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摄像机的应用及数据处理

合集下载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智能交通监控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道路交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的技术手段。

在高速公路上,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技术原理、设备和系统。

通过合理运用智能交通监控技术,可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和运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便利、快捷的出行环境。

首先,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研究涵盖多个方面。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地获取道路交通数据。

目前,常用的交通数据采集手段包括视频监控、电子警察、车辆感应器等。

视频监控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通过摄像机对道路交通情况进行实时拍摄,再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从图像中提取车辆信息。

电子警察则是通过监测违规行为,如超速、闯红灯等,收集交通数据。

车辆感应器则是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传感器,检测车辆经过时产生的电磁信号,进而获取交通数据。

这些数据采集手段需要在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交通监控的需求,以实现准确、高效地获取交通数据。

其次,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交通流量监测与分析、交通事故预警与处理、交通管理与调度等方面。

交通流量监测与分析对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实时地监测交通流量,我们可以了解道路的状况,做出相应的调控措施,避免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预警与处理是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

通过分析交通数据,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损失。

另外,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监控技术进行交通管理与调度。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车辆通行的时间与空间,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再次,智能交通监控技术的设备与系统也是实施智能交通监控的关键。

设备方面,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监控系统通常由摄像机、传感器、数据存储与传输设备等多个部分组成。

摄像机用于采集交通数据,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和道路状态,数据存储与传输设备用于保存和传输监控数据。

高速摄像机使用方法说明书

高速摄像机使用方法说明书

高速摄像机使用方法说明书一、产品简介高速摄像机是一种专门用于捕捉高速运动物体的摄像设备,其特点是拍摄速度快,能够记录高速运动物体的每一个细节。

本说明书将会详细介绍高速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包括摄像机的外观和组件、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拍摄设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帮助用户快速上手使用高速摄像机。

二、摄像机外观及组件1. 摄像机外观高速摄像机外观紧凑,便于携带,机身采用耐用的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摄像机上设有显示屏、按键、接口等组件,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数据传输。

2. 摄像机组件(1)显示屏:用于预览拍摄画面和查看已拍摄的照片或视频。

(2)按键:包括电源键、拍摄键、菜单键等,用于开关机、拍摄和设置等操作。

(3)接口:包括USB接口、HDMI接口和SD卡插槽等,用于数据传输和扩展存储。

三、摄像机的基本操作1. 开机与关机按下电源键,摄像机将开机。

长按电源键,选择关机选项,然后按下确认键即可关机。

2. 拍摄功能(1)拍照模式:按下拍摄键,摄像机将会拍摄一张高速运动物体的照片。

用户可通过菜单键调整照片分辨率和拍摄参数。

(2)录像模式:按住拍摄键不放,摄像机将开始录制高速运动物体的视频。

用户可通过菜单键设置视频分辨率、帧率和持续时间等参数。

3. 预览和回放拍摄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预览已拍摄的照片或视频。

使用方向键可以切换预览内容。

按下回放键,用户可以随时回放照片或视频,并可以删除不需要的内容。

四、拍摄设置1. 分辨率设置菜单中提供了多种分辨率供用户选择。

较高的分辨率能够记录更多细节,但会占用更多存储空间。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2. 参数调节菜单中提供了各种参数可供用户调节,如快门速度、曝光补偿和ISO感光度等。

用户可以根据拍摄场景和目标物体的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

3. 拍摄模式选择菜单中提供了多种拍摄模式供用户选择,如单拍、连拍、延时拍摄等。

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

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

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

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
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是一种通过摄像机和传感器等设备来对高速公路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的系统。

它可以收集和传输高速公路的各种信息,如车辆行驶情况、交通拥堵情况、天气状况等,实现对高速公路交通状况的全面了解和实时掌握。

下面介绍关键技术分析:
1. 摄像机和传感器技术: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需要采用高性能的摄像机和传感器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传输。

这些设备需要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速度等特性,以确保在高速公路行车过程中捕捉到车辆信息、车辆行驶速度等关键数据。

