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试验及评价
第五章、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起始压力(lnitial collapse pressure):湿陷性黄土浸水
饱和,开始出现湿陷时的压力;
湿陷系数(coefficient of collapsibility):单位厚度的环刀试
样,在一定压力下,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所产生的附加 下沉;
透水石应烘干冷却;
加荷前,应将环刀试样保持天然湿度; 试验浸水易用蒸馏水; 试样浸水前和浸水后的稳定标准,应为每小时的下沉量不
大于0.01mm
主要仪器
室内试验:杠杆式固结仪、天平、环刀、透水石等。 现场试验:承压板、载荷设备、观测设备等。
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δs其它要求: 分级加荷至试样的规定压力,下沉稳定后,试样浸水饱和,
相结合的方法。
对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趋势不利的地段,应从初
步勘察阶段开始进行地下水位动态的长期观测。
取样: 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和结构,
并应符合Ⅰ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在探井中取样,竖向间距宜为1m,土样直径不宜小于
120mm;
在钻孔中取样,应严格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 noncolapsible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 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
压缩变形(compression deformation):天然湿度和结构
的黄土或其他土,在一定压力下所产生的下沉;
湿陷变形(collapse deformation):湿陷性黄土或具有湿陷
甲类
乙类
湿陷性黄土试验及评价

伊宁—墩麻扎公路建设工程地基湿陷性黄土检验及评价标准一、开工前检验一)现场取样1、确定检验路段、探坑间距,探坑位置和探坑深度;2、开挖探坑采取不扰动土样,保持天然湿度、密度和结构取样及检验,判别地段地层及变化;二)湿陷性黄土检验参数(依据JTG E40-2007)1、易溶盐2、液塑限和土的比重3、天然密度和天然含水量4、贯入值(必要时做)5、湿陷性试验1) 相对下沉系数2) 自重湿陷系数试验(若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则只检验湿陷系数即可,若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则检验湿陷系数及自重湿陷系数)3) 溶滤变形系数试验4) 湿陷起始压力三)、黄土湿陷性类型及强度的划分[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释义手册]表21-C 湿陷性黄土湿陷作用强烈程度的划分表21-D 自重湿陷性黄土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划分二、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冲击碾压、强夯法处治后检验与评价一)冲击碾压法1、根据设计及《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制定施工工艺,进行试验段作业;2、现场检测:冲击碾压遍数、沉降量、密度(压实度)、湿陷系数和贯入值。
3、合格判定标准:处治1m深度内压实度不低于90%,湿陷系数应小于0.015。
二)强夯法1、根据设计和《工程地质手册》制定施工工艺,进行试验段作业(试夯),通过试夯确定单点最佳夯击能、最佳夯击次数、间歇时间等参数,以试夯的技术参数指导施工。
2、详细记录每一夯点夯击次数、夯沉量,每一夯点的累积夯沉量不宜小于试夯时平均夯沉量的95%;一般对于每个夯点的质量控制可采用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3、在夯点范围内(特指夯锤底部范围)取原状土样(0.5-1.0m)测干密度、空隙比(孔隙比)、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必要时进行贯入试验。
4、合格判定标准:应符合设计和试夯拟定的技术质量标准。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评价及处理方法

第43卷第7期 山西建筑• 68 • 2 0 1 7 年 3 月 SHANXI ARCHITECTURE V o l.43 N o.7 M a r.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07-0068-02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机理评价及处理方法贾瑞杰(山西省化工设计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介绍了黄土地基湿陷性与施工现场湿陷类型的评定方法,并阐述了几种常用的湿陷性 黄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从而提高黄土地区地基的承载力。
关键词:黄土,地基,湿陷性,承载力中图分类号:T U475.3 文献标识码:A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对湿陷性黄土地区 工程的研究,并且在随后的研究中制定以及实施了《湿陷性黄土 地区建筑规范》,这一规范成果对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特征进 行了综合分析,并且给黄土地区工程施工带来了许多借鉴经验。
