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析
痛经的诱因有哪些?女性痛经如何缓解?

痛经的诱因有哪些?女性痛经如何缓解?女性痛经是常见问题,女性痛经可能是宫寒引起的,痛经也可能是不良情绪造成的,紧张的情绪容易导致女性痛经产生,因此女性在月经期间要注意调节情绪,并且要做好身体的保暖工作,避免腰腹部受寒,下面我们具体了解痛经的诱因有哪些?分析痛经的几种诱因1、宫寒:宫寒是导致女性痛经的主要原因,女性长时间痛经要警惕是否患宫寒宫寒,主要是子宫受寒引起的,女性在月经期间不注意保暖,容易导致宫寒产生,宫寒也会诱发多种妇科疾病,宫寒容易导致女性月经失调。
2、情绪波动过大:月经期间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痛经的产生,会引起经期不适,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重视情绪调节,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否则容易引起经期身体不适,甚至还会诱发更加严重的问题,月经期间尽量保持好的情绪。
3、妇科肿瘤:痛经有可能是妇科肿瘤引起的,女性患子宫肌瘤或宫颈囊肿会出现痛经的问题,并且还会出现月经紊乱的现象,女性要做好预防妇科病的措施,定期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如果出现痛经的问题要及时调理。
女性痛经如何缓解1、红糖姜水具有缓解痛经的作用,女性痛经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缓解,月经期间尽量选择温热性的食物,经期喝些红糖姜水,能有效缓解痛经问题,并且还可以促进经血顺利排出,经期吃榴莲和香蕉,能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2、月经期间要注意身体保暖,经期保暖能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能起到松弛肌肉的作用,可避免肌肉痉挛,能有效缓解身体充血的问题,可以在腹部放置热水袋,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能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也可以用艾条灸小腹。
3、补充植物性雌激素,月经期间可以多吃些豆制品,豆制品具有调节雌性激素的作用,能够促进雌激素的分泌,可以起到缓解经期不适的作用,并且具有保养卵巢和子宫的作用,女性月经期间要重视饮食调理。
中医对痛经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痛经 - 中医妇科痛经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
痛经好发于15-25岁及初潮后的6个月至两年内,是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
痛经分为两类:1.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今天讲的就是这个);2.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中医也称作“痛经”,或称为“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中医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声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
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崇仁、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
2.寒凝血瘀: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血得寒则凝,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3.湿热瘀互结: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更合经行、产后,摄生不慎,或洗涤不洁,不禁房事,湿热之邪内犯胞中,稽留于冲任,肝气与湿热搏结于胞脉,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脾胃素弱,生化乏源;或大病、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或体虚阳气不振,血失温运,胞宫阳虚寒凝,经水滞行而作痛。
5.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
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经将净血海更虚,故而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及异位、盆腔炎等都可出现痛经。
西医辨证施治气血瘀滞痛经·气滞血瘀证(dysmenorrhea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痛经病案分析总结

痛经病案分析总结引言痛经(经期疼痛),又称月经痛或痛经,是指在女性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出现的下腹部疼痛或不适的症状。
痛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一部分,但对于一些女性来说,痛经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多个痛经病例,总结其中的共同特点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案。
病案分析病案一主诉患者A,年龄25岁,主诉月经期疼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现病史患者经过详细询问,每个月月经来潮前一天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并伴有腰酸背痛、头痛、乏力等症状。
疼痛程度随着月经的进行而加重,常常需要使用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除了痛经外,患者的月经量和周期均正常。
体格检查患者身体无明显异常,下腹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盆腔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病案二主诉患者B,年龄30岁,主诉月经期间出现严重疼痛并伴有腹胀和腰痛。
现病史患者每个月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腹胀感和腰痛。
疼痛程度非常严重,常常需要卧床休息,并使用止痛药物。
患者月经量正常,但周期不规律。
体格检查患者腹部无明显肿块,下腹压痛明显。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发现子宫内膜增生并伴有子宫内膜息肉。
分析与讨论从以上两个病例中可以看出,痛经的症状和程度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痛经的原因可能是与盆腔器官相关的问题。
进一步辅助检查为确诊提供了依据,盆腔超声检查可以排除一些盆腔疾病,比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在第二个病例中,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内膜有增生和息肉,这可能是导致其痛经的原因之一。
对于痛经的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原因不明的痛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疼痛缓解:可以使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缓解疼痛,比如非甾体消炎药和止痛药。
此外,热敷也可以缓解下腹部的疼痛。
2.调节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减轻痛经的症状。
同时,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咖啡因的摄入也可能有助于减轻痛经。
怎么治疗痛经 7大原因分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怎么治疗痛经 7大原因分析
导语:不少女性都会痛经,其实不良的生活习惯让痛经成为一种女性"现代病"。
要想远离痛经,女性最好能对自己有一个健康规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少女性都会痛经,其实不良的生活习惯让痛经成为一种女性"现代病"。
要想远离痛经,女性最好能对自己有一个健康规划,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1、工作压力大。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使女性的神经一直处在一个紧张环境,会导致女性对疼痛过分敏感。
2、精神紧张脾气大。
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但凡每次激动生气,都会觉得心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原因是,人一但发脾气,体内就会释放一种毒素。
这种毒素能在一秒中杀死一头牛,它不仅能引起人体血液加快,还能改变体内某些正常的机制,让你痛上加痛!
