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避难层的设置沈显年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避难层的设置沈显年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避难层的设置沈显年发布时间:2022-04-29T03:07:58.697Z 来源:《城市建设》2022年1月中2期作者:沈显年[导读] 避难层旨在发生火灾时临时疏散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

南宁市建筑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沈显年摘要:避难层旨在发生火灾时临时疏散超高层建筑中的人员。

主要功能是给建筑内未能及时撤离的人群提供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属于室内的临时安全区域。

本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简单分析超高层建筑中避难层的设计要点,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疏散;安全超高层建筑大都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建筑功能,同时内部的许多装修材料也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当出现火情时,会给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由于超高层建筑一般人数多、楼层多、疏散距离长,疏散到室外地面、屋顶天台或者避难层所需时间也相应要长,所以安全疏散难度极大,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在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的时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对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具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以广西南宁五象新区环球金融中心项目T1总部办公楼为例,具体分析超高层办公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原则(一)时间原则在超高层建筑之中,一般总体层数都会超过30层,这也对于建筑物总体的疏散能力提出了较为严峻的考验。

而根据科学数据分析表明,在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火情就会蔓延到整个建筑物之中。

也就是说,超高层建筑物必须能够在九十分钟之内,将所有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建筑物之外。

然而从当前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情况来看,其疏散能力较为有限。

而火灾本身就属于极端恶劣的救援条件,往往会导致疏散工作失去秩序,进而引起踩踏情况,也为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阻碍。

(二)实用性原则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计一定要突出实用性。

我国对此颁布了相关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且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解析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解析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解析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里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超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

由于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灾害情况,大楼内人员逃生所需时间较长,扑救难度也较大。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避难层设计的概要出发,探讨了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重点与要点,希望能够对建筑工程设计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引言:超高层建筑本身有着用地面积较少,空间造型较为丰富以及居住体验较为良好的优点。

但由于其本身的建筑规模较大,容纳的使用者数量较多,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其安全设计也就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点内容,此时做好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1、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层的必要性所谓的避难层,一般来说是指超高层建筑之中,用来充当消防避难的楼层。

在我国的相关标准与规范要求之中,建筑物的高度超过100米以上之后,考虑到消防安全问题,就应该设计专供使用者疏散、逃生、避难的专用楼层。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想要使一个30层以上,每层容量在240人的高层建筑之中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安全距离至少需要七十分钟。

而在火灾发生的前提之下,人们在惊慌与烟气丛生的环境之下,需要更多的时间。

人们在惊慌失措的条件下,往往会导致疏散路线之中出现相互碰撞与踩踏的时间,不仅会延长疏散的时间,而且也会引起其他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火灾发生时,想要将超高层建筑之中的所有居住人员全部安全的疏散到室外是非常不现实的。

而避难层的设计不仅缩短了疏散的距离和时间,同时也减少了人们在疏散过程之中发生踩踏和相互碰撞的安全情况,提升了超高层建筑设计的安全系数。

2、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2.1避难层的位置设计在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中,应设置避难层。

避难层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如下:
1. 面积要求:避难层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员。

一般要求不小于建筑总高的5%,以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
供人员避难。

2. 独立空间:避难层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与其他功能区域有明确的隔离。

它应该具备独立的出入口、通道、照明、通风等设施,以保证人员在避难层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结构强度:避难层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可能的建筑震荡和其他外部冲击。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应延伸到避难层,以确保其稳定性。

4. 防火防烟设计:避难层应设计为具有较高的防火和防烟性能,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中包括使用防火材料、设置消防设施、安装防烟排烟系统等。

5. 供水和排水:避难层应该有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设备,以满足人员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包括饮用水、卫生间、洗浴等设施。

6. 通信和电力:避难层应配备可靠的通信和电力设备,以确保人员能够及时联系外界,并提供照明、通风、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

7. 逃生通道:避难层应设有多个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逃生通道要与其他区域保持独立,且设置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

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综合考虑人员容纳、生活条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有效的保护和生存空间。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发表时间:2018-01-29T16:01:43.7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作者:王东光[导读] 做好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518054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里高层建筑的数量迅速增加,超高层建筑也不断涌现。

由于高层建筑功能复杂,火灾危险性大,特别是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灾害情况,大楼内人员逃生所需时间较长,一般救援云梯高度不足、直升机救援限制条件较多,扑救难度较大,抢救高层建筑受困者,存在很多先天不利因素。

因此,做好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高楼大厦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诸多弊端。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由于楼层高、人员集中、功能复杂、疏散线路较长,加之高层建筑自身管线多,管道形成的烟囱效应大,火势蔓延快,给疏散人员造成较大困难。

就此,笔者就高度在l00m以上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以供参考。

一、避难层概述1.1避难区域设计的意义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的考虑,需专门设置供人们疏散避难的区域,主要有避难层和避难间。

现代化的城市中,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不但高度高、功能复杂、人员密集,现代化程度高,通信设施、空调系统、机电设备和可燃装修材料众多,竖向管井也很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风效应、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是疏散距离远、疏散时间长。

有资料统计,正常情况下要将一幢30层高、每层可容纳240人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全部疏散至室外大约需要78分钟。

在火灾时人们惊恐万分,消防队员此时要分秒必争地登高救火,往往会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消防人员和疏散人流相互碰撞、拥挤不堪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容易造成意外伤亡事故。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