湿陷性黄土地基出现变化是造成湿陷性破坏性事故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仍然采用的是文献参考 法,以及结合黄土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在一些等级要求比 较低的工程中运用这种方式并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重 要的工程建设来说,必须保障地基的稳定性,否则很容易出现湿 陷性破坏性事故。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首先需要做好湿陷性机 理评价工作,了解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标准,才能根据黄土地基的 特点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提高黄土地区地基工程施工质量。
1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机理分析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于天然含水量的标准时,其一般具有很 高的强度以及很小的压缩性,黄土地基被水浸泡湿润之后,虽然 黄土地基会受到自重作用,但是也会出现剧烈变形的情况,当黄 土出现变形情况之后,其强度就会逐渐降低,表现出湿陷性机理。
同时,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机理和孔隙比例、压力大小以及含水量 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
当黄土的孔隙比例越大,含水量越小时,就会导致湿陷性越强。
湿陷性黄土地基冲击碾压检测、评价要点

湿陷性黄土地基冲击碾压检测、评价要点一、试验段一)冲压前原地面检测、试验与评价1、清表后,应检测原地面高程(检测样本应不少于20个);2、检验项目、内容、频率及要求:1)地基土的液塑限取代表性土样一处、易溶盐取代表性地点一处(1m 深度内分层取样)、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取一处(20cm~80cm范围内);2)取1处分层检测土的天然密度(含水量),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3)取1处分层检测土的湿陷系数,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4)随机取6处检测地基承载力(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5)结果评价:将原地面检验结果汇总列表示出。
二)冲击碾压过程中及终了的检验1、冲击碾压10遍、15遍、20遍、30遍后,分别检测高程(检测样本应不少于20个,且与清表后原地面点位吻合);2、冲击碾压10遍、15遍、20遍、30遍后随机取6处,分层检验土的密度、含水量(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3、冲击碾压20遍、30遍后取代表性位置2处,分别检验湿陷性系数(分层为清表以下20cm、50cm、80cm);4、冲击碾压分别在10遍、15遍、20遍、30遍后,随机取6处,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5、按不同冲击碾压遍数,将检验结果列表示出,得出以下曲线:1)冲压遍数与沉降量关系曲线2)冲压遍数与压实度关系曲线3)冲压遍数与贯入量关系曲线4)干密度与湿陷系数关系曲线三)最终得出:达到设计要求湿陷性指标和压实度的冲击碾压遍数;合适的冲击碾压工艺;合适的质量检验方法和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
二、施工常规检验1、冲击碾压前,在作业段中(300~500m)取代表性土样1处,测定土的液塑限(确定土名)、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2、冲击碾压完成后,随机取6处,分层检测压实度(清表以下20cm、50cm、80cm),相邻位置做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轻型动力触探仪)6处(测深90cm);取1处,分层检测湿陷性系数(清表以下20cm、50cm、80cm);3、每个作业段完成后,应评定分层压实度(或贯入值)和湿陷系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分析和评价及处理

1 工 程 概 况
该建筑施工场 地地 势大体平 坦 , 围有 小 山, 于山前 冲洪 周 属
勘 探 期 间基 本 一 致 , 出 现 异 常 。2 渗 透 性 试 验 。 室 内 对 该 土层 未 )
的试样进行 了渗 透性试 验 , 试验 结果 表 明其渗 透系 数为 1 5 .7×
2 地基 土层工 程地质 情况 及持 力层 的工 程地质 特性
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情 况 , 从上至下依次为 :
①层填土 , 松散 , 大量碎石 、 子及砖 头等 , 含 砂 仅在 小 范围 内 存在 , 厚度 为 0 1 .0m~0 4 强度低 , 程性质差 , . 5m, 工 不宜作持力 层; ②层耕土 , 松散 、 软弱 , 全场地均匀分布 , 厚度 0 1 .0m~14 I .01, T
第3 6卷 第 期
・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r URE
Vo . 6 NO 13 l
1 26 ・
20 10年 1月
Jn 2 1 a. 00
文 章编 号 :0 96 2 (0 0 0 —160 1 0 .8 5 2 1 l10 2 —2
试 结 果 为 湿 陷 系 数 均 在 规 范 范 围 内 小 于 0 0 5 不 能 确 定 其 是 否 .1, 具 有 湿 陷性 。5 现 场 天 然 地 基 静 载 荷 试 验 和 浸 水 湿 陷 性 试 验 。 )
试验方 法及过程 :) 1 试验基坑开挖 。每组 试验均按规 范要求 开挖 至建筑物基础 底标 高 , 坑底 为粉质 黏土 , 基 承压板 下均 采用
定 , 加 下 一 级 荷 载 。 4  ̄ 载 和 终 止 。试 一 加 载 顺 序 为 4 P一 可 )t l 1 0k a 8 P - 10k a 10k a 2 0k a该 试 验 在 加 载 20 k a稳 0k a "2 P 一 6 P 一 0 P , 0 P
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准则