3、作息时间不规律。
白领工作忙碌,生活作息日夜颠倒,劳累过度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这都是导致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
4、穿着“靓丽”。
虽然进入冬季,但不少女孩子仍穿得很单薄,为贪靓“要风度不要温度”。
但慢慢地就发现,月经不再按时来临了,有时一个多月或是两个月来一次,量也比以前少了许多,而且伴随严重的痛经,痛得厉害时甚至出现呕吐。
事实上,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5、饮食习惯差。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原发性痛经是青年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本文从原发性痛经的定义和症状入手,探讨其病因分析以及护理对策。
针对原发性痛经的特点,提出了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调整等护理措施。
通过对原发性痛经的防治重要性与护理对策的应用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了解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病因、护理对策、饮食调理、生活习惯、防治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背景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期腹痛、腰痛、乳房胀痛等症状。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痛经问题。
痛经不仅会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工作和学习效率的下降,甚至影响生育健康。
目前,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常见的病因包括子宫收缩过度、痛觉传导障碍、内分泌失调等。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护理对策尤为重要。
通过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深入了解原发性痛经的疾病背景及其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意义原发性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生理现象,也是让许多女性受苦的问题。
痛经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情绪波动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了解原发性痛经的问题意义对于女性朋友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疼痛不仅会让女性在生理期间感到不适,还可能引发其他身体不适,如头痛、恶心、腰部酸痛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还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加重身心负担。
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了解原发性痛经的问题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研究和护理工作,帮助女性朋友们有效预防和治疗原发性痛经,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深入探讨原发性痛经的问题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痛 经

寒凝:归来、水道---专治女子阴中寒 配穴 气滞:太冲---肝经原穴输穴,疏肝理气
合谷、次髎 气血不足:气海---任脉穴,暖下焦,温
养冲任 脾俞,足三里---益气养血止 痛
次 髎
次髎
十 七 椎
十七椎
其他疗法
❖ 耳针:内分泌、 交感、神门、内 生殖器、皮质下、 肝、肾、腹。
❖ 穴位注射:辨证选用注射液,穴注体针之穴 位
❖ 3、气血不足: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经量少,质稀,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 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疗
治则:实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虚证—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关元—任脉穴,通于胞宫,交于足三 阴经,通调冲任,散寒行气
主穴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 止痛。(远部取穴)
地机---脾经郄穴,调血通经止痛 十七椎---活血调经(经验穴)
痛较轻;
❖ 寒证:绞痛,冷痛,得热痛减; ❖ 热证:灼痛,得热痛剧; ❖ 气滞:胀痛; ❖ 血瘀:刺痛,血块排出痛减。
❖ 分型
❖ 1、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 按,或伴乳房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 紫黑有血块,血块排出痛减,舌紫黯或 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涩。
❖ 2、寒湿凝滞:经行小腹冷痛,得热痛减, 经量少,色紫黯有块,形寒肢冷,小便清 长,舌苔白,脉细或沉紧。
❖ 2、注意经期卫生: 饮食有节:经前、经期忌食生冷、刺激性
食物; 生活调节:经前、经期忌游水、涉雨 ❖ 3、继发性痛经宜配合对因治疗
病例分析
❖ 杨X X、女、25岁。 ❖ 主诉:经期腹痛4年。 ❖ 患者自诉4年来,每逢月经来潮时,胸胁胀满,
心烦易怒,噫气不畅,两乳胀痛,少腹疼痛, 痛剧即呕吐,经期或前或后,经色紫暗且经 行不畅。舌苔薄白,舌质偏红有瘀点,脉弦。 要求:1.中医诊断证型
痛经分析课件

