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设计要素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高规》要求:
建筑高度超过l00m 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自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不应大于45m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不宜大于45m 。

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 2计算;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5678于等于避难层。

层,每层平均梯高度来确定。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不宜超过45米的原因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45米高度左右的避难层人员,不能再经楼梯疏散,可由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配有50m 高的云梯车,可满足该高度的需要。

还考虑到各种机电设备及管道等的布置需要,并能方便于建成后的使用管理,两个避难层之间的楼层,大致定在十五层左右。

在做具体建筑工程设计时第一避难层或避难间的有效避难面积宜较上部各层稍大一些。

以满足滞留于这一层的疏散人员达到临时避难的效果。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
三、图示:
四、实例:见cad 图纸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孙燕:浅谈超高层建筑屋顶建设直升机救助设施的设计

孙燕:浅谈超高层建筑屋顶建设直升机救助设施的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屋顶建设直升机救助设施的设计The discussion on the design of helicopter parking area or helicopter rescuing facility on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roof孙燕1,石巍2(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2.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摘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超高层建筑屋顶设置直升飞机坪有要求,但无论是新版还是老板规范都没有做强制的规定,所以在设计及消防审核方面各方掌握的尺度都不同,笔者总结所做项目的设计实践过程,希望能给建筑设计工作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屋顶直升机停机坪直升机救助设施设计0 引言超高层建筑火灾因素多,消防救援疏散难度大,在超高层建筑屋顶上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悬停救助空间对消防救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7.4.1条规定建筑高度大于l00m 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m2的公共建筑(老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是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 m2),宜在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新版规范对标准层建筑面积放宽了条件。

1 设置停机坪问题的提出2012年下半年笔者所在项目组开始滨河商务中心的设计工作,其中滨河商务中心A楼建筑高度138.05米,为超高层建筑,标准层面积1800平方米左右。

建筑面积7.67万,其中地上部分5.84平方米,地下1.83万平方米。

地下3层,地上32层+1机房层。

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12月份和当地消防部门沟通相关消防设计问题。

当地消防部门要求在屋顶设置停机坪。

2 对停机坪设计评估经过查询相关规范及资料,我们对消防咨询图纸的回复意见中对停机坪设置的评估如下: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50045 - 95的规定, 高度大于100m、标准层面积≥1000m2的性质重要的超高层建筑宜考虑设置停机坪。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如下:
1. 面积要求:避难层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员。

一般要求不小于建筑总高的5%,以确保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
供人员避难。

2. 独立空间:避难层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与其他功能区域有明确的隔离。

它应该具备独立的出入口、通道、照明、通风等设施,以保证人员在避难层内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结构强度:避难层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可能的建筑震荡和其他外部冲击。

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应延伸到避难层,以确保其稳定性。

4. 防火防烟设计:避难层应设计为具有较高的防火和防烟性能,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中包括使用防火材料、设置消防设施、安装防烟排烟系统等。

5. 供水和排水:避难层应该有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设备,以满足人员日常生活的需求。

这包括饮用水、卫生间、洗浴等设施。

6. 通信和电力:避难层应配备可靠的通信和电力设备,以确保人员能够及时联系外界,并提供照明、通风、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

7. 逃生通道:避难层应设有多个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
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逃生通道要与其他区域保持独立,且设置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

总体来说,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要求综合考虑人员容纳、生活条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有效的保护和生存空间。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计要点

图1 剖面图个建筑的层高较高且人员较多,则一个避难层所保护的层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并宜按每1m2容纳5人计算。

《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 G J/T67—2019)中5.0.3的可按照每9m2容纳1人的标准来计算设计所需的避难人1 避难层位置计算办公人员数量规范要求避难区面积(m2)实际避难区面积(m2)2884-576.8619.822407--—481.4503.522407--—481.4726.111430——2避难层的平面设置避难层的功能分区主要可分为避难区、设备用房区和半室外平台区。

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与避难区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隔开(图2)。

从总体布局角度考虑,消防扑救场地位于建筑北侧,因此避难区和消防救援窗应与消防扑救场地相对应,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便于消防员进行救援。