第25卷 第3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 ol.25 No.32006年3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rch ,2006收稿日期:2004–10–10;修回日期:2005–02–21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叶为民(1963–),男,博士,1985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地质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地质、非饱和土力黄土的湿陷性及其评价准则叶为民1,崔玉军2,黄 雨1,Delage P 2(1. 同济大学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2. 法国国立路桥大学,巴黎)摘要:针对法国高速列车沿线黄土区域内部分站台周围雨季出现多处落水洞问题,对黄土路基土的地质及岩土特征、特别是黄土的湿陷性展开研究。
在阐述法国北部黄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巴黎以北140 km 处高速列车沿线原状黄土的湿陷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初始含水量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以期能对现场条件下季节性含水量变化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进行预测判断。
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的变化对湿陷性的影响很明显,并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湿陷量会线性地降低,这表明在湿陷准则中必须考虑初始含水量的影响。
最后依据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几种湿陷性判别准则的适用性。
关键词:土力学;黄土;湿陷性;高速列车;湿陷判别准则中图分类号:TU 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6)03–0550–07COLLAPSIBILITY OF LOESS AND ITS DISCRIMINATION CRITERIAYE Wei-min 1,CUI Yun-jun 2,HUANG Yu 1,Delage P 2(1. Key Laborator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2. Ecole Nationale des Ponts et Chaussées ,Paris ,France )Abstract :Considering some sinkholes found in loess area along the high speed railway(TGV) in France ,which affect the foundations of TGV during the very rainy periods ,the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especially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have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presentation of loess deposits in northern France ,tests on the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located at the place 140 km north to Paris along the TGV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effects of initial water contents on the magnitude of collapse are also examined to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seasonal change of water content on the loess collapsibility.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water content change on the magnitude of collapsibility are significant. The collapsibility linear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water content. So ,the criteria for collapsibility should include the initial water content. The evaluation of various criteria for collapsibility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testing results obtained.Key words :soil mechanics ;loess ;collapsibility ;high speed train(TGV);discrimination criteria for collapsibility1 引 言黄土是一种第四纪沉积物,它往往是非饱和的,且具有湿陷性。
深厚黄土场地湿陷特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深厚黄土场地湿陷特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深厚黄土场地湿陷特性及其评价方法研究摘要: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广泛分布和重要的工程地质意义。
深厚黄土场地在工程建设中面临着湿陷问题,对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黄土场地的湿陷特性,本研究通过对一些典型深厚黄土场地进行现场调查,探讨了湿陷的成因和机理,并提出了一种评价深厚黄土场地湿陷的方法。