三、检查: 妇科检查:功能性痛经盆腔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
碘油造影。
鉴别诊断
一、异位妊娠 当痛经同时伴有月经后期时,则与异位妊 娠的腹痛伴阴道出血容易混淆。
异位妊娠多有停经史,有妊娠临床表现, 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孕囊,HCG阳性。异位妊 娠破裂或流产时后穹隆或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 固的血液;内出血严重时,患者有晕厥、休克 和血色素下降。 痛经虽有小腹痛及阴道流血,但无妊娠 临床表现。
痛 经
痛 经 缓 解
荣则不痛
经前 气血下注
诊断要点
一、病史: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
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不孕、放置 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二、临床表现(下页) 三、检查: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二、临床表现
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 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 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 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但 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 净后1~2天开始觉腹痛或腰腹痛者。
鉴别诊断
四、堕胎、小产 堕胎、小产有腹痛较剧和阴道出血与痛经 相似。 堕胎、小产有停经史、妊娠临床表现,小 腹痛呈阵发性或由轻渐加剧,阴道出血量由少 渐增多,可见胚胎物排出。妇科检查宫体增大、 宫口开大或宫口有组织物堵塞;或胚胎排出后, 子宫大小接近正常。
痛经无妊娠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五、与黄治法: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或痛经方
红花 桃仁 赤芍 川芎 当归 丹皮
乌药 枳壳 香附 甘草 五灵脂 延胡索
兼肝郁气滞化热者,加栀子、黄柏、 夏枯草;
痛经(中医妇科学)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川菖赤芍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枳壳香附乌药牡丹皮甘草
方中桃仁、红花、川菖、赤芍活血化瘀;延胡索、五灵脂化瘀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香附、乌药、枳売理气行滞;牡丹皮凉血活血;甘 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疼痛剧烈伴见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生姜、半夏、陈皮和胃降 逆;若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酌加姜黄、川楝子、柴胡、升麻以行 气升阳;若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以温经止痛;若兼经期延 长,经色紫暗,质黏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为肝郁化热之象, 酌加栀子、连翘、黄柏、夏枯草以泄肝经郁热;若肝郁克脾,症见 胸闷、食少,酌加鸡内金、茯苓、陈皮以健脾。
【诊断要点】
1.病史
有经量异常、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2.症状
每遇经期或经行前后有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性发作,甚者疼痛 难忍,可痛及全腹、腰甑部,或有外阴、肛门坠痛,或伴有呕吐、 汗出、面色苍白、手足肢冷,甚至晕厥,经将净时疼痛渐缓。也 有部分患者在经血将净或经净后的1〜2天,始觉小腹隐痛。
3.检查
(1)妇科检查:原发性痛经患者,妇科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宫颈口狭窄等。继发性痛经患者, 多有明显的阳性体征: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有痛性结节、子宫粘 连、活动受限,或伴有卵巢囊肿;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体多呈 均匀性增大,局部压痛明显;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子宫常呈后倾 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等炎症征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
歌]清热调血黄连丹,归芍芎地桃仁参 延胡莪术香附入,清热除湿止痛安
肝肾亏虚
[证 候] [方 药]
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 淡量少质稀,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 ,脉细弦。
调肝汤加减。胸胁、乳房 山茱萸—益精气、养肝肾 胀痛者,加柴胡、延胡索 巴戟天—温肾阳,补益冲督, ;腰痛明显者,加桑寄生 阴中助阳,有助于阴血恢复提 、杜仲。
辩证要点
寒-------冷痛,得热痛减
辩 证 四 要 素
时间
寒 热 虚
热------灼痛,得热痛增 部位
虚-------痛在经后;隐隐作痛 ;喜按 实 疼痛程度 实-------痛在经前,经期;疼痛剧 烈;疼痛拒按
性质
治法
经期治标 平时治本
辨证论治
一、气滞血瘀
二、寒凝湿滞 三、湿热蕴结 四、肝肾亏虚
病案分析
郭某某,14岁,未婚。 初诊:1983年2月2日。12岁月经初潮, 周期尚准,量中无痛。13岁一次剧烈运动 后饮冷至今经量减少,此后每转腹痛。末 次月经1月1日,近日腹胀隐痛,舌淡红, 苔薄腻,脉沉细。 诊断?理法方药?
