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护理涂药法
中医护理技术创新

14
传统湿热敷的缺点
◆ 冬季使用不方便,温度不持久,不利于患 者活动,使用仪器代价高等
15
创新点
◆ 使用暖宝宝做为热源进行加热,保持温度 在51-60 ℃左右,持续时间12小时以上。
16
优点
◆ 温度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药物吸收,经济 实惠,操作简单,冬天使用患者易于接受
17
中医护理创新技术之四-中药眼部雾化
中医护理技术创新
2
中医护理技术创新特点
◆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 将中医药特色优势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 ◆ 在传统操作基础上进行创新,以达到更好 疗效 ◆ 中医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得到推广 ◆ 具有一定社会和经济效益
3
中医护理创新技术之一——中药涂药
◆ 中药涂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 或穴位,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 镇痛的作用。
11
创新点—宣纸在中药塌渍中应用
◆ 宣纸特点:柔韧性、湿染性、艰涩性、轻 灵性、持久性 ◆ 方法:将配好的药均匀涂在宣纸上,将四 边多余部分折起,然后置于患处,用绷带 固定,再用DTP照射。
12
疑惑
◆液体可以吗
13
中医护理创新技术之三——中药湿热敷
◆ 中药湿热敷 中药湿热敷法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 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 的的一种外用方法。温度一般38-41℃,持 续时间30分钟-1小时。
19
20
7
中医护理创新技术之二——中药塌渍
8
传统中药塌渍方法
◆ 中药塌渍是用6-8层纱布浸透药液做为药垫直接湿 敷于患处结合TDP照射患处的一种外治法
9
适应症
◆ 适用于一切红肿热痛之阳证,如结、痈、 静脉炎、带状疱疹、丹毒、痛风等
水杨酸软膏的正确使用方法

水杨酸软膏的正确使用方法水杨酸软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膏,主要用于治疗痤疮、粉刺等皮肤病变。
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下面将介绍水杨酸软膏的正确使用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 使用前的准备。
在使用水杨酸软膏之前,首先要确保皮肤是干净的,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洁患处,并用干净的毛巾将皮肤轻轻擦干。
同时,也要确保双手是清洁的,避免用手触摸软膏,以免造成细菌感染。
2. 用量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使用水杨酸软膏的用量和频次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的,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
通常情况下,每次使用的软膏量不宜过多,涂抹的面积也应该适中,避免过度使用造成皮肤刺激。
3. 涂抹方法。
在涂抹水杨酸软膏时,应该轻柔地将软膏均匀地涂抹在患处,避免用力过大造成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同时,也要避免将软膏涂抹到健康的皮肤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不适。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水杨酸软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免引起刺激和不适;其次,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最后,在使用软膏后,避免暴露在阳光下,以免引起光敏感反应。
5. 使用后的护理。
在使用水杨酸软膏后,可以适当进行皮肤的护理工作,比如使用一些滋润的护肤品,帮助皮肤恢复和修复。
同时,也要避免用力挤压或摩擦患处,以免造成皮肤的损伤和感染。
总之,正确的使用水杨酸软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治疗皮肤病变,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来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涂药法

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评估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过敏史。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心理状况。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去风除湿、解除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药物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禁忌症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清洁皮肤,将配置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护理及注意事项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是之渗入肌肤。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
婴幼儿禁用。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凡士林使用方法

