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PPT课件

统编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PPT课件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楚国有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牌 非常坚固,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非常锋利,什 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 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 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存在 的。
导学单 1.围观者听后反应是怎样的?把围观
者看不见的思维具体化,完成表格。 2.对比楚人卖矛和盾的说法,你发现了

夫不可
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楚人 有 鬻盾与矛者。 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 其人 弗能应也。 夫 不可陷之盾 与 无不陷之矛。
自相矛盾
根据划分 节奏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
有人在墙上写着:“不准乱涂乱画”,可他自己就 在墙上乱画了,他的行为和言论自相矛盾。
班长说,丁丁同学在课堂上说话,丁丁说:“我没有 说话,我只是小声地说话。” 他的话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 盾,何如?
楚人(
),誉之曰:“(
)。”
又誉其矛曰:“(
)”或曰:
“(
)?”其人(
)。夫

),不可(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 自相矛盾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 进攻刺杀的武器。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 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作者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
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政 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 哲学家。又称“韩非子”。 代表作品《韩非子》。
读准字词

鬻盾

吾盾
fú 弗能应

《自相矛盾》PPT课件

《自相矛盾》PPT课件
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注意断句,读出古文的韵味。
初读感知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夸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自相矛盾 田忌赛马
跳水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语文要素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 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写作要素


非 子




第 一 课 时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 人的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 箭的牌。
学习活动一:读通课文,学习文言智慧
其人弗能应也。 论点: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学习活动四:明白寓意,传承古人智慧
作者为何要借矛和盾的故 事来说明道理呢?
联系生活,下列情境属于自相矛盾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 ①一个年轻人对爱迪生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 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置这种万能溶 液? ②小吴成绩退步很多,跟妈妈保证再也不玩游戏了,要认真学习,可 是他却趁妈妈出差时,在家通宵达旦地玩游戏。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

表议论
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
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存在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 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 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 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 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自相矛盾》课件PPT(完美版)

《自相矛盾》课件PPT(完美版)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讨论交流: 读了故事,你觉得楚人是个怎样的人? 楚人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诚信,自吹
自擂,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这是课后第4题哦!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很 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耀他的矛说:“我的 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 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出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表达了时间易逝的观点, 形容人一生的时光极其短促。”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正确朗读课文《自相矛盾》
朗读时要着重体现节奏的变化,通过正确的停 顿、恰当的断句把文章的意思清晰地表达出来。同 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读好人物的语言,读出 语气上的变化。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自相矛盾
根据划分 节奏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出说话人的语气读准节奏和停顿。
多钱,但是他花掉的钱永远比挣到的钱多。小儿子十分节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俭,但他从来不干活。 几年后,两个儿子都穷困潦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
劳和节约缺一不可。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自 盾:什么都刺不破 相 矛 盾 矛:什么都刺得破

自相矛盾ppt课件

自相矛盾ppt课件

3.讲一讲,传承智慧: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人物思维过程,探寻智慧之妙。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讲给同
学、家人听。并在实际生活中尝试运用
所学解决问题。
初识“矛”“盾”
矛 盾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音、注释等,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测“誉、弗、立”等字义, 理解文章大意。 3.借助思维图示,理清人物思维过程,说出“其人弗能应 也”的原因,并能明白故事道理,联系生活实际,思辨生活中 的“矛盾”。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活动1:读文韵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
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得 我得( ) 。。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其人弗能应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自相矛盾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发散思维:请你为楚人支招,化解售 卖难题。
活动1:悟道理
读完《自相矛盾》你有什么体悟或收获?
不能自相矛盾
能说出自己感悟的道理得 我得( ) 。
要前后一致
要实事求是
资料1: 韩非,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
说出文章大意。
能运用方法,说出大意得
我得( ) 。。
学习提示:
1.自学:读读句子,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并说一说大意;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2.同桌互学:借助句式,互相说一说大意,互助互评。

自相矛盾ppt课件

自相矛盾ppt课件
形容在某方面精通且渊博的人或事物。
《韩非子》是战 国时期思想家、 法家韩非的著作 总集,是在韩非 子逝世后,后人 辑集而成的,共 二十卷,有五十 五篇独立论文辑 集而成。
板块四:巩固检测
楚人有
,誉之曰:“
又誉其矛曰:“
。”
或曰:“
。”
其人
也。
夫不可 与
,不可
。” 。