设备用房区集中布置在非消防扑救场地一侧,按照规范要求,若避难层内设备用房需要492024.04 |50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图5 原施工图立面图图7 修改后立面图图8 修改后剖面图图6 修改后平面图图4 原施工图平面图图3 避难层典型不利剖面图2 避难层平面512024.04 |直接向避难区开门,则门与避难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 m ,并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以避免设备用房发生危险时影响避难区的安全。

3避难层的剖面设置考虑到避难层包含设备用房功能,内部管线较为密集,特别是电气机房对净高有较高要求,因此本项目将11层、22层及33层避难层的层高分别定为4.8、5.5和5.4 m 。

在设备用房中,暖通加压进风机房、排烟机房等需要对外开设百叶窗,同时进风和排烟需要保持一定距离,导致避难层内的管线较多且分散。

经过管线综合布局后,确定了避难层的最小净高为2.4 m (图3)。

4避难层的立面设置超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通常以竖向线条为主,以强调建筑的挺拔感。

然而,由于避难层内设有进排风机房等设施,外立面会出现横向百叶窗,这打破了竖向线条的连贯性,影响了建筑立面的视觉效果。

孙燕: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设计要素分析

孙燕: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设计要素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设计要素分析孙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Analysis of Design Factors of Refuge Floor(Room)in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Sun Yan(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100013)图A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剖面位置图图B超高层建筑电梯竖向5分区图摘要: 随着世界各地超高层建筑的增多,产生火灾的危险也越来越多,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频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也暴露了避难层(间)设置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做好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工作非常重要,为了有效提升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效果,对超高层避难层(间)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world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 hazards are more and more, the fire frequency of China's high-rise buildings are gradually rising, also expo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refuge floor (room),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o the design work of 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floor (roo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floor (room), design the main elements of high-rise refuge floor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计要素Key words:Super high-rise building,refuge floor(room),Design elements引言世界各国对建筑的避难设置都非常重视,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规范,国外的主要有美国的NFPA101《生命安全规范》、《国标建筑规范》,英国的BS9999《建筑设计、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德国的《德国/巴伐利亚建筑规范》,加拿大的《国家建筑规范》,新加坡的《新加坡防火规范》,新西兰的《新西兰建筑规范》。

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计与设施

高层建筑避难间的设计与设施

层分 隔 , 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 须经过避 难层方 能上 下。 必 但实际工程 中有些单位在满 足了避 难层 的面积要求后 , 了 为
增 加 商 业 效 益 , 用 避 难 层 的 一 些 房 间作 为 健 身 中 一 等 活 动 利 t L ,
场所 。而在安全管理上又 常会 锁闭楼梯 间的疏散 门, 得楼 使
应 该 设 置 避 难 层 或 避 难 间 。一 是 根 据 建 筑 物 层 高 确 定 , 果 如
建筑物 的层高较高 , 则层 数相 应减 少 ; 二是 根据 当地城 市消 防部 门所配置 的消 防登 高车 的云梯 高度 , 定第一避难 层或 确
避 难 间 距 地 面 的高 度 ; 是 第 一 避 难 层 或 避 难 间 的有 效 避 难 三 面积宜较上部各层 大一些 , 难 间面积较 小可 以每层 设置 , 避

舯i
高层 建筑 避 难 间 的设 计 与 设 施
梁 圣彬
( 四川 省绵 阳职 业技 术学 院 , 四川绵 阳 6 10 ) 200
【 摘 要 】 文章指 出 了目前 建筑 中避 难层设 置存在 的局 限性 , 分析 了建筑 中火灾状 况 下的具体 疏散情
况 。 结合 建 筑 实 际 情 况 采 用 性 能 化 方 法提 出 了对 避 难 区域 设 置 需考 虑 的 几 个 因素 。
【 关键词 】 避难 区域 ; 性能化设计 ; 安全 疏散 【 中图分类号 】 T 2 4 U 3
【 文献标识码 】 A
建筑 , 应设置避难层 ( ) 间 的安全 设施 , 使一些 超高层建 筑 中 设置 的避难 间与其他 使用房间除名称不 同外 , 没有 特殊 的安
全 设 施 , 于 “ 规 ” 第 6 1 1. 定 , 烟 楼 梯 应 在 避 难 对 高 中 . .3 2规 防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有哪些设置规定.doc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有哪些设置规定.doc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有哪些设置规定
在我国,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其中,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有哪些设置规定呢?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有哪些设置规定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这是因为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根据对消防队员的实测,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不适应扑就的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结合上述原因,并兼顾节约投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及以上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避难层的净面积宜按每平方米5人计算;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设备管井及垂直交通设施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
3.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4.封闭式避难层还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并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等;
另外,避难层四周应采用防火材料并加固结构。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
一、《高规》要求:
1
2
8
二、说明:
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
高的
避难层有敞开式和封闭式。