凡士林使用方法凡士林,又称石蜡油凝胶,是一种常见的保湿剂和润滑剂,广泛应用于护肤、药物和工业领域。
它具有保湿、滋润、防护等功效,能够帮助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下面将介绍凡士林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这一产品。
1. 皮肤保湿。
凡士林是一种优秀的保湿剂,可以用于皮肤干燥、粗糙的部位,比如手部、脚部和肘部等。
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取适量凡士林涂抹于干燥部位,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即可。
建议在睡前使用,可以让皮肤在夜间得到充分的滋润和修护。
2. 唇部护理。
凡士林也可以用于唇部护理,特别适合于干燥、脱皮的唇部肌肤。
使用时,取适量凡士林涂抹于唇部,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可以在涂抹口红前使用,能够使唇部肌肤更加光滑和润泽。
3. 指甲保养。
凡士林对指甲也有很好的保养效果,可以帮助修复干燥、脆弱的指甲。
使用时,取适量凡士林涂抹于指甲周围肌肤,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长期坚持使用,可以使指甲周围肌肤更加柔软,指甲更加健康。
4. 粗糙部位护理。
凡士林还可以用于粗糙部位的护理,比如脚跟、手部等。
使用方法与皮肤保湿相似,取适量凡士林涂抹于粗糙部位,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建议在晚间使用,并配合穿着棉质袜子或手套,可以增强滋润效果。
5. 药物辅助。
凡士林还可以作为药物的辅助使用,比如擦伤、烫伤等皮肤问题。
使用时,取适量凡士林涂抹于受伤部位,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和滋润作用,有助于伤口的修复。
总之,凡士林是一种多功能的护理产品,能够帮助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在使用时,建议选择纯净的产品,并注意个人肤质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者长时间使用。
希望以上介绍的凡士林使用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你的肌肤更加健康和美丽。
涂药法的概念

涂药法的概念涂药法,又称为外敷药法,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在身体的表面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药物与皮肤接触,使药物直接渗透进入机体,发挥药理作用,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涂药法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疾病以及慢性病的辅助治疗中。
涂药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药学。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草药来治疗疾病,并将草药磨成粉末后涂抹在患处,以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治疗方式源远流长,并在后来的医药发展中逐渐被发扬光大。
涂药法的实施过程包括选药、研粉和涂抹。
首先,需要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草药或中成药作为涂药材料。
其次,选取适当的药材后,需要将其研磨成细粉末。
研磨过程需要小心谨慎,将药材研磨成适当大小的颗粒,以便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最后,将药粉涂抹在患处,并轻轻按摩、揉搓,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渗透。
涂药法的优点是具有直接作用、剂量灵活和易操作的特点。
由于药物直接涂抹在患处,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加快疗效的发挥。
同时,在涂药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和需要调节药物的剂量,使治疗更加符合个体需求。
此外,涂药法操作简单,不需要高技术要求,适合于临床广泛应用。
涂药法的适应症范围广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中医药学中,涂药法被广泛运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如湿疹、皮炎和瘙痒等。
通过将草药研磨成细粉后涂抹在患处,可以达到消炎、止痒、祛湿等作用,缓解皮肤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皮肤疾病外,涂药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
例如,对于关节疾病,可以选用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作用的草药涂抹在患处,加速病情恢复。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感冒等,可以采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中药制剂,通过涂抹在胸部和背部,以提高药物的直接作用效果。
涂药法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正确的选药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药物和处方,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涂抹。
其次,要注意药物的用量。
涂药的用量应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病程等个体差异来确定。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涂药法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涂药法作为中医护理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家通过长 期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涂药法理论和技术。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涂药法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现代涂药法在剂型、用药选择、操作方法等方面不断 创新,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手段。
涂药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 涂药法概述 • 涂药法操作规程 • 涂药法注意事项 • 涂药法临床应用 • 涂药法案例分析
01 涂药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涂药法是指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 型,涂于皮肤或黏膜表面,以达 到治疗和护理目的的中医护理技 术。
特点
简便易行、作用直接、疗效迅速 、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
外科疾病涂药法应用具有显著的治疗 效果,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减 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详细描述
外科疾病涂药法应用时,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创面情况,选择适当的 中药和剂型,进行正确的涂药操作。 同时,应注意保持创面的清洁和湿润 ,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三:皮肤科疾病涂药法应用
皮肤科疾病涂药法应 用
涂药法的适用范围
01
皮肤疾病
涂药法适用于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通过涂抹具
有抗炎、抗过敏、滋润等作用的药物,可缓解症状,促进皮肤康复。
02 03
黏膜疾病
涂药法也可用于治疗口腔、鼻腔、眼部等黏膜部位的疾病,如口腔溃疡、 鼻炎、结膜炎等。通过涂抹具有抗菌、消炎、滋润等作用的药物,可缓 解症状,促进黏膜修复。
皮肤科疾病涂药法主要应用于皮肤瘙 痒、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的治 疗。通过涂药法,可以起到止痒、消 炎、抗过敏等作用,缓解症状、促进 康复。例如,对于湿疹患者,可以采 用涂药法涂抹一些具有清热利湿、解 毒止痒的中药,如黄柏、苦参等,以 缓解瘙痒、减少复发。
红霉素软膏的使用方法

