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比喻教学设计
认识常见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认识常见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比喻的概念与例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喻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运用形象化的比较进行描述的修辞手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的方式掌握一些常见的比喻句子。
教学准备:1. 短篇儿童故事书(含有比喻句子)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卡片,上面写有比喻句子的例子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或引入一个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的句子:他是个爱读书的书虫。
你猜猜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思考比喻句的含义。
2. 导入比喻的概念(10分钟)- 老师通过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解释比喻的概念:“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或其特点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 老师给出例子:“他是个爱读书的书虫。
”请学生们一起分析,比喻句中的"书虫"是真实意义上的虫子吗?那么它究竟代表了什么呢?”3. 比喻的分类(10分钟)- 老师给出不同类别的比喻句的例子,如动物比喻(一只骄傲的孔雀)、植物比喻(开得像一朵花)等。
- 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些句子的意思,并试着找出相似之处。
4. 比喻的筛选(15分钟)- 老师分发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比喻句子。
-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卡片分成两堆:一个堆是觉得好理解的比喻句,另一个堆是觉得不好理解的比喻句。
- 学生们交流并解释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分类。
5. 课堂练习(15分钟)- 老师发放练习册或作业纸,让学生完成几道填空题,即根据给出的句子和画线部分猜测比喻句的意思。
6. 小结归纳(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情况,总结认识比喻的概念与例子。
第二课时:认识夸张手法及应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夸张手法的定义,知道它是一种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进行夸张表达的修辞手法。
2. 学生能够发现夸张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短篇儿童文学作品(含有夸张手法)2.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3. 卡片,上面写有夸张句子的例子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以小组形式回忆或引入一个短篇儿童文学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读过《大话西游》?你看作者是如何用夸张手法来描述角色的呢?”2. 导入夸张的概念(10分钟)- 老师通过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夸张的概念:“夸张就是对事物进行过分的描述,使其看起来更生动,更引人注目。
初中语文比喻修辞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比喻修辞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修辞进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2. 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3. 比喻修辞的运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比喻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时间就像一把利刃,能刻骨铭心。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比喻修辞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比喻修辞的概念,比喻修辞是一种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
3. 讲解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15分钟)教师讲解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包括本体、喻词和喻体三部分。
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词是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是用来进行比喻的事物。
同时,教师介绍常见的比喻修辞类型,如明喻、暗喻、借喻等。
4. 比喻修辞的运用方法(10分钟)教师讲解如何运用比喻修辞,包括选择合适的喻体、注意比喻的贴切性和创新性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比喻修辞。
5. 练习和反馈(10分钟)学生进行比喻修辞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每组学生尝试运用比喻修辞编写一段话。
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反馈,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的建议。
6. 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喻修辞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比喻修辞的素材和参考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拓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喻修辞的概念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比喻修辞的基本结构和类型的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比喻修辞进行写作的能力。
比喻的几种用法教学设计

典型形式:甲代乙。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比喻的种类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且用比喻词“像”、“似”、“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典型形式:甲像乙一样。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
典型形式:甲是乙。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学段
中段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程名称
比喻的几种用法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在小学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结合实际教学,应该让学生理解比喻句的基本类型,成分,构成的方法等。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了解用比喻表达的基本效果;
2、练写比喻句,提升用比喻实行表达代。(表示想象)
我们能从诸多的国学经典,像《诗经》、《论语》、《史记》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示举例的引词)
相似点: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弯弯的月亮像一艘小小的船。(形状像)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圆形、大、热)
树上的石榴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形状像、颜色同)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初中语文 比喻 教案

初中语文比喻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2. 比喻的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1. 比喻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比喻句,如“春风拂面”、“细雨如丝”等。
2. 提问:比喻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二、讲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15分钟)1.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2.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三、学习比喻的运用技巧(20分钟)1. 比喻的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2. 比喻的类型:明喻、暗喻、借喻等。
3. 举例讲解各种比喻类型的运用技巧。
四、练习比喻的运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本体,如“阳光”、“大海”等。
2. 每组运用所学到的比喻技巧,创作一个比喻句,并解释其意义。
3. 各组展示成果,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五、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强调比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
2. 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比喻句,下次上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喻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比喻的运用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比喻句。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比喻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同时,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作品,积累更多的比喻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比喻和拟人》微课教学设计

《拟人和比喻》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比喻”和“拟人”教学目标:1.分清“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重点)2.会运用“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进行表达(难点)教学引导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都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丑小鸭》《豌豆公主》《小红帽》这些经典的童话语言生动形象,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每一篇童话故事都运用了大量的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读起来觉得特别有趣。
那么,什么叫做“拟人”的修辞手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二、认识“拟人”很多童话故事中把那些小动物、花草树木等事物直接赋予了人类独有的思想、语言、动作、神态,小动物会唱歌跳舞,小树小草会说话,这样的写法就叫做拟人。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拟”字是怎样写的:左右结构提手旁,右边一个可以的以,千万别写成单人旁的“似”哟。
我们在渐渐长大,当我们的年纪慢慢升高,所阅读的文章不仅仅限于童话故事,在许多其它体裁的文章中也会用到拟人这种修辞手法,比如说:“一阵风吹来,小树向我们招手,小花也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在这个句子中,把风吹小树摇晃的情景直接写成人特有的动作“招手”,把小花随风摇晃的情景直接写成了人特有的动作“跳舞”,这样直接把物写作人的方法就叫做拟人。
小朋友,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做拟人的修辞手法了吗?你能试着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对呀,像ppt上出示的这几个句子就叫做拟人句,这样的写法就交叫做拟人。
三、了解“比喻”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
先来看一看这个“比喻”的喻字怎么写:左右结构口字旁,右边一个俞字,别把这个字写成小偷的偷字哦。
同学们,你在语文课堂上有没有听老师说过“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呢?你知道什么是比喻句吗?对,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明白了,比喻就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外一种不同类的事物的写法。
在很多课文中都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如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一句,就是把翠鸟背上的羽毛比作外衣,羽毛和外衣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事物,但二者的颜色相同,都是浅绿色的;还有一句“翠鸟蹬开桅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在这个句子中,把翠鸟飞行的样子比作飞行的箭,二者也不是同类的事物,但也有相似点,那就是“飞得快”。
比喻法教学高中生物教案