①敞开式不设维护墙,一般设在顶层。

不适宜寒冷地区使用。

②半敞开式避难层设≥1.2米的防护墙,上部设开启的封闭窗,自然通风排烟。

③封闭式避难层应急设施齐全.
三、图示:
四、实例:见cad图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间)设计要素分析孙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Analysis of Design Factors of Refuge Floor(Room)in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Sun Yan(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100013)图A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剖面位置图图B超高层建筑电梯竖向5分区图摘要: 随着世界各地超高层建筑的增多,产生火灾的危险也越来越多,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频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也暴露了避难层(间)设置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做好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工作非常重要,为了有效提升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设计效果,对超高层避难层(间)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world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 hazards are more and more, the fire frequency of China's high-rise buildings are gradually rising, also expo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refuge floor (room),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o the design work of 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floor (roo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evacuation floor (room), design the main elements of high-rise refuge floors we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计要素Key words:Super high-rise building,refuge floor(room),Design elements引言世界各国对建筑的避难设置都非常重视,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规范,国外的主要有美国的NFPA101《生命安全规范》、《国标建筑规范》,英国的BS9999《建筑设计、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德国的《德国/巴伐利亚建筑规范》,加拿大的《国家建筑规范》,新加坡的《新加坡防火规范》,新西兰的《新西兰建筑规范》。

我国主要是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香港的《提供火警逃生途径守则》。

国外主要是规定了避难区的防火措施,针对所有的建筑,我国的主要是针对高层建筑避难层进行规定。

下面主要来分析一下我国的避难层的设计要素。

一、我国建筑设置避难层的必要性当前,网络媒体发达,人们不用看电视和报纸就能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信息,打开手机QQ、微信新闻就能看到某某地什么建筑又发生火灾的信息,人们了解的信息越多,越是关注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尤其是对火灾的后果感到恐怖,觉得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作为建筑设计行业,如何在设计时把好关,做好设计相当重要。

尤其是高层建筑功能复杂,发生火灾后火灾蔓延迅速,容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建筑越高,逃生越不容易,火灾扑救和救人也越困难,在建筑内部设置安全的避难空间等待救援是非常重要的。

从国内外的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案例上都可以看出,人员在火灾时躲避在烟火威胁较少的房间、阳台、屋顶等比较安全,因此应该为高层建筑设置火灾时人员可以躲避烟火威胁的避难场所。

二、避难层的设计要求1. 规范对避难层的规定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2.避难区(间)的设置位置:避难空间的形式主要是封闭式的房间和开敞的屋面救援空间。

防火规范规定,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其理由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50m左右的避难人员,可由消防云梯车(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的消防车配有50m高云梯)将人员疏散下来。

另外,为使避难层、设备管道层、结构转换加强层合用以及安全疏散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2min-3min),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也不宜大于50m。

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间)的作用一方面是人群的疏散,另外一方面还需考虑方便灭火和求援。

因此,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正下方要保证有一定的空地,以便于消防车停靠以及云梯车的靠近;高层建筑物不同楼层的避难层(间)应尽量朝一个方向,便于救援的时候发现目标后快速展开救援行动,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标有交通组织流线,以便于分散的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

3.避难区(间)的面积指标我国的防火规范规定,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 人/m23.避难区(间)的高度避难区的高度首先要考虑避难区自身高度的要求,其次要考虑同层其他功能用房及设备机房和管线布置需要的空间要求,还要考虑电梯各项高度的技术指标要求,因为很多高层电梯是在避难层进行转换的,要考虑此层电梯的冲顶高度。

4.避难层的电梯、楼梯设置消防电梯应在避难层(间)停靠,并设消防电梯出口。

消防电梯是火灾时专供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材进入高层建筑灭火、抢救伤员、老弱病残人员使用的电梯,可以避免消防队员与逃生人员在楼梯上形成逆流或因爬楼梯消耗体力影响救援灭火工作。