2. 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运营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因此,需要采用高速、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和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来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分析。

3. 数据分析和决策技术: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采集得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分析和处理,以便进行全面的交通状况分析和预测。

在此基础上,系统还需要采用各种算法和决策模型,以支持管理人员进行交通运营决策和规划工作。

4. 监控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需要考虑到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系统需要采用有关安全设备和扫描系统来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在出现任何问题时可以立即发出紧急警报并进行系统故障排除。

总之,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是现代高速公路交通状况监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采用各种高效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同时,系统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和服务于社会。

利用高速摄像机研究快速运动的实验操作

利用高速摄像机研究快速运动的实验操作

利用高速摄像机研究快速运动的实验操作摄影是一门既艺术又科学的学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通过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一些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利用高速摄像机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快速运动的规律和特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利用高速摄像机来进行快速运动实验,并介绍一些实验操作步骤。

一、确定实验目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比如,我们可以研究一个物体在高速运动过程中的形变、碰撞或者旋转等现象。

具体的实验目标将决定我们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二、选择合适的高速摄像机高速摄像机可以以很高的帧数进行拍摄,从而捕捉到快速运动过程中的细节。

在选择高速摄像机时,我们需要考虑摄像机的像素、帧数、响应时间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影响我们对快速运动过程的观察效果。

三、搭建实验装置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搭建相应的实验装置。

以研究物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形变为例,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弹簧装置来实现物体的快速压缩和释放。

通过控制弹簧的压缩程度和释放速度,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快速运动过程。

四、设置实验参数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设置一些实验参数,比如光源的亮度、相机的焦距等。

这些参数将影响我们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效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预先计算实验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速度等数值,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五、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高速摄像机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保证其对物体的观察角度和距离都是恰当的。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试拍,以确保摄像机设置的效果符合我们的预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实验参数,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快速运动过程。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高速摄像机的连续拍摄功能,捕捉到物体快速运动过程中的每个细微变化。

六、数据分析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将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文件导入到电脑中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形变等数据,从而得到关于快速运动的更深入的认识。

高速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与图像处理技巧

高速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与图像处理技巧

高速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与图像处理技巧高速摄像机是一种特殊的摄像设备,可以以较高的帧率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从而捕捉到平常难以察觉的细节。

在现代科学、工程、运动等领域,高速摄像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充分发挥高速摄像机的优势,除了了解其基本使用方法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图像处理技巧。

1. 高速摄像机的基本使用方法高速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基本分为几个步骤:设置摄像机参数、选择合适的触发方式、调整帧率与分辨率、进行实时观测与记录。

首先要设置摄像机的曝光时间、增益、白平衡等参数,以确保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其次,选择适合的触发方式,如外部触发、软件触发等,以保证在需要捕捉的瞬间进行拍摄。

然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帧率与分辨率,以平衡图像质量与存储空间的需求。

最后,同时进行实时观测与记录,以便后续的图像处理与分析。

2. 图像处理技巧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的图像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展示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图像处理技巧:(1)时间插值:利用时间插值技术可以将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的一系列图像合成为平滑的慢动作视频。

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物体的细节和运动轨迹。

(2)运动定位:通过比较连续帧图像之间的差异,可以实现物体的运动定位。

这对于研究物体的速度、加速度、运动轨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缩放处理:通过对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可以放大或缩小物体的细节。

这对于观察微小的运动或细节变化非常有帮助。

(4)亮度与对比度调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进行调整,以使图像更加清晰、明确。

(5)背景差分:通过将图像中的背景与物体进行差分,可以更好地提取出物体的轮廓和边缘信息,从而更好地分析运动物体的行为。

(6)滤波处理:对高速摄像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可以消除噪声和干扰,从而得到更清晰、准确的图像。

(7)多视角融合:通过将不同角度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融合,可以得到更全面、立体的物体运动信息。

总之,高速摄像机的使用方法和图像处理技巧紧密相连,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获得更准确、有用的结果。

