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辞-比喻(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以及专项练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手法)以及专项练习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2. 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写作。
3. 通过专项练习,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第一章:比喻1. 教学内容:介绍比喻的概念和作用,学习比喻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比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意思。
b. 讲解比喻的构成要素,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c. 举例说明比喻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二章:拟人1. 教学内容:了解拟人的概念和作用,学习拟人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拟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拟人是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或行为。
b. 讲解拟人的构成要素,包括被拟物和拟人化的特征或行为。
c. 举例说明拟人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三章:排比1. 教学内容:掌握排比的概念和作用,学习排比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排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排比是通过并列排列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词语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b. 讲解排比的构成要素,包括并列排列的句子或词语。
c. 举例说明排比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四章:反问1. 教学内容:理解反问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反问的构成要素。
2.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例分析法。
3. 教学步骤:a. 引入反问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问是用来表达疑问或强调的句子。
b. 讲解反问的构成要素,包括疑问词和否定词。
c. 举例说明反问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第五章:专项练习1. 教学内容:通过专项练习,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
2. 教学方法:练习法、指导法。
3. 教学步骤:a. 针对每个学过的修辞手法,提供一些练习题目。
b.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提供帮助和解答疑问。
c.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和点评。
初中语文比喻修辞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比喻修辞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修辞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2. 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3. 比喻修辞的运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比喻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时间就像一把利刃,能刻骨铭心。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比喻修辞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比喻修辞的概念,比喻修辞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3. 讲解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15分钟)教师讲解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
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词是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是用来进行比喻的事物。
同时,教师介绍常见的比喻修辞类型,如明喻、暗喻、借喻等。
4. 比喻修辞的运用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比喻修辞,包括选择合适的喻体、注意比喻的贴切性和创新性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比喻修辞。
5. 练习和反馈(10分钟)学生进行比喻修辞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学生尝试运用比喻修辞编写一段话。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6.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喻修辞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喻修辞的素材和参考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拓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的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比喻修辞进行写作的能力。
初中修辞讲解教案

初中修辞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学会识别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2. 修辞手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写作效果。
教学难点:1.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2. 创造性地运用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例句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语文知识,提问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了解。
2. 简要介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二、修辞手法讲解(15分钟)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突出其特点。
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敢”。
2.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如“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向他挥手”。
3. 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词语重复表达相似的意思。
如“我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步”。
4. 对偶:用对称的语言结构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亦是失败之母”。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出示相关例句,让学生识别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2. 分析例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和作用。
四、练习与创作(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2.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和表达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秀文章,提高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修辞手法运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识别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进行创意写作。
但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和学生的创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2.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属性。
5. 设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的修辞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
2. 示例法:通过典型例句展示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比喻和拟人现象,引发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用法,举例说明。
3. 示例:展示典型例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种修辞手法的效果。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修辞手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他们运用修辞手法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明显提高。
2.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表达效果。
3. 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借代等。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方法比喻的运用》

三年级语文教案《修辞方法比喻的运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喻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比喻的表达方式和运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喻修辞方法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比喻修辞方法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准备相关课文和教学资料。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3. 学生:激发学生对比喻的兴趣,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准备工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图片或故事,引出比喻修辞方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比喻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表达方式和运用场景。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表达,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经典的比喻句子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技巧。
5. 创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比喻修辞方法,自行创作句子或段落,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6. 温故知新: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比喻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比喻修辞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喻修辞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一定困难。
教师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结合更多生活案例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比喻的运用能力,使之成为他们语言表达的得力助手。
六、板书设计比喻修辞方法- 定义: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修辞表达- 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表达效果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比喻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加运用,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其他修辞方法,敬请期待!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谢谢!。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比喻修辞(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喻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喻修辞的含义,学会运用比喻修辞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喻修辞的构成要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比喻句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比喻修辞的定义及作用2. 比喻句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3. 比喻修辞的运用:找本体、选喻体、确定比喻词4. 比喻句的分类:明喻、暗喻、借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句的构成要素,学会运用比喻修辞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区分比喻句的不同类型,提高比喻句的创意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比喻修辞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实例,讲解比喻修辞的定义、作用及构成要素。
3. 比喻句的分类与特点: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了解比喻句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4. 比喻修辞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找本体、选喻体、确定比喻词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运用比喻修辞,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喻修辞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喻修辞2. 板书内容:(1)比喻修辞的定义及作用(2)比喻句的构成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3)比喻修辞的运用:找本体、选喻体、确定比喻词(4)比喻句的分类:明喻、暗喻、借喻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修辞,仿写句子。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含有比喻修辞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比喻修辞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和答疑。
初中语文 比喻 教案