红霉素软膏的使用方法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膏,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和炎症。
它含有红霉素这一抗生素成分,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细菌,对于一些皮肤表面的感染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红霉素软膏时,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使用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首先,在使用红霉素软膏之前,需要先将患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
可以使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洁患处,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拭干净。
这样可以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细菌,提高软膏的吸收和疗效。
接着,取适量的红霉素软膏涂抹在患处皮肤表面。
在涂抹时,需要轻轻按摩皮肤,使软膏均匀地覆盖在患处。
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进行使用,避免使用过量或过少。
在使用软膏后,需要轻轻按摩皮肤,使软膏均匀地覆盖在患处。
这样可以帮助软膏更好地被皮肤吸收,提高药效。
在按摩时,需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双手接触其他物品,以免交叉感染。
使用红霉素软膏后,需要避免患处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如摩擦、热水等。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患处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局部潮湿,以免影响软膏的疗效。
在使用红霉素软膏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膏,对于一些皮肤感染和炎症有着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清洁患处皮肤、适量涂抹、轻柔按摩、避免外界刺激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物的有效使用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患者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红霉素软膏,加快康复速度,恢复健康的皮肤状态。
复方黄柏液涂剂使用方法

复方黄柏液涂剂使用方法
复方黄柏液涂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
肤瘙痒、炎症和湿疹等症状。
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和治
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复方黄柏液涂剂的使用方法,希望能
够帮助大家正确使用这一药物。
使用方法:
1. 清洁患处,在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之前,首先要用清水或者
生理盐水彻底清洁患处,确保患处干燥清洁,这样可以提高复方黄
柏液的吸收和药效。
2. 涂抹药物,取适量复方黄柏液涂剂,轻轻涂抹在患处,用力
要适中,避免过于用力造成皮肤损伤。
在涂抹时可以轻轻按摩患处,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
3. 注意涂抹频率,一般情况下,每天涂抹2-3次,根据医生的
建议和个人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涂抹药物后,要让药物充分渗透,
不要立即覆盖衣物或者敷料,以免影响药效。
4.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时,要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免引起不适或者不良反应。
5. 维持药效,在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期间,要避免接触热水、油脂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注意保持局部卫生,避免感染。
6. 注意事项,在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或者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总之,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复方黄柏液涂剂的药效发挥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进行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者频率。
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保持患处干燥清洁,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希望大家在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时,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使用,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 涂药法是将中草药制成散剂,调成糊状, 用手、棉签、毛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擦药棒将药物直接 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
❖ 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治疗/护理目标
祛风除湿
解毒消肿
止痒镇痛
禁忌
❖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 有过敏史的药物禁用。
(二)操作重点步骤 - (评估)
❖ 主要症状、临床表现 ❖ 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 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处理 立即停止用药 将药物拭净或清洗
报告医生 配合处理
药物涂布 ❖ 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 涂药部位一般不用敷料包扎,特殊部位
必要时以无菌纱块覆盖,胶布或绷带固 定。
(二)操作重点步骤 - (涂药)
❖ 涂药后如药糊干燥后,应及时除去,再 涂新药糊
❖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 清理用物。
(三)成效标准
❖ 1、满意度: ❖ 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和护理操作表示
理解和满意。 ❖ 2、方法正确: ❖ 根据不同剂型,正确涂药。 ❖ 3、达标: ❖ 取得预期目标的效果。
(三)成效标准
❖ .4、症状缓解: 涂药后瘙痒、疼痛、痈肿等症状得
到一定缓解。 ❖ 5、影响因素:
适应症、药物选择、涂药部位、涂药 时间等。
(四)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皮肤过敏
观察
过敏现象: 丘疹、痒感或局部肿胀
(二)操作重点步骤 - (体位)
❖ 协助取合适体位 ❖ 暴露上药部位 ❖ 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 注意保暖 ❖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二)操作重点步骤 - (清洁、剃毛)
❖ 清洁皮肤 ❖ 遇有毛发部位,应将毛发剃光
(二)操作重点步骤 - (涂药)
❖ 将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 ❖ 治疗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