1. 引言黄土是一种由黏土矿物颗粒和粉砂矿物颗粒组成的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由于黄土独特的粒径分布和结构特征,使得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良好的可塑性,并呈现出明显的降水响应。
因此,深厚黄土场地经常出现湿陷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黄土湿陷的成因与机理2.1 季节性降水季节性降水是造成黄土湿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气候的变化,黄土经历了干燥和湿润的交替,季节性降水会导致黄土吸湿膨胀或失水收缩,从而引起湿陷现象。
2.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引起黄土湿陷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地铁隧道工程以及水库等工程建设,都会改变黄土场地的水分环境,从而导致湿陷现象的发生。
3. 深厚黄土场地湿陷评价方法为了评价深厚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现场观测法现场观测法是评估深厚黄土场地湿陷特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黄土场地上设置监测点,定期观测场地的含水量和地表沉降等指标,从而评估湿陷的情况。
3.2 室内试验法室内试验法是通过对采集的黄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来评估其湿陷特性。
常见的试验包括固结试验、膨胀试验和剪切试验等,通过测定黄土的各种力学性质和水分特性,来推断黄土的湿陷敏感性。
3.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深厚黄土场地的湿陷现象。
通过引入黄土的各种物理参数和力学参数,以及实际工程条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推断湿陷的情况。
4. 结论深厚黄土场地湿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季节性降水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以及湿陷性评价方法

作者简介 : 姚 天 ( 1 9 8 0 一) , 男, 熙 龙汀哈 尔滨 人 , 高级 程 师, 从 事 路 桥 T程 设 汁 一 r作
量, 确定 湿陷类型 ; 再 根据湿 陷类型 的不 同 , 结 合 建 筑 物设 计 标 高 、 基 础理深 、 场地整平情 况 , 用 湿 陷 系 数 计 算 总 湿 陷 量 。 由于 各 地 湿 陷 性 黄 土 的 分 布 不 均 匀 性 和 复 杂 性 ,上 述 国 内外 关 于湿 陷性 评 价 的方 法 不总 能 一 一适 应 。 兰 州 大 学 王 有 林 在 其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指 m 仅 用 湿 陷 系数 这 一 表 征 黄 土 湿 陷 性 特 征 的单 一 指 标来评价黄土湿陷 , 具 有 一 定 的 不 全 面性 , 要 综 合 考 虑 多 种 因素 , 对 黄 土 湿 陷做 I 叶 I 正 确评 价 , 采 用 黄
构性 、 欠 压 密 性 和湿 陷性 三个方 面 … 。
黄 土 湿 陷 的机 理 _ 2 _ 。
拉 里 昂诺 夫 认 为 黄 土 结 构 可 分 为 三类 ,即 粒 状结构 、 团粒 结 构 和 粒 状 团粒 结 构 ; 并 认 为具 有 粒 状 结 构 的 黄 土 是 湿 陷 的 ,而 具 有 团粒 结 构 的黄 土
1 湿 陷性黄 土的机 理
湿 陷性黄 土是黄土的一种 , 以粉土颗粒 为主 , 富 含碳 酸盐 , 为黄 色 的松 散 沉 积 物 , 其 湿 陷 性 对 T 程 建 筑 物影 响 很 大 , 见图 l 。黄 土 的 湿 陷机 理 有 过 多 种 假说 。可 以将 湿 陷机 理 假 说 归纳 为 j 大类 , 即
2 0 1 6 年l 2月第 1 2 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宁—墩麻扎公路建设工程
地基湿陷性黄土检验及评价标准
一、开工前检验
一)现场取样
1、确定检验路段、探坑间距,探坑位置和探坑深度;
2、开挖探坑采取不扰动土样,保持天然湿度、密度和结构取样及检验,判别地段地层及变化;
二)湿陷性黄土检验参数(依据JTG E40-2007)
1、易溶盐
2、液塑限和土的比重
3、天然密度和天然含水量
4、贯入值(必要时做)
5、湿陷性试验
1) 相对下沉系数
2) 自重湿陷系数试验(若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则只检验湿陷系数即可,若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则检验湿陷系数及自重湿陷系数)
3) 溶滤变形系数试验
4) 湿陷起始压力
三)、黄土湿陷性类型及强度的划分[依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释义手册]
表21-C 湿陷性黄土湿陷作用强烈程度的划分
表21-D 自重湿陷性黄土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划分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冲击碾压、强夯法处治后检验与评价
一)冲击碾压法
1、根据设计及《公路冲击碾压应用技术指南》制定施工工艺,进行试验段作业;
2、现场检测:冲击碾压遍数、沉降量、密度(压实度)、湿陷系数和贯入值。
3、合格判定标准:处治1m深度内压实度不低于90%,湿陷系数应小于0.015。
二)强夯法
1、根据设计和《工程地质手册》制定施工工艺,进行试验段作业(试夯),通过试夯确定单点最佳夯击能、最佳夯击次数、间歇时间等参数,以试夯的技术参数指导施工。
2、详细记录每一夯点夯击次数、夯沉量,每一夯点的累积夯沉量不宜小于试夯时平均夯沉量的95%;一般对于每个夯点的质量控制可采用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3、在夯点范围内(特指夯锤底部范围)取原状土样(0.5-1.0m)测干密度、空隙比(孔隙比)、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必要时进行贯入试验。
4、合格判定标准:应符合设计和试夯拟定的技术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