痛
经
月经周期
重阳转阴 (行经期)
阳长阴消 (经前期)
阴长阳消 (经后期) 重阴转阳 (经前排卵期)
卵巢黄体蒂 突发一侧少 扭转 腹痛,伴恶 心呕吐甚至 休克
患侧少腹部 压痛、反跳 痛、肌紧张
一侧附件肿物张 力较大,有压痛 ,以瘤蒂部最明 显
黄体破裂
发生于月经 期前,突发 一侧少腹剧 烈疼痛
一侧少腹或 全腹压痛、 反跳痛、肌 紧张,移动 性浊音
子宫正常大小, 后穹窿触痛,附 件可触及境界不 清的软包块,有 压痛
3.检查 • 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者属功能性痛经, 部分患者可见子宫体极度屈曲或宫頚口狭 窄;如盆腔内有粘连、包块、附件区增厚 、直肠窝触痛结节、或子宫体均匀增大者 ,可能是盆腔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 宫腺肌病等病所致。 • 辅助检查:B超、腹腔镜、宫腔镜检查,有 助于明确痛经的原因。
鉴别诊断
湿热蕴结
[证 候] [方 药]
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 ,经色黯红,紫稠有块, 有热感,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清热调经汤加减。带下多 丹皮、生地、白芍—清热凉血 色黄者,加黄柏、苍术;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 腰酸者,加杜仲、川断。
血化瘀
黄连—清热燥湿
[治
法]清热除湿
,祛瘀止痛
延胡索、莪术、香附—行气、 活血、止痛
病名 临床表现 腹部体征 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痛经
经行小腹疼痛, 伴随月经周期 规律性发作
停经史,阴道 不规则流血, 一侧少腹疼痛 ,甚者晕厥或 休克
无腹肌紧 张、压痛 或反跳痛
压痛、反 跳痛,肌 紧张不明 显,移动 性 浊音
无阳性体征
B超检查盆腔 无异常
输卵管妊 娠破裂或 流产
后穹隆饱满, 宫頚摇举痛, 子宫稍大而软 ,宫旁可扪及 痛性包块。后 穹隆穿刺可抽 出不凝血
血、尿HCG 阳性,血红 蛋白下降, 白细胞正常 或稍高。B超 示宫内无妊 娠囊,宫外 有混合性包 块
病名
胎动不安
临床表现
多有停经史 ,阴道少量 流血,腰酸 、腹痛,但 不严重
腹部体征
无阳性体征
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与孕 周相符
辅助检查
血、尿HCG阳 性,B超示宫内 见妊娠囊,有胎 芽、胎心 B超可探及一侧 附件肿物 血、尿HCG阴 性,中性白细胞 增高,红细胞及 血色素下降,B 超可见子宫直肠 窝或腹腔积液
见于育龄妇女 。
思考
1.所有的经期女生都会痛经吗? 2.那什么样女生更容易出现痛经呢?
病因病机
虚-不荣则痛 中医病因病机
实-不通则痛
西医发病机理
病因病机
肝 肾 亏 损
禀赋素弱 多产房劳 大病久病 大失血后
冲 任 不 足
冲 胞 不荣而痛 任脉 气血外泄 更 失 子宫暂虚 虚 养
经后
痛 经
病因病机
气滞血瘀
[ 方 药] 当归、川芎、赤芍 ---养血活
血
[证
候]
小腹胀痛、刺痛拒按,经 少不畅,血有瘀块,舌紫 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
[治
法] 理气活
膈下逐瘀汤加减。恶心呕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吐者,加半夏、生姜;经 桃仁、红花、五灵脂---破血 期延长,量多者,加三七 逐瘀以消积块 、炒蒲黄。
诊断要点
病史
症状
检查
诊断要点
1.病史
经行小腹疼痛,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 可伴不孕、盆腔炎、或宫腔手术史。
13
2.症状
• 腹痛多发生于行经第1~2天或经期前1~2天 • 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疼痛可引及全 腹或腰骶部,或外阴、肛门坠痛 • 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 厥现象。 • 疼痛程度虽有轻有重, 但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 痛 • 偶有经行腹痛延续至经净或于经净后1~2天始发 病的。
香附、乌药、枳壳、延胡索--行气止痛
血,化瘀止痛。
川芎---不仅养血活血而能行 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
[方 歌]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寒凝湿滞
[ 方 痛
肉桂---温经散寒,通血脉而止
[证
候]
药]
小腹冷痛,或绞痛拒按, 得热痛减,经散寒
当归---补血调经,又能活血止 温经汤加减。乳房、小腹 痛 胀痛者,加乌药、香附; 川芎—活血行气,血中气药, 腰腿酸软者,加川断、杜 合当归调经 仲。 人参—补气扶正助上药宣阳散 寒 莪术、丹皮、牛膝—活血散瘀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通络止痛。
[方
歌]妇人良方温经汤,白芍芎归丹皮尝 莪术肉桂并牛膝,参草活血调经方
气滞血瘀 郁怒伤肝
寒湿凝滞
感受寒邪 过食生冷 冒雨涉水 久居阴湿
邪 气血下注 胞 冲 不通则痛 脉任 伏 壅不 冲 任 经前经期 滞 畅
痛 经
素体湿热 湿热蕴结 感受湿热
原发性痛经
1、前列腺素释放增多,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产 生下腹痉挛性绞痛,当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造成 子宫供血不足,甚至引起子宫缺血,导致厌氧物 质积贮,刺激疼痛神经元而发生痛经 2、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
4
2018/10/21
痛经
概念
病因病机
诊断及鉴别诊断 辩证论治
概 念
妇女凡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 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 厥,称为痛经。 指生殖器官 指由慢性盆腔 原发性痛经 无器质性病 、生殖器的器 痛经的分类 继发性痛经
变的痛经, 质性病变(如 多见于青年 炎症、妇科肿 妇女,又称 瘤、子宫内膜 功能性痛经 异位症等)引 。 起的痛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