初中语文比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比喻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比喻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比喻句,如“春风拂面”、“细雨如丝”等。
2. 提问:比喻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1.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三、学习比喻的运用技巧(20分钟)1. 比喻的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2.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等。
3. 举例讲解各种比喻类型的运用技巧。
四、练习比喻的运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本体,如“阳光”、“大海”等。
2. 每组运用所学到的比喻技巧,创作一个比喻句,并解释其意义。
3. 各组展示成果,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五、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强调比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比喻句,下次上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比喻的运用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比喻句。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比喻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同时,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作品,积累更多的比喻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修辞比喻(教案)

修辞-比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比喻的定义和类型。
2. 比喻的构成和作用。
3. 比喻的运用和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喻的定义、类型和作用。
2. 难点:比喻的运用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喻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比喻句,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运用。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比喻句,提高运用比喻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喻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比喻的概念、类型和作用,让学生理解比喻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比喻句,让学生体会比喻的魅力。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创作比喻句,互相交流、点评。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喻在表达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比喻案例和练习题。
2. 准备黑板和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3. 准备评价学生练习的准则。
七、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比喻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2. 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并分析课文中使用的比喻。
3. 互动讨论: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找到的比喻,并讨论其效果和意义。
4. 创作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关键词或情境,要求他们创作包含比喻的句子或短文。
5. 展示和反馈: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强调创作的创意和比喻的恰当性。
八、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并记录三个日常生活中的比喻句子。
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运用比喻描述一个他们熟悉的人物或场景。
九、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例句解析,知识讲解,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 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3. 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点:
1. 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2. 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难点:通过练笔,学生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步骤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说起比喻,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比喻句,他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我们的课本和习作中。
引出第二环节。
二辨识比喻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A.刚刚下过的这场雪好像与往年不同。
B .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
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C. 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精美的图案。
D. 接近黄昏,鹅毛般的大雪便铺天盖地而来。
二、依据知识解决问题:
1. 关于比喻的知识:什么是“比喻”呢?“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格。
本体是所要描述的对象;喻体是用来做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有“像” “是”等。
2. 依据知识,分析习题
3. 小结:
辨识比喻的关键为:
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本体喻体,拥有相似。
提出前测中一小部分学生所遇到的不能准确辨识比喻
句的问题。
三赏析妙喻
1. 听故事,辨优劣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
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1)勾画出比喻句,说一说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2)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2. 细比较,识标准
(1)比较分析:
①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②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2)名家指路:补充:钱钟书在《七缀集》中曾经说: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3)妙喻赏析:
①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②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 ,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③他(方鸿渐)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④鸿渐倦极,迷迷糊糊要睡,心终放不平稳,睡四面聚近
来,可是合不拢,仿佛两半窗帘要接缝了,忽然拉链梗住,还漏进一线外面的世界。
——选自钱钟书《围城》
(4)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3. 总结: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三、妙笔生花写比喻
1. 怎样才能写出精妙的比喻句呢?伙伴相助:请同学谈创作过程。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2. 师生小结:
①确定本体。
②确定本体内在特点。
③依据特点寻找诗意喻体。
④两相扣合,生动描述传达出本体特点。
3. 练笔: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使之构成一组比喻句。
第一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细流,
亲情是,
亲情是,
第二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诗,
亲情是
亲情是
亲情是……
4. 成果交流: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较为准确的选择喻体完成一个比喻句的创作,但不具体形象,缺少感染力。
5. 思考:怎样才能使比喻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效果更震撼呢?。
①比较分析第一组:瘦身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
原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第二组:原版:女孩是一朵花。
升级版:女孩是一朵会笑、会跳的花,她蹦跳到哪里,哪里
就充满了欢笑。
第三组:原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升级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慵懒的躺在厚厚的棉被下睡熟了。
②小结得出方法:紧扣喻体、强化特征、细致描写,可以使比喻效果更震撼,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
6. 运用方法,二次加工,完成比喻升级版。
原版:亲情是一股细流。
升级版: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干涸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
7. 同学展示,点评。
8. 老师范例:亲情是诗,它书写在慈母的针脚里,迟归”;
亲情是词,它吟唱在离人的酒杯里,婵娟”;亲情是歌,它盘桓在儿女的心里,相连无绝期” 。
作家秦牧说:
“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字。
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有奇特的变化
四梳理总结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④紧扣喻体,强化特征。
五拓展迁移(课后作业)
1. 这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中的一段描写,请你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摸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2. 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句子。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
信念是
信念是
有了信念,人生才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