高速摄像仪实验报告

高速摄像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高速摄像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高速摄像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高速摄像仪在捕捉高速运动物体过程中的效果;4. 分析高速摄像仪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高速摄像仪是一种能够以极高帧率捕捉运动物体的高清摄像机。

其原理是利用高速度的摄影设备记录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运动过程,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高速摄像仪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高帧率:高速摄像仪的帧率可高达数万帧/秒,能够捕捉到普通摄像机无法捕捉的高速运动;2. 高分辨率:高速摄像仪的分辨率较高,能够清晰地展示物体的细节;3. 高灵敏度:高速摄像仪对光线敏感,能够在低光照环境下拍摄;4. 小型化:高速摄像仪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操作。

三、实验器材1. 高速摄像仪一台;2. 摄影机三脚架一个;3. 实验台一个;4. 高速运动物体(如:飞镖、乒乓球等);5. 计算机一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将实验台放置在摄影机三脚架上,确保高速摄像仪与实验台之间的距离适中;2. 设置高速摄像仪:打开高速摄像仪,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拍摄参数,如帧率、分辨率等;3. 安装实验物体:将高速运动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其能够自由运动;4. 开始拍摄:启动高速摄像仪,让实验物体开始运动,记录下其运动过程;5. 数据分析:将拍摄到的视频导入计算机,利用相关软件对视频进行分析,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等参数;6. 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高速摄像仪在捕捉高速运动物体过程中的效果,总结实验心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高速摄像仪能够有效地捕捉高速运动物体的细节,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提供有力支持;2. 通过调整拍摄参数,可以观察到不同帧率、分辨率下的图像效果。

帧率越高,图像越清晰,但记录时长越短;分辨率越高,图像越细腻,但数据量越大;3. 在实际应用中,高速摄像仪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航空航天、体育运动、生物医学等。

高速摄像机工作原理及应用

高速摄像机工作原理及应用

高速摄像机是一种能够以小于1/1000秒的曝光或超过每秒250帧的帧速率捕获运动图像的设备。

高速摄像机用于将快速移动的物体作为照片图像记录到存储介质上。

录制后,存储在媒体上的图像可以慢动作播放。

早期的高速摄像机使用胶片记录高速事件,但被完全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CD)或CMOS有源像素传感器的电子设备取代,通常每秒超过1000帧记录到DRAM上,慢慢地回放研究瞬态现象的科学研究动作。

摄像机种类繁多,其工作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

当我们拍摄一个物体时,此物体上反射的光被摄像机镜头收集,使其聚焦在摄像器件的受光面(例如摄像管的靶面)上,再通过摄像器件把光转变为电能,即得到了“视频信号”。

光电信号很微弱,需通过预放电路进行放大,再经过各种电路进行处理和调整,最后得到的标准信号可以送到录像机等记录媒介上记录下来,或通过传播系统传播或送到监视器上显示出来。

高速摄像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高速目标的快速、多次采样,当以常规速度放映时,所记录目标的变化过程就清晰、缓慢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高速摄像机技术具有实时目标捕获、图像快速记录、即时回放、图像直观清晰等突出优点。

工作原理高速运动目标受到自然光或人工辅助照明灯光的照射产生反射光,或者运动目标本身发光,这些光的一部分透过高速成像系统的成像物镜。

经物镜成像后,落在光电成像器件的像感面上,受驱动电路控制的光电器件,会对像感面上的目标像快速响应,即根据像感面上目标像光能量的分布,在各采样点即像素点产生响应大小的电荷包,完成图像的光电转换。

带有图像信息的各个电荷包被迅速转移到读出寄存器中。

读出信号经信号处理后传输至电脑中,由电脑对图像进行读出显示和判读,并将结果输出。

因此,一套完整的高速成像系统由光学成像、光电成像、信号传输、控制、图像存储与处理等几部分组成。

高速摄像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高速摄像在工业应用中应用广泛,高速摄像机能拍摄到肉眼无法看清楚的图像和运动过程。