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留心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
聪明的路人是怎么发现这个骗局的?说说他的思考过程。
盾破 矛断
非莫能陷 非无不陷
你认为“莫能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是否同时 存在?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板块三:揭秘延伸
新闻播报开头: 大家好!我是记者XXX,下面播报一则来 ☆故事要完整; ☆有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 ☆说清楚人物的思维过程; ☆结尾简单提醒大家注意事项。
板块一:了解事件
有人举报在 2300年前的楚国 集市上有人打虚假 广告。
进攻
防御
任务一:了解事件 自学要求:借助注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能应fú也。夫/不f可ú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
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也。”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多音字
(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 感叹、议论。)

《自相矛盾》课件完美版

《自相矛盾》课件完美版

11

我会写
笔顺


五五
横折 横
五 吾 吾吾

横折

组词 支 吾 吾 辈 吾 爱
造句:张三支支吾吾地说不 出话来。
12
思考讨论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13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句意: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
14
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句意:我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什么物体能够刺穿它。
15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句意:我的矛很锋利,没有什么物体不是它能刺穿的。
16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人。
以子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17
其人弗 (fú) 能应也。
句意:那个人不能回答了。
18
一、连一连。








2020年春
语文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15自相矛盾
第 1课 时
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重点)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难点)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哪些寓言故事?
认真读,圈出本课新词语,再思考:课文 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5
我会认



吾 弗夫
6
4行
穿透

没有什么

一夸耀—

……的人
19
感谢观看
多音字 (fū) 夫妻
(fú)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
弱于秦。
7
我会写

《自相矛盾》PPT优质课件

《自相矛盾》PPT优质课件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本文通过楚人“自相矛盾”的故事,告 诉我们__说__话__做__事__要__实__事__求__是__,__前__后_______ 一_致__,__不__能__相__互__抵_。触
背诵课文 分享感悟
背诵课文思考一下你在生 活中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事 情吗?
1.借助停顿符号和注音,能读准字 音、读好停顿,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注释等,能把“鬻、目Biblioteka 誉、弗、立”等字的意思和课文大

意说给同桌听,据此把故事讲给同
学听。
3.说出“其人弗能应”的原因和 “自相矛盾”的寓意,背诵课文。

设计评价任务
学习目标一
借助停顿符号和注音,能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弗、立”等字的意思)
根据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字词意思
鬻盾与矛:卖 于物无不陷也:刺破 或曰:有的人 夫不可陷之盾: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通过注释可以理解字词意思
评价 能说出生字的意思。(得一颗星 )
理解大意
根据课下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说出下列字词意思
吾盾之坚:坚固 吾矛之利:锋利 弗能应也:应答
阅读:《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课文,学生从三年级 《司马光》开始接触简单的文言文,到五年级下学期能够读 好简单句子的停顿,初步学会了借助课文注释和以往的阅读 经验了解课文大意。但是把整篇课文的停顿都划分正确有一 定的难度,另外在翻译时文言文的一个字能代表一个词或一 个短语的意思还需要继续加强学习。
课程标准 教材 学情
学生能自主识记并用硬笔练写文中的生字词,做到书写工整、结 构合理,书写姿势正确。 能读好文言文的停顿,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字词意 思和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怎么学: 在写字、识字方面可根据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练写。 在阅读方面可借助停顿符号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借助注释、联系 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字词意思和课文大意

自相矛盾ppt课件

自相矛盾ppt课件

辩证矛盾的实例
一个常见的辩证矛盾例子是“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战争和和平又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过谈 判和协商实现和平。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推动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
03
矛盾在哲学、社会学等 领域的应用
矛盾在哲学中的应用
辩证法
矛盾是哲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是 辩证法的基础。它反映了事物的 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了事物的本
当双方无法自行解决问题时,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协助或调解。
05
避免矛盾的策略和原则
提高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2
掌握基本逻辑知识
了解逻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命题、推理、归 纳、演绎等。
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会分析问题,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和合理性。
3
学习论证和说服技巧
如何提出观点、支持结论、反驳对手,提高论证 能力。
个人内心的矛盾
每个人内心都可能存在不 同的想法和情感,它们之 间可能会产生冲突和矛盾 。
02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逻辑矛盾的定义
01
逻辑矛盾指的是在推理或论证过 程中,由于前提或推理规则的错 误,导致推出的结论与前提或推 理规则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
02
逻辑矛盾的产生通常是由于逻辑 错误或逻辑悖论所导致。
培养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
了解问题的多方面
01
不要只看到问题的某一面,要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相关因素
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避免片面和极端观点
02
不要过于偏执或极端,要保持开放和来自观的态度。培养多角度思考
03
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了解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学会妥协和折中处理问题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他对矛的夸口中,又感到他的矛是 天下最锋利的矛。
-
19
精读细研
句子品析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 “用你的矛来戳你的 盾,会怎么样呢?”
思考
围观的人给楚国人 出了个难题。如果 真的用他的矛戳他 的盾你觉得怎么样

