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32期——假如再给光绪一次机会 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辑思维第32期——假如再给光绪一次机会32

欢迎各位来到罗辑思维,古语有一句话叫“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人间事了犹未了,更何妨不了了之。”,什么叫“非法法也”?也就是说没谱的手段没准恰恰可以达成靠谱的结果。

前一阵很多人争论罗辑思维的选题,有人说我爱听历史,有人说我就不爱听历史,你多讲点现实,那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玩一个“非法法也”。

我们来一个混搭,表面上讲的是历史,其实又说得不是历史,你看有没有点意思?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假如再给光绪皇帝一次机会,也就是你我这样的人,我们穿越回一百多年前,坐到光绪皇帝的宝座上,我们有没有办法替他想得出一个破局的招,来破掉当时戊戌变法失败的那个局面。

那光绪皇帝遇到的第一大难题是什么?就是圣旨大家不搭

理他嘛,一百多天发了那么多份圣旨要变法封疆大吏都跟耳旁风似的:小屁孩胡闹。

所以他痛感自己权威没有,所以康有为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在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的早期有一个词特别重要,叫“大誓群臣”,康有为就说,想变法行,得把所有的臣子聚起来:来,国家还要不要好?要不要奋发图强?如果要,

来跟我喊口号,变法、变法,这叫大誓群臣。

其实今天在很多城市的餐馆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趁客人少的时候把服务员、厨师集中起来,大家升旗、喊口号、唱歌洗脑等等,对于传统组织的控制者来说,这几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一旦当他感觉到权威不够,底下人各种各样的想法,他就要试图通过权威把这种想法统一起来,要不洗脑、要不咱们发誓、要不咱们喊口号、要不我用各种方法、言词,甚至是峻法,我来激发你。

为什么呢?因为传统组织的权威是天然的,是上面授予的,要不我有钱,所以我开个工厂,你们都得听我的。要不就是我是皇帝,我受命于天。

所以你看王莽在公元23年左右他已经不行了,整个绿林军给他包围了,他到最后的反应不是说指挥部队去防守京城,不是,他搞了一个东西叫天文仪器,那东西叫威斗,说通过这个可以跟天达成某种心意相通,因为这是他权威的来源,所以一直到他被杀,他一直就捧着这个东西,看看指向哪个方向,能不能通过天意来影响外界。

对呀,光绪皇帝也一直这样,在甲午战争的时候,1894年他老人家就是,他坐在皇宫之内,而且他一直受的是传统的帝王教育,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这样的一个皇帝,他能拿前线怎么办?就是一道一道下谕旨。

李鸿章你就给我激发天良,那些勇士们给我迎头痛击,那些

武将们你们必须给我防守,一步都不能退。如果退了,一定军法从事等等。

他能干的就是这样,所以当一个组织它的权威开始衰退的时候,他就试图要当一个放大器,把权威进一步放大,然后影响到基层。

你看其实二战后期希特勒也是这样,一步都不许给我退,就是不投降,其他都不管,对呀,他作为传统组织的领导者,他已经没有其他的回旋余地了。

那怎么办呢?我们在现代社会感受到的组织类型其实和传统社会组织类型不一样,他权威的来源也不一样,他面对的环境也不一样,可以说权威并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要素。所以我们看,你要做成一件事情,在现代社会中,你就不是一定要发狠,一定要试图把自己的力量达于所有的细枝末节,最重要的方法恰恰是反过来的,不是通过我要干什么,而是试图激发对方,你要干什么。

比方说吧,现代营销学里就有这么一个经典的案例,我也是看来的,不知道是不是事实,说美国有一个推销吸尘器的销售员,冠军,全美冠军,在退休那一天,他就跟他的同事们讲,说知道为什么你们干不过我吗?

今天我退休了,我把秘密告诉你们,你看你们这些人啊,敲开门之后(因为美国推销吸尘器都是挨门挨户推销,上门推销。)你们敲完们之后都会说:太太能不能给我三分钟我给

你介绍我们公司最新的产品,他说你看这样人家啪就把门关上了,就像我们今天接听到各种销售电话一样,对吧,有时候听不完就给他摁了,他说我从来不说这句话,那我说什么呢?

我敲开门之后,我会说,太太我是一个路过的推销员,我口渴了,但是没带水,能不能给我一杯水?(在美国那种国家,一般人如果判断你安全的话,不会拒绝这个要求。)

当她从厨房里给你拿来一杯水,你喝水的时候,你不就拥有了三分钟跟她交流的时间了吗?你又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是

销售员,这时候你销售吸尘器等等就可以开口了,这样成单率就不一样,因为你拥有了三分钟。

但是这个推销员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是什么呢?是啊我发现他们给我一个小帮助之后倾向于马上再给

我一个大帮助,比方说原来的吸尘器可买可不买,他就倾向于买。

这是什么道理?各位请想,当我找你要一杯水的时候,你给了我,请问我又没有给你东西?给了,这个东西叫做证明你是好人的一次机会,对吧?所以很多人给人以小帮助马上就倾向于我还能怎么再帮助你?这个效应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人际关系的效应,它不是管理学当中的阶层之间的效应。

你比如说一个老师,他更倾向于去辅导那些学习成绩已经很好的孩子,按说这不符合老师的利益,对吧,一个孩子现在

如果只考40分,把他辅导到及格,这相对容易,可是你要把一个已经考98分的辅导到100这就很困难,那两分不如那二十分来得值钱啊,对吧?

但是你发现老师经常愿意辅导好孩子,为啥呢?因为他在好孩子身上能够得到好的反馈,我一教你就懂,一教你就懂,笨孩子怎么教都听不懂,所以他天然地就会去回避。

所以你看,人不见得一定是理性的这种行为抉择,他觉得我帮了你,然后我能得到好的回应,我就愿意更加地帮你。所以你看,营销学当中经常利用的都是这种机制,就是不是我要什么,而是我希望你来干什么。

我当年当记者的时候采访,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对方实在嘴太笨,咧咧半天,咧咧不清楚一件事,其实我要用的就是他一小段话,坐在那儿说好几个小时也说不明白。

你看有的电视台记者说被废话了,这样吧,我给你写张纸,然后举着念,经常我们网上会看到这样的图片,电视台记者拿一张纸,逼采访对象念。

但是我用的就是另外一个方法,我一看这个人口才不行,我就先听他说,跟摄像说你先别开机,先听他怎么说,说一段之后我就会帮他总结我说您是不是这么个意思…我给他总结成一段话正好我要用的,我问他我说您是这个意思吗?他说我就是这个意思,我说好,您把您这意思再说一遍,他就按我给他组织的语言就顺畅地说出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