高速摄像机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高速摄像机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高速摄像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高速目标的快速、多次采样,当以常规速度放映时,所记录目标的变化过程就清晰、缓慢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高速摄像机技术具有实时目标捕获、图像快速记录、即时回放、图像直观清晰等突出优点。

高速摄像机就是能够以很高的频率记录一个动态的图像,因为一个动态的图像是需要数个静止的连贯的图片按一定时间速度播放出来的,高速摄像机一般可以每秒1000~10000帧的速度记录,但这导致了每张像素不会太高,甚至不会超过一个家用数码照相机的像素水平。

高速摄像机与我们日常使用的一般普通摄像机不一样,它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触发方式来记录物体高速运动轨迹的动态过程,捕捉人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瞬间画面,并慢速、超慢速回放。

高速摄像机的原理高速摄像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高速目标的快速、多次采样,当以常规速度放映时,所记录目标的变化过程就清晰、缓慢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高速摄像机具有实时目标捕获、图像快速记录、即时回放、图像直观清晰等突出优点。

高速运动目标受到自然光或人工辅助照明灯光的照射产生反射光,或者运动目标本身发光,这些光的一部分透过高速成像系统的成像物镜。

经物镜成像后,落在光电成像器件的像感面上,受驱动电路控制的光电器件,会对像感面上的目标像快速响应,即根据像感面上目标像光能量的分布,在各采样点即像素点产生响应大小的电荷包,完成图像的光电转换。