-
20
精读细研
被问到的楚国人是什么表现?他为什 么会有这种表现?
句子品析
那个楚国人 张口结舌,回答 不出来了。
“只好”写出了 南郭先生的无奈。
“可是” 说明了齐湣 王与齐宣王不同的特 点。为下南郭先生逃 走做了铺垫。
-
31
滥竽充数成功的 原因
①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滥竽充数失败的 原因
说明了什 么
-
32
滥竽充数成功的 原因
①齐宣王喜欢讲排场,三百人一齐吹竽。 ②南郭先生很会弄虚作假,钻人家的空子。
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
17
精读细研


读楚国人的话,从中你看出楚国人卖的矛和盾
怎么样?
句子品析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 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 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 穿。”
-
18
从楚国人的话中,我们感到他的盾是 全天下最坚固的。
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 话,形容因害怕或吃惊而 惊呆,也表示羞愧的说不 出话来。
因为他说的话相互 矛盾,前后不一致。
-
21
填一填: • 那个楚国人 张口结舌, 回答不上来了 。
目瞪口呆 慌慌张张
哑口无言 吞吞吐吐
-
22
想一想:
这则成语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 们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 相互抵触。
-
13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
14

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
15
盾矛
防御 进攻 _________
-
16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 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 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
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
游戏
•猜成语故事
-
1
守株待兔
-
2
亡 羊 补 牢
-
3
狐假虎威
-
4
刻舟求剑
-
5
坐 井 观 天
-
6
拔 苗 助 长
-
7
自相矛盾
-
8
成语故事:
• 用成语编写成的故事。
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使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
和短句,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的现成话。成语大多都有 典故,含义深刻,表意丰富。
-
9
-
24
说一说
联系自己,说一说你有没有犯过自相矛盾的 错误?
-
25
滥竽充数
-
26
精读细研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 多人一起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 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 按着竽眼儿,装出一副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 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 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 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 逃走了。 捂着芋眼儿,装 出一副会吹的样 子,居然得到了 和别人一样多的 俸禄。
“鼓着腮帮”“捂着 芋眼儿”刻画了南郭 先生装腔作势的丑态。
“居然”表明南郭先生充数成 功出乎人们的意料。
-
30
句子品析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 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 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 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 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判断以下哪些是成语?
• 越来越多 • 又高又细 • 画蛇添足 • 指鹿为马 • 三心二意 • 鲜花遍地 • 闭门羹 • 十年磨一剑
-
10
自相矛盾
《韩非子》
-
11
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 前233) 他的著作有《韩 非子》55篇。
-
12
韩非,战国时期思想家,法 家代表人物,提倡法制。《韩 非子》中的著名的寓言故事有 “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老 马识途” 等。
滥竽充数失败的 原因
①齐湣王 喜欢吹竽的人一个挨一个吹给他听。 ②南郭先生本来就不会吹竽。
说明了什 么
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的人,最终总要败露的。
-
33
想一想:
这则成语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做人要实事求是,要 有真才实学。
-
34
检测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_许__多__人__一__起__吹_竽____, 南郭先生_不__会__吹__竽_,__却__也__混__在__其_中____,齐湣王继位后喜欢听 __人__一__个_个__吹__竽____ ,南郭先生只__好__逃__走_了______。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_做_人__要__有__真__才_实__学_____。
-
27
把下列句子按顺序整理好。 (3 )齐湣王继位后喜欢听人一个个吹竽。
(1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 (2 )南郭先生混在其中。 (4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
28
句子品析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 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混”写出了南郭先生钻 了齐宣王喜欢许多人 一起吹竽的空子。
-
29
句子品析
-
23
检测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_卖__矛__和__盾__的人,夸他的盾_最__坚__固___,又 夸他的矛__最__锐__利__ ,有人问他_拿__你__的__矛__去__刺__你__的__盾__会__怎__样____? 那人便答不上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做_事__要__实__事__求__是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