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教材)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斗的争性无,是限指矛性盾双,在方相一互排定斥、场相互合对立为的普属性遍。 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 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习目标
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 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3.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 重大问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
曹植七步诗的后两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矛矛盾盾是 双事方物的发斗(1展争)的性矛源不泉能盾和脱的动离力同普一性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 般和个别的关系。 提示:(1)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之间的口角等。
(5)不能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时从时矛有 盾矛的盾斗,争(事2性事)角矛有度矛看盾盾,优的点与普缺点遍各不性相和同,个特人成殊功需性要发是挥辩优点证。 统一的。
提示:(1)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之间的口角等。
斗争性寓于同二一者性之相中,并互为同联一结性所。制约一,没有方同一面性,,就普没遍有矛性盾统寓一体于的存特在,殊事物性同样之不能中存在,并和发通展。过特殊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巩固练习:辨析题
名师出高徒。
在事物发展中 相当于什么? 怎样才能出高徒吗? 一定吗?
对出高徒有没有帮助?
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 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 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 结合的观点 2、题中的观点看到了名师作为外因对高徒成长的重要作 用,这是合理的,正确的。但它忽视了出高徒的根本原 因在于事物内部,而不在于事物的外部,没有徒弟的努 力,再高的名师也出不了搞徒,因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 才能起作用。 3、所以要出高徒,必须把名师的引导与高徒的努力结合
问题:在这个故事中狼和鹿之间是一种 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对驯鹿的正常发展起到了什么 作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 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 · · · · · 气候分为 冬和夏、春和”,“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 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危则安矣, 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新唐书· 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孙子曰:“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以上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爱迪生孵小鸡结 合Fra bibliotek温 度
37℃----39.5℃
同化— 异化 遗传---变异
经过21天的孵化
矛盾的同一性
1、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 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 2、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N N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教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老师归纳点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同上
第三层级
课内巩固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
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重点难点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成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播放动画,动画中有哪些矛盾的事物,老师引出课题,导入新课,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思考比赛中的矛盾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课 题
第九课第一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可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涵盖矛盾的概念、矛盾分析法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给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核心观点。
-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以及矛盾分析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可包括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分析生活中的矛盾现象等,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矛盾的辩证法,能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矛盾和问题,认识到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盾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矛盾分析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4.结合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说课稿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人教版教材高三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从这一框开始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难理解,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通过课堂问题设置,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敢于展示自我的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2.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和讨论矛盾相关案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矛盾,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难点】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矛盾的定义: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解决:矛盾通过斗争和统一的方式得到解决,推动事物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矛盾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矛盾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矛盾。
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矛盾的特点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对抗性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如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
非对抗性矛盾: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矛盾,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和次要矛盾。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不同类型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矛盾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矛盾的解决方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盾解决的两种方式。
让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斗争性解决:通过对立面的斗争,消除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非斗争性解决:通过妥协和调整,达到矛盾的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解决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存在和作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矛盾解决方式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

社会领域中矛盾冲突与解决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社会领域中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等基本矛盾,这些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矛盾冲突推动社会变革
社会领域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通过解决矛盾冲突,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
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与途径
社会领域中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包括改 革、革命、协商、调解等,这些方式和途径的选择取决于 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
掌握科学方法论,有效解决问题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针对不同的矛盾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和 策略。
运用矛盾分析法
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 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身能力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矛盾推动革新与创新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人们会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而推动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
决定事物发展方向与趋势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在矛盾双方中,主要方面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矛盾的发展决定事物趋势
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决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走向。
03 矛盾解决途径与方法
个人成长中面临矛盾及应对
个人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内在矛盾,如理想与现实、自我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等矛盾 ,这些矛盾是个人发展的动力和挑战。
矛盾应对与自我成长
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积极应对各种矛盾,通过自我调整、学习实践等方式,实现自我成 长和进步。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掌握矛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3.熟练掌握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4.能够运用辩证法处理矛盾,解决实际问题;5.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矛盾的概念、类型和特征;2.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2.运用辩证法处理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演示法;3.探究式学习法;4.小组讨论法;5.问题情境法。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矛盾是概念的范畴,是哲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
因为矛盾推动着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前进,而没有矛盾,世界就会停滞不前。
第二节:矛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1. 矛盾的基本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方面,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占次要地位的方面。
2. 矛盾的类型矛盾可以分为对立矛盾和非对立矛盾,对立矛盾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某些条件下互相排斥、互相矛盾;非对立矛盾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某些条件下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并不互相排斥、矛盾。
3. 矛盾的特征矛盾的特征包括对立性、统一性、普遍性和主导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联系是以斗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是普遍而永恒的;主导性是指在矛盾中,主要矛盾方面对于矛盾的另一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第三节: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1. 正确认识矛盾正确认识矛盾是理解和把握矛盾本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矛盾,才能够准确地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水果和苹果、梨、香蕉是什么关系?这个人错在哪?