带有图像信息的各个电荷包被迅速转移到读出寄存器中。

读出信号经信号处理后传输至电脑中,由电脑对图像进行读出显示和判读,并将结果输出。

因此,一套完整的高速摄像机由光学成像、光电成像、信号传输、控制、图像存储与处理等几部分组成。

高速摄像机就是能够以很高的频率记录一个动态的图像,因为一个动态的图像是需要数个静止的连贯的图片按一定时间速度播放出来的,高速摄像机一般可以每秒1000~10000帧的速度记录,但这导致了每张像素不会太高,甚至不会超过一个家用数码照相机的像素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数据采集、误差分析与控制
(一) 、就图像的判读而言,高速摄像为平面摄像。因此,如果物体的运动平面与 对焦平面不平行,就会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首先要减少或排除这类误差。 (二) 、由于拍摄的角度是一个圆锥角,即使物体的运动平面与对焦平面相平行, 也存在圆弧误差,在图像的边缘处圆弧误差最大。 (三) 、摄像系统的精度、图像的清晰度、模糊量、分辨率和测量条件(包括操作 者的主观感觉)的波动性等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产生测量误差。当测量的判读间距 较大时,在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忽略误差的影响。但当物体运动速度不高,而拍 摄速度较高,而且又希望逐幅进行判读和分析时,由于测量的时间间距变小,测量误差 将对测量结果,尤其是加速度值产生较大影响,有时可达到近于荒唐的程度。所以有必 要对误差的影响及其传递性进行分析。 1、点坐标输入精度分析 采集点坐标的误差,一般可用其标准偏差来表示,它综合描述了判读仪器和判读条 件的稳定性和波动性,以及拍摄对象运动的重复性和分散性。 为了得到系统在测量中点坐标输入的精度, 可由操作者认真仔细地对某一固定点进行 多次( 20 次)采集测量。因被采集的对象是固定的,由此计算出的 x 和 y 坐标的标准偏 差 σ x 和σ y 就代表了判读仪器和判读条件的波动性。 测量点的标准偏差 σ x 和 σ y 的计算公式如下:
t-某一拍摄频率的倒数,即:相邻画幅之间的时间间隔(秒) t0-在该拍摄频率下可获得的最佳曝光时间(秒) d-在 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允许的位移模糊量(0.02~0.05mm) 四、外定标的设定
外定标是在拍摄对象附近(尽可能与运动部位在同一对焦平面上)设置的标记,该 标记用来作为测量分析的尺寸基准。设置的标记可以是标尺、标杆、标线,通常使用两 对相距一定距离的十字交叉线作为标记,并将其与拍摄对象一起摄入画面。这样设置的 标记将大为减少机架震动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输入外定标时,也有输入误差,该误差将影响所有测量分析的结果,就误差的性质 而言,它已转化为系统误差。 为了减少外定标的输入误差,在外定标的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使标记的纵轴线与坐标轴相平行,并尽可能处于画幅的中心部位。 2、尽可能加大标记的长度。 3、标记的尺寸要精确。 4、标记要尽可能与运动部位在同一对焦平面上。 5、标记边缘的轮廓要清晰,在图像上线条的粗度不应超过 0.5mm。
高速摄像机的应用及测量误差分析与控制
摄像和图像数据处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在拍摄之前就要全面考虑随后进行的 数据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增加数据处理工作的难度。
一、视场及拍摄位置的选择
取景与拍摄角度是密切相关的。取景是有选择的,合理的把被摄物的运动部位安排 在画面的适当位置。而拍摄角度在拍摄中尤为重要,由于拍摄角度不同,不仅在屏幕上 表现出来的形状不同,更重要的是可能在数据处理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要把被摄物中的主要运动部位安排在画面的中部,尽可能减少圆弧误差,并且使主 要的运动平面与摄像机镜头的纵轴线相垂直。 经现场测量,当使用 50mm 镜头时,拍摄距离 L=4950 mm;视场宽度 B=1550 mm 拍摄角约为 Φ =18 度; L/ B≈ 3.2
五、基准点(坐标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设置
电影文件中所有图像的默认坐标原点(基准点)为图像的左上角。为了要测量位置、 距离、位移、速度或加速度,一定要设置坐标原点。图像上的任何点都可以被确定为坐 标原点。坐标原点的选择将主要根据拍摄对象和运动分析的类型而定,如果选择不当可 能影响所有测量分析的结果。坐标原点只要一次设定,电影中每个图像的 x , y( 0,0) 点的坐标将会自动地被指定为该点。
2500 4.42 2.21 1.47 1.10 0.88 0.74 0.63 0.55 0.49 0.44
判读处理间隔对速度变异系数的影响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 2 3 4 5 6 7 dv-判读处理间隔(幅) 1500 2000 2500 8 9 10
n xi x i 1 ; x y n 1 2 yi y i 1 n 1 n 2
式中:xi 和 yi 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测量点的 x 和 y 坐标值;
x 和 y 分别表示多次测量测量点 x 和 y 坐标的平均值 2、基准点的输入误差对其它点坐标测量精度的影响 基准点坐标的输入同样也存在输入误差。当需要在每幅图像上都要重新设定基准点 时,基准点的输入误差将对同一画幅上其它测量点的坐标值产生影响。根据误差传递理 论,有基准点输入时,测量点标准偏差值增大的变化实际是属于两个等精度独立的即线 性无关的测量的标准偏差的合成问题,其数值可用下式估算:
f — 拍摄频率(幅/秒)
a
v 、 a — 分别为根据理论和经验估算的测量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平均值。 。 vv 、 va — 分别为在测量速度和加速度时所要求的变异系数(%) 由上述两公式可推导出当采用不同的判读处理间隔时, 所能获得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 异系数分别为:
vv f x x1


x1 x 2 x0 2 2 x ; y1 y 2 y0 2 2 y
式中: x1 和 y1 为有基准点输入时测量点的标准偏差值
x0 和 y0 为基准点输入的标准偏差值,令: x0 x ; y0 y
3、单次测量点坐标极限误差的估计
V v - 速度变异系数(% )
1000
-5-
根据公式 va
f v 2 a da



f v vv 2 a da


, 计算出判读处理间隔对加速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如下:
其中:取 v v * v v =10×0.01=0.1m/s;
a 9.81m / s

2
判读处理间隔对加速度变异系数 Va 的影响( %)
-4-
根据公式 vv
f x x1 2 v dv

, 计算出判读处理间隔对速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如下:

