告》中对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成本测算的假设条件与测算结果,对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测算。

购置费用是指购买汽车时缴纳的所有费用。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是购买汽车时的厂商指导价格(MSRP);第二是购置税(PT),燃油购置税约为整车价格的10%;第三是注册上牌费(RF),我们取每辆新车300元的注册上牌费;最后是国家、地方以及厂商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实行的补贴(S)。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2030年将迎来“油电同价”拐点。

到2025年,电动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会低于略低于燃油车,之后因为在能源费用上的巨大优势,电动车在经济性方面会把燃车远远抛在身后,经测算,到2030年相同车型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比燃油车要低3.2万左右。电动车将不再昂贵、缺乏性价比,而其在环保、操控性等方面的优点将得以充分显现。

动力电池行业在客户认证壁垒上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极为相似。一方面,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快速响应能力等因素是客户选择生产厂商的主要依据,产品得到市场检验和得到客户

认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锂离子电池厂商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另一方面,整车企业多采用向合格供应商定点采购的模式,通过对供应商的认证与评估,确定其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能力、产品品质等都能够达到要求后,才会与之建立定点的供应关系。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汽车重要部件之一,在一款车型的生命周期内需持续供货,整车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电池供应商。因此,锂离子电池企业的品牌对能否进入整车企业供应链具有较强影响,客户粘性强。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生产设备,且产品的开发设计、模具开发成本较高,同时生产经营过程中又需要垫付较多的营运资金以保证原材料的采购、资金的周转和生产销售规模的扩大。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要求对新进入的投资者形成了较高的门槛。

在这点上,动力电池行业也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自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开始退坡后,电池企业和和整车企业为应对市场变化而“风险共担”,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长账期。长账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两到三年,时间根据每家与合作方的协议而不同。长账期导致电池企业应收账款高企,巨额货款无法及时收回,给动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