消防电梯配备双路电源具有紧急控制功能等,普通电梯火灾时易受高温影响变形燃烧、停电停运,因此不应在避难层停靠。

避难层入口应设引导标志,让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容易找到避难层。

防烟楼梯间应在避难层(间)所在楼层分隔、错位或上下层断开,强制疏散人群途经避难层。

如果在上下没有断开或错位,只做分隔处理通往同一通道前往避难区时必须设两个方向的防火门,才能达到疏散与避难的要求。

5 避难层(间)消防设施避难层应设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自动喷淋系统等。

封闭式避难层(间)设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

各公共走道,各使用房间应设机械排烟设施,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报警按钮等。

三、工程实例1. 工程概况西宁中心广场北扩综合安置区项目共有4栋楼,其中D楼为一类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186米(室外地面至女儿墙的高度),幕墙最高点的高度191.4米。

地下4层,地下3-4为车库,地下1-2层为商业及设备用房等。

地上45层,裙房6层为商业(4.42万),7-45层为办公(建筑面积7.75万)。

结构形式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其中第11层、第26层、第36层为避难层兼设备层,避难层的层高分别是3.9、4.5和3.9米。

办公部分层高3.9米。

除了服务各层的货梯和消防梯外,办公区分为高低区,低区有5部电梯,高区有7部电梯,设有两部货梯兼消防电梯。

标准层建筑面积控制在2000平米以内(当时新版防火规范还未实施,实施后可以达到3000)。

屋面设置停机坪。

2、避难层设计2.1 避难层的位置第一避难层位于地上第11层,距室外地面高度43.5米。

第二避难层位于第26层,和第一个避难层之间为15层,这是符合老版消防规范的规定的,但新版规范中增加了不宜超过50米的要求,现在看,应该降两层比较合适。

第三避难层位于第36层,两个避难层之间是10层。

避难层同时也是设备层,在布置避难区的同时,第一避难层还布置了办公、消防水泵房及给水泵房和设备机房。

第二避难层布置了避难区和配电室,消防水泵房及给水泵房和设备机房。

第三避难层布置了避难区、局部办公和设备用房。

2.2 避难层的疏散楼梯设置规范规定消防疏散必须使用楼梯,普通电梯发生火灾时不能使用。

防火规范规定通向避难区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D 楼采用的是在避难层分隔的方式,从图中可以看出,每部楼梯都设置有两个不同方向的前室。

从避难层上区疏散下来的人员需要先进入一个前室,之后直接进入本层避难区,通过避难区才能进入另外一个前室继续下行。

图1 D 楼11层避难层北侧局部平面图 图2 D 楼26层避难层南侧局部平面图2.3 避难层的面积计算11层避难层的避难区域为11F-25F 的人员提供,共15层,每层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11层局部办公使用面积650平方米,按照10平方米每人的使用面积计算,共有2165人,避难区域5人每平方米,共需433平方米,避难区共553.4平方米,满足避难要求。

26层和36层计算同11层。

表1:D 楼建筑办公人数计算表表2:D 楼避难层避难人数计算表四、避难区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国家的规范对电梯的规定是:电梯不能做安全疏散用梯,电梯疏散是目前高层建筑疏散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滞留在避难层的人员,是可以考虑使用消防疏散电梯进行辅助疏散的,这些疏散电梯可以供避难的老弱病残使用,建议把普通疏散电梯可以按照消防电梯的要求进行设计,发生火灾时只在首层和避难层停靠,每个避难层分别设置。

另外我国在对避难层的面积要求里没有要求考虑残疾人员乘坐轮椅的需要,美国的规范里规定了避难区应每200人设置一个760X1220的轮椅位置,无障碍的设计已经深入到避难区的设计,建议我国也把无障碍的要求运用到避难层里。

参考文献:[1] 唐琼,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计要点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16)[3] 段国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要点分析,《山西建筑》, 2016, 42(1):18-19[4] 赫双龄,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规范化防火设计,《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4, 31(2):55-58[5] 智会强,谢天光,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安全》, 2013(6):55-57[6] 张虎南,超高层建筑中避难层应设消防安全疏散电梯,《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5(7):3-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