其中:根据经验 σ x≈ 0.25 mm; 根据理论或经验估计的速度平均值 v 10m/s
判读处理间隔对速度变异系数 Vv 的影响( %)
判读处理间隔 dv(幅)
1 2 3 4 5 6 7 8 9 10
判读处理间隔 da(幅)
拍摄频率 f (幅/秒) 1000 36.04 24.03 18.02 14.42 12.01 10.30 9.01 8.01 7.21 6.55 6.01 1500 54.06 36.04 27.03 21.62 18.02 15.45 13.52 12.01 10.81 9.83 9.01 2000 72.08 48.05 36.04 28.83 24.03 20.59 18.02 16.02 14.42 13.11 12.01 2500 90.10 60.07 45.05 36.04 30.03 25.74 22.53 20.02 18.02 16.38 15.02
三、确定拍摄频率和曝光时间
拍摄频率的选择其实质是采样密度的选择,是影响拍摄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如果拍摄频率选择过低,就达不到分析所需要的清晰度,影响数据采集的准确度。
-1-
同时,由于拍摄频率过低会丢失某些运动过程的细节而影响分析精度。 如果拍摄频率选择过高,不仅增大了文件的长度,缩短了拍摄的持续时间,而且因 为运动过程再现得太慢, 物体在相邻画幅间的位移过小, 会增加逐幅判读时的相对误差, 造成分析观察时的不必要的麻烦。 确定拍摄频率和曝光时间应遵照以下原则: 1 、在不影响跟踪测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取较低的拍摄频率。此时不但可缩短 文件的长度,增大拍摄的持续时间,而且可减少逐幅测量速度和加速度时的误差。 2、在光照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取较短的曝光时间,以减小图像的模糊量。 Mv cos 拍摄频率的估算公式如下: R kd 式中:R-最佳拍摄频率(幅/秒) f M-摄影倍率, M L f-镜头的焦距( mm) L-拍摄距离( mm) v-目标的最大运动速度( mm/s) θ -目标运动平面与垂直于镜头轴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t k-摄像机的曝光系数, k ;k 值可选取 3~ 10 t0
-2-
可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状态设置坐标原点,例如: 1 、要测量分析籽粒受打击后的运动规律,可在图像上选择一个相对于地面不动的 点作为基准点。该基准点设定后适用于电影文件中的所有图像。 2 、脱粒滚筒安装在机架上,滚筒转动时机架也一起抖动。此时在测量分析滚筒钉 齿的运动规律时,必须排除机架抖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应在机架上选择一个不运动的 点作为基准点,例如,可选择滚筒轴的中心作为基准点。此时,因为这个基准点是随着 机架一起抖动的,所以在每幅图像上都要重新设定。
摄像机
Φ
L
B
二、照明
要使用热光源,不能使用有闪烁现象的冷光源。 逆光拍摄时会产生黑白对比清晰的投影,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方便。一般逆光拍摄 时,光源在拍摄对象的正后方则效果最佳。 顺光拍摄时尽量不要使用单光源,尽可能使用多光源照明,以避免产生阴影。另外, 还要避免反光。消除反光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使用柔和光,喷反光斑剂等等。实在无 法消除反光斑时,可设法使反光斑出现在不影响观察和分析的部位。 在设置照明的同时,应尽可能使被拍摄的运动部位与其背景之间有较大的颜色差 异,以便在图像上突现出运动部位。
2 2 X X 1 ; vy y y1 T T
X X 1 、 y y1 以外,还与选取的 T 有关, T 愈小,标准偏差 v 及 a 就愈大。所以
要提高间接测量值速度( v)和加速度( α )的测量精度,除了要提高测量点的判读精度 之外,还必须加大判读时的时间间隔。 5、确定合适的判读处理间隔(幅) 由于 判读时间间隔 T 对处理结果有很大影响, 所以应根据判读分析的精度要求来估算 。 T ,从而确定合适的判读处理间隔(幅) 速度和加速度的判读处理间隔分别为: f x x1 f x x1 f v f v dv (幅) ; da (幅) 2 v 2 a 2 vv 2 a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