图1 剖面图个建筑的层高较高且人员较多,则一个避难层所保护的层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并宜按每1m2容纳5人计算。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 G J/T67—2019)中5.0.3的可按照每9m2容纳1人的标准来计算设计所需的避难人1 避难层位置计算办公人员数量规范要求避难区面积(m2)实际避难区面积(m2)2884-576.8619.822407--—481.4503.522407--—481.4726.111430——2避难层的平面设置避难层的功能分区主要可分为避难区、设备用房区和半室外平台区。

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与避难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隔开(图2)。

从总体布局角度考虑,消防扑救场地位于建筑北侧,因此避难区和消防救援窗应与消防扑救场地相对应,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便于消防员进行救援。

设备用房区集中布置在非消防扑救场地一侧,按照规范要求,若避难层内设备用房需要492024.04 |50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图5 原施工图立面图图7 修改后立面图图8 修改后剖面图图6 修改后平面图图4 原施工图平面图图3 避难层典型不利剖面图2 避难层平面512024.04 |直接向避难区开门,则门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 m ,并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以避免设备用房发生危险时影响避难区的安全。

3避难层的剖面设置考虑到避难层包含设备用房功能,内部管线较为密集,特别是电气机房对净高有较高要求,因此本项目将11层、22层及33层避难层的层高分别定为4.8、5.5和5.4 m 。

在设备用房中,暖通加压进风机房、排烟机房等需要对外开设百叶窗,同时进风和排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导致避难层内的管线较多且分散。

经过管线综合布局后,确定了避难层的最小净高为2.4 m (图3)。

4避难层的立面设置超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通常以竖向线条为主,以强调建筑的挺拔感。

然而,由于避难层内设有进排风机房等设施,外立面会出现横向百叶窗,这打破了竖向线条的连贯性,影响了建筑立面的视觉效果。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不同设置要求及注意事项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不同设置要求及注意事项
避难层和避难间不一样设置要求及注意事项
区分项
避难层
避难间
概念
指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楼层。
指作为避难使用多个房间。
设置场所
建筑高度大于100m公共建筑和大于100m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设置要求
1、第一个避难层(间)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高度不宜大于50m。
【答案】D
【解析】D项概念不清,即使设置避难间,也应该在二层及以上房间设置供人员避难避难间,而不仅50m一个。
1、避难间服务护理单元不应超出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大于25.0m²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它用途时,应确保人员避难安全,且不得降低可供避难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和其它部位分隔。
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5、避难间入口处应设置显著指示标志。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其它开口。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出口处,应设置显著指示标志。
9、应设置直接对外可开启窗口或独立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取乙级防火窗。
2、当建筑内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将整个楼层用作避难层时,除火灾危险性小设备用房外,不能用于其它使用功效,并应采取防火墙将该楼层分隔成不一样区域。从非避难区进入避难区部位,要采取方法预防非避难区火灾和烟气进入避难区,如设置防烟前室。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张钰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 张钰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张钰发表时间:2019-09-06T12:10:17.7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期作者:张钰[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超高层建的筑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张钰中铁建设集团南方公司广东省广州市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深入发展,超高层建的筑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超高层建筑往往是指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而避难层是当前超高层建筑之中必要的消防设施之一。

避难层是根据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人员疏散困难的问题应运而生的设计形式,在整个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之中占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在本文之中,首先对于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主要要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于避难层的类型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条件,提出了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一、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的主要要则(一)时间原则在超高层建筑之中,一般总体层数都会超过30层,这也对于建筑物总体的疏散能力提出了较为研究的考验。

而根据科学数据分析表明,在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情况下,只需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火情就会蔓延到整个建筑物之中,也就是说,超高层建筑物必须能够在九十分钟之内,将所有的人员全部疏散到建筑物之外。

然而从当前的超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情况来看,其疏散能力较为有限,而火灾本身就属于极端恶劣的救援条件,往往会导致疏散工作失去秩序,进而引起踩踏情况,也为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阻碍[1]。

(二)实用性原则对于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计而言,必须能够突出实用性原则。

我国现行的先关标准与实际规范要求之中,做出了超过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必须设计避难层的要求,同时两个避难层的间隔不能够超过15层,在避难层之中,必须设计有相应的应急电源与防火措施,从而确保火势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明显的避难标志也是当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标志的设计要能够遵循实用性的基本原则,确保能够应付多种火灾情况,灯光应该使用绿色灯光,同时要提升自身的能见度,为避难人员作出正确的指引。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高规》要求:
1
2
8
二、说明:
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
高的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
三、图示:
四、实例:见cad图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高规》要求:
5.5.22 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不应大于45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不宜大于45m。

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2计算;5.0人/m3 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5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
8 应设置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且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l.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二、说明:
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专1 / 4
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避难层净高不应低于2.0米。

当有多个避难层时,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距地面的高度位置由层高和当地城市消防部门所配置的消防登高车的云梯高度来确定。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45米的原因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45米高度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高的云梯车,可满足该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
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在做具体建筑工程设计时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有效避难面积宜较上部各层稍大一些。

以满足滞留于这一层的疏散人员达到临时避难的效果。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 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
三、图示:
四、实例:见cad图纸
2 / 4
3 / 4
4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