(2)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中 国 人
个性——共性
黄 种 人
人
动 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能力提升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既可以是共性 与个性的关系,也可以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2、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香鲸的粪便 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 的苍蝇,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掌。没有……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是 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我们高中阶段与初中阶段相 比,在性格、学识、修养、心 理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吗?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 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 不少丑恶与自私 隐藏在光的下面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含义: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统一)
2、矛盾的 基本属性
斗争性(对立)
对
矛 盾 立——————统
一
剪之——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统一——两者的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不剪——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对立——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方法论意义:
(1)、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
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
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现实生活中做法:抓住典型;从群众来,到
群众去;先试点再推广;解剖麻雀……
总
结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个原理+方法论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联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 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 下来 :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 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 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 猫的脚下则生有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预习P69——P72第一自然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相关知识 2、归纳其重要知识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课时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这两个特征;领会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举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收集相关的成语俗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正确对待矛盾,不回避矛盾,勇于承认、揭露矛盾
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 、 矛 盾 具 有 普 遍 性
方法论: 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 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
能力提升
1、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2、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3、人们可以解决具体的矛盾,说明人们可以消灭矛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斗 ( 争 对 性 立
)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 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排斥、区 别、差异、不同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1.居安思危 下相互转化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矛盾同一性,相互转化 4.乐极生悲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排斥、相互对立
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
请根据矛盾的“对立性”含义填空: 喜—— 悲 攻—— 守 强—— 弱 吸引—— 排斥 遗传—— 变异 民主—— 专制
深—— 浅
1、(2014一诊)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梁实秋
说:“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
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
不趋炎热。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
淡泊其中,不做媚世之态。”这表明( A.系统离不开要素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要素离不开系统 D.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如果要给下图漫画加一个哲学标题,你认为最恰 当的应该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D.部分不能取代整体 知 只
道 天 比 井 大 是 一 种 痛 苦 知 道 井 有 天 大 是 一 种 幸 福
下图漫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看实力》,启 示我们 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
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
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
堵如“首都变成首堵”, “交通两难”成为城市“癌
症”、 有报道“15城市因堵车每天损失近10亿”等等诸 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
的“痛”与“快”。(8分)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别)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 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以子 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镇守祖国南疆的战士写过一幅对联:
兴中华,甜中有苦苦中有甜,一人辛苦万人甜;
保南疆,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矛盾的同一性
(1)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
战争—— 和平
思考 常见的对立有:大小、强弱、冷热、好坏、 优劣、高矮、悲喜、难易、成功和失败、磁铁的 南北极、同化和异化、教与学…… 假如没有其中的一个,另一个还存在吗?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 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 存在和发展;
思考: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 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 人,这是为什么?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 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总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 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①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法是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分) ②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要 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事物,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 题。我们既要看到城市生活“痛与快”的对立,又要看到 矛盾双方的统一;一方面看到城市的让生活更美好,另一 方面看到“城”长带来的种种困扰。(4分) ③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承认并敢于面对城市的“痛” 与“快”无时无处不存在,正确分析并创造条件去解决它, 从而推动城市发展。(3分)
对立是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斗争性又离不开 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假如没有小偷,
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 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的精美吗?
对立是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斗争性又离不开同 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 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 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片面性。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千篇一律;一刀切;对症下药;
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入乡随俗;生吞活剥;生搬硬套;
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随机应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到什么山上
唱什么歌;东施效颦 ;邯郸学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羡慕》双
方改变处境的努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
①只注意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 其曲折性
②只注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忽视 其前进性 ③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同一性,而忽 视其斗争性 ④只注意愿望与效果的斗争性,而忽 视其同一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
对立是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斗争性又离不开同 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美国北部有个小岛,岛上有驯鹿,也有狼,狼是鹿的 天敌,狼的存在,鹿就有被狼群吃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 下,牧民们为了保障鹿的成长,就开展打狼运动,把狼斩 尽杀绝。在他们看来,消灭了狼,驯鹿就会增多。灭狼之 后,小岛一度成了驯鹿的天堂。它们再也用不着竖起耳朵 吃草,用不着狂奔逃生了,头数也有所增加。但是,好景 不长。第二年冬天,天降大雪,由于驯鹿太多,牧草有限, 加上驯鹿种群退化,体质下降,一大批驯鹿冻饿而死,鹿 的数量大减。从这里,牧民们悟出一个道理,狼固然捕杀 驯鹿,但是,它的作用并非都是消极的。它起着择优汰劣、 限制驯鹿数量,防止“鹿口爆炸”、驱赶驯鹿奔跑跳跃, 保持生机的作用。没办法,牧民只得重新引狼入岛。不久, 狼和驯鹿保持着相对平衡,驯鹿又正常地发展起来。 对立是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斗争性又离不开 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