比喻法教学高中生物教案
1. 能够理解比喻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 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比喻法解决有关生物学的问题;
3. 能够将比喻法运用到课外知识中,拓展思维。
教学内容:
比喻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比喻法的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法解决生物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微观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和规律,进而引出比喻法的概念。
二、讲解比喻法(15分钟)
1.比喻法的概念:比喻法是一种通过比较相似之处来解释复杂概念的方法。
2.比喻法的原理:通过找到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解释某一现象或问题。
三、实例分析(20分钟)
老师提供一个例子,比如“细胞就像是一个工厂”,让学生用这个比喻来解释细胞的结构和
功能。
通过学生的解释,深入理解比喻法的应用。
然后继续提供其他例子,让学生分组讨
论并展示他们的理解。
四、拓展应用(10分钟)
要求学生在课外找到一个自己熟悉的生物学知识,通过比喻法来解释这个知识。
学生可以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吸引更多人关注生物学。
五、总结(5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比喻法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生物学中。
六、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用比喻法来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比喻拟人教案

初中比喻拟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
1. 比喻和拟人的定义及用法。
2. 比喻拟人写作的技巧。
3. 实际操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喻和拟人的概念。
举例:比喻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拟人是赋予非
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
2. 讲解比喻拟人的用法:
比喻: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感情、动作和思维。
3. 比喻拟人写作技巧:
(1)观察生活,发现美好事物。
(2)抓住事物的特点,巧妙运用比喻拟人。
(3)注意语言的通顺,避免生搬硬套。
4. 实际操作练习:
(1)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一段话。
(2)分享并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导改进。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比喻拟人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 学生作品中比喻拟人的运用情况。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事物,提高写作水平。
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修辞手法比喻

“比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比喻的构成,把握比喻的特点,体会比喻的妙处重难点:而“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因此,对学生进行单项训练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喻”的方法是必要的教学过程:一、判断下列哪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轻轻地笼罩着我。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5、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6、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
结论:比喻的构成:本体与喻体二、(1)朗读下列句子,说说本体喻体像在哪里。
星星:像萤火虫好似打碎了的玻璃宛如小心举着的蜡烛是一粒摇摇欲坠的眼泪跟狼群的眼睛一样如同雨一般落下仿佛一个微弱的希望似的(2)把句子补充完整:月亮:像……好似……宛如……是……跟……一样如同……仿佛……结论:本体与喻体要有相似点三、思考下面两个句子,是比喻句吗?①这个鸡蛋像一个鸭蛋。
②这孩子长得像他爸爸。
结论:①本体——喻体②本体喻体要有相似点③本体喻体,本质不同四:理解下面一段话: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钱锺书《七缀集》体会,你认为哪句好?他的眼睛,大得就像玻璃珠。
他的眼睛,大得就像灯笼。
他的眼睛,大得就像政治家说的空话,大而无当。
结论:①本体——喻体②本体喻体要有相似点③本体喻体,本质不同④本体喻体,愈远愈新五:猜一猜①逃到一间西晒的楼上,满身痱子,有如。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②门房领了个滚圆脸的人进来,说“曹先生”……曹元朗的脸很圆,圆如。
——钱锺书《围城·第二章》③枯草支支直立,有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比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比喻修辞的概念、构成、分类和作用
2、能够准确判断比喻句的基本构成
3、学会写比喻句以及赏析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二、重点、难点
学会写比喻句以及赏析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
谜底:荷花提问:这则谜语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二)考纲解读
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语文高考考查语言运用和表达的一个重要的常见考点。
最近十年的考题中,每年都出现,或单独成题,或在阅读赏析中合并考查。
《考纲》对常见的修辞手法作了明确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八种。
实际上,我省对口高考在命题中对考纲有所突破,通感和反语这两种修辞也要注意。
(三)考情分析
详见PPT
(四)深入探究
1、比喻的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构成
本体、喻体、比喻词
3、必备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但不能是同一类事物。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如同”等相联结。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是”、“就是”“成”、“成为”“变成”“等于”等联结。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雨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5、注意的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如“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本体和喻体没有相似点。
其二,比喻要贴切、合乎事理。
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如“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
”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
6、比喻的作用
(1)化抽象为具体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平淡为生动
7、现代文阅读中赏析比喻句固定答题模式: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高考演练
(六)巩固练习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明确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知道了什么是比喻,希望今天这节课后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考试中准确判断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能在阅读理解中灵活的赏析比喻句,牢记答题模式,紧扣计分点来答题。
(八)作业布置
(九)教学反思
第一次尝试网络直播,学生比较配合,选择的教学内容不是很难,与学生互动过程良好,教学中点名与学生连线,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略显紧张,相信多次尝试,学生慢慢适应后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